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童年读书笔记摘抄(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8 13:54:07 页码:10
2023年童年读书笔记摘抄(优秀8篇)
2023-10-18 13:54:07    小编:念青松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年读书笔记摘抄篇一

第一次听说蒙台梭利是在刚入起跑线的时候,只知道她是致力于婴幼儿早教方面的学者,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三年以来,耳濡目染,对亲子教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从来没有系统的去了解一下蒙台梭利博士的理论,今天有幸读到了《童年的秘密》一书,感觉受益匪浅。

我们工作的目标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但具体怎样去做,或者说我们现在做的够不够,怎样完善自己的工作内容,我在心里给自己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相信每个孩子从刚出生就是优秀的种苗”,但这株小苗能否长成参天大树,除了它自身先天的营养以外,还依赖于灌溉和施肥。我们是它的雕琢者,感觉到责任的重大。

生命始于那个微小的细胞,却蕴藏着惊人的潜力,蒙台梭利博士毕生都在解读生命,帮助生命,为生命的成长留下宝贵的财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体,不断地分化和成熟,直至胎儿的成熟,在这个复杂而又神奇的过程中,遗传基因是内力因素,而外界的干预是外力因素,正方向的外力因素可以达到我们预想不到的微妙的效果,由此产生胎教的科学。

0—3岁构建整个人生的基础,却还是没有被大部分人重视,或者说已经重视却不知道怎样去操作,在学前儿童的教育上有着迷茫的判断,蒙台梭利博士帮我们揭开了儿童的秘密,给我们一个正确的指引:正所谓儿童的自由、儿童的吸引力和儿童的敏感期。

新生命的诞生,意味着适应环境的开始,从安逸、温暖的海洋中进入一个已经被改造过的陌生环境,这本身就是一种磨练和考验,在孩子身上有一种天生的本能和适应能力,他们有着自己的发展趋向和成长秘密,有着一种神秘的发现世界、研究世界的好奇心,却在某个时候、某个阶段这种能力没有被很好的促进,以至于可能影响整个的以后。

引导儿童培养自己的兴趣,给他一个最适宜于他的空间,这是一个前提和基础。

孩子能力的历练不是一蹙而就的,需要的是反复和耐心,需要成人的关爱,唯有爱才是成年人接近儿童、理解儿童的能量。我们应该怀着最无私的爱心去照顾儿童,尊重儿童的一切心理表现,但并不代表着纵容。

儿童的可塑性是惊人的,儿童的潜力是无与伦比的,萌芽阶段的重要性的发挥靠的是孩子的灵性,还有成年人的悟性。一位好的教育者能让孩子在各大领域都能充分地发挥出他的才能,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成功。

未来的栋梁始于教育者的思想,但愿我们能成为蒙台梭利思想的执行者。

童年读书笔记摘抄篇二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童年读书笔记摘抄篇三

在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时,我对蒙台梭利的观点十分认同,我认为儿童本身拥有一种探求外界的冲动和本能,这种主动性赋予了儿童用心发展的生命力,儿童正是透过主动地探索来使自我在各方面适应由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环境,由此我认为此阶段的教师不应将环境加以人为改变或安排,而是将儿童放在其所处的任意自然环境中,正因每一个环境都是由不一样的因素组成,不一样因素组成的环境,都会对处于此环境中的个体提出必须的适应要求,也就是每个个体都会针对相应环境发展相应的适应潜质,当然了,此时教师就应作为一个外围观察者和辅导者,主要是对儿童的适应动力予以持续和强化及儿童出现的各种困难予以帮忙,以保证儿童在此环境中构成必须自我能够凭借主观能动性他驾驭的潜质。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在“关键期”内,发展儿童所能够发展的各种智力。第二: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蒙台梭利认为,为了促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儿童的教育应开始于儿童诞生之时,同时,幼儿教育就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重复练习。在儿童对外界事物处在敏感期内,正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由此,如果幼儿能得到满足其内心需要的活动(蒙台梭利称之为“工作”)时,他们就能聚精会神的不断地反复的练习这一行为,直至这一行为到达其所处的年龄得承受范围内甚至对于一些天才儿童这种发展会超越几个年龄发展阶段。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想告诉我们的幼儿教育者,幼儿的好奇心会驱使着儿童不断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解的兴趣,由此教育者,不就应限制儿童感知的范围,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其带给环境,这样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的感兴趣的事物,儿童透过对一个个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地重复练习,就会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带给更多的可能的空间,即使由敏感性构成的个体潜质,在今后的发展中,并未有什么格外的突出发展,但对儿童的综合潜质的提高是会有帮忙的。

总之,教师要尽可多的为儿童带给能够使儿童重复练习的环境。二是自由选取。幼儿会根据自我的兴趣和心理需要来选取所要感知的事物。所以,作为幼儿教育者始重要牢记不好限制儿童的自由选取性,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为幼儿带给发展环境,以满足儿童的自由选取。第三:幼儿心理歧变的分析。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个充满敌意和不相容的环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导与压制及不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正确的干涉,会引起儿童心理发展歧变。蒙台梭利总结出幼儿心理歧变主要有八种表现: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说谎。在幼儿身上,这些心理歧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一个幼儿有可能同时拥有几种心理歧变。心理歧变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失调,会使幼儿的心理处于紊乱的的状态。由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务必及早的发现这些问题,同时要及时的运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较及时,较快速的解决存在的心理歧变的问题。当然了,对于这些心理歧变,由于复合的形式不一样,也就要求教育者应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所以要求教育者,要在实践中充分的积累各个方面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手段,以便丰富自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潜质。第四:成人与儿童冲突的克服。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尽管成人为儿童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甚至为了儿童的成长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必须能够发展的很好,正因成人只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来认为儿童就应怎样发展,怎样发展会更好。这样成人就使儿童用“自我的身体,别人的大脑”在发展,而并非是儿童利用自我的身体和自我的大脑并辅之成人的帮忙来发展。当然,家长也不期望自我的付出会给孩子的发展其副作用,只是正因他们的无意识行为会影响儿童在其自身发展规律支配下的正常发展。

以上便是我读《童年的秘密》的心得体会。

童年读书笔记摘抄篇四

在诸多的教育家里,蒙台梭利是我们邂逅的为数不多的一个“她”――一名女性教育专家,这顿然使人感受到几许温润的光芒。

教育学者史坦但丁说:“未来的历史学家将会视蒙台梭利是以儿童为中心,来从事伟大社会运动的代表者与解释者。”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她用那些对儿童充满敬意的文字,为儿童寻找到一片晴朗的天空。阅读时,我们也不时从中感受到教育中的一些辩证关系,那就是组成教育的各种元素都存在着一个度,所谓进一步则为上帝退一步则为撒旦,只有把握好了度的问题,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

一、把握教育的“宽度”

由书中对蒙台梭利的介绍可知,早期她是研究智能缺陷儿童的诊治问题,她认为:智力低下与其说是医疗问题,不如说是教育问题。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蒙台梭利将自己设计的一套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中,成功地使低能儿童学会了读和写。

可以肯定,在当时许多人的眼里,蒙台梭利的早期研究一定是一份“无望”的工作,因为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教育是有偿的投资,一旦估计得不到回报,便决不会再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爱,或者将自己的爱打上一个折扣。我们不经意间常会捕捉到这样的一些镜头:发新书时少了一本,某教师就把书从某个在他眼里已经“无望”的学生手中“借”走,放在缺书的学生手中;对班级里最脏最累的活儿,每次总请那一个学生“勇挑重担”,事后教师不忘在学生面前唱唱赞歌,就是因为那位学生是个头脑特别简单的“傻冒”……说穿了,这些教师是在“看人下培”、“看人下爱”,“儿童的纯洁的心理状态所受的这些创伤是缓慢而持续的。”在这种狭隘自私的教育中,那些等待绽放的心灵似乎永远暗无天日。

诚如一位专家所说: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没有蛀牙!”。成功的学校教育是“爱每一位学生,培养每一位学生”,才是教育应有的“宽度”,才是抛却功利性的有教无类的“大爱”教育。

二、把握教育的“尺度”

“儿童隐藏着未来的命运,任何希望给社会带来某些利益人必须保护他不致歧变,并注意它自然的行为方式,儿童是神秘的和强有力的,他内藏着人性的秘密。”这句话应该说是蒙台梭利理论建立的全部精髓。

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儿童是有目的地自愿活动,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意愿选取教材,按自己的速度、程度进行练习。蒙台梭利说:“促进生命――让它自由地发展,展开――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儿童不是“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蒙氏),适当的自由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最早期的土壤,只有这样的土壤才能使思维保持鲜活,潺潺流动。就如做一个舒服的“spa”,只有充分放松神经,才能拥有最奇异的幻想,聆听来自大自然和内心深处的声音。

有人说:没有办法,因为我们改变不了僵硬的体制,改变不了死板的教材,所以不能给学生太多自由。”但我说:“没有关系,至少我们可以少一点教条式的语录,少一点学校中的禁令条文,少一点干预性的‘不许’,多一点鼓励性的‘试试’,至少我们还可以在体制的缝隙中去努力寻找充满乐趣的生活!”

三、把握教育的“温度”

西方有一句名言:“与其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政治家手中,不如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父母的手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人类的未来。”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蒙台梭利把家庭教育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他认为:“儿童的父母不是他的创造者,而只是他的监护人。”“父母应该净化自然已经移植在他们心中的爱,他们应该努力去理解,爱是未被自私或懒散所污染的深沉情感的有意识的表达。”

在现实生活中,即便是一些本身从事教育工作的父母,也会在教育的两端摇摆,并不能使教育保持恒温。看见孩子从事一件大人眼里很简单的事情,就会情不自禁地帮忙,却不知道“教育提供的每一个不必要的帮助是对他们发展的一次阻碍”;看见孩子的动作慢,便觉得不耐烦,不停催促,蒙台梭利形容为“鲁莽地拖着孩子做人生的跑步旅行”……因此,只有把握好了家庭教育的目标高低,内容选择,宽严氛围等方面的“度”,才能真正发挥父母的权利,实现孩子的和谐发展,实现家校教育体系的良性循环。

蒙台梭利说:“含糊的声音某一天终将成为言语。”那就让我们把握好教育的这三个度,静静等待这声音变成天籁的时刻!

童年读书笔记摘抄篇五

世上有一些人认为,自己的一生至少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所作为的人;还有一些人认为,为我们的民族和人类培养一个有所作为的人胜过千万个庸庸碌碌的人。每个人都知道孩子的教育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孩子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创造历史。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的痛苦和泪水,也是我们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并伴随其一生的。

《童年的秘密》一书,系统而全面地告诉家长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有很多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内容。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是有区别的,如何科学地去爱,做好孩子爱的导师,这本书很值得一读。蒙台梭利女士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儿童教育观念与方法。她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挥,使其按照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儿童普遍有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爱孩子并尊重孩子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和个性自然发展。

在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所倡导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女士倡导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孩子、教育孩子,就必须首先给孩子自由,以促进其自发性地表现自己。但是自由却不等同于放纵和无限制。

“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禁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自由却不放任。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必须保持童心。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童真,警惕自己不要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自觉树立童年意识,谨记,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与追寻,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老师,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童年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童年读书笔记摘抄篇六

童年,一个充满美好回忆的年龄,也让许多人对他抱有幻想和批判,因为它离我们遥不可及。《童年的秘密》是玛丽亚。蒙台梭利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她仍然强调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遵守儿童敏感期的发展规律,激发儿童潜能,为儿童打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身为人母的我深有感触,不得不承认儿童在一定时期是成人的老师。

当时谁曾想到,一个小小的婴儿,竟然会有如此强大的辨别力,一个小小的有异常态的打扮,她竟如此大的反应。可见,外部的秩序感已经早早地植入她的内心,不得不承认,我被她——我的小小的孩儿打败了,而且我败得是那么开心!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感觉的秩序可以分为外部秩序和内部秩序。上面的事例是我所说的外部秩序,是儿童的敏感期的表现之一。儿童敏感期还有许多表现,如果成年人能及时发现,认真培养他们的能力,儿童必定会像雨后的春笋般茁壮成长,愿你我共勉!

童年读书笔记摘抄篇七

最近,在学习之余较系统的读了一遍《童年的秘密》。读完此书,使自我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自我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并且使得自我较为凌乱的儿童教育观念得到系统的梳理,并使得自我原有知识架构中的错误的观念及错误的知识建构,得到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下方我将自我读《童年的秘密》的心得体会,做一整理。

动地探索来使自我在各方面适应由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环境,由此我认为此阶段的教师不应将环境加以人为改变或安排,而是将儿童放在其所处的任意自然环境中,正因每一个环境都是由不一样的因素组成,不一样因素组成的环境,都会对处于此环境中的个体提出必须的适应要求,也就是每个个体都会针对相应环境发展相应的适应潜质,当然了,此时教师就应作为一个外围观察者和辅导者,主要是对儿童的适应动力予以持续和强化及儿童出现的各种困难予以帮忙,以保证儿童在此环境中构成必须自我能够凭借主观能动性他驾驭的潜质。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在“关键期”内,发展儿童所能够发展的各种智力。

物发生了解的兴趣,由此教育者,不就应限制儿童感知的范围,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其带给环境,这样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的感兴趣的事物,儿童透过对一个个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地重复练习,就会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带给更多的可能的空间,即使由敏感性构成的个体潜质,在今后的发展中,并未有什么格外的突出发展,但对儿童的综合潜质的提高是会有帮忙的。总之,教师要尽可多的为儿童带给能够使儿童重复练习的环境。二是自由选取。幼儿会根据自我的兴趣和心理需要来选取所要感知的事物。所以,作为幼儿教育者始重要牢记不好限制儿童的自由选取性,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为幼儿带给发展环境,以满足儿童的自由选取。

题,同时要及时的运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较及时,较快速的解决存在的心理歧变的问题。当然了,对于这些心理歧变,由于复合的形式不一样,也就要求教育者应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所以要求教育者,要在实践中充分的积累各个方面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手段,以便丰富自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潜质。第四:成人与儿童冲突的克服。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尽管成人为儿童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甚至为了儿童的成长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必须能够发展的很好,正因成人只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来认为儿童就应怎样发展,怎样发展会更好。这样成人就使儿童用“自我的身体,别人的大脑”在发展,而并非是儿童利用自我的身体和自我的大脑并辅之成人的帮忙来发展。当然,家长也不期望自我的付出会给孩子的发展其副作用,只是正因他们的无意识行为会影响儿童在其自身发展规律支配下的正常发展。

童年读书笔记摘抄篇八

儿童的世界非常复杂,成年人对儿童有太多的误解。读了蒙台梭利的书让我对儿童世界有更清晰的认识,读童年的秘密,能够解释你教育生涯遇到的许多琐碎问题。在《童年的秘密》这本书里,蒙台梭利对儿童的行为和儿童心灵成长的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尤其作为一名小学的体育教师,虽说是通过教授身体动作来掌握技术动作的规律,但此学科更接近自然贴近生活,关乎学生身体和内心成长的学科,而此书对幼儿时期的“不理解现象”之谜进行探索和解答,本书阐述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秘密,是对儿童发育与成长特征最生动的刻画,所以,此书更应该细细的读一读。

如果问体育老师,小学生体育课是什么样子的呢?估计十个有八个老师会说,上课学生没有纪律性,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吵吵闹闹,嘻嘻哈哈,调皮捣蛋的学生一大堆,组织的教学内容难以进行,想发火但是学生当时能够安静一会,下一节课以上种种又“重复”,对与“油盐不进”皮孩子打不能打,骂不能骂束手无策,以至于体育教师都是感觉苦不堪言,在加上每天有2-3节室外的体育课,身心俱疲;课间十分钟总感觉时间太快,惧怕学生到操场集合,感觉学生来到操场,从他们的语文数学“正课”解脱,而体育课就成了“放松课”、“度假课”、“室外聊天课”。经过读取这本书,蒙台梭利对儿童阶段的研究揭开了人类童年的秘密,让我们了解儿童的行为和心灵成长遵循什么样的规律,了解儿童能够让我更好的驾驭课堂,更好的对待他们,重心定位自己,不做“暴力式武夫”体育老师,静心、镜心、精心,对学生以爱的立场从心开始。

本书的“缺乏理解力”章节提到:“由于成年人没有意识到儿童身体活动的重要性,他们就在这方面设置障碍,这成了儿童失调的原因”。作为室外的体育课,铃声响起,学生的心早就将飞向室外,室外有新鲜的空气,冬日有暖阳,夏天有微风,这一些这一切都是儿童内心敏感期所需要的元素,是儿童对客观环境建立一种明确关系的途径。而作为体育教师视角认为,体育课堂也应该是“无声”“安静”,学生就要像“植物”,是花朵,吵吵闹闹就应该是阻止,体育课就不应该发出声音。其实,体育课就应该“放一放”,这里的放不是无目的无法则的放。应该是在规则要求之下,教师有引导有任务驱动式让学生去玩,用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探索运动项目的内在结束。这与“新基础教育”中提出的学生立场,教与学重心下移异曲同工之处。体育课堂就应该是乱的,就应该是吵闹的,但是也需要“规则”,体育课程规则是保证学生安全,保证学生学习更好顺利的进行,教师与学生都是规则维护者,是学生来享受“自由”的前提,但是这需要一天一点,一年级一年级的培养。如果从学生上学那一刻起,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专长,在“规则”允许下,对学生进行项目教学,只告诉教学任务,耐心让学生尝试,静心的纠正他们错误,当不规范的动作出现时,在作为示范者去教,而不是一上课就是:“你给我这样必须这样做!!!”,“这就是正确动作,不容置疑”。不给他们发展身体活动空间,不能使他自己自由发展的环境。这样就导致了,低段学生上课时表现还够让人接受,学生还能够积极配合,可是上了高段学生,就像拖了缰绳的野马,各种顶撞,各种反抗,各种狂乱都来了,感觉看不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看不到他们身上的朝气蓬勃。这或许是书中所说的“儿童乐于服从成人。但是,当成人要儿童抛弃那些有助于他发展的本能时,他就不可能服从了”。如果老师不知道心理发展是这样规律,不顾儿童天然的尊严感,一味的批评指责,总感觉有些毛病怎么批评就是改不了,最后导致结果是老师身心俱疲,对班级学生失去信心,轮到这个班级时就是硬着头皮上课流程走完,而学生还是“无动于衷”消耗着体育锻炼时间,且心理对老师“不公平待遇”哀声抱怨。蒙台梭利指出孩童做事没有耐心,没有纪律性,是因为他们内心的不快活,心理被扭曲,如果作为教师能够多一下耐心,在教学中“等一等”,给孩子创造一个舒服的环境,少去干预,那么他们心理恢复了健康,自然会守秩序,有耐心。

这是我的第四篇读书感悟,读这本书时,感觉吃力,且本书学术理论性强,短短的一篇读书感悟,逻辑性甚微,且是一些对工作烦事唠叨,继续行走在探索教育奥秘之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