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工商企业毕业论文(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8 03:52:20 页码:12
2023年工商企业毕业论文(模板13篇)
2023-10-08 03:52:20    小编:雨中梧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一

【摘 要】工商管理作为一门适应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学科,其基本的管理理念以及比较个性化的设置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就旨在研究工商管理对于经济发展的基本促进作用,继而让社会更加重视工商管理学科的重要性及积极意义,并最终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工商管理的发展历史概述

市场经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经济,它主要是随着剩余产品以及剩余交易行为的产生而产生的。工商行政管理诞生于那样一个特殊的时候,其自身出现在重农抑商的历史过程中,也有着其不同的比较特殊的基本特征。因而当时情形下衍生出来的工商行政管理出于维护政权以及发展经济等各种不同的目的,我国的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严格加强对于从事手工业者、集市交易包括商贩等的管理行为。

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分析

工商行政管理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管理中扮演着了比较特殊的角色,我们要想进一步了解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要对工商管理在我国政府经济社会管理中的主要职能有个清晰的定位。这其中包括两点十分重要的内容:首先,工商管理部门在我们的市场监管中并不是包打天下的,在我国前总理朱镕基对于经济的概括与包括就指出: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牢牢把握好市场主体的入门关,要积极当好市场良好运行的裁判员,积极做好我国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我国国务院前总理吴仪在分管我国的工商业时也曾经明确地指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要忠于职守,要对发生的经济行为勇于负责,在依法履行好我们的市场监管方面的基本职责时充分发挥主角的作用,又要积极加强各个方面的基本合作。其次,我国的工商管理在政府的四大主要职能中,除了要积极行使其从事的市场监管方面的基本职责,还要部分性的参与进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几个方面的基本职能。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于市场竞争准入以及竞争、退出等方面的监管职能,工作综合性比较强,因而其必然拥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工商管理的工作特点分析

首先,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是以一种积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的方式来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的。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同于其他的部门,工商行政部门并没有自己的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内容,它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维护市场的基本秩序,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综合创造出相对应的软环境,尤其是在我们要求建立统一开放并有序竞争的市场大背景下,更是需要充分发挥我国工商管理的主要行政职能。只有我国的综合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投资的主体才会不断增多,我国的地方经济才能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总而才能积累其更多的财富。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的第一个基本的工作就是通过微观手段将小成集结成大成的,继而充分发挥点点滴滴的自身特征,努力营造出一整个地区良好的市场环境,这些对于我国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的。第二,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服务具有丰富多彩的手段。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始终秉承了坚持行政处罚与行政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借助舆论的力量通过行政调解等方式加强市场的监管继而更好地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第三,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面十分宽,从我国市场的监管角度而言,我国的市场监管即包括有形的市场监管,也包括无形的市场监管,在市场监管的主要内容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市场监管负责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市场的准入、交易、竞争以及退出等各个方面的行为。第四,工商部门与我国的广大市场主体以及消费者之间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工商管理部门作为国家的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代表着我国政府的整体形象,因而,工商行政管理行为的良好实现,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百姓的幸福生活。第五,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日常性与突击性结合十分密切,只有将日常的监管上升到了一种常态化的角度,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

工商管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在我国,工商管理对于整体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工商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协调好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努力改变自身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的服务机制从而积极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我们更加应该牢牢树立起不断促进发展的思想意识,不断积极改进市场的监管与执法,从而更好地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环境发展以及经济建设的整体大局服务。同时,我们要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而各级工商管理部门同样需要进一步积极端正各个市场的监管与执法方面的工作方式,同时积极尊重市场的主体,尊重基本的纳税人,坚决摒弃在单纯的监督执法的过程中监管执法以及十分狭隘的部门利益方面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改进我国市场监管的基本执法方式,继而进一步提升我国执法部门的执法水平,对于那些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农民等大多数消费者利益的情况,要努力严格涉及到许多知名的企业以及商品的保护,对于那些重大的商业违规行为更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严厉打击。

wisemedia

20xx优秀自考本科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3)篇论文。在我国,政企分开也是改革流通领域内的重要环节,我国的商业企业集团综合采取釜底抽薪的基本方式,绕开层层的行政枷锁,将各种不同的企业按照经济上的相互联系不断结合在一起,这种另起炉灶,自成体系的方式在客观程度上形成了新的经营与指挥中心,还有就使我国的许多商业企业集团本身并不隶属与其它的任何行政部门,有关的政府机构对于我国集团进行的活动也只能是进行一定程度的帮助与辅导,并不能直接进行干预,这样的工商管理模式极大的减少了企业集团对于政府方面的依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自身的主动性,也提升了工作效率。这些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企业的积极健康的向前发展都是具有是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的。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替代。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多的方面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而工商管理做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执法部分,理应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市场经济的健康运作开辟道路。纵观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与经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只有全面了解工商管理的职能特征以及充分认识其对于经济的深刻影响,才能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二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创新体系是适应经济竞争的需要。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发展,世界科技进步一日千里,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是自主创新的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建设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企业的自主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必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取得更佳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我国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已取得骄人的成绩,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果不能尽快在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国内发展的成本将越来越大,我们在日趋广泛和深入的企业竞争中将越来越被动。因此我们必须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自主创新企业竞争力目录

(一)自主创新的概念

(二)自主创新的意义

(一)组织重大科技攻关,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二)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强劲发展,总体水平居国内首位

(三)已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四)推动集群经济的聚集和发展壮大

(一)内在因素

(二)外部环境影响

(一)广泛开展对自主创新的宣传

(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动力

(三)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四)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

(五)建立健全的企业自主创新法律体系

(六)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

(七)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

以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随着国际竞争日趋加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大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提高我国经济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只有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的历史机遇,创造和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出引领世界潮流的高新技术和著名品牌,提高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自主创新品牌经济集聚之地,才能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企业竞争和国际竞争中逐步占据主动地位。

(一)自主创新的概念在自主创新已吹响动员令的今天,把自主创新列为“国家课题”并快速启动已是刻不容缓。那么什么是自主创新呢?从字面上看,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建设创新型企业,既要发挥技术创新的先导作用,又要以管理和体制创新作为支撑。必须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关键在于创新,创新要从理念、技术、管理、机制等方面全方位的开展。因此,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既包括技术创新、又包括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

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前提,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动力源。任何企业所能拥有的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除非坚持持之以恒的创新,否则今天的辉煌也难以保证明天的繁荣。只有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创新:就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传统管理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化,并从新选择和构建新的管理方法和制度。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管理的意识,没有认识到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更新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布置,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体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个方面的体制”。这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需要进一步从制度上加以完善;以建立现在企业制度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有新的突破;规范的统一全国市场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的经济技术竞争和合作机制,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等,到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互保证的关系。制度创新是解决企业资源市场配置的微观机制问题,也就是说,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细胞。管理创新是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的问题,也就是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开发活力、行为激励体系及高效运作的机制。技术创新就是不断更新产品的性能、质量、服务等,依靠国外先进的技术不断地求新求变,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二)自主创新的意义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自主创新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企业目标的根本途径。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自主创新,使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研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紧迫任务。

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许多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工程、td-scda系统、“中国芯”集体突破、中关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群体性突破等成功实践鼓舞人心,为我国科技界和企业界自主创新注入了新活力。根据最新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在北京、上海之后,位居全国第三位;广东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投入、产业国际竞争力三个指标位居全国前茅。200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达到49%。广东专利总量连续十一年保持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最近有大幅增长。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已经成为广东第一经济增长点。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组织重大科技攻关,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1、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十五”以来,我省集中经费,重点组织实施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药物、中药现代化、智能交通技术、软件、清洁生产、食品安全、农产品深加工与保鲜等26个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已取得一批自主产权的科技成果,可计算新增经济效益5000多亿元。

2、开展省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粤港联合科技攻关。广东与香港联合,围绕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面向两地全社会进行公开技术招标。联合科技攻关的经费不断增加,2003年2.1亿元,2004年3.4亿元,2005年5.2亿元,2006年预计会突破8亿元。

3、持续加大对原始性创新的支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一批显示我省优势和特色的研究团队,累计扶持研究团队达53个,带动了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聚集。目前我省拥有两院院士5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8人。

4、专利总量保持全国领先,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72220件和36894件,同比分别增长38%和17%,累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335956件和209457件,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位。2005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2887件和1876件,均位居全国前茅。

(二)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强劲发展,总体水平居国内首位“十五”期间,广东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预计达1068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25%,大大高于同期工业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810亿美元,占全省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35%以上,约占全国的40%,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目前,全省已累计建立了6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的高新区,2005年这批高新区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达510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28%。全省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重点,带动东西两翼和山区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珠三角东岸的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组成了“电子信息业走廊”,西岸的佛山、中山、江门、珠海,形成了以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链。呈现出集聚效应和较强的。配套能力、产业竞争力。

(三)已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广东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特色比较明显。有几个数字很说明问题:一是全省有近70%的研究开发机构在企业,二是90%的科技经费来自企业;三是70%以上的科技人员分布在企业;四是60%以上的专利申请量来自企业。目前,全省主要依托企业建立了330多个国家或省级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899家,全省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7316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有530多家。涌现出像华为、中兴、tcl、美的等一批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同时也形成了比亚迪、金发、金蝶、腾讯等一批创新型的企业。

(四)深入实施专业镇技术创新计划,推动集群经济的聚集和发展壮大广东珠三角和东西两翼部分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批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产供销一体化的专业产品生产镇。从2000年到2005年,已累计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了159个专业镇,目前省市专业镇总数达到250个,这批镇2005年gdp预计可达3100亿元,成为珠三角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域。

虽然我国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已取得骄人成绩,但是与我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分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最大的问题就是动力不足,自主创新是企业寻求生存与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技术创新的低层次阶段,技术创新主要还是为了支持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核心技术主要还是依靠从外部引进,企业主要还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对产品和工艺进行局部的开发和改进。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究开发活动仅仅在少数龙头企业和高技术企业中有所开展,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感觉到离开了自主创新就无法生存,依靠低水平的技术创新活动基本能够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高水平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缺乏高水平自主创新的实验条件、缺乏高水平的研究机构、运行机制和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自主创新的首要因素当然是企业内在的动力,没有内在的动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技术创新能力。然而,不能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都归罪于企业,外部环境也是影响企业内在创新动力的重要因素。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在外部环境上还存在很多不利因素。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使我国经济至今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凸显,压力日益增大。同时,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原有的廉价劳动力等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拥有技术优势的国家又从国家战略出发,对转让技术日益表现出谨慎或封锁态度。如果不能尽快在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国内发展的成本将越来越大,我们在日趋广泛和深入的国际竞争中将越来越被动。

(一)内在因素

1、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还不强,动力机制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企业科技投入还有较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相对滞后,在一些行业中国有大型企业长期具有垄断地位,因而缺乏来自于竞争的创新动力;另一方面,企业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企业家的长期化行为还缺乏有效激励,企业家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动力明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科研开发的投入。

2、我国企业总体上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创新效率还有待提高。其原因除了国有企业技术水平低、与外资企业存在巨大差异外,我国国有大中型技术创新效率低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我国企业在技术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能力十分薄弱。这表明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自主开发和创新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如果我们不能够建立有效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我国将无法走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二)外部环境影响

1、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制定和实施了若干有关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但还很不完善。首先是缺少一部有关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目前的科技进步法已经不能适应国家心慌心体系和自主创新活动对法律的需求;其次是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能够充分体现鼓励技术创新的原则或者不能适应自主创新的需求,例如不同企业使用不同的法律,缺少统一的公司法,再如政府采购法中没有体现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第三是在一些重要方面还存在法律确失,例如反垄断法、商业秘密法等没有制定。

2、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很不完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大量的有关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央政府出台的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政策就超过2500项),但这些政策的制定部门不同,制定的时期不同,针对的问题不同,政策问题的演变程度不同,使得国家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有重复,有空白,也有相互矛盾,政策信号不一致,政策设计不科学,号召性的多,可操作性较差,政策成本预算和控制不力,等等,导致我国技术创新的政策性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

3、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环境仍然不够完善。一方面,在我国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国有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竞争环境,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经济效益相关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技术创新系统基础设施和政策法律环境建设滞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技术创新政策法律的完整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行业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面向产业提供共性技术和技术服务的创新能力有所下降。

4、社会上尚未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自主创新不仅需要人才和资金的投入,也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自主创新是很艰难的事情,要冒很大的风险,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还有可能会失败。在急功近利的浮躁的社会心态下,自主创新是没有生存空间的。现实中比较普遍地存在鼓励追求眼前利益,热衷于搞政绩工程,搞立竿见影的短平快项目的现象。影视歌明星、体育明星受到追捧,通过歪门邪道而一夜暴富的人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英雄。在科技界,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受到尊重,各种科技人才类的精神奖励大多数都是面向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而工程师的社会地位过低,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精神激励严重不足。科技界的官本位现象、追求论文数量的现象等,也都影响到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一些决心开展自主创新的企业不但没有得到充分的鼓励,反而受到怀疑、冷嘲热讽,一些自主品牌甚至受到内外夹击。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是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

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的实现是一个系统的复杂过程,一个环节的失误会影响创新的效率和速度。因此我们必须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措施和市场规则,营造鼓励创新的宽松政策环境。要想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广泛开展对自主创新的宣传广泛宣传自主创新,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大对开展自主创新的企业和企业技术人员的精神奖励,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待遇。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加强对政府科技经费使用的管理,杜绝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和政绩工程型的科技项目,将财政科技经费向真正的自主创新活动聚集。

(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动力要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纳入企业领导人的考核体系,激励企业家的自主创新行为。可考虑将科研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和每年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指标,纳入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的年度和任期考核中,激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来培育核心竞争力。具体操作上,可建立“自主创新奖分”制度,如企业的这两项指标达到了相应标准,可奖励相应的业绩得分。

(三)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也都要依靠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去实现。作为企业,应加大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加大对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为各类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

(四)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必须妥善处理好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把吸引外商投资与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规划与调控政策,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重点引进专利技术、软件和必要的关键设备,同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创新和提高。要加强一些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

(五)建立健全的企业自主创新法律体系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和创新行为纳入所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法中去,对政府采购法、企业法,以及税法等相关法率进行修订,根据完善自主创新法律体系的需要,加快研究制定一批新的法律法规,例如反垄断法、商业秘密法等。

(六)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后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把技术政策纳入政策系统,协同配套地贯彻执行。例如,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和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自主创新。但是,它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要体现在各种配套政策和市场环境中,落实在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各个有关部门的工作中。还要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引导企业提高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以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七)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有缺点、有差距,但我们也有优势。首先我们有后发的优势,在很多技术上我们可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不必走别人走过的弯路,另外我们还有本土化的优势,也就是说结合中国市场、中国社会环境设计我们的创新思路。自主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同时,企业也要做到自强,积极从市场获得更多的收入,再投入到创新、发展中去,达到良性发展循环。所以,政府对市场的支持,优先采用本国企业的产品,甚至比一些技术开发项目资金的支持更为重要。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不断增加的it投入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完全可以造就出一些世界级it厂商。企业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通过联合和创新,并在国家持续的和有重点的支持下,迅速成长壮大。

参考文献:

1、冯之浚。技术自主创新国家自强之本[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

2、陈良。现代企业的创新与竞争[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3、厉无畏,王玉梅。创新经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路宏达。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6(5)。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三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取得比较大的发展,所以也促使了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其管理水平也上升到了另外一个档次。基于此,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训和建设等是提高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而言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位,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加强;提高水平;企业管理

我国的经济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国内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1]。基于此,我国大部分的企业也逐渐转变了管理方面的思想,从经济方面逐渐逐项内部管理方面。企业把培养人才和提高管理水平等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明确好培训目标之后,再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能够确保培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除此之外,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人才基础。总而言之,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不败地位,需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2]。

一、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管理能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提高管理水平,还需要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则是影响企业管理的主要载体,只有不断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作用,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发展[3]。在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企业的竞争也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想要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必须增强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基于此,企业需要对工商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管理水平和能力,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2.使得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具有高效性

企业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对企业的整体进行规划和管理。不管是企业的经营方式,还是企业的整体发展,都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来进行策划和管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够在决策过程中不会出现很大的错误。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训,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企业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4]。

3.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呈现国际化发展水平,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也就不难看出,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显著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二、企业在培训工商管理人才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四

摘要:

在高校的诸多教学环节之中,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上表现得是好是坏,直接影响到高校对学生自身能力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的评估。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招收人数众多、未来就业方向广阔的专业,其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好坏将会影响到毕业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就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并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他们的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企业管理;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科研创新

社会需求是引导高校设立具体科目的主要动力。工商企业管理这个专业正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对于管理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这个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管理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以及管理企业的综合性能力,以此来满足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应用型需求。该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多年学习后,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毕业设计正是考验他们水准的重要关卡。然而,由于教学因素的影响,学生无法在毕业设计中完全体现出他们的所学所知,故高校需要针对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因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多以毕业论文答辩方式为主,故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以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1选题不当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做出的毕业设计,就是在论文中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然后运用自身在这数年中积累下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去分析和解决所选择的课题。于是,一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学习知识之后是否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到毕业设计中,将会直接影响到该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而毕业设计的选题,需要同时满足务实性和适度性两个要求。举例来说,该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应该选择一个在现实中存在的具体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某个企业,某个事业单位,或者某个商业组织,甚至是某个具体的管理类事件,这样既可以保证研究内容务实,也可以避免研究范围过大而导致研究不够深入或者内容不够全面。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选题时只看到了表面,却没有深入地探究研究对象的本质,甚至对研究对象是否在其知识结构内也不够清楚,只是凭借自身的兴趣去选题,而没有满足毕业设计对务实性的要求,于是因无法靠自身能力完成而使毕业设计搁浅。

1.2创作能力不足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偏“文科”的专业,其课程多为文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通常是理论性的平面知识,由于缺乏具体的“事物”,所以授课内容无法给人以“空间性”的感受,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研究对象。高校对知识点的考察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这些缺点被掩盖,然而创作能力不足这一缺点却在毕业设计中被更直接、更突出地折射出来。毕业生会更多的选择现有的资料进行简单拼凑,却缺乏对资料的分析与处理,虽然在数年的学习中掌握了许多理论性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找出研究切入点,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曾经积累的经验来分析处理资料。于是,在这些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之中,要么是对论文题目没有进行内涵性的深入理解,要么是对资料的处理知识简单的截取与粘贴,在整体上都缺乏创新能力。

1.3思想认识有误区通过对导师指导学生的过程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许多学生都不够重视毕业设计。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设计不过是对这数年所学内容的总结,所以只要将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即可;另一些学生认为工作比毕业设计更重要,教师不会因为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而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就业,毕业设计不过是规模较大的作业,于是在形式上简单地堆砌出一篇论文来敷衍教师。思想上的认识使得学生们仅将很小一部分精力放在论文上,最终导致毕业论文质量极为低下。

1.4学校的错误管理学校的错误管理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大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这一学年是毕业生最为忙碌的一学年,毕业实习、外出应聘、各种资格考试,使毕业生的精力远远无法支持如此大的压力,时间与精力被大大挤压,于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再加上学校缺乏对学生社会调研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不足,于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是学校与专业的连年扩招使得导师很难做到一对一的指导,一对多的指导模式导致导师难以将精力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于是必然导致学生受到的指导被分散,如此松散的师生联系将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再加上导师致自身能力的不足、学校审批制度的不严格,无疑使毕业设计难以做到“严把关”。

相较于高校开设的其他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学生在文字处理和文字表达两方面的工作能力更加重视。而影响学生这两项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正是在校期间的教学过程。故高校应该针对毕业设计进行教学环节的改革,这样可以保证教师更好地给予学生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进而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的实际应用能力。

2.1结合企业或社会的实际来选题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到世界这个大市场中,面对着各种竞争,许多新事物不断地诞生,随之也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与新事物都可以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选题方向。由于这些问题非常具体,所处的环境也各有差异,故可以使用不同的理论来分析,所以与社会及企业实际相结合的主题,在论文选题上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举例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广告策划等强调微观价值的应用性主题,都可以满足毕业设计关于务实性的需求。对于那些已经在实习或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来说,可以直接结合自己实习或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通过亲身思考来探讨解决之道,由于他们的毕业设计与工作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于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会令人非常满意。虽然毕业设计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会使学生与教师都面对着一定的压力,但是具体实例之间的差异使得毕业设计具有了创新性,学生在寻求教师指导时,也会接触更加频繁,紧密的师生联系也将会保证指导具有有效性,于是毕业设计质量将会随之明显提高。

2.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改革若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进行教学设计改革,首先需要高校进行社会调研,以明确人才市场或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具体需求。然后根据从业方向来设置教学计划,如第一学年培养学生技能,第二学年学生选择就业方向,第三、四学年按照具体的方向进行具体教学与实习,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选题混乱,设计内容不符合实际。这种工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改革方向有如下几个:一是校企合作的双向互动模式,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参与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完全不同的环境,享受差异显著的资源。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毕业生大多会成为应用型人才,而这种应用型人才,自然不会撰写出浅显的理论性文章,他们高水平的理论实践能力使得他们做出的毕业设计必然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对实际问题必然给予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二是订单式的工学交替教育模式,这是一种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高效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就业相适应,也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的科研创新方面有了理论与技术的支撑,毕业论文质量也会因此得到改善。

2.3按照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制定相关的教学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就业方向是进入企事业单位并承担起管理者的角色。故在校期间,学校既要培养其专业能力,也要塑造其综合能力,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教学中,既要做到理论素养的不断提升,也要实现论文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日常教学应该以上述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而不要以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目标。举例说来,可以采取简化毕业设计相关教学环节,加强对毕业设计本身内容的考核;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毕业设计研究深度的要求,转而注重毕业设计和实际管理问题的结合。只有经过了这样的教学改革,学生才会在选题、调研、搜集文献资料、获得教师指导等方面得到自我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毕业设计中,使毕业设计成为理论实践完美结合的分析报告,而非浅显的理论性文章,学生也可以更完善地面对学校开展的相关考核。

工商管理专业在毕业设计质量上一直存在着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问题。本文对毕业设计问题进行了介绍,进而阐述了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改革建议,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改革———以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4).

[2]程芳.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0,(14).

[3]丁炎.浅谈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3,(05).

[4]骆建艳,周春蕾.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创新改革研究[j].消费导刊,2008,(24).

[5]旷开源.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08,(09).

[6]潘连柏.工商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旬刊,2011,(17).

[7]饶莉.探索新时期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途径[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7,(05).

[8]丁炎.浅谈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3,(5).

[9]房丽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国贸专业应用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9).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五

摘要:工商管理是一门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而出现的新兴学科,建立良好的工商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落实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更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因此,工商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正确认识实施工商管理的重要意义,还应在工作实践中采取各种举措,最大化发挥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保证市场经济的高效、稳定发展。基于此,文章简单剖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工商管理

(一)工商管理职能

工商管理主要是对经济发展领域起管理作用,市场经济环境下,其走向没有一定的规律,通过人为调控措施才能使市场经济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将自身的发展现状与国际环境相结合,国内外的企业交流机会增多。但是,若在对外输出增多的情况下不能构建良好管理体系,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承重的负担,实行现代工商管理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为其摒除部分弊端。管理部门通过采取各种调控措施,形成行业规范,使商家及消费者获取最大化利益,让消费者可以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

(二)工商管理特点

工商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其根本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构建良好的经济秩序,其职责是使市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无需设立特别的基金或建立项目规划。市场经济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极易产生连带作用导致整个市场的崩盘,该现象从侧面体现出实施工商管理的重要性,管理部门只有对市场实行一定的干预措施才能保证各种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达到使经济良好的环境中进步的目的。对于整个市场体系监管而言,可采用的监管手段方及调控方法众多,其主要手段包括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在法律层面上,与工商管理相关的法条占据相关法律的50%以上,表现出国家对工商管理的重视,法律条款的完善可以让管理部门在监管中有法可依,依法管理。

工商管理不能单独存在,其作用过程必须与其他相关部门相互作用,各监管部门紧密联系,达到社会管理、经济监管、公共服务三大环节之间的平衡。且工商管理部门作为最大监管机构,必须对各种经济行为进行监管,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推动力。工商管理机构主要设有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办公厅、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等十二个重点部门,各部门之间相对独立,存在相互作用,十二大部门为市场经济的监管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基于工商管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应该构建完善的工商管理制度。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同的发展区域内制定与发展环境相适应的计划,从而因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秩序。以下是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落实这一宗旨的有效方法就是将政策落实到实际市场中,管理者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思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急。因此,市场监管工作必须为人民群众的权益提供保障。例如,相关部门在对市场的监管中,部分企业有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出现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对不良企业引导整改或行政处罚;若问题发展为影响力较大的热点问题时,相关工商管理机构应当立即对违法企业或是企业法人代表提出警示整改意见,若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可以强制关闭,从而有效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另外,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升需要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宣讲引导,帮助消费者形成良好的消费观,维权观。工商管理部门在增强行政执法力度的同时应加强对维权平台的建设,搭建有效的维权服务平台,构建完整的消费者维权体系。与宣传媒体、信息平台建设等相关机构共同合作,完善与质监局、卫生局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二)实施有效监管,改善市场环境

工商管理部门的第一职能是采取各种管控措施对市场经营主体的进行约束和规范,助益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运营环境的构建。例如,工商管理部门对经营主体进行注册登记,实施市场竞争管理,对市场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垄断行为进行制裁,打击各种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维持市场正常经济秩序。另一方面,工商部门依据不同的经营行为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对市场经营主体进行精细化分类,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工商管理实效性。例如,部分企业为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采用发布虚假广告,违法广告的方法来扩大自身影响力,有的美容机构对所销售的美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盲目夸大產品效果。对于这类问题,工商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宣传,如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多种渠道对虚假广告和违法企业曝光和治理,整顿企业宣传方法,让市场经济拥有良好的运行环境。

(三)规范经济主体准入,实施科学筛选

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准入标准是工商管理部门的另一职能,其目的在于保证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合法有效。随着市场经济优点的显露,更多的企业选择加入市场。目前的主体准入原则是“多层审批、严格审查”,主要程序是由企业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后进行注册登记。工商管理部门根据市场经济主体准入的相关规定对企业资质进行审查,严格管控,其中申请材料完整、各项条件符合规定的企业才能顺利注册。当前,为简化申请程序,方便经济主体的进入,工商管理部门将部分程序进行合并,仅保留审查员受理和核准员核准两大程序,加强企业所上报材料规范性,有效提升了企业登记注册的审核效率。为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工商管理部门应积极支持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在一定程度内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对于中小型企业,工商管理部可以进行分片联系,对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采用“特殊对待,特殊处理”的处理原则。对于大型企业,可以对大型项目进行服务跟进,加强定点联系。在企业登记注册时,工商管理部门可以提供法律范围内的服务,如为其提供相关部门联系电话或办公地址;在办公区域提供免费咨询,无线网络等服务,可以增强群众对工商管理部门服务的满意度,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四)新时期下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实行已经有一段时间,随着不断的深入发展,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工商管理部门需要不断转变管理观念,切实做好为经营主体及企业经济转型阶段的服务及保障作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第一要义,在健全的管理制度指导下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是最有效的方式。例如,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对企业进行引导,对于城市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产业,可以引导其到乡镇中寻找发展机会;对于技术及资金无法达到国家要求但市场又切实需要的行业,应当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有效保证市场经济活力,延长市场生命力。工商管理中的各种调控措施对于市场经济而言不只是一种手段,更是政府调控与市场发展两者联系的纽带,例如,对市场管理中出现的部门协调不足,管办脱节的问题,工商管理部门应积极从自身改革做起,如搭建市场信息资源平台,加强有关部门间的协同作用,最大化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经营主体间的互通有无。

近年来,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经济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采取有效的监管手段维护市场秩序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国家市场经济的主要调控手段,工商管理在一定的高度上,以宏观调控的为主,推动着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工商管理部门的不断努力下,市场经济秩序必然会越来越好,社会经济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曹玉敏.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6(23).

[2]张强.探究分析工商管理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01).

[3]马鑫.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4).

[4]王华楠.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7(02).

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六

(一)企业的战略办理研讨

(二)企业文化办理研讨

工商办理中,关于企业文化办理作业的研讨增加,也成为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工商办理作业中重视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企业文化联系着对企业职工价值观的建立,是企业职工凝聚力完成的一个重要保证。过去企业开展中,关于文化这样的`企业竞赛软实力并不重视,可是,近些年来工商办理理论的研讨,不只重视办理手法的创新和办理机制的变革,关于企业文化建造和办理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高。关于企业文化的研讨,大多是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和企业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建造研讨而拟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念的建造,是工商办理作业中一个新的研讨点。同时,企业文化的建造把企业开展的价值理念,企业形象,运营理念等多种文化思维相结合,对企业全体的文化建造有一个更全面的掌握。企业的开展中,竞赛是推进企业开展的一个重要要素,而在这些要素中,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赛力的重要软实力。当时我国工商办理研讨的热门问题中,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工商办理中重视人力资源办理

人,是企业开展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促进和限制企业开展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完成企业的全面开展,工商办理作业中加强对人力资源要素的整合和办理,也成为办理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办理是跟着经济的开展,从办理类学科中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的办理分支,企业的开展要重视人的价值,和谐好人力资源联系,关于企业的开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时我国工商办理问题研讨中,关于人力资源办理的掌握也是比较突出的,国内的企业人力资源办理研讨作业主要是对激励体系构建、作业外包化、职工满足程度、企业薪酬规划、家族式企业人力资源办理以及集团企业继任者的办理等几个方面。跟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开展,企业的运营和安排办理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这种企业安排办理方式的不断变化,就为工商办理中的人力资源方面的办理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的研讨课题。人力资源的办理需要依据企业的全体运营方式的不同来建立不同的办理方向。从人力资源的内部办理视点来说,也依据企业的不同开展方式,不断建立新的办理方法和体系手法,以保证在经济的不断开展中,企业的人力资源办理作业能够适应企业全体的开展。

二、工商办理热门问题开展趋势

(一)全体的企业运作办理国际化水平提高

从当时的工商办理作业开展的方式来看,未来,跟着经济全球化开展的水平不断加深,我国企业和世界接轨的程度将不断提高,在工商办理的研讨作业中,也会有更多更全面的办理思维呈现出来。企业的全体运作办理,将在当时企业战略办理的基础上,有更深的开展。企业全体的运作办理,也将会呈现办理内容的不断细化,精细化的企业办理方式和战略办理相结合,未来将会成为企业办理作业的重要开展方向。

(二)工商办理中营销办理的内容将会有所扩展

当时的办理方式下,工商办理作业尽管重视对企业营销运作的办理,可是营销活动十一个全面体系的过程,从这个视点来讲,未来工商办理作业中,将对市场营销的途径,手法,办理方式等,进行更深化体系的研讨。无论是国内经济的开展局势,仍是国际上全体的经济开展布景,都要求工商办理中对市场营销方式的办理更进一步。归纳当时国外市场营销的具体情况,在品牌营销,途径营销的建造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化体系的营销方式研讨。我国当时也面临着新的经济开展方式的要求,在工商办理中也呈现了b2b营销、客户生命周期研讨、客户联系办理等营销理念研讨转变等新的开展情况。所以,这也将成为未来工商办理作业中一个重要的开展趋势。

三、定论

工商办理是一门归纳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企业办理作业的各个层面,同时,工商给你办理研讨也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学科,经济局势的瞬息万变触动着学科开展的神经,与时俱进,不断剖析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对策,是工商办理作业的要点。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七

摘要:本文主要以企业管理水平与工商管理培训的关系作为出发点,从提高管理理念、加强培训师专业技能和改进培训方式等方面探讨了优化企业管理水平力度的途径,以期为确保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有序展开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技能水平、自身素质、企业环境、培训工作等因素息息相关,而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对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提升综合竞争力,就需要加强管理培训工作,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企业管理水平和工商管理培训的内涵关系

所谓工商管理培训是指通过学习经济、金融、国际贸易等相关知识,达到提升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目的。当今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开放特征促使企业之间不断竞争与发展。企业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即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就需要企业重视管理培训工作、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因此,现阶段,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就应该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

二、以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端正理念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管理理念和素质是影响管理培训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两大因素。因此企业要想在残酷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树立准确的工商管理理念,确保工商管理培训活动的有序展开。首先,企业领导人员需要加大对基层员工的培训力度,帮助员工改变落后的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提升企业整体员工的素质。其次,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企业领导者需要强化培训的责任感。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不只是提升员工管理意识的形式,而是要让员工认识到培训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提升技能

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活动过程中,培训师不仅需要担当角色角色,还需要扮演好协调者角色。因此对于培训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加强对培训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才能够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首先,企业应该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证认证制度。对于有意向想申请教师资格证的职工,企业有关部门应该严格根据教师认证流程执行制定相关标准与规范,对申请教师资格证的职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与评定。在考察与评定合格之后,对其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培训。其次,对于以及具备教师资格证的培训师而言,企业有关部门应该定期对培训师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和素质培训,从而不断完善培训师的专业技能知识结构体系,确保培训师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能够灵活处理员工提出的所有专业问题。最后,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师参加与工商管理工作有关的国际交流会。使培训师在国际交流会中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从而将自身企业发展理念和经营状况进行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改进方式

就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而言,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工商管理工作由于其专业性较强、技能要求较高,导致培训工作难度系数较大。因此就培训方式而言,应该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和培训人员的实际水平,由单一、枯燥的培训方式向多元化和灵活性的培训方式转变。随着信息化脚步的加快,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等网络方式获得相关信息,不再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讲课形式获取信息。因此企业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应该将课堂教学形式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优势。除此之外,企业在展开培训工作之时,应该改变传统理念,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层次化。比如通过专家讲座、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等教学方式达到提升培训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改进和完善培训方式是提升企业员工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管理人员更好地投入到企业管理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结束语

根据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以得知,加强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领导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工作和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根据现代市场和企业经营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培训与管理方式,确保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2]崔亚飞。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101.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八

摘要:工商管理是一门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而出现的新兴学科,建立良好的工商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落实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更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因此,工商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正确认识实施工商管理的重要意义,还应在工作实践中采取各种举措,最大化发挥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保证市场经济的高效、稳定发展。基于此,文章简单剖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工商管理

(一)工商管理职能

工商管理主要是对经济发展领域起管理作用,市场经济环境下,其走向没有一定的规律,通过人为调控措施才能使市场经济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将自身的发展现状与国际环境相结合,国内外的企业交流机会增多。但是,若在对外输出增多的情况下不能构建良好管理体系,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承重的负担,实行现代工商管理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为其摒除部分弊端。管理部门通过采取各种调控措施,形成行业规范,使商家及消费者获取最大化利益,让消费者可以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

(二)工商管理特点

工商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其根本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构建良好的经济秩序,其职责是使市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无需设立特别的基金或建立项目规划。市场经济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极易产生连带作用导致整个市场的崩盘,该现象从侧面体现出实施工商管理的重要性,管理部门只有对市场实行一定的干预措施才能保证各种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达到使经济良好的环境中进步的目的。对于整个市场体系监管而言,可采用的监管手段方及调控方法众多,其主要手段包括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在法律层面上,与工商管理相关的法条占据相关法律的50%以上,表现出国家对工商管理的重视,法律条款的完善可以让管理部门在监管中有法可依,依法管理。

工商管理不能单独存在,其作用过程必须与其他相关部门相互作用,各监管部门紧密联系,达到社会管理、经济监管、公共服务三大环节之间的平衡。且工商管理部门作为最大监管机构,必须对各种经济行为进行监管,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推动力。工商管理机构主要设有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办公厅、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等十二个重点部门,各部门之间相对独立,存在相互作用,十二大部门为市场经济的监管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基于工商管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应该构建完善的工商管理制度。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同的发展区域内制定与发展环境相适应的计划,从而因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秩序。以下是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落实这一宗旨的有效方法就是将政策落实到实际市场中,管理者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思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急。因此,市场监管工作必须为人民群众的权益提供保障。例如,相关部门在对市场的监管中,部分企业有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出现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对不良企业引导整改或行政处罚;若问题发展为影响力较大的热点问题时,相关工商管理机构应当立即对违法企业或是企业法人代表提出警示整改意见,若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可以强制关闭,从而有效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另外,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升需要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宣讲引导,帮助消费者形成良好的消费观,维权观。工商管理部门在增强行政执法力度的同时应加强对维权平台的建设,搭建有效的维权服务平台,构建完整的消费者维权体系。与宣传媒体、信息平台建设等相关机构共同合作,完善与质监局、卫生局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二)实施有效监管,改善市场环境

工商管理部门的第一职能是采取各种管控措施对市场经营主体的进行约束和规范,助益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运营环境的构建。例如,工商管理部门对经营主体进行注册登记,实施市场竞争管理,对市场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垄断行为进行制裁,打击各种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维持市场正常经济秩序。另一方面,工商部门依据不同的经营行为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对市场经营主体进行精细化分类,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工商管理实效性。例如,部分企业为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采用发布虚假广告,违法广告的方法来扩大自身影响力,有的美容机构对所销售的美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盲目夸大產品效果。对于这类问题,工商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宣传,如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多种渠道对虚假广告和违法企业曝光和治理,整顿企业宣传方法,让市场经济拥有良好的运行环境。

(三)规范经济主体准入,实施科学筛选

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准入标准是工商管理部门的另一职能,其目的在于保证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合法有效。随着市场经济优点的显露,更多的企业选择加入市场。目前的主体准入原则是“多层审批、严格审查”,主要程序是由企业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后进行注册登记。工商管理部门根据市场经济主体准入的相关规定对企业资质进行审查,严格管控,其中申请材料完整、各项条件符合规定的企业才能顺利注册。当前,为简化申请程序,方便经济主体的进入,工商管理部门将部分程序进行合并,仅保留审查员受理和核准员核准两大程序,加强企业所上报材料规范性,有效提升了企业登记注册的审核效率。为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工商管理部门应积极支持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在一定程度内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对于中小型企业,工商管理部可以进行分片联系,对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采用“特殊对待,特殊处理”的处理原则。对于大型企业,可以对大型项目进行服务跟进,加强定点联系。在企业登记注册时,工商管理部门可以提供法律范围内的服务,如为其提供相关部门联系电话或办公地址;在办公区域提供免费咨询,无线网络等服务,可以增强群众对工商管理部门服务的满意度,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四)新时期下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实行已经有一段时间,随着不断的深入发展,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工商管理部门需要不断转变管理观念,切实做好为经营主体及企业经济转型阶段的服务及保障作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第一要义,在健全的管理制度指导下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是最有效的方式。例如,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对企业进行引导,对于城市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产业,可以引导其到乡镇中寻找发展机会;对于技术及资金无法达到国家要求但市场又切实需要的行业,应当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有效保证市场经济活力,延长市场生命力。工商管理中的各种调控措施对于市场经济而言不只是一种手段,更是政府调控与市场发展两者联系的纽带,例如,对市场管理中出现的部门协调不足,管办脱节的问题,工商管理部门应积极从自身改革做起,如搭建市场信息资源平台,加强有关部门间的协同作用,最大化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经营主体间的互通有无。

近年来,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经济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采取有效的监管手段维护市场秩序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国家市场经济的主要调控手段,工商管理在一定的高度上,以宏观调控的为主,推动着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工商管理部门的不断努力下,市场经济秩序必然会越来越好,社会经济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曹玉敏.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6(23).

[2]张强.探究分析工商管理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01).

[3]马鑫.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4).

[4]王华楠.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7(02).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5000字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九

摘要:

航材占用航空公司流动资产的份额比较大,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比较差,而在航空公司的成本中,又以刚性成本为主,航材成本正属于这类可控成本。因此,加强航材库存管理对制约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当前航材库存管理的目前状况,对航空公司库存管理存在的理由进行了分析,并对航材库存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提高航材库存管理水平,达到以最低航材成本确保航材保障率的目的。

关键词:

航材;航空公司;库存管理;优化策略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航材库存通常要占航空公司运营总成本的10%到20%,与国外航空公司相比,国内航空公司的航材库存成本更高,大约要比国外高出35%。航材成本是确保航空公司航材库存备件能够满足达到其预定的航材保障率,但是航材成本占航空公司运营总成本的比重过高也会增加其经济负担。因此,航空公司在航材库存管理过程中,要善于采用不同的库存策略补充库存,在保障正常需求单额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航材订购成本以及库存成本。

(一)航材积压过于严重,库存结构不尽合理

(二)航材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

航材部门与财务、质量、技术、生产等部门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航材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进而对航空公司的整体运转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航材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航空公司在财务出现困难时,就会出现付款不及时的理由,致使航空公司信誉受损,供应商也会因此理由而延期发货,由于缺货,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营就会受到影响,而缺乏与生产部门的有效沟通,对航材的运转状态就难以及时掌握。此外,航材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技术和质量支持,也会影响到航材备件的预见性和准确性。

(三)维修人员缺乏成本意识,航材管理过于粗放

(一)确定性航材库存管理策略的优化

(二)随机性航材库存管理策略的优化

对于不能够确定消耗数量的航材,常规的计算策略就不再适用,必须通过数理统计等策略建立随机性航材消耗以及需求分析模型,根据分析模型来计算随机性航材库存量。针对不同航材的保障目标和需求特征,建立不同的分析模型,主要包括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种随机变量。随机性航材消耗量属于随机变量,飞机维修的实际需要只能依靠一定数量航材的某一概率来满足,一定时期内的保障率必须制约在库存量概率之下,通常情况下,航材的保障率要求越高,航材库存量也就越多,而航材成本也随之增高,这种情况甚至会超过因缺件损失而带来的效益。换而言之,在有限保障经费约束下,航材库存管理对保障率的要求必须结合缺件损失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航材的重要程度来分别确定不同航材的保障率。

航材库存能够有效缩短订货提前期、平衡订货成本,避开因故障而造成生产运转中断,而且还能够帮助航空公司规避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加强航材库存管理,优化航材库存管理的策略,对提高航材库存管理水平,制约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4]陈建华.我国航空公司航材周转件计划与库存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十

摘要:资源的流动性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衡量一个经济机制优劣高下的重要标志,对劳动力资源来说亦如此。劳动力流动是快速变化的经济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平衡机制,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合理流动机制,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培育和发展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环节。

研究劳动力合理流动问题,进一步深化劳动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并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下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合理改革

劳动力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经济社会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一方面,它是劳动力市场上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机制。唯有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才能不断地配置劳动力要素于社会生产率最高或劳动力边际产出最大的产业或部门,使劳动者个人、企业以及社会都取得最大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流动通常能够使劳动力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增加未来收益,所以劳动力的流动也被认为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行为而为世人关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劳动力合理流动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劳动力流动概念及类型

1、劳动力流动概念

在经济学说史上,最早对劳动力下科学定义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1]作为存在于人体中体力和智力总和的劳动力,流动实际上是指劳动者体力和智力的流动,说到底是劳动力的承担者--劳动者的流动。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而在地区间、产业间、部门间、就业状态间、企业间、乃至工作间的转移。

2、劳动力流动的类型

在经济理论研究中,一般把劳动力流动分成两类:一类是自愿的流动;另一类是非自愿的流动。所谓自愿流动是指劳动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提高自己的未来收入进行的流动;非自愿流动则是由于雇主的原因发生的流动,或者说由于被解雇或失业而发生的流动。经济学家认为,自愿流动是劳动力流动的基本模式,人们只有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才能继续保持流动的活力。本文即是以劳动力的自愿流动为研究对象的。通常还可以把劳动力的流动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单位内部的流动。b.职业之间的流动。c单位之间的流动。d.产业之间的流动。e.地区之间的流动。f.国际间的流动。

(二)、劳动力流动的客观必然性

从根本上说,劳动力流动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使人们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多样化,相应地,劳动力的职能、劳动者的就业分布、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也不断发生变化。同时,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也带动了劳动力的适应性流动。因此,劳动力流动便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引起了劳动力的流动:

1、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生产的现代化和社会化,旧的生产形式和产业部门不断被淘汰,原来在这些部门中工作的劳动力面临着职业转换。同时新兴产业的涌动又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不断地把原来分布于传统产业部门的劳动力纳入自己的生产过程。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动推动了劳动力的全面流动。

2、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化大生产引起社会分工向复杂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这种不断加速的科学技术进步,既为劳动力流动提供了可能,也对劳动力流动提出了要求。这是因为,科技进步一方面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又淘汰了一部分旧的工作岗位。另外,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部门或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减少有时甚至是绝对减少,所以就要相应地释放出一部分劳动力,将他们重新配置到新开办的部门或单位中去,从而自然地形成劳动力的流动。此外,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由于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大,产品附加值高,所以该产业的劳动力价格较高,待遇较好,从而吸引了大批合格劳动力的进入,加剧了劳动力的流动。

3、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由于资源分布和自然条件以及其他因素的差异,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很不平衡。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就业机会很少,劳动力供给又常常大于需求,使劳动力就业比较困难。而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劳动力需求量大,本地供给相对不足,所以需要从外地输入,这样就促使不发达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劳动生产率较高,劳动力价格比不发达地区高出许多,正是这种地区间的收入差异,形成了不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的强大动力。此外,经济发达地区个人发展的机遇较多,也是劳动力流入的一个重要原因。

4、劳动力自身发展的要求

劳动力流动意向的变化取决于他们对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满足程度的判断。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和收入目标等的需要,对现有职业或岗位和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其他职业或岗位做出比较性评价。总之,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身需要的变化,在产业、区域以及不同企业、组织间广泛流动,已成为一种客观必然现象。

(三)、研究劳动力合理流动问题的重要意义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资源的流动性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衡量一个经济运行机制优劣与否、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一个保持较高流动性的经济运行机制,将使国民经济结构可以随时得到调整,资源配制可以不断得到优化,供求关系的失衡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经济要素也可以按照效率原则得到重组。因此,流动性本身必将增加经济资源的价值。对于劳动力资源来说也是如此,通过教育、训练和健康投资等形成的劳动力资源的价值的实现和增值,往往要通过劳动力资源的流动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是以流动为条件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问题,就是要对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针对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我国劳动力有序流动的主要措施,这对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1、经济因素

一般来说,经济动机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最根本原因,流动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一般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具体的工作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教育、户籍制度、社保制度等因素对人的影响。

具体工作环境包括人际环境、管理环境等因素,对人影响更直接更有力。

3、职业因素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职业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职业评价、职业技术水平、职业投入等。人们更喜欢从事社会评价高的职业和行业,职业技术水平和职业投入通常和离职率成反比。

4、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年龄、能力、对职业的兴趣爱好及其他个性因素。

(二)、劳动力合理流动的积极作用

1、劳动力流动使工作职业充满了竞争性,促进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劳动力市场的活力与效率。

2、使各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3、改善精神面貌,促进经济增长。劳动力作为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媒介,起着传播、扩散知识、信息、观念的作用。劳动力由农村和相对落后的地区流动到发达地区,他们的思想、观念、动机、行为均发生变化,并通过与家人联系将这种变化扩散到流出地,引起当地人民思想、素质的改善。同时通过对流出地家人亲属物质、经济上的接济、支援,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引起了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劳动力流动还有利于流出地科技人才的培养。流动者在流入地获得一定经济报酬后会返回流出地,在外期间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工作能力以及外界的信息渠道和人际关系会运用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上。

4、有利于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间双向选择,优化组合,有利于劳动者个性发展和组织效率提高。

(三)、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合理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社会经济行为,虽对社会劳动力资源起了优化配置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力流动都具有合理性。劳动力流动是否合理,关键看流动效果如何,包括对组织、个人、社会的综合效益。

首先,劳动力流动合理性如何与因劳动力流动而付出的代价高低有关。代价越低,合理性越高,反之合理性越低。

其次,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如何,与流动对劳动力配置的积极效应如何有直接的关系。按理而论,劳动力流动的本意就在于促进对劳动力合理有效的配置,即流动是达到有效配置的形式。那么劳动力的流动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流动机制,而流动的机制又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和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反过来说,在劳动力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发育比较差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也比较弱的情况下就表明劳动力的流动机制还不够好,从而也就谈不上流动会对劳动力的配置发挥积极的效应。因此,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积极效应起码应包括以下几点含义:一是劳动力的流动可以促进劳动力结构的配置比较合理,能有效改变原来结构上存在的一些明显的问题。如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分析职务结构、余缺调剂等。二是劳动力的流动对劳动力布局的配置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改变原来布局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行业布局、地区御局、特殊布局等。三是劳动力的流动有利于国家对劳动力配置和开发的基本方向,即流动不应有碍于更不应有背于这个方向,要有利于劳动力规划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劳动力发展的战略要求,如劳动力开发与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有效配合。若劳动力的流动在以上几个方面都能产生积极的效应,就表明了其具有合理性若积极效应愈明显愈突出合理性也就愈强,否则合理性就差,甚至有害。

第三流动力流动的合理性如何,还要看对劳动者的个人才能发挥得怎么样,对劳动者的愿望、需要满足得怎么样。我们讲劳动力的流动要有利于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中就包含着对个人才能的有效发挥,对个人需要的有效满足在内。假若劳动力资源的流动达不到这个目的或者实现地比较差,那么都会影响到整个劳动力配置的效果,影响到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因此,劳动力的流动不仅要有利于劳动者个人才能的有效发挥,而且要有利于个人获得新的知识和才能,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通过流动都可以达到这种效应,但对劳动力流动的管理起码要朝着这个目标来努力。

(一)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研究的阶段性特征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变迁呈现出比较清晰的阶段性特征国内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1、改革开放初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开始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

1978年底开始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及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使中国农村剩余农村劳动力被释放出来,推动了农村要素市场的发育但由于各种阻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障碍还没有拆除,大量农村劳动力主要向农村内部非农产业转移,乡镇企业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农村劳动力的主体。这一时期关于农村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打破了多年来这一领域沉寂的.局面,明确了农业剩余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这是这一时期最大的突破。

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专门研究开始起步

20世纪80年代末各种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开始放宽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也不断扩大为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城乡流动提供了可能。这一时期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争论事实上是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的探讨。要解决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必须打破城乡隔离体制实施开通城乡、推进城市化的战略这是这一时期在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现在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专题性研究全面展开

这一时期的研究思路仍然是和城市化相结合指导思想主要是进一步消除城乡隔离体制加快农村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非农化和城市化解决农业、农村内部矛盾这一阶段的重大突破是提出了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十一

摘要: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工程的预算管理以及预算水平会对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水利工程建筑企业想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采用管理预算对企业中的相关经济内容进行计算。在水利工程运转的过程中,水利企业必须采用相关的维修管理措施确保水利工程能够顺利运行,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预算管理措施能够降低水利企业的维修成本,减少不必要的维修损耗,是水利工程企业确保企业利益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是水利企业内部控制力以及执行力提高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我国的水利工程发展较晚,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在具体的预算过程中无法按照相关规定完成预算工作。鉴于此,对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预算工作展开相关分析,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水利工程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改善措施

引言

无论是什么部门,都会存在年度预算这一内容,水利工程部门在水利工程运行期间需要负责水利工程项目的运行维修工作,为了降低维修工作的资金消耗,提升水利工程部门的企业效率,在水利工程部门运转的过程中,就必须合理采用相关的预算管理手段对检测维修工作进行管理,降低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的检测成本以及维修成本[1]。预算管理的应用对于水利工程企业收支的平衡维持,部门之中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的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部门在预算管理以及执行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企业之中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人员编制不合理,内部员工的执行力严重不足等,这些问题都导致水利工程的资金效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想要提升水利工程企业的资金效益,就必须采用合理的手段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只有这样水利工程部门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部门预算其实是国家相关部门根据目前我国的管理现状所制定的一种预算管理政策,在部门运转的过程中,部门之中的负责人员必须依据相关的预算规定,在部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基层开始完成财务的编制审核汇报工作,并将结果提交到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对部门之中的财政收支计划进行审核的一种综合性的预算管理措施[2]。通常情况下,我国的部门预算所采用的编制方式为自下而上的汇总方式,编制工作从基层单位展开,逐层对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预算,最终为部门的一年资金支出做出详细的编制,编制工作主要有五个流程,首先是准备工作,编制人员需要对部门去年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其次是一上阶段,在这一阶段,政府部门会对水利部门提出本年度的预算建议,然后是一下阶段,在这一阶段财政部门需要落实各个部门的资金数量,这三个阶段完成之后,水利工程部门需要根据中央的指导意见以及财政部门所批示的资金意见完成部门自身的预算方案初步设计,最后将预算方案采用逐层上交的方式进行审核,最终完成部门的预算工作。在预算工作结束之后,水利工程部门需要根据预算的相关规定,结合部门的运行现状,展开后续的预算管理工作。水利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在展开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对部门之中的预算目标进行编制以及审批,在编制以及审批工作结束之后,水利工程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审批的结果展开相关的管理工作,控制水利工程部门的资金消耗,分析预算执行与实际执行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这一方式确保预算工作能够达到其应有的目的。最后是预算考核工作,为了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水利工程部门需要定期对部门之中的相关事项进行审核,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通过这一方式为水利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提供保障。

如今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为了合理降低国家资金的支出,确保每一份资金都能够得到合理应用,相关部门就必须要加强部门之中的预算管理工作,水利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内容之一,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因此政府机构对于水利工程部门的管理要求以及水利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3]。水利工程部门所需要负责的项目内容较多,防洪、居民用水、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等工作都属于水利工程部门的管理范畴。为了确保水利工程工作的顺利展开,水利工程部门就需要合理采用预算管理措施,降低水利工程部门的运转成本。预算管理措施的优化对于水利工程部门收支平衡的保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水利工程部门运转的过程中,采用预算管理的相关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部门的管理水平,加大执行力度,确保水利工程部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

预算管理体制是预算管理能否顺利展开的基础,但是我国水利工程部门的预算管理水平并不高,这就导致部门之中的预算管理工作并未产生其应有的效果。大部分水利工程部门之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在预算管理工作的展开过程中,由于管理机制的缺失,预算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够按照相关的规范展开预算管理工作,部门之中的员工配合度严重不足,大部分水利工程部门的员工认为预算管理工作主要是预算部门的责任,与其他部门并未产生直接关联,这一问题就导致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管理措施的缺失,預算人员无法对部门之中的资金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工作,只能够根据部门所上报的资金指数制定年度预算方案,预算管理工作的展开效率以及预算质量受到影响。由于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并不高,大部分水利工程部门的预算工作通常由财务部门来完成预算工作,这就导致在展开预算工作的过程中,预算人员的专业程度不高,组织管理松散,在出现问题之后,不能将责任细化到负责人员之上。有一部分的水利工程部门针对预算管理工作成立了预算管理部门,但是部门之中的员工通常由财务部门的员工担任,预算管理部门并未产生其应有的作用。

(二)人员编制不够合理

大部分的水利工程部门对于预算工作的重视度不高,在展开预算工作的过程中,预算工作的重点出现失误,过于重视预算编制,对于后续的监督工作以及检查工作并未予以重视,对于部门之中的预算工作并未建立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在预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过于流程化。大部分水利工程的预算管理工作灵活性不足,在开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并未对资金建立合理的审查制度。预算管理工作的审查力度不足,在后续的部门运转过程中,资金的使用审核力度不足,这就导致部门之中的资金出现不必要损耗的概率升高。水利工程部门属于国家部门,水利工程部门资产购置的主要采购方式为政府采购,预算工作的执行力力度不足,就会造成政府部门的资金损耗,严重拖后采购工作的进度,造成不必要的人力浪费。

结语

想要确保水利工程预算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首先水利工程部门的管理人员就需要提升自身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水利工程部门之中设立专项预算管理机构以及预算管理规章制度,采用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展开部门之中的预算管理工作。在部门之中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引导员工重视预算工作,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工作技术基础。在预算的过程中,预算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部门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也需要结合部门的发展需求以及市场现状制定年度预算方案。在水利工程部门运转的过程中,水利工程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资金的审查工作,确保在后续的运行过程中,部门之中的工作人员能够依据相关的使用标准完成执行工作。在水利工程部门之中建立监管部门,能够有效加大水利工程部门的执行力度。在制订年度采购计划的过程中,水利工程部门的预算人员需要部门的需求制订相关的采购计划,避免采购资产闲置以及资金浪费等情况的出现。只有这样,水利工程部门的企业效率以及企业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十二

天津市红桥区职工大学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

专业班级工商企业管理2班

学员姓名周建楠

指导教师

2017年3月13日

毕业论文摘要

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具体地说,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度的功能,在收益与成本评价的基础上,在制度供给的范围内设计新的企业制度的过程”。制度创新主要涵盖企业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分配融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范畴,它与技术等其他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显著特征。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前提,是产生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次,企业制度要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创新;另外,制度创新涉及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同时还涉及企业外部的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外部制度变革,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企业外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促使其互动共进。

毕业论文评语及综合评定

毕业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综合评定成绩:

综合评定委员签名:

年月日

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

摘要: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具体地说,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度的功能,在收益与成本评价的基础上,在制度供给的范围内设计新的企业制度的过程”。制度创新主要涵盖企业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分配融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范畴,它与技术等其他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显著特征。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前提,是产生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次,企业制度要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创新;另外,制度创新涉及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同时还涉及企业外部的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外部制度变革,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企业外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促使其互动共进。

关键词:企业文化制度创新机制变革技术创新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缺陷

(一)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

(二)产权制度缺失

(三)治理机制优劣势并存

(四)管理制度缺失

(五)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缺失

二、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一)企业家创新

(二)产权制度创新

(三)管理制度创新

(四)治理结构创新

(五)分配制度创新

三、坚持分配制度创新促进企业和谐发

(一)岗位效益工资构成

(二)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价值方面的突破

(三)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实践及完善

(四)健立专项激励制度,留住核心人才

四、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

(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

(四)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

(五)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六)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

五、企业一般需要如下方面的创新

六、结束语

七、参考文献

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具体地说,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度的功能,在收益与成本评价的基础上,在制度供给的范围内设计新的企业制度的过程”。制度创新主要涵盖企业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分配融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范畴,它与技术等其他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显著特征。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前提,是产生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次,企业制度要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创新;另外,制度创新涉及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同时还涉及企业外部的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外部制度变革,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企业外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促使其互动共进。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缺陷

(一) 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

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人独资。参照钱德勒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我国86%的中小私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庭手中。我国家庭企业的家庭成员不仅控制着高层职位,还控制着很大一部分中层经理职位;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庭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民营企业创业者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更谈不上技术和制度创新,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不够重视。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二)产权制度缺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是混合在一起的,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其次,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是完全意义上的单一结构,这种一元化产权结构是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的;第三,人力资本不能享受产权收益。民营中小企业的高薪只是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并不是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尽管其所有权归属是清晰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选择的仍是个体业主制、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这种制度选择最大的弊病是投资者通常要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而且投资主体较少,企业很难上档次、上规模。

(三)治理机制优劣势并存

企业治理机制是一组委托代理的制度安排,它是经济效率与制度适应的统一。不难看出,治理机制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企业的财产和企业家的个人财产紧密相关,民营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十分完善,不存在任何代理问题。虽然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很难与中层经理及员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四)管理制度缺失

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缺失的起点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也是其发展进程中最危险的时期。管理则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缺乏全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受经济转轨时期的体制、法律背景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选择了家庭式管理方式。这一方式在企业资金规模较小的初创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的各种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的核心领导阶层,这一方面往往导致专业管理人员与企业主亲属形成两个利益集团,诱发企业内部各种矛盾,造成有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难以执行。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家习惯于业务管理,习惯于自己独立操作,习惯于自上而下地指挥别人,使有才能的员工感到不能获得尊重,不能实现自我。所以,民营中小企业很缺人才,但又留不住人才。

(五)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缺失

一是观念歧视仍然存在。主要是在一些政府部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疑私”、“怕私”和“防私”观念。二是市场准人限制多,政策不平等。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人政策上虽无公开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颇多,主要是对进入资格设置过高门槛。三是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2003年全国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只占银行全部贷款的14.4%;全国300多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四是企业实际税费较重。2003年全国重点税源监管企业的平均营业税税负为3.85%,所得税税负为11.89%,其中私营企业的同一税负为4.31%和13.11%。五是企业权益不时遭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案例日益增多,一些行政执法机构对个体户、小企业滥施罚扣的现象时常发生。六是社会服务体系远未建立。大量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别需要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或是基本没有,或是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处于无助地位。七是政府管理体制不顺。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

二、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还很不完善,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民营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家创新

对民营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家精神将极大地影响到它的经营哲学、企业宗旨、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价值理念等创新发生的“基础设施”和动力机制的形成。企业战略基础资源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精神的不同所形成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积累机制,从而支撑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所以,培育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将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

(二)产权制度创新

有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两权分离,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应该把企业的经营权交给所谓的“职业经理企业家”,本人只做所有者享受资本收益,如此形成的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就可以摆脱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可以使“货币资本得以选择合适的经营者”。我们认为,家庭式的民营中小企业不应被轻易否定。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从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中总结出来的,而民营中小企业则与大型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管理特征,如果把这些看似完美的理论硬往民营中小企业身上套,其结构无异于刻舟求剑。但有一个原则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民营中小企业不应只是为摆脱“家庭帽子”而改制,为现代企业制度而改制,而是应该仔细地研究家庭企业的优势和管理的效率,然后再分析它在哪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造,这样的态度才是客观、公正、合理的。

(三)管理制度创新

现在的民营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仍处于原始管理阶段,真正好的科学管理必须要有监督管理。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薪酬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时,还得建立有效的约束和制衡机制。而这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和制衡化,使原来的利益共同体导向向命运共同体导向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在wto环境下,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使得中小企业更需加强由生产质量、劳工工作环境、环保等方面所构成的生态管理制度的建设。

(四)治理结构创新

民营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规模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照搬国外固有的模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框架,而应该因地因时制宜,着力塑造与民营企业自身情况相匹配的治理结构。要由家庭化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过渡,实现“企业家庭化”向“家庭企业化”转变;优化自身的融资结构。提高负债意识,走自身积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道路;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创新经营理念,建立合理科学的企业传承模式。

(五)分配制度创新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分配模式,建立将企业职工与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有效地将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参与分配。

三、坚持分配制度创新促进企业和谐发

(一)岗位效益工资构成

岗位效益工资由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积累贡献工资和津贴补贴组成。

岗位工资主要反映岗位的价值度和贡献度,在工资中占主导地位。为了合理区分不同岗位的价值度,按照劳动要素的构成,将公司各类岗位按照管理岗位、工程技术岗位和生产操作岗位进行界定和分类,分别设置工资标准。管理岗位是指从事计划、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岗位。工程技术岗位是指从事生产运行、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化工、能源动力、检测维修、微机技术、安全环保、工程设计等专项技术工作的岗位。生产操作岗位是指从事直接生产、辅助生产及后勤服务工作的岗位。在管理、工程技术和生产操作岗位中,根据岗位评价结果,分别设置岗序,通过岗序体现岗位之间价值度和贡献度的差异。岗位工资采用基数系数法,岗位工资等于岗位工资基数乘以岗位工资系数。在各个岗序中,根据员工的技能水平分别设置不同的级别,以客观反映员工在岗位上的劳动贡献,岗位工资在员工工资中占50%以上。

效益工资主要反映公司经济效益、员工绩效与工资的关系,是活工资单元。公司经济效益好、员工业绩优秀就获得更高的效益工资,员工收入就多,反之相应降低。效益工资在员工工资中占30%。

积累贡献工资主要反映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度,员工在企业工作年限长,对企业的贡献大,积累贡献工资就高,积累贡献工资包括员工的工龄工资和积累工资,积累贡献工资占工资的18%。津贴补贴主要是对特殊岗位的劳动补偿,是一种补偿性工资单元,津贴补贴占工资的2%。

岗位效益工资的建立形成了工资结构清晰、分配功能明确的分配制度,突出了以岗位工资为主、效益工资为辅、其它工资单元为补充的分配体系,实现了企业发展、员工成长进步与工资分配的密切关系,工资的激励作用突出,激励的手段多样,工资的价值导向更加趋向清晰。岗位效益工资体现了以下原则:工资分配与岗位的重要度和贡献度密切结合,工资分配与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劳动效率密切结合,工资分配及员工的劳动要素密切结合。新型的分配制度充分体现了对内公平性、激励性和对外竞争性的特点。

(二)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价值方面的突破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理论上重新确定了分配依据,通过岗位测评要素将岗位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技能水平、劳动责任等综合考虑,相对准确地反映了岗位劳动差别,将劳动要素纳入了员工分配体系,使不同员工在分配体系中能够较好的体现岗位价值和贡献价值。工资分配体系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提供了价值导向,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得到具体体现,分配标准参考了外部工资价位,体现了对外竞争性原则。分配制度与企业的战略发展、与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的自身价值有机结合,促进员工与企业不断发展。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倡导解放劳动、保护劳动和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非常需要坚持和发展这种理论,并不断创新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实践价值,把按劳动要素分配的价值论充分应用到工资分配中去,不断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岗位效益工资制度正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原则的体现,在分配理论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二、分配制度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建立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分配的激励作用,充分应用分配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是关系到分配制度成败的关键。金川集团公司在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同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在充分研究公司现行经济责任考核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建立了以综合考评表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采用财务收益与工作业绩、产出质量与对外关系、内部调控与流程管理及学习创新与成长四类指标,分别对内部单位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员工效益工资挂钩,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罚。建立了员工绩效考核办法,针对不同岗位(职位)的员工,根据工作性质分别设立考核指标,建立工作业绩评价体系,按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到效益工资的分配,对业绩突出员工进行奖励,对业绩较差员工进行扣、罚,并且将员工的职位晋升、技能晋级和调升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有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公司实施绩效考核以来,在新增建设项目不断投产的情况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新增生产项目的人员需求问题。公司主要产品产量由2003年的年产15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年产35万吨,实物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倍多。

三、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实践及完善

公司在确保员工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实现了技能工资制度向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过渡,并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完善岗位效益工资制度。主要做法有:

(二)结合调升工资完善分配制度。公司实施岗位效益工资后,在调升工资过程中,进一步突出了重要管理和技术岗位的劳动价值,使分配向重点岗位和关键岗位倾斜,通过调升工资,解决了岗位工资系数差偏小、岗位工资相对平均、重要岗位工资偏低、岗位工资系数差不合理等问题。采取的措施有:1、提高岗位工资基数。通过提高岗位工资基数进一步提高岗位工资在分配中的比重,岗位工资基数由2003年的522元提高到2008年的770元,岗位工资在员工收入中的比例由51%提高到52%。

2、提高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的工资水平。在调整岗位工资系数时,重点提高了业务主办、工程师及技师以上岗位的工资系数,并拉大岗位工资差别,突出分配向重要岗位倾斜,较大幅度提高重要岗位的工资水平。3、提高优秀员工的积累贡献工资。在管理和技术进步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员工给予增加积累贡献工资,以反映业绩贡献,激励员工继续为企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职位晋升与分配制度相统一。公司在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后,建立了员工职位晋升体系,设计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有利于员工职业发展,在分配制度上提供员工职业发展的途径,做到随着职位的提升,工资待遇相应提高,对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结构进行了完善,增加了管理和工程技术类岗序和职位技能级别,使员工在不同职位上向上晋升发展,在同一职位上又能反映经验积累、能力水平的差异,真正做到不同职位、不同技能水平工资待遇不同。同时公司将职位晋升与调升工资密切相结合,在工资调升的同时进行职位评价和晋升,进一步突出优秀员工的价值。

(四)健立专项激励制度,留住核心人才

1、为推进公司科技进步,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公司制订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每年公司对科研项目进行评审,根据项目对公司生产经营的贡献,评选出科技进步特、一、二、三等奖,并相应给予奖励。公司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奖励100万元;一等奖奖励50万元;二等奖奖励30万元;三等奖奖励15万元。2007年度评选出科技进步奖五项,奖励总金额225万元。

2、为加强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效益,公司制订了重点建设项目负责人管理规定。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等级。项目组成员和负责人每月分别享受200至1100元不等的项目津贴。现有重点建设项目21项,享受项目津贴人数为163人。

3、为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明确技术责任,增加奖惩力度和透明度,提高科技项目的成功率,公司制订了重点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办法。公司重点科技项目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等级。项目组成员、主研人员、项目负责人每月分别享受400至1200元不等的项目津贴。现有科技项目10项,享受项目津贴人数为161人。

4、为进一步激励科技人员投身于技术创新工作,充分调动公司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公司对所属科研院所直接从事新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的试验人员、技术人员、设立科研津贴。公司按每人每月300至600元不等的奖励标准核拨给科研单位,由科研单位根据员工工作业绩考核发放。

5、大幅度提高新招聘学生的薪酬待遇。由于地缘关系,公司录用大学以上毕业生的难度较大,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化经营步伐的加快,要求公司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公司在认真调研对比的基础上,制定了博士、硕士研究生及主导专业本科毕业生、非主导专业本科毕业生工资待遇分类差别制度,上述各类人员试用期间标准分别为5000元/月、3500元/月、2000元/月和1800将高。

所谓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因而通常也可以称之为企业制度再造。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企业对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实际上就是依靠企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少人在谈到企业的定义的时候,往往都认为企业就是一个将各种生产要素按一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经营主体。由此可见,企业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经营观念等规范化设计与安排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功效。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

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活动效率。

四、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正如我们上面所讲的,企业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安排来组织各种生产要素的,因而企业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核心纽带和基础。有人讲,企业就是出资人之间的合约,也就是出资人以契约方式规定出企业制度,然后按照所规定的企业制度来组建企业。因此,没有企业制度,就根本谈不到企业的存在,当然更谈不到企业的发展,因而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体制基础,就是企业制度。

(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因为企业本身的运行行为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的活动行为,都要受到企业制度的约束,所以企业制度决定了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规范。企业及企业中的各种组织机构,都必须遵守企业制度的安排,不能违反企业制度的任何一种安排。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说,企业制度实际上是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组成人员,无论是ceo,还是一般的普通员工,其行为都必须遵守体现企业制度要求的各种规则,也就是要按照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而规范员工的行为的准则,就是企业制度。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把企业制度称之为员工的行为规范。

(四)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企业活力虽然来自于许多方面,但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制度安排。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有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有活力的。反之,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不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个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没有活力的。就像中国原来的国有企业之所以没有活力,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企业制度安排有问题,它们的企业制度安排无法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制度是企业活力的最重要的保证,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根本不可能有企业的活力。

(五)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企业要有序化运行,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而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就必须要有一个运行的程序,程序要对企业运行有约束,那么约束企业运行的程序是什么?不是别的,就是企业制度。因此,企业制度实际上就是约束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行为以及企业本身行为的一种准则。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企业的有序化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的企业制度。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没有企业的有序化运行。例如,我们有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无法有序化地运行,就是因为缺乏一个良好的企业制度,因而有的民营企业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活力是很充足的,但是没过几年就消亡了,原因就在于它的企业制度设计不合理,企业制度设计也可能确实调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及企业的活力,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有效约束,因而很快就消亡了,成为短命的企业。由此可见,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保障。

(六)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资本经营活动,都必须要在一定的体制框架中进行,这种体制框架,就是企业制度。因此,可以说,没有一种合理的企业制度安排,就不可能有企业的高效经营活动,因为没有企业良好的企业制度,企业经营的活动就没有体制保障,从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根本无法高效地展开。正是基于此,所以人们通常说,高效的企业经营活动实际上是有赖于良好的企业制度的。

正因为企业制度有着上述这六个方面的重要性,所以讨论企业问题,首先要讨论的是企业制度创新问题。也就是说,所有要研究企业问题的人以及经营企业的人,都首先要考虑企业制度的创新问题。就经营企业的人来说,如果企业制度问题解决不好,就谈不到企业充满活力的问题,也就谈不到企业的有序化发展的问题,当然更谈不到企业高效益经营的问题;就研究企业问题的人来说,如果搞不清楚企业制度创新问题,就根本不可能深入地把握企业的实质性问题,从而就不可能正确地研究企业问题。由此可见,讨论企业问题,往往首先需要研究的,就是企业的制度创新问题。

我国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容

制度创新是指引入新的制度安排,如组织的结构、组织运行规范等。大的如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小的如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作为市场微观基础的企业组织要适应这一巨大的变革,必须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运作的各种规章制度及运作方式,也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我国企业制度创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出资人制度。变国有企业为国家投资企业,经过资产评估或清产核资,量化对企业投资的总量,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从委托、授权转变为运营和投资。政资分离后,那些代表国家专营国有资产的部门、控股公司、资产运营公司承担出资人的有限责任。

2.建立法人财产权制度。企业总资产一方面来自出资人,一方面来自债权人,企业具有对总资产所表现出来的如资金、物资、人力、设备、物业等多种资源形态的优化、处置、组合权力,以其达到资产增值和扩充的目的。

3.所有者权益制度。国有出资人对投资企业,已经组织起集团的母公司对控股子公司,充分建立起所有者权益制度,它表现为对经营者选择的控制、对投资回报的控制、对重大经营决策的控制。

4.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科学地规范和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实现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是企业领导体制的重大变革。

5.企业的配套制度。主要指与制度创新的配套展开相关的基本制度。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等。

企业制度创新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需要各不同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形成“合力”才能完成。

五、企业一般需要如下方面的创新

1、服务创新

著名的ibm公司在广告中强调的“ibm就是服务”,正反映了该公司十分重视产品服务的思想。产品服务创新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满意。

2、知识创新

据说,一个当代的博士生,仅能掌握不到人类知识总量的1%,剩下的99%都不懂,其中还有4%是他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知识存在。中国企业的经理人中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偏低,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回绝新的知识呢?所以,知识创新既是大家忽视的地方,也是需要提高和创新的地方。

3、心态创新

1、创新制度建立

创新的企业文化得以运行,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体系为基础。特别是在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方面,事实上,整个创新的发起都是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才能得以进行。

3m公司为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激励起创新的热情,推出了“15%规则”的制度,根据这一规则,每个研发人员都可以拿出15%的工作时间作个人感兴趣的发明和研究。只要是在发明,不管这项发明是否直接有利于3m公司,都不会受到上级任何干预。3m公司这一的独特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一个奇异的规律:产品的发明永远早于市场的需求。这似乎有悖于任何一本经济学课本中对产品和需求关系的定义,但事实上很多起初并未找到真正合适的用途的产品最终都得以大放光芒。

2、体现创新勇气的行为规范

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对创新的高度重视、理解创新、参与创新与重视创新;这里的重点在于鼓励与容忍失败。

阿里巴巴公司则鼓励个性化办公室的建立,阿里巴巴的会议室都是以金庸小说中的地名来命名,还设立明显的最佳员工标志,为每个员工取一个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名称作为公司内部的用户名。通过这种方式,大大鼓励了员工打破常规和传统的勇气,实际上企业一直暗示和鼓励员工创新的目的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效果。

也许有人认为这些基础管理问题不值得大动干戈的追究和完善,但笔者认为有没有扎实的基础管理,结果大不一样,举个日常例子,我们会发现某些地方政府建设的豪华公共厕所没多少时间就变的污浊糜臭不堪,而麦当劳的厕所却永远光洁如新,为什么?细心观察可以发现,麦当劳制定了详细的厕所要清洁到何种程度的标准、以及使用什么清洁工具如何操作的标准流程,并且还有相应的培训和核查制度。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日本前女大臣曾负责过某酒店卫生清洁工作,她洗刷了三次抽水马桶后其主管检查并不满意,于是主管亲自示范如何清洗,并在清洗完之后用杯子舀了马桶里的水喝了下去告诉她这就是清洁工作的自我检查标准,她被极大的震动了,于是重新努力清洗并最终也自豪的舀了马桶里的水一饮而尽。

因此,占老师强调——我们的企业在以创新求发展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夯实基础管理,只有真正建立起一套高效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用规则化、程序化、科学化来系统性的塑造和改变员工的行为,提高整体的组织能力,才能为创新提供孕育和发展的土壤。

参考文献:

[1]何国志;加强企业管理促进改革发展[n];云南日报;2000年

[2]冯英健.企业管理基础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魏俊奎;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策略;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

[4]肖海明.姚伟.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

[5]孔伟成.陈水芬.企业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姓名:周建楠

日期:2017年3月13日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十三

摘要:近年来我国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数量在高校的不断增加,使得如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尤其是构建出有效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为了工商管理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足。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模式构建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数量在高校的不断增加,使得如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了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现有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获取管理方面的经验技能是该专业教学的重点,同时为了能够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满足社会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要,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完善,尤其是要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这应该成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的关键所在。当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者对实践教学持轻视的态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对实践环节分配的课时极少,有些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根本没有设置实践环节或者很少体现实践环节。这与高校的教学评估有关,很多高对教学的实践环节缺少评估的体系和标准,致使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阻碍,甚至根本无法实施实践教学。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好好学习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是毕业以后工作应该去做的事情,因此,对教学的实践环节不予关注。总而言之,教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不够重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但是,实践教学的花费高、工作量大,效果不易显现,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实践教学。二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从事高校的教学之余,还在兼职一些社会职务,比如做企业的顾问和咨询等,因此,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非常了解。但是,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与社会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授埋头于该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而很少与社会现实进行联系,解决实际的问题,也难以为学生牵线搭桥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三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缺乏完整的体系。这是由于当前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和要求不够明确导致的,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学生的能力也没有达到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工商管理专业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设计,没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开发出适合不同学段的阶梯式教学体系,因此,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整体就呈现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性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四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单调,难以实现较好的实践效果。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多是根据案例分析进行实践教学的,虽然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开拓视野,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但大多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实验的项目设计不尽理想,有些牵强附会,再加上有限的经费和场地的限制,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难以进行良好的发展。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

第一,划分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板块。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分化,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教学目标。一是基础能力的教学板块,这是为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知识而设置的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课程,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板块的具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了对工商管理专业各种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训练,比如,团队合作、管理的沟通技能、环境分析以及奖惩制度、竞争对手分析等,在实际的教学中,该板块的训练方式可以用演示、市场调查与实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二是模拟工商管理情境的板块。模拟真实的工商管理情境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技能培育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高校的环境中体验到社会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管理状态。有效的模拟方式就是在高校建立工商管理情境的模拟实验室,在实验中完全引进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各种决策软件,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体验到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复杂情形,运用到已学的各种理论知识,体验管理与组织的过程,熟悉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并且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三是管理的实践教学板块。实践教学主要有三种情形:在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在企业进行实习;由工商管理教师推荐部分优秀的学生专门去企业实习,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优秀品质;在大四为所有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设置毕业实习的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和体验,尝试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科学研究,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竞技比赛,参与企业管理竞赛等,锻炼学生的能力。第二,对教学环节的设置和要求。实践教学必须要有专业的教学环节,需要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进行保障,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进度进行有效规划,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等都需要精心设计。但是,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设计需要密切结合社会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使得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三、构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策略

第一,从认识上提高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在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中体现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并且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要设计评价方式来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且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支持。第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通过详细的实践指导计划来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设置,根据实践指导计划来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进程等,同时对实践教学的目的与原则、坚持等做出详细的书面规定。第三,实行校企合作制度,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聘请企业人士指导大学生,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了解企业的运行方式与实际的工作内容,发现企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投入企业进行实习和诊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建立工商管理专业专门的实践实验室。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工商管理中融入了现代科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已经融入到了工商管理中,当前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实验室已经逐步启动了,因此,应该不断地完善实验室的项目建设,为实验室后续的运行、以及提高实验室的功能提供保障。第五,建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应该重点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政府部分应该采取措施,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和企业进行实践提供便利,企业也应该根据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实施校企合作制度,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企业储备人才,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蒲小彬。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2014(15)。

[2]范万剑。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6)。

[3]张天田。探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困境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6)。

[4]史宪睿,程春梅,张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