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题目选(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8 14:48:23 页码:7
最新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题目选(通用9篇)
2023-10-18 14:48:23    小编:碧墨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题目选篇一

题目:

3―6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岁―4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3―6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3―6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3―6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题目选篇二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题目选篇三

摘要:声乐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大部分中职学校音乐教师仍然沿用较简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同艺术实践脱节严重,且忽视了学生自身特点,很大程度上制约中职声乐教育的发展水平。针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构建新型教学体系,融合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声乐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生;多样化教学;声乐

目前,中职学校声乐专业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这些弊端日益凸显。新形势下,我们亟需探寻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计划方案、开拓多样化教学途径,让中职生在学会歌唱的同时,还能掌握艺术技巧,培养出符合专业要求的工作者,真正达到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的,满足于社会需求。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性特点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年龄处在15至18岁之间,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较强。然而,多数学生来自于各个县或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学习经历,综合素质难免参差不齐,且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也较薄弱,心理发育不够成熟,仅仅通过重复“老师示范,学生跟唱”这样简单的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无法掌握学习的要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情况,中职学校声乐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多样化声乐教学模式

1.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不能一味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化、凝固化的教学模式,要多以亲切鼓励的语言加以引导,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他们学习声乐的兴趣。(1)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步递进式开展教学。中职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对教师依赖性强,一开始目标不要定太高,然后逐渐加深教学难度,由浅入深、由简而难辅导授课。(2)善于运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学生现阶段处于声乐启蒙教育阶段,需多听、多看、多感受,多媒体刚好具有集视、听、唱于一体的.优势。教师应多播放名家的范唱视频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从而主动探索演唱的精髓。(3)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美感”,与学生一同分享,还要有“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式的超强语言表达能力。在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发现学习歌唱的乐趣。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2.注重理论知识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培养,会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声乐是通过歌唱表达思想的一种艺术行为,没有蕴含感情和思想的歌唱不能称之为艺术。例如,在接受歌唱表演实践之前,学生需了解歌唱中发声器官的构造、原理等,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科学发声的全过程,构建起声乐学习的基本认识。然后辅之创作背景、情感基调等多层次且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形式多样的歌唱表演实践,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声乐学习体系。

3.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采取大课形式进行讲授

大课主要以声乐理论知识、发声训练技巧等为基础内容。以声乐理论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传授基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结构、正确歌唱姿势、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歌唱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应用大课授课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在集体时间内以点带面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有效地提升教学利用率。

4.小组课的教学优势

小组课是声乐教学中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水平差异等,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通常教师综合考虑声乐基础、歌唱水平、个人特点等各方面因素,以3~5人为单位进行分组,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又兼顾到小组的共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小组课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观摩、互相倾听,让他们能较清晰地辨别歌唱发声状态的正确性。而对于个别发声存在问题的对象,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通过讲解与范唱,及时纠正学生的歌唱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师在解决歌唱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在交流经验和技巧中了解小组其他学生对同一首声乐作品不同的领悟层次与演绎风格,并与之做比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利于学生完整展示作品。如,在他们完全掌握作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重唱、齐唱、合唱、对唱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歌唱艺术魅力。

三、声乐教学融合艺术实践活动

声乐是一种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表演的艺术形式,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演来促进声乐理论知识的运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得失,才能形成更完备的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因此,中职声乐教学必须结合艺术实践才能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艺术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定期举办学生声乐观摩会,文艺汇报演出,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中职音乐教师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寻找更有科学性、有效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现代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黎丹单位: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玢.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探析[j].商情,(15).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题目选篇四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应用游戏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学前教育中都积极使用到游戏,为了使学前教育能够更有效的使用到富有活力、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游戏,本文重点分析了游戏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游戏;学前教育;重要性;应用策略

在学前教育中,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天性,让学生感受到快乐的同时,能够从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学前教育效果才更加有效,由此可见,合理在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也具有较高的难度。

1.游戏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助于了解学生游戏兴趣

在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时,可以更有效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一方面了解学生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引入更多其感兴趣的内容,促使学生在该方面得到更快速的成长。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兴趣能够选择更适合学生进行的游戏,促使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收获更多知识,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1.2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

虽然与单纯的讲授知识不同,游戏中所包含的知识有限,但是游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时,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游戏表面中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在深入游戏活动环节的过程中更有效的了解到游戏内部知识与表面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基于对学生思维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思维是决定学生后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前教育中运用游戏更有助于学生快速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效果。

1.3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如果在教学中单纯为学生讲授知识,不仅会造成学生的反感,更会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较大的恐惧。然而,当在教学中引入适合的游戏时,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学习中所能够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参与集体活动的好处,因此,学生可以更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为当前学生的发展做好基础工作,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后期发展中具有更强的团队意识。由此可见,在学前教育阶段中引入游戏是十分有必要的。

2.游戏在学前教育的应用策略

鉴于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将游戏合理的融合到教学中,全面的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下面针对于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2.1结合不同学生兴趣,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

要想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更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在引入游戏前就要详细分析学生的兴趣,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主体上更直接的了解到学生兴趣。除此以外,学前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日常接触,更全面的了解到学生兴趣,并在结合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证游戏开展的有效性。例如,当学前班级中既有对画画唱歌感兴趣的学生,又有对体育活动感兴趣的学生时,学前教育教师就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使兴趣相同的学生在一组,并为每一小组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提高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2.2合理设计游戏方案,有组织的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方案决定游戏最终的使用效果,基于此,笔者建议学前教育教师在引入游戏前除了需要全面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兴趣,还需要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游戏方案。此外,教师在设计游戏开展方案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能突发的情况,并做好提前预防工作。除此以外,游戏设计方案中还需要详细包括到游戏开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需要面面俱到考虑到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使游戏可以更有组织性的开展起来。

2.3不断创新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学前教育中运用游戏时不仅需要使游戏起到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积极性的作用,同时还需要使游戏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基于此,学前教育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兴趣不断创新游戏内容,使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游戏产生的变化,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的意义,有效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为学生引入老鹰抓小鸡活动时,教师可以积极创新该游戏内容,将老鹰与小鸡各分成一队,但是在分队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老鹰人数小于小鸡人数,只有当老鹰抓住所有的小鸡时,该游戏才可以判定最终老鹰获胜,反之则为小鸡获胜。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也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中合理使用游戏,有助于促使教师更全面了解到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集体的积极性。基于此,笔者建议在日后开展学前教育时,学生教师首先需要详细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为其引入更适合的游戏,并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希望结合本文的分析,学前教育教师都可以使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科学的应用游戏开展教学工作,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题目选篇五

摘要:声乐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大部分中职学校音乐教师仍然沿用较简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同艺术实践脱节严重,且忽视了学生自身特点,很大程度上制约中职声乐教育的发展水平。针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构建新型教学体系,融合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声乐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生;多样化教学;声乐

目前,中职学校声乐专业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这些弊端日益凸显。新形势下,我们亟需探寻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计划方案、开拓多样化教学途径,让中职生在学会歌唱的同时,还能掌握艺术技巧,培养出符合专业要求的工作者,真正达到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的,满足于社会需求。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年龄处在15至18岁之间,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较强。然而,多数学生来自于各个县或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学习经历,综合素质难免参差不齐,且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也较薄弱,心理发育不够成熟,仅仅通过重复“老师示范,学生跟唱”这样简单的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无法掌握学习的要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情况,中职学校声乐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不能一味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化、凝固化的教学模式,要多以亲切鼓励的语言加以引导,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他们学习声乐的兴趣。

(1)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步递进式开展教学。中职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对教师依赖性强,一开始目标不要定太高,然后逐渐加深教学难度,由浅入深、由简而难辅导授课。

(2)善于运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学生现阶段处于声乐启蒙教育阶段,需多听、多看、多感受,多媒体刚好具有集视、听、唱于一体的优势。教师应多播放名家的范唱视频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从而主动探索演唱的精髓。

(3)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美感”,与学生一同分享,还要有“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式的超强语言表达能力。在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发现学习歌唱的乐趣。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培养,会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声乐是通过歌唱表达思想的一种艺术行为,没有蕴含感情和思想的歌唱不能称之为艺术。例如,在接受歌唱表演实践之前,学生需了解歌唱中发声器官的构造、原理等,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科学发声的全过程,构建起声乐学习的基本认识。然后辅之创作背景、情感基调等多层次且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形式多样的歌唱表演实践,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声乐学习体系。

大课主要以声乐理论知识、发声训练技巧等为基础内容。以声乐理论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传授基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结构、正确歌唱姿势、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歌唱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应用大课授课模式的优势就是能在集体时间内以点带面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有效地提升教学利用率。

小组课是声乐教学中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水平差异等,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通常教师综合考虑声乐基础、歌唱水平、个人特点等各方面因素,以3~5人为单位进行分组,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又兼顾到小组的共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小组课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观摩、互相倾听,让他们能较清晰地辨别歌唱发声状态的正确性。而对于个别发声存在问题的对象,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通过讲解与范唱,及时纠正学生的歌唱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师在解决歌唱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在交流经验和技巧中了解小组其他学生对同一首声乐作品不同的领悟层次与演绎风格,并与之做比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利于学生完整展示作品。如,在他们完全掌握作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重唱、齐唱、合唱、对唱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歌唱艺术魅力。

声乐是一种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表演的艺术形式,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演来促进声乐理论知识的运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得失,才能形成更完备的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因此,中职声乐教学必须结合艺术实践才能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艺术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定期举办学生声乐观摩会,文艺汇报演出,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中职音乐教师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寻找更有科学性、有效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现代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xxx

单位: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玢。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探析[j]。商情,20xx(15)。

[2]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08。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题目选篇六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为人们所重点关注。作为幼儿综合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手工教学对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美术手工教学启蒙离不开学前教育美术手工的教学。因此,必须研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教学方面的知识,使得幼儿教育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并培养出更多优秀师资。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全面发展;美术手工教学

素质教育越来越被如今的社会所重视,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决定了幼儿素质能力的高低。而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幼儿,为将来的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首先就需要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可以说,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手工教学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1.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目的

美术手工教育是为了能够培养出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即是审美能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慢慢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有助于理解力、想象力的发挥。而在学生与美术手工教育接触的过程中,幼儿会提升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度,还有鉴美能力,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接触美的事物还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对学生的成长百益无害。美术手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教学,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和老师一起进行手工操作,学生处于幼儿的年纪,对于一切新鲜的事物都会模仿,学生会模仿教师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重复模仿着教师的动作,其动手能力也会有一定的增强。

2.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就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育的现状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和不足:一是学前教育中选择最多的是关于音乐方面的,对于美术手工方面的教学不是特别重视。这就导致美术手工教学的师资水平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二是在教学中错误安排课程,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强行的给学生欣赏一些作品或者灌输一些美术知识。这种做法过于看重基础,忽略了美术本身的趣味。这样只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产生消极态度;最后是因为材料的缺乏,或者师资力量的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美术手工课程得不到重视。有的甚至没有设立美术手工这一学科。而在开设了美术手工教学的课堂上,其教师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按部就班的模仿,教的内容就是传统手工课内容,类似于折纸之类简单的手工制作。不论是课程的设立,还是课堂上教师的教学,都显得过于随意,没有合理的规划。这种陈旧老套的教学方法极大的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根本不能达到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育的目的。

3.进行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美术手工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有自主的原则。在进行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但是因为学生是幼儿,发育尚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加以引导。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上,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调整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资源。另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一下学生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对学生这种好奇心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非常自然的接受新鲜的美好事物的启发和熏陶。另外,好的创作环境和一个热心的鼓励,将会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热情。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发挥自己的职责,教授正确科学的美术手工基础知识给学生,然后呵护好学生的创作热情,这对学生日后美术手工方面的发展无疑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3.1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

美术基础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对一些基础的美术知识进行了解,然后就是对知名作品进行欣赏或者对作者的一些信息就行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偏向于这方面,让学生对于美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的知识面广泛,但是这种方法过于机械化,一味的学习书面知识只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在书本上,从而体会不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所在。除了上述的美术基础以外,美术教学部分还包括了手工创作这一方面,其主要表现为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面。为了避免单一的学习书面知识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学生多多实践,让学生自己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出来。这样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巩固学生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3.2开创新颖的教学思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面一点说到学习书本知识是一个鼓噪无味的过程,长久下去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出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开拓新的教学思路,想办法把枯燥无味的书本内容调剂成有趣味,好玩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举个例子,在进行手工绘画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们画小动物,那么就可以在画画的教学过程中,穿插着讲述一些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画蛇可以讲《农夫与蛇》的故事、画老虎可以讲《狐假虎威》的故事、画狼可以讲《狼来了》的故事。学生都是幼儿的年纪,心智不成熟,而讲述寓言故事是能够打动幼儿的方式,这样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懂得了真善美丑,也达到了传授美术教学的目的。这样使得美术教学有了一定的内涵,而不是仅仅是表面上的技能教学。

3.3合理借鉴民间传统艺术,“寓教于乐”

美术教学中的手工创作方面,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这一点上,可以把手工创作教学的内容融入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作品中。学生都在幼儿的年龄,恰是爱玩的年纪,既然是玩。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玩自己创作的东西。比如民间传统的皮影戏,老师可以先通过皮影戏这一经典的艺术作品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指导他们学习并且制作传统工艺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创作出的作品,表演不同的皮影戏。学生在享受到表演乐趣的同时,也有了创作上的收获。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工艺品来讲解对应地区的风土人情,或者一些特色文化,传说故事等。采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创作的能力和兴趣,亦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了解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一举多得。

3.4开办集体性展览

美术手工是一个技术性的特长,那么必将会有一个缓慢的学习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主动的不断学习进步。用画展的形式来展示学生们的成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赞扬,退步时要及鼓励安慰。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甚至得到了别人的赞赏,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热情,期待下一次更好的展示。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引导和发展的过程,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不断的了解、认识自己。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鼓励、认可、并且赞扬。学生有了动力,才会不断的主动去追求新的发展。除此之外,在画展开办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在团队中和别的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经验,这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

4.关于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作用

学前教育是一个启蒙的阶段,这年龄段的学生都在幼儿的年纪,还保留着人的天性。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能够让这年龄段的幼儿体验到学习美术的快乐和美妙。学前美术手工教育除了让学生接触到周围环境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以外,还让他们有着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受任何束缚的去亲近生活和大自然,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美。并且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艺术的奥妙,激发出对美的创作热情兴趣。

5.总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说法不无道理,作为任何教育阶段的启蒙期,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美术手工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锻炼了幼儿的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为以后的人才输送,打下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应着重研究学前美术手工教育,可以说这几乎关联着社会的幼儿教育问题,对我们以后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有着不小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沅。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4,27(2):428。

[2]杨方桂。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3,26(5):361。

[3]余海艳。学前教育中美术手工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师,2014,(34):54。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题目选篇七

探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对保障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快来看看学前教育专业经典论文吧!

浅议学前教育的价值

一、前言

学术界指出:人类生长的关键阶段在于学龄前。这一时期是人培养性格和学习能力,培养智商和情商的重要阶段,是人生的教育基础。如果这一时期儿童性格不够完善,精力难以集中,十分不利于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因此重视儿童学前阶段的系统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社会交往以及情商建立,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二、学前教育对儿童自身的意义所在

学前教育关系到儿童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龄前是认知能力形成和发展速度最快的阶段,0-2岁时儿童的运功感觉阶段,儿童逐渐形成、发展识别事物发展顺序、维度及逻辑的能力,为之后的社会性定型、人格发展方向奠定基础。人类智力最快的阶段在10岁之前,因而学前教育决定儿童的智力发育程度。

学前教育关系到儿童人格品质的养成。人格品质是人类个体素质的重要表现形式,人格、品质形成最早并且尤为关键的时期就是学龄前阶段。依据埃里克森的阶段发展学说,7岁之前是儿童形成性格、习惯、情感的关键时期,因而这一时期培养儿童诚信、友爱、交往合作以及分享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教育还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前教育注重引导、教育儿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注重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自理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从而促进儿童的体格发展,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学前教育更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儿童在这一时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认识到学习对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为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对家庭的意义

良好的学前教育是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基础和保障。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元素,而学龄前儿童能否健康成长是家庭最为关注的问题,所以说开展良好的学前教育是家庭和谐的基石,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因此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尽管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欠缺专业性和针对性,因而必须由专业的学前教育机构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纠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无论是物质环境、师资条件还是人文氛围,学前教育都具有家庭教育不具备的优势。

学前教育有助于减轻家庭的教育压力。当前社会,家庭面对的经济压力和社会都是前所未有的,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已经被打破,儿童的母亲也要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由母亲专职开展学前教育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形势。而伴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专业学前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家庭教育的压力随之减轻,妇女因而得到解放,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全面体现。

学前教育还能够促进家庭的人际交往。当前学前教育机构经常性的开展亲子活动,充分调动家长带领儿童参与家庭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家庭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家庭的人际交往因而更加广阔和深入。

四、学前教育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学前教育能够起到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是中国学制教育的起步阶段,是后续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甚至终生教育的基础时期。教育界已经认定,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为儿童开始漫长的学习生涯做好扎实的铺垫和准备,有助于儿童适应能力的形成,从而实现由学龄前到小学阶段的顺利过渡。

五、开展学前教育的措施和手段

一是注意把握学龄前儿童心理特点。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智力水平,儿童都和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开必须充分认识、把握儿童的特征,尤其是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前教育,才能实现预设的目的。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好动好问,二是对抽象事物认知能力有限,三是模仿能力强,四是无意识行为较多。因而开展学前教育时,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注意教育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要有意识的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化,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二是科学开发智力。智力的发展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取决于开发和锻炼的力度和方式。我们不否认天才的存在,但是绝大多数人的智力可以通过后天科学的开发实现幼儿自我的提升,学龄前阶段是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因而幼儿教师要注重训练学龄前儿童的动作发展、语言能力,注意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大量的生活体验,提高兴趣,激发情感,进而培养智力。

三是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家园配合,共同引导儿童杜绝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惯,杜绝依赖行为。要坚持科学的教育方式,选用正确的教育载体,确保学龄前儿童生活习惯的形成。

六、结束语

学龄前儿童是家庭、民族乃至国家的希望所在,在学前教育阶段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能力,有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升,因而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而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还要家庭和要学前教育机构的通力合作,要从资金、技术和人员等多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更需要良好的环境氛围的影响,才能最终确保学前教育实现科学化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克勤,张晓辉.学前教育价值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

[2]庞丽娟,胡娟,洪秀敏.论学前教育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03.

[3]陈帼眉.生活知识的学习最重要[j].幼儿教育,2003.

[4]曾晓东.中国教育改革30年:关键数据及国际比较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王亚新.我国学前教育的政府职能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8.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题目选篇八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钢琴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音乐感悟能力的提高。音乐具有很强的互通性,学生在学习钢琴基础知识的同时,就要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这样有助于音乐理解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会逐渐接触到音乐音律,教师会引导学生对钢琴的和声和旋律及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会激发出学生对钢琴的浓厚兴趣,那么学生在后期就可以很好的掌握钢琴伴奏曲的编配。

(二)促进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如果学生想要学好声乐,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很好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对于整个乐曲中每一个音符,学生都要准确的去把握。这两点要求需要学生在长期的音乐训练当中逐渐培养。学生通过钢琴弹奏的练习,有助于音乐节奏感的养成,这对于以后的钢琴学习来说是非常坚固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钢琴的策略

(一)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学前教育专业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前都没有接触过钢琴,因此也就没有受过有关钢琴的专业训练,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其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阶梯式的教学方式。对于钢琴基础知识的教学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于钢琴基本演奏的技巧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详细和深入,给予学生耐心的讲解。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进步,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充满信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因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将来都会使教育者,需要具备很强的钢琴综合能力,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钢琴作品的伴奏类型进行详细的讲解,要尽可能提高学生的伴奏能力,使学生通过儿歌的类型编配出合适的伴奏。学生对于钢琴作品的欣赏能力也比较重要,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当学生们听完钢琴作品之后,可以让学生将自身的感悟说出来。

(二)将钢琴的练习方法不断被规范。演奏钢琴的时候,学生要具备很好的思维协调性以及综合性,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付出体力,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思维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学到钢琴作品中的精华部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于钢琴的正确演奏方法要给予高度的关注,花费长时间去练习。学生要掌握弹钢琴的技巧,对钢琴作品的每一个音符要给予一定的重视,练习需要集中注意力,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能三心二意,对练习的思路要十分明确,对于弹奏的姿势和手势的变化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当学生姿势或者手势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指示,让学生迅速调整过来,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钢琴弹奏的习惯。

(三)促进师生互动。现阶段的学前专业学生缺乏基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挫折也缺乏抵抗性,他们还具备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钢琴基础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算是比较薄弱的一项,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又比较繁复,这样学生就没有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钢琴的练习,这样下去,学生对于钢琴学习就没有了兴趣,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针对学生的练习钢琴的情况进行指导,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过多的进行批评和训练,使学生对学习钢琴充满信息,以防他们对钢琴的学习产生畏惧感和排斥感。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钢琴教师,需要他们具备渊源的专业知识,他们个人的人格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重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使师生关系融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句鼓励的话,或者一个肯定的眼神,对学生都会起到很大的影响,这也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使钢琴教学活动顺利实施。

(四)重视因材施教。目前钢琴课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钢琴课对于他们来说是必须要学习的科目,钢琴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专业的钢琴人才,而是使学生在未来从事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是一个称职的钢琴教师。但是每个学生的钢琴基础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具体的教育,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钢琴的学生来说,要注重钢琴基础技能的训练,而对于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可以尝试让他们进行钢琴作品演奏的训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钢琴的价值与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可以对我国学前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为我国培育出更多全面的教育领域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韩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29—132。

[2]刘静。即兴伴奏和声学在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13,(24):228。

[3]杨燕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钢琴幼儿歌曲伴奏及其弹唱新理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65。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题目选篇九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一:

《 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

一、民勤县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

(一)农村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农村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特别是部分幼儿园在保育、安全、后勤等方面管理较差,有的幼儿园甚至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把幼儿集中起来玩耍的场所,至于幼儿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二)条件简陋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条件普遍很差,教室比较简陋,幼儿活动的空间也比较小,很多设施都比较陈旧、落后,而且规模也较小,教师和学生也比较少。在很多农村幼儿园当中,既没有教具,也没有开启幼儿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这样的幼儿教育环境,远远不能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近几年,国家对幼儿教育事业比较重视,很多农村幼儿园也在逐步的修建和翻新中,所需要的幼儿教师也随之增多。为了弥补幼儿教师数量上的不足,新招聘了很多幼儿教师,都是从音、体、美等高校毕业,对于幼儿教育可以说一窍不通,根本无法进行幼儿教育。再者,由于县城的幼儿园不断扩建,通过考试等方式,将农村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调到县城,导致农村的幼儿园教学陷入绝境。虽然国家对幼儿教育比较重视,但让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的机会还比较少,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也是县城的幼儿教师优先,农村的幼儿教师没有机会参与培训。

(四)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得不到保障

由于民勤县地广人稀,村庄分布比较零散,一个乡镇一般只有一两所幼儿园,这样给幼儿上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经过调查发现,校车接送幼儿上学最远的要一个小时,这样就很难保证幼儿在校的学习时间。

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

(一)对幼儿教师要进行科学的评价

对教师的科学评价,可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实现幼儿高效率课堂。幼儿教师和幼儿是一样的,赞美对于教师来说是对教师辛勤劳动和付出的肯定。对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就要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态度、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综合、科学的评价,并与年度考核以及相应的工资待遇挂钩,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资金投入

有关部门要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资金的投入,每一个乡镇的中心幼儿园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如场地、房屋、设备、设施等。农村幼儿园的一个优点就是地方比较宽敞,如果部分幼儿园有条件,可以对幼儿园进行绿化,让幼儿园变成花园式的学校,为幼儿创造一个舒心、愉悦的游乐场所,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学园、家园。

(三)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要改变农村幼儿园的教学现状,首先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出发。一是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例如,优先考虑农村教师的职称问题等。二是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对于一些培训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并把培训结果与教师职称挂钩,让更多的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培训当中,为自己补充新鲜的血液。

三、结语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幼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农村幼儿园在前进的道路上十分坎坷,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笔者坚信,在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幼儿教育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作者:王华 张艳琴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夹河乡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陈帼眉.生活知识的学习最重要[j].幼儿教育,20xx(10):4-5.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二:

《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多样化教学方式探索 》

摘要:声乐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大部分中职学校音乐教师仍然沿用较简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同艺术实践脱节严重,且忽视了学生自身特点,很大程度上制约中职声乐教育的发展水平。针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构建新型教学体系,融合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声乐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生;多样化教学;声乐

目前,中职学校声乐专业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这些弊端日益凸显。新形势下,我们亟需探寻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计划方案、开拓多样化教学途径,让中职生在学会歌唱的同时,还能掌握艺术技巧,培养出符合专业要求的工作者,真正达到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的,满足于社会需求。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性特点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年龄处在15至18岁之间,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较强。然而,多数学生来自于各个县或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学习经历,综合素质难免参差不齐,且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也较薄弱,心理发育不够成熟,仅仅通过重复“老师示范,学生跟唱”这样简单的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无法掌握学习的要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情况,中职学校声乐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多样化声乐教学模式

1.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不能一味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化、凝固化的教学模式,要多以亲切鼓励的语言加以引导,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他们学习声乐的兴趣。(1)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步递进式开展教学。中职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对教师依赖性强,一开始目标不要定太高,然后逐渐加深教学难度,由浅入深、由简而难辅导授课。(2)善于运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学生现阶段处于声乐启蒙教育阶段,需多听、多看、多感受,多媒体刚好具有集视、听、唱于一体的优势。教师应多播放名家的范唱视频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从而主动探索演唱的精髓。(3)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美感”,与学生一同分享,还要有“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式的超强语言表达能力。在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发现学习歌唱的乐趣。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2.注重理论知识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培养,会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声乐是通过歌唱表达思想的一种艺术行为,没有蕴含感情和思想的歌唱不能称之为艺术。例如,在接受歌唱表演实践之前,学生需了解歌唱中发声器官的构造、原理等,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科学发声的全过程,构建起声乐学习的基本认识。然后辅之创作背景、情感基调等多层次且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形式多样的歌唱表演实践,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声乐学习体系。

3.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采取大课形式进行讲授

大课主要以声乐理论知识、发声训练技巧等为基础内容。以声乐理论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传授基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结构、正确歌唱姿势、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歌唱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应用大课授课模式的优势就是能在集体时间内以点带面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有效地提升教学利用率。

4.小组课的教学优势

小组课是声乐教学中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水平差异等,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通常教师综合考虑声乐基础、歌唱水平、个人特点等各方面因素,以3~5人为单位进行分组,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又兼顾到小组的共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小组课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观摩、互相倾听,让他们能较清晰地辨别歌唱发声状态的正确性。而对于个别发声存在问题的对象,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通过讲解与范唱,及时纠正学生的歌唱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师在解决歌唱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在交流经验和技巧中了解小组其他学生对同一首声乐作品不同的领悟层次与演绎风格,并与之做比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利于学生完整展示作品。如,在他们完全掌握作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重唱、齐唱、合唱、对唱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歌唱艺术魅力。

三、声乐教学融合艺术实践活动

声乐是一种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表演的艺术形式,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演来促进声乐理论知识的运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得失,才能形成更完备的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因此,中职声乐教学必须结合艺术实践才能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艺术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定期举办学生声乐观摩会,文艺汇报演出,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中职音乐教师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寻找更有科学性、有效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现代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黎丹 单位: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玢.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探析[j].商情,20xx(15).

[2]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08.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五、总结

参考文献

6.参考文献

[6]王巍. 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三:

《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 》

摘要: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美术技能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实际对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思路,为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队伍贡献一份薄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幼教师资力量就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之一[1],同时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美术教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面对新形势下幼教专业学生就业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因此,本人在从事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也对教学改革提出几点认识。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传统

高职教育一直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服务型人才为首要目标,而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而言,重视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主导思想。但在日常教学中,传统而落后的单一式灌输和教师单一讲解等方法依然被广泛的运用,这就大大影响了美术课程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将这种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多欣赏观察、多互动思考的教学模式,就成为了迫切需要改革的突出问题。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不完善

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是保证教学内容顺利实施,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最直接途径。而许多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的教学重视不够,开设的美术课程课时有限,根本不能保证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较好的掌握美术技能,学习质量无法提高。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美术课程总体数量偏少,理论课和实践课无法统筹安排,常有重视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现象发生;(2)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类课程相比,美术类选修课的数量太少,且不够细化,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只把手工课单独开设,对素描、水彩、简笔画、线描画等均不细分。此外,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还不具有系统性[3],这导致在美术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不完备,教材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材不是美术知识与技能要求太过专业,难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就是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就业需求脱节,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运用单一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主要包括绘画和手工制作两个部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学资源的运用仅仅局限于美术领域里,单一的从美术角度考虑问题,无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学生基础薄弱,对美术技能的掌握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文化基础普遍很差,学习能力不强,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美术基础,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几近空白。再加上入学后学习时间短,学生难以理解消化老师所传授的美术知识,从而制约了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浅见

(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对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均有不同,基本上都围绕着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时和授课时间。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模式也被大部分高职院校所认同[4],并也付诸于行动。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该紧密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设置,同一门课程,其理论课与实践课要放在同一学期或者同一个时间段内进行。比如,就简笔画课程来说,可以将简笔画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融合渗透,在讲完理论的同时立马进入实践的绘画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夯实美术绘画基础。此外,对于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就业需要来安排课时。在教学资源的运用中,美术教学完全能够与其他学科实现教学资源的互动。比如在简笔画的创作教学中就可以将绘画与音乐、故事相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手工制作的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建筑学、戏剧学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们勤思考了,其美术表现力就会增强,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作品也就更加丰富奇妙,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授课内容

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中前进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迟早会被淘汰。教育教学中也要有“思变”的思想[5]。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美术学的发展以及美术教学中所运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内容,充分了解国内目前幼教机构的需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合理化调整[6]。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所教授的美术理论与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懂得美术不只是幼儿教育中的必需品,也与我们的生产实际息息相关,从而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灵感。在授课方法上除了采用ppt、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外,也可以参考法律教学中模拟法庭授课的方法,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职场化,模拟教授幼儿美术的现场,让学生们了解职场。还可以定期举办美术比赛,让学生们自己构思创作,以个人或者团队均可,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同时,在考核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多样化,比如让学生们自己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鉴,这有益于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学生实际,实现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时不仅基础普遍偏低,而且在学生之间还存在着高低起点不一致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慢;有的学生在入校前接触过美术,有一点基础,而有的学生则需要从零基础教起。这就使得在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对零基础的学生传授基础,还要有基础的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提升,从而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实现因材施教。对学生们进行集体授课的同时,可以对个别基础好的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让有基础的去帮助零基础的,尽量缩小学生们的差距。

三结语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有云: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科教才能兴国,而教育教学改革更关乎国情民生。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社会对具备美术技能的幼师人才的需求不仅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动力,也是“民生”任务之一。这就需要我们以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为目标,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改革,求新,这样才能为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作者:xxx

单位:外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5]刘燕.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探索研究[j].大家,20xx,20:89+9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