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7 13:28:48 页码:12
2023年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汇总15篇)
2023-10-17 13:28:48    小编:文锋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篇一

摘要: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社会也在不断地进步着,经济也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企业工商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当下的市场竞争压力异常大,我国为了立足于国际市场这个大舞台,就必须大力支持发展企业,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可以用长远的目光去了解国际市场的发展,在与我国国情相符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的转型。同时企业要重视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基础。所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进这些弊端,从而提高工商管理的水平,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工商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运营的组织者和计划者,是控制企业运营的依据,在企业运营的活动中占主体地位。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下飞速发展,就必须对工商管理进行调控。然而,进行调控的过程中,发现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企业工商管理在工作方面不能及时到位,导致企业的运营无法正常进行,而且市场上不公平的竞争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目前,面对这样的局面,企业必须加大对工商管理的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我国在国际市场的舞台上有一席之地。故本文就工商管理在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寻改进的策略,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工商管理的含义

企业工商管理属于行政管理的一种,是一种可以计划、组织、领导和指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职能。在企业之中,工商管理占其主导地位,它对企业的发展起鞭策的作用,同时工商管理组织不但会加强对企业不好行为的监管力度,而且会提高企业的支持度,帮助企业发展进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优秀的人才、精湛的技术和充裕的资金是企业必不可少的元素,企业的工商管理正是对这些元素起全面制约和管理的作用,还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做到了物尽其用,也充分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二、工商管理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的目标模糊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市场又为企业的进行活动提供了一个便利的环境,实现合作共赢。然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有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视了企业文化的传播和企业管理目标的重要性,同时也缺乏了明确的社会责任,使得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有不少行为违背了国家律法,走上了不归路。

(二)企业工商管理体系不能与时俱进

在企业实行转型的过程中,管理体制的落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正是因为工商管理体制的落后,企业一系列的相关制度还未建立,进而导致企业的`众多工作不能有序的开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进度,同时,企业在工商管理的方面执行的传统管理模式,只是盲目的照搬照抄他人的先进管理方法,在运用时不懂得变通创新,不利于企业的有效管理。

(三)企业经营模式的落后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采用较为传统的经营模式,不能与市场的发展情况相结合,同时这种经营模式也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状况,只会阻碍企业发展。此外,企业内部不能齐心协力,而是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如生产部门只负责自己的产品生产,不注重质的保证,又不能与市场部门很好的沟通,导致许多产品堆积,使企业在投资大量资金后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而且企业的市场部门若不能掌握市场的真实情况,会让产品的销量降低,造成企业经济亏损。

三、企业工商管理的解决措施

(一)明确企业工商管理的目标

如果缺乏明确的企业工商管理目标,直接损害的就是企业的利益,所以在工商管理之中,企业要有着明确的工商管理的目标,并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经营方案和战略性计划,从而使得工商管理的工作有序进行,此外,企业的领导者要认识到工商管理的重要性,要规范工商管理的制度,严格管理工作人员,共同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工商管理体制的改进与创新

在国家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企业工商管理的工作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然而要想提高工商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就不得不完善与工商管理相关的一系列管理体制。第一步,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发展意识,有着向前冲的勇气。第二步,要制定较为健全的工商管理体制,在体制的规范下将管理工作拉入正轨,帮助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最后,企业要严格监督工商管理体制,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三)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就必须培养大量优秀的人才。企业工商管理更需要培养管理人才,他们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规划,有效的管理;他们能快速准确的为企业分析利弊,找到最佳的发展路线;同时他们也可以为企业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帮助企业进一步发展。所以企业要重视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四、结束语工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工商管理,只有把工商管理的工作做好,做大,企业的业绩才会蒸蒸日上,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会提高,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会提升,这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使我国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篇二

摘要:关注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目前房价过高的形势下,加强廉租房制度建设,一方面能够为解决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也能够对拉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带动关联行业发展、增加未来市场房屋供应量带来促进作用。各级政府应抓牢国家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的机遇,主动进行供给干预,解决瓶颈制约,逐步完善廉租房保障体系,最终让缺房而又买不起高价房的百姓都能为廉租房所覆盖。

关键词:社会保障;廉租房;机遇;对策

一、现阶段廉租房建设情况与制度分析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拉动经济、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措施,其中关于廉租房建设的一系列决策尤其引人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20xx年11月,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其中第一条措施就提出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20xx年12月8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明确“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些都为我国廉租房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但是在我国积极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大环境下,廉租房建设推进还普遍存在较为缓慢的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在中央预算安排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中,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截至20xx年8月底仅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为23。6%,不足四分之一。一些地方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和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可能难以完成20xx年的建设计划。这种状况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用于保障住房的实际能力与社会巨大的现实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笔者认为,困扰廉租房建设踟蹰不前有其深刻的制度原因。

1。土地和资金瓶颈制约廉租房制度实施

廉租房建设一般有两个条件,一是土地,二是资金,这二者构成了廉租房建设的瓶颈。就土地而言,城市用于建设的用地总量是确定的,为了降低成本,用于建设廉租房的土地必须是划拨而不是出让,但是如果用于建设廉租房的土地划拨多了,那么用于出让而获得财政资金的土地就会减少。这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是一个两难问题。政府面临着是急于取得城市各项发展急需的资金,把这些资金用于投资建设,加快本地区的gdp增速,还是放弃这个利益,给老百姓无偿建房,同时又贴进去更多资金的两难处境。就资金而言,作为地方主要财政收入的土地出让金及公积金增值收益是廉租房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地方政府注定会缺乏提供资金的动力,继而会造成房源难以为继并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状况在现实情况下是难以避免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情况就是廉租房源的供应量和当地的房价成反比,供应越多,房价就越不可能上涨,这也意味着也越不可能为当地政府带来更多的税费收入。另外,在廉租房建设过程中,公共住房的购建和维修、租金补贴等都需要有大额、稳定、持续的资金作保证。因此,我国虽然在很多城市建立了廉租房制度,但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城市财政预算安排资金的不足以及缺乏其他稳定的廉租住房资金来源渠道,廉租住房制度实施面临着许多困难。

2。廉租房准入与退出机制尚未完善

(1)廉租房准入机制尚不完善。廉租房准入机制尚未解决租住标准的制定、申请资格的认定这两个技术性问题。廉租房的现行保障对象的确定是根据建设部20xx年制定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及退出管理办法》的有关条款。该办法规定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城市家庭应具备一系列条件:申请保障家庭其人均收入应符合当地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的收入标准;申请保障家庭现在的人均住房面积应该符合所在地政府确定的面积标准;申请保障家庭成员中最少要有一人是非农业常住户口;申请保障的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具有法定的抚养、扶养或者赡养关系以及符合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的各自的保障标准。根据这些标准,我们国家现在的廉租房保障对象,约占整个城市家庭的十分之一左右。国务院在20xx年下半年颁布的《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中计划到20xx年即“十一五”规划期末,将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二者合计达整个城市家庭的五分之一。随着覆盖面的扩大和实现日期的日益临近,廉租房保障任务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完善的廉租房准入机制为廉租房建设发展设置了障碍。

(2)廉租房退出机制尚不完善。廉租房退出机制必须进行科学的设计,以避免有人从中谋取不当利益。这是因为廉租住房的市场租金有可能存在巨大的利益差价,这也意味着其中具有巨大的获利空间。廉租房保障对象即使在最严格的审批程序下获得廉租住房,也有可能冒着道德风险谋取利益并将其所得用于改善其基本生活条件。如何防范和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满足保障目的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廉租房成为新的牟利工具,这是廉租房保障制度设计时应予考虑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我国廉租房退出机制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影响廉租房建设的发展。

3。保障对象覆盖率偏低,城乡一体化保障体制缺失

根据《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规定,廉租住房主要解决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按照中国统计年鉴采用的城镇家庭收入分组方法,最低收入家庭占城镇家庭总户数的10%。这种方法只能测算出最低收入家庭的大致数量范围,无法提供具体哪些家庭是最低收入家庭。这也就是说,最低收入家庭实际上只具有概念意义,没有明确指向,因而无法具体指导廉租住房政策的实施。在各地实践中,在没有其他更科学的衡量标准的情况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提供了一个判定城市居民贫困程度的收入标准。这对于在短期内确定廉租对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廉租对象普遍被限定在城市低保户范围之内,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范围。

而如果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引申开来,可以扩展到弱势群体。我国目前对社会弱势人群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

如果从覆盖的范围来看,应包括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许多新的阶层,如城市务工人员(包括打工者和农民工阶层)、城市框架拉大过程中出现的失地农民、城市失业或无业人员等群体。这些阶层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我国社会变革的逐步加快,许多不确定因素会造成这个社会边缘群体的逐步扩大,这是我国经济转型期遇到的必然问题,作为在各项保障制度中担负重要作用的廉租房保障制度,尤其要未雨绸缪,科学规划设计。

二、现阶段实施廉租房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1。要充分认识到廉租房建设的政治社会影响,将民心工程做实做好

当前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大力向民生行业转移投资,尽快让投资见到效果。让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是政府着力考虑的问题。廉租房建设正是具有大量吸纳资金、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带动大批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践行执政为民理念,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加快从重视住房经济拉动功能向重视住房民生保障功能的转变,保护广大群众的基本权利,将廉租房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抓实抓好。要加快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体系,在督促地方政府加大廉租房建设问题上,将廉租房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执政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2。努力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完善地方各项配套措施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投资开发房地产既要有需求效应拉动经济增长,又要有供给效应。若投资开发房地产不能产生有效需求效应,高价商品房不能及时卖出,会加剧存量房积压,与经济的长远良性发展预期背道而驰。而廉租房建设恰恰具有产生巨大需求效应的先天优势。在我国,廉租房存在巨大的廉租房消费群体是毋庸置疑的。现阶段加强廉租房建设,加大廉租房的供给可以使其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乘数作用加大。各级政府要清楚地认识到,加大廉租房建设是现阶段扩内需、保增长的最快捷路径。目前,国家已将住房保障作为刺激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中央财政三年内将拿出2800亿作为保障房资金陆续投入。地方政府争取到中央这部分投入后加上地方投入和银行贷款,可以对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和gdp起到明显拉动作用。而廉租房建设需要国民经济中许多部门和行业提供物质资料,这也拉动建材、设备、五金、燃料动力等许多物资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的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因此,各地政府要大力争取国家资金对本地廉租房建设的支持,使地方配套措施到位。

3。加大政府主动介入力度,变需求保障为供应保障

政府加强廉租房保障的途径简单说来有两种,即对需求方进行保障,或对供应方进行保障。对需求方进行保障就是对政府确定的廉租房保障对象发放补贴,但其有效前提应是有充沛的可租房源,否则在房源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会引发房价和租金的上涨,甚至会导致政府不得不再次调高补贴标准。因此,在当前房地产刚性需求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各地应普遍采取保障供应的政府介入方式。在对供应方进行保障供应上,主要是以实物配租为主。政府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其一是政府直接组建保障性建设公司,以住宅生产者的身份直接从事廉租房生产,按特定的价格出租给保障对象。

此方式能快速有效地将政府政策落实,并直接干预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情况。在此模式下,河南省郑州市的住宅投资公司已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尝试。其二是在本级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政府可有选择地吸纳社会资金进入廉租房建设领域。政府可制定政策为发展商提供补贴,由发展商为特殊主体提供廉租房源,政府在建设阶段和其后的经营阶段为发展商提供税收和相关规费减免,在微利的条件下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形象并加以宣传倡导。

4。政府要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稳步推进多层次保障体系建设

政府要善于引导社会的住房消费理念,明确住房保障制度保障的是居住权而不是产权,即首要解决的是有房住的问题。因为即使在发达国家住房供应体系中,低端的供应主要还是通过租赁方式实现的。廉租房制度能够剔除有更高支付能力的家庭购买住房产权需求和追求资产升值的投资性购房需求的介入,又不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冲击,可以说,它是目前最有效的住房保障模式。廉租房制度也可以通过保障性房源的封闭运行和重复循环利用,提高政府住房保障投入的利用效率。因此,对于有购房需求而一时还没有支付能力的家庭,政府应当鼓励其先租后买,量力而行。同时,政府还要综合运用经济适用房、住房公积金、双限房、周转公寓等多种保障措施,建立行之有效的住房保障体系。

5。逐步扩大廉租房保障范围

随着国家民生政策的不断深入,廉租房保障对象的范围也应随之不断扩大。必须根据各地居民的实际收入情况确定廉租房保障对象。对于那些在城市中凭一己之力买不起房而又无资格享受廉租房保障的所谓“夹心层”和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并在城市担当脏、累、差等工作的外来人员,政府不能将之排斥在廉租房保障对象之外。解决这些弱势群体的居住困难,需要多方努力。既要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又要解决其生存环境问题,因此,廉租房保障体系的设计要适当超前,逐渐扩大廉租房政策的覆盖面,逐步在新的环境下达到更高要求的“应保尽保”。

6。抓紧制定廉租房制度的法律法规并完善配套机制

任何一个制度设计,都是要取得最后效果与设计目标的高度统一。因此,可持续的住房保障体系,既要依据现实,又要着眼于未来。各地要抓紧制定相应配套措施,如廉租房管理机构的建立完善,建立公平科学的准入制度、轮换制度,廉租房资金的监管与使用,廉租房源的确定,政策宣传与监督管理等等。在这些制度中尤其应注意的是,廉租房制度建设应尽力避免经济适用房的负面影响。要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廉租房保障对象标准,包括合理划分最低生活保障线,入户调查与统计,保障对象的甄别与公示;要坚决防止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从而避免廉租房成为权力寻租的工具,造成新的不公平,同时避免出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很容易出现的“道德风险”。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只有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各方,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住房保障体系,才能使不同层次收入的居民都能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各级政府应该把积极推行廉租住房制度当做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最大限度地多建设廉租住房,并逐步扩大廉租住房的覆盖面,最终让缺房而又买不起高价房的百姓都能为廉租房所覆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厉以宁.中国住宅市场的发展与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12.

[2]谢伏瞻等.住宅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xx.6.

[3]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xx.15—37.

[4]文林峰.城镇住房保障[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xx.4.

[5]赵亚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战略思考[j].市场论坛,20xx,(2).

[6]黄卫华.商品房与社会保障性住房协调发展对策[j].中国房地产,20xx,(5).

[7]王君,温彦军.加紧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和谐社会进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xx,(3).

[8]吴盛光.社会保障性住房公共政策的亮点、难点与基点[j].上海房地,20xx,(12).

[9]陈小安.保障性住房建设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特区经济,20xx,(6).

[10]孙功苗,湛泳.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与收入分配[j].求索,20xx,(6).

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篇三

现在企业正在进入“同质竞争”的时代。市场正面临着各家产品质量、价格相当这样一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做足市场功夫,在营销组合各要素上不断变化已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产品从出厂到进入终端用户,这个过程有着极其复杂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毫无疑问,生产厂商总是希望在消费市场上获得最大的销售成绩而付出最小成本。营销渠道正是联结生产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因此,如何构筑、组织渠道系统,如何使商品在最短时间内以最适宜的方式进入终端用户,在市场竞争的今天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本文首先概述了营销渠道的相关概念,然后对企业营销渠道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企业营销渠道设计的程序主要包括分析当前的环境和面临的挑战、制定近期的渠道对策、设计“理想”的渠道系统、限制条件分析、选定渠道战略方案五个步骤。接下来对tcl公司手机营销渠道策略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探讨了企业营销渠道决策应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多层次渠道向扁平渠道转变、交易型关系向伙伴型关系转变、企业营销渠道的重心下沉以及企业营销渠道的激励问题等。

……

【提纲】:

一、营销渠道的相关概念

(一)营销渠道的定义

营销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企业向用户或消费者转移所经过的路线。

(二)营销渠道结构的分类

渠道的结构主要包括三大要素,渠道的层级结构(长度)、宽度结构、类型结构(广度)。

(三)营销渠道的功能

渠道在产品营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为企业执行了产品的流通工作,把商品从制造商送达消费者,它弥补了产品、服务和使用者之间的缺口。其功能通常包括销售、购买、运输、储存、融资、标准化、风险承担和市场信息处理。

二、企业营销渠道开通战略的设计研究

(一)企业渠道开通战略的影响因素

影响渠道开通战略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产品特性、市场特性、企业实力、分销商的实力、消费者的选择、环境变化等。

(二)企业渠道开通战略设计的程序

该程序主要包括分析当前的环境和面临的挑战、制定近期的渠道对策、设计“理想”的渠道系统、限制条件与鸿沟分析、选定渠道战略方案。

(三)企业营销渠道成员的选择

企业选择渠道成员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获得潜在渠道成员名单,了解评估潜在渠道成员,谈判并确认渠道成员。

三、tcl公司手机营销渠道策略的分析

(一)tcl公司手机营销渠道的目标

(二)tcl公司手机营销渠道的设计与选择

(三)tcl公司手机营销渠道成员的选择和管理

(四)tcl公司手机营销渠道的评价

四、企业营销渠道决策应注意的问题

(一)多层次渠道向扁平渠道转变

(二)交易型关系向伙伴型关系转变

(三)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变

【正文】:

在今天的市场上,由于同行业企业的相互模仿,产品、价格、促销都趋于同质化,可以说都已发挥到了极至,变得没有竞争优势了。在此情况下,具有长期决策特点的渠道竞争就成为各企业营销竞争的焦点和核心。渠道战略是一个长期战略,必须借以时日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分销体系。因此,渠道战略具有隐蔽性,从建立初期至最后显山露水,很难被竞争对手觉察。所以分销可以提供更多更持续的优势。正因为由于产品、价格、促销越来越同质化,近年来,企业对营销渠道的争夺更是不遗余力。营销渠道可以提高运行效率,可以使产品更广泛、更快捷地转移到用户手中。营销渠道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技术上的领先,更重要的是强大的市场营销渠道能力。本文主要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营销渠道的含义和作用

(一)营销渠道的含义

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注1)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在实践、地点、数量、品种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和矛盾。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通过一定的市场营销渠道才能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以适当的价格供应给消费者,实现企业的市场营销目标。

营销渠道也称为销售通路、营销渠道或营销网络。是现代企业营销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一般而言,营销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企业向用户或消费者转移所经过的路线。(注2)营销渠道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接触到目标市场,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通过三种营销渠道。一是通过信息传播发送信息,从买主那里获取信息。二是营销商通过营销渠道向购买者和使用者展现、传递有形的产品或服务。三是营销商可通过营销渠道与潜在的用户打交道。

营销渠道可以分为直接营销渠道和间接营销渠道。直接营销渠道是指在营销渠道中不包含分销商,所有的营销职能都是由制造商或服务企业独自来承担,又被称为直销。间接营销渠道包含一种或数种中间商,由中间商和制造商或服务企业共同分担营销职责。与直销相比,能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排挤竞争对手,降低风险。

(二)营销渠道结构的分类

营销渠道的结构会随着商品的特点、渠道成员的多少、渠道的长短等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渠道的结构主要包括三大要素,渠道的长度结构、宽度结构、广度结构。

1、渠道的长度结构

渠道的长度是指渠道层级的数量,即产品在渠道的流通过程中要经过多少层级的分销,有多少层次的中间商参与销售的全过程,可以分为零级渠道、一级渠道、二级渠道、三级渠道。

2、渠道的宽度结构

4、渠道的广度结构

渠道的广度是指采用几条不同的渠道类型,即产品在分销过程中,根据市场密度不同而设置直营制或不同层次的分销制;根据渠道末端零售商的购买数量,采取不同的渠道环节送达,如对大客户通过直销方式,而小客户能过不同二批发环节等的方式。

(三)营销渠道的作用

渠道在产品营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为企业执行了产品的流通工作,把商品从制造商送达消费者,它弥补了产品、服务和使用者之间的缺口。具体而言,营销渠道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的整理与分类。由于制造商只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而每一类产品的生产数量很大,但是消费者则需要多种多样的产品,而每一类又不需要太多,这就导致了企业的生产状况与消费者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但是通过发挥渠道分销商对产品的整理与分类作用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矛盾。

2、产品分销

制造商通过分销商对其产品进行销售,往往可以接触到成千上万的最终消费者,这就使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都减少了时间和经济上的耗费。同时,渠道的广泛分销也使得大批量运输成为可能。由于销售成本的降低,企业能将其产品在更多的市场上销售,而这增加的销售完全是因为大批量运输而引导起的成本降低,可能使企业及渠道盈利。

3、信息的收集与传递

在产品的流通过程中,渠道成员发现,收集重要的信息,并将它们反馈给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对于制造商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来源。

4、渠道的资金流动作用

渠道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实现了资金在渠道中的流动。它使制造商在资金上的压力大大缓解,协助制造商完成产品的全部营销过程。

二、企业营销渠道的设计

(一)影响企业营销渠道设计的因素

影响渠道开通战略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产品特性、市场特性、企业实力、环境变化等。

1、产品特性因素

产品特性因素主要包括技术性与售后服务、产品数量、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等内容。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或需要在售后经常进行服务与保养的产品,宜采用短渠道;对生产数量较大的产品,宜采用环节较少,密集性的间接渠道;产品处在生产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渠道结构是各不相同的。如在成长期,需要开拓渠道,发展多元化;而在成熟期的末期,则要压缩渠道。

2、市场特性因素

市场特性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的地区性、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产品的季节性、进货量大小等内容。目标市场聚集的地区,渠道可适当短些。一般地区的通路则采用传统性的渠道形式,即经过批发商和零售商进行销售;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如最易接受的价格,购买地点的偏好,对服务的要求等,都直接影响渠道的设计;具有季节性的产品宜采用较短的渠道。如果要充分发挥分销商的作用,在销售季节来临之前铺货,则渠道需较长竞争性产品同类产品一般宜采用相同的渠道形式,以迅速占领市场;如果一次的进货量较大,可以考虑直接供货,则渠道较短;而一次进货量较少,就要多次批售,则渠道会较长。但应视产品的具体特性而定。

3、企业实力因素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2015]

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篇四

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工商管理理念的普及给现代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使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企业的追求不再单单是经济效益的提高,除此之外还有社会责任的承担和践行。例如,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应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合理配置资源,发展绿色节约型经济,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让企业价值体现在更人文化的领域。

二、企业工商管理应如何在未来发展中健康有效地进行

(1)培养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为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人力保障。参加工商管理课程培训是企业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工商管理的兴起,使得工商管理培训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行业,选择好的培训机构,是企业培养人才的基本步骤。首先,要注重工商管理培训机构的业务素质,选择高质量的培训机构。第一,培训机构要有坚硬、成熟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员学习的效果;第二,培训机构的培训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深入浅出,能够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第三,要避免“纸上谈兵”现象的产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地引导学员学以致用。其次,注重并提高工商管理学员的学习质量。企业派送的工商管理培训学员往往是企业中的翘楚,他们在单位中的领导地位很容易造成他们思想上的懈怠,认为自己已经能够很好地做好管理工作,对于培训的进行也是敷衍了事,更别说将管理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了。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浪费企业的财力,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在选择管理培训人员时,要帮其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使培训效果能够得到最大的体现。

(2)制定并执行严谨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工作的进行有章可循。企业有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还不够,还必须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首先是因为管理制度是包含着责、权、利的综合体,其次它又是激励和惩处的依据。这就要求制度的制定要有严谨的科学依据,要有让人信服的组织机构,这是企业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能够依章办事、恩威并施的基本条件。

(3)企业要注重制度的人性化建设。“以人为本”是社会的主旋律,在企业的管理中亦然如是。因此,企业在进行制度建设时,一定要渗透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作为管理者需要适度的修改制度,增加制度的人性化层面,以制度的刚性管理为必须,以制度的人性化变通为补充。所以既要把制度制定的好,又要不失制度的人性化关怀,这才是中国企业在未来管理中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

三、结语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保证。

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篇五

在这样的条件下,顾客自我服务和出口处统一付款的超市也就应运而生。随着超市的发展,连锁超市作为零售业超市经营的一种先进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整体上来说,连锁超市是我国零售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零售业整个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零售业连锁超市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但是不可否认,我国零售业连锁超市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国外零售业连锁超市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加强对外内外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的对比研究,从中发现我国零售业连锁超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与国外的差距,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其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更好的分析比较中外零售业连锁超市,我们首先应当对连锁超市有关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这也是进一步探讨问题的基础。

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食品、生鲜食品、副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满足顾客每日生活需求的零售业态。目前连锁超市是我国零售业中的生力军。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生鲜食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链条逐步形成,食品超市中生鲜食品的比重将会逐步增加,并达到规范化的水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大型综合超市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部分食品超市也将会发展成大型综合超市,这一业态将会成为中国零售业中的主导业态。

超市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低价带来的薄利多销。低价最主要是靠大批量采购和大量销售的规模化取得的,这种规模化是单体超市难以达到的,因此应运而生的就是连锁经营。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超市都采用连锁经营和中国的连锁店是由超市所首创的原因。

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篇六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xx,我的论文题目是《试论独立董事制度和小股东权益的保护》,论文是在xxx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写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及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及这篇文章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写于新《公司法》起草期间,独立董事制度是否必要订于公司法及公司法应如何加强对小股东权益的保护问题,都是学界讨论热烈的课题。

对独立董事的问题,有从独立董事的责任探讨的,有从独立董事制度的可行性探讨的,有从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功能协调方面探讨的等等。对小股东权益保护的问题,有从公司法对股东权保护完善方面探讨的,有从少数股东权在股东大会中行使和保护探讨的等等。

但对独立董事制度的根本宗旨即是保护小股东权益方面探讨的不是很多。本文主要采用归纳、比较和实证的方法,在独立董事制度和小股东权效力保护的内在联系方面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为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定化做一些呐喊,也就如何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以保护小股东权益提一点意见。

笔者认为,在新《公司法》中确立独立董事制度,使该制度法定化,并完善该制度以保护小股东权益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大家都知道,一项好的法律制度也是生产力,能促进经济的增长,近一、二百年来,在世界经济的飞速增长中,公司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公司制度的基础是人民投资的热情,故股东特别是小股东的权益是否充分地得到保护关系到人民的投资热情并最终影响到经济繁荣。

从国处的经验看,独立董事制度是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有效手段,在我国特色下,如何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如何完善该制度保护小股东权益,以激励人民的投资热情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近几十年的现代公司发展中,公司股份日益公众化、社会代、分散化,小股东因其在公司结构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不仅要负担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代理成本,还可能受到处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的侵害,保护小股东不受大股东和内部人滥用优势地位的损害是各国公司立法中共同面对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现代公司制度的形成更多地表现为自发性制度变迁过程不同,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更多地表现为诱导性甚至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政府在推动国有企业公司代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表面上看,公司化改革轰轰烈烈,大批所谓现代公司被“生产”出来。但实际上,这种政府主导的公司化改革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多先天性的缺陷,表现在股权结构上国有股权一股独大,流通股本所占比重过小且高度分散。

在这种股权结构下,大股东利用其控股权选出占董事会绝对多数董事,实际控制了董事会,董事会基本上成为大股东的代理人,股东大会实际上成为大股东会议或大股东控制下的董事会扩大会议,使小股东的权益更容易受到损害。同时,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监事会的形同虚设、股东权利保护机制的欠缺,对受损害的小股东权益无从救济。因此我国穷尽一切措施,保护小股东权益,更具迫切的现实意义。

各个国家都在探索保护小股东权益的途径,其中独立董事制度不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许多投资基金的失败,因关联交易、投资基金公司的自我监督不足,公司和小股东的权益受到损害,使小股东失去了他们的投资。

鉴于管理者、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利益存在的冲突,为确保小股东权益得到保护,美国国会于1940年通过《投资公司法》,要求投资公司董事会至少有40%的成员为独立董事,独立董事作为一项制度开始正式出现。在此后多年的发展中,独立董事制度在小股东权益的保护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独立董事制度于20xx年,由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保护小股东利益为宗旨,正式引入我国。

引入的.这几年来,独立董事制度在保障了小股东的权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存在缺少法源基础、理论界对独立董事的作用认识不清定位不准、没给予足够的重视等问题,使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没有发挥好保护小股东权益的应有作用,更多的是在智囊与咨询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理论界如何从独立董事制度是保护小股东权益的基石的高度定位该制度,并以应有的重视程度去研究完善该制度的措施,以促进立法界将该制度法定化,提升该制度的法阶效力,使该制度能在保护小股东权益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产生的目的)、独立董事的本质特

征“独立性”的内涵、及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来阐述独立董事制度是保护小股东权益的基石,明确独立董事对小股东权益的保护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其监督功能,监督内部董事和管理层来发挥保护小股东权益作用的。

第二部分从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特点及我国特色的“内部人控制”来阐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小股东权益更容易受到损害;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关于监事会具体规定中存在的缺陷来阐明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受损害的小股东权益无从救济;从而推论出我国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来保护小股东权益的必要性。同时,在这部分也叙述了独立董事在我国的发展,指出我国独立董事在实践上走在了制度的前面。

并阐述了我国目前的独立董事制度,虽然在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使决策民主化及加强上市公司监督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小股东的权益,但由于存在对独立董事的作用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缺少法源基础、独立董事制度的推行没发挥企业的自身作用和市场力量、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等机构的关系有待理顺、独立董事的责任和回报不相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知情权和工作时间得不到保证等问题,使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没有发挥好保护小股东权益的应有作用,更多的是在智囊与咨询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部分是笔者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以保护小股东权益的角度提出的若干建议。

包括建立公正的提名机制、采用“累积投票制”、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增加独立董事人数以加强小股东的代言力度等措施从程序规制上确保独立董事真正代表小股东权益。

通过加强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保证独立董事的知情权、明确独立董事的法律责任等措施从实体规制上明确独立董事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权利义务;通过整合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功能定位、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格局、培育独立董事的人才市场等措施为独立董事保护小股东权益创造环境条件。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文章存在的不足。

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学识浅薄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但由于识识能力的不足,在理解上有诸多偏颇和浅薄的地方,有些观点是幼稚的;也由于理论功底的薄弱,存有不少逻辑不畅和辞不达意的问题;因时间的紧迫及自己的粗心,在找印上也存在一些误、漏。以上种种,垦请各位老师见谅。无论如何我将继续努力。

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篇七

现在企业正在进入“同质竞争”的时代。市场正面临着各家产品质量、价格相当这样一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做足市场功夫,在营销组合各要素上不断变化已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产品从出厂到进入终端用户,这个过程有着极其复杂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毫无疑问,生产厂商总是希望在消费市场上获得最大的销售成绩而付出最小成本。营销渠道正是联结生产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因此,如何构筑、组织渠道系统,如何使商品在最短时间内以最适宜的方式进入终端用户,在市场竞争的今天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本文首先概述了营销渠道的相关概念,然后对企业营销渠道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企业营销渠道设计的程序主要包括分析当前的环境和面临的挑战、制定近期的渠道对策、设计“理想”的渠道系统、限制条件分析、选定渠道战略方案五个步骤。接下来对tcl公司手机营销渠道策略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探讨了企业营销渠道决策应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多层次渠道向扁平渠道转变、交易型关系向伙伴型关系转变、企业营销渠道的重心下沉以及企业营销渠道的激励问题等。

……

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篇八

摘要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品牌资产价值在诸如企业兼并、投资融资等经济活动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品牌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反映了企业发展的潜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如何合理量化品牌的价值,成为急待解决的一个课题。品牌价值内涵和构成的复杂性及近似抽象性,导致评估方法多元化和评估结果差异化。现有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缺陷,方法中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是导致品牌评估实践不够规范的主要原因。

本文对品牌资产概念进行系统的回顾和研究,可以使目前支离破碎的各种品牌资产概念更加系统化,使品牌资产的概念得以正确理解和深化,并为品牌资产评估提供基础。对主要的几种品牌资产评估的方法进行分类,规范其使用依据与方法。对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资产评估方法进行介绍和评析,并重点研究了市场/顾客影响力评估法。通过对品牌资产管理的研究和对品牌资产的思考--案例分析,得出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品牌资产;品牌资产管理;品牌资产测量;品牌资产评估

1绪论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更多地集中在品牌竞争上。品牌能够为企业、为消费者带来价值。如何衡量这一价值,成为理论界面对的一个问题。品牌资产作为一种测量品牌价值的工具被提出后,众多的学者投入到品牌资产的研究中。品牌资产也因此成为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最流行和最有潜在价值的营销概念之一。

“品牌资产”一词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得到美国广告界的广泛使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此后,品牌资产一度成为市场研究最为热门的主题,并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国内符国群、范秀成、卢泰宏,赵平等著名学者对该时期的成果进行了整理、运用和发展。符国群(1999)认为品牌资产是附于品牌之上,能够在未来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的顾客关系;于春玲和赵平(2003)认为品牌资产是“消费者对企业营销活动在认知、情感、行为意向、行为方面的差别化反应”;张传忠(2002)认为品牌资产能够给顾客和企业带来不同于产品的特别价值或利益;黄合水、彭聃龄(2002)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对品牌资产进行定义,认为品牌资产是在品牌名字的基础上经过营销活动和消费者产品购买、使用经验的共同作用形成的。总的来看,我们对国外品牌资产研究的最新进展关注还有待深入。进人21世纪以后,国外对品牌资产的研究并没有减弱。

berry(2000)认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认知和品牌含义构成的,但是会受到外部品牌沟通的影响。汪福俊、陈怀超(2007)从顾客的心理能级出发提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认知度、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联想度、品牌忠诚度构成。卫海英、王贵明(2003)从量化的角度提出品牌资产首要的构成因子是品牌地位和顾客价值取向,其次是品牌定位、品牌创新能力和市场执行能力。王海忠等(2006)提出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由公司能力联想、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品牌共鸣四部分构成。

1.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品牌资产是品牌管理领域中一个认识未完全统一的重大问题,其概念的运用比较杂乱。对品牌资产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总结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2)对主要的几种品牌资产评估的方法进行分类,规范其使用依据与方法。

1.3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对品牌资产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总结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引发营销人员对于品牌管理的兴趣和研究人员对于品牌研究的重视;

(3)通过本文的描述,国内企业在实行品牌战略和进行品牌资产评估的时候可以有所借鉴,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注重的方面。

2品牌资产理论的研究

2.1品牌资产概念概述

品牌资产(brandequity)这一概念是个舶来品。因此,在剖析品牌资产的概念之前,有必要说明其中文翻译用语以及其英文原意。在国外,除了brandequity外,还存在着一个与brandequity相近的概念———brandasset。有人把brandequity译为“品牌权益”,却将brandasset译为“品牌资产”,但brandasset是一个基于会计学的财务概念,保留着较强烈的财务意义色彩,将其理解为“品牌财产”似乎更贴切。“品牌财产”(brandasset)一词较早使用、含义较窄,在西方有关文献中已越来越为brandequity所替代。而国内有学者把brandequity译作“品牌权益”(范秀成,2000)也并不贴切,“品牌权益”从字面上看则较强调自我利益为中心,并不符合品牌资产理论的概念内涵,没有体现品牌的实质是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难以用于品牌具体管理。将brandequity译为“品牌资产”(不主张“品牌资产”与brandasset对应)是较为合适的:

(1)体现了品牌的财务价值;

(2)体现了品牌是会成长增值的;

(3)强调了品牌管理者的责任,有效地管理好品牌即处理好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才能使品牌增值。

为了对“品牌资产”有一个更好的理解,首先来了解一下“品牌资产”(brandequity)的本义,即字面上的含义。根据韦氏词典,“equity”被定义为“1.公平,公正;2.资产净值或股东权益;3.在法律上,象征着一种对等的原则”。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equity两个主要的含义,第一,强调净值或残值;第二,公平。公平很显然并非我们所关心的“equity”的定义。同样在韦氏词典中,“brand”则被定义为“1。在盒子、桶等包装外的标志,主要是用来描述产品的名字或内容;2.独特的东西”。因此,“brand”主要是指生产商用来区别其产品的名字、标志或者设计,“brand”应该具有独具体操作使用“品牌资产”这一概念时,不同的使用者仍然可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从而导致“品牌资产”形成不同的定义。因为品牌本身虽然是有形的,但是它所提供的服务在本质上却是无形的,因此品牌资产仍应归入“无形资产”一类中(cobb-walgren,rube,donthu1995)。dyson,farr和holli在给“品牌资产”定义时曾说:“我们必须有一种方式把品牌这种无形的东西与从品牌获得的收益相联结起来”,他们认为“当市场上交易(买或卖)发生时,这种联结便得以实现”。对这种把“品牌”与“收益”相联结的方式的讨论便形成了品牌资产的种种概念模型。归纳起来,品牌资产定义主要存在着三种概念模型:财务会计概念模型、基于市场的品牌力概念模型、以及基于品牌———消费者关系的概念模型。

2.1.1基于企业从财务角度进行品牌资产的定义

财务会计概念模型主要着眼于对公司品牌提供一个可衡量的价值指标。这种概念模型认为品牌资产本质上是一种无形资产,因此必须为这种无形资产提供一个财务价值。这种概念模型认为一个强势品牌是非常有价值的,应该被视为具有巨大价值的可交易资产。英国interbrand执行董事paulstobart是该概念模型的典型代表,他曾认为:“关于品牌的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如何创建、营销,而是如何使人看到它们的成功以及在财务上的价值。”

这种概念模型的产生背景是:公司必须对股东负责,一家规范的企业必须在一定的时期内向股东报告其所有资产的价值,包括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价值。因此如果不给每一个品牌赋予货币价值,公司管理人员及公司股东就无法知道其公司的真正总价值,甚至会导致价值的低估,从而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在收购或兼并行动中,就更需要知道品牌的价值。(cobb-walgren,ruble,donthu,1995)。品牌资产的财务会计模型有许多品牌资产的评估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狭义的完全财务意义方法;另一类是在财务评估基础上再考虑使用非财务因素进行调整的更为广义的财务评估方法。现在全世界比较著名的品牌评估机构interbrand和financialworld以及我国北京的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所使用的品牌资产评估方法都是建立在财务会计概念模型基础上。

由此,品牌资产的财务会计概念模型主要可用于以下目的:(1)向企业的投资者或股东提交财务报告,说明企业经营绩效;(2)便于企业资金募集;(3)帮助企业制定并购决策。财务会计概念模型把品牌资产货币价值化。迎合了公司财务人员把品牌作为资本进行运作的需要。但是这一概念模型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最大不足是过于关心股东的利益,集中于短期利益,很可能导致公司短期利益最大化,从而牺牲品牌的长期增长;(2)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因为品牌资产的内容十分丰富,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价值指标所能概括的;(3)会计财务概念模型对于品牌管理没有任何帮助,它只能提供品牌的一个总体绩效指标,但却没有明确品牌资产的内部运行机制。

2.1.2基于市场的品牌力对品牌资产的定义

基于市场的品牌力概念模型认为一个强势的品牌应该具有强劲的品牌力,在市场上是可以迅速成长的,从而把品牌资产与品牌成长战略相联系起来(pitta,katsanis,1995;baldinger,1990)。这种概念模型认为,财务的方法只是在考虑品牌收购或兼并时才很重要,只应是评估品牌价值的第二位的指标,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未来的成长。品牌资产的大小应体现在品牌自身的成长与扩张能力上,例如品牌延伸能力。品牌延伸能力是体现品牌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如aaker(1996)与keller(1990)所指出的,现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引入一个全新品牌的成本要比品牌延伸的启动成本高得多,而且失败的机率也要高,因此品牌延伸已为绝大多数企业所使用。而品牌延伸可以把现有品牌资产中的贡献因素也向新的产品实现延伸,这些因素包括:品牌名称;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对现有品牌的忠诚度;现有产品与延伸产品之间的适应性;品牌形象等等(barwise1993,aaker&keller1990)。

基于市场的品牌力概念模型是顺应品牌的不断扩张和成长而提出的,该模型与财务会计概念模型最大的不同在于,财务会计概念模型着眼于品牌的短期利益,而基于市场的品牌力概念模型研究的重心则转移到品牌的长远发展潜力(barwise,1993)。该模型中的学者开始比较深入地研究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并第一次把品牌资产与消费者态度、品牌忠诚度、消费者行为等指标联系起来(aaker,keller,1990;pitta,katsanis1995)。

pitta和katsanis是把品牌资产纯粹作为长期计划工具的主要提倡者,他们在1995年曾经提出了一项《九十年代品牌资产管理计划》,论述了品牌管理人员应该把重心从短期目标转移到长期目标。该计划分为4步:第一步是brand-picture,即一个企业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品牌蓝图,勾勒一个品牌的5年发展战略;第二步是brand-persona,企业应该从消费者角度来评估品牌的现状,并发现和识别品牌战略目标(第一步)与品牌发展现状(第二步)之间的差距;第三步是brand-life,为了缩小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间的差距,必须对品牌原有的策略进行调整,制定品牌生存策略;第四步是brand-initiative,评估品牌所有的收益。该项计划重点强调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以及如何制定公司的营销战略以体现消费者的观点。

2.1.3基于消费者与品牌资产关系的定义

基于品牌——消费者关系的概念模型尽管也开始注意到消费者与品牌资产的关系,但是该模型主要重心还是在于品牌的长期成长及计划。迄今为止,绝大部分学者都是从消费者角度来定义品牌资产。他们意识到:如果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价值),那么它对于投资者、生产商或零售商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cobb-walgren,ruble,donthu1995)。因此品牌资产的核心便成为如何为消费者建立品牌的内涵(keller1993,blackston1995)。pokorny(1995)认为,消费者看待品牌资产的关键首先在于建立一个持久的积极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事实上是一个品牌本身或生产品牌的企业的个性体现,消费者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其对品牌或企业的感觉和认识。

keller(1993)和krishnan(1996)则认为长期顾客忠诚度关键在于让消费者了解品牌,让消费者掌握更多品牌知识。消费者对品牌知识的了解可以分几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keller(1993)认为品牌知名度又分为品牌认知和品牌回忆,品牌形象又可分为态度的和行为的;如果建立一个好的品牌联想,消费者就可以建立一个积极的品牌态度。品牌能够越多地满足消费者,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就越积极,也就有越多的品牌知识可以进入消费者的脑海。一旦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了品牌的知识,品牌管理者就要确定品牌的核心利益——即品牌能够满足消费者哪一方面的核心需要。

dyson,farr与hollis也提出了一个brand-dynamicspyramid模型,他们认为,首先,一个品牌必须拥有提示前知名度;其次,必须建立与消费者需求的联系,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核心需要;第三,品牌的产品功能和绩效必须达到消费者的要求;第四,品牌必须表现出相对于竞争对手独特的优势,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在最后一个阶段,品牌必须与其最终消费者建立某种情感联结。只有知道品牌处于金字塔的哪一位置,品牌经理才能制定适宜的战略和策略来维持或提高顾客忠诚度。aaker在综合前人的基础上,又提炼出品牌资产的“五星”概念模型,即认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的感知质量、品牌忠诚度以及其它品牌专有资产5部分所组成。这一基于品牌消费者关系的品牌资产概念模型把品牌资产的组成模块化,有利于品牌资产的管理。

2.1.4品牌资产概念在我国的使用以及出现的问题

品牌资产的概念影响到我国是在90年代初。当时《经济日报》举行“中国驰名商标”评选活动,以及后来比较有影响的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借鉴financialworld公司方法,从1995年开始每年开始发布和提供《中国品牌价值研究报告》,都表明品牌资产已开始为中国企业所重视。然而品牌资产的概念引入我国后,由于对该概念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在使用过程中更是出现了种种混乱与问题。具体表现在:(1)品牌资产评估方法的不统一。由于对于品牌资产概念理解的不统一,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权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品估方法。(2)使用品牌资产概念的动机复杂。品牌资产概念的诞生主要是为了便于企业更好地了解企业品牌的价值和更好地管理品牌。然而中国企业使用品牌资产的动机却十分复杂,而且更糟糕的是,有些企业或品牌资产评估公司为利益所驱动,所发布的品牌资产评估报告具有较强烈的商业色彩,缺乏其应有的中立性和客观性。而这种非中立或客观的评估甚至会激化企业之间的矛盾,并最终导致对品牌资产评估的反感。(3)短期利益导向。现在中国许多国内企业对于品牌资产概念的使用都仅仅着眼于品牌财务价值的评估或者只关心品牌的知名度,但很少企业把品牌资产的概念真正用于品牌与消费者关系的管理,着眼于品牌价值的长期增长。中国品牌资产概念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以上种种问题的根源是品牌资产概念的不统一。

2.2品牌资产维度的研究

相关学者在对品牌资产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同时,对品牌资产维度也进行了界定。主要学者及其相关模型有:aaker的模型(1991)认为品牌资产的维度是由品牌忠诚、品牌意识、可见质量、品牌联想和其他品牌资产等五个维度组成。keller(1996)强调品牌资产有两个维度:品牌知识和品牌反应。品牌知识包括了品牌认同和品牌的回想率;品牌反应是顾客对品牌的感知,这种感知由顾客记忆中的联想来反映。srivasta。和shixker认为品牌资产包括品牌力量和品牌价值两个维度。品牌力量是指购买品牌的顾客、渠道成员及母公司产生的一组联想和行为,它使得品牌能够获取持续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品牌价值是指借助战略和战术性行动提升品牌力量的管理能力的财务结果,从而提供更多的当前和未来利润并降低风险。berry(2000)认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认知和品牌含义构成的,但是会受到外部品牌沟通的影响。汪福俊、陈怀超(2007)从顾客的心理能级出发提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认知度、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联想度、品牌忠诚度构成。卫海英、王贵明(2003)从量化的角度提出品牌资产首要的构成因子是品牌地位和顾客价值取向,其次是品牌定位、品牌创新能力和市场执行能力。王海忠等(2006)提出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由公司能力联想、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品牌共鸣四维构成。

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篇九

毕业论文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加强管理,对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提高论文成绩、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方法

摘要: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高职教育建筑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有很强的实践性。

文章主要针对该课程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作了一些探讨,认为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实践教学和过程考核方式的多样性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教学方法;改革

当前,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教学手段单一、不重视实践教学、考核形式单一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亟待改革。

一、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涉及到诸如工程造价和技术、工程法律等,对学生和教师都有较高的要求。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当前,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主要还是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学生主要出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学生缺少参与、体验的机会,师生之间也缺少互动。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有的学生甚至呼呼大睡。

这种“一言堂”的独角戏的教学方法必须得到改革,否则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教学效果不可能令人满意,师生关系也不会融洽。

2、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当前,建筑专业课程设置的教学学时分配上占主要部分的是理论教学,实践学时分配少之又少。

全面系统地掌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书上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际业务中。

3、考试形式单一。

也反映出不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

二、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要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设计出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实践教学多样性方面进行大胆的研究和创新。

1、案例教学。

该课程可以结合现有的工程实例,采用案例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来探讨经典案例的实施,可以采用动启发和开放式的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能力。

教师在应用该方法时一定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最后要对学生的探讨成果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这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

案例教学法能科学地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技术服务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教学内容的职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分组讨论,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及求知欲。

既让学生学会了专业基本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实现了传统教育的澶变。

2、开放式教学。

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应组织学生参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观摩实景的招标会议。

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和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邀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企业专家、工程师等来学校做讲座,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来讲述理论知识,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时,可以邀请以工学结合为突破,邀请相关企业共同参与,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3、加强课程实践教学。

要结合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特点,优化教学手段,注重能力培养。

提升专业培养计划的科学性,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学分,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论知识。

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尝试让学生协助老师完成科研项目的部分工作,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

要注重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建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生产与教学合一型”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开展实习和见习活动提供方便,为培养人才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打造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4、改革考核方式,适应职业资格考试。

为了让学生适应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采集、运用全国监理工程师、建造师和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中的典型案例,要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这些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与这类考试的要求相一致,让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能够顺利通过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各类执业资格考试。

三、结束语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业需求的迅猛增长,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当前,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效果,才能为社会输送既具备优秀的招投标能力,又能很好地驾驭合同管理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2]蒋先智.试论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4(07):347.

2017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研究

摘要:高校是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参与对象,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经济建设步伐也随之不断加快。

为了与时下的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在同步状态,实现高校内部经济合同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高校的管理人员一直在加强校内各项设施的完善工作,并按照社会经济的发展动向制定学校的建设目标。

本文就以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为研究论题,针对当下高校经济合同的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析。

关键词:法治视域;高校经济;合同管理

传统的高校管理总是以教书育人为教学目标,通过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推动当下社会的进步。

然而,在如今的网络化的背景下,信息遍布于网络的各个角落,这也预示着传统的高校管理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下高校建设发展的要求。

要想促进学校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基础之上,并积极的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来。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参与的社会经济活动日渐增多,并且表现的日渐活跃。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是确保高校经营顺利、安全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高校参与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

因此,加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是确保高校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

1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1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含义是高校对自身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上的规定,履行相应义务行为的总称。

在高校履行的众多合同内容中,订立、变更、解除、终止是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内容,而监督、审查、控制则是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手段措施。

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篇十

不同的职能办公室具有不同的工作及职责范围,作为公司的综合管理办公室,其岗位使命是实施管理推进,协调内外关系,强化品牌宣传,为公司实现长期发展战略与经营管理目标服务的综合性部门,工作范围大,任务也比较繁杂。综合管理工作是办公室的主体工作,领导要做到决策科学化,离不开各个管理人员的协助。综合管理人员处理着大量的日常事务工作,使得领导能集中精力考虑大问题;另外,还能发挥他们了解全面情况,掌握多方面信息的优势,辅助领导决策,提供合理的建议。综合办公室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动做好领导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帮助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抓好各项工作,做到忙而不乱。并从过去偏重办文办事,转变到既办文办事,又出谋划策。

第二、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职工的.学习、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向领导反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第三、检查督促各种行政法规和本单位的各项决议、制度、办法、规定的执行,验证决策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发现问题要及时向领导反映,防止并纠正偏差。

第四、组织起草本单位的工作计划、报告、总结、规划、决议和规章制度,对需上报、下发的文稿进行政策、文字上的把关。

第五、日常工作,如:公司工商执照年审;公司各类上报、外发文件的起草;公司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组织各类重要文件、合同的会签;办公区日常管理;公司工作人员仪容仪表管理;部门员工考勤管理;年度报刊、杂志订阅,日常管理、上架、入库;公司各类会议的通知,会议决定的督办、反馈等。

因此,综合管理人员要自觉、全面地加强这四个方面的修养,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德才兼备,既合格又称职的工作人员,并注重掌握以下原则。

1、要有充分的政策依据和事实依据。办事是要针对现实状况,或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是指导某项工作。因此,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政策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客观事实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要有准确性。准确,是对工作质量的要求。综合管理人员的准确是指正确体现政策,正确表达领导意图,正确地办文办事,言行有分寸,文字能达意。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领导工作的准确性。其涉及的方面很多,简要地说,就是:办文要准,办事要稳,情况要实,主意要慎。而要做到这些,必须态度认真,作风过细,不能疏忽大意,不能马虎潦草。比如说办理公文,就要保证文件的质量,用词要准确,材料要真实,抄写要认真,校对要仔细,力求每一个环节都不发生差错。否则就会贻误工作,甚至酿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3、要雷厉风行。这是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任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准确,二是时限。其中任何一个失误,都会使事情办不成或办不好。时限就是尽可能缩短周期,减少中间环节。因此办事必须具有很强的时效意识,要迅速行动,不可拖拖拉拉,要制定科学的工作制度,理顺关系,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和创造性。要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不必要的行文和礼节,消除“文山会海”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尽可能利用电脑等现代技术改变工作手段,实行办公自动化,例如用电脑传递信息、检索资料、编辑文稿等。

4、严守纪律,保守机密。综合办公室要制发文件,处理文件和管理文件。在各种文件中,大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保密性,而且管理人员经常接近领导,看一些重要文件,参加一些重要会议,所以,在公共场合活动时要注意内外有别,把握分寸,对什么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要心中有数,切实做好保密的工作。短暂的实习转眼而过,回顾实习生活,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企业管理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综合管理知识,使我对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同时,由于时间短暂,感到有一些遗憾。对部门管理有些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讲如何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工作,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通过实习,我对企业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综合管理工作人员更要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方法,认真学习钻研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及时了解和掌握上级领导不同时期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把政策具体落实下去化为实际行动,并强化组织协调能力,专业工作能力,检查指导能力,参谋咨询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熟练使用各种自动化办公设备的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合格管理人员。

以上是我的社会实践报告。不妥之处,请老师指正。

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篇十一

摘要: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对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文献进行梳理回顾发现,国内学者多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实践教学现状和问题、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国内学者的研究丰富了工商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

工商管理专业以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更要提高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实践教学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精神,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根本目标的教学方式。

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在高等教育发展较早的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德国“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英国“产学研+工读交替”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澳大利亚“订单式”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等,有效地促进工商管理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工商管理实践教学逐步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

目前,国内学者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得到快速发展。

1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说法不一,郭水兰(2004)[1]认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实践教学目标包括培养目标和学习目标,实践教学手段必须考虑教与学的双因素,实践教学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都满意。

梁心见(2011)[2]进一步概括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认为其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或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过程,贯穿了整个专业教育的始终。

杨勇(2013)[3]从实践教学的本体论内涵、实践教学的认识论内涵、实践教学的方法论内涵三个方面精细解读了实践教学的内涵。

师生教和学的互动活动是实践教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实践教学具有普遍性与现实性两个特质,其既是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实践教学的现实依据,并且实践教学又是一种思维方式。

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1998)[4]研究得出实践教学的外延是实践教学的不同种类,实践教学的外延包含实践教学所有元素的集合,而不是指某一个特定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

邬移生(2009)[5]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外延主要是指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提出了实践教学居于主体地位,其内容体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实践教学具有社会现场性特征;实践教学注重校企合作,具有产学结合性特征;实践教学环节以实训和综合训练为主,具有技术应用性特征。

2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研究

我国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号召,积极有序地进行教育改革,大力发展工商管理实践教学。

虽然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依然存在问题与不足[6]。

部分学者对现阶段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夏文莉(2008)[7]、喻红莲(2008)[8]提出我国工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

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观念落后于专业发展,忽略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显著特点,导致校企供需结构性失衡,致使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人才不匹配,实践教学的主体性地位急需得到强化。

雷发斌(2008)[9]研究发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不但存在观念落后的问题,还存在实践教学重计划轻实施、教学计划与目标偏离的现象。

其主要表现在,某些高校缺乏相关经费支持,缺少实践教学基地及设备;实践教学的课程总量少,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执行力不够;学校缺少紧密合作型企业,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张余华(2009)[10]认为我国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缺乏“双师型”的师资力量。

现阶段任教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专职于学校教职工岗位,理论知识和授课经验丰富但缺少工商管理的实际经验,这不利于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

孙忠才(2010)[11]、陈军(2010)[12]分析了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规模偏小、设备落后、功能单一,实践基地流于形式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硬件投入存在的问题。

马同涛(2009)[13]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制度和管理存在很大缺陷,实践教学管理没有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人事管理缺少严明的奖惩机制。

3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改革研究

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分析与探索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如何构建与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

陈虎(2006)[14]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包括探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管理模拟教学法和行为示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外延,有利于实践教学理论的丰富。

“1”为大三下学期与大四上学期在企业进行校外实践教学,“0.5”为大四下学期进行毕业实习。

“2+0.5+1+0.5”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总量,提高了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地位。

李蓓蓓(2009)[16]、苗雨君等(2012)[17]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探索,提出构建erp沙盘模拟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朱柏清(2009)[18]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认识从部分延伸到整体,从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到实践教学保障体系较为系统的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王晓光(2010)[19]依据系统原理,在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系统构建“平台+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实行全面考核的实习方法、实行开放性实训体系和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方面,系统研究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问题。

孙亚范(2011)[20]、李群峰(2011)[21]、莫鸣(2012)[22]等认为实践教学平台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构建“认知—实践—毕业实习”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吕亚丽(2015)[23]为提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mis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问题+案例”教学法,基于实践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调教学内容因学生专业不同而有所侧重,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环节与方法得到完善。

刘永等(2012)[24]构建了“一体四翼”模式,所谓“一体四翼”是指以校园理论导向教学、企业现场实践、大型案例模拟规划与分析、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四翼,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综合应用能力、理论力、实践力为主体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并设计了与“一体四翼”相配套的保障和评价措施。

4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孙爱东和沈爱华(2003)[25]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由5项一级指标和语言表达能力等13项二级指标构成,借助模糊数学的评判方法,对实践能力这一复杂的、涉及多因素的事物进行综合评估。

张旭辉和王宇(2006)[26]把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划分为实验条件、实验水平、实验态度、实验效果四个指标,并把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三部分,在评价时需根据各类活动的具体特点从组织准备、实施过程、总结评比、取得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李春晖等(2009)[27]引入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构建一套学生评价、管理机构评价和同行专家评价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对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管理模式、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完成情况、各教学环节的组织情况、实践教学全过程的实施情况、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评价。

张庆华等(2013)[28]结合工商管理背景,提炼出了含有学校、教师、企业3个维度,相应分为10个指标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体制考核表,通过模糊矩阵分析得出相应权重,最终实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监督机制院系的对接。

费畅(2013)[29]提出工商管理学科实习可分为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根据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的主体特征,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评价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与等级标准,对实际工作条件、实习工作过程和实习效果进行控制和评价。

5结语

国内学者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系列研究,丰富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快速发展。

部分学者的理论研究成功应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并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如西安交通大学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天津财经大学的校企结合“三赢式”实践教学模式、西南财经大学的“四个支撑点”多元实践教学模式等。

但从整体现状来看,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仍然存在高校实践教学的观念薄弱、培养内容与培养目标有所偏离、“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保障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学习与吸收国外相关成功经验,应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手段、保障系统、评价监督体系这几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8]喻红莲.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经济师,2008(2):129.

[14]陈虎.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07-110.

文档为doc格式

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篇十二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品牌资产价值在诸如企业兼并、投资融资等经济活动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品牌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反映了企业发展的潜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如何合理量化品牌的价值,成为急待解决的一个课题。品牌价值内涵和构成的复杂性及近似抽象性,导致评估方法多元化和评估结果差异化。现有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缺陷,方法中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是导致品牌评估实践不够规范的主要原因。

绪论

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更多地集中在品牌竞争上。品牌能够为企业、为消费者带来价值。如何衡量这一价值,成为理论界面对的一个问题。品牌资产作为一种测量品牌价值的工具被提出后,众多的学者投入到品牌资产的研究中。品牌资产也因此成为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最流行和最有潜在价值的营销概念之一。

品牌资产一词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得到美国广告界的广泛使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此后,品牌资产一度成为市场研究最为热门的主题,并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国内符国群、范秀成、卢泰宏,赵平等著名学者对该时期的成果进行了整理、运用和发展。

符国群()认为品牌资产是附于品牌之上,能够在未来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的顾客关系;于春玲和赵平(2015)认为品牌资产是消费者对企业营销活动在认知、情感、行为意向、行为方面的差别化反应;张传忠(2015)认为品牌资产能够给顾客和企业带来不同于产品的特别价值或利益;黄合水、彭聃龄(2015)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对品牌资产进行定义,认为品牌资产是在品牌名字的基础上经过营销活动和消费者产品购买、使用经验的共同作用形成的。总的来看,我们对国外品牌资产研究的最新进展关注还有待深入。进人21世纪以后,国外对品牌资产的研究并没有减弱。

berry(2015)认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认知和品牌含义构成的,但是会受到外部品牌沟通的影响。汪福俊、陈怀超(2015)从顾客的心理能级出发提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认知度、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联想度、品牌忠诚度构成。卫海英、王贵明(2015)从量化的角度提出品牌资产首要的构成因子是品牌地位和顾客价值取向,其次是品牌定位、品牌创新能力和市场执行能力。王海忠等(2015)提出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由公司能力联想、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品牌共鸣四部分构成。

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品牌资产是品牌管理领域中一个认识未完全统一的重大问题,其概念的运用比较杂乱。对品牌资产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总结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2)对主要的几种品牌资产评估的方法进行分类,规范其使用依据与方法。

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对品牌资产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总结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引发营销人员对于品牌管理的兴趣和研究人员对于品牌研究的重视;

(3)通过本文的描述,国内企业在实行品牌战略和进行品牌资产评估的时候可以有所借鉴,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注重的方面。

品牌资产理论的研究

品牌资产概念概述

品牌资产(brandequity)这一概念是个舶来品。因此,在剖析品牌资产的概念之前,有必要说明其中文翻译用语以及其英文原意。在国外,除了brandequity外,还存在着一个与brandequity相近的概念brandasset。有人把brandequity译为品牌权益,却将brandasset译为品牌资产,但brandasset是一个基于会计学的财务概念,保留着较强烈的财务意义色彩,将其理解为品牌财产似乎更贴切。品牌财产(brandasset)一词较早使用、含义较窄,在西方有关文献中已越来越为brandequity所替代。而国内有学者把brandequity译作品牌权益(范秀成,2015)也并不贴切,品牌权益从字面上看则较强调自我利益为中心,并不符合品牌资产理论的概念内涵,没有体现品牌的实质是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难以用于品牌具体管理。将brandequity译为品牌资产(不主张品牌资产与brandasset对应)是较为合适的:

(1)体现了品牌的财务价值;

(2)体现了品牌是会成长增值的;

(3)强调了品牌管理者的责任,有效地管理好品牌即处理好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才能使品牌增值。

为了对品牌资产有一个更好的理解,首先来了解一下品牌资产(brandequity)的本义,即字面上的含义。根据韦氏词典,equity被定义为:

1.公平,公正;

2.资产净值或股东权益;

3.在法律上,象征着一种对等的原则。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equity两个主要的含义,第一,强调净值或残值;第二,公平。公平很显然并非我们所关心的equity的定义。同样在韦氏词典中,brand则被定义为:

1.在盒子、桶等包装外的标志,主要是用来描述产品的名字或内容;

2.独特的东西。因此,brand主要是指生产商用来区别其产品的名字、标志或者设计,brand应该具有独具体操作使用品牌资产这一概念时,不同的使用者仍然可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从而导致品牌资产形成不同的定义。因为品牌本身虽然是有形的,但是它所提供的服务在本质上却是无形的,因此品牌资产仍应归入无形资产一类中(cobb-walgren,rube,donthu1995)。

dyson,farr和holli在给品牌资产定义时曾说:我们必须有一种方式把品牌这种无形的东西与从品牌获得的收益相联结起来,他们认为当市场上交易(买或卖)发生时,这种联结便得以实现。对这种把品牌与收益相联结的方式的讨论便形成了品牌资产的种种概念模型。归纳起来,品牌资产定义主要存在着三种概念模型:财务会计概念模型、基于市场的品牌力概念模型、以及基于品牌消费者关系的概念模型。

基于企业从财务角度进行品牌资产的定义

财务会计概念模型主要着眼于对公司品牌提供一个可衡量的价值指标。这种概念模型认为品牌资产本质上是一种无形资产,因此必须为这种无形资产提供一个财务价值。这种概念模型认为一个强势品牌是非常有价值的,应该被视为具有巨大价值的可交易资产。英国interbrand执行董事paulstobart是该概念模型的典型代表,他曾认为:关于品牌的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如何创建、营销,而是如何使人看到它们的成功以及在财务上的价值。

这种概念模型的产生背景是:公司必须对股东负责,一家规范的企业必须在一定的时期内向股东报告其所有资产的价值,包括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价值。因此如果不给每一个品牌赋予货币价值,公司管理人员及公司股东就无法知道其公司的真正总价值,甚至会导致价值的低估,从而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在收购或兼并行动中,就更需要知道品牌的价值。(cobb-walgren,ruble,donthu,1995)。品牌资产的财务会计模型有许多品牌资产的评估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狭义的完全财务意义方法;另一类是在财务评估基础上再考虑使用非财务因素进行调整的更为广义的财务评估方法。现在全世界比较著名的品牌评估机构interbrand和financialworld以及我国北京的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所使用的品牌资产评估方法都是建立在财务会计概念模型基础上。

由此,品牌资产的财务会计概念模型主要可用于以下目的:

(1)向企业的投资者或股东提交财务报告,说明企业经营绩效;

(2)便于企业资金募集;

(3)帮助企业制定并购决策。财务会计概念模型把品牌资产货币价值化。迎合了公司财务人员把品牌作为资本进行运作的需要。但是这一概念模型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3)会计财务概念模型对于品牌管理没有任何帮助,它只能提供品牌的一个总体绩效指标,但却没有明确品牌资产的内部运行机制。

基于市场的品牌力对品牌资产的定义

基于市场的品牌力概念模型认为一个强势的品牌应该具有强劲的品牌力,在市场上是可以迅速成长的,从而把品牌资产与品牌成长战略相联系起来(pitta,katsanis,1995;baldinger,1990)。这种概念模型认为,财务的方法只是在考虑品牌收购或兼并时才很重要,只应是评估品牌价值的第二位的指标,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未来的成长。品牌资产的大小应体现在品牌自身的成长与扩张能力上,例如品牌延伸能力。品牌延伸能力是体现品牌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如aaker(1996)与keller(1990)所指出的,现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引入一个全新品牌的成本要比品牌延伸的启动成本高得多,而且失败的机率也要高,因此品牌延伸已为绝大多数企业所使用。而品牌延伸可以把现有品牌资产中的贡献因素也向新的产品实现延伸,这些因素包括:品牌名称;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对现有品牌的忠诚度;现有产品与延伸产品之间的适应性;品牌形象等等(barwise1993,aaker&keller1990)。

基于市场的品牌力概念模型是顺应品牌的不断扩张和成长而提出的,该模型与财务会计概念模型最大的不同在于,财务会计概念模型着眼于品牌的短期利益,而基于市场的品牌力概念模型研究的重心则转移到品牌的长远发展潜力(barwise,1993)。该模型中的学者开始比较深入地研究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并第一次把品牌资产与消费者态度、品牌忠诚度、消费者行为等指标联系起来(aaker,keller,1990;pitta,katsanis1995)。

pitta和katsanis是把品牌资产纯粹作为长期计划工具的主要提倡者,他们在1995年曾经提出了一项《九十年代品牌资产管理计划》,论述了品牌管理人员应该把重心从短期目标转移到长期目标。该计划分为4步:第一步是brand-picture,即一个企业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品牌蓝图,勾勒一个品牌的5年发展战略;第二步是brand-persona,企业应该从消费者角度来评估品牌的现状,并发现和识别品牌战略目标(第一步)与品牌发展现状(第二步)之间的差距;第三步是brand-life,为了缩小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间的差距,必须对品牌原有的策略进行调整,制定品牌生存策略;第四步是brand-initiative,评估品牌所有的收益。该项计划重点强调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以及如何制定公司的营销战略以体现消费者的观点。

基于消费者与品牌资产关系的定义

基于品牌消费者关系的概念模型尽管也开始注意到消费者与品牌资产的关系,但是该模型主要重心还是在于品牌的长期成长及计划。迄今为止,绝大部分学者都是从消费者角度来定义品牌资产。他们意识到:如果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价值),那么它对于投资者、生产商或零售商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cobb-walgren,ruble,donthu1995)。因此品牌资产的核心便成为如何为消费者建立品牌的内涵(keller1993,blackston1995)。pokorny(1995)认为,消费者看待品牌资产的关键首先在于建立一个持久的积极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事实上是一个品牌本身或生产品牌的企业的个性体现,消费者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其对品牌或企业的感觉和认识。

keller(1993)和krishnan(1996)则认为长期顾客忠诚度关键在于让消费者了解品牌,让消费者掌握更多品牌知识。消费者对品牌知识的了解可以分几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keller(1993)认为品牌知名度又分为品牌认知和品牌回忆,品牌形象又可分为态度的和行为的;如果建立一个好的品牌联想,消费者就可以建立一个积极的品牌态度。品牌能够越多地满足消费者,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就越积极,也就有越多的品牌知识可以进入消费者的脑海。一旦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了品牌的知识,品牌管理者就要确定品牌的核心利益即品牌能够满足消费者哪一方面的核心需要。

dyson,farr与hollis也提出了一个brand-dynamicspyramid模型,他们认为,首先,一个品牌必须拥有提示前知名度;其次,必须建立与消费者需求的联系,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核心需要;第三,品牌的产品功能和绩效必须达到消费者的要求;第四,品牌必须表现出相对于竞争对手独特的优势,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在最后一个阶段,品牌必须与其最终消费者建立某种情感联结。只有知道品牌处于金字塔的哪一位置,品牌经理才能制定适宜的战略和策略来维持或提高顾客忠诚度。aaker在综合前人的基础上,又提炼出品牌资产的五星概念模型,即认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的感知质量、品牌忠诚度以及其它品牌专有资产5部分所组成。这一基于品牌消费者关系的品牌资产概念模型把品牌资产的组成模块化,有利于品牌资产的管理。

品牌资产概念在我国的使用以及出现的问题

品牌资产的概念影响到我国是在90年代初。当时《经济日报》举行中国驰名商标评选活动,以及后来比较有影响的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借鉴financialworld公司方法,从1995年开始每年开始发布和提供《中国品牌价值研究报告》,都表明品牌资产已开始为中国企业所重视。然而品牌资产的概念引入我国后,由于对该概念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在使用过程中更是出现了种种混乱与问题。具体表现在:

(1)品牌资产评估方法的不统一。由于对于品牌资产概念理解的不统一,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权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品估方法。

(2)使用品牌资产概念的动机复杂。品牌资产概念的诞生主要是为了便于企业更好地了解企业品牌的价值和更好地管理品牌。然而中国企业使用品牌资产的动机却十分复杂,而且更糟糕的是,有些企业或品牌资产评估公司为利益所驱动,所发布的品牌资产评估报告具有较强烈的商业色彩,缺乏其应有的中立性和客观性。而这种非中立或客观的评估甚至会激化企业之间的矛盾,并最终导致对品牌资产评估的反感。

(3)短期利益导向。现在中国许多国内企业对于品牌资产概念的使用都仅仅着眼于品牌财务价值的评估或者只关心品牌的知名度,但很少企业把品牌资产的概念真正用于品牌与消费者关系的管理,着眼于品牌价值的长期增长。中国品牌资产概念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以上种种问题的根源是品牌资产概念的不统一。

品牌资产维度的研究

相关学者在对品牌资产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同时,对品牌资产维度也进行了界定。主要学者及其相关模型有:aaker的模型(1991)认为品牌资产的维度是由品牌忠诚、品牌意识、可见质量、品牌联想和其他品牌资产等五个维度组成。keller(1996)强调品牌资产有两个维度:品牌知识和品牌反应。品牌知识包括了品牌认同和品牌的回想率;品牌反应是顾客对品牌的感知,这种感知由顾客记忆中的联想来反映。srivasta。和shixker认为品牌资产包括品牌力量和品牌价值两个维度。

品牌力量是指购买品牌的顾客、渠道成员及母公司产生的一组联想和行为,它使得品牌能够获取持续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品牌价值是指借助战略和战术性行动提升品牌力量的管理能力的财务结果,从而提供更多的当前和未来利润并降低风险。berry(2015)认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认知和品牌含义构成的,但是会受到外部品牌沟通的影响。

汪福俊、陈怀超(2015)从顾客的心理能级出发提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认知度、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联想度、品牌忠诚度构成。卫海英、王贵明(2015)从量化的角度提出品牌资产首要的构成因子是品牌地位和顾客价值取向,其次是品牌定位、品牌创新能力和市场执行能力。王海忠等(2015)提出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由公司能力联想、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品牌共鸣四维构成。

当然,从受托责任角度分析管理审计产生的动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完全合理。这是因为企业两权分离的受托责任关系在16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的合伙企业就已经出现,至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后,随着股份公司的大量出现,受托责任关系更是普遍存在,但至到1932年罗斯提出管理审计以来,才出现了管理审计,同时这种观点也不能解释不同时期不同管理审计开展存在差异的理由。

因此,受托责任并不一定导致管理审计产生,管理审计的产生有着其更深层次的理由。本文以契约理论为基础,利用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代理理论、信任理论及收益成本理论分析了管理审计的产生,进而利用博弈论分析了管理审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并据此提出了倡议。

管理审计经济学分析

(一)管理审计理论基础

(1)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以产权为纽带的契约关系。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看: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及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为适应这种变化,权利的享有权和权利的行使权逐渐分离,从而导致在权利的享有者和权利的行使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而这种关系的形成实际也就是在权利的享有者和权利的行使者之间订立了一份契约,即契约关系由此形成,该契约关系不是一种普通的社会关系,而是以产权为纽带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通过契约的履行能够为契约关系的双方带来收益,契约双方在考虑是否有效履行契约时,主要考虑的是其预期的收益是否能达到理想的水平。

当契约关系的双方均保证契约的有效履行时,双方的收益才能达到平衡,但这种收益的平衡并不一定导致契约一方收益的最大化,而是双方收益平衡的相对最大化。而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在经济活动中,主体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而契约关系双方的收益最大化趋势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权利的行使者可能会利用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对信息拥有的优势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不是寻求与权利的享有者之间利益的平衡。

(2)有效激励是确保契约关系有效履行的保障。为了促使权利的行使者有效履行其受托责任,以达到契约双方利益的平衡,激励成为一种有效的催化剂。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人的需求决定其动机,从而决定其行为的目标,在契约关系中,应通过有效激励,以促使行为人以契约的有效履行为其行为目标,以确保契约关系的有效履行。此外,从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看,人的理性具有选择性,个体的特性不同,其理性也不尽相同。选择性理性是行为人行为动机的基础。即在同一契约关系中,即使各种外在条件均相同,不同的契约关系人其行为目标均可能不一致。同时,在同一契约关系中,当外在条件变化时,同一契约关系人的行为目标也可能会有所不同。据此,为引导委托代理关系中权利的行使者有效履行契约,也需要根据行为人的可能需求,考虑实施相应的激励。

(3)有效的管理评价是有效激励的前提。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当存在权利的行使者不可控的其他因素影响情况下,即使其努力履行受托责任,受托责任履行的表现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督评价制度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恰当评价,权利的享有者可能不会深入追究受托责任履行的表现效果不理想的深层理由,而直接归归咎于权利的行使者,从而有意地降低对其激励的程度,而权利的行使者为保持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又可能会通过损害权利的享有者利益来弥补自己收益的减少。

反之,当外在环境较优的情况下,即使权利的行使者没有努力履行受托责任,受托责任履行的表现效果也不一定会表现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评价制度,权利的享有者可能会将受托责任履行表现效果好的结果归功于权利行使者的努力,从而增加对其激励的程度。因此,激励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合理的业绩评价,而对于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来说,由于其评价是一种事后的评价,且其评价并不能完全揭示出导致财务业绩优劣的全部理由,从而要求对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进行修正,将事后的评价向事前评价拓展,且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向非财务领域拓展,实现对管理活动全过程和管理结果的全面评价,即管理评价。

此外,从西美尔信任理论的观点来看,契约关系中权利的行使者对契约的有效履行和权利的享有者对权利行使者的有效激励实际上是一种交换,正是因为这种交换,契约双方的利益才能够达到相对平衡的最大化,而交换的前提则是双方的信任。同理,在管理评价契约关系中,对管理评价主体的选择也是一种交换,通过交换,评价执行主体取得收益,而权利的享有者取得对被评价者有效履行契约的重要证据,以此作为有效激励的重要依据。因此,具体对评价主体选择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则是契约双方是否准备信赖评价结果,而对评价结果的信赖则体现了对评价执行主体的信任,信任是管理评价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对管理评价执行主体的信任也是契约关系得以有效履行的重要前提。但是,由于契约关系中权利的行使者能力有高低,对于优质的权利行使者来说,非常希望能够通过对其履行受托权利的情况进行恰当评价,以获取较高的收益,而对于劣质的权利行使者来说,则非常担心其未努力履行受托权利的情况被发现,从而影响其高收益的获取,因而他们有抵制管理评价和欺骗管理评价的强烈动机。

同时,在管理评价过程中,优质评价执行主体会通过将自身的信用状况有效传递给授信方(即权利的享有者),以获取较高的收益,而劣质的评价执行主体则可能会与劣质的被评价方合谋,以试图共同获取较高的收益。根据郑焕刚、陈昆等人(2015)等人的分析可以知道,信任应该是有条件的,信任建立的一个重要机制是:披露和传递信用信息。

因此,通过建立有效的信用信息传递机制,有助于增强管理评价契约关系双方的信任,从而管理评价结果才能作为有效激励的前提和依据,各种契约关系才能得以有效履行。

(4)对有效管理评价的需求是管理审计产生的直接动因。从以上分析可知,如何有效开展管理评价是影响契约关系能否有效履行的关键。而有效的管理评价则离不开三个重要因素:评价标准的合理性、评价技术策略和程序的恰当性、评价执行主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而其中评价执行主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则是关键,其影响到评价策略和程序的恰当选择、评价标准的合理使用,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权利的享有者对评价质量的信赖程度,并进而影响到权利的享有者对管理评价的需求。

对管理评价主体的选择有三个考虑:权利的行使者自我评价、权利的享有者亲自进行评价、专业评价机构或人员的专业评价,影响权利的享有者对评价主体选择的重要因素是交易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及交易的越来越复杂,管理评价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其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的评价有利于在保证评价质量的情况下降低评价成本,同时,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的评价也有助于增强权利的享有者和权利的行使者对评价结果的信赖程度,而对专业评价机构或专业人员的评价的需求则成为管理审计产生的直接动因。

(二)管理审计的内涵

根据以上对管理审计产生的经济学分析,我们认为,管理审计是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之上产生的,目的是通过选择可信的专业评估机构或人员对受托责任者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管理结果的全面客观评价,以此增强契约各方的相互信任,并进而确定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时改善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维护以产权为纽带的契约关系稳定和维护契约双方利益的,与财务审计相对应的一种经济鉴证活动。此外,根据产权的种类不同,产权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有所差异。

对于企业来说,契约所形成的产权关系包括企业外部的权利享有者与权利的行使者之间的初次产权关系,以及企业内部权利行使者将权利再次授予其他行使者而形成的二次产权关系,在对契约履行是否有效的评价中,便包括对初次产权关系的和二次产权关系的评价,其中对初次产权关系的评价需求则形成了外部管理审计,而对二次产权关系的评价需求则形成了内部管理审计。

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篇十三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8年6月

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

毕业年月:7月

最高学历:研究生

毕业学院:中山大学

所修专业:企业管理

居住地: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籍贯:湖北省省直辖行政单位潜江市

求职概况/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全职

期望月薪:6000元以上

期望地点: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

期望职位:市场类\\管理类

意向概述:市场类、管理类职位

教育经历

时间院校专业学历

9月-206月中山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

9月-6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电子商务本科

工作经历/社会实践经历

时间工作单位职务

年7月-1月广州市中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助理咨询顾问

8月-月广州大学服装纺织学院外聘教师

2011年7月-2011年8月环球市场集团实习生

208月-7月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风险管理部客户助理

校内奖励

获得时间获得奖项学校

2011年9月中山大学研究生奖助金管理学院

10月国家奖学金工商管理学院

10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二等人民奖学金工商管理学院

校内职务

担任时间职务名称学校

月-2011年11月班长管理学院

209月-206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协干事无

自我评价

乐观、幽默、热爱生活。做事严谨、踏实,有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手机:

qq/msn:

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篇十四

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已经由从前的单纯求快发展模式转变为了以速度换质量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也意味着,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由之前的只求数量转变成了质量同求。

因此,我们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工商管理人才的新的需求,就需要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解决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途径,促使工商管理人才能够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吻合。

一、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

(一)培养内容不合理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对于社会需求依存度较大的专业,因此,就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开展相关的人才培养。

但是,通过我们对一些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发现,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相应的社会需求来进行相应的培养内容的更新,导致了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

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社会发展情况不够关心,并且参与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校教师本身并没有从事过相应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工作,因而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了解不多,最终导致了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内容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

(二)培养模式不科学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对于实践性和熟练程度要求都非常高的学科,因而,要求学生在开展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根据所学的课程开展相应的实践,最终促进自己能力和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但是,在很多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实践课程安排的时间较少,并且不能够与课堂所学习的内容相匹配,这导致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较差,在进入到社会之后,不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

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教学实践场地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没有建立周备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最终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

(三)培养方法不正确

正确的培养方法能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和素质兼备,从而快速地胜任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

但是,我们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方法却存在很大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发展潜力不足。

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很多学校在进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只注重教授学生一些干巴巴的理论知识,而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没有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是导致学生专业不精的重要原因。

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启发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为被动,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难以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

二、提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效果的思路

(一)提高培养内容的合理性

培养内容不合理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首要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修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内容,促使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内容日趋合理。

首先,需要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社会需求的关注,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工商管理人才的相关培养。

通过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关注程度,能够及时了解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变化情况,也能够知晓社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程度,这样,就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状况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能够与社会的发展实际相适应。

最后,聘请在企业中工作,有丰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经验的人来担任外聘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这样,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内容就能够不断趋于合理。

(二)加强培养模式的科学性

加强培养模式的科学性能够使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获得相应的提升,从而不断获得社会的认可,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培养模式的科学性。

首先,提升学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通过提升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能够促使学校调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参与到工商管理人才的实践教学当中,减轻实践教学模式的阻力。

其次,调用相应的资金,重新建立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这样,能够保障学生及时地对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相应的实践,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最后,与相关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使学生能够优先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丰富学生的实践途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提升培养方法的正确性

提升培养方法的正确性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能够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提升培养方法的正确性。

工程管理比较好写的论文题目篇十五

由于专业性不太强,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经验或经验不足的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应聘一般传统管理类岗位将收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课堂上讲授的理论一般比较抽象,必须结合工作实际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企业一般会安排管理专业的新员工下基层接受相应的锻炼,以积累进入管理层所需的经验。这是一个过渡时期,相应的薪酬标准也很低,民营企业的新人月收入一般在1500元以下徘徊,外资企业开出的薪酬标准也不会超过3000元。这样的现实可能与许多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值存在巨大的落差。不少毕业生由于无法接受而选择离开。管理是一门“人”学问,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准毕业生们要做好转变角色定位的心理准备,切勿好高骛远而落的一事无成。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参加实习增加工作经验是不错的职业铺垫,准毕业生们接触基层有助于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还能在日常工作中率先建立起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对于一个年轻管理者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能越快融入社会适应工作的人就越有希望获得成功。

市场营销类方向就业前景

市场营销岗位市场需求量大,入行要求低,高端营销岗位收入丰厚使得无数求职者纷纷加入市场营销岗位的角逐。现代商业社会经营与销售的好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兴衰。发展中的中国更需要有专门商品知识的营销人员。相对于其他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独之秀职业顾问指出,工商管理的毕业生在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市场管理和项目策划领域更能有出色的表现。行业竞争加剧对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毕业生和准毕业生们不妨根据自身的职业定位和兴趣爱好,选择某一行业的某家领军公司切入,深入研究该行业的销售模式、销售渠道以及经典的营销案例等,有目的地培养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