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教师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6 09:30:12 页码:8
最新教师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优秀8篇)
2023-10-26 09:30:12    小编:梦幻泡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一

最关键是搞好团结,最管用是争取人心。在多民族地区的新疆,这句话就显得更科学更真切。在昨天召开的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要求今年11月底前,最晚明年2月底之前,自治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带头每人结对联系1户基层群众,各民族之间相互结亲,实现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全覆盖。这无疑是新疆推进民族团结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活动。

我们知道,家园意识是一种文化上最基础的认同,生于斯,长于斯,这片水土,构建了我们的物质家园,也构建了精神家园。把祖国当自己的母亲,把新疆当成各民族共同家园,都是这种文化认同的最真挚最纯净的精神维系和情感归宿。也故如此,在共同家园里,各民族是一家人,各民族团结一家亲。此次“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可以说是把积累多年的推进民族团结的经验,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这个高度就是回归到求真务实的“结对认亲”工作中。我们知道,认亲,是情感上的交融和关联,是对社会关系中稳固而强劲的文化脉络的确认,这也促进了社会“陌生人”向“亲人”的文化复归,将各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的关系深深植根在新疆大地之上。

一家人,维系的是共同的文化血脉,寻求的是共同的梦想,维护的是共同的至高利益,融汇的是共同的正向能量。结对认亲活动,逾越了空间距离,拉近了心灵距离,以心交心,认亲结对,核心是要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结出民族团结的果实。

此次“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确保“活动一人不少,全员参与”,达到“全覆盖”,这在新疆民族团结的进程中,也是罕见的。全覆盖效应,强调了民族团结人人参与的意识,党员干部要参与,援疆干部要参与,同样也可以带动全社会各民族人民共同参与。

民族团结结对认亲,因此形成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关心民族团结,承担社会责任,与基层各族群众结对认亲,村村有亲,人人有爱,共同奔小康,共同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做基础工作,做雪中送炭嘘寒问暖的工作,做争取人心工作。

此次“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规定“要经常走访,坚持每两个月与结对认亲户开展一次交流活动”。这就强化了结对认亲的互动性。“3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认亲不是终极目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形成合力,形成同心圆才是真正目的。“串串门、聊聊天、跳跳舞、唱唱歌”,解人之忧,宽人之心,在结对认亲中,密切干群关系,凝聚民族关系,互动是最有效的途径。

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可以说是又一次改进人与人基本关系的正能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社会的互动性不断强化,社会关系不断淳化,社会共识不断深化,源头活水,涓涓汩汩,给我们的社会关系带来新的润泽,同时也保证了不同层面的人,在结对认亲中,重新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维护民族团结,是进行时态,是不断依靠每个人付出和努力的艰巨工作,所以,若想收获民族团结带来的社会之利,就要承担推动民族团结工作的社会之责。一家人,让我们满怀家国情怀,不分彼此,和谐相处,担起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一家亲,让我们结对认亲,同声共气,血脉相连,心手相牵,在亲人的微笑中,看到希望,在亲人的信任中,走向未来。

教师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从新时代党的使命任务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极端重要性,从民族工作的短板弱项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针对性,从民族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殊紧迫性。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在近代以来中国同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中华民族”一词最早由梁启超在1902年使用,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开始为国人所熟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认识,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党章,成为我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从国内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具有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共同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从国际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凸显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内涵、使命,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使之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要打牢政治基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在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统一思想,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加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来进行。应从各地实际出发,在各族群众中广泛开展中华民族史、中华文化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知,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

加快共同发展。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我们党历来重视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提升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法治建设。必须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要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用法治保障民族团结,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加强理论研究。要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研究。从多学科、多维度、多视角,深化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总结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益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教师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三

“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的工作,我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党性认识也得到了显著加强。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党员,一定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增强党性观念,身体力行做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各项工作。

在我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民族团结的故事也让我感触颇深,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随处可见。我们单位唱响了民族团结之歌,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开的鲜艳无比。

在单位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我和几个汉族同志成了亲戚。几个月来,我们有事长商量,没事多走动,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兄弟。我们经常在一起谈心,沟通交流。相互帮助解决了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思想困扰,我们相互都感受到了对方的真情实意。

我认为,在新疆,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尽自己努力把结对认亲工作做好。在结对认亲工作中踏踏实实,坚持做实事好事,树立良好的共产党员形象!

我一定牢记嘱托,好好团结、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和结对的“亲戚”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

教师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四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纵观历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反之,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使国家和人民都饱受动荡之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70多年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当前,一些国家因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领土争端,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甚至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经济衰退、满目疮痍。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肯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37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14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例子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收获了很多。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教师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五

按照上级的要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近一阶段我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族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民族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民族团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加强民族团结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内涵丰富、思想深遂,为引领各地各级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我要牢固树立“党外干部首先是党的干部”这一观点。一个干部要有所作为,离不开党的培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不断提升自身合作共事能力,才能更好地与共产党通力合作。在日常工作中要带好头、作表率,带头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带头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单位、家庭、亲戚、朋友和邻里当中积极宣传民族团结,注重工作生活中每个细节、每件小事,在点点滴滴中积累信任、积累团结,努力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坚持党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领导,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始终能够根据我国国情和民族关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与时俱进地完善民族工作指导思想和政策体系,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民族团结之路。新时代民族团结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

二、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立足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使各族人民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的前途,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要顺应新时代民族关系发展的新趋势,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民族成员自然而然地接近,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要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三、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提高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近年来,全国各地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部署,积极统筹推进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通。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是少数民族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大门,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前提,全面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学校是关键,社会是基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我作为一名党外少数民族干部,学习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是必备素质,是理所当然的基本要求,推广及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是振兴民族、提高民族教育水平及国家富强的基础,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环节,这对于改善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繁荣地方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党外干部,要深刻认识学好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只有学习掌握好国语,才能深入了解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只有各兄弟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团结一致、砥砺奋进,扎实做好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确保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教师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六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暴乱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教师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七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

新疆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在这里民族团结显得非常重要。7·5事件之后,三个离不开成了这里的发展之大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这些事例虽然来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用40年时间写下了1000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之间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交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而团结,正是中国必不可少的。

五千年来,也有许多著名的民族团结的事。比如,昭君出塞、孔繁森的故事等。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是xx人。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x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1993年春天,孔繁森赴任x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村他跑了98个,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上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地足迹。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任务返回x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就这样,一个优秀的干部永远离开了我们。

对于一个小团体,团结可以成功,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团结是和平的象征,团结就是力量!

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心得体会八篇【二】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是一家。。。。。。”悠扬的歌声,传入我的耳中。民族的团结,关心国家的兴亡。

大家对五十六个民族有多少认识?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汉族,其余都是少数民族。这之中有回族、瑶族、藏族。。。。。。而且,他们又都有自己的神灵、讳避。

比如回族,他们不能吃猪肉,因为回族人把猪看作灵物,是不能吃的。并且,回族人绝不吃意外死亡的鸡鸭。再比如羌族,他们在x西北部生活,周围有许多高山,人们便就地取材,用石材建造了雄伟的碉楼,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它用来储存粮草、抵御外敌入侵。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想让国家昌盛,民族的团结才是首要。秦朝时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直到现在,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十几个朝代。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六十一年时间,新中国由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发达国家。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的民族团结,没有内战。六十一年,中国自行发明了火箭、军舰、潜艇等现代军用物资。只要民族团结,定可振兴中华。

民族的团结,成就一个国家的兴亡。

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心得体会八篇【三】

x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又是祖国边防,担负着巩固边防、守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因此,x的13个民族必须团结在一起,搞好民族团结。

x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自治区。在x,民族团结是大局,是各族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的建设,也不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因此每年的5月春暖花开时,x各地都会荡漾起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之风和政策之风,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报刊、广播、电视宣传,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带到各族干部群众的身边,团结互助蔚成风气。我校也不例外,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民族团结有多么的重要。

多少年来,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月促年,在师生中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使他们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针对少数民族_分子和暴力分子的活动,校领导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_斗争再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破坏民族团结的极少数人是无处藏身的。

总之,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形成了建设合力,为x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教育出大量的有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配合班主任开展好民族团结活动,还要教育好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愿我校的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不败。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如何处理好国家与民族关系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当时间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看到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围绕民族问题许多国家依然在苦苦追寻着解决的良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面对领土广阔和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我们便根据实际创造性的施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过了数十年来的不断实践与努力完善,中国已经走出了有一条富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团结自治之路。

“又红又紧’的民族团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是中国民族团结的突出特征。正如习总书记在与新疆代表们交流发言所指出的那样:“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也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石榴因其红而显得夺目,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民族才有了主心骨。

历史事实已然证明,在中国无论各少数民族有多少,也不论文化上有何种差异,正是始终紧紧围绕党的领导这个“红色”,各少数民族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才能更多的闪耀出五光十色的多姿多彩绚烂来;也正是坚持了党的领导,由红色的血脉所染,我们的各个少数民族在国家中,始终是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多仔多汁”的民族团结。如何保证民族团结的长久稳定,如何使各少数民族群众真正享受到民族团结的切实好处,把民族团结的石榴努力做成多仔多汁是关键。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新疆“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

只有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各个项目的落地,以大力发展教育实现人的率先发展等诸多措施综合发力才能切实承载起各少数民族所期盼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愿望,才能实现满足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求繁荣、求幸福的期待!也只有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在均衡与协调中不断满足各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多种需求,我们的民族团结之果才会真正的果大仔多,汁水可人。


教师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八

中华传统文化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由各民族共同制造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精髓,传承和进展中华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乐观的促进作用。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

传承和进展中华传统文化,既要深刻熟悉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更要强调共同性,多宣扬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有利于强化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比自身也曾消失过一些思想偏差,如曾经在组织文化活动中过度强调民族元素、把草原文化等同于内蒙古文化等。以上这些问题的消失根源在于,没有以是否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政治标尺和根本标准,没有精确 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化的熟悉,在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范围内仔细整改,不断提高,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扬训练工作。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进一步增加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兼容并蓄、共生共荣的文化共同体,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更好地提高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新时期要在增加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富强进展民族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宣扬训练,创新载体和方式,细心组织以弘扬民族团结进步,讴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等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宏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努力把文化文艺激发的精气神转化为推动改革进展的强大动力。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像一盘散沙失去分散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全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宣扬思想文化战线的党员干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主动作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广阔农牧民群众的乐观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思想道德觉悟,深化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牧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农牧民群众形成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促进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不断巩固和进展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