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读教育的奇迹有感(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5 16:03:08 页码:12
2023年读教育的奇迹有感(实用8篇)
2023-10-25 16:03:08    小编:笔尘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篇一

最近看了《教育的奇迹》一书,这本书里包含了18个让人刻骨铭心的教育故事。以青少年的成功教育为中心,从家长,老师,学校三个方面阐述了成功教育的要旨和方式。

在这些故事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周弘对聋哑女儿婷婷的教育。下面是其中的一个片段:一天下午,婷婷午觉醒来后想要吃饼干,她用手指了指饼干盒,奶奶在把饼干盒递给婷婷时,突然停了下来,她大声对婷婷说:“婷婷要吃饼干是可以的,但婷婷要说出‘饼干’两个字才吃得上。”接着,奶奶一遍又一遍地对着婷婷喊着“饼干”两个字。奶奶的嗓子喊哑了,可婷婷就是没法开口。饼干近在咫尺却吃不到,婷婷委屈得眼泪直流,小脸涨得通红。奶奶心疼极了,很想把饼干盒给孙女。看着女儿痛苦的样子,周弘也很心疼,但一定要让女儿开口说话的信念战胜了他的情感。他坚持要婷婷说出“饼干”两个字。祖孙俩就这么僵持着,40分钟过去了,婷婷哭得没有力气了,终于喊出了两个含混不清的音:“布单”。奶奶惊喜万分,急忙把饼干递给了婷婷,婷婷眼睛一亮,一连串说了好几个“布单”。

这一声“布单”来得这样艰难,这样痛苦,虽然它离“饼干”的正确发音相去甚远,可这一声对婷婷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婷婷终于意识到了口语交流的意义,知道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总对着自己张着嘴巴的缘由,原来他们都是在教自己说话。从此,婷婷开始摆脱手语,努力用嘴巴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马上想到中央八套有个类似的公益广告,也是爸爸努力的教儿子说话,当其他孩子嘲笑他时,爸爸赶走了那些孩子,紧紧的抱着自己的孩子留下了眼泪。

这两个故事让我感到了这两位父亲的伟大,他们伟大在于首先没有放弃孩子,对孩子充满信心,其次他们都拥有强大的内心,有足够的耐心。在对待后进生上,我们老师应该向这两位家长学习,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老师要包容孩子的“不会”,包容孩子的“落后”,每天花上20分钟,给予他们帮助,相信只要坚持不懈,老师一定会收获到笑容。

“世无弃人,只有自弃之人,世无完人,应该发现自己”。所以,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篇二

假期中我认真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的奇迹》。这是一本关于学生教育的书籍。它是以青少年的成功教育为中心,从家长、老师和学校三个方面阐述了成功教育的要旨和方式。全书提供给读者十二个成功教育的典范,从著名的美国盲女作家海伦·凯勒到中国的女神童周婷婷,无一不是成功教育下的奇迹。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通过对当代一系列知名人物的成才经历进行描述,讲述了这些当代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如:牛顿曾经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曾经是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曾经是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曾经是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他们最终走向了成功。为什么?因为他们周围有善于对他们肯定的人,有善于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点的人,有对他们始终充满爱心永不言放弃的人,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努力才有了卓越的成绩。全书总共12章,分别对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专注力、兴趣性和自信力等进行分析,对教育者如何培养孩子的天性、陶冶孩子的情操、如何赏识孩子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的阐述和指导。

作为一名教师同时又为人母的我,通过对本书的认真阅读,真是受益匪浅。书中的“笨小孩”、“差等生”让我想到了现在手中的学生。我们班的吴友波小朋友,说话含糊不清。乖巧、守纪、爱劳动,如果撇开学习不谈,是个不错的孩子。可是谈到学习,让人头疼。手把手的教,前面教后面忘。尽管如此,作为他语文老师的我和数学马老师,对他从未令眼看待,课堂上尽量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他来回答,课后对他不停地鼓励和辅导。我想:他才一年级啊,考试就不及格,以后他的学还怎么念啊!所以能多教他一点是一点,让他尽量多掌握些。作为老师,我们多么希望他的父母也能同我们一样,不断地鼓励他,辅导他。可是,第一次把他父亲请到学校。没等我开口,他父亲就说:“老师,以后放学让他自己回家,不用我来接。”我跟他讲了他孩子的学习情况,问他是否知道,他说不知道。我对他提出了要求,也跟他预计了如果不赶紧辅导孩子的后果。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就可以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我们的学生中没有天才,没有一看就聪明过人的孩子,没有英俊少年,有的是表现平平、看不出多大“出息”的一群少年,甚至是一班“调皮大王”、顽劣不化的“主儿”,是一考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差生”但我们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执着期待,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律己精神,有“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理性认识,一句话,有非凡的爱心,我们同样可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生和俊才。李镇西老师自愿把人见人厌的“差生”要到自己班级,在“转化”和促成方面写下了一篇篇瑰丽的教育诗章;孙维刚老师在名不见经传的北京二十二中为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输送了许多新生,同样是充盈胸间、激情荡怀的“爱”让他们体会与领略到教育的美丽和幸福。

由此使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张超喆同学。上学期末他一度情绪低落,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发现后我找他谈话,了解了他父母在家吵架,甚至到了要分东离西的地步,所以孩子很害怕,很伤心,无心学习。我就开导他,教导他回家该怎么做,怎样缓和父母间的矛盾。自己该如何学习,让父母欣慰。让父母看到自己的优秀表现,从而恢复以前幸福温馨的家庭。孩子很懂事,照做了。第二天我就把他的座位往前调了,课堂上多提问他,多多向他送去微笑。这时发现孩子上课听讲了,作业完成了。以前那个活泼开朗爱学习的孩子又出现了。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不仅关注他的外部表现,还要注意他的内心变化。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篇三

这本书,我反复阅读了其中的一些文章,对我的帮助很大。比如:因为今年我要撰写市级数学课题《在小学数学领域逐步转化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分层探究》,我参考了李镇西老师的《如何善待“后进生”》,教育专家李镇西在此文中独到的观点,让我脑洞大开,受益无穷。

书中提到: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教师本人先“转化”自己。“转化”自己什么呢?换一种儿童的眼光。是的,如果你换一种眼光,准确地说,是站在后进生的角度看他,你的心情也许会不一样的。你不但会感到这些孩子可怜,而且可敬一一后进生长期坚持听他听不懂的课,他换来的是什么呢?是老师的呵斥,是同学的嘲笑,是家长的打骂一一这就是我们号称“以人为本”的教育给他们的全部“馈赠”。

然而,面对呵斥,嘲笑和打骂,他们从来不气馁,不丧气,不悲观绝望,第二天依然背着书包来到学校走进课堂,而且还乐呵呵的,对老师还是有礼貌,对同学依然友好,回到家里照旧叫“爸妈,我回来了”。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你有吗?我所教的班级里曹胤晨和邓佳俊就是这样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逐步地转化他们,慢慢地他们也喜欢听课了,上学期期末考试,邓佳俊数学成绩竟然上了六十分,曹胤晨同学也进步了不少。《教育的力量》为广大同行献上了一份可供借鉴的行为指导,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教育的力量”。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篇四

暑期读了《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一书,还看了以罗恩老师的真实故事为背景改变的电影《热血教师》,深有感触。

刚开始,才看到有关此书此人的介绍时,觉得罗恩老师所做的事太不可思意了,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带着疑问,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全书,发现罗恩老师是个散发着迷人风采,有着神奇魔力的人,在他的周围团结这一群和他一样教育者,他们能紧紧抓住学生和家长的眼球,让学生实现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克拉克学校最最与众不同的便是他们风格各异的活动,他们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孩子参加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比如帮助困难的家庭布置一个新家;由航空公司赞助孩子们出游;在学校里设置一堵回忆墙,留下孩子的精彩瞬间;别出心裁的分院开学典礼;为了迎合年轻学生的爱好而在卫生间上贴满整堵墙的明星海报,以及为了给孩子们留下珍贵的回忆而定期设置的既疯狂又奇妙的各类穿越时空主题活……所有这些活动,他们都会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意争取赞助,不需要花费学生任何费用。孩子们既能在这类活动中得到不少的快乐,又能学习到许多有益的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克拉克学校还会教授孩子们很多与知识无关,但却非常重要的与人相处之道,比如真诚地为同学鼓掌,用充满热情的鼓励带给他人信心与勇气;比如当别人回答不上问题时,耐心地等待而非抢答……当然,克拉克老师并非是万能机器人,他也有疲累到不想说话的时候,但是,即使再累,只要一站到讲台上,即使只有四五个小时睡眠时间的他,依然能自欺欺人地用一句“大家早上好!我们开始新的一天吧!”迅速点燃全班同学的热情。

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景都会在克拉克学校里出现,这些创意的设计是罗恩和他的同事们为了吸引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热爱这所学校,热爱在这所学校的学习而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为孩子们付出如此多的'心思和精力,如果不是出于一种对孩子的爱与责任,能做到吗?这正是我从罗恩老师身上吸取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的,我们不能改变体制,但是我们能改变我们自己,正如罗恩老师所说的:当你走进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违反纪律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那你肯定会变得手忙脚乱。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师、商界精英、艺术家和总统,那你就会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罗恩老师的做法是不能复制的,但是他的理念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我们能像克拉克学校的老师那样本着对孩子的热爱,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态度,那么我们也会绞尽脑汁产生许多奇思妙想,我们也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教育!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篇五

假期中无论是家人或是朋友相聚,也许是我们的职业,也许是都为人父母,每次总会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孩子,也会有一个牢骚满腹的话题———教育。今年于我、于我的家人,感受更深,家中两个初三学子,长辈们无一不感叹,他们学习太累了!无一不叮嘱,要注意休息哦!无一不无奈,现在的教育怎么了,读书的孩子真可怜!于是乎,牢骚、埋怨接踵而至,作为既是一位心疼儿子的母亲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常常被问得无以作答,只能保持沉默,尽管我自认在我的课堂中有激情,尽管我自认对儿子属于理智的教育,但同样也会有太多的无奈,也会有太多的不得已而为之,哎!

这就更让我想到了在假期中再次细细品读的一本书————《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封面中很醒目的一句话:“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与孩子一起创造奇迹。”短短的一句话,把我深深地吸引了。翻开扉页,那一个个小标题更是让我的眼睛不愿再离开:“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地方”、“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对每个孩子都视如己出,疼惜他们”、“别做直升机家长”、“营造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氛围”等等,尽管是薄薄的一本书,每一篇读来都让我感受很深,都让我不自觉地会和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相联系,有些可以让我小小地得意一番,自我表扬一下,有些心得,但更多的是让我心灵触动,让我静静地反思。

看完此书,让我觉得更珍贵的是书中所阐述的教育理念,所阐述的一些经典的处事方法,所阐述的一些独特的教育实践活动,老师的教育方法,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等,这对我来说很有收获。

在克拉克学校,一直秉持着一个理念:让孩子们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就如罗恩老师所说:“当你走进教室,看到的不是一班违反纪律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而是一班律师、商界精英、艺术家和领袖,那就会自如地以自己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

每个人只有乐于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时,这些目标才会实现,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有一位学生从小立志要当兵,上学时喜欢体育运动,锻炼身体,之后应征入伍,在部队里表现也非常好,又报考了军官学校,入党,提干,现在已经是地方消防支队的队长了。一路走来,也有很多的辛苦,但他从没有放弃,也从不抱怨,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这是他从小的梦想!一个孩子不要否定自己的梦想,对自己做的每件事尽心尽力,在过程中自己就能体会到快乐,享受这份独特的乐趣。所以无论作为一名教育者,还是作为父母,我们都要鼓励孩子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当你陪伴着他们获得成功后,他们已经从你那里得到了远多于成功的幸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相信孩子。”要对学生充满慈爱之心,宽容之心,忍耐之心。作为教师绝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时不开窍而丧失信心,批评一顿,不理不睬,一味地埋怨。那样只会使学生产生惧怕之心,永远树不起信心和勇气。一位朋友的女儿,从小性格很阳光,家庭教育背景也不错,进入某个名校初中就读,本想如愿以偿了,但没想到好景不长,因为一位老师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打压了孩子的自信、产生了敌对的情绪,让这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彻底改变了,不愿学习、怕去学校、不愿面对老师同学,对自己越来越没有自信,脸上看不到笑容,常常泪流满面,全家痛苦不堪,最后父母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只能离开了那个学校,换个学习环境。

所以我想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信任学生,要对他们怀有较高的期待,学生就会微妙地觉察到老师对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而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同时也会激发学习兴趣,想学、乐学、学而不厌,产生自我学习的动力,同时在赞扬声中逐渐提高自信,不断进步,不断成功,从而实现期待的目标。

让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感兴趣,有时上讲新知识时,没等学生去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就告诉他们这样的题应怎样去做,在做题时避免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所有可能出错的地方都替学生提前想到了,堵上了。学生就成了做题的“机器”,哪里还有创造力?为何不相信学生呢,如果我们能多为孩子提供一些这样的创造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展现出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力。

罗恩老师的做法是不能复制的,但是他的理念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我们能像克拉克学校的老师那样本着对孩子的热爱,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态度,那么我们也会绞尽脑汁产生许多奇思妙想,我们也能创造属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要充满信心,充分的尊重他们的人格。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得好:成功,是靠成功推动的。让自信扎根学生的心灵,唯有如此,我们所培养的一代新人才能把握属于他们的未来。

每个人都要心怀远大梦想,永远不要放弃坚持真我,相信自己与众不同,无所畏惧。可能有些人觉得自己过得平淡就是幸福,但是孩子有无限的可能性和潜力,所以要鼓励他们怀有远大梦想,不管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但是这样他们至少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啊!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篇六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也是一位母亲。成为妈妈以来,我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读了《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

刚开始,看到有关此书此人的介绍时,觉得罗恩老师太神了,他怎们能做到这些呢?他是人还是神呀?带着疑问,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全书,发现罗恩老师是个散发着迷人风采,有着神奇魔力的人,在他的周围团结这一群和他一样教育者,他们能紧紧抓住学生和家长的眼球,让学生实现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最吸引我的是这本书和市面上的很多畅销家教书籍不太一样,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从一个男性的角度上来阐述教育,而我们平时读到的书往往都夸大了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无形之中弱化了男性角色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和力量。我们清楚一个孩子的成长绝对不可能只有母亲或者女性参与,因为性别不同,导致思维方式也有很多不同,所以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世界里不可替代。而书中的罗恩先生虽然是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但是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他是一个完美的父亲、兄长、朋友,甚至是玩伴,可以说,他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优秀的参与者,指引者。

罗恩先生不仅是一位老师,还一个严格的、有独特思维的并且十分孩子气的不拘一格老师,他请学生到家里吃饭,也和学生赌气闹别扭,偷偷和同事去同学家里给房间来一个“焕然一新”,激情的时候甚至站在课桌上讲课,但是他在内心里关注孩子、理解孩子,他有针对性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知道怎么做、如何做才是真的对他们好。

曾经抱怨“我们小学部的活动怎么这么多呀!”“哎呀!xxx怎么这么皮呀!”现在想想真是惭愧!好的教育没有国界。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像罗恩像雷夫那样与身边的孩子、家长一起创造奇迹!创造新东方的奇迹!创造中国的奇迹!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篇七

放假时学校布置假期要看两本教育书籍,到底看什么好呢?无论干什么都想着这件事,在微博上看到介绍《罗恩老师的教育奇迹》,就在网上搜了搜,说实话,我很少有这样的耐心去看一本教育书籍,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感觉现在教育方面的好书很少,更甚至缺乏读书的心境。读《罗恩老师的教育奇迹》我是用了一天的时间一睹为快。

文章分四个部分:一是不一样的克拉克学校,二是父母是孩子成长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三是营造让孩子爱上学习得氛围,四是课堂之外。每一部分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正是克拉克学校有着“与众不同,无所畏惧,点燃激情,独立自由”的罗恩精神,才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这所学校走出了很多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名牌高校的学生。他们的教育故事感动了千万个父母,他们的。教育理念推到了东西方教育无形的墙壁。

阅读此书,我体会最深的是对待教育要用心——树信心、要细心、有耐心。

教育要想成功,首先要树立自信心。无论处在何种境地,我们都应把一份自信留给自己,同时也送一份自信给学生,面对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我总是尽自己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树立信心。遇到困难时,不是选择逃避退缩,而是以最好的心态去挑战自我,勇往直前。如今,在课堂回答中,有一部分同学不再胆怯羞涩,而是用最响亮的声音说出心底的答案;在小组活动里,很多学生不再畏畏缩缩,而是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只有教与学同时保持信心,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把一份信心留在心底,对学生对自己说:我们能行!

通往成功的教育同样需要细心。于细微处见精彩,教育的细节至关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要细心观察教育的细节,并在细节上下功夫,可以说罗恩老师是误打误撞进入教育这个行业的,可是他取得了科班人也难以达到的成就。他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细心,他会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并且给予他们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他会细心的积累教学经验,从最开始的毛手毛脚,到后来的熟练自如。他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他总能通过他的细心和努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他赢得了学生的尊敬,源于他的执着、观察力、细心,并始终抱着许三多式的不放弃的精神。

要想成就教育奇迹,还需要百倍的耐心。一个学生就是一片天地,一个学生就可能是一个奇迹,曾有人说:教育孩子就像种庄稼,种豆子不行就种高粱,种高粱不行就种玉米,种玉米不行就种棉花,总有一样适合他,只是我们还没发现而已。罗恩老师对待教育有常人做不到的耐心,找学生谈心,找家长交流,甚至帮助家长走上正确的教育轨道,利用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自我认知。这些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好的教育其实没有国界。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充满自信和激情,像罗恩老师那样走进孩子的生活,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有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有我们骨子里不服输的干劲,相信我们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奇迹!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篇八

假期中无论是家人或是朋友相聚,也许是我们的职业,也许是都为人父母,每次总会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孩子,也会有一个牢骚满腹的话题——-教育。今年于我、于我的家人,感受更深,家中两个初三学子,长辈们无一不感叹,他们学习太累了!无一不叮嘱,要注意休息哦!无一不无奈,现在的教育怎么了,读书的孩子真可怜!于是乎,牢骚、埋怨接踵而至,作为既是一位心疼儿子的母亲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常常被问得无以作答,只能保持沉默,尽管我自认在我的课堂中有激情,尽管我自认对儿子属于理智的教育,但同样也会有太多的无奈,也会有太多的不得已而为之,哎!

这就更让我想到了在假期中再次细细品读的一本书————《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封面中很醒目的一句话:“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与孩子一起创造奇迹。”短短的一句话,把我深深地吸引了。翻开扉页,那一个个小标题更是让我的眼睛不愿再离开:“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地方”、“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对每个孩子都视如己出,疼惜他们”、“别做直升机家长”、“营造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氛围”等等,尽管是薄薄的一本书,每一篇读来都让我感受很深,都让我不自觉地会和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相联系,有些可以让我小小地得意一番,自我表扬一下,有些心得,但更多的是让我心灵触动,让我静静地反思。

看完此书,让我觉得更珍贵的是书中所阐述的教育理念,所阐述的一些经典的处事方法,所阐述的一些独特的教育实践活动,老师的教育方法,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等,这对我来说很有收获。

在克拉克学校,一直秉持着一个理念:让孩子们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就如罗恩老师所说:“当你走进教室,看到的不是一班违反纪律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而是一班律师、商界精英、艺术家和领袖,那就会自如地以自己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

每个人只有乐于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时,这些目标才会实现,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有一位学生从小立志要当兵,上学时喜欢体育运动,锻炼身体,之后应征入伍,在部队里表现也非常好,又报考了军官学校,入党,提干,现在已经是地方消防支队的队长了。一路走来,也有很多的辛苦,但他从没有放弃,也从不抱怨,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这是他从小的梦想!一个孩子不要否定自己的梦想,对自己做的每件事尽心尽力,在过程中自己就能体会到快乐,享受这份独特的乐趣。所以无论作为一名教育者,还是作为父母,我们都要鼓励孩子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当你陪伴着他们获得成功后,他们已经从你那里得到了远多于成功的幸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相信孩子。”要对学生充满慈爱之心,宽容之心,忍耐之心。作为教师绝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时不开窍而丧失信心,批评一顿,不理不睬,一味地埋怨。那样只会使学生产生惧怕之心,永远树不起信心和勇气。一位朋友的女儿,从小性格很阳光,家庭教育背景也不错,进入某个名校初中就读,本想如愿以偿了,但没想到好景不长,因为一位老师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打压了孩子的自信、产生了敌对的情绪,让这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彻底改变了,不愿学习、怕去学校、不愿面对老师同学,对自己越来越没有自信,脸上看不到笑容,常常泪流满面,全家痛苦不堪,最后父母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只能离开了那个学校,换个学习环境。

所以我想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信任学生,要对他们怀有较高的期待,学生就会微妙地觉察到老师对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而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同时也会激发学习兴趣,想学、乐学、学而不厌,产生自我学习的动力,同时在赞扬声中逐渐提高自信,不断进步,不断成功,从而实现期待的目标。

让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感兴趣,有时上讲新知识时,没等学生去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就告诉他们这样的题应怎样去做,在做题时避免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所有可能出错的地方都替学生提前想到了,堵上了。学生就成了做题的“机器”,哪里还有创造力?为何不相信学生呢,如果我们能多为孩子提供一些这样的创造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展现出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力。

罗恩老师的做法是不能复制的,但是他的理念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我们能像克拉克学校的老师那样本着对孩子的热爱,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态度,那么我们也会绞尽脑汁产生许多奇思妙想,我们也能创造属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要充满信心,充分的尊重他们的人格。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得好:成功,是靠成功推动的。让自信扎根学生的心灵,唯有如此,我们所培养的一代新人才能把握属于他们的未来。

每个人都要心怀远大梦想,永远不要放弃坚持真我,相信自己与众不同,无所畏惧。可能有些人觉得自己过得平淡就是幸福,但是孩子有无限的可能性和潜力,所以要鼓励他们怀有远大梦想,不管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但是这样他们至少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