手机阅读

最新中秋节的资料(实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7 12:28:26 页码:11
最新中秋节的资料(实用20篇)
2023-10-17 12:28:26    小编:薇儿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秋节的资料篇一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资料:中秋节起源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几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中秋节资料:赏月胜地

庐山·沐月——浪漫胜地

扬州·二十四桥明月——诗意胜地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秋之夜,皓月升空,驻足二十四桥桥头,仰望天上月,俯看水中月,耳畔仿佛传来若有若无的箫声。

桂林·三月——观景胜地

每到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驾小舟驶入水月洞,呈现出“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景观。

青岛·太清水月——意境胜地

中秋之夜,明月东升,登上青岛崂山太清宫东边的'山顶,竹林荧光浮动,举目远望烟波浩渺的大海,尽情抒怀,回首眺望太清宫,心静如水。

大理·访月——风情胜地

大理赏月最好在洱海边,洱海月色波光粼粼,神秘在优美,与苍山雪景相映,人称“银苍玉洱”。

宜宾·三江映双月——异像胜地

“三江口”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每到晴朗的中秋之夜,圆月冉冉升空,三江吻合处平静无波,流沙雪白,在波光粼粼的江水中,竟可看到二轮皓月,一明一暗,美不胜收。

兰州·冷月——幽思胜地

“天苍苍、野茫茫”的情结凝聚在西南的月色里。兰州的月色苍凉,在这样一个举家团圆的日子里,更有一种天涯孤旅的愁绪在心。

杭州·水月——玩月胜地

杭州人中秋佳节赏月有三大去处:一是湖中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二是位于凤凰山坡的月岩景点;至于岸边赏月,首推这月白风清、水天一碧的平湖秋月。

三亚·天涯明月——传说胜地

三亚市的鹿回头山顶公园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时值良辰,登高望远,极目天涯,聆听“鹿回头”的动人故事,传说、美景如诗,入画。

黄山·仙月——静心胜地

除了月色以外,身处怪石、云海之中,让人顿忘俗世喧嚣,仿佛置身仙境,不知今夕何年。

中秋节资料:中秋节来源的故事

(一)嫦娥奔月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于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二)推翻元朝

相传,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残暴统治,爱国之士纷纷奋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挂起来,起义声势大振,元人大为吃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就纷纷奋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被推翻了。

中秋节资料:中秋诗词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节的资料篇二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资料篇三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绍兴传统有中秋祭月的习俗。

“祭月”是从秋分祭月这一古老礼俗演化而来的,周朝有每年秋分天子率群臣祭月的礼制,后来各朝大都相承沿袭,民间也渐兴此风。到了明清时代,祭月时的供品,已形成规模: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必须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

旧时绍兴传统中秋祭月的习俗,一般分为集体祭月和家庭祭月。

以祠堂为集体单位的祭月。祭桌朝南而放,月饼、葡萄、苹果等五色水果、一柱清香,轻烟袅袅升起,红烛点燃夜空。

按习俗,女子拜月,男子观礼。一位男子担任赞礼,站立桌侧,主祭、执事、参祭者各就其位。

祭月开始,请出德高望重的高龄老年妇女,神色庄重地走到祭台前主祭,赞礼者大声唱:“三上香”。执事者递上三支香,主祭把香在蜡烛上点燃,向月鞠躬,再将香插于香炉中。待主祭者“三上香”后,参祭的一群妇女上前念诵祭月经文。

家庭祭月则比较简单,月饼、老南瓜、香烛一副,放在米筛上,祭请月亮婆婆。不但农村如此,城市居民亦然。

绍兴哪儿赏月视野最好

夜游环城河

看点:

”桨声水月“是绍兴十分有名的赏月之方式,被入选过中国十大赏月之地。每晚7点以后,稽山公园的游船都在等待着各地游客前来夜游环城河。

中秋之夜,坐着船,赏着月,穿梭在绍兴2500年历史的长河之中,仿佛是回到了过去,与陆游、王羲之、徐渭一起对酒高歌,赏明月!

风则江廊桥

看点:

廊桥处于环城河上,在水域开阔的河面上,登阁楼,抬头望,既能看到古城的美丽,又能欣赏到明月低空映入水中,交相辉映!

夜登”三山“观明月

看点:

绍兴人都知道”三山“(府山、塔山、蕺山),山上分别有飞翼楼、应天塔和文笔塔,夜登”三山“,登高望远,古城尽收眼底!同时,山上树木花草的景观灯的映衬之下,与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格外美好!

梅龙湖公园

看点:

这里是绍兴的新地标,不仅有这摩天大楼,同时也有一片美丽的梅龙湖,走在公园的铁桥上远眺,天上、湖里都有一轮明月,交相辉映。在城市cbd灯光的衬托下,显出一片迷离的美。

梅龙湖上还有音乐喷泉,一边赏月一边听歌,看喷泉,实在是美不胜收啊!

瓜渚湖

看点:

瓜渚湖的夜景可以走上一天都看不完,水乡”西湖“水域辽阔,远眺城市与星空互衬,皎洁的月光下,有种”江湖两面共明月,楼阁半空横断烟“的感觉。

中秋节的资料篇四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的资料篇五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以下是关于中秋节习俗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

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有曲为证"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

中秋节,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春明采风志》里有“中秋临节,街市遍设果摊,雅尔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苹果、海棠、欧李、鲜枣、葡萄、晚桃,又有带枝毛豆、果藕、西瓜。”过去的果子市在前门东,八月十三、四两日灯火如昼。并有吆喝:“今儿是几来?十三四来,您不买我这沙果苹果闻香的果来,哎!二百的四十来”现在,这些秋果街上都买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变成的人的最美时刻。美中不足的是萝卜有点贵,和苹果一个价。难免有老年人痛斥这没有道理的价格。值得一提的还有毛豆,过去中秋并不常见,今年在北太平庄副食店的月饼摊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锅,而且确实是带枝的毛豆。

从习俗上看,和过去中秋靠近的还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北京这两年似乎又兴起了中秋送礼大行动。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想,现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现在讲究广式月饼,过去“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饼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能放半年的,肯定不会是广式月饼。 月饼源自民间祭祀,同样,北京人常吃的点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间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从制作工艺上说,油炸、蜜饯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连饺子,也是春节供后的食品。

与其说玉斧是斧,倒不如称之为一种语言,描述着艰难的砍砸者同上天对话。或者称之为精灵,这是一个屏弃了功利取舍的精神的精灵。于是由了它,艺术方才出现。更于是人才彻底地脱落成为人。

中秋节真好,好在又一次让我想到了这些已经好久不想的问题。当然节日本来就是人们精神的节日,与此时偶尔察觉月饼与烙饼的差异,也并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这个样子么。给自己做吃的,为了填饱肚子没一个认真。馒头包子几百上千年从不变化,但凡加上点精神追求,就能花样翻新。

中秋节的资料篇六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的资料篇七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时,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吴刚折桂、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朱元璋月饼起义》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资料篇八

扬州·二十四桥明月——诗意胜地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秋之夜,皓月升空,驻足二十四桥桥头,仰望天上月,俯看水中月,耳畔仿佛传来若有若无的箫声。

桂林·三月——观景胜地

每到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驾小舟驶入水月洞,呈现出“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景观。

青岛·太清水月——意境胜地

中秋之夜,明月东升,登上青岛崂山太清宫东边的山顶,竹林荧光浮动,举目远望烟波浩渺的大海,尽情抒怀,回首眺望太清宫,心静如水。

大理·访月——风情胜地

大理赏月最好在洱海边,洱海月色波光粼粼,神秘在优美,与苍山雪景相映,人称“银苍玉洱”。

宜宾·三江映双月——异像胜地

“三江口”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每到晴朗的中秋之夜,圆月冉冉升空,三江吻合处平静无波,流沙雪白,在波光粼粼的江水中,竟可看到二轮皓月,一明一暗,美不胜收。

兰州·冷月——幽思胜地

“天苍苍、野茫茫”的情结凝聚在西南的月色里。兰州的月色苍凉,在这样一个举家团圆的日子里,更有一种天涯孤旅的愁绪在心。

杭州·水月——玩月胜地

杭州人中秋佳节赏月有三大去处:一是湖中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二是位于凤凰山坡的月岩景点;至于岸边赏月,首推这月白风清、水天一碧的平湖秋月。

三亚·天涯明月——传说胜地

三亚市的鹿回头山顶公园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时值良辰,登高望远,极目天涯,聆听“鹿回头”的动人故事,传说、美景如诗,入画。

黄山·仙月——静心胜地

除了月色以外,身处怪石、云海之中,让人顿忘俗世喧嚣,仿佛置身仙境,不知今夕何年。

中秋节资料:中秋节来源的故事

(一)嫦娥奔月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于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二)推翻元朝

相传,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残暴统治,爱国之士纷纷奋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挂起来,起义声势大振,元人大为吃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就纷纷奋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被推翻了。

中秋节的资料篇九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9、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1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2、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4、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5、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16、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17、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18、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19、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0、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21、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2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4、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25、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2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27、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2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9、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30、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中秋节的资料篇十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朱元璋月饼起义》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资料篇十一

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1]。民—国年间,南京的月饼市场为广(帮)式、苏(帮)式和本地(帮)产“三分天下”,广式的馅料以火腿、枣泥、椰蓉等为主,厂商以冠生园为首,其次有大三元、康乐园等。它们以声势浩大的广告战为手段,在报上刊登巨幅广告,于橱窗布置霓虹灯。著名的苏帮厂商有小苏州、太平村、稻香村,在广告制作上颇具海派特色,爱搞噱头;苏式月饼质量不逊于广帮,价格则较之便宜,故而节后盘点,财源滚滚胜于广帮。

中秋节的资料篇十二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中秋节来源的故事

(一)嫦娥奔月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于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二)推翻元朝

相传,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残暴统治,爱国之士纷纷奋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挂起来,起义声势大振,元人大为吃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就纷纷奋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被推翻了。

月饼的名称演变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天宝初年的一个中秋月夜,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大明宫的蓬莱池畔赏月,“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开元天宝遗事》)。大约蓬莱池畔没有一个望月的最佳之处,皇帝不高兴。这还不要紧,要紧的是一个胡人给先人高祖送来的圆饼一直叫做“胡饼”,这名字也不怎么好听,玄宗的赏月乏味极了。杨贵妃本来就是一个很有才情的人物,情急之下,她仰望明月,智由心生,随口说出“月饼”这个名字。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1.传统中秋节资料

2.中秋节小报资料

3.英语中秋节资料

4.关于中秋节的资料

5.关于中秋节的资料汇总

6.中秋节的有关资料

7.中秋节小报内容资料

8.跟中秋节有关的资料

9.有关中秋节英语资料

10.中秋节的资料英文

中秋节的资料篇十三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

中秋节的资料篇十四

中秋节活动(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中秋月饼种类(二)

广式月饼:皮薄、松软、香甜、馅足苏式月饼:松脆、香酥、层酥相叠,重油而不腻,甜咸适口。

京式月饼:外形精美,皮薄酥软,层次分明,风味诱人。

潮式月饼:重油重糖,口感柔软。

滇式月饼:皮酥馅美,甜咸适中,色泽澄黄,油而不腻。

徽式月饼:小巧玲珑,洁白如玉,皮酥馅饱。

衢式月饼:酥香可口,芝麻当家。

秦式月饼:冰糖、板油出头、皮酥馅甘,甜而不腻。

晋式月饼:甜香,醇和。形式古朴,口味醇厚、酥绵爽口,甜而不腻。

中秋歇后语(三)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中秋节的作文(四)

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那是何等浪漫而让人期盼的节日啊!

夜幕终于降临了,一吃完晚饭,我和姥爷等一家人便迫不急待地来到了汉江边赏月。“出来了,出来了”我兴奋地叫起来。月亮从云层中露出头半张脸,害羞得像个小姑娘。慢慢地,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大玉盘,月亮犹如一个穿着白色纱裙的仙女,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明月嵌在天幕上,从月光中我仿佛看见了嫦娥姐姐在孤单地哭泣,她双手抱着玉免想念着自己的亲人。这时,姥爷叫住了我,“快看那里,好美呀!”原来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个水中月,江水倒映着周围的灯光,再衬托着美丽的圆月,真像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看到此景,我忍不住作诗一首:中秋赏月月儿圆,湖水映色月极鲜。悠悠长河似画卷,我们一家共婵娟。众人一听,连夸我说“不错嘛,兴致蛮高,还能作诗了。”我得意地笑了……多么难忘的中秋夜啊!

中秋之夜,团聚中享受幸福又让人遐想的夜晚……

中秋节的资料篇十五

广帮的顾客是达官贵人、豪商巨贾;苏帮的顾客多为小康人家;而广大普通市民则乐趋本帮,虽然其馅料不过是荤五仁、素椒盐两种,全市100多家本帮点心铺的店容店貌亦老气横秋,既不布置橱窗,更不打广告,但都靠质量和诚信及价廉赢得顾客盈门,市场份额相对广帮、苏帮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秋节的资料篇十六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1.中秋节的来历与传说

2.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

3.中秋节的来历传说

4.描写中秋节的来历传说

5.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6.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7.中秋节的来历与传说解读

8.有关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9.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10.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传说

中秋节的资料篇十七

从月宫回来的途中,唐玄宗经过潞州城,俯视全城,见月光如画,城中静悄悄的。天师就请玄宗用玉笛演奏乐曲。奏完曲子,君臣几人向城中投撒金钱。过了十几天,潞州官府上奏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城市上空有天乐传来,并有金钱落下。这个故事在唐代笔记小说《龙城录》中也有记载,对月宫的景象、素娥仙乐等描述得更为详细生动,并提到“次夜上皇欲再求往,天师但笑谢而不允”。意思是游月宫是特定时间“八月望日”才能做的事。

杨贵妃赏月赐名“月饼”

在史料记载中,月饼很早就有了。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从国外带回来芝麻、胡桃,当地人们用胡桃仁做馅,做出一种圆形饼,就叫胡饼。有一年八月十五,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起赏月的时候,一边看月亮一边吃胡饼。唐玄宗说:“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杨贵妃望着又大又圆的月亮,顺口说:“这饼很像天上的月亮啊,就叫月饼怎么样?”唐玄宗说:“好。”从此,胡饼就改叫月饼了。

关于月饼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率军征讨突厥,打了大胜仗。在八月十五这一天班师回朝。唐高祖李渊为他设庆功宴。这时,有一个来唐朝经商的吐鲁番人向皇帝献上了他们家乡的特产――一种很好吃的饼,表示祝贺。唐高祖看着漂亮的圆饼,觉得跟空中明月有点相似,就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又把饼赏赐给群臣分食,都说这饼好吃。从此以后,胡饼就流传开了,每到八月十五,就边吃胡饼边赏月。后来,胡饼又改叫月饼。

周生上天揽月书生中秋定情

唐玄宗李隆基借“天师”之力登上月亮,这只是人们的想象。不过,唐代张读所撰的《宣室志》却记载了有人不仅能攀上月宫,还可以把月亮摘下来。据其记载,太和年间有一位周生,学成道术,中秋之夜与客人饮酒赏月。当时月色晶莹,他对客人说,我能摘月置于怀中。说罢,周生取了两条绳子,拴上几百根筷子做梯子,登梯取月。一霎间天昏地暗,空中一片漆黑。他回室后说月在衣襟中,然后从怀中取出一块直径寸余的小月亮,“一室尽明,寒入肌骨”。

更离奇的还有元代林坤撰《诚斋杂记》中仙女下嫁的故事。说钟陵西山,每到中秋节,车马喧嚣,声闻十里,贵族豪俊之士,多召名姝善歌舞者,在月光下歌舞赏月。有一位书生名文箫,观睹时看见一位歌女美貌无双,所唱之歌也十分独特:“若能相伴步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不怕霜雪寒。”文箫突然悟到此女可能是月宫仙女下凡,二人眉目传情,流眸顾盼。歌罢,此女穿过松林登山而去,文箫紧随其后也登上山顶。突然风雨骤起,有一位仙童持天书至,判仙女吴彩鸾以私欲泄天机,贬为民妻。于是,仙女彩鸾便与文箫结为夫妻,居于钟陵山侧。

[中秋节月饼的资料]

中秋节的资料篇十八

中秋节来了,家家都吃月饼、赏月、赏灯,还有小朋友们提着灯笼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呢!

晚上来到了,月亮圆圆的好像一个玉盘子,你看月亮仿佛在向我们微笑,月亮上还有嫦娥的身影呢!

古代的老百姓跟我们可不一样,他们是在月一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平安、吉祥。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便慢慢在民间形成。

这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的习俗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节的资料篇十九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月亮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人们称为“玉兔”.据说玉兔跪地捣药,制成蛤蟆丸,常人若服用蛤蟆丸,便可长生不老。

关于玉兔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有3位神仙,化身为3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不愿意拿出自己的食物接济他们,但兔子没有食物,它却告诉老人说:“你们饿了,就来吃我吧。”说完,纵身跳入烈火之中。3位神仙深为感动,于是把兔子的魂灵送到了广寒宫,便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为百姓捣制长生不老药。

还有一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得道成仙的兔子,它们有4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它踏着祥云飞到天宫。当它进入南天门时,突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兵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嫦娥无辜受罪,雄兔深表同情。他想,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一定非常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她就好了,于是想到自己的4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雄兔回到家中,把嫦娥的不幸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女儿陪伴嫦娥。雌兔舍不得宝贝女儿,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被孤独地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忍心她常年寂寞孤独吗?孩子们,我们可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女儿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商量,就让最小的女儿送去到月宫陪伴嫦娥去了!

[]

中秋节的资料篇二十

中秋起源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描写中秋节的成语

1、桂子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2、三节两寿: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3、花残月缺: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4、月过中秋:指错过时机。中秋节时月亮最圆、最亮、最美,故用以比喻良机。

5、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6、月光皎洁:形容月光明亮洁白。

7、皓月当空:明亮的月亮在空中照耀着大地,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8、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中秋节美食

1、中秋美食月饼

中秋佳节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每当风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际,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品味家的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而作为一种食品,称为月饼,则始见于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当时,杭州民间就有以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

2、中秋美食南瓜

江南各地过中秋节,有钱人家吃月饼,穷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风俗。八月半吃南瓜的风俗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脚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美丽、聪明、善良、勤劳。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病在床上,奄奄一息。那天八月十五,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香喷喷、甜滋滋,两老吃了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黄花姑娘就把瓜子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那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3、中秋美食田螺

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据分析,螺肉营养丰富,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4、中秋美食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中秋节祝福词

1、中秋快到了,祝福划一个圈,圈住你的快乐,把烦恼挡在外面;月饼是一个圈,我要看着你,一口口地把幸福吃掉,回味生活的香甜;月亮是一个圈,圈住你和你爱的人,坐在月亮上数星星,一辈子都浪漫。预祝中秋快乐!

2、喜事精神爽,人团家圆事业成。节日愉快身体硬,心想事成您准赢。

3、相隔十万八千里,却沐浴在同一片月光下,迎接同一个节日,中秋,让月光送去我的祝福:团圆,快乐每一天!

4、思念如绿叶,渐渐舒展,又是中秋月圆夜,与月亮星星相望醉眼,想你的心化作梦呓,祝福你!

5、中秋临近了,我准备了一件特别的礼物,在中秋那天送给特别的你。礼物是什么呢?抬头看天空,就会看到那轮写满我的关怀和牵挂的月亮哦!如果你正与家人团聚,那我祝你阖家幸福美满;如果你感到孤单,请记住:至少还有我在念着你。朋友,中秋一定要过的快乐!

6、中秋快到了,有人短信搞笑,有人短信整蛊;有人短信传情,有人短信祝福;我没有那么多花样,只有送上一句轻松的问候:预祝中秋快乐!

7、风柔,雨润,花好,月圆,幸福生活日日甜!冬去,春来,似水,如烟,一年中秋在眼前!流年不复返,人生需尽欢!说一声珍重,道一声平安!月圆梦亦圆。

8、明月几时有,把饼问青天,不知饼中馅,竟然比蜜甜,我欲飞去看你,有恐技术不够,高处有危险,只好用短信,寄出我祝愿:中秋快乐团圆。

9、趁着时间尚早,心儿尚未凌乱,夜色还未上演,月亮还不很圆,月饼还未端出,短信尚未拥堵,我赶在中秋到来之前,送你祝福,共享喜悦。

10、你好,我是财急送的送货员,钟秋洁给你寄了包裹,请验收:一辈子的平安与幸福,甜蜜的爱情与好心情,永远垂青你的好运气。

11、中秋的月亮,在窗外静静地悬着。我楞楞地看着它,仿佛它是一面明镜,你我在互相注视,互致绵绵思意和祝福:心上人中秋快乐!

12、虽然千山将我们阻隔,万水让我们难聚,但想你的情难以舍

13、爱笑的人,笑对人生;爱哭的人,心为愁生。命运不可主宰,但人生的色彩,你我都能信手拈来。中秋快乐!

14、中秋佳节到了,衷心的祝愿你,我的朋友:生活开心,学业进步,身体健康。祝甜蜜伴你走过一年中的每一天,温馨随你度过一天中的每一刻!

15、共赏圆月一轮,喜迎中秋良宵。

16、月到中秋,分外想你。看到那空中圆圆的月亮吗?那就是我想你念你牵挂你的心!爱你吻你!晚安!

17、等我及了,我决定率全国人民提前祝你和你的家人中秋快乐!身体健康!你以后几天收到的短信都是我安排他们发的,我为人很低调的,你知道就行,不要声张!

18、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想着远方美丽的你,虽然我很想你,但我不会寂寞,因为我与你在分享同一轮明月。

19、临一池碧水,钓几尾闲鱼,玩味人生得失,心游凡尘外,喝一壶老酒,交一群朋友,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记得别太累着自己。

20、花好月圆日,中秋喜相逢;明月寓团圆,祝福寄友朋:愿生活如圆月,梦想皆达成,幸福明月光,伴你天下行!中秋快乐!

21、偶尔的繁忙,不代表遗忘,秋天的到来,愿你心情舒畅,曾落下的问候,这次一起补偿,所有的关心,凝聚这条短信:祝福你朋友。

22、亲爱的:不要悲伤,我们虽远隔千山万水。只要我们相互牵恋,思念我们同样可以共享明月!

23、中秋节至,为你送上一轮多功能圆月,助你把烦恼穿“月”,让心情喜“月”,和幸福一起吟风弄“月”!祝君阖家安康!

24、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脱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控制我的心跳,压抑我的狂燥,想想我的需要,还是把你干掉……啊!月饼!中秋快乐!

25、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你问我想你有多少,月饼代表我的爱,你问我回家不回家。哈哈,今天中秋,我要回家看我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