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数学教学设计(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7 08:49:13 页码:12
数学教学设计(实用9篇)
2023-10-27 08:49:13    小编:ZS文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数学教学设计篇一

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

数线段的个数

小学数学

新课讲授

讲授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准备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资源与环境:

电子白板,录屏软件

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

2,从一般到特殊,讲述数线段的技巧。

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5分钟

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第一章第三节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 与 、 、 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空间”, 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思考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简单应用、重现探索过程、练习巩固。让学生参与探索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

3.预期效果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证明过程,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诱导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3.问题:由 ,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吗?引如新课.

设计意图

自信的鼓励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简单易做的题加强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数据问题的出现,让学生既有好像会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发掘潜力期待寻找机会证明我能行,从而思考解决的办法.

(二)新知探究

1. 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与2100角的终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和210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2100与sin300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由特殊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容易了解,实现教学过程的平淡过度,为同学们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问题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与 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和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设计意图

(四)练习

利用诱导公式(二),口答下列三角函数值.

(1). ;(2). ;(3). .

喜悦之后让我们重新启航,接受新的挑战,引入新的问题.

(五)问题变形

1.探究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又有什么关系;

2.探究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诱导公式(三)、(四)

给出本节课的课题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设计意图

标题的后出,让学生在经历整个探索过程后,还回味在探索,发现的成功喜悦中,猛然回头,哦,原来知识点已经轻松掌握,同时也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小结.

(六)概括升华

的三角函数值,等于 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 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合.(即: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设计意图

简便记忆公式.

(七)练习强化

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值:(1)sin(-1000 ); (2). co.

设计意图

本练习的设置重点体现一题多解,让学生不仅学会灵活运用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还能养成灵活处理问题的良好习惯.这里还要给学生指出课本中的“负角”化为“正角”是针对具体负角而言的.

学生练习

化简: .

设计意图

重点加强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综合应用.

(八)小结

1.小结使用诱导公式化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锐角的步骤.

2.体会数形结合、对称、化归的思想.

3.“学会”学习的习惯.

(九)作业

1.课本p-27,第1,2,3小题;

2.附加课外题 略.

设计意图

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记忆及灵活应用,附加题的设置有利于有能力的同学“更上一楼”.

(十)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反思

对本节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本人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教材的内容,编排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积极投入到思维活动中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在逐渐展开中,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方法予以解决,并获得知识体系的更新与拓展,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尤其是练习的处理,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感受“观察——归纳——概括——应用”等环节,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作意识,达到了设计中所预想的目标。

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本人认为,教师的干预(讲解)还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用全新的理论来武装自己,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效。

数学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奥运会知识,体验学习乐趣,总结学习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教学重点:运用知识解决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数学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解决问题和位置的猜测。

教学方法:观察、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搜集有关奥运的数学信息,并与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

2、应用所学的知识,试着解决奥运会上的“射击项目”的数学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同学们,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我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当五星红旗在奥运的赛场上徐徐升起,当嘹亮的国歌声在你耳边响起,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激动吗……”出示主题图,引入新课,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做课本第79页的“田径项目”中的数学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想一想刘翔用的时间少了多少秒?

3、小组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有什么收获?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完成80页“跳水”“射击”中的数学问题。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六、知识拓展

下面是校达标运动会上50米短跑男生成绩记录表。姓名李明胡军郑浩王乐乐陆兵

成绩(秒)9.238.989.019.119.05

(1)、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2)、和你好朋友比赛一下,并记录下来。

数学教学设计篇四

1.与其他单元相比,本单元的视野更加宽广。课文均可堪称文化与语言的富矿,将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和五彩斑斓的语言王国。

2.从内容上看,是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这篇课文在洋溢着激情的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细细品读,将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等问题有逐步深入的领悟与思考。学习本单元,在感受人类精英思想的闪光点得同时,更要体会不同文体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

1.我所在学校在乡村,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差,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思维慢、课外阅读量小,特别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太差,个人的阅历及生活经验不足,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差。

2.针对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差、知识基础差的特点、对于本节课主要教育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中的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及如何对待职业的重要问题。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例清晰的特点。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和乐业。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4)理解文章引用的材料和列举的事例。

2过程与方法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培养敬业与乐业的职业精神。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数学教学设计篇五

1·掌握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能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2·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4·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公式进行化简与计算的能力;

6·通过分母有理化的教学,渗透数学的简洁性·

2·难点:二次根式的除法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

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归纳的方法以及类比的方法,在学习了二次根式乘法的基础上本小节

内容可引导学生自学,进行总结对比·

数学教学设计篇六

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体积活动的'兴趣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

一、导入

复习导入: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出示目标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体积活动的兴趣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三、独立学习

1、自学课本第1

26、127页例2,请你在127页图中画出韩国获得金牌情况的折线图。

2、你知道什么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吗?

3、回答127页图下四个问题。自学时间:6分钟

四、展示讨论:3分钟

和你的同桌探讨你的探究结果

五、师生总结

总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练习7分钟

内容:第128页“做一做”对改要求:

细致批改,将你发现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七、堂清、对改2分钟

组长检查对“做一做”的修改情况,进行指正。

八、盘点收获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缺失?

九、统计各小组得分,表扬优秀小组。

数学教学设计篇七

1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2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3根据a的相反数是-a,能把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找出表示+6和-6的点,看一看表示这两个数的点有什么特点,这两个数本身有什么特点。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生:人人动用手画数轴,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深入了解各小组的交流情况,讨论结束后,提问1、2人,帮助全班同学理清思考问题的思路。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知道什么叫相反数,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生:阅读课本第59页,并完成练习一第(1)~(4)题。

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强调“0的相反数是0”也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a可以表示一个什么数,a与-a有什么关系。然后阅读课本第60页,并完成剩余的练习题,由小组长负责检查练习情况。

师:认真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简化符号的题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重点对待。

生:认真思考,阅读课本,完成练习。小组长、教师对学习困难生及时进行辅导。

师:请同学们先小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看一看习题2.3中,哪些题你能不动笔说出结果,请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说一说。(除a组第2题外都可以直接说出结果)

生:小结。完成习题1.3中的有关练习。

练习

1在下列各式中分别填上适当的符号,使等号左右两端的数相等;

-(+19)=____________19;

____________10.2=+(+10.2);

____________(+12)=-12;

____________(-25)=+25。

2把下面的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

-[-(-0.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50)]=____________。

3根据a+(-a)=0,那么(-8)+x=0可得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y+(+3.75)=0,可得y=____________。

4下面的说法对不对?请举列说明。

(1)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的相反数就是这个有理数本身。

(2)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比原来的有理数小。

(3)-a是一个负数。

作业

在数轴上记出2,-4.5,0各数与它们的相反数,并指出表示这些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多少。

数学教学设计篇八

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课件、学生尺、长方形纸条、小棒等

一、 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蚂蚁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才能知道扶手有多长呢?

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你们有尺子吗?

生:有!

二、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观察尺

1、让学生观察尺子,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分享一下。

2、指名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0”刻度、1大格,理解“0”表示起点的意思。

3、当学生说到尺子上有“cm”时,介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二)感知1厘米

1、师:那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我们来听听小蚂蚁的介绍(课件介绍一厘米的概念)

2、找一找,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学生找一找,指一指)

3、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生回答: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学生边说边指)

4、你发现1厘米其实就是什么?(一大格)

5、除了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外,你们还能找到不同的1厘米吗?

生1:从1刻度到2刻度是1厘米.

生2:从2刻度到3刻度也是1厘米

……

6、比一比,请小朋友再用手在尺上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举出来看一看,1厘米长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有多长。

师:1厘米很短,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

7、找一找,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举例、课件展示:图钉、牙齿、小正方体、小纽扣……)

(三)感知几厘米

1、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厘米是1大格,那2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上找一找吗?(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2、2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生:2厘米是从0刻度到2刻度。

师:有不同想法的吗?

生:从1刻度到3刻度之间也是2厘米。

……

师:你们怎么能找到这么多2厘米的?你们有什么法宝吗?

生:2厘米其实就是2大格。

指名回答:5厘米从哪儿到哪儿,有不同的吗?

不管从哪儿到哪儿,5厘米就是几大格?

5、你还想知道几厘米的长度,指名说一说。

把你想知道的自己先估计一下,再拿着尺比划给同桌看一看。

(四)量一量

1、猜一猜纸条有多长。(学生猜一猜、估一估)

2、课件展示量纸条的方法,学生细心学习。

3、学生自己动手尝试量纸条。

4、集体交流用尺子量纸条的方法。

(纸条的左端对齐0刻度线,把尺子与纸条放平,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5、唱一唱。

《测量小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

物体要放平。

用尺子两物体,

左端要和0对齐,

右端指向刻度几,

物体就是几厘米。

师: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了,那现在是时候帮小蚂蚁的忙,测量一下小桥扶手的长度了。

1、 量一量扶手的长度。

(1) 学生动手量一量。

(2) 指名上台展示测量的方法。

2、 闯关游戏。

(1) 第一关:眼明手快(填一填)

(2) 第二关:火眼金睛(判断测量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第三关:心灵手巧(同桌合作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这里长方形的宽是接近4厘米,引导学生像这样接近4厘米的可以说它是大约4厘米。

四、 回顾全课,总结延伸

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数学教学设计篇九

1、认识心形,三角形,星形的形状特征。

2、学习按形状特征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学习按形状进行分类。

幼儿根据不同形状进行分类。

1.挂图,心形,三角形,星形图卡。

2.音乐《找朋友》

1.师幼问好

2.学习心形,三角形,星形名称。

(1)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图形?出示心形图片,它像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像爱心,所以它叫心形。

(2)师:出示三角形图卡,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

(3)师:出示星形图卡,引导幼儿认识它的形状名称。

3.学习按形状特征进行分类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人物身上的符号。

a.师:请小朋友看一看画面中3个爸爸身上分别是什么图形?(抽幼儿说)

b.师: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中3个妈妈身上分别是什么图形?

c.师: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中3个宝宝身上分别是什么图形?

(2)按形状进行连线

a.引导幼儿把身上形状相同符号的爸爸、妈妈、宝宝一家三口人用线连起来。

b.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引导幼儿说出它们身上都有××图形)

c.请小朋友给三角形、星形一家人连线。

4.学习按形状特征进行分类

请小朋友把相同符号的一家人贴在一起。

5.游戏找朋友播放音乐《找朋友》

请小朋友根据自己身上贴的图形卡片找到相同符号的小朋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