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初中数学论文参考(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5 00:38:03 页码:9
最新初中数学论文参考(优秀15篇)
2023-10-15 00:38:03    小编:碧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篇一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为核心创造的现代教育手段不断增多,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贡献了不可估计的力量。本文着重讲述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了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方式和方法,希望对初中数学教育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建模 数学思维

现代教育手段可以高度改善现有的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不管是多媒体演示,还是互联网远程交流,都可以具体直观地展现知识点,让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创建数学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数据变化对数学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1、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由于小学到初中知识内容的巨大转变,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适应,觉得初中数学非常难,从而引发恐惧心态,产生对数学的厌学情绪。再加上初中数学庞大的知识量和知识点的抽象性,为学生的正常学习产生了巨大阻力。这一系列的原因就要求必须改革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科学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奥妙,为学生直观具体地展示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产生探究数学的渴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模型观,增强学生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师所教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施行,将有利于学生树立敏锐的数学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同时对教师的提高作用也是不可忽视,在不断分析和改进中,教师将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2、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包括教师传授数学知识,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两个方面。我们必须从传达和吸收这两方面着重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首先,教师在讲授新的数学知识点时,要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的内容。教师要想办法利用多种方式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枯燥意识,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深入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程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构建正确合理的知识网络,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复习

很多学生不重视数学知识的复习,即使在复习课上也不能够做到认真听讲,因为他们认为复习课上讲的都是自己学过的内容,没有必要十分认真地学。这个时候教师的教学任务就会变得很繁重,同时也是考验教师能力的时候。教师能否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复习教学,是能否把复习课上得精彩的关键。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产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和敏锐的数学意识,所以在复习中教师应该着重锻炼学生的这两个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知识,并且让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在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结构,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局限于某个知识点,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的整体意识。

2.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利用数学解决各种科学或者生活中的问题,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学建模。但是在现实中,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如果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就要经过复杂的转化过程。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把抽象的实际问题转化成具体的数学问题,这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非常之高。但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非常具体直观地展示抽象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渠道,使学生能够迅速构建科学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帮助初中学生学好、学精数学,所以教师应该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数学建模的重要作用。

3、结语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专业、更丰富的知识,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师生双方都能获益。但是,在教学中不能盲目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所有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一定要符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的事实,时刻抓住真正的关键是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篇二

一、寓教于趣,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及时高效地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习题的正确率以及分值分布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进行存档,分析,可以让教师更加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以便实现学生的“因材施教”。

现代的教育必须结合数据采集,科学分析开展的,而不是拍脑门地因材施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年龄增长,环境改变也发生微妙的变化,而一名教师面对一个或多个教学班,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是难以一一捕捉学生的种种变化。

信息技术极大地帮助教学工作的展开,能够洞察到学生微妙的变化,而这些数据能够有效准确追踪学生的'动态,甚至可以利用数据制作折线图分析学生的发展变化,也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定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自我提升。

如今,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大环境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将呈现出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的重要变化。

教学改革,并不是指照搬照抄他人的经验成果,而是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完成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可视化的教学方式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学生也能从枯燥的抽象知识里获得更多感性的认识,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建立良性循环。

当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的结合是把“双刃剑”,在具备上述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许多弊端。

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努力使之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整合,做有灵魂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张定强.

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j].

[2]印雷.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j].

考试周刊,2007(11).

作者:李玲云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西河南中学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篇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巨大的发展。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得到各大建筑公司广泛的关注与应用,施工单位可以根据该技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各专业的资源信息共享。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利用该项技术建筑工程师、设计人员与业主等所有参与者将共享数据信息,建立可视化的数字模型,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反复分析与模式,不断的调整与优化建筑设计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

一、bim技术的概念

近年来建筑行业得到巨大的发展与完善,加上城镇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建筑形式更加的多样化。在此背景下,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料成为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的关键。这就需要设计公司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与利用,以此达到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也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bim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借助该项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由二维向三维的转化,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各专业的资源信息共享。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利用该项技术可以实现建筑工程师、设计人员与业主等所有参与者共享数据信息,建立可视化的数字模型,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反复分析与模式,不断的调整与优化建筑设计,同时帮助企业降低各个阶段的成本,缩短施工时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bim技g应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难点

bim技术是通过建立建筑数字结构模型,根据结构模型的数据信息反馈到分析软件中,该软件可以实现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设计人员只需要根据软件最后得出的数据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即可,这样大大提高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的质量。bim技术是通过建筑结构分析与施工方案统一的作用下进行的。利用该项技术构建建筑模型时,为了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技术呢元必须保证模型空间数据物理模型与空间的真实性,这是保证设计方案的关键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建筑材料自身的性能以及负载等不同物理特性也会对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技术人员在进行数字模型构建时,不可变量的参数和参量会直接影响模型构建的质量与真实性。bim技术理论指出,在构建数字化模型时,一定要保证工程的物理模型、建筑结构数据分析与施工图纸实现完全统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一个构建的数据出现问题,就无法保证模型与数据分析、施工图纸的一致性。因此,在构建数据模型过程中,进行连接结构数据分析时,经常会出现系统无法实现统一,造成有效数据的丢失,进而无法对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有效的分析。

三、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节约能源及利用能源

节约能源和利用能源在评价绿色建筑的标准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建立一个可视化的建筑三维bim模型引入分析能量消耗的软件,或者转换格式引入分析能量消耗的软件,并在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气候气象数据,对模拟的结果作一个科学合理的调整或优化建筑维护结构和设置相应的参数。此外,通过bim技术可以分析室外太阳辐射的分布区和太阳辐射强度。因此,用于优化和完善太阳能设备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上对可再生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二)bim技术在钢结构建模中的具体应用

现阶段,在我国建筑施工中钢结构是大跨度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形式,因此在进行钢结构建模是需要攻克结构连接与加强件布置等难关。再加上设计钢结构时所涉及到的梁柱连接、梁梁铰接等多种连接形式,这无疑增加了钢结构设计的难度。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钢结构设计时一定要根据梁自身的高度,同时将各个连接件进行专项设计并将其参数化。设计人员可以利用bim系统中参数共享的功能,严格控制高螺栓的数量与间距。同时利用对参数的条件实现新的连接件。在钢结构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参考相应的设计位置,从而确定出加强件与连接件的准确位置,这样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工期,同时也提高了钢结构的设计质量。

(三)集成化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用到集成化设计是将工程学考虑在内的,工程学知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整体的设计方案更加的完整,可以优化建筑的性能,提供全新的综合策略。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是一种新型的设计形式,应该多多思考复杂的分析模型,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会严重影响设计的进程,不能够进行高效准确的设计。利用bim技术可以提高设计的速度,对信息准确性的把握也可以加大,依靠建筑师的经验进行定性分析已经不再允许,bim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数学逻辑帮助进行定量分析。

(四)运营与管理分析

bim技术的核心是参数化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这是各个相关专业信息的结合,可以把建筑物涉及到的不同专业中的各种参数加以可视化,并可以与整个建设过程中的信息保持一致,同时能实时提供相关的各种项目的资料。提供的这些数据具有极高的完整性而且可靠性,并能进行实时协作、长时间持续提供经营管理现阶段绿色建筑对工程信息的要求。例如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清洗空调通风系统,此时就要熟悉和掌握所有的空调系统规模、空调管道的位置、以及围绕该系统的其他功能管线位置都要熟知,之后才能决定投入的相应的人力物力和必要的工具。通过bim模型就可以实现它并且能够高品质地满足这些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居民对建筑行业要求越来越高,保证建筑结构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成为建筑行业长久发展的关键。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bim技术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保证建筑施工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设计单位一定要加强对该方面工作的重视,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从而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促进建筑行业健康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霞.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探究[j].门窗,2017(2):134.

[2]刘丽.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全

文版),2017(3):28.

[3]李轼,王科亮,刘媛.探析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j].江

西建材,2015(3):34.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篇四

[1]钟志贤.如何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j].远程教育杂志,2005(4).

[2]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5).

[3]戴尔・申克着,韦小满等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4]谢景力.数学概念的二重性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湖南教育,2006(30).

[5]钟志贤.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6]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徐速.国内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的综述[j].心理科学,2003(5).

[8]2001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司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9][10]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朱德全.基于问题解决的处方教学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06(5).

[12]陈勃,沈继亮.指向问题解决的教育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5).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篇五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令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不少学生曾反映,自己在课堂上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思路和教师的讲课进度。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数学课程内容的思维跳跃度较大,而许多学生在上课之前没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因此在听课时就很难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开展自学辅导,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去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就能很快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

(二)开展自学辅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过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总是习惯于采用固定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述“三角形余弦定理”这章内容时,教师总是习惯于先将三角形余弦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背下来,然后为学生讲述定理的含义,接着给学生分析例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后练习。如果教师总是在一开始就将学习内容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很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自己阅读余弦定理,然后画一个三角形来思考余弦和正弦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学生从定理中提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掌握自学的窍门。

(三)自学辅导能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偏重于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两项能力,许多教师总是习惯于将每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推理过程告诉学生,并将解题过程中的每个要点巨细无遗地分析给学生听。但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采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的讲解虽然十分详细,但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如果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养成推理能力。在自学辅导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可以拥有很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思考问题的《www.》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从旁辅导,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对问题展开探究。

(一)在预习时通过自学辅导,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下课之前,提前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在脑海中对这节知识有个大体印象,并将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询问教师。同时,学生在进行预习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作为预习的辅助,帮助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知识点内容进行预习。在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启示,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有学生无法理解坐标点的概念,教师给出适当的提示,让学生想想坐标图上的网格像什么,一些学生会想到,这些网格很像地球上的经纬线、一些学生会想到围棋棋盘上的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上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来提高自学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的“二元一次方程式”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现在共有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25个,礼物盒中总共装了66件礼物,在紫色的盒子中装着2件礼物,在蓝色的盒子中装着4件礼物,请问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分别有几个?这个问题乍看之下有些复杂,但事实上这个题目是十分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在讲到这个问题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展开讨论,尝试自己寻找建立方程式的方法。经过讨论,学生商量出,将蓝色和紫色盒子的个数设为x和y,则有方程4x+2y=66,x+y=25,将两个方程联合起来就能算出x=8,y=17。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怎样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三)在下课后通过自主复习,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指,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达到自学的目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复习,并尝试在不了解外角和定理的情况下,运用内角和定理来推测外角和。又如,教师在讲到“全等三角形判定”时,可以先详细地给学生讲述“sss”(三边全等)和“sas”(两边及夹角相等)为什么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嘱咐学生在下课后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在复习时尝试分析“asa”(两角及公共边相等)为什么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复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最佳方式,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回想起旧知识,还能尝试对新知识进行推理。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自学辅导,可以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对数学问题展开思考,并运用自己的方法探究数学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还能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为高中阶段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篇六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笔者认为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开始我先设计了一些预习题,采用从扶到放,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逐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激励他们对预习的兴趣。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的过程中,提醒他们不能将预习流于形式,而是先让他们把本章或本节的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然后再仔细阅读教材内容,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了解本章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教材中的例题则要细致分析,这些例题都是所学知识点在应用时的典型,或者是对某个数学定理的证明,如果学生能充分理解例题的意思,并能举一反三,那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必然会更加深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习惯养成前,教师给学生确定预习时的目标,这样学生预习时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就能保证预习的效果。在设计问题时,从学生的视角去考虑,确保预习目标的可操作性。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预习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说说生活中他们见过哪些与轴对称相关的图形,试着将图形画出来等,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自主学习,很快就能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前思考了这些问题,在课堂讲授数学概念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绝大多数同学的心中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就能体现出课前预习对有效课堂的开展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们辩论,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通过唇枪舌剑的辩论过程,学生的思维发生了碰撞,在辩论中知识有了很好的互补,还互相借鉴了学习方法,还学到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技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将一些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去思索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讨论结束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代表向大家展示每一组的学习成果,学生讲老师听的方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学生表达集体智慧的探究结果,必定会联系相关数学概念进行,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很好的内化,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汇报时,我们还可以允许其他成员对汇报者的内容进行补充纠正,甚至将小组汇报扩大为全班学生的大讨论,这样,每一名学生就能共享知识资源,都有思考评价的欲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节数学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数学学习不仅仅指的是对数学课本的学习,还包括了对阅读数学课外材料和相关的科普知识。现在的学生大多只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应用创造能力发展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知识拓展延伸,让学生由课内学习带动课外学习,培养他们学活教材,学会思考,学会应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开放题,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学思想,我们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去采集数学实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着眼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亲身实践。学生的学习也必须打破以前的思维模式,开动脑筋展开联想,从多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内趋力,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也会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我们教师如果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去分析探索,对数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就必须鼓励学生去探讨,引导学生对数学习题进行大胆猜想,我们就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并学会了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技能,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促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龙科。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与策略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08期。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篇七

论文只是教研结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有人提出“论文还自教研始”、“论文在研不在写”等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只看重论文发表这一结果,急功近利,做无病之呻吟,效果肯定不好。“厚积”是基础,没有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教训、数据统计等等素材的积累,想要写出比较有价值的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素材源于何处?如何去发现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话“处处留心皆学问”。

具体说来,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课后反思,对每节课的成败得失都及时的总结下来,以便进一步研究;

(9)灵感顿悟,事实上很多自选课题的素材是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甚至睡梦中突然想到的,但这种灵感是对问题深入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自觉教研的精神,灵感就无从谈起。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篇八

教材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只是一种学习范围的界定,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要求完全依照教材来进行,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是立足于教材,并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延伸。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进度来对教材重新组织和加工整理,形成更加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引进“等量代换”这个概念时,教师就不能够完全用教材上对这个概念的定义进行讲解,然后直接通过题海战术来加深理解,这种方式无疑是低效率的,对于这个问题的讲解,教师就可以引用“曹冲称象”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在大象过重无法称重的情况下,可以用与它重量相等又容易操作的物体进行代换,从故事入手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讲解,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等量代换概念就可以更加轻易地理解,并且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初中数学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性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更高层次中开展数学学习的效率,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作为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连接纽带,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来使学生获得对新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教学手段充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篇九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数学知识的可视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游戏教学的开展、科学因材施教。

由此看来,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学习兴趣

一、寓教于趣,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给无数教育工作者以启发。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是教师、讲台、尺子、粉笔组合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厌烦了传统的课堂形式,需要更有吸引力的教学模式来打开兴趣的大门。

而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图文并茂,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记忆力和丰富想象力。

在数学课堂中可以结合插图,视频,恰当地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也能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和独立学习知识,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效率会越来越高。

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新颖别致的界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初中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寓教于形,实现知识可视化

电影技术从2d到5d的发展使人们更加立体、直观、逼真的感受电影的魅力。

数学学科由其本身的特性所限制,是一门重视抽象思维的学科。

而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正处于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5d电影般的知识呢?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死板,直接限制了学生的视听能力,直接导致学生较难理解数学学科中的抽象概念,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从而学生会开始觉得学习数学是件枯燥无味的事情,甚至逐渐失去兴趣。

学习知识应当注重学生左右脑结合学习,而传统教学过多使用学生左脑,忽略右脑的使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能够辅助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改善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用图、文、声、像多种表现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形象具体的多媒体信息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能够结合左右脑进行记忆和理解,从而快速掌握所学内容。

信息技术传递多媒体信息的特点使知识“可视化”,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供“直觉”材料,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感性准备,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三、寓教于情,创设学习情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育源自于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使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一个活泼、愉悦的问题情境中,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巧妙设疑,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见其形、闻其声,有动有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数学在生活中有许多具体的应用,教材是前人总结生活中的经验以及数学家的定理编制而成,是升华的知识,而学习最终是要用到生活工作中的。

学生有时候会质疑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增强知识的实用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意义的体会。

四、寓教于乐,开展游戏教学

学生爱玩游戏是天性,有时教师应该借助学生的天性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一个数学练习册,不是简单地把教材上的练习题搬到电脑上,而是设计一个小软件,比如“金山打字”就是一个把打字练习和游戏相结合的教学软件。

让学生把数学的练习题当作是一种游戏的方式来做。

比如可以在习题软件上设计出一些有关区分题目难易程度的分类,分出:初级、中级、高级。

学生就能够清晰地知道哪些题目是简单的,而哪些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这样学生能够有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

例如,小王每天生产100个零件,小陈每天生产50个零件,现在共需1200个零件,问小王和小陈配合需要多长时间?(难度:中等)当学生审题有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梳理题目中的条件关系和数量关系。

当学生做错题时,教师可以当场给出习题解析,强化训练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

当达到一定的练习量时,可以为他们提供“先不做了”“先休息一会儿”“再做一个新的练习”的选项,劳逸结合,更加人性化。

五、寓教于法,真正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及时高效地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习题的正确率以及分值分布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进行存档,分析,可以让教师更加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以便实现学生的“因材施教”。

现代的教育必须结合数据采集,科学分析开展的,而不是拍脑门地因材施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年龄增长,环境改变也发生微妙的变化,而一名教师面对一个或多个教学班,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是难以一一捕捉学生的种种变化。

信息技术极大地帮助教学工作的展开,能够洞察到学生微妙的变化,而这些数据能够有效准确追踪学生的'动态,甚至可以利用数据制作折线图分析学生的发展变化,也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定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自我提升。

如今,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大环境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将呈现出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的重要变化。

教学改革,并不是指照搬照抄他人的经验成果,而是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完成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可视化的教学方式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学生也能从枯燥的抽象知识里获得更多感性的认识,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建立良性循环。

当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的结合是把“双刃剑”,在具备上述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许多弊端。

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努力使之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整合,做有灵魂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张定强.

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j].

[2]印雷.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j].

考试周刊,2007(11).

作者:李玲云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西河南中学

数学论文范文初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篇十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数学知识的可视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游戏教学的开展、科学因材施教。

由此看来,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学习兴趣

一、寓教于趣,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给无数教育工作者以启发。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是教师、讲台、尺子、粉笔组合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厌烦了传统的课堂形式,需要更有吸引力的教学模式来打开兴趣的大门。

而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图文并茂,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记忆力和丰富想象力。

在数学课堂中可以结合插图,视频,恰当地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也能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和独立学习知识,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效率会越来越高。

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新颖别致的界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初中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寓教于形,实现知识可视化

电影技术从2d到5d的发展使人们更加立体、直观、逼真的感受电影的魅力。

数学学科由其本身的特性所限制,是一门重视抽象思维的学科。

而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正处于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5d电影般的知识呢?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死板,直接限制了学生的视听能力,直接导致学生较难理解数学学科中的抽象概念,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从而学生会开始觉得学习数学是件枯燥无味的事情,甚至逐渐失去兴趣。

学习知识应当注重学生左右脑结合学习,而传统教学过多使用学生左脑,忽略右脑的使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能够辅助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改善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用图、文、声、像多种表现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形象具体的多媒体信息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能够结合左右脑进行记忆和理解,从而快速掌握所学内容。

信息技术传递多媒体信息的特点使知识“可视化”,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供“直觉”材料,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感性准备,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三、寓教于情,创设学习情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育源自于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使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一个活泼、愉悦的问题情境中,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巧妙设疑,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见其形、闻其声,有动有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数学在生活中有许多具体的应用,教材是前人总结生活中的经验以及数学家的定理编制而成,是升华的知识,而学习最终是要用到生活工作中的。

学生有时候会质疑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增强知识的实用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意义的体会。

四、寓教于乐,开展游戏教学

学生爱玩游戏是天性,有时教师应该借助学生的天性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一个数学练习册,不是简单地把教材上的练习题搬到电脑上,而是设计一个小软件,比如“金山打字”就是一个把打字练习和游戏相结合的教学软件。

让学生把数学的练习题当作是一种游戏的方式来做。

比如可以在习题软件上设计出一些有关区分题目难易程度的分类,分出:初级、中级、高级。

学生就能够清晰地知道哪些题目是简单的,而哪些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这样学生能够有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

例如,小王每天生产100个零件,小陈每天生产50个零件,现在共需1200个零件,问小王和小陈配合需要多长时间?(难度:中等)当学生审题有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梳理题目中的条件关系和数量关系。

当学生做错题时,教师可以当场给出习题解析,强化训练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

当达到一定的练习量时,可以为他们提供“先不做了”“先休息一会儿”“再做一个新的练习”的选项,劳逸结合,更加人性化。

五、寓教于法,真正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及时高效地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习题的正确率以及分值分布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进行存档,分析,可以让教师更加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以便实现学生的“因材施教”。

现代的教育必须结合数据采集,科学分析开展的,而不是拍脑门地因材施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年龄增长,环境改变也发生微妙的变化,而一名教师面对一个或多个教学班,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是难以一一捕捉学生的种种变化。

信息技术极大地帮助教学工作的展开,能够洞察到学生微妙的变化,而这些数据能够有效准确追踪学生的'动态,甚至可以利用数据制作折线图分析学生的发展变化,也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定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自我提升。

如今,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大环境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将呈现出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的重要变化。

教学改革,并不是指照搬照抄他人的经验成果,而是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完成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可视化的教学方式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学生也能从枯燥的抽象知识里获得更多感性的认识,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建立良性循环。

当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的结合是把“双刃剑”,在具备上述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许多弊端。

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努力使之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整合,做有灵魂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张定强.

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j].

[2]印雷.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j].

考试周刊,2007(11).

作者:李玲云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西河南中学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篇十一

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教学有着特殊的地位,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评测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一种比较公正合理的方式。

数学 习题 教学

1、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的基本要求

(1)紧紧抓住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并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使学生通过对课后习题的练习,在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

(2)注重一题多解,加强解题技巧和方法的全方位指导,还要让学生自己总结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解题的熟练度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目的。

(3)现在课堂教学的一个共性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尤其是在数学习题教学中,更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亲自动手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感悟数学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数学知识的形成、推理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习题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以做题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是要通过习题来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乃至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应注重进行教学反思,找出教学方面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增强习题教学的针对性。

2、数学习题课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题海战术”并不是初中数学复习阶段,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没有相应的习题训练,学生很难实现能力的提升。 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强化解题技能,全面的培养起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就需要借助习题课的教学,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此外,在漫长的中考复习中,学生需要不断的增强自信心,需要保持强烈的学习动力。 而习题训练,正好能够让学生在实战中,对自身储备的知识进行检验,也能够在训练中,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诱发学生的创造力,改良学生的知识构造,提升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探知欲,引发学生的反问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遵循选题原则

(1)选题要有针对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故要达到较高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2)选题要有研究性。

选择习题要精,要有丰富的内涵。教师除注重结果外,更有注重组题方式和质量,尽量设计选自实际生活中的原型,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选编习题,训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选题要有实效性。

选题要注意对课本习题、例题的挖掘,课本习题都是经过专家多次筛选后的精品。教师在题目选取中,要优先考虑课本中的现有资源,合理利用,适当演变、拓深,使其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4)选题要有典型性。

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揭示规律,教给学生“规律”。因为数学题千千万万,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不分析、不归类地搞“题海战术”,会造成学生疲于奔命,既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不了学习效率,而且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2、注重审题

审题是习题解决的基础,也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审题包括将习题的条件、结论理清,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首先,要认真读题,收集全信息,充分理解习题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其次,要找出隐含条件,实现纵横联系。由于隐含条件容易被忽视,所以在审题时要特别留意习题中是否另有玄机,意有别指。再次,要严把条件,确定解题思路。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这样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后,容易让学生解题时迅速进入角色,充分挖掘条件,探求条件与结论的联系,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形成数学素养。

3、引导解题思路,培养学生们掌握解题技巧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们掌握解题思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后遇到了问题,可以灵活运用掌握到的知识。在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一个问题有着十分多的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将解题途径从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中找出来。也就是综合各种分析手段,比如联想、类比、模拟等,将那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和熟悉的问题,这样解题的思路就可以得出来。教师要对解题思路指导进行强化,面对问题,鼓励学生不要采取一种解题策略,采取多种解题方法,对解题技巧进行总结,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日常的数学习题教学中,可以将那些一题多答或者一题多变的题型作为重点来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创新。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5、及时进行习题教学总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及时带领学生一起对习题教学进行回顾和反思,找出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题,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一类题的解题规律。 学生要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做错题的原因,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要对课堂上习题教学的每个细节进行反思,从反思中弄清楚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的不足之处,对知识进行科学的整理和总结,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课堂习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篇十二

[2]马复,凌晓牧.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

[4]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若干思考[j].数学通报.(5):1-5.

[5]徐小建.例谈几何变式训练[j].中学学数学杂志.(10):8-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一一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47.

[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3.

[9]raocr.统计与真理--怎样运用偶然性.石坚等译[m].台北:九章出版社,.前言.

[10]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陆怡如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4.

[1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教育出版社.1990:190.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篇十三

(一)开展自学辅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令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不少学生曾反映,自己在课堂上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思路和教师的讲课进度。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数学课程内容的思维跳跃度较大,而许多学生在上课之前没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因此在听课时就很难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开展自学辅导,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去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就能很快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

(二)开展自学辅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过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总是习惯于采用固定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述“三角形余弦定理”这章内容时,教师总是习惯于先将三角形余弦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背下来,然后为学生讲述定理的含义,接着给学生分析例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后练习。如果教师总是在一开始就将学习内容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很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自己阅读余弦定理,然后画一个三角形来思考余弦和正弦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学生从定理中提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掌握自学的窍门。

(三)自学辅导能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偏重于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两项能力,许多教师总是习惯于将每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推理过程告诉学生,并将解题过程中的每个要点巨细无遗地分析给学生听。但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采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的讲解虽然十分详细,但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如果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养成推理能力。在自学辅导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可以拥有很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思考问题的《www.》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从旁辅导,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对问题展开探究。

(一)在预习时通过自学辅导,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下课之前,提前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在脑海中对这节知识有个大体印象,并将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询问教师。同时,学生在进行预习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作为预习的辅助,帮助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知识点内容进行预习。在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启示,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有学生无法理解坐标点的概念,教师给出适当的提示,让学生想想坐标图上的网格像什么,一些学生会想到,这些网格很像地球上的经纬线、一些学生会想到围棋棋盘上的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上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来提高自学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的“二元一次方程式”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现在共有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25个,礼物盒中总共装了66件礼物,在紫色的盒子中装着2件礼物,在蓝色的盒子中装着4件礼物,请问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分别有几个?这个问题乍看之下有些复杂,但事实上这个题目是十分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在讲到这个问题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展开讨论,尝试自己寻找建立方程式的方法。经过讨论,学生商量出,将蓝色和紫色盒子的个数设为x和y,则有方程4x+2y=66,x+y=25,将两个方程联合起来就能算出x=8,y=17。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怎样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三)在下课后通过自主复习,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指,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达到自学的目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复习,并尝试在不了解外角和定理的情况下,运用内角和定理来推测外角和。又如,教师在讲到“全等三角形判定”时,可以先详细地给学生讲述“sss”(三边全等)和“sas”(两边及夹角相等)为什么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嘱咐学生在下课后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在复习时尝试分析“asa”(两角及公共边相等)为什么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复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最佳方式,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回想起旧知识,还能尝试对新知识进行推理。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自学辅导,可以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对数学问题展开思考,并运用自己的方法探究数学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还能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为高中阶段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篇十四

一、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带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进行全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意义。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从实践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且学会用数学的语言去观察世界、归纳经验、总结事实,学会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分析未知的问题。

2.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在学生对课本上的数学问题理解、分析透彻后,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创新方式,使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对一些未知的、较难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发挥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数学智力等。

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创新方式的教授数学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帮助塑造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发展和完善自我意识。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在一个适合发展的阶段,全面的指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发展,同时还可以创造性的培养、塑造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初中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现象十分普遍,初中数学教学也没能避免,某些教师似乎也已经习惯于这种填鸭式的方法。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首先便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接受创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学思想,从而有方向、有计划地培养初中学生创新型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尽可能发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除了要加快初中数学老师创新理念的转变,也要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关系,培养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发散的能力。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教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需要教学生如何“学”、如何更好地“学”。教师不能够替代学生进行思考,而应该设计更贴近学生的课程,通过正确有效的方式来创新教学手段。当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组进行交流和反思,从而有效地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发展空间,使所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四、注重教学过程创新

1.创新问题情境设置。教师要积极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和探讨问题的兴趣,从而加强灵活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方法、数学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散思维,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和学、师与生是辩证的统一,应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师对数学思维过程应认真对待,因为教师在教学这个辩证统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问题设置是教学过程的开始,这一过程务必需要引起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视。

2.创新教学实际过程。创新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可采取的方式有创新课堂问题的提出方式,如趣味数学题提出、歌曲提出等,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层教学法,改革以往应试教育经常采取的“一刀切”方式,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

3.创新课堂教学组织。第一,创新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如向小组合作转变等。像从前教师“填鸭式”的机械教育方法,形式太过单调,学生兴趣不足,没办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该种原因,教师可根据对学生自身情况的了解进行合理的分组,选出组长,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第二,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学习实践活动,将创新教学扩展至更广阔的空间。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被定位为必修课程。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增强创新意识,加强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综合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创新教学成果评价

数学的思想方法寓于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当中,但又超出与数学知识的本身。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很有可能会出现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此时恰当的教学成果检验方法,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初中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即仅凭借考试分数来进行学生学习能力等的评价。首先,要针对学生的数学创造性和数学思维来进行积极的引导,设置出更利于考察学生思考问题方式和思维创造能力的题目,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以及创新力。其次,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以促进学生评价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这一能力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对人或事物做出判断的意识,实际上就还是利用已有的能力综合性分析问题和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创造的实践过程。

六、结语

学生的思维基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学教学大纲里的规定。初中学生的数学两极分化现象不仅来源于思维水平的差异,也来自于数学学习过程把握的差异。但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一定要采取适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照本宣科、不生搬硬套,以此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篇十五

[2]马复,凌晓牧.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

[4]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若干思考[j].数学通报.2007(5):1-5.

[5]徐小建.例谈几何变式训练[j].中学学数学杂志.2005(10):8-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一一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7.

[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3.

[9]raocr.统计与真理--怎样运用偶然性.石坚等译[m].台北:九章出版社,1998.前言.

[10]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陆怡如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4.

[1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教育出版社.1990:19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