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总结(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3 14:23:02 页码:12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总结(精选16篇)
2023-10-23 14:23:02    小编:紫衣梦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一

一、机关文化建设

1、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意见和建议,按照精神文明活动相关要求,制定详细的09年机关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在08年机关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继续推进。

2、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在方案制定了以后,按照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分工要求,明确的各个科室在机关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并确定各科长为责任人,带领各科室做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同时,有分工又合作,保证机关文化建设活动出成绩,有效果。

3、进一步完善物质文化的建设。对机关文化长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制作了机关文化之窗和政务公开宣传栏,悬挂国旗党旗,挂牌上岗,行为准则上墙,建设文化活动室,档案图书室等等,极大的丰富了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4、进一步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单位制度文化的建设。在以后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工作行为规范、考勤、信访,首位责任制、挂牌上岗制等等系列制度,并将各类各项制度装订成册,分发给每个科室,要求认真学习,模范遵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开展价值观讨论,形成价值观文化。为了使干部职工的世界 1

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趋同,建设一个坚强的干部队伍,先后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读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学习科学发展观等等理论知识,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展开价值观讨论,各抒己见,见仁见智,越辩越明,顺利通过以核心价值观、政治行为观、工作观、生活观、学习观、交友观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文化体系。

二、精神文明建设

1、以“学礼仪、将文明、树新风”活动载体,推进公民文明素质教育。

(1)4月20日,在局机关开展了规范文明用语活动,就在机关内部经常使用的基本用语,接待用语、电话用语,文明忌语等开展普及教育活动,并张贴在每个人身边,时刻提醒文明用语,文明办公。还组织干部职工观看《金正昆讲礼仪》等文明礼仪讲座,学习在公务礼仪中要注意的问题;11月区文明办下发的后,又转发给各个科室,要求每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在公共场合以此为标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机关工作人员形象。

月一星”评比活动中设置了“勤俭节约星”,号召争当节约标兵,鼓励干部职工养成一个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真正使局机关成为一个绿色机关、节约机关、高效机关。

(3)开展灾难防范知识教育活动。在5.12日来临之际,利用例会学习时间,认真学习国务院刚颁布的《防震减灾法》,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干部职工灾难防范意识。9月1日又邀请省消防协会教官开展消防知识普及,通过一例例活生生的案例,分析原因,讲解教训和正确的火灾逃生办法,并就灭火器材的使用和如何火灾如何防范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讲解,强调了防范的重要性,使干部职工深受教育。

(4)开展传统节日送温暖活动。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开展了“我爱我家”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合影留念,把单位创建为所有干部职工心心相连的大家庭,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感情。在重阳节来临时,又对干部职工的父母亲安排体检,让父母健康,让儿女安心工作,传递出了移民局这个团队浓浓的情意;帮扶困难职工,每逢节假日对款男职工进行慰问。

2、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模范宣传活动,推进干部思想道德建设。

(1)在搞好机关文化建设的同时,将公民道德建设融入机关文化建设之中,号召全体人员积极行动起来,将中国文明网网址发布到单位论坛上,使每个人都能方便地点击进入,浏览每个候选人事迹,在认真查看候选人事迹的同时,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通过参与投票评选每个人都深深被这些候选人所折服。

(2)号召单位干部职工收看9月20日直播的第二届全国道德模

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道德的力量》,向道德模范人物学习,学习他们身上闪耀的人格力量,在学习了他们的感人事迹后,都表示要做一个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人,将中国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二

一、基本情况

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因境内一棵1200余年树龄的红豆村而得名,位于川西旅游环线s106线侧,距什邡城区9公里,成绵复线入口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806户2384人,共有耕地面积2249亩,其中1500余亩种植优质雪茄烟。5.12汶川特大地震使红豆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95%以上的农房被毁。我村牢牢把握灾后重建的有利契机,将产业发展与灾后重建相结合,因地制宜,以千年红豆树为依托,深入挖掘相思爱情文化,致力于发展以农家乐、民宿、婚庆产业为载体的乡村旅游,带动当地农民不断增收致富成为灾后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2017年9月16日四川省第二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我村成功举行、9月22日“缘定四川,情满天下”灾后重建青年集体婚礼在我村成功举行,99对新人喜结连理。

二、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快精神文明建设

会其他人员及各村民小组组长任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分析全村情况,探讨工作新举措、新思路,并向村民通报创建活动进展情况,同时鼓励村民对创建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创建活动提高了村民的思想认识,加快了我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村民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也保障了创建工作全面展开和顺利完成。

三、经济发展、文化惠民

经济是“骨”,文化是“魂”。近年来,我们立足本村实际,一手抓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培植支柱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雪茄烟生产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雪茄烟种植,并与烟草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坚持走“公司+农户”和“支部+协会”的路子。在灾后重建中,注重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婚庆产业与生态农业,极大的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一手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设立宣传栏、公开栏,村民活动室、图书室等设施。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积极引导本村群众心怀感恩,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本村群众的思想素质。

四、大力倡导移风易俗,逐步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有效载体。我村注重农户这一细胞,着力探索文明户创建的新形式,积极开展“五星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多种活动,让村民在参与中感受文明,享受文化,接受教育。制定村规民约,组织动员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引导村民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 开展“创先争优洁美生活技能大比拼活动”,通过比赛激发村民生活热情,开拓村民视野,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组织农民学习晒烟科学种植,向农民传播实用技术;组织妇女学习制作十字绣;开设厨师培训班,请来资深的厨师为村民讲授和现场演示烹饪过程,培养村民对生活的热情;积极开展丰富多采、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在德阳市文明办的大力支持下,发动村民自愿参加,组建了30人的文艺宣队,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一系列活动紧跟时代发展,符合农村实际,服务农民需要,深受群众欢迎,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六、积极推进生产生活环境建设

善。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厕工作扎实有效。积极配合开展好“一户一宅”清理工作,加大对违章搭建、违法建筑的拆除力度。结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我村环境卫生清扫管理工作,狠抓卫生死角的整治,彻底清除各类垃圾。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将环境保护作为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制定村规民约,在农村大力倡导讲究个人卫生;大力倡导农户搞好家庭卫生,主动清理庭院内拉圾和积水,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大力倡导农户爱护公共场所卫生,靠边靠后建设厕所;大力倡导农民围养家畜家禽;大力倡导农民形成公德意识,爱护水、电、路、下水道、电话、有线电视线路等公共设施,不断增强农民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健康意识,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红豆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系统回答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的新结合。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把握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战略方向、布局、路径、环境、方法,开创了一个使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完整理论体系,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民族理性,体现了当今时代民族理性与世界理性的圆融和合通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最主要最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基本认识。这些基本认识是来源于实践、完善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规律论,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总结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实践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科学认识实现未来发展趋势、重点、方略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自觉认识运用不断深化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中一个又一个胜利,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走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立富强梦想的东方社会主义大国屹立于世界历史潮头。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有底气和自信,对如何带领人民执好政、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顺应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探索中,始终坚持理论先导、执政为民、联系群众、发展为要、制度为本,不断提高执政兴国的能力,对执政目标、方式、手段、条件、方略的认识更加完善。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制度、战略、条件的认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战略布局和具体方法,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真正枝繁叶茂。我们以人类社会发展为己任,超越对抗竞争,扩大合作协商,看清大势和主流,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方向、前景、载体的认识更加深刻,在世界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在全球治理变革中承担更多的责任,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产生巨大国际影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些规律性认识来之不易,是500多年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深刻记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宝贵经验的高度凝结。这些规律性认识,形成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关于怎样建设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有效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认识,是指导我们党长期执政兴国、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理论遵循。

深化把握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党执政必须强化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和优良传统。始终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党、治党、兴党,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不断发展的理论成果锤炼党、武装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革命性,成为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优势,是党治国理政的前提条件。我们党执政70年的历史经验表明,理论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建设。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党执政必须聚焦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就决定了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精会神抓好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党执政必须打牢的组织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长期执政、执好政。要把管党治党作为政治责任,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深化把握运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正确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和总任务。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我们党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内容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把握“五位一体”,要深刻认识到五个方面缺一不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整体,要形成联动效应;深刻认识到五个方面建设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体现了不同领域的工作着眼点;深刻认识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建设重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加速改善生态环境;深刻认识不同时期每一个建设也有不同的重点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具体推进每项建设时要结合现实的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从根本上解决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对社会主义建设战略布局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全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深化了对这个战略布局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发展动力、制度保障和领导力量,分阶段有重点有策略地综合推进,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现实的总体路径。

始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效率与公平、需求与供给、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城乡及其内部、民族宗教、军队和地方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方法。社会主义建设要讲辩证法,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始终正确认识和处理建设过程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深化把握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体趋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对、走得好。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在长期竞争中加强包容合作,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发展、合作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体系变革的要求突出,国际社会正面临越来越多新的历史课题。共同用好发展机遇,共同努力合作应对各种风险,成为各国人民的愿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潮流的深刻把握,是国际社会共同破解当下发展与安全难题、正确处理相互关系所应秉持的共同愿景和目标,要求世界各国从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扩充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内涵,摒弃传统的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推进利益深度融合,共同应对各种问题,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其所指向的理想境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价值取向。要始终将现实的人作为价值主体和归宿,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尊重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社会机制,促使人与人之间各种矛盾的化解包容。同时要尊重自然界的基础地位,努力使人的活动不产生破坏自然的严重后果,实现人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共生共荣。

尊重各个国家发展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结合实际确立完善多种所有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具体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实现形式。人类社会发展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不可能简单照搬照套同一种方式,只能采取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形式。中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在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成功道路。中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中国特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为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新选择。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四

近几年,学校把环境改造、环境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议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努力增强全校师生的环境意识。学校确立了创建省“绿色学校”的目标,做出关于创建省“绿色学校”的决定及创建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

1、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亲自负责组织指导师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和环境净化的检查评估活动。

2、学校领导班子每学年初都要例会研究制定环境教育的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有检查、有总结。

3、学校领导把环境教育列为学校主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注重优美整洁的育人环境,能使师生产生宽松平静的心理状态和崇高远大的美好情怀,有利于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学校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积累了有关环境教育资料,包括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工作计划、总结,有关环境问题的论文,学科渗透教案、图片、录像等。此外,学校还订阅了环境教育书刊。

学校特设有环境教育宣传栏,环境卫生公布栏、评比栏;各班也有相关的宣传墙报;环保宣传标语遍布整个校园,校广播站定期报道一些有关环境保护常识,宣传美化、绿化校园,爱护学校一草一木的教育活动。校团委还组织了以环境为内容的有奖征文,美术画展比赛等活动。总之,学校积极通过各种设施方式全面进行宣传教育。

学校领导以及任课教师定期参加省、市环境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出席环保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讲座、会谈,这一举措极大提高了师生的环境教育意识。

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充分挖掘和开发各学科教材中环境资源,把环境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生物、化学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穿插环境教育内容,发挥素质教育学科主渠道的作用。如地理教学中开展《水资源的利用》研讨课题活动,并让学生一起参与,在课堂上进行研究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更加珍惜日常生活用水,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通过课堂学科渗透的教育,学生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热爱自己的校园,能较好的维护校园绿化环境设施。

1、以班为单位,开展环境活动,班主任、科任教师为辅导教师,做好班级卫生、环境布置工作,大力提倡学生自觉养花、爱花;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和地球日、水日、植树节、爱鸟等纪念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由校团委拟定活动方案和活动形式,活动效果良好。

2、走进生活,融入社会,踊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参与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活动,分片打扫卫生。利用植树节参与植树、种花、种草活动,实施“班级林”管理,学生科主管督查、记录、效果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校团委组织团员进行社会调查,搜集环境信息,整理环境资料,定期举办专题宣传,展示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风采。全校师生人人动手、个个投入,参与率100%。

3、组织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学生科要求每个寝室均要进行一定的布置,有的张贴宣传画,有的养几盆花,有的挂上了漂亮的窗饰等等,并作为文明寝室评比的`一个重要条件。这项活动的开展,大大美化了居室环境,陶冶了学生高雅的情操,提高了学生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素质。

一、为了更好地增强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学校组织有关师生进行环保知识测试,合格率达100%。

二、学校做到美化、绿化、净化和节水的“三化”“二节”要求。校园各教学设施均得到较好的管理。学生不在墙壁、桌椅乱涂乱画,不随意折损绿化植物,不随意踏入绿地,人人都能“爱我校园,美我校园”。

三、我校环境优美,先后被评为“市级示范高中”、“市级文明学校”、“市级绿色学校”。

四、省、市等举行的环境教育活动如征文、书画比赛中,有66人次荣获特别和一二三等的不同奖项。

我校在新校园规划布局时,“以环境为本,高起点规划布置校园”,充分利用自然地貌,先后投入500万元,修建大小花池10余个,种树11000余株,草坪xx0平方米;修建人行路,宣传画廊,体育运动场,排球场;购置大量的垃圾筒,痰桶等。校园内凡是空地全部进行绿化,不留绿色死角,绿化面积达38%。

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全校师生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便乱扔纸屑、不随意吐痰、不乱扔垃圾等,看见纸屑、垃圾要主动捡起来,看到乱倒垃圾要主动上前制止。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合理的监督体制,确保校园净化、课堂整洁、饭堂干净、厕所洁净。

学校经常向学生宣传节水、节电重要性,教育学生做到教室、寝室人离灯熄。学生宿舍、公共厕所有专人打扫;各班设置废纸袋,再生资源得到有效回收;通过大力开展节水、节电、废物回收利用活动,校内的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

总之,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师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他们爱绿、护绿的自觉性。但我校在创建过程中,还存在着陈旧观念的束缚、经费设施的匮乏、教师素质的欠缺等问题,这就要求我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把环境教育作为学校建设的长远目标之一,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将学校绿化工作再上一个台阶,为把我校创办省、市一流的“绿色学校”而不懈努力。

通过自评,我校已具备省级“绿色学校”评估条件,特此申请,敬请上级评估核定!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五

今年以来,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文明办的悉心指导下,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抓学习、强素质、知荣辱、树新风、抓落实、促工作”的思路,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以创建市级文明单位为目标,以“创佳评差”竞赛活动为动力,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使文明建设和业务工作相融共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一、抓学习,提高文明素质

发展建言献策”大讨论活动,机关党员都撰写了心得体会。同时,充分发挥职能,突出重点,主攻难点,引导全系统职工切实抓好绿色产业建设,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总之,通过学教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法律意识,而且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健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高度重视文明建设,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局长、党委书记亲任组长,分别成立了精神文明、创佳评差、综合治理等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印发了精神文明、创佳评差、思想宣传工作方案,完善了学习、门禁卫生、监督考核等各项工作制度,将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以责任书的形式下发到各单位,落实到人头,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年终兑现,做到了文明建设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使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互动双赢。

三、抓行风,开展“创佳评差”

按照“优化服务环境,营造发展氛围”的要求,在抓好职工教育的基础上,从健全制度、抓行风建设入手,以“共铸诚信”为重点,大力开展“创佳评差”竞赛活动。

猪疫情扩散,在抓好死畜打捞处理的同时,及时组织动物防疫人员深入疑点村组开展强化免疫工作,有效控制了疫情,充分展示了农业系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二是深入开展“共铸造诚信”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倡导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基本规范,全面落实 《全省农业系统职工行为规范》,对执法服务单位开展素质培训,对经营者开展诚信教育,加大执法力度,定期不定期开展“执法护农扶优护强”活动,将“诚信农机、诚信检保、诚信种业、诚信畜牧”等实践活动推向了高-潮,形成了“共铸诚信”的良好氛围。三是切实加强产业建设。遵照“稳粮、强牧、壮特、兴沼”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推进工程,切实抓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强化服务措施,使粮食产量不断增加,魔芋产业稳步发展,畜牧效益有效提升。粮食生产上,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确保总产”的要求,大力实施“种子工程”,狠抓粮食增产六项技术的推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8.5万亩,夏粮总产2.44万吨,魔芋产业上,狠抓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已培育魔芋重点村50个,建标准化商品基地1.03万亩,全县总种植面积4.09万亩。畜牧产业上,按照“强化基础、巩固大户、优化结构、提升效益”的要求,采取强村大户引导和千家万户共同发展相结合和的办法,狠抓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厕圈配套和市场服务,截止目前,生猪饲养量达到19.4万头,山羊7.6万只,家禽108.8万羽,全县畜牧产业稳步发展。

《2017年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六

20xx年上半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活力山乡。大美xx”为主线,抓住重点不松劲,解决问题不手软,精神文明创建富有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为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镇党委、政府立足于全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局,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一是强化领导,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实行一把手首问责任制。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实行月汇报汇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制和领导督查制,及时总结经验,认真解决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强化精神文明的日常管理,改善了必要的办公条件,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档案资料及时归档。

以镇党委中心组为龙头,结合机关干部周五集中学习,利用镇会议室,在机关干部中深入开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各类先进事迹等进行学习。进一步建立完善党委中心组、机关集中学习制度和领导干部撰写理论文章制度,同时把机关干部的集中学习情况纳入年终干部考核,努力使机关干部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在学习内容上,我们要求每位干部针对学习主题进行研讨;在学习方法上,力求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学习手段。半年来共组织机关干部学习6次,同时明确学习重点、精选学习内容,在理论学习中进行互相交流、集中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使理论学习在联系实际、讲求实效、提高质量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今年以来,我镇严格按照《测评体系》标准,切实抓好文明机关、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在资料归档、氛围营造、开展活动上下功夫。现根据县级文明单位的标准,并结合我镇工作实际,从加强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改善工作环境、狠抓经济发展等方面,制定了xx镇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县级文明机关的规划》、《春生社区创建县级“文明社区”的规划》。

半年来,我镇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政务微博建设有关要求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办理陕西发布政务微博网民留言有关事项的通知》(陕政办函2013155号)、《汉中市政务微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汉办字201339号)、《xx县政务微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镇办发201358号)相关文件精神,开通“大美xx”政务微博,并按照《微博操作手册》及时发布和回应。

励措施。牢固树立“导向为本”的意识,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围绕全镇的工作重点开展新闻宣传和信息上报,为提高信息员撰写新闻稿件和上报信息的积极性,及时调整了信息员队伍,制定完善宣传报道奖励措施,同时要求全体机关干部都加入参写当中,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以上是我镇上半年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和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大发展。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xx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文明委的指导帮助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广泛动员干部职工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本职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推动、双丰收,在机关中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责任落实,着力加强组织领导。xx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定位、高要求运作,制定文明单位年度创建工作计划,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纳入机关各项工作之中,列入绩效考核的范围,与本职工作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成立了由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明确机关各部室的文明创建职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具体抓,机关各部室配合抓,党委、群团组织积极协作、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创建格局。xx党委会xx次专题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研究解决领导小组提出的开展活动、经费保障等重大问题,积极支持机关工会、群团组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三年来,共投入工作经费xx万元,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强化思想引领,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道德讲堂,利用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职工会、支部会等形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抓住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等活动,开展革命传统、国防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干部职工思想。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宣传身边好人好事,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新风尚,强化道德约束,坚守道德底线。

(三)强化结合创新,着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把创建文明单位与建设学习型机关相结合,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坚持每季度一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活动,不断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养成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毅力,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把文明单位创建与创建“文明家庭”相结合,教育干部职工在家做一名好父亲、母亲、好儿子、好儿媳,在社会上做守法、文明的人;
把文明单位创建与 “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评选表彰活动相结合,激励大家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把文明单位创建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教育大家做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的党员干部;
把文明单位创建与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相结合,积极参与每年机关运动会和总工会、妇联等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使干部职工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充实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振奋精神,提高素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工作之中。

(四)强化机关管理,着力树好机关文明形象。在健全完善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方面狠下功夫,新建和修订完善委局机关学习制度、干部职工行为规范、文明上岗规范、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xx项,并严格执行,机关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上下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工作环境。结合学习型机关建设,投资xx万元建设了廉政书屋,更新了办公设施,鼓励干部职工栽花种草,美化绿化靓化机关办公环境,使办公环境面貌一新。开展“文明行动”,广泛开展以节粮、节水、节电、节约钱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民节约行动,营造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社会氛围。着力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扩大“学雷锋志愿活动日”成效,开展文明交通志愿劝导、清理城乡卫生死角、关爱老幼弱残等活动。

(五)强化社会责任,着力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全体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参与扶贫济困、见义勇为、抗灾救灾等捐款捐物等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向地震灾区捐款xx元。认真落实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xx名干部职工与挂钩联系点农户结成帮扶对子,开展民情恳谈活动,积极帮助协调资金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经济,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三年来,共争取项目资金xx万元,完成了民族文化广场、农村安全饮水、村委会集镇建设等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献真情”活动,将干部职工捐赠的xx元爱心款送到联系户手中。加强人文关怀,开展向职工送温暖活动。三年来,看望生病住院职工xx人次,组织干部职工体检xx人次,走访慰问生病困难职工xx人次,开展工会会员生日、国家法定节日慰问活动,让干部职工亲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六)强化指导监督,推动廉政文化和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围绕培育弘扬党员干部高尚的道德情操、廉荣贪耻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目的,坚持民族、地域特色与上级要求结合,组织廉政书画展、廉政文艺演出等方式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共建设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xx个,州级廉政文化示范点xx个。加强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建设,对xx名处以上干部开展从政道德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和文明素养。

二、存在的不足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加强的工作,尽管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要求和全体干部职工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是资料收集归档还不够及时规范,机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单一,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还不够丰富。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为目标,在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努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创建的方法和载体,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开展符合时代主旋律、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二是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抓住重要节点,扎实开展“文明行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三是持续加强领导,将精神文明创建列为“一把手”工程,围绕创建目标,落实责任,将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做到季度一部署、半年一检查、年度一总结,规范资料收集整理,确保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持续不断、有条不紊。四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梦、中华传统美德等宣传教育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五是开展善行义举好人榜创建活动,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以敬业奉献为重点,大力开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干部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八

按照年初确定的文明机关创建规划,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并收到较好效果。

一、坚持学习,加强机关工作人员思想建设。

组织干部、职工收听了中央党校梁妍惠教授做的《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辅导报告,提高了干部、职工对加强作风建设紧迫性的认识。学习了《物权法》;分三次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使干部、职工从我国古代文化中受到和谐思想的教育。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到狼牙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收看了警示教育片《赌之害》,教育机关工作人员提高文明素养,注意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断增强防范意识。党员教育月中,组织党员进行了封闭式学习。学习了赵林华部长《共产党员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的党课报告,并进行了认真讨论。在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老干部局的工作价值观。即:

忠诚:就是要做到理想坚定,信念坚定。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自己的事业。

服务:就是要做到牢记宗旨,把老同志视为亲人,怀着深厚的感情,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

创新:就是要做到随时更新观念,把握需求,积极探索“双高期”老干部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通过工作创新,带动机制、体制创新,推动老干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敬业:就是要谋事干事,廉洁自律。坚持“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努力为老同志办好事、办实事。

在学习政治理论,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我们还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学习技能,提高自动化办公水平。今年我局开展了电子政务知识培训活动,邀请政府办信息科的同志讲授oa网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在政务网上浏览、传输、收发文件等,推动了机关无纸化办公工作。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今年,党支部换届改选时我们将工作报告挂在局内oa系统上并征求大家意见,快捷、便利,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广泛开展“读一本好书”和摄影比赛活动。

按照机关工委的部署,我们组织开展了“读一本好书”和摄影比赛活动。年初进行了动员,提出了具体要求。参照机关工委推荐的阅读书目,我局购买了其中的13本书籍供党员阅读,并报销摄影参评作品的扩洗费用,局领导还对对所有参与者都给予适当鼓励。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截至目前已有29人撰写了读后感,有8名同志提交了13幅摄影作品。11月份,我局将组织读后感交流,评出一、二、三等奖。读书活动和摄影比赛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干部、职工的自学习惯,对活跃局内文化生活,提高工作人员文化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了慰问残疾家庭和“献爱心”捐款活动。

春节前夕,以党员同志为骨干,走访慰问老干部200余人,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折合人民币10万元。还看望了一户由我们联系的特困家庭。在区委组织的“献爱心”活动中,党员和积极分子共捐款__余元,充分体现了广大党员和积极分子对困难群体的关爱。

四、制定了《宣武区委老干部局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在全区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精神,制定了《宣武区委老干部局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对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范围、时限、制度等作出了具体安排,发展了党内____,强化了党内监督。在今年的支部换届改选中,我们严格按照《宣武区委老干部局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中规定的要求,充分发扬【】____,做到公开、透明,较好的完成了各个环节的工作。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九

一、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

(一)农牧区环境卫生整治及村容村貌改造情况。一是我县农牧区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以农村牧区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加强农牧区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全县11个乡镇中已有5个乡镇(恰卜恰镇、倒淌河镇、龙羊峡镇、黑马河镇、塘格木镇)建设垃圾处理厂,配置垃圾转运车辆17台,可服务周边村庄38个,各乡镇定期组织环卫人员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清理各类垃圾,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牧区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局面。二是为确保全县环境突出问题切实解决,生态环境有效改善,2017年***环保督查中,县各督导整改组现场督导127次,召开专题会议53次,走访群众452人次,组织干部群众29568人次,调运各类机621辆台,清理清运垃圾62245吨,依法拆除违章建筑万平方米,依法拆除帐篷4645顶。特别是对恰卜恰河道内部分企业污水直排,存在水污染的隐患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共查处大小排污口150个,投资万元,将河道内的所有污水管网都纳入市政管网,并对沿河污染严重、环保设施不达标的企业予以关停,恰卜恰河道周边的环境卫生迅速的有了好转。三是自2014年我县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年以来,共实施建设项目村庄33个,四年来实施项目村涉及户数为7997户,受益人口31492人,建设项目涉及住房、院墙大门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村级后续产业发展、村民综合服务活动中心、群众文化广场等内容,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目前,全县还有66个村未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其中26个村未实施任何项目,40个村实施了“千村建设”“百企联百村”“年度重点推进村”等项目。计划2019年--2020年全面完成全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二)农牧区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一是我县现有乡镇文化站1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7处,其中,新建66处,提升改造19处,资源整合12处;每村建设文化活动室100平米,室外文化广场600平米;行政村农(牧)家书屋99个,总投资元,其中:农家书屋46个,每个书屋投资元;牧家书屋45个,每个书屋投资元;寺院8个,每个书屋投资元,每个书屋配备90至105余本书籍、3000余册书刊。二是投资万元,对廿地乡羊让村等14个贫困村实施文化扶贫工作,发放服装、演出道具、乐器、音响、手拉杆移动音响、海尔55寸电视机。同时,本着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办,群众乐”的原则,以大力挖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为目的,进一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全力打造“共舞和谐”文化品牌。三是积极开展青海省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设立培训基地4处,分别为:石乃亥乡“格萨尔”说唱培训基地、沙珠玉乡下卡力岗非物质是文化遗产安多“则柔”培训基地、黑马河乡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切吉乡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四是每年春节暨藏历年期间在各乡镇、社区、行政村演出50余台(节目200余个)文艺汇演;“新春下基层服务暖人心”专题演出每年20余场;在青海湖广场、香巴拉广场组织开展“百姓大舞台”活动40余场;完成农牧区公益电影放映1200场;积极配合县政府及卫生、科技、消防、公安、环保、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编排专题文艺节目,开展公益性文艺宣传活动。

(三)破除歪风陋习情况。一是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破除歪风陋习的宣传,大力倡导厉行节俭的新风尚。围绕“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在村庄主干道、群众聚集地,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电子屏、灯箱广告等载体,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内容,教育启发群众自觉革除陈规陋习、主动践行文明新风。二是与评优树模相结合,广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先进事迹宣讲,总结挖掘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群众。同时,结合“三严三实”教育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农村党员干部婚丧嫁娶严格监督,让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为群众树立标杆,县纪委对机关科级以上干部家中红白事情,进行备案。三是将移风易俗宣传教育融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文明祭祀、家庭团圆、敬老孝亲等活动,以科学、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取代陈规陋习。

(四)核心价值观融入情况。一是组织召开各类会议,动员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和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县委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暨“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动员推进会、首届“共和好人”、每届“最美共和人”表彰暨颁奖大会等会议上,对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就做好“文明共和”建设、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学雷锋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作了详细安排,为保障工作取得切实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采取多种方式,全面营造核心价值观宣传浓厚氛围。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微短信平台、户外广告、led显示屏、书籍、宣传册等载体,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政策等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团结奋进、不懈奋斗,形成推进共和改革发展的巨大合力。

(五)培育优良家风情况。一是充分发挥家庭文明在培育优良家风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依托“妇女之家”,深化“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文明家风。每年举办“最美家庭”表彰大会,表彰“最美家庭”81户,启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播放“孝亲敬老”、“民族团结”、“廉洁自律”、“教子有方”等11户优秀典型“最美家庭”专题片,以先进引领后进,以真善美抑制假恶丑。二是在城中社区“儿童之家”开展了以“品味书香进儿童之家”为主题的亲子阅读活动,17户家庭、9名老师及儿童教育工作者参活动,提升“妇女儿童之家”服务妇女儿童、促进和谐文明的能力水平;在县第一小学开展了“欢乐五月天,献礼母亲节”主题活动,积极倡导理解母亲、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良好的风尚;三是围绕“妇女之家”平台,给各乡镇妇联和各学校发放《家庭教育读本》1920本,配合各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班6期,参与人数达1687人,扎扎实实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和推进工作。

(六)开展送温暖活动情况。一是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动态管理,突出兜底保障作用。去年入冬以来,共落实一次性补贴万元,其中为2237户4354名城镇低保户落实补贴万元,为4740户13192名农村低保户落实补贴万元。二是全面排查城乡特困人员基本情况,对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范围,享受国家优惠政策。2017年,为全县377户382名特困人员发放补贴万元,为103名优抚对象落实补贴万元。三是完善县、乡临时救助大平台,加大调查核实力度,规范审批程序,解决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共为全县692户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资金万元。及时为务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寻亲不遇、被偷被骗人员送去棉被、棉衣、棉鞋、大米、食用油等过冬物资,价值共计万元。四是严格要求养老机构和代养人员以高标准做好对老人的身心检查、政策宣讲、慰问等工作,守护好老人生活起居,让困难老人感受党的温暖。为74名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购置棉被、棉衣等过冬物资共计万多元。五是县总工会为742户下岗困难职工筹集送温暖、帮扶资金万元。五是县红十字会对50名病患者发放救助资金共10万元,对因病、因灾困难干部群众发放“博爱一日捐”捐款万元,对100户生活困难户送去米、面、油、衣物等生活用品。同时,按照省州关于做好“两节”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工作要求,县民政局对全县543户以及湖东种羊场20家农户、12名优抚对象、60户贫困僧侣和部分贫困户、残疾户、受灾户、作为重点慰问对象进行走访慰问。

(七)精神文明创建情况。一是不断丰富宣传教育载体,深化公民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公民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投入12万元设置大型宣传标语2面、宣传栏6个、活动展板500余块,发动各级文明单位利用宣传橱窗、楼宇电视、led电子屏播发公益广告2500余条;利用重大节日和敏感节点,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清明节“缅怀先烈、感恩思源”、“感恩母亲节”、“博爱一日捐”、法治宣传教育、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文明风尚。二是相继开展了首届“共和好人”、第二、三届“最美共和人”、“五星级文明示范户”和“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全县范围内表彰奖励了115名典范。2017年我县被国家文明委复审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三是在学校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勤劳节俭教育、礼节礼仪教育,大力培养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的良好品德。2017年我县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四是以“五大”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2017年,我县被***文明委复审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省文明委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全县获评省级“文明单位标兵”1个,“文明单位”10个;州级“文明单位”16个,“文明村”1个,“文明学校”12个,“先进个人”4个;县级“文明单位”13个,“文明学校”3个,“文明乡镇”4个,文明站所、村、社区6个,“先进个人”3个。

(八)村规民约制定及开展落实情况。截止目前,全县99个村、14个社区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从具体内容来看,共涉及村级环境保护、村级团结稳定、村民行为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村级民主决策管理等。从调查情况看,一是多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都制定了关于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尊老爱幼、维护环境卫生等条款,这些条款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美化环境的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群众素质,为乡村振兴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二是多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都规定了要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生产,做到科技致富。在其倡导下,农牧民群众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科技致富的劲头持续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村民互帮互助,共同奔向小康之路。三是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加强了对村(社区)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监督,将村(居)务管理变“为民作主”为“由民作主”,增加了村(居)务的透明度,提高了农牧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意识,同时畅通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沟通的渠道,使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四是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由于其乡土性、地域性、自发性、内控性,一定程度上起到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有效降低了农村治理成本,提高了农村管理运行效率。如,塘格木镇华塘村曾是个告状多、派性重、班子散的“后进村”,2014年,乡党委在集中整治的同时,引导村民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实现由“乱”变“治”,从“后进村”逐步晋位升级的转变。

(九)农牧区法治建设情况。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大讲堂”活动,强化对行政工作人员的法律培训,开展法治培训6场400余人次。全面落实“双普法”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法律十进”活动,举办各类法治宣传讲座、培训班、文化活动共394场次,参与群众人数达万人次,悬挂横幅282条,制作展板134块,发放宣传物品万余件,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突出抓好宪法宣传,积极开展了以“增强宪法精神,培育法治信仰”为主题的“七个一”宪法日活动,宪法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县委统战民宗等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寺院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宣讲56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53份,悬挂标语横幅35条。二是进一步完善共和县依法治县工作联络员制度,组建联络员队伍,开通依法治县工作qq群和共和县依法治县微信公众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强化了依法治县对外宣传工作。强化县法学会工作,改选、充实县法学会成员,广泛吸收检察官、法官和行政执法人员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法律人才,共发展会员40人,目前在册会员83人。三是扎实开展“双百”和“法治基层行”活动,县法学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探索建立“社区法律会诊站”,在恰卜恰镇城北社区和工业园社区开展法律会诊站试点工作,统一制作悬挂标牌,印制工作手册,配备一线法律工作者担任“社区法律会诊站副主任”。四是联合依法治县办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的意见》。进一步推进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印发了《青海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办法》。同时,开通“共舞和谐”普法之窗手机微信公众号。编辑发行《共和双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动态》10期。五是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对辖区内娱乐场所进行集中执法检查60余次,发现隐患4余起,责令整改4余起;建立邪教人员数据库,对39名邪教人员进行了解脱和撤控审批;开展各类维权讲座、反邪教科普宣传、法制报告进校园活动共65场次、检查网吧256家次,停业整顿3家,坚决查处利用信息网络传播各类有害信息的行为;收缴非法出版物650张,非法音像制品220张,盗版光碟450张,警告21家,责令整改8家,不断净化文化环境。

(十)农牧区基层民主建设情况。一是基层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议事制度不断健全,村民民主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各村对所有群众关心、想知道、有顾虑的问题都能做到由群众做主。特别是村级财务制度逐渐走上公开化、正规化。各村都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村里的财务情况全都上墙公布,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财务公开会议,让村民有了参与权、知情权。重大决策和主要项目安排及集体大数额的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听取村民意见后再进行议事表决通过。有力加强了对农村党员干部职权行为的监督和制约,从源头上杜绝腐败。二是农牧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作风粗暴、方法简单的现象少了,深入群众做思想工作的多了,形成了干部依法行政、群众依法维权的良好局面。比如在救灾、救济款物发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种粮直补、草原奖励补助等都能及时地向群众公开。三是在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基础上,对“两委”班子全体成员人实行述职述廉制度,使群众对政务、村务、党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不断提升。四是严格落实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近年来,我们针对全县部分村财务混乱、群众上访不断的现象,对全县所有村级干部实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将审计结果公布于众,还部分村干部一个清白,还群众一个明白。

(十一)乡风文明建设中的获得感情况。一是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微短信平台、户外广告、led显示屏、书籍、宣传册等载体,不断深化对乡村文明的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团结奋进、不懈奋斗,形成推进共和改革发展的巨大合力。二是稳步推进“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以召开动员会、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督促检查、举办骨干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从城镇社区和农牧区乡(镇)、村两个层面,稳步推进了乡风文明工作的开展,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三是继续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结合我县民族文化特点和优势,在春节、端午节、建党节等各节日期间,组织开展了社火、灯会、射箭赛、篮球赛、恰卜恰地区夏季周末广场“百姓大舞台”为主题的文艺演出等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热烈欢迎。四是青海湖流域综合治理、龙羊峡良好湖泊生态保护、塔拉滩荒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扎实推进,生态保护补奖资金惠及了广大牧民群众,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狠抓城镇和农牧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近七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1276户农牧民彻底告别无电历史。

二、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县农牧区环境整治及村容村貌治理一直以来结合“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及“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行实施,实施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及村容村貌治理缺乏专项资金支持。二是在去年的环保督查过程中,我县自查发现县域乡镇建成的垃圾填埋场存在处理不规范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运营资金不足、管理人员缺乏,且工作人员未经相关技能及知识培训,不具备上岗的基本能力。且配套的装载机等机械设备缺乏或老旧、破损,对乡镇生活垃圾的规划化处理存在制约。

三是我县为农牧结合的县,大部门牧业村庄人口众多、居住分散、数量庞大、成分复杂的农村垃圾是一个很大的农村环境的污染源。加之城乡居民对环保观念淡薄,使得有法也难依、有法也不依。

(二)繁荣农村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县作为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带来的是文化发展投入严重不足,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事业薄弱,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覆盖面还十分狭窄,一些村社甚至没有一块空地作为基础设施供村民开展集体文化活动,管理人员培训不足,文化服务能力低下。这种状况在边远农牧区更为明显,难以形成文化氛围。在条件较好的乡村建有诸如农家书屋、村民活动室等基础设施,但多数群众的文化生活仍然沿袭传统,以唱歌跳舞看电视为主,加之留守老人、妇女、小孩文化参与意识和文化建设意识薄弱,文化生活十分单调贫乏。

(三)破除歪风陋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普遍。目前,我县在婚丧喜事方面普遍存在着讲究排场、盲目攀比现象。二是婚事“彩礼”负担沉重。青年男女订婚除了男方要有新建或装修的新房外,普遍都要给女方一笔彩礼,少则三五万,多则十几万,彩礼大、房子阔、车子好、酒席多就觉得有面子,错位的婚恋观,助长了婚嫁论财的风气,极易误导农村青年形成“重利轻义”、一切向钱看的错误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人情宴”名目繁多。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而来名目繁多的“满月酒”、生日宴、祝寿宴、升学宴、乔迁宴等等“人情宴”,让群众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四是“赌博风”屡禁不止。据调查,春节期间赌博更甚,成了群众之间互相交流的普遍方式,牌桌上的“票子”成了有没有挣到钱的最直观“证据”,“赌博风”增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五是封建迷信蔓延滋长。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人们习惯于遇红白大事就要“看日子”、“算一卦”,加上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等多重因素,使得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有所抬头,使群众难以树立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观念,阻碍了群众向上向善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

(四)核心价值观融入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度有待提高。部分群众由于受不良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感。认为在缺乏诚信的社会里,谁讲诚信、守规矩就意味着吃亏,解决吃穿住行、就学就医就业等问题,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只有金钱权力是硬实力。错误认识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困难。二是个别领域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重视不够。个别党组织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学习探索实践不足,工作开展创新不够、点子不多,活动不丰富,教育不到位,与工作要求还有差距。三是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有待进一步丰富。由于我县财力所限,部分乡村的公共文化设施设备陈旧,管理服务配套不全,文化活动不够丰富,文化的引领渗透力量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五)培育优良家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奢靡之风在部分家庭中开始慢慢抬头,存在盲目跟风及相互攀比现象,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二是受传统观念和民族习俗的影响,许多家庭习惯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处事方式,不讲科学信迷信。三是对父母长辈的赡养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普遍认为能够为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就已足够,家长做不到言传身教,也不注重科学教子,重养轻教,重智轻德。

(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有偏差,家庭不和不全或婚姻变故导致孩子心理伤害、教育失控;家长自身品德不高,不务正业,给孩子造成恶劣影响;部分家庭过分溺爱孩子或对孩子期望过高,造成孩子逆反、压抑、焦虑的病态心理;父母外出的空巢家庭导致子女家教缺失。二是学校还存在着“重智轻德”的风气,认为思想政治课是辅课,课时安排少,思想政治课也常被挤占挪用;三是社会上各种良莠不齐的观念冲击着未成年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书籍中消极、色情、暴力内容充斥,酒吧、ktv、游戏厅、网吧等滋生的不良风气侵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

(七)帮扶送温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注重形式,在送温暖活动中,个别单位专门为领导安排善于讲好话,善于表达感激之情的困难群众,有意避开爱提意见和爱发牢骚的群众,造成领导每次送温暖都是几个“熟面孔”。而把平常不善于叫苦的困难群众冷落在一边,致使“生面孔”越来越生,实际困难始终得不到解决。二是有些平时对困难群众过问不多,只凭一两次节日送温暖表示关心,其效果不佳。三是在走访慰问时,往往是对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走访,带去一些生活物资表示慰问,而对于一些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以及个别老上访户或者对社会怀有仇恨心理的群体忽视了精神方面的慰问,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三、乡风文明建设对策和建议

(一)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面。一是增强干部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一方面以乡镇为单位的方式对乡镇干部队伍进行培训,印发培训资料、上辅导课,同时加强对乡镇、村社干部的业务培训,建立一支懂业务、能办事、会办事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队伍。另一方面,利用展板、宣传标语等形式强化宣传,着力培养农牧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二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开展“一村一品”“一村一风貌”建设活动,彻底改善村容村貌。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的运作机制,实行垃圾分类,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村运转、县处理模式为主,确保垃圾处理无害化。三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年度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障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制定村规民约及相应的整治和维护的方法和措施,并积极落实。

(二)繁荣农村文化方面。一是加大农牧区文化事业投入,完善文化设施,设立专项资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牧区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农牧区文化的经费比例,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部门业务经费、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二是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牧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牧区、面向农牧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牧民群众成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三是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文化队伍素质,积极挖掘农牧民的潜力,注意发现和培育那些热心开展文化活动和热衷于文化技艺学习与实践的农牧民,为他们提供培训提高的机会,保护、提高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四是充分发挥文化的旅游功能,不断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把文化旅游做大做强,重点发展民族歌舞、曲艺艺术,深入挖掘研究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整合提升富有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使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破除歪风陋习方面。一是建设良好乡风文明,应该从紧盯国家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做起,建议县委组织部、县纪委联合制定下发国家干部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文件,依法依纪狠刹“大操大办”、“打牌赌博”、互相攀比等不正之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二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的随礼标准、酒席规模、服饰首饰等进行合理界定,激活传统道德力量和村民自治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受益者。三是建立完善“一约四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发挥好“一约四会”作用,引导群众发挥自治组织引导作用,不断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真正把规矩立起来,让风气正起来。

(四)核心价值观融入方面。一是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话”,将“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把“大道理”寓于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感悟之中,将理论唠成家常话,以通俗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告知。二是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活生生的具体形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发挥引领效应。三是培育健康向上的农牧区文化,不断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手段。注重保护文化能人和民间艺人,鼓励打造更多精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公益事业,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搭建传播先进文化舞台。

(五)培育优良家风方面。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承担起这个重任。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更应该发挥起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则不失为一个很好途径,通过对家长的指导,帮助家长理解一个家庭具有良好家风、家教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要影响,最终达到以良好的家风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和社风的目的。二是政府要竭力拓宽就业渠道,让多数人能就近就业,自主创业,争取每个家庭的家长能在孩子身边言传身教,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教起。三是社会主流媒体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注重舆论引导。多策划一些传播正能量的节目,多做一些正面事迹的报道,占领舆论的高地,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开展宣传思想教育方面。一是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改进单一的灌输式宣讲的方式,应努力将宣讲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段子、表演剧等形式,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编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且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宣传品,如挂历、口袋书、折页,还可将需要宣传的内容制作成音像制品,藏汉双语解说,满足不同民族群众的需求。三是发挥文化能人作用,将其建立成“文化中心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吸引周围群众积极参与,从而活跃群众文化。同时,开展能够吸引大多数群众广泛参与的民间活动,如民间游戏、歌舞表演、体育竞赛、节庆活动等,让群众在广泛参与中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对集体的热爱。四是提高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整体素质,要通过举办不同层次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尤其要通过学习教育,使基层干部队伍能真正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把基层当作施展才华、展示能力的舞台。

(七)开展送温暖方面。一是丰富“送”的内容。困难群体对于送温暖的需求千差万别,一些人需要米面油,一些人更需要精神安抚和慰问。送温暖送钱送物固然很好,可以解决部分困难家庭的眼前困难,但也不能局限于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妨改变思路丰富“送”的内容,向困难群体送知识、送信息、送技术、送岗位、送培训、送项目,变扶贫为“扶智”、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和早日脱贫。二是改进“送”的方式。送温暖不能年前热热闹闹,年后冷冷清清,平日无声无息,更不能仅有宝贵的“年终关怀”。三是讲究“送”的策略。贫困家庭人与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造成贫困原因也不尽相同,脱贫的路子也不一致。扶贫帮困需要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对他们的贫困情况了如指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合实际的帮扶规划和措施,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的个性化服务。

(八)精神文明创建方面。一是把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二是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政府资助一点、部门帮助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并应充分强调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三是紧密结合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增收富民的实际,设计载体,开展活动,多用农牧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要围绕群众急、盼、难的事情,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使群众得实惠。四是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加强农牧民的科学技术、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五是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建设,使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有人干事,有能力干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运用典型推动工作,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要善于发现、总结、培育、推广、宣传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九)村规民约制定及落实方面。一是把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乡镇党委牵头抓总,村(社区)支部牵头的方式,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照“三议一表决”的程序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并通过向群众宣传有关移风易俗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弘扬文明节俭新风,破除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营造纯朴文明的社会风气。同时,对村规民约生效后要上墙公告,确保广大村民的知情权。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标杆”作用,对“两委”班子成员严格按照《中国******廉洁自律准则》和《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要求,坚决制止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同时要求广大农村党员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公开承诺、带头倡导文明新风,带头监督制止歪风邪气,并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把需要党员在乡风文明建设中承担的工作任务设成不同的岗位,通过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的明显好转。三是将正确激发群众的内在动力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村(社区)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积极开展群众思想教育,把“爱国主义、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传统美德”作为主要内容,提高群众鉴别是非、美丑、荣耻的能力。同时结合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共和人”等文明创建评比活动,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建设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

(十)加强基层党建方面。一是进一步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加大对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培训力度,继续深化“三会一课”等制度,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通过加强对班子成员队伍的培养教育加强班子成员的各方面水平能力,发挥党组织带头人作用,加强班子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深化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建设,提升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水平,更好发挥支部班子作用,加强农牧区基层党建工作。二是必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抓党员素质,支部班子切实发挥起带头引领作用,通过主题支部党日活动、党员活动日等多种活动、制度,引领广大党员自觉亮身份,参加农牧区各项活动,把党员队伍抓起来,通过党员的个人行动,作用发挥,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强基础,发挥广大党员作用,带动农牧区基层党建。三是坚持结合农牧区生产生活实际,将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与农牧区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形成以党建带农牧区生产发展的思路、方式方法。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书记带头人作用,调动广大党员积极发挥作用,致力于农牧区建设、发展,通过支部班子成员、党员形成合力,吸收优秀存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高素质人才队伍,发挥他们的带头引领示范作用,将党建工作带到田间地头,带入农牧区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切实发挥党组织作用,以党建带农牧业产业发展。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

(一)农牧区环境卫生整治及村容村貌改造情况。一是我县农牧区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以农村牧区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加强农牧区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全县11个乡镇中已有5个乡镇(恰卜恰镇、倒淌河镇、龙羊峡镇、黑马河镇、塘格木镇)建设垃圾处理厂,配置垃圾转运车辆17台,可服务周边村庄38个,各乡镇定期组织环卫人员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清理各类垃圾,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牧区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局面。二是为确保全县环境突出问题切实解决,生态环境有效改善,2017年***环保督查中,县各督导整改组现场督导127次,召开专题会议53次,走访群众452人次,组织干部群众29568人次,调运各类机621辆台,清理清运垃圾62245吨,依法拆除违章建筑万平方米,依法拆除帐篷4645顶。特别是对恰卜恰河道内部分企业污水直排,存在水污染的隐患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共查处大小排污口150个,投资万元,将河道内的所有污水管网都纳入市政管网,并对沿河污染严重、环保设施不达标的企业予以关停,恰卜恰河道周边的环境卫生迅速的有了好转。三是自2014年我县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年以来,共实施建设项目村庄33个,四年来实施项目村涉及户数为7997户,受益人口31492人,建设项目涉及住房、院墙大门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村级后续产业发展、村民综合服务活动中心、群众文化广场等内容,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目前,全县还有66个村未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其中26个村未实施任何项目,40个村实施了“千村建设”“百企联百村”“年度重点推进村”等项目。计划2019年--2020年全面完成全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二)农牧区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一是我县现有乡镇文化站1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7处,其中,新建66处,提升改造19处,资源整合12处;每村建设文化活动室100平米,室外文化广场600平米;行政村农(牧)家书屋99个,总投资元,其中:农家书屋46个,每个书屋投资元;牧家书屋45个,每个书屋投资元;寺院8个,每个书屋投资元,每个书屋配备90至105余本书籍、3000余册书刊。二是投资万元,对廿地乡羊让村等14个贫困村实施文化扶贫工作,发放服装、演出道具、乐器、音响、手拉杆移动音响、海尔55寸电视机。同时,本着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办,群众乐”的原则,以大力挖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为目的,进一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全力打造“共舞和谐”文化品牌。三是积极开展青海省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设立培训基地4处,分别为:石乃亥乡“格萨尔”说唱培训基地、沙珠玉乡下卡力岗非物质是文化遗产安多“则柔”培训基地、黑马河乡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切吉乡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四是每年春节暨藏历年期间在各乡镇、社区、行政村演出50余台(节目200余个)文艺汇演;“新春下基层服务暖人心”专题演出每年20余场;在青海湖广场、香巴拉广场组织开展“百姓大舞台”活动40余场;完成农牧区公益电影放映1200场;积极配合县政府及卫生、科技、消防、公安、环保、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编排专题文艺节目,开展公益性文艺宣传活动。

(三)破除歪风陋习情况。一是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破除歪风陋习的宣传,大力倡导厉行节俭的新风尚。围绕“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在村庄主干道、群众聚集地,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电子屏、灯箱广告等载体,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内容,教育启发群众自觉革除陈规陋习、主动践行文明新风。二是与评优树模相结合,广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先进事迹宣讲,总结挖掘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群众。同时,结合“三严三实”教育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农村党员干部婚丧嫁娶严格监督,让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为群众树立标杆,县纪委对机关科级以上干部家中红白事情,进行备案。三是将移风易俗宣传教育融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文明祭祀、家庭团圆、敬老孝亲等活动,以科学、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取代陈规陋习。

(四)核心价值观融入情况。一是组织召开各类会议,动员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和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县委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暨“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动员推进会、首届“共和好人”、每届“最美共和人”表彰暨颁奖大会等会议上,对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就做好“文明共和”建设、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学雷锋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作了详细安排,为保障工作取得切实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采取多种方式,全面营造核心价值观宣传浓厚氛围。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微短信平台、户外广告、led显示屏、书籍、宣传册等载体,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政策等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团结奋进、不懈奋斗,形成推进共和改革发展的巨大合力。

(五)培育优良家风情况。一是充分发挥家庭文明在培育优良家风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依托“妇女之家”,深化“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文明家风。每年举办“最美家庭”表彰大会,表彰“最美家庭”81户,启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播放“孝亲敬老”、“民族团结”、“廉洁自律”、“教子有方”等11户优秀典型“最美家庭”专题片,以先进引领后进,以真善美抑制假恶丑。二是在城中社区“儿童之家”开展了以“品味书香进儿童之家”为主题的亲子阅读活动,17户家庭、9名老师及儿童教育工作者参活动,提升“妇女儿童之家”服务妇女儿童、促进和谐文明的能力水平;在县第一小学开展了“欢乐五月天,献礼母亲节”主题活动,积极倡导理解母亲、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良好的风尚;三是围绕“妇女之家”平台,给各乡镇妇联和各学校发放《家庭教育读本》1920本,配合各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班6期,参与人数达1687人,扎扎实实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和推进工作。

(六)开展送温暖活动情况。一是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动态管理,突出兜底保障作用。去年入冬以来,共落实一次性补贴万元,其中为2237户4354名城镇低保户落实补贴万元,为4740户13192名农村低保户落实补贴万元。二是全面排查城乡特困人员基本情况,对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范围,享受国家优惠政策。2017年,为全县377户382名特困人员发放补贴万元,为103名优抚对象落实补贴万元。三是完善县、乡临时救助大平台,加大调查核实力度,规范审批程序,解决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共为全县692户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资金万元。及时为务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寻亲不遇、被偷被骗人员送去棉被、棉衣、棉鞋、大米、食用油等过冬物资,价值共计万元。四是严格要求养老机构和代养人员以高标准做好对老人的身心检查、政策宣讲、慰问等工作,守护好老人生活起居,让困难老人感受党的温暖。为74名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购置棉被、棉衣等过冬物资共计万多元。五是县总工会为742户下岗困难职工筹集送温暖、帮扶资金万元。五是县红十字会对50名病患者发放救助资金共10万元,对因病、因灾困难干部群众发放“博爱一日捐”捐款万元,对100户生活困难户送去米、面、油、衣物等生活用品。同时,按照省州关于做好“两节”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工作要求,县民政局对全县543户以及湖东种羊场20家农户、12名优抚对象、60户贫困僧侣和部分贫困户、残疾户、受灾户、作为重点慰问对象进行走访慰问。

(七)精神文明创建情况。一是不断丰富宣传教育载体,深化公民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公民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投入12万元设置大型宣传标语2面、宣传栏6个、活动展板500余块,发动各级文明单位利用宣传橱窗、楼宇电视、led电子屏播发公益广告2500余条;利用重大节日和敏感节点,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清明节“缅怀先烈、感恩思源”、“感恩母亲节”、“博爱一日捐”、法治宣传教育、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文明风尚。二是相继开展了首届“共和好人”、第二、三届“最美共和人”、“五星级文明示范户”和“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全县范围内表彰奖励了115名典范。2017年我县被国家文明委复审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三是在学校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勤劳节俭教育、礼节礼仪教育,大力培养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的良好品德。2017年我县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四是以“五大”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2017年,我县被***文明委复审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省文明委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全县获评省级“文明单位标兵”1个,“文明单位”10个;州级“文明单位”16个,“文明村”1个,“文明学校”12个,“先进个人”4个;县级“文明单位”13个,“文明学校”3个,“文明乡镇”4个,文明站所、村、社区6个,“先进个人”3个。

(八)村规民约制定及开展落实情况。截止目前,全县99个村、14个社区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从具体内容来看,共涉及村级环境保护、村级团结稳定、村民行为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村级民主决策管理等。从调查情况看,一是多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都制定了关于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尊老爱幼、维护环境卫生等条款,这些条款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美化环境的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群众素质,为乡村振兴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二是多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都规定了要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生产,做到科技致富。在其倡导下,农牧民群众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科技致富的劲头持续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村民互帮互助,共同奔向小康之路。三是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加强了对村(社区)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监督,将村(居)务管理变“为民作主”为“由民作主”,增加了村(居)务的透明度,提高了农牧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意识,同时畅通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沟通的渠道,使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四是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由于其乡土性、地域性、自发性、内控性,一定程度上起到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有效降低了农村治理成本,提高了农村管理运行效率。如,塘格木镇华塘村曾是个告状多、派性重、班子散的“后进村”,2014年,乡党委在集中整治的同时,引导村民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实现由“乱”变“治”,从“后进村”逐步晋位升级的转变。

(九)农牧区法治建设情况。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大讲堂”活动,强化对行政工作人员的法律培训,开展法治培训6场400余人次。全面落实“双普法”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法律十进”活动,举办各类法治宣传讲座、培训班、文化活动共394场次,参与群众人数达万人次,悬挂横幅282条,制作展板134块,发放宣传物品万余件,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突出抓好宪法宣传,积极开展了以“增强宪法精神,培育法治信仰”为主题的“七个一”宪法日活动,宪法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县委统战民宗等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寺院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宣讲56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53份,悬挂标语横幅35条。二是进一步完善共和县依法治县工作联络员制度,组建联络员队伍,开通依法治县工作qq群和共和县依法治县微信公众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强化了依法治县对外宣传工作。强化县法学会工作,改选、充实县法学会成员,广泛吸收检察官、法官和行政执法人员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法律人才,共发展会员40人,目前在册会员83人。三是扎实开展“双百”和“法治基层行”活动,县法学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探索建立“社区法律会诊站”,在恰卜恰镇城北社区和工业园社区开展法律会诊站试点工作,统一制作悬挂标牌,印制工作手册,配备一线法律工作者担任“社区法律会诊站副主任”。四是联合依法治县办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的意见》。进一步推进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印发了《青海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办法》。同时,开通“共舞和谐”普法之窗手机微信公众号。编辑发行《共和双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动态》10期。五是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对辖区内娱乐场所进行集中执法检查60余次,发现隐患4余起,责令整改4余起;建立邪教人员数据库,对39名邪教人员进行了解脱和撤控审批;开展各类维权讲座、反邪教科普宣传、法制报告进校园活动共65场次、检查网吧256家次,停业整顿3家,坚决查处利用信息网络传播各类有害信息的行为;收缴非法出版物650张,非法音像制品220张,盗版光碟450张,警告21家,责令整改8家,不断净化文化环境。

(十)农牧区基层民主建设情况。一是基层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议事制度不断健全,村民民主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各村对所有群众关心、想知道、有顾虑的问题都能做到由群众做主。特别是村级财务制度逐渐走上公开化、正规化。各村都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村里的财务情况全都上墙公布,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财务公开会议,让村民有了参与权、知情权。重大决策和主要项目安排及集体大数额的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听取村民意见后再进行议事表决通过。有力加强了对农村党员干部职权行为的监督和制约,从源头上杜绝腐败。二是农牧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作风粗暴、方法简单的现象少了,深入群众做思想工作的多了,形成了干部依法行政、群众依法维权的良好局面。比如在救灾、救济款物发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种粮直补、草原奖励补助等都能及时地向群众公开。三是在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基础上,对“两委”班子全体成员人实行述职述廉制度,使群众对政务、村务、党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不断提升。四是严格落实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近年来,我们针对全县部分村财务混乱、群众上访不断的现象,对全县所有村级干部实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将审计结果公布于众,还部分村干部一个清白,还群众一个明白。

(十一)乡风文明建设中的获得感情况。一是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微短信平台、户外广告、led显示屏、书籍、宣传册等载体,不断深化对乡村文明的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团结奋进、不懈奋斗,形成推进共和改革发展的巨大合力。二是稳步推进“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以召开动员会、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督促检查、举办骨干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从城镇社区和农牧区乡(镇)、村两个层面,稳步推进了乡风文明工作的开展,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三是继续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结合我县民族文化特点和优势,在春节、端午节、建党节等各节日期间,组织开展了社火、灯会、射箭赛、篮球赛、恰卜恰地区夏季周末广场“百姓大舞台”为主题的文艺演出等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热烈欢迎。四是青海湖流域综合治理、龙羊峡良好湖泊生态保护、塔拉滩荒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扎实推进,生态保护补奖资金惠及了广大牧民群众,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狠抓城镇和农牧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近七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1276户农牧民彻底告别无电历史。

二、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县农牧区环境整治及村容村貌治理一直以来结合“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及“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行实施,实施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及村容村貌治理缺乏专项资金支持。二是在去年的环保督查过程中,我县自查发现县域乡镇建成的垃圾填埋场存在处理不规范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运营资金不足、管理人员缺乏,且工作人员未经相关技能及知识培训,不具备上岗的基本能力。且配套的装载机等机械设备缺乏或老旧、破损,对乡镇生活垃圾的规划化处理存在制约。

三是我县为农牧结合的县,大部门牧业村庄人口众多、居住分散、数量庞大、成分复杂的农村垃圾是一个很大的农村环境的污染源。加之城乡居民对环保观念淡薄,使得有法也难依、有法也不依。

(二)繁荣农村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县作为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带来的是文化发展投入严重不足,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事业薄弱,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覆盖面还十分狭窄,一些村社甚至没有一块空地作为基础设施供村民开展集体文化活动,管理人员培训不足,文化服务能力低下。这种状况在边远农牧区更为明显,难以形成文化氛围。在条件较好的乡村建有诸如农家书屋、村民活动室等基础设施,但多数群众的文化生活仍然沿袭传统,以唱歌跳舞看电视为主,加之留守老人、妇女、小孩文化参与意识和文化建设意识薄弱,文化生活十分单调贫乏。

(三)破除歪风陋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普遍。目前,我县在婚丧喜事方面普遍存在着讲究排场、盲目攀比现象。二是婚事“彩礼”负担沉重。青年男女订婚除了男方要有新建或装修的新房外,普遍都要给女方一笔彩礼,少则三五万,多则十几万,彩礼大、房子阔、车子好、酒席多就觉得有面子,错位的婚恋观,助长了婚嫁论财的风气,极易误导农村青年形成“重利轻义”、一切向钱看的错误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人情宴”名目繁多。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而来名目繁多的“满月酒”、生日宴、祝寿宴、升学宴、乔迁宴等等“人情宴”,让群众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四是“赌博风”屡禁不止。据调查,春节期间赌博更甚,成了群众之间互相交流的普遍方式,牌桌上的“票子”成了有没有挣到钱的最直观“证据”,“赌博风”增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五是封建迷信蔓延滋长。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人们习惯于遇红白大事就要“看日子”、“算一卦”,加上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等多重因素,使得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有所抬头,使群众难以树立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观念,阻碍了群众向上向善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

(四)核心价值观融入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度有待提高。部分群众由于受不良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感。认为在缺乏诚信的社会里,谁讲诚信、守规矩就意味着吃亏,解决吃穿住行、就学就医就业等问题,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只有金钱权力是硬实力。错误认识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困难。二是个别领域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重视不够。个别党组织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学习探索实践不足,工作开展创新不够、点子不多,活动不丰富,教育不到位,与工作要求还有差距。三是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有待进一步丰富。由于我县财力所限,部分乡村的公共文化设施设备陈旧,管理服务配套不全,文化活动不够丰富,文化的引领渗透力量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五)培育优良家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奢靡之风在部分家庭中开始慢慢抬头,存在盲目跟风及相互攀比现象,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二是受传统观念和民族习俗的影响,许多家庭习惯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处事方式,不讲科学信迷信。三是对父母长辈的赡养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普遍认为能够为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就已足够,家长做不到言传身教,也不注重科学教子,重养轻教,重智轻德。

(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有偏差,家庭不和不全或婚姻变故导致孩子心理伤害、教育失控;家长自身品德不高,不务正业,给孩子造成恶劣影响;部分家庭过分溺爱孩子或对孩子期望过高,造成孩子逆反、压抑、焦虑的病态心理;父母外出的空巢家庭导致子女家教缺失。二是学校还存在着“重智轻德”的风气,认为思想政治课是辅课,课时安排少,思想政治课也常被挤占挪用;三是社会上各种良莠不齐的观念冲击着未成年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书籍中消极、色情、暴力内容充斥,酒吧、ktv、游戏厅、网吧等滋生的不良风气侵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

(七)帮扶送温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注重形式,在送温暖活动中,个别单位专门为领导安排善于讲好话,善于表达感激之情的困难群众,有意避开爱提意见和爱发牢骚的群众,造成领导每次送温暖都是几个“熟面孔”。而把平常不善于叫苦的困难群众冷落在一边,致使“生面孔”越来越生,实际困难始终得不到解决。二是有些平时对困难群众过问不多,只凭一两次节日送温暖表示关心,其效果不佳。三是在走访慰问时,往往是对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走访,带去一些生活物资表示慰问,而对于一些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以及个别老上访户或者对社会怀有仇恨心理的群体忽视了精神方面的慰问,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三、乡风文明建设对策和建议

(一)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面。一是增强干部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一方面以乡镇为单位的方式对乡镇干部队伍进行培训,印发培训资料、上辅导课,同时加强对乡镇、村社干部的业务培训,建立一支懂业务、能办事、会办事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队伍。另一方面,利用展板、宣传标语等形式强化宣传,着力培养农牧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二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开展“一村一品”“一村一风貌”建设活动,彻底改善村容村貌。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的运作机制,实行垃圾分类,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村运转、县处理模式为主,确保垃圾处理无害化。三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年度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障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制定村规民约及相应的整治和维护的方法和措施,并积极落实。

(二)繁荣农村文化方面。一是加大农牧区文化事业投入,完善文化设施,设立专项资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牧区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农牧区文化的经费比例,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部门业务经费、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二是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牧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牧区、面向农牧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牧民群众成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三是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文化队伍素质,积极挖掘农牧民的潜力,注意发现和培育那些热心开展文化活动和热衷于文化技艺学习与实践的农牧民,为他们提供培训提高的机会,保护、提高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四是充分发挥文化的旅游功能,不断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把文化旅游做大做强,重点发展民族歌舞、曲艺艺术,深入挖掘研究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整合提升富有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使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破除歪风陋习方面。一是建设良好乡风文明,应该从紧盯国家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做起,建议县委组织部、县纪委联合制定下发国家干部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文件,依法依纪狠刹“大操大办”、“打牌赌博”、互相攀比等不正之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二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的随礼标准、酒席规模、服饰首饰等进行合理界定,激活传统道德力量和村民自治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受益者。三是建立完善“一约四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发挥好“一约四会”作用,引导群众发挥自治组织引导作用,不断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真正把规矩立起来,让风气正起来。

(四)核心价值观融入方面。一是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话”,将“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把“大道理”寓于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感悟之中,将理论唠成家常话,以通俗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告知。二是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活生生的具体形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发挥引领效应。三是培育健康向上的农牧区文化,不断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手段。注重保护文化能人和民间艺人,鼓励打造更多精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公益事业,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搭建传播先进文化舞台。

(五)培育优良家风方面。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承担起这个重任。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更应该发挥起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则不失为一个很好途径,通过对家长的指导,帮助家长理解一个家庭具有良好家风、家教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要影响,最终达到以良好的家风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和社风的目的。二是政府要竭力拓宽就业渠道,让多数人能就近就业,自主创业,争取每个家庭的家长能在孩子身边言传身教,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教起。三是社会主流媒体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注重舆论引导。多策划一些传播正能量的节目,多做一些正面事迹的报道,占领舆论的高地,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开展宣传思想教育方面。一是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改进单一的灌输式宣讲的方式,应努力将宣讲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段子、表演剧等形式,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编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且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宣传品,如挂历、口袋书、折页,还可将需要宣传的内容制作成音像制品,藏汉双语解说,满足不同民族群众的需求。三是发挥文化能人作用,将其建立成“文化中心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吸引周围群众积极参与,从而活跃群众文化。同时,开展能够吸引大多数群众广泛参与的民间活动,如民间游戏、歌舞表演、体育竞赛、节庆活动等,让群众在广泛参与中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对集体的热爱。四是提高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整体素质,要通过举办不同层次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尤其要通过学习教育,使基层干部队伍能真正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把基层当作施展才华、展示能力的舞台。

(七)开展送温暖方面。一是丰富“送”的内容。困难群体对于送温暖的需求千差万别,一些人需要米面油,一些人更需要精神安抚和慰问。送温暖送钱送物固然很好,可以解决部分困难家庭的眼前困难,但也不能局限于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妨改变思路丰富“送”的内容,向困难群体送知识、送信息、送技术、送岗位、送培训、送项目,变扶贫为“扶智”、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和早日脱贫。二是改进“送”的方式。送温暖不能年前热热闹闹,年后冷冷清清,平日无声无息,更不能仅有宝贵的“年终关怀”。三是讲究“送”的策略。贫困家庭人与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造成贫困原因也不尽相同,脱贫的路子也不一致。扶贫帮困需要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对他们的贫困情况了如指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合实际的帮扶规划和措施,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的个性化服务。

(八)精神文明创建方面。一是把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二是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政府资助一点、部门帮助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并应充分强调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三是紧密结合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增收富民的实际,设计载体,开展活动,多用农牧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要围绕群众急、盼、难的事情,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使群众得实惠。四是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加强农牧民的科学技术、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五是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建设,使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有人干事,有能力干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运用典型推动工作,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要善于发现、总结、培育、推广、宣传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九)村规民约制定及落实方面。一是把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乡镇党委牵头抓总,村(社区)支部牵头的方式,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照“三议一表决”的程序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并通过向群众宣传有关移风易俗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弘扬文明节俭新风,破除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营造纯朴文明的社会风气。同时,对村规民约生效后要上墙公告,确保广大村民的知情权。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标杆”作用,对“两委”班子成员严格按照《中国******廉洁自律准则》和《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要求,坚决制止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同时要求广大农村党员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公开承诺、带头倡导文明新风,带头监督制止歪风邪气,并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把需要党员在乡风文明建设中承担的工作任务设成不同的岗位,通过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的明显好转。三是将正确激发群众的内在动力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村(社区)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积极开展群众思想教育,把“爱国主义、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传统美德”作为主要内容,提高群众鉴别是非、美丑、荣耻的能力。同时结合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共和人”等文明创建评比活动,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建设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

(十)加强基层党建方面。一是进一步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加大对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培训力度,继续深化“三会一课”等制度,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通过加强对班子成员队伍的培养教育加强班子成员的各方面水平能力,发挥党组织带头人作用,加强班子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深化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建设,提升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水平,更好发挥支部班子作用,加强农牧区基层党建工作。二是必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抓党员素质,支部班子切实发挥起带头引领作用,通过主题支部党日活动、党员活动日等多种活动、制度,引领广大党员自觉亮身份,参加农牧区各项活动,把党员队伍抓起来,通过党员的个人行动,作用发挥,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强基础,发挥广大党员作用,带动农牧区基层党建。三是坚持结合农牧区生产生活实际,将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与农牧区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形成以党建带农牧区生产发展的思路、方式方法。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书记带头人作用,调动广大党员积极发挥作用,致力于农牧区建设、发展,通过支部班子成员、党员形成合力,吸收优秀存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高素质人才队伍,发挥他们的带头引领示范作用,将党建工作带到田间地头,带入农牧区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切实发挥党组织作用,以党建带农牧业产业发展。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十一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1881”战略和“发展·提升年”的各项要求,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基础上,以开展学雷锋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志愿者活动,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巩固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通过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努力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具有时代特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师生的整体文明素质。

二、主要任务:

1、认真开展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今年“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主题是:“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情,为全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把“日行一善”、传统节日、经典诵读融入全年的活动之中。

2、以精细化管理推动内涵发展。

以“绿色质量”为目标,践行“轻负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管理,精品的成果,从而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3、抓好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继续打造德育实践周、文化艺术节、合唱、头脑奥林匹克、珠心算等特色活动和校本课程,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在改扩建完工之契机,部分完成学校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三、具体工作:

(一)、抓好教职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

1、定期集中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团结等有关理论学习内容,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建设思想觉悟高、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搭建平台开辟学习园地,定期推荐教育、科技、人文、立志等各方面优秀书籍,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2、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以“师德高尚”为队伍建设的追求目标,教师要为人师表,领导干部要为师之表。一是要加强经常性的教育。在教师群体中大力弘扬“学习师德模范、争当时代先锋”的正气。二是树立师德典型。通过学生评、教师评等综合评价,评出若干师德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三是建立校务公开机制,畅通与家长沟通渠道。四是骨干示范。党员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要努力成为师德标兵,带头模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要自觉拒绝有偿家教。五是加大考核权重,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实行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工资考核、职级认定实行“一票否决”。

(二)、德育工作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为依据,整合德育功能,规范学生行为,全方位、细致地落实好学生的常规管理,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

1、按照区文明委的要求,为切实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引导全区未成年人胸怀祖国、心系社会、关爱他人、孝敬父母、自信自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成才。开展“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活动。

2、强化德育意识,抓好德育队伍。发挥德育工作的整合功能,严格落实班主任例会制度,抓好各级德育骨干及班主任的培训,增强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通过评选优秀中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弘扬先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3、重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以一日常规考核为抓手,开展好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利用班队会、主题教育、班级公约等,强化教育训练。特别要抓好学生上学、放学、集队、上操、和课间行为规范等,培养学生做“讲文明、讲礼仪”的校园小主人。

4、开展好系列主题教育。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发挥少先队阵地作用,一月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感恩、奉献、友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教育,塑造学生良好品格。

5、开展好读书活动。大队部和教务要组织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诵经典、诵名篇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展示师生阅读成果,打造书香校园。

6、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为指导,落实心理健康工作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抓好学困生和行为习惯、性格偏差学生的心理辅导。

下一页更多精彩“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计划”

文档为doc格式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十二

“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事业融合在一起才能最有力量。我愿意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这是雷锋叔叔的名言。雷锋叔叔是一名伟大的共产党战士,他虽已离开了半个多世纪,但他的“螺丝钉精神”却会永远流传下去。

3月5日,是雷锋纪念日,学校举办了“学雷锋,双语因你而美丽”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七年级的同学一同去南岭公园捡垃圾,让我们一同向雷锋叔叔学习。

到了南岭公园,以班为单位,各奔东西,完成任务。今天,太阳高照,晒得我们一头汗,但同学们不怕炎热,仔细的在地上搜寻着,累了就坐在哪儿歇一会儿,一个小时后,大家都搜集到了很多垃圾,看来大家的成果都不错,这次活动圆满成功。

在这个活动中,使我们懂得了许多。在家中,我们可能过惯了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都把我们捧在手里怕摔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根本不会让我们做家务活。而今天这个活动,使我们学会了保护环境,懂得了环保工人劳动的辛苦,更使我们懂得了“助人为乐”的含义。

说起雷锋,有的同学可能认为这太遥远了,通过这个活动,我懂得了:其实“雷锋”就在我们身边。主动将垃圾捡起,帮助别人解决难题,拾金不昧等这些都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我们不需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够了,只需要我们做到了这些,就不枉费了学校举办这个活动的苦心。

经过几个小时的劳动,同学们都已经筋疲力尽,汗流浃背了,可这并不消减我们的干劲,因为我们心里都是甜的。

相信同学们今天都或多或少有些收获,学习雷锋,并不只停留在3月5日,也并不只是停留在3月,我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要将这种“雷锋精神”流传下去,雷锋永远在我们心中!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十三

县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三贴近”和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突出了理论武装工作这个重点

始终把理论武装工作摆在思想政治建设的突出位置,始终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各级干部、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一是创新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形式,增强学习效果。按照县委要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成员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质量为根本目的,在真学、真信、真用、真懂上下功夫。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学习力度,丰富学习内容。全县各级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每季均开展了集中学习,安排了专题发言和学习经验体会交流等。二是开展“三观”学习教育活动。按照省、市委的要求,对全县的“三观”学习教育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征订《四观教育读本》本,组织全县干部职工人参加了全市“三观”教育有奖知识竞赛。三是加强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与管理。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县组织开展了“求真务实、廉洁从政”教育活动。通过学习相关文件、召开学习讨论会、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宣传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等形式,加大了反腐倡廉警示和教育工作力度,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四是加强干部培训教育。今年在县委党校共举办了期党政干部培训班、参训人数达人。

(二)突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重点

重点做好企业职工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下岗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自力更生,同时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理解支持党委、政府工作,做到老有所为,充分发挥余热;做好知识分子、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鼓励他们奋力拼搏,多为社会做贡献;做好村级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稳定思想、克服困难,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做好中小学生、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勤奋努力、积极进取,为建设家乡认真学习。由于坚持多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克服和缓解了全县工作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巩固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筑牢了团结奋斗、力求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突出了宣传舆论工作这个重点

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始终坚持“三贴近”和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市委的重大战略部署,保证了上级精神在我县得到全面落实;大力宣传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各时期的中心任务,确保了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大力宣传县委、政府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盐津的“六句话”发展思路、“五句话”定位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统一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一是突出抓好重大会议的宣传报道和贯彻落实,特别是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七届四次、五次全会,市委一届七次全会和县委十届二次、四次、六次全会的宣传报道和贯彻落实。组织征订了《党的xx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本。二是认真抓好禽流感的防治宣传。自我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防治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专栏、墙报、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防治的科普知识,做到了家喻户晓,有力地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抓住宪法颁布实施周年、行政许可法实施等机遇,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贯彻力度。四是积极搞好实施“云岭先峰”工程的宣传工作。为贯彻省委用五年时间在全省基层党组织中全面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决定,结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报道实施“云岭先锋”工程重要性、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先进典型经验,从而指导和促进了“云岭先锋”工程在全县的全面深入开展。五是加强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为更好地落实《盐津县创建无毒县工作实施方案》,在“”、“”“”禁毒日、艾滋病日之际,开展广泛的禁毒防艾宣传,向全县青少年发放“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倡议书,加大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全年全县共发放禁毒宣传资料余份,张贴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宣传图片余张。六是认真搞好县委政府的阶段性中心工作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努力做好农村税费改革、村级换届选举、“普九”、经济普查、征兵等阶段性工作任务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切实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推进。七是推典型,树榜样。为了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的良好氛围,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广大青少年努力学习,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组织推选了践行“三个代表”、建设小康社会和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先进基层党委个、先进个人个,选送了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就读昭通一中“宏志班”,选送了名优秀贫困学生享受“西部助学工程”的资助圆了大学梦。

(四)突出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这个重点

(五)突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这个重点

一是结合我县实际,不断理清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制定了省级风景名胜区豆沙关自然历史文化开发方案,收集整理了劳作民歌“打鼓草”,组织人员到四川高县考察了僰人文化。二是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史资料整理。开展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五尺道、僰人悬棺、乌蒙王墓、马湖府界碑、方碑湾摩崖”被列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豆沙申报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已评审通过;协助市政协编辑出版文史资料豆沙关专集组稿余篇;完成了全县地面不可移动资料文物拓片余件。三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普洱文化站主体工程已完成,庙坝文化站建设已经开工,其它有关文化站建设已纳入规划。四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通过加强对营业性电脑网吧、歌舞娱乐、音像制品、书刊印刷、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整顿,进一步强化了文化市场管理,净化了文化市场。

(六)突出了对外宣传这个重点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力打造外宣品牌,拓展外宣平台,拓宽外宣渠道,从而使盐津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得到广泛的宣传,不断扩大盐津的知名度。一是在新华网上初步建立了盐津宣传信息频道,为盐津的对外宣传拓展了一个新的平台。二是以昆交会等大型经贸活动为契机,突出宣传我县的资源、交通、区位优势,成功地引进了一批招商引资项目;三是积极配合市电视台组织开展了盐津宣传月活动,利用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发现昭通”新闻采访团到我县的采访活动以及“文化昭通”昆明系列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形成了盐津不断走向外界、外界不断了解盐津、走进盐津的良好格局。四是利用全省地州市报总编联谊会和昭通市作家创作研讨会全体参会人员到盐津参观采风以及云南中大发电有限公司白水江梯级电站开工庆典之机,采用专项宣传材料等形式,对盐津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宣传,进一步扩大了盐津知名度。

(七)突出了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这个重点

一是配齐配强了乡镇宣传委员、宣传干事。二是积极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队伍素质。三是严格新闻宣传纪律,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要求。四是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改善了部分乡(镇)宣传文化设施比较落后、简陋的状况,为更好地搞好宣传思想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年来,虽然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差距:一是少数地方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认识还不够深,程度不同地存在重经济指标,轻宣传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估计不足,分析不透,致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针对性不强。三是经济宣传和对外宣传工作力度还不够,主要是深度和广度不够,形式还比较单一,重点还不突出。四是由于投入不足,基层文化和宣传基础设施不足。五是文化产业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理清思路,做好规划。六是对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检查、指导和督促不够。

三、下步工作打算

年,全县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强化创新意识,跟上时代步伐,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入贯彻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开辟新渠道,占领新阵地,打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教育人民作为首要任务。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打牢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弘扬和培育盐津精神,营造加快发展的人文环境。继续坚持和发扬“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盐津精神,并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摒弃落后思想,增添新的内容,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总结和宣传体现盐津精神的先进典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全县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为加快盐津现代化建设步伐加油出力。

(三)立足实际,进一步改变城乡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重点在改变城乡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上下功夫,抓好以“五大秩序”治理为重点的整治活动,抓好以“三村”建设、“八个一”、“文明幸福”工程建设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开展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建设“诚信盐津”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打造诚信社会;二是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引导人们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摒弃迷信、愚昧行为;三是要强化载体建设,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四是以推荐评选省、市、县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文明旅游风景区为契机,全面深化我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五是重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不断丰富全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六是继续抓好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七是实现创建无毒县、文明畅通工程和平安大道目标,做好创建巩固工作。

(四)突出盐津特色文化建设,打造盐津特色品牌文化。一是进一步完善我县文化体制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二是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在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经营中逐步引入市场机制。三是开展盐津文化课题研究,对盐津文化进行科学定位。四抒泛开展具有盐津地方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五是加强和改进社会文化监管工作,积极帮助和指导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把繁荣群众文化和搞好文学艺术创作作为重点,组织和鼓励全县优秀文学艺术人才继续创作有较高水准的文学艺术精品。六是筹划出版全国著名青年诗人樊忠慰《诗选》,编辑出版一本全面反映豆沙历史文化资料的资料书。

(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思想干伍建设。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摆在重要的地位,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习惯,建设一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锐意进取、爱岗敬业和团结干事的宣传思想干伍。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十四

中共攀枝花市委宣传部:

根据《攀枝花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八大行动之——乡风文明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攀委农领办〔2018〕15号)文件精神,结合《中共攀枝花市委宣传部关于报送乡风文明建设行动工作情况的通知》(〔2019〕—81)要求,现将我县乡风文明建设行动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纲领,紧紧围绕“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凝聚了强大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动力。在具体工作中,我县结合农村实际,着力文明细胞创建、道德教育、志愿服务,基层群众精神风貌明显转变,道德素质显著提高。

(一)文明创建助推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助推农村文明。截至目前,全县创建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4个、市级县级文明村35个,市级文明乡镇6个;评选文明家庭100户、最美家庭100户;创建省级文明校园1个,市级文明校园10个。

(二)道德教育助推农村群众习惯养成。以公民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依托基层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阵地,整合资源,在退休教师、法律工作者中招募了一批教师志愿者,成立村民学校,针对村民和社区居民、青少年、老龄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大力开展公民道德、文明礼仪、法律、健康等义务教育培训,促进了城乡居民文明习惯的养成。

(三)志愿服务助推农村良好风气形成。整合各行业资源,全县成立法律、环保、巾帼、青年、医疗、电力、烟草等志愿服务队45支,注册志愿者3.1万人,12个乡镇均建立志愿服务队,87个行政村设立志愿服务站,创新开展法律援助、生态环保、医疗保健等进村入户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开展“邻里互助”“应急抢险”“治安巡逻”“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助耕帮扶、技术指导、医疗资助等志愿服务。全县评选优秀志愿者13名、优秀志愿服务组织2个,乐阳社工协会志愿服务队被评为攀枝花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承千年乡愁沐米易时光”评为攀枝花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结合家风建设、典型选树工作,着力打造亮点、突出特色、展示成效,乡风民风得到进一步转变。

(一)家规家训上墙,乡风文明有传承。集中打造乡风文明示范点2个,开展“立家规、晒家风、家训挂屋前”活动。撒莲镇禹王宫村、白马镇田坝村乡风文明示范点63户党员群众的家规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制作家规家训牌63块,悬挂在自家屋前,亮出家规家训,自觉践行、代代相传,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的公开监督。

(二)选树身边典型,

争先创优

有榜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十佳最美系列人物、最美家庭、巾帼大户、家风传承贤内助、好习惯好风气家庭、花园家庭等评选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018年,评选最美劳动者、最美社区工作者、最美老人等系列人物83名,最美家庭100户,巾帼大户100户,家风传承贤内助36户,好习惯好风气家庭36户,花园家庭30户。开展“攀枝花好人”“四川好人”“道德模范”等身边好人评选活动,选树典型,树立榜样标杆。累计评选“中国好人”1名、“四川好人”15名、“攀枝花好人”20名,“米易好人”32名,市县级道德模范27名,张春美入选四川省第六届道德模范候选人。在全县“九星级农户”评选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十星级农户”评选活动。2018年,评选八—十星农户5229户,给予每户300—800元奖励,用“星”带动群众自省自查、自我提升,掀起了争星创星热潮。

(三)推动移风易俗,村民自治有办法。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引导农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人翁精神。切实发挥“三会”“五员”的作用,制定婚丧嫁娶宴席标准和礼金标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不断推动村民走出人情消费,走向乡风文明,实现了移风易俗长效推进。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守法教育,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和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持续开展家具摆好、衣被叠好、农具放好、柴草堆好、畜禽管好、卫生搞好、房前屋后环境生态好等“七个好”活动。全县创建省市县级“四好村”60个。

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形势稳定和谐,乡风文明建设的力度加大,农村面貌有很大转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深入。个别农村基层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视不够,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上去,乡风自然就会文明;有的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软指标”,工作没有深入去抓,流于形式,因而效果不明显。二是文化阵地有待完善。大多数行政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问题。有的设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成为闲置的资源。

我们将以“弘扬新时代文明风尚,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为主题,以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实行镇村联动、村社户齐抓。主要从几个方面抓好、抓实。

(一)健全组织机构。我县计划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文明实践工作;12个乡镇分别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按照统一规划部署,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推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活动。99个村(社区)分别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志愿服务队伍,配备文明实践专管员,负责组织志愿者开展实践活动,传播文明风尚。

(二)建设实践阵地。按照“有人管、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制度”的“五有”标准,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形成固定的实践场所,配套完善活动设施,突出文明实践功能。

(三)丰富实践载体。把握基层群众思想特点、接受习惯和少数民族习俗,丰富实践活动,采取“讲、评、帮、乐、庆”活动形式,弘扬新时代文明风尚,增强文明实践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推进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一是“讲”。以讲堂或入户的方式,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面对面宣讲交流,通过讲理论、讲政策、讲文明、讲文化、讲道德、讲中国梦、讲法治、讲技能、讲米易精神等,提高人们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素养。二是“评”。结合“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道德模范评选以及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等活动,组织群众对社会上和发生在身边的思想道德现象开展评议,举荐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褒奖善行义举、惩戒道德失范行为,推动移风易俗,引导群众在参与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三是“帮”。结合“邻里守望”“心灵关爱陪伴成长”“助残护残”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实践员采取上门拜访、恳谈交流、心理疏导、居家整理、公益帮扶等方式,面对面、心连心,协调家庭邻里关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老人,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情感心理等困难和问题,引导形成邻里互助、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四是“乐”。结合“文化惠民”工程,坚持“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推进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平台建设,培育挖掘基层文化人才,扶持农村青年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开发民间民俗工艺品,支持群众自办文化团体,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人们文化生活和人际交往需求,活跃繁荣基层文化生活。五是“庆”。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有计划地举行节日庆典活动;结合精准脱贫、移风易俗工作,为群众婚丧嫁娶、成人升学、新兵入伍等人生节点举办仪式,培育文明礼议,大力倡导文明风尚,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

米易县人民政府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十五

在、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精神文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深化、巩固成果,突出一个主题、破解两大难题、抓好三项重点建设、实施四大文明提升工程、组织开展五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新的成效,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基本情况

(一)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察民情、解民忧、树形象”的主体实践活动。今年是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年,全县各乡镇(中心社区、街道办)抓住有利契机,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千名干部下基层、两联三包抓扶贫”活动和宣传部“走基层、转作风、察民情、解民忧、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的精神,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走基层、转作风、察民情、解民忧、树形象”的主体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坚持每周1次集中学习日制度,集中学习采取座谈会、交流会。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志丹县首届“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村镇为单位开展了“文明示范村镇”、“最美乡村”和以村户为单位开展“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妯娌”、“十星级文明户”、“卫生先进示范户”创评活动,推动文明乡风形成。

明县城”复审工作。以“拓展深化、巩固提高”为重点,坚持面向基层、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为宗旨,在全县开展“卫生、文明、和谐”系列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创建内涵。在行业系统,窗口服务单位开展以“五德”(官德、师德、医德、警德、商德)教育为重点的文明服务优质竞赛活动。开展“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在机关,广泛开展各级文明机关、文明单位等评选活动。在行业,深入开展文明行业,“优质服务窗口”争创活动已经成为窗口行业的品牌创建活动。在村镇,通过坚持不懈对农民开展理想信念和文明素质教育,开展“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妯娌”、“十星级文明户”、“卫生先进示范户”创评活动等形式,引导农民告别不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

(三)开展“四大”文明工程扎实有效。2012年,确定为全县“公民道德建设年”。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颁布九周年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汇编《志丹县居民文明手册》在志丹县主流媒体开设“公民道德大家谈”栏目,提高知晓率、参与率。以“树红都形象,做文明志丹人”为主体,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实践活动,树立典型,学有榜样。组织开展“志丹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概括语征集活动, 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传统美德、知荣辱、尚礼仪、讲廉耻的良好风尚。组织开展了全县范围内中小学生“美德少年”的评选活动,并对评选出的20名助人为乐、尊老爱亲、自强自立的模范进行了表彰。

成年人教育工作。组织开展以“心向党、跟党走”和“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祭英烈、向国旗敬礼、优秀童谣征集等系列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国热情。开展“少儿书信”文化活动、“读好一本书”、“中华经典诵读”、“黄土文化进校园”为主要内容的书香校园活动。落实中央文明办“向西部送电脑”工程,将争取到的250台电脑分别转赠给急需的学校。联合教体局、团委开展了 “美德少年”评选工作。今年,我县“西部助学工程”共资助3名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的贫困大学生。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精神文明是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研,可以发现我县目前精神文明建设主要依托党委、政府和文明办的主渠道作用,全社会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科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群众对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有了很大差异,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意识存在差异。部分干部还片面存在“重经济、轻精神文明建设”的错误思想观念,一些单位部门注重业务工作,没有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使创建工作时抓时停、时紧时松,出现主观上偏冷、工作部署上偏轻、领导分工上力量偏弱、措施落实上力度偏小、工作考核上指标偏软等现象,没有实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格局。

《关于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村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十六

创新务实与时俱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吉林供电公司党委共有直属基层党组织28个,其中基层党委6个,总支2个,支部20个;共有专职书记13名,兼职书记15名;公司党员总数1392名,其中离退休党员405名。近两年来,在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党组和吉林市委领导下,公司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务实创新的思路,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干部员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提升了企业文明程度,为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有力的思想保证,促进了企业的全面进步。两年来,先后被吉林市委市政府评为城市形象建设年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标兵企业;被吉林省委省政府评为思想政治工作标兵企业;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授予“优质服务月先进单位”和“全国用户满意服务企业”称号;被中国企业形象认定委员会授予“新世纪中国企业形象aaa级”荣誉称号,并继续保持吉林省文明单位标兵和国家文明单位称号。公司团委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五四团委创建单位。对照国电公司一流供电企业必备条件和考核标准,没有发生双文明单位八项否决条件和信访工作一票否决权的内容,符合国电公司一流供电企业申报条件,现将两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方针,精神文明建设在创新中发展以来,吉林供电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电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和任务,以“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方向,以“五创一做”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贺广庭为载体,按照“坚持一条主线,实施五个加强,提供五个保证,做好十项工作”的思路,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推进思想解放,有力推进了双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1.完善机制,明确责任,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突出实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几年来开展的创建活动和体制改革实际,我们制定下发了《双文明单位“五创一做”活动管理办法》、《双文明单位建设考评实施细则补充规定》,根据今年是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考核年度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关于重新申报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的通知》,将国家电力公司原有细则和补充规定融合在一起,把各项双文明建设指标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并进一步明确责任部门和单位。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重实效、办实事、求业绩的原则,完善了双文明单位建设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把创建活动变成广大干部员工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增强了创建活动的渗透力和实效性,促进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2.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增强了员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面对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和严峻的经营形势,我们在全公司开展了思想教育活动,开展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发展、振兴吉电”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帮助员工坚定信念,为企业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相继开展了“企业有困难,员工怎么办”、“发扬进取精神,关心企业发展”、“以客为尊,用户至上”、“迎接新的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次大规模的讨论活动,增强了员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坚定改革信心和政治信念。3.以学习贺广庭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树立企业形象。为了使学习贺广庭活动收到效果,让贺广庭精神在全公司开花结果,从而进一步树立企业形象,吉林供电公司在创新中求实效,开展了以培养更多贺广庭式供电所长,提高农村供电所管理、服务水平为目的的供电所“创优”工程活动,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将全地区的大多数供电所达到优秀供电所标准的设想。为了推动活动的开展,我们先后两次召开供电所“创优”工作现场会,推广先进供电所的“创优”经验,并在企业报上对先进供电所进行了形象展示,对全地区农村供电所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一个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在公司兴起。一时间,各供电所纷纷加大投入,一方面,改善办公环境,另一方面,提高服务标准和管理水平,使全公司供电所整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两年来,已先后涌现出沙志强等9位“贺广庭式的供电所长”和48个“创优”工作先进供电所。4.深入开展评选合格跨世纪“吉电人”活动,员工素质稳步提高。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企业的竞争最终将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群。站在如何将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员工队伍带入二十一世纪的高度,吉林供电公司党委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评选合格跨世纪“吉电人”活动,计划利用三年左右时间把现有员工队伍的绝大多数培养成能够满足二十一世纪初所需要的合格“吉电人”。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和论证,提出了合格跨世纪“吉电人”应具备10个证书,即政治、道德、法律、安全、岗位、微机、外语、学历、职称、健康合格证,并把“十证”作为二十一世纪初竞争上岗的必备条件。活动的开展,在全公司引起强烈反响,学理论、学知识、钻业务的氛围浓厚,许多员工的业余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公司也开展经常性的各专业、各领域的培训,为员工学习提供机会和便利,目前,公司员工已彻底完成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三年来,全公司共评选出1992名合格跨世纪“吉电人”,同时还实现了合格跨世纪“吉电人”档案管理微机化。5.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得到地方党委政府认可。为了使精神文明建设有“法”可依,形成常态运行管理机制,公司制定下发了《精神文明建设“事故”报告查处规定》,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事故”报告和查处的原则。本着弘扬正气、激励先进的目的,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奖励基金,每年对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在吉林市委、市政府开展的“万名文明市民评选”活动中,凭借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员工的过硬素质,吉林供电公司共有227名和33名职工分别被评为吉林市万名文明市民和万名文明市民标兵,占全市文明市民总数的2.5%。二、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大局方针,党建工作在深化中发展公司党委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高度来思考和研究企业党的建设,在不断深化中实现了企业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充分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1.党员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先锋形象进一步确立。党员队伍质量就是党组织形象。立足于强化对党员进行党的基础知识、党性党风党纪和理想信念教育,实现党员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建立了公司党校,在具备条件的基层单位设立了分校,制定了党员三年轮训规划,开展党员轮训。坚持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黄牌警告制度、党员季度考核制度和提醒谈话制度。建立了党的三级组织关系接转制度。对基层党组织党籍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下半年,为推动全年各项工作完成,党委适时开展“党员先锋工程活动”。即,供电单位党支部包线路,通过抓降损,促增收,抓出本单位各项指标和综合管理好的示范线路。生产单位党支部保安全,通过抓安全,促生产,以实现安全生产保全年和超历史为目标,与落实设备承包,深化“查隐患,查缺陷,查违章”工作相结合,创建党员示范设备承包区,推动全公司设备承包工作;机关部室抓服务,以抓作风,促服务为目标,结合工作作风整顿,以实实在在为基层服务为重点,深入加强工作指导,围绕部室工作职责,围绕创一流工作目标,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搞好文明办公和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党组织承包高损线路12条,其中10条线路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降损目标,完成追缴违约金18.63万元。党员发现设备缺陷261件,制止违章42次,涌现出了以船营供电分公司党员承包人王松江为代表的先进典型,机关工作作风得到明显好转,对公司完成全年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员工中树立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2.“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卓有成效,促进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密切了同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按照省公司和市委的安排,深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公司制定了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活动。通过认真学习查摆,广泛征求意见,制订整改措施,扎实开展活动。公司党政领导和基层单位负责人组成走访组32个,分别深入到113个乡镇,走访用户1604户,广泛听取意见,制定措施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共解决农民用户生产、生活中问题528件,减轻农民负担1240万元。加强了基层班子党风建设,增强了班子团结,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其中蛟河市供电公司作为省公司领导联系点,工作有特色,活动有成效,得到了省公司领导和蛟河市领导的高度赞扬。3.整顿工作作风活动扎实有序,增强了公司各级干部和机关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推动了作风建设。从月1日起,公司决定利用两个月时间,在公司范围内开展工作作风整顿活动。公司制定下发了活动方案,通过思想教育、认真查摆、总结整改、作风测评四个阶段,对照作风整顿的九个方面,,共查摆、提出问题155个,进行了集中整改,对中层干部及管理人员分别依据测评情况进行了排序,并分别对每位被测评人员测评结果进行了反馈,鞭策了后进,为正确用人,选贤任能提供了依据,树立了机关争先创优的责任意识,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活动中公司领导以身作则,带头进行查摆,其查摆材料在公司报刊上公开,接受员工的监督,带动了全公司工作的开展。此项活动在超前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上得到了省公司的充分肯定。4.基础工作实现规范化。编辑出版了《党务工作指导》(上、下册)两本书,从工作职责、工作制度、规划方案和基础工作四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汇总和归纳整理,为全公司党务工作提供了第一手工作资料和指南。重新印制了基层党组织、党小组、班组政治学习记录本,统一记录规格和内容,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三、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方针,企业文化建设在创新中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资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力、凝聚力和规范力作用,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强大内在动力。吉林供电公司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7年,的积累和不断创新,我们逐步形成了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1.尊重员工地位,实行民主管理企业。企业是员工的命根子,员工是企业的台柱子。只有使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才能迸发出忘我的工作热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凡涉及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都必须经过员工代表组长联席会审议通过之后执行。最近几年我们又把企业招待费使用情况和审计工作纳入职代会监督,还对中层以上干部在员工代表会议上进行民主测评,依据测评结果决定干部的去留。员工可以随时提合理化建议,一经采纳就可获奖。2.领导带头用企业文化力规范自己,做员工的表率。企业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为此,我们开展了“一名干部一把尺子”活动。根据业绩和群众满意度评选优秀干部,建立了领导包保基层联系点制度和干部廉政建设档案。干部与群众一样,坚持戴牌上岗,自觉把员工是否拥护、员工是否满意作为工作出发点。3.实行岗位竞聘,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我们坚持把“吉电人的前途来自极大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知人善任,使人奋进不已”作为员工竞争上岗、展示才华、追求自我的口号。近年来,我们对一部分副总师、中层干部和管理岗位实行公开竞聘、自由申报,员工既感到兴奋,又感到压力,提高了员工的参与意识和争先意识。4.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活动,传播企业的价值观,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员工健康向上的情趣,寓教于乐。我们1987年创办了江城电业报,1993年创办吉电电视台和吉电广播站,建立了员工培训中心。坚持两年举办一次员工文艺汇演、运动会,大型纪念日坚持升国旗,举办员工文化艺术节和青工文化风采展示、演讲、征文、歌曲演唱会等,每年组织球类、棋类比赛,还自发地成立了摄影、绘画、书法、足球、写作等员工文化兴趣小组,增加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含量。5.建设舒适文明的生活工作环境,满足员工基本需求。加强生活福利设施建设,创造文明、优美、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开展创建平安文明小区活动,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共有六个小区被评为市级文明小区。几年来,企业每年都以近2万平方米的速度投资建房,员工住宅得到了改善。加强生产工作环境建设,满足员工施展才华、奉献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需求。改善办公环境,建立员工食堂,实行通勤车,坚持每两年组织员工体检一次,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对文明办公进行美化绿化,增强员工生产工作积极性。四、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方针,行业作风建设在规范中发展创建国电公司一流供电企业,是吉林供电公司近年来的统领性工作。一流的供电企业里面,包含一流的企业形象和一流的服务水平。按照这个目标,结合年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活动,公司上下加强领导,更新理念,创新管理,协调一致,在明确供电企业新的社会定位,培树供电企业新形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谋求自身跨越式发展等深层次问题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将行风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党委的工作议事日程。做到行风建设工作与党委工作、行政工作“五统一”,即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总结,将行风建设工作纳入公司创一流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经营指标承包、工资总额承包、各种评先创优等工作中,把行风建设指标作为必备条件,实行行风一票否决制;行风建设考核情况与基层单位工资总额承包、经营者集团抵押金兑现等经济效益指标考核挂钩,将行风建设目标层层分解,签定了责任书,党政一把手深入各供电(分)公司检查行风工作,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现场会,督促整改;有效促进了企业的行风建设工作。2.将行风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实施党政一把手负全责,分管领导按照分工结合分管工作各负其责,纪委、农电部、营销部等相关部门领导具体负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台了《员工违纪处罚规定》,制定了违反行业作风的八条“高压线”,公司领导和家属带头,带动公司全体员工和家属签定了保证书,达到了员工自觉,家属监督的目的。为使领导抓行风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明确了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单位和关联部门,将领导班子成员的工资关系转到责任单位,与责任单位的工资挂钩,促使领导干部亲自抓,与各项工作结合抓,有效地促进了行风建设责任制的落实。3.健全制度,规范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为了全面提高员工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我们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建立了客户投诉举报查处追究制度。为了给用电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吉林供电公司投资55万元建立了客户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用电咨询、投诉举报、故障报修服务,作到“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有诉必接、有举必查”,开辟了吉林省电力系统通过电力“110”这一先进手段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先河。该中心投入运行以来,已接待各种报修电话6万余个,为客户少停电上万小时,创造社会产值千万元,为供电企业创造效益几百万元。目前,客户服务中心已被市政府委任为市长电话室的分机,协助政府处理有关用电方面的来电来访。二是实施规范化服务。营业窗口和机关干部实行挂牌服务,健立了“一条龙服务”和“首问负责”制、营业窗口实行无周休日制度及月考核制,使直供系统的实抄率和趸售系统的“五统一、四到户、三公开”到位率得到明显提高。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硬件服务水平。在发挥客户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开发和使用了电话查询电费系统和电话通知催费系统,方便了用户,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市长电话室和用户的认可和好评。4.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内外监督。首先我们实施了暗访监督制度。在公司内部和社会各界聘请了32名行风暗访员,常年活动在公司各级服务场所,检查服务质量,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落实。其次是坚持领导干部督察制度。成立了九个由公司领导为组长的督察组,不定期地深入基层和用户,进行地毯式的检查和暗访共71人次,检查了11个窗口单位、42个供电所;同时请市减负办的同志和公司一起进行了农电系统优质服务大检查,有效地促进了行业作风建设。三是实行领导与客户联系制度。成立了客户关系委员会,定期召开客户关系委员会会议,汇报供电企业的行风建设情况,征求委员们的意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议。公司领导定期走访各级党委、政府,2001年以来,公司领导、基层供电(分)公司领导及供电所所长共出动1200余人次,走访了乡镇、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及用户万余户,发出征求意见卡10万余张(封),真诚地听取对供电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四是建立了定期汇报制度。公司两级班子不定期地向地方政府汇报优质服务和行风建设工作;每年组成由公司领导为组长的11个汇报组,分片、分层次召开汇报会,向市(县)区五大班子领导、有关部门领导及客户汇报一年来供电企业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及用户的生活、生产用电服务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了解、支持和理解。同时,我们创办了《吉林供电信息》,定期向市、县、区、街、镇党委和政府反馈我们的服务工作。2001年,仅公司总经理就亲自向吉林市市委书记、市长、主管市长做专题汇报达7次。相互间的沟通促进了彼此的了解,也为今后加强优质服务工作提供了信息和环境。五是建立专项奖励基金。设立专项行风监督奖励基金20万元,用花钱买意见的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监督。全年对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奖励19400元。综上所述,吉林供电公司两个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超额完成上级公司下达的两个文明建设各项指标,在改革中加快发展,在创新中实现跨越,为地方经济发展护航,为百姓生产生活服务,在两个文明建设工作中做出新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