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8 16:28:16 页码:8
2023年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大全10篇)
2023-10-08 16:28:16    小编:HT书生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那么我们写演讲稿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演讲稿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一

记者是什么?有人说,记者是份体面的工作,是种权利,是无冕之王,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等等。

记者是什么?做记者2019年来,我一直努力地在寻找一个确切的答案。

记者是什么?我想,记者意味着关爱。我手头是刚刚出版的《新闻人》,封面上有张特殊的照片,头发蓬乱、眉头紧锁的我抱着一个昏迷着的小女孩冲向新闻110的采访车。小女孩叫刘芳,来自重庆,才11岁,不慎从屋顶摔下来,造成颅内巨大血肿,随时会夺走她稚嫩的生命。今年8月4日,刘明文抱着昏迷着的女儿从濮院赶到曙光医院救治,但医院要1万元手术费。这名重庆打工者哭着把女儿抱了出来,他口袋里只有300块钱。但当我闻讯后赶到现场时,父女俩已乘公交车走了,如果追不到女孩,意味着如花般生命的凋谢。新闻110采访车飞驶到洪合镇时,才把父女俩追回。一路上,我与市中医院联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成功地进行了手术。

禾城,留住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文章见报后的当天下午3时多,市委副书记寿剑刚托人送来了1000元个人捐款,这是刘芳收到的第一笔捐款。我被浓浓的爱意感动着,知道刘芳有救了。很快,所有的手术费用都筹齐了。感谢摄影记者在我不经意间定格了这个画面,我时常揣摩着这张照片,心头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为了我简单的举动所能得到的社会回应,为了我们这座城市给予一名重庆女孩的爱心,为了枯萎的花朵重新吐出生命花蕾。

记者是什么?我想,记者意味着一种责任。我手里这把剃头刀,在3年前差点结束了一名女孩的生命。xx年11月的一天,这名经受感情挫折的广西女孩打来电话,说我要自杀,割腕的刀片都准备好了。我一直开导到深夜,最后,这名女孩把刀片给了我,笑着说,我要勇敢地活下去。3年过去了,这把剃头刀一直藏在我办公室的抽屉里,它时时提醒我,我是一名记者,我对于社会责无旁贷。

记者是什么?记者意味着付出。一部手机带在边上,24小时开通,随时应对突发性新闻,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暴雨如注,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窝里,这就是所有新闻110记者的工作状态。为了这个嘉兴日报社的名牌栏目,我们一直在努力着。三班倒的妻子已习惯于把饭菜冷了又热而不见我回家,甚至陪她逛一次街都会让她乐上好几天。我的宝宝还很小,xx年7月,我接手新闻110工作时,她只在妈妈肚子里孕育了5个月。我记得宝宝出生五六个月时,开始显现对于新闻110手机的铃声音乐特别敏感,无论在喝奶或是哭闹,只要新闻110手机一响,小家伙马上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摇头晃脑,一副陶醉的样子。我不得其解,还是妻子一语道破,宝宝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听惯了这种音乐,一个晚上起码十几次,这手机铃声成了宝宝最初的胎教。

记者是什么?我们都一直努力地寻找着答案,但真的给不出确切的答案。因为,我们记者之路还在延伸,记者的内涵还在丰富,还有待你我继续努力。

“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上/一步步,一步步/蹒跚地走/与墓地间的距离便是生命。”这是我学生时代写的一段诗句。我想,若干年后回首生命旅程,我看到了很多风景,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我无愧于记者的称谓,所以,我是满足的,我是快乐的,我是无悔的。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二

20__年冬天,我接到新闻线索,哈尔滨松花江冰面上有人涉险过江被困江面,当我赶到现场,看到江面已经围了上百人,在江北位置有一个模糊的小黑点,就是被困的老人。我拍完照片后,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救援太慢了。当时我想,被困老人是从冰面上从江北往江南方向行走被困江面的,我如果沿着他行走的路线去救援他是否更快呢!我立刻叫上一名同伴从滨州铁路桥跑到江北,因为我不会游泳,我还带上从渔民家借的两个游泳圈和一条绳子。出发前,我把一支钢笔交给我的同伴,这支钢笔是我去当兵时,父亲在温州火车站送给我的,我每天都会把它带在身边。我跟同伴说:“我要是没有回来,请把这支笔交给我的父亲。”接着我走上冰面,匍匐前进了40多分钟,终于来到了距离被困老人10多米的地方。此时,我身体下面的冰面非常薄,不时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我身上已经湿透了,感觉特别冷。我非常害怕,需要一种力量支撑我前行。我想到了在部队常唱的一首军歌——《过硬的连队、过硬的兵》:“过硬的连队,过硬的兵......”我一边唱着这首歌给自己加油打气,一边将冰面踹碎后游向被困老人。我把绳子系到老人身体上,我陪他在冰水里坚持20多分钟后,对面的救援警察也赶到了,我们一起将老人救上岸。

在这个现场,我没有拍摄到惊心动魄的救援场面,这将是永远的遗憾。但我不后悔,因为在那个瞬间,我选择了尊重生命,生命是无价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我的梦想是从进入“哈报集团”从事记者职业开始的。我第一年获得“敬业奖”、第二年获得“敬业奖”、第三年获得“敬业奖”,当我连续第四次获得“敬业奖”时,我的“梦想”开始了。我希望能拿到10个“敬业奖”,这些年,我一直为这个“梦想”奔跑着。

一直以来我把家里最好、最重要的位置留给了我的梦想,我会每年往家里添置一个“奖杯”。每多一个奖杯,距离我的梦想就更近一步。去年年底,哈报集团将第10个“敬业奖”颁给我,同时我还获得“中国杰出摄影记者奖”,我终于实现了自己10多年的一个梦想。

请相信我,激情燃烧的岁月才刚刚开始,艰辛求索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会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一如既往,当个新闻战线的好兵。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三

20__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

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

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

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

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

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

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

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四

我叫余,是xx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那是在2019年的夏天,我们频率进行“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县高店乡邵庙村。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习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行,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静静很快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未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计划”,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我无法开导她。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天,我就要和这个刚认识的小朋友说再见了。我在她的枕头下留下我的电话,还有200元钱。我真的希望能帮她一把。后来,她真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余姐姐,等弟弟上学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敬业,并不只是愿意为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敬业,应当是对岗位的正确理解,发挥岗位应有的作用。我怜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许没有错,但用这种情绪把自已包裹起来,而放弃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失职。

记者,应当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用心去写,用心,去鼓与呼。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又陆陆续续走过很多乡村,去和留守儿童接触、交流。我始终做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者,记下他们的忧愁与欢乐,记下他们的梦想与憧憬,当然,其间也有孤独、无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号,贵州毕节发生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悲剧。痛定思痛,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记者,应当站出来,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

我再一次走进留守儿童的家。这一次走访,我不再仅仅是探寻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把话筒递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乡镇的负责人。我想知道,为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打算做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快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种植养殖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同时,全市乡镇实现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这里,留守儿童又有了一个大家园。

在这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的连续报道中,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也不能回避的。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条件,共同撑起一把‘心灵保护伞’”。

各位评委老师,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撑起“心灵保护伞”的人越来越多。说这句话,是我的职责所系。

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五

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好记者讲好故事专题演讲稿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xx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

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

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

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

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

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

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

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今天我想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打工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到信,驻马店西平县人,2019年从部队退伍后到深圳打工当小区保安。今年2月15日,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要求马上赶往深圳,当我见到李到信时,我惊呆了,他浑身高度烧伤,正躺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做着顽强的搏斗。

今年2月14日中午,李到信所在小区一栋高层住宅突发火灾。警报响起,正在轮休的李到信听到后,找到一个灭火器迅速赶到火场,在他撞开房门的一瞬间,巨大的气浪和凶猛的火苗一下子把他掀了起来,又重重地甩在地上,他爬起来再次冲进烟火弥漫的房间,救出了两名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业主,并把自己的呼吸器让给了他们。紧接着,他再次冲进屋内救人,就在这个时候,煤气罐发生爆炸,他瞬间被淹没在火海中。

那一天,距他突入火海救人整整60天。李到信与死神搏斗的60天里,我们采访组数次前去探望他。我亲眼目睹了他一次次在“鬼门关”前痛苦地挣扎,也看到了他对生存的渴望。

李到信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儿子才1岁,结婚8年,因为外出打工,夫妻聚少离多。出事后,妻子于克敏把孩子抱到李到信病床前,希望他醒来时能看到孩子。在李到信略微清醒的时候,我们问他伤这么重,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去救人吗?他说:“还救。”

4月29日,英雄魂归故里。因为我们的报道,整个河南、整个中国都在传颂他的故事。当载着他骨灰的灵车缓缓驶近家乡时,数万人打着“英雄一路走好”的横幅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回家。

这个季节不会春暖花开,但我却想面向大海,因为记者梦我做得太长久了,脚下坚实的土地已给了我力量。

曾经我是一名教师,想着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为友,但夜深之时,总感觉有种未曾有过的力量催促自己去改变、去尝试。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我在繁重的教学之后,每晚与孤灯相伴,在本科毕业多年之后,我坐进了向往已久的复旦课堂里。早已不再年轻的我为了练好口语,将小石子放进嘴里,所以当我在乌镇用流利的英语采访外国游客时,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如当初很多人不解地问我:当一名教师不是很好吗?放弃一切重头开始值得吗?如今依旧有很多人问我:放弃上海的一切,回到这里,会后悔吗?我只想说,对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补偿;对事业,我有足够的信心,在xx晚报这个全新的平台上,找到自己扎实的立足点。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中断、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只有做一名记者,才会让我永远与麻木无关,永远与年轻相邻。我希望当一切结束时,我也能对自己说:还行,我在记者这个行当里干得不错,我写过的几篇报道至今还有人记起。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在这个媒体年代里,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采集者,这早已不是我们的第一要责,我们都应该是理想主义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在这个媒体年代里,地球村早已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关注着巴以冲突,谈论着禽流感,比较着卡米拉与戴安娜的风度,却常常忽视脚下的土地、身边的民众,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才能将他们的声音放大,用我们手中的话语权传递他们的声音,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所以,我从早报来到了xx晚报。在早报做财经新闻的时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级酒店,采访的对象不是有钱的,就是有权的,却发现感动已离我越来越远。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看着每天从这个城市角落里升腾出来的新闻:凌晨四点扫大街的环卫工、觉海寺前那张哭泣的小脸、福海云天见钱不眼开的打妹、府南花园那对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妇,都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感觉。

晚报从创刊至今只有十年,从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很弱小,我们的步履还不沉稳,但我们一直睁眼看着这块土地,年头这块土地上的民众,因为我们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远。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六

我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要做 “3·15消费维权”节目。有人问我,你为什么爱做调查节目?为什么喜欢暗访?我说,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因为,我明白我是谁,知道为了谁。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与灵魂,也是新闻传播的基石,而3·15维权节目,正是最要求用事实说话的节目。从2002年至今,我拍摄播出曝光类节目120余个,从2007年到2014年连续8年参加3·15晚会。我和同事们一起寻找事实、揭秘真相。当然,这个揭秘的过程,也是一段危险的旅程。

你砸别人饭碗,别人就要你的命。

我曾接到过这样一个选题——“调查地下人工授精”。地下授精是用没有经过检测甚至不知道来源的精子,通过个人或没有这方面资格的医院进行的授精手术。

赶到河南驻马店,我发现这件事是某些医生为了牟取暴利,雇佣了几个穴头拉生意,非法提供人工授精服务。这些人行事卑劣、极为隐蔽。为了拍到事实真相,我只能亲身与不法分子接头,获取他们的信任,再体验人工受精的全过程。前面的环节,我可以和摄像一起完成,可是最后一个环节,拍摄人工受精的过程,我必须独自完成。

要进行人工授精,得等到母体卵泡成熟,于是我在三天内做了7次b超。驻马店是贫困地区,上蔡县有个艾滋病村,而进行手术的地方是一家偏僻破落的小旅馆。在门口,我真的犹豫了,因为进了旅馆,就没人可以帮我,我必须独自面对接下来所有的未知和危险。

房间内灯光很昏暗。我趁他们没注意,调亮摄像机进行拍摄。在医生做准备工作的时候,我连续问了几个重要问题,医生被问得有些不耐烦。只见,她拿出了一个止血钳,然后又拿出一瓶没有任何标签的试管,将里面不知道来源的精子抽到了针管里,然后对我狠狠地说了声:“躺下!”我一边假装配合她一边又露骨地问了几个关键问题,而那个医生一边交待着事实,一边拿着装着精子的针管向我走过来。我知道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离开这儿。我胡乱找个借口,没等她回答,拉开门就走。那个医生在后面叫着,立刻惊动了门口和楼下的黑哨。他们看我慌张地跑出来,马上跟了上来,不敢想像被他们堵到会是什么后果。我用最快速度跳上了一辆出租车,围着县城转了三圈才甩掉了跟踪我的人。就这样,我拿到了最真实的影像、最有力的证据。其实,像这样危险的拍摄,我经历了不止一次两次,每一次都让我心有余悸。有时我也会跟老公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哪天我真的出了事,你也别着急,我没有外债,没攒过私房钱,咱家就放着我那张银行卡,密码是你的生日,钱留给孩子!”

坚持,咬着牙“顶住”。

2011年的“3·15”,为了拍摄锦湖轮胎偷工减料的事实,我的同事从市场上买来假工作服,在半夜时分混进工厂内部;2012年的“3·15”,为拍摄到家乐福超市违法违规经营的内幕,我的同事只身一人在超市里砍了六个月的牛棒骨。为了取证,他们有的半夜爬过墙头;有的被非法拘押;有的被黑道追杀,就连一米八几的大个,在侥幸逃过一劫后,都哭得泣不成声。而在这个揭秘真相的征途上,我们唯一要做的还是坚持。

2014年的“3·15晚会”拍摄期间,我的同事小王,在老婆怀孕的情况下到一家公司作卧底,调查某公司大量销售过期烘焙食品原料的事情。一进公司,他就卸货、装货,几十斤的大包,一扛就是上百袋。接下来,他又刷洗一人多高,三人多粗的大塑料筒!他干了两天不到,就满手起水泡。水泡破了又结,结了又破,最后两只手都布满了老茧。为了拍到真相,小王咬紧牙坚持。终于,一个月后,他被安排接管一个仓库,这里,储藏着过期食品原料。可就在他接近真相的时候,公司一名员工发现了他。为了稳住这名员工,追查更多证据,小王把他拉出工厂,开诚布公地谈了五个小时,他终于答应暂时保密。就这样小王坚持了下来,拍到了大量过期食品原料以及公司修改日期的方法,以及一幕幕让人震撼的场景。

我们“3·15”团队从2001年开始,已经制作了一千多期调查类节目,曝光了数百家违法、违规企业以及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受过无端的诬陷,生命受到过威胁,更有胆大妄为者叫嚣着要买记者的人头。面对危险、辛苦,我们也曾灰心、难过、害怕过,但最终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我们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为了谁。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七

记者要如何才能讲好一则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优秀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们这些常年奋斗在基层一线的记者也许说得不太准确全面,但是我们却一直满怀激情,担当使命,用行动在努力回答这个问题。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对电视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过程。无论雨雪风霜,不怕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电视新闻播出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2019年正月十五,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暴雪,我拍摄了市交通部门及时清理公路干线积雪的情况,通过画面向群众传递了出行信息。在采制这条新闻时,我所乘坐的采访车被一辆厢货严重追尾,坐在后排的我,脑袋撞在车窗上,磕得又青又肿,头昏眼花了好一阵子,可是为了心中那一份责任,我强忍着痛苦,做到了及时发稿。2019年我的电视新闻短消息《钻井平台升起五星红旗》获得好新闻一等奖,在这条仅一分钟的新闻里,庄严却又激情澎湃的升国旗画面表达了钻井平台上石油工人对祖国的热爱。但是它的背后是我和一名同事接到采访任务后,顶着七级的海上大风,乘坐颠簸不已的快艇来回行驶3个小时,站在只有几根绳子牵引的吊台上,带着几十斤重的摄像机和三脚架,在风浪中飘摇着登上亚洲最大的深海钻井平台的过程;是强烈的晕船反应让我晕头转向,呕吐不止,回到陆地上走路腿脚发软的感觉。2019年8月,盘锦防汛进入关键期,我和同事采制了机关干部在大堤上抗洪的新闻,画面展现了一幕幕抗洪防汛的真实场景。为了采制这条新闻,我和两名男同事们在风雨交加,泥泞不已的防洪大堤上跋涉两个多小时,全身湿透,满身泥浆的走进各个单位的防汛帐篷,进行采访和拍摄。当时雷电轰鸣,身上的手机响了多次,都不敢接,回来时实在走不动了,几乎瘫坐在泥水中,幸好遇到了来给抗洪人员送东西的一台越野吉普车,我们才得以搭车返回。当时在很多艰难环境中采访时,不觉得有什么痛苦,因为有一种工作的信念在支撑着;而现在想来虽然多少有些后怕,却依然感谢那些难忘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的就是关键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新闻三贴近的原则,不怕辛苦劳累,深入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采访拍摄基层群众。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我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平常,有时大年三十也在工作中度过。过年当天我在寒风刺骨的滨海大道写过稿子;在年三十晚上的路灯下采访过守护绿地的园林工人;在春节晚会直播出时,在市民家里拍摄过人家四世同堂、欢度春节的画面。工作中,我在以群众为主体的同时,也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把做好主题宣传当成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有效方式。因为我知道,作为电视台这个主流媒体的记者,传播正能量,推出有利于团结稳定,加油鼓劲,正面宣传又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义务。2019年初,我开始创办电视新闻专题栏目《在基层》,在主导思想上开创了省内以电视媒体引导领导干部到基层去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新闻报道形式。伴随着《在基层》栏目走过的路程,上百个涉及百姓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和关注。通过我们节目的拍摄,蓝色康桥小区h区两栋廉租楼被砸的对讲门得到了修复;xx县xx镇xx村的歪脚丫女孩马得到了政府送来了的电脑,为自己与外界沟通架起了一道崭新的桥梁;xx镇居民于一家五口终于申请到了梦寐以求的廉租房;告别了以往住大棚的日子;大伙房水库饮水工程异地交税,非常麻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盘锦港设备检测进展顺利,保证了港口的顺利运行;身有残疾的外来务工人员“赵虎姐”姐妹俩在盘锦落了户口,办理了低保边缘户救助证,解决了一连串的烦恼,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在工作中,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释重负”三种状态。在采制新闻时,身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要考虑新闻的客观性、时效性,权威性等因素,所以如履薄冰;在新闻播出时,生怕有遗漏和差错,有对不住观众的地方,所以如坐针毡;在新闻播出后,如果没有什么负面声音,也没有什么批评指责,效果不错,才能如释重负。我们每天都要在这种压力和煎熬中度过,虽然也有过抱怨,有过委屈,但是却从未有过甩手不干的想法。这样的坚持不是为了那微薄的薪水,而是心中永远存在一份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敬畏和执着。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女记者,对于工作,我总是满怀激情和责任,不辱使命。但是对于家庭我却亏欠很多,因为工作关系,每当年迈的父母或公婆因病住院时,我是那个只有晚上才能到医院照顾他们的孩子,白天病床前的悉心照顾和嘘寒问暖全部落到了丈夫和弟弟等其他家人的身上。因为工作关系,我没参加过一次儿子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他每天上学放学的接送基本上由丈夫全权负责;他去上辅导班,大部分都是爸爸或爷爷奶奶陪同;我许诺过节或者假日带他去玩儿的诺言往往都成了空话。我从小由奶奶带大,和奶奶感情无比深厚。在奶奶去世一周前,我回老家伺候她,她拉着我的手对我说的:“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我当时以为奶奶会真的会好起来,就赶回了单位。可是2019年7月6日,当我在参加宣传部组织的去辽东湾新区集体采访时,奶奶与世长辞了。她对我说的那句“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成了她留给我的最后一遗言!!

多年来,在长期忙碌的工作中,采访对象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个个获得省市大奖和观众认可的新闻作品让我享受到了敬业的成果;“辽宁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回顾往事,酸甜苦辣品尝过,悲欢离合经历过,但是对于新闻事业,我也从来不曾后悔过,更不曾放弃过。因为我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电视新闻记者”!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八

事情还要从20xx年说起。打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特别爱干净,还在学校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愿望,以后参加工作了,别的不说,工作环境一定要好。到了台里之后,有独立的办公桌,有自己的电脑,屋子里还有空调,更难能可贵的是,台里的领导、同事都对我这个新人倍加关照。软硬环境都这么好,夫复何求呀!于是,我就在这安逸舒适的环境里每天录稿、出镜,偶尔出去采访,顺便跟着记者溜达溜达,看看广袤富饶的盘锦大地,这小生活,多好!

滋润自在的小日子就这么一直过着,一直到了20xx年的11月29号,这天和往常一样,穿戴整齐的我早早的来到了单位。刚进屋,台里的一位记者跟我说:“走啊镜涛,跟我出去采访呀?”我心里一想又能出去溜达了,就说:“走着”。帮忙拿着机器就上了采访车,跟着老记者下乡去了。忙活了一上午,中午刚吃完饭,略带困意的我,问道:“郑哥,咱下午去哪呀?”“养鸭场”郑哥答道。

一听养鸭场,大家猜我怎么想,当时我就想,这一定是一个既有麻辣鸭脖,又有麻辣鸭舌,还有麻辣鸭肠的地方・・・・・・想到这儿,困意全消,向往之情涌上心头。

但我还是佯装淡定的回答道:“哦,咱啥时候去呀?”郑哥说:“时间紧,现在就去。”我心中暗喜:“鸭脖,我来了。”

可当车拐个弯进了养鸭场之后,我当时就傻眼了,心马上就凉了半截儿。鸭脖、鸭肠、鸭舌一样都不少,可・・・可都在那一只只活鸭子身体里装着呢。当时正好有辆货车在装鸭子,看装鸭子的工人娴熟的“一手掐俩脖”,四只鸭子就被扔上了车。伴随着冬天的大北风,漫天的鸭毛,就跟那下雪似的,不过丝毫没有漫天飘雪的浪漫,只有随风飘散的阵阵恶臭。此时此刻的我,一边哀叹鸭子命运的悲惨,一边意识到自己是如此的天真。可来都来了,怎么办?祈祷赶快完事吧。

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来不及鄙视自己的无知了,走进鸭架的一刹那,一股股热气裹挟着一种难以形容的臭,扑面而来,中午刚吃过的美味开始一个劲儿的往上反,我尽量在和自己的胃抗争。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眼镜上了霜,鼻子和嘴还都不敢出气,我只能呆呆傻傻的站在门口。

这个时候,郑哥再次叫醒了我:“镜涛啊,你往里走走,抓只鸭子和那大哥一块看看,咱拍个画面。”

我愣了一会神儿了,养鸭场的大哥似乎看出了我的犹豫和顾忌,就主动抓了一只鸭子,见此情形,为了完成采访任务我强忍着恶心,凑了过去。拍完这组画面之后,一直忙碌着的郑哥似乎看出了我的不适,说道:“镜涛啊,你出去等我吧”当时我恨不得借俩腿跑出来,在瑟瑟的'北风中,也顾不得漫天鸭毛,大口大口的呼吸着还算新鲜的空气。

缓过来的我,透着门缝看郑哥,他一手扛着机器,一手拎着三脚架,一样没有防护措施,从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来,他也难以忍受,但他还是尽心尽力的认真拍完每一个画面。再看鸭架旁的饲养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

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了,但这却是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那天采访结束后回到单位,照着镜子择下头发上的鸭毛,闻着羽绒服上散发着淡淡的臭味,我并没有抱怨,我为自己感到高兴,我战胜了自己,挺了过来。并且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愿望,我要做一个贴近群众的人,贴近生活的人,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引下做一名优秀的新闻人!

谢谢大家!

xx县电视台

晏xx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九

今天我想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打工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xx,驻马店西平县人,20xx年从部队退伍后到深圳打工当小区保安。今年2月15日,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要求马上赶往深圳,当我见到李到信时,我惊呆了,他浑身高度烧伤,正躺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做着顽强的搏斗。

今年2月14日中午,李到信所在小区一栋高层住宅突发火灾。警报响起,正在轮休的李到信听到后,找到一个灭火器迅速赶到火场,在他撞开房门的一瞬间,巨大的气浪和凶猛的火苗一下子把他掀了起来,又重重地甩在地上,他爬起来再次冲进烟火弥漫的房间,救出了两名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业主,并把自己的呼吸器让给了他们。紧接着,他再次冲进屋内救人,就在这个时候,煤气罐发生爆炸,他瞬间被淹没在火海中。

那一天,距他突入火海救人整整60天。李到信与死神搏斗的60天里,我们采访组数次前去探望他。我亲眼目睹了他一次次在“鬼门关”前痛苦地挣扎,也看到了他对生存的渴望。

李到信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儿子才1岁,结婚8年,因为外出打工,夫妻聚少离多。出事后,妻子于克敏把孩子抱到李到信病床前,希望他醒来时能看到孩子。在李到信略微清醒的时候,我们问他伤这么重,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去救人吗?他说:“还救。”

4月29日,英雄魂归故里。因为我们的报道,整个河南、整个中国都在传颂他的故事。当载着他骨灰的灵车缓缓驶近家乡时,数万人打着“英雄一路走好”的横幅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回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十

xx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

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

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

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

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

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

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

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