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北京景点导游词(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11:07:12 页码:13
2023年北京景点导游词(通用12篇)
2023-10-30 11:07:12    小编:BW笔侠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北京景点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赵,叫赵缘,大家可以叫我小赵。

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是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始建于1750年,曾两次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抢掠和破坏,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颐和”是颐养天年、身体健康的意思。当年,慈禧太后选用“颐和”这个园名,是盼望能够养好自己的身体。

各位游客,颐和园最有名的就是长廊。看,绿色的柱子,红色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了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美丽的图。但在上千幅图画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旁的风景优美,栽满了花木,一种花没谢,另一种花就开了。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好,现在抬头,大家看到那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了吗?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正在万寿山上。向下望,颐和园的大半景色尽收眼底。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正前面,是昆明湖。湖上的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滑过。向东眺望,隐隐约约地可以望见几座古城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许许多多的垂柳,风光美丽极了!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我们可以从石桥上走过,去小岛游玩。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石桥上了。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狮子,没有两只是一样的。

各位游客,今天的旅途到此结束,相信这次旅行一定能为你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北京景点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朋友们: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安阳殷墟博物院。

殷墟占地面积近36平方公里,收到保护的范围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遗址。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都城。大家看,我们要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我们再看看门框上的这些图案,浮雕着凤、虎、饕餮和蝉等花纹。门额苑名有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色古香。门两侧墙上的浮雕,大家看看象是什么呢》这是商朝的龙行玉抉的形状,有点寓意显示我们是龙的传人,佩带龙行玉抉!!这苑门和仿殷建筑的人文景观成了古都安阳的象征。

大家走进苑门,看着眼前树立的这件大铜鼎是不是有点眼熟啊?大家能猜到这是什么吗?对,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司母戊鼎。不过啊,这个是仿制品,它的这品可不在这里。司母戊鼎室1939年从王陵里出土的,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这么大的重器,浇铸起来肯定是很困难的。不知当年我们的铸鼎师傅是怎么分工协作,怎么炼铜浇铸的。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通高科学鉴定,司母戊鼎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中铜锡铅的比例基本相同【分别是84.7%、11,64%、2,9%】。当时的冶炼技术会是何等的高超啊!!鼎,最开始室用来煮肉的,后来逐渐变成了权利的象征,“楚王问鼎”的典故大家听说过吧。它发生在我们河南的洛阳境内。

咱们先到仿殷大殿,欣赏汉族最早的祖先---甲骨文。它把中华民族先祖们的非凡智慧传到下来,也把老祖宗们的生活姿态展示给我们。现在,关于甲骨文发现的历史,我给大家做下介绍。其实,远在清朝末年,我们脚下的土地还是一片农田,周围片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有一位匠人偶然发现这些骨片竟然有止血的功效,才知道这便是一味唤作龙骨的中药。可是它的历史价值还没有被发现,许多人挖龙骨当药卖,后来到了京津之地,被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了,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而王先生也因此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北京景点导游词篇三

这里是观赏颐和园全景的'最好的地方,为何称之为知春亭呢?大家都知道“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说法吧?但这里不养鸭,怎么才能知道春天的来临呢?我们的方法是“望柳而知春”。大家看,这里遍植桃柳,每当春天来临,此处是最先柳绿花红,向人们报春,故名知春亭。放眼望去,远处群山起伏,古塔耸立,现在我来问一问大家,远处的这座古塔是在颐和园园内呢,还在园外?远处的山叫玉泉山,盛产优质矿泉水,是专供紫禁城内的皇帝及后妃们饮用的。

远处的古塔叫玉泉山塔,看着在园内,其实是在园外的玉泉山,这种把别处的景色,借来一用的造园方法,称为“借景”。

再看看我们左前方的那个小的岛屿,它叫南湖岛它的南面有三个小岛——凤凰墩、治镜阁和藻鉴堂,象征东海三仙山的蓬莱、方丈和瀛州,它与万寿山遥遥相对,这种造园方法叫“对景”。

连接南湖岛与东岸陆地的桥叫十七孔桥,是仿北京著名的卢沟桥而建,为何要在这里仿卢沟桥建一座十七孔桥呢?这得从乾隆皇帝说起。

乾隆皇帝虽为一代明君,但也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帝王。他在下江南的游历中对江南的景色及建筑都非常喜欢,因此产生一个念头,何不将天下美景尽绘长廊之内,将天下精美建筑集于颐和园当中,于是颐和园中便出现了“黄鹤楼”、“岳阳楼”、“卢沟桥”等景致。乾隆皇帝还想留住杭州和苏州的景色,于是,又仿杭州的苏堤在颐和园内建西堤,西堤上又建6座桥用以增色,而且还消除了由于西侧建筑少而产生的空旷感,起到了造园方法上“添景”的作用。

此外还有万寿山后建苏州街,整条街再现苏州水乡的美景,这样一来,足不出京,就可遍游江南秀色,虽然造景花点钱,但节省了一次次下江南的路费及辛苦。如此说来,还真是挺合算的!

在十七孔桥东侧有个八角亭,叫廓如亭,它可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亭子,它与十七孔桥及南湖岛连接在一起,形似一只乌龟的头,颈和身躯,用乌龟形状象征长生不老之意。

廓如亭往北的河堤处伏着一只铜牛,与真牛大小相仿。为何在此设铜牛?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为了镇水,乾隆皇帝铸铜牛,还特意写了一篇《铜牛铭》,刻在了牛背上。另一种说法是“在初建园林时,昆明湖西侧有一组田园风光的景致被称为“织耕图”,象征织女居住的地方,而东岸的铜牛郎隔天河——昆明湖与织女遥遥相望,够浪漫吧!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文昌阁,请看我们前方的这座关城式建筑,叫文昌阁,阁楼内供奉一尊文昌帝君的铜像。相传文昌帝君是专门主宰人间功名利禄的神,深受世人信奉,连皇帝也不例外。但是文昌帝君真要保佑某人当上皇帝,有了功名利禄,有了江山社稷,一定就会幸福吗?不一定!眼前就是一个例子。

各位看看那座小院,她叫玉澜堂(指向北侧)。那里曾经是光绪皇帝的“监狱”。身为皇帝,却失去了最基本的人身自由,够可怜的吧!为什么贵为天子的光绪皇帝会落到这步田地呢?咱们待会再讲。现在先请各位欣赏一下美丽的景色,照张像,我们5分钟后在玉澜堂门前集合。

北京景点导游词篇四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北京天坛景点导游词,欢迎大家参阅。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谢谢你们来北京天坛,欢迎下次再来啦!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十分平滑,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说话。

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两次,而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即将走进祈谷坛了,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

圆形尖屋顶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焚烧,送上天宫。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长廊,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参考资料:地图团祝您一帆风顺。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座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要有五组建筑群,分别是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元旦那天,天坛正式对外开放。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天坛为北京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天坛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日的天坛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坛内的祈年殿已经成为古都北京的象征。

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外围有两道坛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两道坛墙的四个正位设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天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这是因为古代以左为尊;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这四门的名称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元”为元始本原,“亨”为无不亨通,“利”为和谐有利,“贞”为正固持久。这四个字本用来赞美天的本质,也称为天之“四德”。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

来到圜丘坛上,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块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因为根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和燎炉焚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在这个典礼上,皇帝站在台面中心的天心石上恭读祝文。天心石又叫亿兆景从石,人间偶语,天闻若雷,说的就是站在天心石上说话,皇天上帝就能清楚的听到,所以皇帝会站在天心石上恭读祝文。天心石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

中国封建统治延续了两千多年,天坛的规划、设计思想,体现了它的合理性。祭天已成为历史的过去,但凝结了古代匠师智慧和血汗的神坛将作为世界遗产永久保护传世。它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永远发挥着史料、借鉴和教育三大作用。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解这么多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的去公园里看看,请大家注意安全,半个小时后我们在东门集合。

大家好,我就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夏”或“夏导”。今天能成为你们的向导,我感到莫大的荣幸。希望大家玩的开心。今天我们去天坛游赏。天坛是古代皇帝的祭台。在每年的春天,皇帝会在这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冬天,皇帝会在这里举行祭祖仪式;如果遇上旱季,皇帝还会来这里求雨。天坛的主要建筑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个雄伟的建筑,高38.2米,直径24.2米。游客们,让我们走进祈年殿细细观赏吧!祈年殿分为三层,越向上越窄。每一层都有着碧蓝碧蓝的琉璃瓦,三层密密麻麻的琉璃瓦闪着耀眼的蓝光,从而体现出了天的至高无上。三层琉璃瓦下面是分布在四面八方的一扇扇深红色做工精细的门和一根根笔直笔直的红柱子。祈年殿的地基是用建筑中最好的玉---汉白玉一刀一刀地雕刻出来的。汉白玉上,还有一个个精美绝伦、活灵活现的龙头。远远望去,整座底基就好像一朵洁白无瑕的白云,美丽极了。

游客们,请往这边看。现在我们的周围是不是有一圈强?知道它是什么吗?它就是有趣的回音壁。回音壁墙体光滑,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而且圆周率精确,所以声波可沿着墙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如果对着回音壁喊一声,然后将耳朵紧贴着墙壁,就可以听见一声一声的回音。游客们,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回音壁的乐趣吧!

今天的天坛风光游览我们就要说再见了。如果还要去别的地方游览,可一定要找我呀!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我叫王_ ,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我是你们的导游,请大家跟好我的脚步,我们今天的景点是北京举世闻名的天坛。

下面我们来到了天坛的祈年殿。祈年殿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殿有33米高大约11层楼房那么高。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击中,烧毁。因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下面我们已经到达“天库”了,“天库里有三音石,”它就在黄穹宇里,只要在第一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一下,在第二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两下,在第三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三下,所以,它们才称为“三音石”。

现在我们来到了圆丘坛,它有两个防护墙,一些阶梯和古人的雕像。

游客们,现在你们可自由观赏,但请注意,不要乱涂乱画,带小孩的游客请管好你的小孩,两个小时后在天坛门口见。

北京景点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梁导游。现在带着你们一起游览故宫,大家请听一下我的介绍。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故宫是明朝的永乐皇帝建成的,到今已有近五百八十年的'历史。

故宫规模宏大 ,东西宽为753米,南北长为961米,总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全部建筑由大小院落约十座,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和大小宫室9999间。宫殿四周围有高约10米,长约3。5公里。朱红色的宫墙。宫墙四面都建有高大的城门,南为午门即故宫正门。北为神武门,城墙四隅各矗立着一座风格独特、造型绮丽的角楼。宫墙外围着一条宽为52米的护城河,使北京成为一座壁垒森严的城堡。

故宫正门外为一条南北狭长的前庭,是进出故宫的重要通道,通道长是600米,全用大青石铺成。通道东侧为劳动人民的文化宫,西侧为中山公园。

故宫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占全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其中有许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类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青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章文物展览等,是是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文化艺术博物馆。

各位游客,我就带你们游览到这里,接下来的时间,你们就自己到别处去游览一下,去加深了解故宫的知识吧!

北京景点导游词篇六

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故宫、故宫是世界上显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又叫紫禁城、它整座城池建成于公元1420_年、位于天安门广场北侧、自故宫建成后先后有明清24位皇帝在此执政。

故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全面积72万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宽52米的护城河所环绕、城墙高10米、可谓是“城高池宽”。

故宫开四门、座北朝南、南门为午门、即正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整个院落分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据说当年紫禁城共有宫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如果一个婴儿从哇哇坠地开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间、等他住遍所有的房间后已经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了。

接下来、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午门、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像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它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午门在明代这里是举行献俘大典的地方、大家可能听说过“推出五门斩首”、这里虽是午门、但却不是砍头的地方、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是廷杖之所。

进入故宫的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既是明代皇帝御门听证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接下来参观的是太和殿广场及太和殿、这里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

太和殿坐落在八米多的汉白玉基座之上、庄严肃穆、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那些小龙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他们是大殿的排水系统、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有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

北京景点导游词篇七

这里是观赏颐和园全景的最好的地方,为何称之为知春亭呢?大家都知道“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说法吧?但这里不养鸭,怎么才能知道春天的来临呢?我们的方法是“望柳而知春”。大家看,这里遍植桃柳,每当春天来临,此处是最先柳绿花红,向人们报春,故名知春亭。放眼望去,远处群山起伏,古塔耸立,现在我来问一问大家,远处的这座古塔是在颐和园园内呢,还在园外?远处的山叫玉泉山,盛产优质矿泉水,是专供紫禁城内的皇帝及后妃们饮用的。

远处的古塔叫玉泉山塔,看着在园内,其实是在园外的玉泉山,这种把别处的景色,借来一用的造园方法,称为“借景”。

再看看我们左前方的那个小的岛屿,它叫南湖岛它的南面有三个小岛——凤凰墩、治镜阁和藻鉴堂,象征东海三仙山的蓬莱、方丈和瀛州,它与万寿山遥遥相对,这种造园方法叫“对景”。

连接南湖岛与东岸陆地的桥叫十七孔桥,是仿北京著名的卢沟桥而建,为何要在这里仿卢沟桥建一座十七孔桥呢?这得从乾隆皇帝说起。

乾隆皇帝虽为一代明君,但也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帝王。他在下江南的游历中对江南的景色及建筑都非常喜欢,因此产生一个念头,何不将天下美景尽绘长廊之内,将天下精美建筑集于颐和园当中,于是颐和园中便出现了“黄鹤楼”、“岳阳楼”、“卢沟桥”等景致。乾隆皇帝还想留住杭州和苏州的景色,于是,又仿杭州的苏堤在颐和园内建西堤,西堤上又建6座桥用以增色,而且还消除了由于西侧建筑少而产生的空旷感,起到了造园方法上“添景”的作用。

此外还有万寿山后建苏州街,整条街再现苏州水乡的美景,这样一来,足不出京,就可遍游江南秀色,虽然造景花点钱,但节省了一次次下江南的路费及辛苦。如此说来,还真是挺合算的!

在十七孔桥东侧有个八角亭,叫廓如亭,它可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亭子,它与十七孔桥及南湖岛连接在一起,形似一只乌龟的头,颈和身躯,用乌龟形状象征长生不老之意。

廓如亭往北的河堤处伏着一只铜牛,与真牛大小相仿。为何在此设铜牛?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为了镇水,乾隆皇帝铸铜牛,还特意写了一篇《铜牛铭》,刻在了牛背上。另一种说法是“在初建园林时,昆明湖西侧有一组田园风光的景致被称为“织耕图”,象征织女居住的地方,而东岸的铜牛郎隔天河——昆明湖与织女遥遥相望,够浪漫吧!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文昌阁,请看我们前方的这座关城式建筑,叫文昌阁,阁楼内供奉一尊文昌帝君的铜像。相传文昌帝君是专门主宰人间功名利禄的神,深受世人信奉,连皇帝也不例外。但是文昌帝君真要保佑某人当上皇帝,有了功名利禄,有了江山社稷,一定就会幸福吗?不一定!眼前就是一个例子。

各位看看那座小院,她叫玉澜堂(指向北侧)。那里曾经是光绪皇帝的“监狱”。身为皇帝,却失去了最基本的人身自由,够可怜的吧!为什么贵为天子的光绪皇帝会落到这步田地呢?咱们待会再讲。现在先请各位欣赏一下美丽的景色,照张像,我们5分钟后在玉澜堂门前集合。

北京景点导游词篇八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我叫王xx,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我是你们的导游,请大家跟好我的脚步,我们今天的景点是北京举世闻名的天坛。

下面我们来到了天坛的祈年殿。祈年殿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殿有33米高大约11层楼房那么高。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击中,烧毁。因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下面我们已经到达“天库”了,“天库里有三音石,”它就在黄穹宇里,只要在第一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一下,在第二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两下,在第三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三下,所以,它们才称为“三音石”。

现在我们来到了圆丘坛,它有两个防护墙,一些阶梯和古人的雕像。

游客们,现在你们可自由观赏,但请注意,不要乱涂乱画,带小孩的游客请管好你的小孩,两个小时后在天坛门口见。

北京景点导游词篇九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北京鲁迅博物馆[1]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1956年10月19日正式开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和学习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鲁迅先生而建立的社会科学类人物博物馆,现为司局级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于国家文物局,是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北京鲁迅旧居位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0_年5月至1920_年8月,鲁迅在此居住。鲁迅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等文集和《彷徨》《坟》《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

北京鲁迅博物馆主要担负着鲁迅遗著遗物的征集与保管、鲁迅研究与研究生培训、鲁迅文化的宣传与展示等任务;发展目标和方向是逐步成为以“三个中心一个园地”为理念的学习型博物馆,成为全国的鲁迅文物资料收藏中心、鲁迅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鲁迅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当代作家活动园地。

北京鲁迅博物馆的鲁迅研究室,是经_和党中央批准于1976年2月成立的。北京鲁迅博物馆出版的《鲁迅研究月刊》以其独特的思想性与学术性,得到学术界好评,多年来一直是全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转载量和引用率名列前茅。

北京景点导游词篇十

各位朋友:

穿过午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故宫中这第一进院落就是太和门广场。首先我们看到是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从紫禁城西北角筒子河涵道引入紫禁城,沿紫禁城内西侧南流,至武英殿东向,经武英殿门前,再东经涵道至太和门前。又经涵道东出至文渊阁前水池,从文渊阁东出经三座门前石桥,最后流入午门东侧筒子河,全长2100米。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宫中营造用水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分隔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跨过金水桥,这片广场曾经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何谓“御门听政”呢?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即前朝的正门,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叫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年后改称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不到百日,三大殿被大火烧毁,朱棣曾在此御门听政,处理国家朝政。清朝人关后,清世祖福临的登基典礼、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等活动都是在太和门举行的。

太和门东庑中间的门叫协和门,西庑中间的门叫熙和门。太和门、协和门、熙和门加上前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称为“六和”。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分别为昭德门和贞度门。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中间御路铺以青石,两侧青砖墁地。北有太和殿,南为太和门,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1/24。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在每年的元旦、冬至以及皇帝登基、大婚、万寿这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大朝礼。

大家请看,远处正前方是一片汉白玉雕砌的三层高台基,呈“土”字形,俗称“三台”。台基高8.13米,台边缘高7.12米,三层台基间,分列着18尊鼎式香炉。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这些小龙头实际上是大殿的排水系统。如果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三重台基承托着雄伟的三大殿,这就是故宫的中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南部,各位可以先在这里留个影,然后我们就去参观太和殿。好!现在我们面前这座高台上的宏伟建筑就是太和殿,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被视为皇权的象征。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奉天殿,嘉靖年间重建后改称皇极殿。清初顺治年间改称太和殿,康熙年间又两次大规模改造,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彖辞传》中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太”即大,“和”即和谐。意思是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和合,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殿高35.05米,面积约2377平方米。它是紫禁城乃至全国现存的最高、最大、最尊贵的宫殿,也是现存的中国宫殿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在明清两代是举行大朝礼的地方。每逢元旦、冬至、万寿,即皇帝生日这三大节及皇帝登基、大婚、命将出征、金殿传胪等重大活动都要在太和殿举行隆重的庆典。此外,冬至圜丘坛大祀、孟春圜丘坛常雩礼、孟春祁谷坛前一日,皇帝也都要在太和殿阅视祭祀祝版。大家请抬头看太和殿的屋顶,太和殿屋顶是采用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屋顶正脊上两头的这两大琉璃构件叫大吻,吻上的龙形有镇火的意思。除了装饰性,它的实用功能是密合殿顶正脊和垂脊的交会处,以防风雨侵蚀。这两个大吻高3.4米,宽2.68米,重4.3吨,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是现存古建中最大的吻。太和殿殿顶四面坡的筒子瓦上镶有琉璃帽钉两排,垂脊上还有10个垂脊兽,分别是龙、凤、狮、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脊兽前是骑凤仙人。脊兽和帽钉既有装饰性又有实用性,它们起着固定屋顶琉璃瓦的作用。在我国古代,脊兽的数量依照建筑物的等级高低而不同,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太和殿的脊兽共有10只,全国只有故宫的太和殿是这样。此外,太和殿装饰用的彩绘也是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登上高台来看看太和殿的内部陈设。太和殿由72根巨柱支撑,其中66根大红漆柱分布两侧,6根沥粉贴金蟠龙金柱分列宝座两旁。大殿内的地上是“金砖漫地”,这种金砖主要产于江苏省苏州,是专门为皇宫烧造的细料方砖。之所以叫金砖,是因为这种砖烧制时间130天,质地细密,敲之有金石之声。太和殿内的主要陈设是皇帝的宝座。宝座位于二米高的须弥式地平床上,通体雕以金龙,椅子后面是雕龙金漆的七扇屏风。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继续使用。在袁世凯复辟的时候,曾经将它换成了一个西式靠背坐椅。解放以后,专家们在库房内发现了宝座的残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整修,终于恢复了宝座原貌。

现在请大家抬头看,宝座的上方是蟠龙藻井,上圆下方,深1.8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最下层是方井,中层为八角形,上部为圆形。井内蟠龙俯首向下,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寓意下面宝座上的皇帝是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人。藻井的设置一方面是烘托帝王的尊严,另一方面还有镇火的含义。

好,再来看宝座前方,大家可以看到宝座前设有脚踏、香筒、角端、仙鹤、宝象等。香筒是皇帝上朝的时候用于放置檀香的,通过燃烧着的袅袅的`香烟,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气氛。再来看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则象征社会和政权的稳固,称为太平有象。角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仙鹤被古人看作是一种长寿鸟,象征着江山长存。

看完了太和殿内景,现在,让我们转过头来再来看看殿外的陈设。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龙头乌龟和一只铜鹤。龟鹤都是祥瑞长寿的动物,摆在这里有千秋万代的含义。再仔细观察一下,大家可能会发现,龟鹤实际上是香炉,龟鹤背上有一块可以开启的盖子,里面可以放香料,上大朝时燃香用,届时香烟从龟鹤口中逸出,烘托了一种神秘庄严的气氛。此外,在太和殿丹陛的东南角还设有日晷。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针从晷盘中心垂直穿过。自古以来,皇帝就有向天下颁布历书的责任,所以日晷的设置是国家的重器之一。太和殿西南角设有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放置在这里象征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此外,在太和殿外东西两侧还各有鎏金青铜太平缸两口,每口重约2吨。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据说这么大的太平缸需要用黄金100两。不幸的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用军刀刮走了。现在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缸身上留下的刀刮痕迹。太平缸的主要用途是储水,以备日常洒扫庭院、防火之用。据记载明朝时有热水处太监在每年的小雪节令,便给缸加盖,缸座底下加铁屉,用来生火,以防止缸内的水结冰,清朝时也是如此。紫禁城内现在共有明清两朝遗留下来的铜质及铁质太平缸308口,其中鎏金铜缸18口。

以上就是太和殿的情况。我刚才说了,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在古代,举行各种大典都要选良辰吉时,那么皇帝在何处等待这历史性时刻的来临呢?就是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那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正处于“土”字形须弥座的中部。殿为方形,四角攒尖,鎏金宝顶。中和殿在明朝初年称为华盖殿,嘉靖年间改称中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在明清两代,凡遇到三大节举行庆典前,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内阁、内大臣、都察院、翰林院官员及侍卫人员的朝贺。如果遇到皇帝亲自参加方泽、太庙、社稷及历代帝王庙、先师孔子、朝日、夕月等重大祭典的时候,皇帝还要提前一天在中和殿阅览祝文以表示恭敬谨慎。每年仲春时节皇帝在去先农坛行耕礼时,也会亲自到中和殿阅览祝文,检查种子和农具。

过了中和殿,我们就来到了保和殿,它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后部,为重檐歇山顶。明初永乐年间这里叫做谨身殿,嘉靖时改为建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保和殿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意思是统治者应该保持天人合一,维护万物的平衡。

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时,每逢除夕,皇帝在这里举行宴会,宴请外藩王公。公主下嫁的宴请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到了乾隆皇帝以后,保和殿又多了一个用途,成为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地方。

大家随我往后走,大家看,在保和殿后的台阶上的这块石雕丹陛,是艾叶青石雕刻而成的,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纹,下端是海水江牙纹,中央是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制作非常精美,是难得的石雕珍品。这块丹陛石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这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块石雕丹陛,采自北京房山境内的大石窝。

好啦!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作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北京景点导游词篇十一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四周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范围巨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这里植被茂盛,古树名花数目众多,天然环景极为精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跟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20_年的历史,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始终称其“潭柘寺”。

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幽静,殿、堂、坛、室各具特点,楼、阁、亭、斋风景超常,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洁,肃穆雄伟。今天的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景致幽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还建筑有古代化的游览服务设施,履行交通、住宿、餐饮、旅行、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是京郊一处有名的旅游胜地。

北京景点导游词篇十二

大家好!

我是山水旅游公司的导游小吕,你们也可以叫我吕导,因为故宫很大,所以大家一定要跟紧了千万别掉队,不然就会迷路了哦!

现存,我来介绍故宫,故宫是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在故宫实景拍摄的'获奥斯卡奖的电影《末代皇帝》,就是取材于清未历史。

大家往这边走,看,这就是著名的午门了,它是故宫的正门,位于故宫的南北轴线,来,大家看这里的介绍牌,可以更加了解午门。好了,现存我们来到的是太和殿,它高35.05米,面积是2377平方米。太和殿是明清二两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皇帝的登基大典都在这里举办。

各位游客请往这边走,这就是养心殿,它建于明嘉靖十六年,是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哦!游客朋友们,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两小时后在午门集中,自由活动的时候不要乱扔垃圾哦!不然会破坏这里的环境。好了,解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