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1 04:46:12 页码:14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
2023-11-01 04:46:12    小编:HT书生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一

二、调研人:...等五人

三、调研对象: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研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研时间:2017年**月**日--2017年**月**日

五、调研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研,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研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七、调研结果:本次调研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 从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研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研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研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研结果分析:据调研,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平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 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九、调研总结与建议: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清楚了自己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习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天的大学校园更美好,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二

在当今社会中,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周围就业环境也日益严峻了起来。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讲,就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及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快的生活节奏。为弄清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以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供需方面双方出现的问题。如何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增值, 更快地融入企业的发展中,在企业如何有效地发展,我们自发组建了关于大学生寒暑假以及应届毕业就业的暑期实践调研。

队员精心挑选并相互熟悉,成员之间配合密切,灵活性较大,分工十分明确。有在兼职同时深入企业做调研的,有在暑假专职在工厂做调研人员,有文字处理较好的人员,能第一时间反馈调查结果。

其中张瑜、熊亮、李亚欧、韩传燕利用家乡优势,在当地在家调研工厂现状,发放问卷,了解工厂对学生寒暑假工作的需要状况。同时利用网络媒体,例如腾讯、朋友网、有我网、社区等大学生网站发放电子问卷。

我是,深入企业一线的同时对工厂进行深入调研的。原本计划的是在南京统宝光电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企业一线的同时,对工厂进行深入调研。但,因为种种原因临时转到了上海昌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企业一线做调研,我感觉此番来上海非常不虚此行,我收获了许多,也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进入公司首先接触到得就是中介,一直听人说黑心中介,这次是深深地感觉到了。首先就是他们组织特别混乱,特别是乱收费,强制性的购买一些不符合物价的东西。我想这也是阻止大学生寒暑假就业比较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介行业混乱乱收费现象严重。为了进入公司,跟我一批来的大学生都忍了。

刚进公司是,认识也认识了一些大学生朋友。其中一个湖北武汉的朋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俩一起上班下班,但做了几天他留下了一句:“哥们,这里不是我的圈子,我走了”。好朋友走了,给我的打击也是挺大的。最终也是坚持了下来,后来一次事件差点没让我精神崩溃,我的手机在职工宿舍被偷了。父母劝我回家,我认为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没说什么就这样坚持了下去。这些生活遭遇并不是个例,在大学生的寒暑假工作和求职过程中都是非常容易遇到的。很多同学坚持不下去就做了“逃兵”,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又一重要原因。

再说说关于公司,公司是一个非常大的公司,管理十分严格。到处都有一些条条框框,老工人都说在工厂像监狱一样。另外工厂施行门禁制度,流水线作业。大部分大学生到工厂都做了op(普通操作工),做最累的工作拿最少的钱。一个产品的生成要经过多项的分工,他们的分工很细,对员工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每个工序上都有上十名员工,但只听到机器的声音,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作为新手,跟那里的员工打完招呼后,便开始投入到了学习当中。首先是在那里看员工们怎样操作,接着请教他们介绍一下操作的要领和技巧,并慢慢的结合实际操作体会其中的技术。公司十二小时工作制度,白夜班两个月才轮换一次。我不幸做了一个半月的夜班,都忘了白天是什么样地。但,大公司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公司伙食供应、住宿、人文关怀也能让我们感到一丝安慰。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就是每天喊得口号“磐石品质,钢铁纪律,5s咱最棒。”

在公司我不断地向老工人、管理人员、大学生询问关于就业的方方面面,做了详细的调研工作。在高层次上,凡是我们遇到什么不懂的东西,管理人员也都热情地给我们讲解,让我们了解到了许许多多生产和管理的知识。真正了解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得到了书本上永远不能得到的东西。得出的的结论以及分析会在报告最后给出。

先将公司简介如下:

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于20xx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工业区投资成立,母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台湾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之关系企业,目前和硕集团在浦东新区康桥已注册三家公司,构成“和联/永硕华东营运中心”,总投资6.27亿美元,包括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是全球五大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之一;钧硕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相关精密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华谦商贸(上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it相关产品的内销服务。

接着根据四位同学给我的他们在暑期实践调研的反馈,特此记录了他们的调研历程。

对与盼望已久的暑期实践开始了。四位同学的暑期实践活动是关于大学生寒暑假以及应届毕业就业的暑期实践调研做调查问卷,共分为三组,张瑜、李亚欧为第一在家乡庐江做调研,熊亮为第二组在家乡六安做调研,韩传燕为第三组在家乡宣城做调研。

根据四位同学的口述,现将活动过程口述记录整理如下。

在张瑜、李亚欧家乡庐江记忆最深的一家公司,找到他们的经理,他们向他介绍了下情况,没想到他连看都没看就叫我离开,还叫我别去打搅其他人工作。第一次就遭到这样的拒绝,他们心里并不好受,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其他公司。但后来,去了其他一些公司也找到了一些比较热情的公司,完成了调研任务。

据熊亮同学反映,他的调研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每来到一家公司透过玻璃窗,看到里面员工都正忙着工作,就会在公司门口徘徊犹豫一下,他怕进去会打搅他们,也担心他们没时间理会他。但必须得去,所以每次他都鼓足勇气进去.每当他推开门的时候,他们都刷地看,一双双眼睛盯着他,但很快他们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一开始熊亮还真有点不知所措,这么多人也不知道该找谁好。然后他问了下旁边的一个员工经理在哪,直接去找经理。有的经理比较忙,就叫其他人帮他填问卷,有的叫他等一下再去拿,说先看一下,但当他再去拿的时候,她又说没时间。但,最终在熊亮同学真诚热心的不懈努力下也圆满的完成了调研任务。

第三组韩传燕则是比较顺利的,其中有一个经理让她印象蛮深刻的。她问我做这个问卷有什么目的,是不是填完以后会帮他们做到一定的宣传,韩传燕同学是学校暑期实践活动弄了这样一个课题,也会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他们有的还很同情大学生暑期实践调研,说这么热的天在外面跑也不容易的,所以他们有的还倒水给喝,还蛮愿意填写问卷,可能问卷页数比较多,而且问题也有些麻烦,所以有时填完一份问卷也花了他们几十分钟.在这次实践中,她也了解了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看到了他们的工作环境。看到每一个员工基本上都有一台电脑,他们都在电脑上进行操作。以前也没去过公司,也不知道公司的状况,现在也算了解了一点点。在他们休息的时候看到他们同事之间相互开玩笑,嬉戏,觉得他们相处的很开心,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轻松的工作,所以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很重要。

三组同学的暑期实践很快就结束了,虽然这次实践的时间并不长,但在这次实践中却学会了很多,体验了也感受了不同的待遇.一开始被人拒绝心里会不太好受,慢慢的被人拒绝多了也就无所谓.一开始走进公司看到这么多人有点慌张,有点不知所措,后来也就镇定.从容了很多,而且也能更加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更好的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这次实践中,也更能体会到社会要比学校复杂的多,竞争也更加激烈,在学校只要处理好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就好了,但在工作中,不仅要处理好与同事,老板之间的关系,还要学会更多处理事情,应对事情的能力。

一直对暑期实践充满了期待,觉的暑期实践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通过实践可以接触社会,并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当中去,并把遇到的问题和看到的现象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且通过暑期实践锻炼我们的能力,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东西,还能培养我们处理事情的能力,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他们最后都表示,参加暑期实践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根据调研和实地体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引导职业社会化观念,循序渐进地改变传统就业取向。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职业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个人兴趣和志向的转变以及就业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要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

其次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职业方向第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太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接着大学生要善于自我调适,进行科学职业规划。大学生也应面对市场需求,做出积极的调整,在心态和观念上,并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大学生自身的心态应逐步调整与完善: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

最后政府要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之一。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各类信息,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同时更应规范中介市场,让中介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

指导老师:罗文雯

队长:孙维维

队员:张瑜

熊亮

李亚欧

韩传燕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三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至今,全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从xx年的83%降到了xx年的72.6%,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我国长期被视为天之骄子、从来不曾被就业困扰的大学生,出现了失业问题,而且失业的范围和规模逐步攀升。大学生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用单一原因来解释和分析。因此,政府、高校和相关研究部门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也各有侧重。我们这里主要讨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

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最为密集的地区,北京市海淀区更是面临着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海淀区辖内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9所高等院校、22所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和众多民办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北京市的79%,每年有xx0多名大学生和5000多名研究生毕业,其中有许多人就在辖区内就业。一直以来,海淀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但是在新形势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发展的地方。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高校大学生对政府就业服务的具体需要,更清晰地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更好地打造服务性政府,海淀团区委联合北京大学团委理论研究室,以“驻海淀区高校大学生就业需求状况”为主题组建了课题组,于xx年年7月对海淀区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我们期望通过这一调研能够对该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出初步的对策,以便于找准未来政府就业服务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使工作举措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次调查采取配额抽样的方法,共调查了300名学生。全面考虑到男女性别比例及专业和年级及学校层次等情况,主要调查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十所高校,因此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海淀区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不过因为并非随机抽样,加上样本量的限制,因此在进行推论时应较为慎重,此数据能够为我们的就业工作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建议。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驻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求职意向、求职心态、求职最先考虑的因素、求职要素以及找到好工作主要依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群体层面和个体层面找原因,分析了招聘会、基层工作、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求职渠道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海淀区政府在就业服务方面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大多数高校学生的认可和肯定,无论是从宏观的服务机制、服务内容,还是从具体的服务态度、服务过程来看,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切实的便利;同时,政府有必要加强就业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使客观准确的政策信息传播到更多的个体,以便于大学生更好地开展求职决策;大学生对政府的角色期望中,既有宏观的总体发展思路上的角色要求,也有微观的具体落实层面的措施期待。高校作为学生和社会之间的桥梁,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有必要进一步改进就业工作,完善育人环境,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从个体源头上缓解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加强职业意识教育,让大学生具备紧迫意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了解相关政策。共青团作为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支柱力量,一直以来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学生对共青团在服务就业中的定位有很多期待,如“联系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见习活动”、“开展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展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服务维权,保障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利益不受侵犯”等方面,这些期待对我们共青团更好地配合好政府,培养发展人才,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及就业需求特点

1.当代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择业焦虑感普遍存在。我们仔细考察了驻海淀区高校大学生的求职心态分布,半数以上的同学有些焦虑,一成同学非常焦虑。学习阶段越高,择业焦虑感越强。伴随中国经济社会改革步入攻坚阶段,就业市场总体上表现出结构性的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的矛盾。适当的焦虑可以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在步入社会之前做好职业规划;过度的焦虑会导致大学生情绪不稳定,在重大问题面前无法保持足够的冷静,降低人的正常水平,造成择业失败,造成更强烈的焦虑。海淀区是全国高校聚集区,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就业竞争压力,极易产生焦虑感。

2.当代大学生就业需求呈现多元化、现实化特点。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各种思潮不断碰撞交融,价值观念趋于多元。不就业族、考研族、创业族、打工族、出国族纷纷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多元化的职业选择可以使得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充实到社会中的各种岗位上去。大学生作为具备较高文化知识、道德修养的社会群体,只要善于学习、踏实肯干,都能做出优秀的工作业绩。当前,社会转型进入固定化阶段,利益格局和制度框架均已初步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也趋于理性,个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对事业成功的追求、经济利益的考量,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和求职行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的形成,高校毕业生在享受大众化教育成果的同时也肩负着就业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被选择者,而根据现实情况和个人特点的综合因素考虑择业,将有助于谋得理想职业。

3.当代大学生求职状况理性与盲目并存。海淀区高校大学生当中,相当一部分同学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了解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和鼓励措施,熟悉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会通过各种渠道提前实习以获得就业机会,整个求职过程比较理性;但也有部分同学对政府就业政策不了解,缺乏实习见习的机会,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了解,表现得比较盲目。理性与盲目并存的现象,有其客观、主观原因。客观上看,政府就业服务工作做得不够,在就业政策宣传、就业信息共享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主观上讲,大学生个体对就业形势、自我特点的认识程度不一样,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也存在差异,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也缺乏提前实习的机会和知晓政策的渠道。

(二)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普遍对政府在宏观调控、就业服务方面的作用的认识比较模糊。这与就业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大学生自身的信息渠道不畅通有一定关系。在这种条件下,政府在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就业市场中的社会资源也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大学生就业市场因而出现了“假性饱和”的现象。

2.大学生就业信息与交流平台不完善。就业信息与交流平台不完善会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一方面,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运行缺乏了解,对相关单位的人才期望情况反映滞后,不能有针对性地主动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另一方面,大学生很难通过多方渠道全面展示自身的知识技术能力等深层次的优势,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虽然政府提出要建设大学生就业信息与交流平台在,但实际上依然是被动的等待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来向自己获取信息,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对于就业市场多样化的适应能力。

3.对大学生到普通企事业单位和基层、农村工作的保障不足。五分之一的同学有意去基层锻炼、服务农村、支援西部,这个数据虽然乐观的,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教育宣传、组织动员工作还不得力,对服务基层的同学的财力支持还不到位,对普通企事业单位和基层、农村工作的待遇保障还不完善,这主要体现在目前大学生就业还是偏向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4.对大学生创业工作支持不够。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带来大学毕业生总量的持续增长,社会将难以提供足够多的合适就业岗位,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转变旧有的就业观念,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大学生需要有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不能满足于做求职者,还要有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准备。大学生创业也存在很多局限,比如知识积累不够、缺乏社会经验、心智不够成熟、缺少运作资金、创新能力较弱等等,因而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海淀区高校大学生认为政府在创业教育、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得不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还不够完善。

(三)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四

近期,一篇名为《江苏4万20xx届毕业生未就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或更严峻》的文章发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报道称: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xx届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已经有4个月了,20xx届新的毕业生也已经开始考虑找工作了。但目前江苏仍有4万名20xx届毕业生未就业。20xx年,新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3.2万人,比去年多6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0xx年应届毕业生求职旺季已经来到,为了避免企业过早进入校园招聘而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多数高校采取措施,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求职旺季。据统计,从20xx年毕业生求职者人数突破600万大关以来,求职者数量逐年增加,据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仅江苏省xx届高校毕业生就有53.2万人,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笔者从知名社会招聘网站前程无忧了解到,目前有很多xx届的毕业生由于在校园招聘中未解决就业问题,被迫把目光放到社会招聘中,而社会招聘大多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也导致很多毕业生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却依然无法解决就业问题;此外,笔者还从上了解到一组数据,20xx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00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0%,仅在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就将达到65万-70万,不少应届毕业生甚至愿意自降身价,期望以降低薪资水平的代价求得一个工作机会。

对此,笔者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等招聘类网站上整理出四条求职建议,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进行规划的一个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大学生要找到工作,必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何在?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不是教育机构,旨在让你进去进修然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它也不是慈善机构,因为悲怜你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圣的社会职责。它是什么?是劳动机构,是雇佣你进去“干活”的,因为你付出了它所需要的劳动从而以工资作为交换的合作方式。遗憾的是,不少大学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厢情愿地把用人单位当做配合自己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工具,喜欢就进去带着,不喜欢就一走了之。根据上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大学生就业后一年内的流失率竟高达50%,两年内更是达到了75%!

那么,大学生在做职业规划时应如何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呢?

在作出应聘选择前,大学生要认真分析一下: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聘员工,希望通过招聘这些员工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具体的招聘条件,用人单位的这些信息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战略是否吻合。千万不要抱着“随便做一做、大不了再换”的心态,那样受伤的是用人单位,浪费宝贵光阴的是你自己。

用人单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重点需求,大学生要做的是思考并找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的方法,并努力身体力行。如果你能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而作出相应成果的话,你就有机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重用。同时,在不同发展阶段,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在创始期更多的是需要员工多干少说,在迅速发展期需要员工边干边思考,在成熟期需要员工思考了再干。

如果你希望在本单位有更好的发展,那就需要对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对用人单位的未来业务重点和岗位要求作出预测,并据此制定自己的中长期规划。

总而言之,虽然20xx届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但是只要大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职前的自我提升,依然可以顺利地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五

前言:“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

在x国,随着“婴儿潮”和“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予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收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发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高校因自身体制限制而对行业发化和市场要求的反应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就此,我们小组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掌握湖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1、调查对象:xx学院大四学生

20xx年x月x至x月x日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间的表现对就业的影响。

1、普遍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担心就业。

调查发现,xx%的大学生对当今就业形势都存在一定的了解。其中认为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学生高达xx%。另外,普遍大学生都关注就业信息,且出现对就业过忧现象。从大一就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大学生高达xx%,还有xx%的学生在大学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只有3%的学生在大四时才对就业信息进行关注。

2、、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从调查发现,普遍大学生对就业城市期望都较高。在调查的人群中,希望到发达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占xx%,愿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x%,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x%。而且他们对就业的收入期望也较高。对于到小城镇工作,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为后不选择。调查人群中,xx%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资都在xx元左右,而对于xx元以下的收入没有人能接受。

3、就业依赖性大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荐,而并非自己的自荐与介绍。其中认为通过熟人介绍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学生高达xx%,通过学校推荐是最有效方法的有xx%。

1、对就业信息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都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当今的信息媒体较为广泛,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多,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较完善,是学生能较清晰的了解当今形势。

2、对职业的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发展空间、兴趣爱好、城市位置、社会地位。导致这结果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过多的追求拜金主义,而缺乏了对工作内在价值的思考,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思考。就业观滞后。

3、就业依赖性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与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业。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六

调查发现,近六成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与去年相比提高7.7个百分点。从学校类型看,类、政法类、民族类、农业类、理工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意愿更强;而师范类、艺术类、林业类、语言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则更倾向于选择继续深造。此外,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已连续两年保持在三成以上。师范类、艺术类、林业类、语言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比例均高于全部样本均值,分别为50.6%、44.6%、41.4%、40.4%和36.2%。从学历看,86.8%博士生选择毕业后直接“找工作”,比上年提高26.1个百分点;其次是选择“继续深造”,比重仅为9.4%,比上年下降8.5个百分点;另有3.8%的博士生选择“自己创业”。选择直接“找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分别占43.4%和83.3%。

调查显示,医学专业学生期望月薪最高,平均为12382元;艺术类、医药类学生期望月薪均超过万元,分别为12115元、10674元。受访的1686位应届毕业生中,52.8%的毕业生期望税前月薪在5000-8000元之间,期望月薪平均值为7411元,换算成年薪为88932元,与20xx年北京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97616元比较接近。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薪酬预期趋于理性。

在选择理想的就业区域时,选择在北京就业的北京高校毕业生占71.6%,虽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仍居就业区域第一位;排在第二、三位的是广东和上海,分别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3.3%和3%,与上年基本持平。此外,政府积极引导学生服务国家,鼓励学生到西部、基层、国家重点行业就业,20xx届选择赴西部就业的毕业生占8.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已签约或已有意向单位赴西部就业的毕业生占5%,分别超过同期赴广东、上海的毕业生比重2.4个和3.2个百分点。调查显示,毕业去向地人数居前三位的依旧是北京、广东和上海。调查结论认为,一线城市仍是毕业生首选的就职地。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七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1、引言

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2、调查形式与结果

2.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2.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近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

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近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某研究机构发布的xx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老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

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现在的大专难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加之人们知识水平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生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就业前途却不容乐观。

1、经济原因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形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3、政府方面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4、大学生方面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唯一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从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己对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三)修炼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面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能力是面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修炼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通过大学的学习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己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修炼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四)鼓起勇气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特别是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八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有多高,就业状况究竟如何,他们在劳动力市场处于怎样的地位?调查显示,20xx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率为72%;平均起薪为每月2153元;中部和东北地区大学毕业生工资低于东部和西部;大学毕业生最想进入政府和国企;自主创业比例仅达4%;英语成绩、综合素质对提高工资作用明显。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非常重要,名牌大学毕业生优势明显。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九

20xx年笔者在上海市闸北区团委挂职期间,参与了上海市闸北区团委对辖区内大学生进行的就业创业状况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和检视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心理、就业期待和创业意愿,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普遍拥有技能证书,但工作实习经历不足。

作实习经历,有超过六成(60.7%)的被调查大学生没有工作实习经历。即使排除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没有工作实习经历的大学生比例也是偏高的。这种偏重考取各类技能证书而轻视工作实践的做法会对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就业或创业带来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二)工作意愿较强,对择业面临的困难有理性的认识。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工作意愿,有近七成(69.8%)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在毕业后马上参加工作。而在选择不马上工作的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58.5%)是因为想继续读书,提升学历或技能,也有一部分(22.6%)是因为想出国留学或者在国外工作,而只有极少部分(3.8%)是因为家庭条件好而选择不马上工作。对于择业所面临的困难的认识,有超过一半(51.2%)的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社交能力不强和缺少社会关系,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毕业学校名气不大、学历和专业不够好,这也表现出大学生对于自身以及就读学校和专业对未来就业的影响有着理性的认识。

(三)就业信心较强,对收入的预期较高。

示的大学生对于首月收入的预期是比较高的。

(四)择业标准呈现多元化,外资公司、国家政府机关是首选单位,普遍认可职前培训的必要性。

此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主要有四个,依次是发展空间大、薪水高、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稳定。与前三年的同类调查数据相比,闸北大学生的择业标准由少到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对于毕业以后工作单位的选择,在校大学生比较偏爱外资公司(44.6%)和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36.9%),对于进入民营企业、从事蓝领技术工种或者自由职业的热情则相对小很多。此外,大学生普遍认为职前培训是必要的,他们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是面试技巧、人际关系处理、就业形势分析,而他们现在最希望得到的服务是社会实践、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岗位推荐,这也表现出在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为日后工作做准备的各种需求比较强烈。

(五)创业意愿仍不够强烈,创业行业范围不广,对创业政策了解不多。

逐渐认识到了创业门槛逐步提高的趋势;正是因为对创业的困难有足够的认识,大学生希望政府对他们创业提供帮助,他们主要希望得到资金、创业培训和开业指导、市场需求方面的服务和信息。此外,对于政府鼓励和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在校大学生也了解不多,很了解这种优惠政策的大学生少之又少(3.2%),大多数人(57.4%)只是有一个一般的印象,而也有很多(33.5%)被调查大学生表示并不是他们不愿意了解这些政策,而是缺乏了解的渠道。

通过以上对于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不够丰富,社交能力不强,社会关系网络缺乏;其次,大学生对工作收入预期偏高,对工作选择比较单一;第三,大学生创业意愿不足,创业条件不成熟,创业信息不够。基于这些问题,着眼于拓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一方面必须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岗位以及关于就业和创业的培训、信息等,丰富他们的工作实践经历,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也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形成合理的工作和收入预期。

逐渐做大做强,把提供社会实践和见习、信息发布和咨询、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职能集于一体,这样一方面有了政府和高校的合作,可以把最新的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新政策及时传递给大学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梳理、整合区域内的企业资源,从而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和求职就业的各种信息。另外,还可以考虑把其他社会力量,诸如志愿者、各种基金会、非政府组织整合进来,真正实现社会各方参与,让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在社会各方的联动下得到有效解决。

(二)推进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完善见习岗位制度。

结合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实施几年来的经验教训,继续完善见习岗位制度,进一步推进青年职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智育德育双促进,就业能力和就业岗位双保障的原则,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加他们的工作经验,增强他们的适应性。同时针对本次调查反映出来的大学生在面试技巧、人际关系处理、就业形式分析、技能、创业培训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可以在职业见习计划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考虑将职业见习计划和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一起建设,将职业见习计划纳入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或将职业见习计划逐渐建设成一个一体化服务平台,以避免职能重复,节省资源。

观。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大学生要按市场经济需求实现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要树立职业不分贵贱,适应社会需要,靠劳动体现自我价值的优良传统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择业氛围。各类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冲破精英就业观念的束缚,走出心理误区,形成有利于广义就业的社会氛围。树立大众化的广义就业观念,最终使大学生接受只要是凭借自身能力从事合法的经济活动获取收入即为就业的观念。同时大学生的自身就业能力才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才是顺利实现就业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毕业生自己更应积极主动提升其综合素质,突出个体优势,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只是本专业所涉及的最基本的东西,因此,还应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要倍加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为将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鼓励自主创业,开发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高校的联系,合作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中心,及时为大学生提供优惠政策信息。比如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代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建立绿色通道,构建创业跟踪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支持。三是积极开发符合大学生需要的创业园区,向他们提供各种优惠条件。政府可以考虑与社会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创业者减少初期的成本支出。相关部门还应畅通创业融资渠道,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大学生办企业的注册门槛。当然,以也可以考虑把以上三方面的工作纳入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内进行。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十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2008级 贺凤娇 中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给09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关键词:就业形势

就业倾向

就业工作指导

就业对策与建议

正文内容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

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

二、就业倾向分析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51.74%,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7.39%、14.35%;6.96%的会自主创业。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仍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占47.30%;23.03%选择中部大中城市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6.64%;16.62%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7.29%;回报家乡有10.87%;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2.30%、6.27%。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三、就业工作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社会实践

71.7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工作影响最大,55.87%认为专业知识很重要,23.65%选择了职业资格认证,选择基础理论、毕业设计的分别占9.54%、6.43%,6.85%认为其他方面的教学环节。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近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

4.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态度的占54.3%;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不太满意,占27.3%。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5.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23.2%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6.1%认为是人才招聘会;5.6%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或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的,分别占2.3%、8.1%;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

11.4%表示希望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生涯规划;55.6%希望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8.7%希望涉及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6.4%希望应涉及市场经济基本规律;12%希望讲解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62%的大学生希望其报告主要讲述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9%希望是关于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22%认为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对策与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年来本就不大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可以指定出台一些帮扶政策。一是待业求职登记制度。准许待业毕业生进行求职登记,并享受失业人员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二是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户籍迁入地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三是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低保家庭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优先安置;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采取政府安排岗位等多种方式实行保底就业。四是免费服务制度。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免费培训、免费推荐、免收服务费用。五是就业见习制度。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免费提供3至6个月的见习培训,见习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为其提供基本生活补助。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4)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4.大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5.用人单位:科学用人,善于成为伯乐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十一

前言:“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

在中国,随着“婴儿潮”和“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予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收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发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高校因自身体制限制而对行业发化和市场要求的反应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就此,我们小组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掌握湖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二、调查对象与手段

1、调查对象:郑州华信学院大四学生

三、调查时间:20xx年1月15至1月25日

四、调查内容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间的表现对就业的影响。

五、调查结果1、普遍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担心就业。

调查发现,100%的大学生对当今就业形势都存在一定的了解。其中认为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学生高达67%。另外,普遍大学生都关注就业信息,且出现对就业过忧现象。从大一就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大学生高达45%,还有22%的学生在大学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只有3%的学生在大四时才对就业信息进行关注。

2、、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从调查发现,普遍大学生对就业城市期望都较高。在调查的人群中,希望到发达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占65%,愿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8%,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4%。而且他们对就业的收入期望也较高。对于到小城镇工作,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为后不选择。调查人群中,52%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资都在20xx元左右,而对于1000元以下的收入没有人能接受。

3、就业依赖性大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荐,而并非自己的自荐与介绍。其中认为通过熟人介绍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学生高达85%,通过学校推荐是最有效方法的有39%。

六、调查结果思考

1、对就业信息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都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当今的'信息媒体较为广泛,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多,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较完善,是学生能较清晰的了解当今形势。

2、对职业的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发展空间、兴趣爱好、城市位置、社会地位。导致这结果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过多的追求拜金主义,而缺乏了对工作内在价值的思考,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思考。就业观滞后。

3、就业依赖性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七、结经验体会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与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业。

3、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对此,学校应多对学生开展开展就业指导。

2勒希武教育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xx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十二

系 别: 计算机系

班 级: 通信0803

姓 名: 朱回

学 号: 20xx08002315

20xx年7 月5 日

前言:“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

在中国,随着“婴儿潮”和“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予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

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收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发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高校因自身体制限制而对行业发化和市场要求的反应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就此,我们小组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 调查目的

掌握湖南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二、调查对象与手段

1、调查对象:湖南科技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

2、调查手段: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湖南科技学

院校园内随机选择学生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2份。

三、调查时间:20xx年6月26至6月28日

四、调查内容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问卷共向学生提出了13个问题。(见附一)

五、调查结果

六、调查结果思考

1、对就业信息关注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七、结论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指导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对此,学校应多对学生开展开展就业指导。

7您择业前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10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 企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人才,对应届毕业生需求总量减少

11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

12您能接受的月收入水平是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十三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专业,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证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专业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专业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专业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十四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本项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一)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

2、期间,需要就业岗位163万,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万;

3、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4、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7、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8、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9、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10、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就业形势很严峻外,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岗位,然而,我院20xx届毕业生73%的选择国家机关,76%的选择事业单位,62.5%选择国有企业。这种供需状况的不平衡,是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原因,为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学院目前正在开展就业讲座,但是56%的学生在校外实习,也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因此,听讲座的学生较少。毕业生就业工作档案管理较为混乱。毕业生就业工作材料报送不及时。

(三)毕业生签约状况。20xx年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7.63%,年终就业率为86.2%。20xx年我院的毕业生96人,其中社会工作40人,森林保护专业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护专业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会工作1人),目前的就业率为12.5%。

(四)学生的要求。扩大专业介绍(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增加宣传力度,提供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开展就业辅导讲座,提供实习和实践锻炼机会,帮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解决不能报考公务员的问题。

(五)工作对策

5、加强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理顺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8、开展就业援助计划。为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特别推荐就业岗位。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十五

1、众所周知,劳动力过剩,就业难在我国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随着大学扩招,毕业生的迅速增加,而社会需求基本上保持在扩招前的水平,而且许多单位希望应聘者都能有几年的工作经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形势,受过高等教育并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又是可以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

2、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到各个高校都热情鼓励,支持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各级政府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各高校为大学生创业也积极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对有条件的大学生来说,自主3.大学生创业的路子相当的广泛。许多大学创新意识强,有自己的专利或开发项目,创办高科技企业,是创业的一条理想之路。

3、当然,先就业再创业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有些立志创业的毕业生或由于缺乏创业的经验,或由于缺少创业的资金,先加盟与自己创业目标相符的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了经验,积蓄了资金,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再独立创业,这对许多要创业的毕业生来说,也许是更理智,更稳妥的选择。

1、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成功的事业有时会由于良好的机遇而变得一帆风顺,但是绝大多数必须付出艰苦努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2、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

3、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

4、增强竞就业争实力。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自觉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1、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我国的经济当前处于转轨时期。就全国来讲,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

2、就高校毕业生来讲,数量大幅度上升,就业压力持续增长。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新的理念宣传、指导、服务大学生自主择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彻底改变国家的统包统分、毕业即就业的政策。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富国强民;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问题。

3、现在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而他们这一代,将注定在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

1、政府须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难于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经济欠发达的边远省区、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以及县以下的乡镇企业却急需这些知识型人才,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从实际出发,出台符合学生就业实际的规章办法,如户籍管、人事档案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的配套政策和贯彻措施,以解除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后顾之忧,要给予去边远省区和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的大学生以优厚的待遇并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没有统一的管理,政出多门;招聘市场管理混乱;存在明显的学历差异性、学校差异性、性别差异性;用人单位失信等问题。社会应该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机制,建立规范、完善的就业市场,为每一个有才华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尝试的机会,真正使毕业生找到自己与社会的契合点,实现其人生价值。

2、高等学校就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社会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高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及思想素质和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3、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既介绍本地区的就业形势,也介绍全国整体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及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并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工作,引导大学生和家长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平和心态,从大学生自身条件出发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定位。

其次,高校应加强用人单位的情报收集、就业资料统计、行业需求分析、劳动力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成熟的信息发布系统,使大学生能充分地获得就业信息;还应帮助学生掌握准备自荐材料等面试应聘技巧和克服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实现顺利就业。

4、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增强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大学生家长在子女就业问题上一定要作促进派,家长要带头克服乡土观念和传统就业观念,引导子女形成“劳动即就业”、“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励自己的孩子参与竞争,同时,帮助子女形成自主自立意识,主动积极争取就业机会,促使子女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大学生要确定好适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竞争意识,克服攀比、焦虑、恐惧、依赖心理,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应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尽情学以致用,展其所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有的同学本来不打算考公务员或研究生,只想到企业去工作,现在也发现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公务员或研究生也不错。从长远看,这极有可能成为提高就业层次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十六

4)经济危机前后调查对象对钟爱的企业对比:

而据一些专业人士调查研究显示经济危机袭来,原来一些发展形势较好的,如外企,合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原本有着相当强的竞争优势,危机袭来使这些连体儿的境况大不如前,而且裁员减薪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而那些原本就比较低调的私企,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夹缝中依旧顽强的生长发展,壮大自己。经济危机下,国企有着政府的庇护,依旧稳定,政府机关在这个给公务员加薪,不过进入他们的行列越来越难。而面对调查者对象的如此选择,我们希望他们的理由不是随波逐流,抑或仅仅凭借一些感性的印象,多多关注些各类企业的发展势头的信息,理性选择。

5)望学校和政府在就业上能提供的帮助希

7.我们的建议

1)作为一个大学身就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觉培养交际的能力,并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做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有用人才。此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涉猎其他相关的知识,加强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积极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尽可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是做一些有意义的兼职工作,或经常与工作的人交谈,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大学校园应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和及时的就业信息及相关的就业指导。政府部门应尽量安排更多的就业岗位。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和劳动技能培训。

3)另外,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大学生扎堆考研、考公务员,对于这样的现象。参考了一些专业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切勿盲目随大流,如果是为了做专业型人才或希望到大中专院校任教,目标明确,考研肯定是必经之路;但如果单纯为了逃避就业而考研就是不对的,毕竟几年后还是要面临就业,到时候竞争肯定更激烈。报考公务员可以作为一条就业途径,但不能视作唯一的就业道路,眼下一个公务员的岗位往往是上十人甚至上百人在竞争,被录取的几率太低了。专家建议大学生拓宽眼界,可以到中小城市就业,也可以到农村基层去锻炼,这些地方的竞争小一些,国家还有一些政策倾斜。

希望这次调查研究,真的能够有助于企业、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及其求职心理,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指导,推动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而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这也是对我们自己未来的就业很有益的。

附录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心理变化的调查

1.您的专业类别:

a文史类b理工类

2.您对自己的毕业时就业形势的态度:

3.您觉得要从众多同等求职者中胜出最重要的因素是:

a专业成绩b获奖证书c社会实践f良好的品德资格证书g其他

d优秀综合素质e优秀的求职能力(简历、语言、着装、职业素质等)

4.您现在已经具备了哪些能力________________

5.在求职的过程中您担心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6.毕业后您觉得会选择到那个区域发展:

a回家乡发展b中部c西部d沿海发达地区e暂没有考虑

7.金融危机爆发前您比较钟爱的企业是:

a国企b外企c私企d合资企业e政府机关

8.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您最想进入什么性质的单位工作:

a国企b外企c私企d合资企业e政府机关

9.面对这次金融危机,您将做何种就业选择:

a先考研延缓就业b考公务员c先就业后择业d自主创业e政府机关

10.您希望学校或政府在就业上向你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

a提供就业信息b提供就业技能c政府安排更多就业d其他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十七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专业,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证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专业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专业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专业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实习练就真本领,应聘免了试用期。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4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4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学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更有竞争力。对于一个班或一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家读一样的专业、学同样的课程,看起来彼此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一旦面临竞争,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只有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也才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