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精选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05:02:08 页码:8
最新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精选12篇)
2023-10-30 05:02:08    小编:HT书生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一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生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他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

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可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他所欣赏的女子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唬得他疯疯傻傻。最后情极而毒,悬崖撒手,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宝玉由于从小在丫鬟姐妹们的身边游荡,很喜欢女儿,而不喜欢男人。贾宝玉是一个女儿尊贵洁净神力论者,“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是宝玉的名言他将女儿神圣化,说“女儿”两字比佛教的阿弥陀佛和道教的元始天尊这两个宝号还尊贵无比,不许手下小厮随便乱说,否则凿牙穿腮,他读书时须得两个女儿陪着才认得字。每当他被打疼痛之时,他便姐姐”“妹妹”地乱叫,说这样叫了以后便不痛了,女儿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因此,宝玉喜爱女儿,日夜同她们厮混在一起。

宝玉跟女儿们之间也是发生了各种事情。就说宝玉与黛玉的凄美爱恋,这是红楼梦里面的一大重头戏。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为木;宝玉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口中衔玉而生,而玉是女娲娘娘补天所余的一块石头,为石,所以有“木石前盟”之说。《红楼梦》曲子“终身误”中曾借宝玉之口唱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足可见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人可比,但宝黛两人最后仍是落得个劳燕分飞终成空的下场。宝玉与黛玉是知己,两人之间的爱是诚挚和深厚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方旧手帕都可以心领神会,可谓是灵魂伴侣,真正达到了爱情的最高境界。

宝黛两人是自由恋爱,对于两百多年前的他们来说,是公然违反伦理道德的,是大逆不道的,这也正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他们的爱情不能修成正果是必然的。不管两人彼此之间爱得有多深,在当时都是不可能被社会和家庭所允许并认可的,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分手的悲剧。他们的爱恋已经触碰了道德的底线与根基,作为名门望族的贾氏家族,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建立在叛逆思想基础上的宝黛爱情,必然与家族利益发生尖锐的对立,因而为家族统治者所不容。宝黛爱情在封建势力的高压下曲曲折折地发展,最后遭到毁灭。黛玉泪尽而逝,宝玉在家庭操控下还是与薛宝钗结了婚。

在结局宝玉出家做了和尚。各个角色死的死,惨的惨,出家的出家,贾府没落了。

作者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二

《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近日,我读了《红楼梦》之后,那玩世不恭的痴狂贾宝玉,心思缜密,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热情善良,却又不答心机的薛宝钗,还有那巧舌如簧、最善察言观色的王熙凤,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被分成了四十回,分别讲了黛玉丧母进贾府,戴雨村徇私判案,宝玉梦游太虚假,金锁宝玉现奇缘等等。

《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败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必然的崩溃和死亡。

为什么最后贾家会家破人亡呢?这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如此结果呢?这是一个值得引人深思的问题,但一旦联系生活实际,这个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生活中,有善良的人,自然也有邪恶的人;有美丽的人,自然也有丑陋的人。就算是现在,也会有仗势欺人的人。所以总结出来,使贾家家破人亡的原因有三个:一、当时有人要谋杀他们。二、贾家很多人都体弱多病。三、贾家有些人时不时的就想不开。但最重要的还是第一点:有人要谋杀他们。所以,使他们家破人亡的不是因为他们体弱多病,而是因为那些恶毒之人的心。

读完《红楼梦》时,我似乎有所领悟。是啊,人有善也有恶,人有美也有丑,我们不一定要做“美”的那个,但我们一定要做“善”的那个。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三

世间本没有不散的宴席,一切的事物终将由繁华走向败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就向我们讲述了其中的泪与笑。

书中的林黛玉给人的感觉是爱妒和娇痴的,而贾宝玉则是痴和傻,还有王熙凤的机灵和奸狠,薛宝钗的沉着冷静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人生,这段人生中有酸甜苦辣,有许多事都是无法预料。面对不同的遭遇,不同人有着不同的态度。或许真如有人所说的那样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吧!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只是时代造就了这场悲剧。读罢《红楼梦》,林黛玉那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令人记忆犹深。一段:“花飞花落花满天,红销香断惹谁怜”更是令人疼惜。不过最后却落得个含恨而终。我觉得黛玉的死亡就应该是泪尽,泪枯而终止自己的一生,文章当中的一句:欠泪的,泪已尽。也能说明黛玉是下世还泪的,泪已还尽,便生无可恋了。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它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四

囫囵吞枣地看完《红了梦》,泪珠爬上了我的眼角,我知道你的名字——林黛玉,却不知你为什么有水一样的灵魂,你泥一样的归宿和命运!

我不舍得问你是谁,也许,你什么都不是,你只是泪珠儿,一个哭鼻子长不大的小女孩。你清,你浊,你是那样脆弱,一揉即碎——你,你只是一颗红艳而灵动的泪珠儿。

三月阳春,我们都在大人的告诫下不要采摘花朵,所有的花都在卖力地开放,你却用锄,将一瓣瓣稚嫩的碎片,连同你的梦,你的渴望,还有这泪珠儿里的浑浊于咸涩埋于地下,可能因你美丽而惆怅,因你的智慧而惆怅,因你洁白无瑕而惆怅,或是因我在应该糊涂,不该懂的原因。

你为什么流泪、惆怅,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是美丽的,你是智慧的,你是洁白无瑕的。你只是在一个不该有梦的时代,做了一个不该做的梦,虽然你的梦有点儿幼稚,但是却是美丽的。

既然别人都不做梦,为什么独独你要做梦?

许多年过去了,花朵又一次次在你曾经凋落过的疤痕上,燃烧,接着落英缤纷,满地的碎片。美丽其实是埋不掉的。

童年的梦,还有梦的童真,何尝能埋得干净?

是的,你就是一个泪珠儿,一个许多人眼里都曾经有过的泪珠儿,带着童年的梦,还有梦的酸楚。

是的,你就是一个泪珠儿,美丽并且脆弱,一触即碎的泪珠儿。

从一滴泪里,我看到了你自己灵魂深处的惆怅!你是不是也美丽得让我心碎?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五

以前只知道红楼梦是四个名著之一,但从来不知道它的美丽在哪里。最近,读了红楼梦,我突然意识到梦想的红楼对贾,历史,王薛四家为背景,关注嘉福家族贾宝玉生命之路,开始封建之路与叛乱之间的激情斗争为贾宝玉和林大玉是叛军悲剧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贾馥所代表的封建家族衰落过程的生动描述,深刻揭露和批评封建社会各种黑暗与腐朽,进一步指出,封建社会有到云的终极权利的世界末日,以及对历史趋势的破坏。

红楼梦以社会上层为图片的中心,非常真实生动地描述了十八世纪上半叶封建社会在中国的生活。这本书是宏伟,结构,生动,美丽的语言,除了一些明显的艺术特色,值得下一代的品味,欣赏。

作者充分利用了中国书法,绘画,诗歌,歌曲,音乐等各种文学艺术的传统技术,展现了社会生活的悲剧。如贾宝玉林,林黛玉读了西翼,大玉埋花,宝潮飘飘的蝴蝶,清文填邱,宝琴李雪,大玉烧等,也在表征中,如林戴玉浮雕,诗歌的面部特征,表达的智慧,深微笑,低下流泪,精致的口味,别致的文艺风格......这一切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者,具有丰富的艺术品质,培养出来,让她在十二世的总统充满诗意的特殊魅力,飘荡了东方文化的香味。

曹雪琴在红楼梦中的真实再现中的人物的复杂性,让我们读作作品中的人物角色在生活中的真实可信,梦中的红楼梦在贾宝玉没有怜悯,不蠢,不好,不能邪恶,那不可能明亮,没有混蛋邪恶,说不聪明,不能说粗俗普通,这是一个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位美国作家,美国精神,英雄的理想之美是这样的,即使是王思峰这样一个臭名昭着的人物,也没有把她都写得糟糕,这种仇恨与一些可爱的交织在一起,从而显示出各种复杂的实际情况的矛盾,形成了性格迷人的现实。

作者善于表面上的艺术描述的非凡的日常生活,揭示其隐藏的,甚至一些不成文的,社会习惯和细节的历史记录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在红楼梦是特定的生动的描述。

红楼梦在意识形态内涵和艺术技巧上的突出成就,不仅在国家作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高峰。而且在国际社会也引起了很多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一位法国评论家曹雪芹有着普鲁斯特??,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斯的智慧和幽默的锐利眼光,有了巴萨g的洞察力和再现所有水平的能力的社会从上到下。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六

在本学期我们重点研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它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前八十回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讲述了四大家族蒋史王薛慢慢因腐败衰落的故事。当然,其中的主线就是脍炙人口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虽然他们的爱情以悲剧而告终,但在封建社会中,这种并不常见的爱情与他们的相处方式仍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为了使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更富有神话和命中注定的色彩,曹雪芹做了去多铺垫:贾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救了林黛玉的前世绛珠草,而绛珠草愿意用自己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此后黛玉为何一见到宝玉就动不动流眼泪。其他的角色曹雪芹在小说的一开始也早就交代了他们的结局,例如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中就暗含了探春远嫁的结局。

在红学家的眼中《红楼梦》是一部值得用一生去钻研的传世著作,但其实还没有开始《红楼梦》的时候,我却对红楼梦里面的人物有不少的误解。我认为黛玉是一个奇怪的女子,身体柔弱却动不动爱使小性,对贾宝玉甩脸子,樱桃小嘴里总吐不出好话来。可读了《红楼梦》我才知道黛玉的好:她早慧,初进贾府就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她最与其他女子不同的是,他不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当袭人宝钗看到宝玉不学无术,不想参加科举做官时,总要训上宝玉两嘴,而黛玉却从不如此教训宝玉,我想这也就是为何黛玉频频与宝玉吵架,而宝玉从不对黛玉发脾气的原因之一——他们拥有相同的价值观。

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也被选进教材中,所以我就就这一章节,写一写我对其中除黛玉外的几位女性人物的看法。王熙凤,无疑是贾府的实权者,他来自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的王家,自小被当做男孩子来培养,使得他有能力掌握宁荣两府的起居日常。他性格开朗,能说会道,在这一章节中也有体现,忽然后院一声笑语:“我来晚了,不曾迎接远客。”这就是著名的“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一下子将所有人的注意全都吸引了过去;当王熙凤拉林黛玉的手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就拿手帕试眼泪。他先是夸赞了一番黛玉,接着就考虑到此刻应掉几滴眼泪,便哭了起来,贾母一句话就又喜笑颜开起来,可见其察言观色的能力。他也有狠毒的一面,因贾瑞多次骚扰自己,就狠心要杀掉他。但这在我看来并不应让人厌恶王熙凤,这正是他身上所被赋予的,新时代的女性应有的,维护自身的一种能力和意识。

贾母,贾府里最尊贵的人物,可谓是万人之上。马瑞芳老师曾评他为“史上第一外祖母”,说的就是他对宝玉和黛玉的爱护是史无前例的。可贾母也是这贾府里少有的通透人物,他一步步走上了最高的宝座,通晓了人情世故,处事圆滑,似乎从来没有出错的时候。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各个小姐夫人们都怀有嘲弄刘姥姥的意思,刘姥姥也故意笑料百出,而贾母却并没有存心取笑的意思。我不知道贾母是否担得上“史上第一外祖母”的名号,但我知道贾母并非一般的封建小姐。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所塑造的人物个个鲜明,更是体现了曹雪芹自己对于封建社会的观点。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七

红楼梦里另一位最让人唏嘘的女子便是香菱了。和晴雯不同,香菱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做丫环的命。恰恰相反,香菱出身在姑苏城里一位富裕的乡宦家庭,父亲五十多岁时才得这么一根独苗苗,取名甑英莲(真应怜),娇生惯养,长到五岁,父母视若掌上明珠。可惜命中不济,英莲五岁那年元宵节,家佣霍启(祸起)抱她去看灯,因要解手便将英莲放在一处门槛上,待霍启回来时小英莲早已被人拐跑了。至此开始了香菱短暂而凄苦的一生。

曹翁在曲演红楼梦中将香菱放在副册中,比晴雯高一级,她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前两句意思很明白,后两句中的上句暗合桂花的桂字(桂字繁体和简体是一样的,一个木字边加两个土字,“两地生孤木”),指的是薛蟠娶妻夏金桂,下句是说自从夏金桂入门后,香菱便魂归故里了。所以开篇第一回中癞头僧指着甄士隐怀抱的英莲,大哭起来,说你把这有命无晕、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后又四句词: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薛)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过完元宵节英莲的平安日子就到头。

香菱天生的温良恭俭让,无论命运对她如何不公平,她却逆来顺受,从不抱怨,被迫认拐子做父亲,跟着拐子东跑西颠,常常挨打,但到十一二岁上流落到应天府(南京)时已是出落得十分美丽了,拐子将他卖给了当地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冯渊(逢冤)

这冯渊原是位同志中人,不爱女色,酷爱男风,但见到香菱之后他发誓从此断绝和男人接近,而且今后也绝不会再娶第二个,定了三天后过门。香菱心中别提多高兴了,以为这回自己的罪孽终于到头了,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富豪恶霸薛蟠薛呆子,见香菱美丽,便重金购买香菱,纵使下人将冯渊活活打死。

就这样香菱糊里糊涂地成了薛蟠的妾,跟着薛蟠来到京城。薛姨妈与薛宝钗是两个宽容之人,见到香菱之后都张开双臂欢迎她进入薛家。那时薛蟠尚未娶妻,对香菱倒也说得过去。后来薛蟠因调戏柳湘莲被柳诱到城外痛打一顿,薛蟠因此在京城中觉得很丢面子,便出门经商一年躲一躲。于是宝钗建议香菱干脆搬进大观园去和她做伴儿。

香菱自进京后心里对大观园就十分向往,羡慕园子里姑娘们的才艺,所以她一进大观园就缠着宝钗等人要学做诗。黛玉说你要学做诗啊,那就拜我为师吧,我虽不通,教你大概还是够格的。(这时候的黛玉和宝玉在爱情上已经心领神会、互相默认,因此黛玉开朗了很多,肺病也见好,所以主动请缨。)于是二人师徒相称,黛玉也不谦让,给香菱布置了很多功课,说你先读一百首王维,再读一百二十首杜甫,完了再读一百二十首李白,再往下读其他人的,等你把这些名篇都看完了,揣摩透了,那时还怕你不会做诗?从此把个香菱弄得痴痴呆呆,茶饭不思,睡在梦里还在做诗。

进入大观园的香菱就像是久旱逢甘霖的一颗禾苗,她那心中对生命的挚爱以及对人生幸福的向往之火又重新点燃,似乎以前所受的种种磨难都没能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她那纯洁透亮的心底丝毫也没有被人间的污垢所沾染。

在大观园里和姐妹们斗草的时候,这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个说我有君子竹,又有人说我有姐妹花,香菱说我有夫妻蕙,惹得大家都笑她,说从没听说过还有夫妻蕙的,你汉子出门才几天,你就说什么夫妻蕙,感情是想你汉子了吧。香菱却很郑重地说,读书笔记.你们不懂,这上下开花的叫做兄弟蕙,并头开花的就叫夫妻蕙。香菱真诚,憨厚,信任人,大观园乃至贾府上下人人都疼爱她,这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终于体验到了那一点点自由和被人尊重的甜蜜。

但是好景不长,不久薛蟠娶了京城里十七岁的富家女夏金桂为妻。夏家和薛家沾亲带故,夏金桂和薛蟠从小认识,两家都是皇商,夏家除了田产之外,还以种桂花为业,给皇宫供应盆景。这个夏金桂长得倒也漂亮,也读得书识得字,只是个独生女儿,无兄无弟,父亲早逝,跟着寡母长大,从小被惯坏了,以为自己是天下最漂亮的。她的心计不在王熙凤之下,但却没有王熙凤的大家风范,是个极小心眼儿的骄横女子,和薛呆子倒是绝配。

可叹香菱并没有任何戒心,不仅真心诚意地为准备婚礼忙前忙后,还误认为从此自己多了一个一同做诗的人了。偶尔遇到贾宝玉,谈起还没过门的少奶奶,宝玉说你别乐得太早了,薛大哥娶妻后就不疼你了。香菱却正色说,咱们平时都挺互相尊重的,你怎么可以说这种不着边际的话。

夏金桂过门后,见香菱温柔美貌,薛蟠又好色无能,所以打定主意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除掉香菱、制服老公。她和自己的陪嫁丫环宝蟾一起很快制定了一套行动方案,让宝蟾引诱薛蟠,挑动薛蟠打骂香菱,并说香菱你有什么资格说菱花是香的,再香也没有桂花香啊。从此以后不许叫香菱,改叫秋菱。

为了制服薛蟠,金桂将宝蟾送给薛蟠为妾,让香菱腾出屋子让宝蟾和薛蟠成亲用,并叫香菱在金桂的屋里打地铺,夜里让香菱倒茶送水,不断折腾她。甚至挑唆薛蟠和他母亲不合,还捏造证据诬陷香菱用巫术害她。吃软怕硬的窝囊废薛蟠见夏金桂和宝蟾都不是好惹的,便把气全撒在香菱身上,对香菱拳打脚踢,还用门闩打她,就这样把好端端的一个家弄得鸡犬不宁。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子就有这等残酷,可见这个世界上,女人害女人比男人害女人阴险万倍。

薛姨妈无奈,要卖香菱,宝钗拦住她妈妈,说咱家只有买人哪有卖人的,你让香菱跟我住去吧。香菱毕竟是嫁人了,指望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眼看着丈夫也是靠不住的,曹翁在第八十回末说她自小血份中有病,婚后数年不孕,“加上气怒伤肝,酿成干血之症,日渐消瘦,饮食懒进,服药医治无效”。八十回后手稿丢失,我们读不到曹翁对香菱之死的描述,但按照香菱的判词来看,她应该是八十回后就病故了,从而成为丑恶人性的又一个牺牲品;具体地说,香菱是被家暴的魔爪所扼杀。

高鹗在后四十回续书中却给了香菱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香菱在薛蟠再次打死人、发配异乡之后与宝钗和薛姨妈一起生活,后来宝钗嫁到贾家去了,薛蝌娶了刑蚰烟,香菱与蚰烟一起服伺薛姨妈。再后来夏金桂欲害死香菱,和宝蟾合伙给香菱的汤中下毒,却反而毒死了夏金桂自己。再后来薛蟠被赦回家,金桂已死,薛姨妈对儿子说我不管你怎么想的,你媳妇已经死了,香菱照顾我这么多年,我只认她是儿媳。从此大家都称香菱大奶奶,最后的第一百二十回中,借香菱之父甄士隐之口说香菱死于难产,但给薛家留下了一脉香火。这是一个很令人欣慰的结局,但却明显违背了曹翁"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的伏笔。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八

文字在人间彷徨,寻不到归处的天堂,记录的是不能被遗忘的过往。

——题记

那博大而精深的五千年中华文化,常使我击节而赞,那沉淀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文学艺术蕴含着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自此,我心中升腾起一个梦想:有朝一日,我能够走进文学殿堂。

书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我喜欢读书,喜欢去欣赏文字别样的乾坤。

在阳光与荆棘的陪伴下,我渐渐长大,渐渐读懂了李清照的婉约,李白的豪放,朱自清的柔美,鲁迅的犀利,马克吐温的诙谐。渐渐地爱上了聆听这些高贵灵魂的歌吟。常常手捧着书,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品读他们的文字。

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用笔端的文字倾吐他们的情感,向我们展示他们的精神境界。那柔情似水浸没在水墨之间的婉约女子李清照,向世人展示了她“留得清高照尘寰”的豪气;那狂放不羁、飘逸豪迈的酒中仙李白,向世人挥洒出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那个弃医从文,想要拯救中国的爱国志士鲁迅,用一支笔写尽了人间的悲情苦难,他用他的思想斗争谱写了他灼热的爱国情怀。渐渐地,我爱上了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精神之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李清照想要一个安定的环境与爱人长相厮守;李白想要把他满腔的热情和才华尽情展现,谱写出盛唐的最强音;而鲁迅想要在这场思想斗争中争取胜利,想用他那支笔拯救这世态炎凉的中华大地。我也有一个小小的梦想,有着对崇高的向往,想要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这个蓝色的笔记本承载着我年轻的梦想,记录着我的青春岁月。我喜欢,有一个文学梦,所以它是我最佳的练兵场。我把自己17岁的憧憬,18岁的梦幻,19岁希望全部倾吐在笔记本里,我用自己稚嫩而执着的笔书写着我的故事。

虽然我没有斑斓的翅膀(过硬的文字功底),我依然有破茧而出那一瞬的动人(青春岁月的美好),我依然会用并不曼妙的舞姿(不算华美的文章)歌颂这个美丽的世界。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九

《红楼梦》中,没写玉钏的结局,如果按照玉钏这种神秘的性格特征发展下去,后四十回,宝玉倒霉之前,玉钏应该早已离开的贾府,去哪儿呢?曹雪芹也不知道。反正,玉钏这个人,天生就不是倒霉的人,天生就善于避免倒霉,为什么?换到今天,照样也有玉钏这样的女生,貌似沉默寡言,老实巴交,但不知怎么搞的,运气一直不错,关键是,凡是倒霉的事情,人家总能在不知不觉中躲过去,这是为什么?这是怎么做到的?这才是我们要探讨的内容。值的'深思的是,王夫人处罚金钏的时候,玉钏并没有当即跪下替姐姐求情。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她保持了一贯的沉默作风。回家之后,金钏“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她”,可见金钏回家之后,玉钏也没有半句劝慰的词语。姐姐金钏刚死,妹妹玉钏为宝玉让她喝了一口汤,就和“他厮闹”起来,就原谅了他。从这个角度出发,很多人都厌憎玉钏,认为她是个没骨气的女孩子。

玉钏恰恰就是如此。在玉钏心里,金钏是任性的烈女,怎么可能适合宝玉呢?王夫人怎么可能让金钏做宝玉的姨太太呢?所以,王夫人早晚要赶走她。只不过,金钏走了极端,即便如此,以玉钏的透亮,必然看的很清楚,金钏就是这样的人,必然走这样的路,没什么大惊小怪,更没什么要为金钏复仇之类的奇葩想法。

玉钏与宝玉的态度也是如此,必定宝玉招惹金钏在先,所以宝玉赔情合理,宝玉态度诚恳,本身又不能完全责怪宝玉,所以,内心透亮的玉钏,很快就原谅了宝玉。这并不是玉钏没骨气,反而是玉钏的心胸豁达,因为,她早已看明白了这一切因果。玉钏平时的低调寡言就是如此,但这只是她的第二性格特征,骨子里,她早就看明白了一切,只不过,多说无益,所以,不该说的,她绝对不说。所以,我们得出结论,玉钏的主要性格特征是:她是一个“行为低调的沉默智者”,用“沉默是金”形容玉钏,非常恰当。有了这个结论,玉钏的一切谜团就都解开了。

王夫人看重玉钏,因为玉钏很像自己。王夫人就是很有脑子的人,表面上,王夫人也往往表现出宽厚仁慈,所以,玉钏与王夫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王夫人必然抛弃行为莽撞任性的金钏,选择内心透亮玉钏。宝玉也是如此,宝玉对王夫人还是非常尊重的,所以,宝玉会发自内心的尊重玉钏。但是,玉钏就不同了,贾府如果蒸蒸日上,她在贾府肯定没什么问题,贾府危机快来的时候,以玉钏的脑子,绝对能做出提前的预判,所以,在贾府倒霉之前,玉钏注定能想出办法提前离开宝玉,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因此,《红楼梦》没有玉钏的结局,人家是怎么避开贾府危机的,谁也不清楚。

任何性格都有利有弊,也都有适合自己的环境和不适合自己的环境,玉钏内心透亮,行为低调,但另一面是冷酷而富于心计,而且看清楚也不说,只是自保。关键是,我们讨论玉钏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评价玉钏这种女生是真老实还是假老实,现实生活中,玉钏这样的女生大有人在。针对玉钏,虽然婚商比较高,但照样有提升自己婚商的潜力和必要。这类人最需要修炼“知人”的能力,自己合适的同时,婚姻是一个整体。可惜,越是玉钏这类人,越觉得自己已经很透彻了,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以,别无他法,唯一的途径,恰恰就是从真心认知自己开始,这需要天长日久的八维自我修炼技术。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十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曹雪芹的辛勤工作。它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艺巅峰。这本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世俗人情,充分体现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大家族的兴衰,几代人的命运。

而且我很迷茫。这本书太复杂了。老实说,我基本不懂。不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什么要互相折磨。薛宝钗是真善人还是假装?那个可怜的香菱是谁让她受了那么多苦?为何王熙凤的手段如此毒辣?刘姥姥是真的傻还是假装逗别人开心?…太多了,我搞不清楚,我还是多看几遍吧!

《红楼梦》是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社会四大家族为中心,真实生动地描述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不可挽回的崩溃的真实写照。

把一个个人物写得生动活泼,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的故事——石头记。以甄隐士为线索,整个故事开始结束。

之前说的都是前80回,后40回我觉得正好相反。这里有很多瑕疵,比如贾宝玉前80回已经暗了。

它是一个悲剧人物,在高鄂的作品中,它已经成为一个愿意学习和参加考试的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的人,几乎没有联系,很不可思议。

又丢下已经怀孕的宝钗出家为僧。而且据说高鄂是因为一个上任的资助,取续写红楼的,我认为一个初衷就不那么纯洁的人,并且也没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写的《红楼梦》。是无法写好的。再说想象曹雪芹一样的来刻画人物是非常难的,不是容易达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这四十回不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还是听美好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十一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日正是端午节,蒲艾暨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自知是昨儿的原故。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没好意思的,越发不理他。林黛玉见宝玉懒懒的,也只当他是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懒懒的。凤姐儿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之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随了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以前看到这段文字,很是觉得奇怪,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总在想贾府的端午节不该过得这样冷淡。你想民间的节气除了春节以外,端午、中秋就是最重要的节气了。要说贾府不重视端午节吧,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你看,二十四回,也就是饯花节前的四月间吧,王熙凤就开始收集贾芸的麝香、冰片。二十八回元春又恩赐贾府大小老少一干端午节的礼品。为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还特地安排从五月初一开始接连三天在清虚观打醮,实际就是热闹热闹。想来到了端午节这天,不知贾府要热闹到什么程度啊!你看贾府的春节就不用说了,什么除夕夜、元宵节、中秋节哪一次不是热闹非凡,又是唱戏,又是喝酒说笑听书的。就是宝玉、凤姐、宝钗的生日,大家也都是喜气洋洋激情万丈的,更不用说贾母生日的排场和气势了。然而为何独独这个端午节,前期都搞得那样热闹,反而到了正期却如此的冷淡?太奇怪了,太不可思议了!

后来通过认真的看书、思索和分析,终于感觉到了这冷淡的玄机与奥秘之所在。原来,在端午节前,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最关键的一事,就是元春赐端午节礼物时,单独把宝玉和宝钗的礼物赐成一样,而黛玉的礼物却和三春的一样,降低了一个层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为宝玉宝钗赐婚。这就引起了贾府内的当事人和相关人的极大震动。当然王夫人和薛姨妈两姊妹肯定是欣喜若狂的就不用说了,宝钗虽然“羞笼”着红麝串四处招摇显摆也不忙去说她,黛玉、凤姐的酸苦麻辣我们也暂且不表,只说这当中就惹恼了一个关键人物,这人是谁?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为什么贾母要恼?贾母对宝玉的婚姻人选一直是看中自己的外孙女林黛玉的,而且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这大孙女皇帝娘娘的意向赐婚一出现,这不就没林黛玉什么事了?贾母的前期努力不也就付之东流了?贾母如何不恼?如何咽得下这口气?贾母虽然恼,虽然不赞成、不认同对宝玉宝钗的意向赐婚,但她不会象一般人那样去吵去闹来表示反对和发泄自己的不满,那也太丢自己的身份了。她凭在贾府中的威望地位和自己的智慧,很艺术的来消除化解意向赐婚的影响。怎样化解呢?她采取了三大措施,艺术化地知会了三方面的相关人:一是知会元春,二是知会薛家母女,三是知会王夫人。我们来看贾母是用什么办法来知会这些人的。

知会元春:贾母得知元春赐了宝玉宝钗一样的东西以后,叫宝玉“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她要让元春知道,“一个”的意思,就是不能成双,让元春知趣。知会薛家母女,这是重点:贾母利用清虚观打醮这个项目,号召全家人都到清虚观去看戏。王夫人拒绝了,理由是“元春有人要来”。贾母没管她,但专门邀请了薛家母女俩。你家打醮做法事关人家薛家有何相干?照理也可不去,宝钗最初也说不去的,但是贾母邀请,不去也不好处。况且按贾母的说法是去乐,当然就是看戏了。看的什么戏?薛家母女做梦也没想到,看的是戏中戏――贾母演的戏!贾母在清虚观导演了两出戏,第一出叫《张道士提亲记》,第二出叫《通灵引来金麒麟》。

第一出戏很有趣:男角主人翁张道士在大庭广众下对女角主人翁贾母说:“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个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的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说去。”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我认为,这段提亲之说就是贾母与张道士事前商量好了而在薛家母女面前演的双簧。第一,提亲的场合首先不对劲,提亲一般都是先私下窃语,哪有在大庭广众下提亲的?而且还当着当事人贾宝玉的面,在那的时代,真是不可思议;第二,张道士说的那位小姐实际上就是影射的薛宝钗,你看宝钗也刚好十五岁,也是聪明智慧,模样也好,根基家当也配得过宝玉;第三,贾母听张道士一说完,马上一口回绝了,再没问问那家小姐的具体情况。为了掩饰回绝的唐突,才说了后面的那些话。第四,通过这样的提亲对话,意在让薛家母女明白,宝玉的婚姻是我贾母说了才能算数的,我不同意你家宝钗和宝玉成婚,从而间接否定了元春的赐婚意向。宝钗是冰雪聪明,一踩十二头翘的人,肯定懂得贾母的用意。我想此刻的薛家母女,心中一定是五味坛子都打倒了。

在这出戏里,宝钗是被装进去了的演员。贾母怎么可能不知道湘云有个金麒麟嘛?只是那么故意一问,宝钗就上当了。我估计这时贾母正在心里说:我家早就有个带金麒麟的女孩,都还没说配不配的话,你个带锁的就配?就是金玉良缘?宝玉的话也打击人:湘云在我家住那么久,我也没看见他的金麒麟,言下之意,对你的金锁,我也视而不见;探春口直,“宝姐姐有心”,一下就点到了宝钗的五寸子,这已经很让宝钗不堪了,再加上林黛玉的话更刻薄,我想宝钗此刻已是坐如针锥,无地自容了。但又不敢走,只好头车一边装聋作哑了。宝钗是这样,薛姨妈在一傍难道又好受吗?在这两出贾母导演的戏中,没见到老薛婆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估计她最大的感受就是:今天真不该来,遭贾母带到深沟里去了。我也相信她很快就会把这种感受传递给王夫人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十二

今天我开始读《红楼梦》。我把它分为六回读。

读完第一回,我了解到了贾宝玉是一块儿通灵的玉石变的,那块儿玉石是女娲娘娘补天剩下的没用的一块儿玉石。

这第一回主要讲了:林黛玉离开父亲,来到了荣国府。初次见到众姐妹,初次见到贾宝玉。她在荣国府的生活。

我不仅知道了主要内容,还收获了几个好词,几句优美句。

好词有:

乐善好施、气派不凡、悲喜交集、仪表堂堂、惶惶不安、有凤来仪……

优美句有:

我用笔把好词,优美句都标上了记号,还收集到采集本上。这样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