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珍珠鸟教学反思优缺点(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19:21:10 页码:11
珍珠鸟教学反思优缺点(精选10篇)
2023-10-31 19:21:10    小编:LZ文人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珍珠鸟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一

信赖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心灵相通;

信赖创造了幸福生活,让我们在快乐中飞扬;

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信赖带给我友谊,使我有了很多好朋友。

……

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对同学的友爱,对信赖的理解,都在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了感性的理解,在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提高了道德的认识。学生有感而发,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爱心的滋润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珍珠鸟》反思

先是由学生围绕问题自主进行读、思、画、批,再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全班共同交流。在学生交流问题的过程中,我有机地穿插了三个引导学生想象思维进行说话交流的问题:

2、看插图好好想一想,作者在笑什么?

3、作者的笑是一种对自己孩子般爱的笑。小珍珠鸟真的把“我”当作亲密无间的好伙伴、好朋友了。那么,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做梦,它梦见了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为学生创设了大胆想象的空间,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驰骋想象,个性解读,发言很热烈。

总结以上教学,我想,兴趣是学生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去追求、去探索。学习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愿学、爱学、乐学、主动学。让学生享受到课堂学习快乐的同时,又学到知识,发展了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看来,这个学生的“内在兴趣”需要我们老师去认真解读教材,再精心地设计,课堂气氛是一定可以调动起来的。

珍珠鸟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二

在11月有幸亲临现场观摩广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其中一位老师上的是《珍珠鸟》,整节课下来,结构流畅,层层深入,而且老师把生字学习很好地与朗读训练结合,令我对生字教学有了新的启发,刚好在学校家长开放日要上一节课,于是萌发了上《珍珠鸟》这一课。

《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环境,并且不去打扰它们,使得珍珠鸟与“我”渐渐亲近,最后成为朋友,并由此产生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个启发。课文语言优美,可读性非常强,每一段都可作为一段美文细细地品读,在描写珍珠鸟上,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形象,所以这篇课文不管是语言还是描写对象,都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本文特点,在教学时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在课上注重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

在导入时,我就创设情境,展示森林中鸟的图片,播放鸟声,营造一种清新愉悦的自然环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描写珍珠鸟外貌、声音、动作的词语句子以生字学习的形式去学习,不仅把原本枯燥的生字趣味化,而且也让学生知道描写动物可以从外貌、声音、动作等方面去描写。如何更好地学习生字词?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在低年学段,生字学习是重点内容,到了中年级学段,我半放手地让学生学习,先自学,再合作学,学习的形式无非是加减偏旁、编字谜等。到了五年级,进入高年学段,如何学习生字?说实话,我以前的做法是让学生读几遍就了事,自从听了《珍珠鸟》示范课,接着自己也借鉴那节课的生字教学形式,我才发现自己应该重视生字教学这个内容。巧妙地把生字学习作为导入、作为重点语句的学习品读,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这节课的生字学习,从课后反馈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得不错。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作者的感情也是渗透在这优美的一词一句中。在这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取悟情。默读、自由朗读、同桌分角色读、配乐读,特别是配乐读,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感情升华。

珍珠鸟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三

“探究性自学”指的是学生在初探性自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课堂调控,整理若干问题,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法展开的阅读活动。它重视以学生的主动性来揭示矛盾,使学生获得一种内动力,从而促进阅读,培养能力。在探究性自学过程中,关键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动地研讨问题,多方寻求答案。

以教学《珍珠泉》为例。在阅读提示中为孩子们提供了两个问题:1、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2、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针对这两个问题,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先出示问题,先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读书,自主寻求答案,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给足泛一充分思考的时间。

后组织四人小组讨论,总结出哪些特点,再相机进行阅读指导。主旨是引导学生在潜心读书的基础上,在合作讨论中解决问题。

在这种探究式自学方式中,我们应该注意学生几方面的习惯。

(1)自读、自悟的习惯。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要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面对文本,充分地读书,边读边思考,逐步悟出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领会文章表达的精妙之处及蕴含的内涵。

(2)倾听的习惯,既要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也要鼓励他们听完其他同学的发言。

(3)勇于发表独到见解的习惯。要鼓励学生既善于从文本及他人身上汲取思想养料,学习表达技巧,获得审美体验,又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向同学挑战,向老师挑战,向教材挑战。

珍珠鸟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四

我以“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怎么会变得不怕人?”这一线索,引导学生寻找文中人鸟关系的变化及原因,由此自然而然地领悟“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文章主旨。我从以下几点入手设计。

首先播放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初读后,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漂亮但怕人的小鸟,但它却能和作者亲密相处”。根据这些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

在教学课文第13自然段时,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有感情地朗读。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适时点拨:“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漂亮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美好的境界”,有的说叫“人鸟情”,还有的说叫“信赖”,学生的回答充满了自己的理解。

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显然,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爱:

作者为他们按时添食加水,给他们布置温暖舒适的家。整整三个月,绝不掀开吊兰去观察它们、惊吓到他们。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作者“不管它。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对鸟儿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喝我的茶”,“啄”我的笔尖,而“我”却只是“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写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心血的。

整堂课教学我都试着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效果比较好,课堂气氛活跃。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死盯教案,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珍珠鸟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五

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珍珠泉水又绿又清,水泡既美丽又有趣,表达了作者对珍珠泉、对家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以下特点:

我让学生充分的想象:那样清,清得能倒映出 ( )。水是那样清,清得就像 ( )。从而让学生感受泉水的美,为进一步的朗读做基础。具体感受完三个特点后,我创设了让学生给老师们介绍珍珠泉的水有多美,为学生感情朗读提供了语言环境。

本文从水泡的形、动、色三方面介绍了水泡的有趣。在学习水泡的形时,我采用了评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的朗读之中感受重点。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接着我借助学生的表演,让学生感受到了水泡的形成过程的有趣,为学生的朗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珍珠鸟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六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述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舒适,温暖又安全的家,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课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播放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十分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真实而可贵,是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根据这些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潜力,透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在教学课文第6自然段时,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有感情地朗读。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适时推波助澜:"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完美的境界啊!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人鸟之情",有的说叫"亲近的情意",还有的说叫"信赖",于是我用"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像个诗人""你像个哲学家"等充满欣赏和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透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完美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完美的境界吗显然,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那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笔尖",而"我"却只是"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完美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完美境界的幸运。

在学生透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谈读后感的评价性练习。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依靠的是信赖";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多么完美"。我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我们经常问问自己对别人付出了爱心吗有没有尝试着与别人勾通……如果用心去做,那么,也许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很多完美的境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能够说是作家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大家手笔的匠心独运。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毕竟,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透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的丰富表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之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幼鸟,成年鸟的生活照片,透过图文对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找出描述珍珠鸟可爱,表现人与鸟相互信赖的句子,词语,感知语言中蕴含的感情色彩。最后,透过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赖"的理解。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整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用心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课上的提问过多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品读,而过多的品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又不利于学生理解潜力的提高。两者如何协调值得深入思考。

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珍珠鸟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七

这篇略读课文,我的教法是:

1、让自习;

2、让自读,熟为止;

3、擂台式解决疑难;

4、最后共同谈学获,并小结课文。

似乎比较有效,学生学习兴致也很高。只要课前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思想教育要求,认真引领,就能让学生很快理解课文,领悟思想感情。课本后的选学课文,课外阅读指导,我也这样试着去教学。

珍珠鸟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八

《珍珠鸟》是人教版第九册教材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悉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全文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性化的语言和笔调,亲近小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博爱之情,信赖、尊重、和谐的人文之举,洋溢于字里行间。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活泼,文质兼美,浅显易懂。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要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可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其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1、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想认识吗?(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读了课文后谈谈,你对珍珠鸟有了哪些了解。

(板书:怕人——亲近)

3、对照板书,生成问题:此时你脑海中产生了那些疑问?

(梳理学习目标:珍珠鸟是怎样从怕人到亲近人的?他和作者的感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生变化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1、再读课文,自主探究,学生与文本对话。

动笔读书:划出文中描写珍珠鸟活动变化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习小组交流后汇报,师生与文本对话。

抓住文中许多吸引人的描写处,用多种形式品读,想象感悟,从珍珠鸟逐步亲近作者的活动变化,感受作者细腻的关爱。

(板书:鸟笼四周、书桌、肩上)

假如你现在就是作者,看到可爱的小珍珠鸟,你会怎么做?(指导品读)

(三)鉴赏课文,品味体会。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

2、结合插图,让学生边读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

3、配乐诵读,品味体会。

(四)再读课文,评价“信赖”。

1、回顾课文,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板书:信赖)

2、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

(五)阅读拓展,升华理解。

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吗?(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创作的灵感和当时的感受)

(一)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本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大胆质疑,生成问题。然后再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二)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学习。

本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

珍珠鸟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九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文章。作者用生花妙笔写出人对鸟由喜爱到信赖,鸟对人由信赖到喜爱的过程。

文中有两条线,一是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二是人对鸟的喜爱和呵护。

美好境界的创造,来自于信赖,来自于人与鸟之间的相互信赖。这种相互的信赖,首先是建立在作者对珍珠鸟喜爱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我对珍珠鸟的喜爱,就谈不上我和鸟之间发生的故事,谈不上信赖,创作出美好的境界。文中之所以会出现人与鸟相互信赖的美好境界,是以作者对鸟的爱为基础的。这一条暗含的线索,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些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适时的点拔与引导。

在写作上,作者突出描写了珍珠鸟的外貌和活动,以及自己对珍珠鸟的态度。在一系列生动细腻的描写后,自然引发感想:“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是课文的关键句,它是全文的核心,也是理解的难点。全文的写作都是为了此句服务,为理解此句蓄势。它点明中心后,戛然而止。

用单元整体备课的眼光来看,本单元习作为“学写连续观察日记”,观察方法、写作方法都需要提前在阅读教学中逐步的得到指导。

百花园中阅读平台安排的连续观察日记《螳螂的启示》,为学生认识连续观察日记以及观察的角度做出了示范。口语交际“介绍一种小动物”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外,也为“写连续观察日记”做好了铺垫。但具体的写作方法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有体现有落实。这是单元教学应该遵循的“纲”。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把《猫》和《珍珠鸟》做对比,在写作方法的异同对比中,发现观察和写作的规律。把《珍珠鸟》和《蟋蟀的启示》放在一起对比,可以明白连续观察和集中表达的方式方法。用整体教学的眼光来看教材,还可以有更多的发现。

珍珠鸟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十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述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舒适,温暖又安全的家,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课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播放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十分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真实而可贵,是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根据这些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潜力,透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在教学课文第6自然段时,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有感情地朗读。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适时推波助澜:“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完美的境界啊!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人鸟之情”,有的说叫“亲近的情意”,还有的说叫“信赖”,于是我用“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像个诗人”“你像个哲学家”等充满欣赏和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透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完美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完美的境界吗显然,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那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笔尖”,而“我”却只是“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完美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完美境界的幸运。

在学生透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谈读后感的评价性练习。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依靠的是信赖”;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多么完美”。我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我们经常问问自己对别人付出了爱心吗有没有尝试着与别人勾通……如果用心去做,那么,也许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很多完美的境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能够说是作家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大家手笔的匠心独运。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毕竟,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透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的丰富表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之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幼鸟,成年鸟的生活照片,透过图文对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找出描述珍珠鸟可爱,表现人与鸟相互信赖的句子,词语,感知语言中蕴含的感情色彩。最后,透过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赖”的理解。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整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用心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课上的提问过多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品读,而过多的品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又不利于学生理解潜力的提高。两者如何协调值得深入思考。

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