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研学旅行心得体会(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4 09:01:03 页码:7
最新研学旅行心得体会(通用9篇)
2023-10-14 09:01:03    小编:笔砚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篇一

研学旅行是一种结合学习和旅游的形式,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所学知识,并拓展眼界。最近,我参加了一次为期五天的研学旅行,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第一天,我们前往文化名城–北京。在北京,我们参观了故宫、天坛等名胜古迹,同时也学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在故宫,我们看到了古代宫廷建筑的壮丽和富丽堂皇,深深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才能。在天坛,我们了解到了古代皇帝致祭的仪式和意义。通过亲身参观,我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庄严,这对我的历史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科学城–上海。在上海科技馆,我们参观了各种科技展览,学习了科学知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光学展区,通过多种互动体验,我了解到了光的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在科技馆,我仿佛被引入了一个神奇的科学世界,对科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次参观不仅增长了我的科学知识,还培养了我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绿色教室–九寨沟。九寨沟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在这里,我亲眼见到了壮丽的水景、奇特的彩林和珍稀的动植物。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了解到九寨沟具有重要的地质、生态和文化价值,也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次研学旅行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使我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四天,我们前往历史名城–西安。在西安,我参观了秦兵马俑和大雁塔。秦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军事力量和制造技术。在导游的详细解说下,我了解到马俑的发现和保护过程,备受震撼。而大雁塔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让我了解到了古代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西安,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还感受到了古代文明的魅力。

第五天,我们回到校园,对这次研学旅行进行总结。通过这五天的学习和体验,我深深感受到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研学旅行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使我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同时,我也意识到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实践和体验同样重要。通过亲身参与,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总之,这次研学旅行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在游览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这次经历让我更加懂得了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未来的我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篇二

研学旅行是一种注重实践和体验的教育方式,通过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学生可以获得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知识。近期我校进行了一次精彩的研学旅行,我深受启发,收获颇多。在这次旅行中,我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了解了历史的厚重,提高了表达能力,建立了团队意识,培养了批判思维。这些都是我研学旅行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感受自然的魅力

在这次研学旅行中,我有幸参观了一座风景如画的国家公园。走进公园,我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青山绿水,美不胜收。我看到了许多稀有植物和动物,它们的存在让我深感自然的生命力和多样性。站在山巅,我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气,俯瞰着蜿蜒的小溪,仿佛忘却了一切烦恼。这次旅行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第二段:了解历史的厚重

在这次研学旅行中,我还有机会参观了一座古老的城堡。站在城堡内部,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我看到了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积淀。城墙上的石雕,墙壁上的壁画,都向我讲述着往日的荣耀和辉煌。在导游的讲解中,我了解到了更多有关这座城堡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历史是沉重的,但也是令人着迷的。通过这次研学旅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段:提高表达能力

在这次研学旅行中,我参与了一场模拟辩论活动。这是一次与各校同学切磋的机会,我充分发挥自己的表达能力。在辩论中,我不仅要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还要有条理地反驳对方的观点。这个过程需要思考,需要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训练。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到了提高表达能力的经验,也学会了团队合作。

第四段:建立团队意识

这次研学旅行中,我还参加了一次户外拓展活动。我们需要分成小组完成一系列的任务。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通过相互协作,达到团队的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和信任他人。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五段:培养批判思维

在这次研学旅行中,我还参加了一次专题讲座。演讲者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社会问题的精彩分享。在他的讲解中,我不仅了解了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还学会了分析和思考。他告诉我们只有具备批判思维,才能更好地认识社会,解决问题。这次讲座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也培养了我的批判思维能力。

总结段:通过这次研学旅行,我从自然中感受到了美的力量,从历史中了解到了文化的厚重,通过活动培养了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讲座培养了批判思维。这次旅行的收获远远超出了课堂上的知识学习,它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世界,丰富了我的阅历和经验。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研学旅行活动,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自己。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篇三

在这个充满尘埃的雾霾季节里,我们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旅行——三岔河研学旅行。这是一个离城市不远的地方,但是却让人流连忘返。这次旅行让我们不仅仅是游览了美景,更是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珍贵的回忆。下面是我对此次三岔河研学旅行的体会与感悟。

首先,三岔河研学旅行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远离喧嚣的城市,我们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翠绿的山峦、湍急的河流、清新的空气,让我彻底放松下来。清晨,我和同学们一起徒步爬山,沿途的自然风光让我们忘却了疲倦。登上山顶,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被薄雾缠绕,仿佛置身于仙境。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我们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而我想说,我们成功了。

其次,三岔河研学旅行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在研学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工厂、农田和学校,亲身了解了小城镇的生活和发展现状。在工厂参观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环保和技术的知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起到了启发作用。而在农田参观中,我们亲自体验了农民的劳作,了解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研学旅行的魅力就在于可以真实地接触到我们平时无法接触到的事物,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

此外,三岔河研学旅行也让我和同学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我们一起同行,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尤其是在研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大家都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共同取得了成功。而这一切的成绩背后,是我们之间相互信任、互相扶持的友情。这次旅行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相互增进了友谊,也让我们认识到,在困难面前,团队合作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除了美景、知识和友情,三岔河研学旅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旅行中,我们亲眼目睹了当地居民积极开展的环境保护工作。清洁的河水、整洁的街道、绿意盎然的公园,这一切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从中学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决心将这份责任带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无论是从自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还是从亲近大自然,爱护环境开始,我们都要为保护环境,构建美丽家园而努力。

最后,通过这次三岔河研学旅行,我意识到了自己对于研学旅行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在过去,我以为研学旅行只是一次难得的旅行机会,可以远离繁忙的学习生活,放松一下自己。然而,如今我明白了,研学旅行并不仅仅是玩乐的机会,更是一次对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考察。只有在与他人协作中,我们才能真正发展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只有在全新的环境中,我们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三岔河研学旅行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无论是自然风光、知识的获得、友情的培养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研学旅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学识,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自然的美丽和脆弱,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相信,这次研学旅行的经历将对我们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将所学所领悟的知识和经验付诸实践,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篇四

古城西安,十三朝古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矗立着大明宫、小雁塔、华清宫,它们见证了千年前的繁华。

我们首先走进了交通大学,交通大学以精勤、敦笃、果毅和忠恕的宗旨闻名四海,吸引成百上千的优秀学子竞折腰。

下午游览了大唐芙蓉园,晚饭后在城墙上散步。大唐芙蓉园将唐代建筑几乎完美的还原,还有许多精彩表演,是个放松的好地方。在城墙上,我们欣赏到了西安的夜景,历史与现代交融,令人心灵震撼。总之,西安是个美妙的地方。

第二天上午我们走进了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栩栩如生,坚挺的脊背,坚定的眼神令人心灵震撼,在破碎的兵马俑碎片中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下午我们体验了汉文化,学习汉代历史文化,了解汉代文明。聆听汉学专家讲授汉代故事;穿汉服,做汉礼活动;制作汉代瓦当拓印。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在瓦当这一小小的图形空间内,古代中国匠师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

第三天上午我们走进了西安博物院,它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博物馆。以展示的珍贵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扬的雁塔晨钟、秀丽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下午在回民街闲逛,回民街有许多特色小吃,都很美味,吃的很尽兴。回民街上集中了西安各式各样的清真小吃,有在卖烤羊肉串的,有在卖桂花糕的,有在卖肉夹馍的,有在卖裤带面的,有在卖牛羊肉泡馍的。各种食物的香味弥漫在整条街上,香极了!店家的叫卖声、游人的说笑声夹杂在一起,热闹得不得了。

晚上聆听古老秦腔戏剧,“生、旦、净、末、丑”让我们眼前一亮。《面见圣上》及《王小三传闻》的'经典戏剧演出,为我们了解秦腔打开了一扇大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到了临别的那天,我们坐在动车上,望着渐渐远去的西安城,我有点念念不舍,但此时的我只能说:“西安,再见!”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篇五

第一段:介绍下党乡研学旅行的背景及意义(200字)

下党乡研学旅行是近期我所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研学活动,旨在让我们对乡村的发展进行调研与了解,提高我们对农村发展的认识和对乡村振兴的理解。这次研学旅行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农村的亲身感悟,更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段:对下党乡的实地考察(300字)

在到达下党乡后,我们首先参观了乡政府,听取了乡党委书记对乡村发展的规划和现状的介绍。随后,我们分组前往不同的农户进行深入调研。我们了解到,下党乡借助政府的支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在农村旅游的推动下,乡村经济逐渐繁荣起来。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乡村振兴的艰辛和成果,也对乡村的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第三段:与农民群众的交流体验(300字)

在下党乡的研学旅行中,我们不仅仅是观察者,更是与农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我们参与了农民的劳动,亲身体验了农村的艰辛。在与农民们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对农村发展的热忱和对传统农业的热爱。这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通过交流,我们还共同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提升乡村的环境和生活水平的问题,真正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

第四段: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200字)

通过下党乡的研学旅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大事。乡村振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段:对下党乡研学旅行的总结(200字)

通过下党乡的研学旅行,我们对乡村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入,对乡村振兴的信心更加坚定。我们发现,在农村种种困境和挑战中,农民有着坚强的意志和追求进步的精神。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农村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下党乡的研学旅行,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团结互助的力量。带着这样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我们将会更加积极地支持乡村振兴,用自己所学来服务乡村,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

总结:通过下党乡的研学旅行,我们对乡村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在与农民的交流和实地考察中,我们感受到了农民的热情和坚守,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希望将这次研学旅行的学习成果和感悟应用到实际行动中,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篇六

伊岭岩,位于江西省鄱阳县莲花镇,素有"江南第一石洞"之称。近日,我与同学们进行了一次难忘的伊岭岩研学旅行,这次旅行让我受益匪浅,收获了很多宝贵的体验和感悟。

首先,研学旅行让我对伊岭岩的形成及其地质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据了解,伊岭岩是由于洪水冲刷形成的形状各异的溶洞,是我国最早的石灰岩洞穴之一。在岩洞内部,结晶着各种奇特的钟乳石、石笋等,犹如一座封存了千百年岁月的地下宝库。通过导游的解说和实际观察,我了解到伊岭岩的地质特征与当地的地质构造、地下水文环境等密切相关。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会对当地的地貌地貌以及岩石形成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次,伊岭岩研学旅行让我体味到了自然的魅力和人文的魅力。在洞穴内,我惊叹于钟乳石的美丽和奇异,叹为观止的是岩洞内部还有自然形成的巨石远古的力量和智慧。在研学旅行中,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红军长征博物馆,这让我对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了解和学习当地的人文历史,我体会到了人类智慧和勇气的力量。

其次,伊岭岩研学旅行让我加深了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洞穴内的微环境非常脆弱,而且频繁的游客会对洞穴造成一定的损坏,这让我深感担忧。导游告诉我们,为了保护伊岭岩的自然环境,游客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随意摘取或破坏洞穴内的生物和石灰岩景观。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要尽力保护这一片美丽的大自然。

最后,伊岭岩研学旅行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旅行中,我们需要相互帮助、合作共进。在攀爬陡峭的山路时,我们互相携手相助,共同克服了困难。而且,在收集和整理信息、进行调查和调研,我们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次研学旅行,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价值,更加明白了集体的力量胜过个人的力量。

总之,伊岭岩研学旅行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让我对伊岭岩及其地质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体味到了自然和人文的魅力。同时,这次旅行还让我加深了对环境保护和团队合作的认识。我相信,这次研学旅行的经历和收获将对我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会珍惜这次宝贵的经历,将其转化为行动,为保护环境,为团队合作,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篇七

暑假里,各地中小学的研学旅行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孩子们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带领下,离开爸爸妈妈,在集体旅行、集中食宿中体味成长的快乐,在行万里路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研学旅行的好处显而易见。比如,在参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过程中,孩子们走进大学校园,亲身感受其中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独特魅力。“百闻不如一见”,这样润物无声的熏陶,可能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求真向上的种子。同时,“独自”离开家闯世界,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独立能力,学会照顾自己,还能面对更多“突发状况”,学会做出选择、服从命令、提高安全意识。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

但值得注意的是,研学旅行不能走马观花,混同于一般大众化旅游的“上车睡觉、景点拍照”。出发时,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一路上真正有“研”又有“学”,力求在亲身实践中探索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在团队合作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同学们同吃同住,而应该合理分工、互动互助,在各司其职中培养责任意识。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篇八

近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伊岭岩研学旅行活动。在这次旅行中,我亲身体验了自然的奇妙和人文的魅力,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这次旅行的心得体会。

首先,伊岭岩的自然风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伊岭岩位于山东省临清市境内,这里有独特的地质景观和形态多样的自然现象。登上山顶,一座石峰峭立于面前,形状独特,如同一座巨龟伫立在山顶。我仔细观察,发现伊岭岩的石质硬度很高,形成了各种形态各异的岩石,有的像飞禽走兽,有的像山水画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块石头,形状酷似一只狮子,凶猛威武,令人叹为观止。伊岭岩除了自然风光外,还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山间长满了翠绿的树木和各式各样的花草,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收获了对地质学的知识。

其次,伊岭岩研学旅行也让我深入了解了当地的人文历史。我们参观了伊岭岩的古刹福庆寺,这里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福庆寺门楼上有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伊岭岩”三个金漆大字,字体挺拔秀丽,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我走进寺庙内部,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宗教氛围,寺庙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殿内的香烟缭绕,金光闪闪。壁画上绘制着佛教故事,栩栩如生,跳跃生动。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了解到了佛教的发展历程和佛教文化的内涵,对佛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伊岭岩还有一片古老的村落,村落里有一些建于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门楼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村民们淳朴热情,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

再次,伊岭岩的研学之旅还带给我了团队合作的机会。在这次旅行中,我和同学们组成了一个小队,共同完成了一系列研学任务。在攀岩活动中,我们相互扶持,互相鼓励,共同战胜了困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文化体验活动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展览摆设和文化表演,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学会了相互合作,增强了凝聚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整个研学旅行中,我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收获了一次难忘的团队经验。团队合作不仅让我明白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也使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最后,伊岭岩研学旅行还让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在伊岭岩的旅行中,伴随着导游和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了伊岭岩的特有生态资源以及当地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情况。我了解到,伊岭岩的植被世界是珍贵的,这里的野生动植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植物,需要我们的共同保护。因此,在我参观的过程中,我认真遵守旅游规定,在参观动植物区域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做到了文明旅游。此外,我还在导游的引导下,了解到了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明确了环保的责任和重要性。

总的来说,伊岭岩研学旅行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我在这次旅行中亲身体验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人文历史的厚重,感受到了环保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次研学旅行不仅加深了我对地理、历史和环境保护的了解,也锻炼了我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相信这次旅行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篇九

在局主要领导的全力支持下,7月23日,我们五峰研学旅行学习团队一行5人,踏上了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去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培训班。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拥有2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持单位的井冈山,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其中的青少年教育基地牢牢把握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这一主线,充分挖掘井冈山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契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和青年干部成长需求,引入仪式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理念,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打造基地核心竞争力,探索出了一条红色基因教学的创新之路。

为期五天的学习,我们将基地的仪式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都一一进行了体验。

一、红色育人的研学课程

1、开班式上放异彩,烈士墓前祭英魂

参训的154名学员盛装出席,以最饱满的姿态向基地指导老师及同行展示教育人的风采。三千翠柏卫忠魂,紧逼戎装后来人。开营仪式后,全体学员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祭奠革命英灵。

2、八角楼台铸热血,挑粮小道磨意志

150余名学员慕名前往坐落于茅坪村的八角楼,昏暗的灯光九十年前照亮了伟大的革命道路。烈日炎炎,培训学员重走挑粮小道七里山路,虽然汗水湿透的衣裳,但那一幅幅咬牙坚持的革命精神,已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里。

3、聆听讲座获新知,革命家风代代传

培训学员有幸聆听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钟教授对井冈山精神的解读,更有感于革命后代王放讲述父辈投身革命,将革命精神作为家风祖训进行传承。通过讲座,让我们了解到,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当我们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铸就的峥嵘革命史,那段辉煌悲壮而光荣的历史需要我们共同找寻,共同铭记。

二、课程开发的有益启示

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课程开发的成功,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着力解决研学旅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研学旅行如何与学校课程实现有机融合?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如何设计?此次的培训学习,带给了我们如下思考:

1、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立足教育性

研学旅行做到立意高远、目标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必须把教育性原则放在首位,每一门课程须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寻找适合的研学主题和课程教育目标,深度促进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既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又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井冈山之行中,通过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聆听感人的革命故事,让学员体会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感悟信仰的力量,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所以研学旅行在课程目标的制订上,要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思想品德课程、历史学科课程、科学学科课程等统筹考虑,活动中的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和核心素养的`目标统筹等等,都应该是落实课标的核心要点。

要通过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身心、思想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突出实践性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是目的,旅行是手段,通过旅行中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实现综合育人的目的。为此,课程设计和实施中,要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充分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研学旅行,就是要让他们在与学校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实践思考。

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设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要避免学生在学校中的以单一学科知识被动接受为基本方式的学习活动。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的课程设计,井冈练兵、三湾改编、学编红军草鞋、自做红军餐等,都突出了研学的实践性。

研学旅行的课程应当超越学校、课堂和教材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因地制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与体验客观世界,在实践学习中亲近自然、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加强融合性

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要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研学旅行基地功能的拓展、研学旅行线路的设计、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都要创造性地整合。

从课程资源的整合看,既包括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跨界整合,也包括多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例如,要统筹安排好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线路的课程资源开发;要结合域情、校情、生情,从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各种场馆中挖掘和整合可利用的课程内容。充分发挥综合育人功能,实现与学校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衔接融合,推动学校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效融合。

4、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确保安全性

由于研学旅行的课堂多是在路途上,开放性非常强,所以安全性原则是确保活动课程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针对以学生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学旅行,需要对研学线路、课程设计、组织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安全保障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切实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确保活动中每个环节的安全性。

五天的课程,转瞬即逝。井冈山,我们轻轻的来,又轻轻的走,蓦然回首,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当我们走在挑粮小道上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时,当我们站在革命英雄烈士墓前泪如雨下、泣不成声时,当我们聆听革命后代讲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谆谆教诲时,我们领会到了井冈山精神的真谛。但愿我们今后所做的研学旅行活动,也能够给学生带来一辈子能够受用的、值得铭记的宝贵经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