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走出舒适圈的名人 走出舒适区个人心得体会(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01:45:10 页码:13
最新走出舒适圈的名人 走出舒适区个人心得体会(精选9篇)
2023-10-31 01:45:10    小编:梦幻泡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走出舒适圈的名人篇一

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上的舒适区,即一种安稳、适应的状态,使人感到安心和满足。然而,舒适区也有其局限性,它使人陷入习惯、安逸的境地,阻碍个人发展。个人成长需要面对新的挑战,超越自己的限制,这么做需要跳出舒适区。

第二段:挑战拓宽了视野

当一个人走出舒适区,勇于面对新的挑战,他会发现自己的视野得到了拓宽。经历新事物、结识新的人,我们能够开阔眼界,了解到自己曾经不知道的事情和认识到更多的人才。通过不断地面对新的挑战,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更加全面地思考。这样的经历让我明白,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需要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第三段:挑战锻炼了意志力

挑战能够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力。当我们迈出第一步走出舒适区时,我们会面临陌生和不确定。例如,学习新的技能、去新的地方、结交新的朋友都需要我们付出努力。不过,正是通过这些挑战,我们才能够培养出心志坚定、能够面对困难并坚持的品质。经历了挑战,我深刻体会到了意志力的力量,以及在困难面前不轻易放弃的重要性。

第四段:挑战激发了创造力

生活在舒适区,意味着我们很容易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然而,当我们面临挑战时,我们将不得不思考新的解决方案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挑战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能够不断探索和尝试。我曾经面临一次他人无法完成的工作挑战,通过不断尝试,我找到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最终成功完成任务。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到,只有走出舒适区,才能够激发出自己蕴藏的创造力。

第五段:挑战带来成长的喜悦

走出舒适区并成功面对挑战会给予人一种成长的喜悦。当我们挑战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时,我们会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感受深深地激励着我们。在经历了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潜力,明白到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获得更大的成长。走出舒适区的经历让我更加懂得珍惜每一个机会去挑战自己,为自己的成长努力奋斗。

总结:

通过走出舒适区,我们能够拓宽视野,锻炼意志力,激发创造力,并体验到成长的喜悦。舒适区固然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但它也限制了个人发展的空间。只有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超越自己的舒适区,我们才能够变得更加成熟、自信和成功。因此,我坚信,走出舒适区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走出舒适圈的名人篇二

舒适区,指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们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因此逐渐沉溺。然而沉溺于舒适区会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劣势,从而失去前进的机会,也会失去前进的意愿,直至堕落沉沦。

生活中,沉溺于舒适区的现象可谓是数不胜数。例如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倾向于自己的优势学科,而对自己的弱势学科敬而远之,但长此以往,弱势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练习,优势学科也不一定会得到大幅的提升。

人们的惰性和怯懦役使着他们的心灵和躯体,他们既不愿意放弃舒适区中无需费力的生活,也没有勇气踏出去尝试那些未知的、崭新的、不熟悉的事物。他们用幻想织成蛹,把自己包裹在其中,享受着自己优秀的谎言,无视自己的缺陷和短板,也对提升自我的机会视而不见。

时间不停地向前飞奔,世界亦然,它也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沉溺于舒适圈中而看不到世界的变化,总有一天会被这个世界淘汰,从前的舒适也将不再。曾经垄断手机市场的诺基亚,因没有紧随时代潮流研发智能手机,辉煌已成为过去;曾经的第一大胶片公司柯达,也因未向其他领域拓宽而一落千丈。在舒适区中闭眼小憩,睁眼却发现已被世界抛弃,想要追上,却发现舒适圈的枷锁已牢牢锁住,难以挣脱。

纵然舒适圈的枷锁如此难以挣脱,但世界上依然有许许多多敢于踏出去的人。罗永浩,本拥有着受人尊敬且高薪的职位,却辞职创业,创建了锤子科技轰动一时;潘石屹,辞去了人人皆认为有前途的公务员职务,说着“我不要一眼看得到底的人生”,成为了如今的房地产大鳄。他们选择将原有的舒适甩在身后,怀揣着一颗进取之心,凭借着勇气与努力前进,终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毛主席曾说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将自己困于舒适圈中,犹如井底之蛙,一叶障目,他们看不到广阔天地,看不到日月星辰,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舒适圈给予他们的幻觉,生怕井口吹来的一阵风便将其吹散。而那些从井中跳脱出来的勇敢者,他们领略了广阔天地之美,丢弃了那份幻觉,真正的大有一番作为。

挣脱舒适圈的枷锁固然不易,但这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只要你肯付诸勇气和努力去撕裂那漆黑的夜幕,就必定会有阳光照耀在你身上。走出舒适圈必定是一个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但当你置身其外,回顾一路而来的坎坷,也一定会觉得值得。

走出舒适圈的名人篇三

游客的热情亲切的喂食,最终会让动物失去进食能力;父母的溺爱最终会让孩子走向毁灭。说白了,爱他不能让他太舒服。

人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以为让对方开心就是爱,让对方舒服稳定就是爱,而不知道太舒服的人是被伤害和破坏的。当今社会,很多家长把这种错误行为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相关研究总结出的家庭教育的四大误区中,温室的误区占据了突出的第一位。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离开家,成为一个舒适的避风港,去社会接受锻炼,学习生存技能。但很多父母错误地让孩子躺在舒适祥和的摇篮里,导致孩子不知道如何展翅飞翔。

一时的好感不是真正的爱情。如果你真的爱他,就要考虑他的未来。研究表明,中国孩子的衣服远比爷爷奶奶的厚,而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在寒冷的`冬天只穿一条短裤在花园里跑步。这是因为中国父母总是为孩子的现在着想,让孩子伸出手,而日本父母更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他们从小就注重孩子的吃苦耐劳能力,以应对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事实证明,在长大的孩子最终会失去社会竞争力,习惯躺在舒适的摇篮里。一旦失去摇篮,就会猛烈坠落。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给孩子提供大量财富而不注重提高其品德的人,就像那些喂好自己的马,却从不把它们训练成有用的材料的人一样。真正的爱是让他学会摆脱舒适的环境,学会谋生的手段,磨炼他的好性格,成为有用的材料。在《福尔斯》杂志的封面上,一位衣着光鲜、事业有成的父亲正给他的小女儿一个装满铁锯、扳手和锤子的工具箱。这孩子还没成年,必须举手才能拿箱子。《福布斯》杂志,在调查了美国的大企业总裁之后,得到的印象是,如今的富人似乎更愿意给孩子工具箱而不是财富,就像钢铁大王卡内基捐赠了35亿资产给教育,却只留下了心爱女儿财富的十分之一。他断言,给他们的父母留下大量的钱最终会削弱他们的创造力和活力。

与其给他发大财,不如把工具箱交给他;与其让他沉浸在摇篮的醉梦里毁掉自己,还不如让他早日尝到生活的滋味。总之,爱他就不能让他太舒服。

走出舒适圈的名人篇四

今天是世界阅读日。《小故事大道理》全集我看完了。

有832个故事,总共414页,挺厚的。书中有一些故事。不要多看页面,多看故事;故事虽然短,但道理更深。我特别喜欢看这本书。我几乎每天都看。每天能看几十个故事,但是很美。但是,因为故事太多,我看了一个多月。

我读了很多书,但是还有一些书没有读完,也没有读过。以后一定会努力多读书。一定,一定!

走出舒适圈的名人篇五

小鹰想成就更好的自己,它作出了改变,它飞离了温暖的巢穴,扶摇而上,搏击天空,终成雄鹰展翅飞;小溪想成就更好的自己,它做出了改变,它奔离了舒适的水潭,奔腾万里,振奋高亢,终成大江哗哗淌;毛虫想做更好的自己,它也做出了改变,它突破了温暖的虫茧,破茧成蝶,终成蝴蝶翩翩舞。可见,我们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就必须做出改变,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走出使自己感到安逸的地方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做出改变,终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本可以在哈佛里舒适的上完大学,可他想成就更好的自己,他毅然选择退学,他,就是著名的比尔。盖茨。他在读大学时就有了创立微软公司的想法,于是他做出重大改变,离开了较为舒适和安逸的校园,一边继续学习一边和好友研究微软,最终成为了微软公司的大老板,成为当时的首富。

比尔。盖茨成就了更好自己的路途,就是从他选择改变自己开始的,就是从他主动离开舒适环境的那一刹开始的,就是从他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开始的。正是因为盖茨迈出了这一步,他才会叱诧商业界,真正地成就更好的自己。

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迎接前方的挑战,做出正确改变,终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正是因为南丁格尔主动离开了那个令自己舒适的家,主动地做出改变,来到前线治疗他人,她才能拥有挑战自我的机会,拥有改变自己的机会成为如此优秀的一位护士。

所以,让我们做出改变,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走出舒适圈的名人篇六

人享受舒适安逸,而因此逐渐浑浑噩噩,才华埋没。我有拙见,主动走出自我的舒适区,做出改变,才有机会搏击长空,愈战愈勇,成就更好的自我。

舒适区给人带去的,是在迷雾中原地打转而不需思考出路的迷醉。而主动走出这样的境地,是在深思熟虑后的突破,是勇敢挑战自我的尝试。这样的改变,定能让人成就更好的自我。

主动走出舒适区,做出改变,是成大事者之选择。它领人在平淡萎靡中开拓财路,给人一份提高自我的希望之光。

在淘金热潮席卷美洲大陆的当口,农夫亚默尔早已适应了那每日循环往复,工作完后与工友们喝酒谈天的安逸生活。而当他意识到在淘金环境下水资源的匮乏,便主动走出原本了自认为舒适的工作常态,一改安逸的作风,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水源,沉淀过滤袋装出售。他不辞行业转变带来的生疏,身旁无人陪伴的孤独,终于突破阻碍,成就水资源新事业,终成腰缠万贯的大富翁。

若他没有主动创业,改变生活常态,而选择沉迷于自己的舒适中,那么他的一生将会是浑浑噩噩,与大漠黄沙烈阳高照为伴,终无成就。而他主动走出了舒适区,投身社会所需的新事业,果然日月沉淀,一鸣惊人。

主动走出舒适区,做出改变,是头脑聪慧之人的捷径。它使人丰盈头脑提高思想,从而得到更进一步的突破。

作家梁媚在大学学府中主修国际关系,耳濡目染地惯了自己一身只阅读此类书籍的挑剔眼睛,阅读让她感觉舒适,不再看别类书了。然而,她的灵魂却急需新鲜知识的供养。她意识到现状的舒适只会埋没自己的潜力,隐藏提升的空间。主动自认为的舒适,她改变自己挑剔狭隘的涉猎区限,投怀各类名著书籍,尽管晦涩难懂,也是咬牙一字一句地咀嚼,再将知识消化为己所用。阅读内容的大环境改变,让她习惯性地思考,从而在工作中所向披靡。

反观当下,有多少人沉溺于自己的小成就之中,而后日夜满足于现状,被“舒适”一个轻如羽毛的词灌得烂醉如泥?人要走出舒适区,做出改变,摒弃满足,向未知的领域追寻,摆脱掉已成习惯的模式,冲破日月萎缩的领地,向最大限度的超越奋进。而让我们醍醐灌顶的,是那一句主动走出舒适区的响亮呼唤,是那一次改变自我后新鲜感与成就感带来的满足,是依据自己能力而有意识的提升……它是能够让你成就更好的自我的啊!

主动走出舒适区,做出改变,不正是成就更好自我的第一选择吗?

走出舒适圈的名人篇七

每个人在一番努力后都会进入自己的舒适区。在舒适区中,人们便会停滞不前。那么,如果你想成就更好的自己,就要做出改变,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只有做出改变,主动走出“舒适区”,才能与一个不一样的自我进行对话,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亦或是开阔一个人的视野,让你面临全新的挑战,走向人生的又一个高度,成就更好的自己。

饮酒放歌,仗剑天涯,白衣飘飘的他做出改变,主动走出舒适区,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遥想唐朝的李白,本在朝廷过着荣华富贵、帝王恩宠的生活无比舒适,但他想成就一个真正的、更好的自己。于是,他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主动提出离开朝廷,走出舒适的生活,也改变了自己享受富贵的人生态度,纵情于山水之中,在美妙的大自然中吟诗作赋。诚然,李白在朝廷中的日子已经十分安逸,平淡地度过一生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他终是主动走出舒适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浪漫随性的真性情,让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终成一代大诗人,成就更好的自己。正是因为李白走出了舒适区,让自己在另外一种环境中拓宽视野,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一次特殊的交流,才让他真正找回了自我,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成就更好的自己,就要做出改变,主动走出舒适区,古人深谙此理,那么转换一下视角,将目光收回当代,看一个成就自我的传奇故事。

身披国旗,荣耀亚洲,逆风飞奔的他做出改变,主动走出舒适区,成就更好的自己。

可见,若是想成就更好的自己,就必须做出改变,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学习亦是如此,当我们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时,一定不能在这个舒适区停留,而应该立刻树立新的目标,改变自己不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寻求更好的自我,才能让自己面对一个新的挑战,踏上更高一层的人生阶梯。

朋友,你还在自己的舒适区中原地踏步吗?如果你想成就更好的自己,就必须做出改变,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攀登更高的山峰!

走出舒适圈的名人篇八

书籍是无尽的知识海洋。书籍是童话的天堂,就像仙境一样。书籍,以其迷人的美,陶醉了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书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这本书给了我智慧,教会了我善良,告诫我要真诚,给了我美丽。它丰富了我的学习,丰富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想象力。

我喜欢阅读,阅读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和乐趣。阅读时,一个美丽而令人向往的场景能让我全身放松,就好像我在现场一样。在书海中漫游真的很有趣。阅读也是一种高雅的品味,它不仅能培养我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增长我的知识,开阔我的视野。

有多少次我陷入了书中描绘的意境,和作者一起悲伤和快乐?我被无数杰出的人物感动了,留下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眼泪,为骄傲的白兔脸红,为穿着皇帝新衣的愚蠢的皇帝大笑。

我经常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当我读《流浪狗和流浪猫》的时候,当故事的主人公,黑骑士,流浪猫,不惜一切代价去救石的狗并把她放出来的时候,我为黑骑士感到难过。当我看到《无尾狼》中的狼狐在放飞农家小孩陶陶时,我惊讶地跳上跳下。当我在轮椅上看到弥尔时,我经常想象我是弥尔,我会变魔术。为此,我损坏了我心爱的毛绒玩具。

我仔细阅读书籍,能尝到春天的芬芳,仔细阅读书籍,能尝到夏天的荷香,仔细阅读书籍,能尝到秋天的碧波;仔细阅读这本书,以显示它在冬天的傲慢。一个人不去品尝或阅读,怎么能感受到一本书的全部味道呢?没有快乐,没有快乐可言,你怎么能去自我欣赏、阅读。我觉得读书很快乐。

走出舒适圈的名人篇九

文/糕糕

不久前在路上遇到曾经的演讲课老师。

老师看到我十分兴奋,问我有无时间,可是给学妹学弟们传授一下演讲经验。

因为平日的确忙碌,再加上水平有限,便被我婉拒。

告别老师之后,心里却还是有些感慨。

几年前的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是连看到演讲台都发抖的类型,殊不知也有今日,可以被人认可,得到邀约,自然也为自己的进步有些许欣慰。

说是经验,太过夸张,若说心得,却的确有。

其实不过一句话:

——人若是想进步,就要逼自己走出“舒适区”。

记得几年前在课堂上,我与同班的同龄人一样,惧怕登上三尺讲台,惧怕当众开口演讲。

胆怯与自卑五五平分,怕举手投足不堪登台,怕中式英文贻笑大方。

某天课上内容是小组讨论,在讨论完毕后,每组要选出一员代表,代表小组登台辩论。

我所在的小组有四人,算我在内,三女一男。男孩在讨论的时候积极主动,热情十分,可是在讨论环节结束,要选出代表登台的时候,包括男孩在内的其他三人纷纷或是低头垂目,或是装看风景,任凭老师问了几句“请xx小组代表上台——”都无人应答。

电光火石之间,一个念头突然击中了我:

如果我一直去逃避,一直不面对,那么此时的这尴尬的一幕,会在未来无限重演。

我就永远都学不会演讲。

这样下去,甘心吗?

想到这里,我下意识地站了起来,走到人前,说了两个字:“我来。”当时老师的眼神稍显惊讶,因为我一向给人的印象,是不声不响,是内向沉默。

似乎就是从那天开始,我上了瘾一般,逼自己积极去争取每一次在别人看来避而不及的演讲机会。不再怕犯错,因为每一次犯下的错误,我都会牢牢记在脑海里,在台下一次又一次对着镜子练习改正。

逐渐也爱上了演讲的感觉,爱上了整场回荡着自己不急不缓,嘹亮有度的声嗓;整个人变成了在台下害羞内敛,在台上落落大方的模样。

直到如今,不再怯场,反倒是逐渐练就了一身演讲的气势。

身边有朋友谈到课业里的presentation,一边愁眉苦脸,一边打趣我,说我在台上和台下是两个人,仿佛blingbling在发光。

这种改变,让我第一次意识到:

逃离“舒适区”,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则帖子。

看完之后,天雷滚滚,血泪两行,一针见血,难以反驳。

“每个人的选择都是ta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出的最优的选择。大部分人的最优解就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大部分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隶”。

真是对极。

何为“舒适区”?

它可以是难以改变的习惯,可以是不愿变化的状态,也可以是习以为常的嗜好。

它是廉价的安全感;是有惯性的懒惰。

不过它并非是一个贬义词;

而是一个中性词。

一些人认为,待在“舒适区”是人生理想;

也有一些人认为,远离“舒适区”为生活真谛。

于前者,“舒适区”就意味着最稳定的人生,意味着零风险的安全。

他们自认已经抵达了失去了上升空间的人生阶段,不愿再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和控制,对某些事物追求的渴望已经淡化,对于此时的他们来说,稳定,就是进步。

而于后者,处于“舒适区”,不过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消耗生命,打发时间——总是逃避不喜欢做的事情,总是挑选容易掌控的选项,沉迷于窝在舒适区,享受于此的安心和满足。

的确,每个人都有权待在“舒适区”,有权享受,有权舒服。

只是真正的“舒适区”,绝对不是逃避成长的防空洞,也绝对不是“英年早逝”的墓志铭。

它是基于一个人见过了真正值得奋斗的事物之后,在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真正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之后,自主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人生,就如同一场可以自己选择难度的游戏。

除了基础难度,还有中等难度,高等难度……

当你觉得生活轻而易举,成就感爆棚,很有可能你只是选择了基础难度。

而在你的圈子外,还有很多很多的人,甫一开始就是最高难度;且一路过关斩将,披荆斩棘;你所谓的目的地,也许只是他们眼中短暂歇脚的驿站。

人不怕懒惰,不怕胆怯;

怕只怕,懒惰成习惯,胆怯成常态。

俗话说,温水煮青蛙。很多时候,我们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活在温水里的青蛙,逐渐忘记了彻骨寒冷和烫皮火热,对暖暖水温变得依赖,变得习惯。

所以更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人这一生,就是要在不间断接受外界的刺激,以及内心对于目标的追求中,上下求索,咬牙前行。

只有不停地跳出固有的圈子,不停地遇见更大的世界,才能越发逼近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你会发现,远离舒适区之后,

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与你共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