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护理工作方案和措施 老年护理工作实施方案(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2 19:06:25 页码:12
最新护理工作方案和措施 老年护理工作实施方案(优秀8篇)
2023-11-02 19:06:25    小编:琉璃

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护理工作方案和措施篇一

省卫生健康委近日出台《青海省加快发展老年护理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十项措施推动我省老年护理服务健康发展。

《方案》提出合理布局老年护理资源,强化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切实保障老年人医疗安全。

一是建立覆盖老年人群疾病急性期、慢性期、康复期、长期照护期、生命终末期的护理服务体系。

二是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床位的数量,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50%以上。

三是加强老年护理能力建设,为老年患者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护理服务,保障老年人健康需求。

四是提高基层老年护理供给。建立完善以医疗机构为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

五是提升中藏医护理服务能力。大力推广老年中藏医护理适宜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中藏医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六是丰富和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为失能或高龄老年人提供日间护理、居家护理、家庭病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服务,增加老年人就医获得感。

七是探索开展护理多学科合作及“互联网+护理服务”。

八是加强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老年护理服务能力。

九是强化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岗位培训。

十是加快医疗护理员培训,构建多层次的老年护理从业人员队伍。

护理工作方案和措施篇二

落实《福建省20xx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闽政办〔20xx〕66号)《关于开展规范医院护工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及《福建省20xx年三级医院评价要点》的通知精神,我院委托第三方管理机构按照要求对护理员进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护理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优质护理工作的扎实开展,有效维护患者、护理员、医院三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探索开展护理员规范化管理的有效办法和措施,构建医院护理员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为医院提供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护理员队伍,为优质护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外的`各临床科室。

(一)第一阶段(20xx年12月)

1、成立医院护理员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主要职责。

2、确认第三方管理机构,签署协议。

3、对第三方管理机构提供工作方案、护理员工作制度、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等进行审核。

(二)第二阶段(20xx年1月)

1、为第三方管理机构提供必要的办公环境和资源。

2、对第三方管理机构招聘人员资质等进行审核。

3、协助第三方管理机构人员培训考核。

4、开展社会舆论宣传,在院内公告开展医院护理员管理工作。

(三)第三阶段(20xx年2月-12月)

1、在住院部公告护理员收费标准,并监督执行情况。

2、对护理员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反馈,对不合格的护理人员予以责令辞退。

3、必要时协助第三方管理机构对护理员技能的培训。

(四)第四阶段(20xx年12月)

组织对护理员工作运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估,进一步完善医院护理员管理机制,促进优质护理工作的扎实开展。

护理部:负责护理员的业务管理。监督、指导护理员制度及标准的'落实;科内告知、宣传工作。

院感科:协助监督指导护理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监管。

保卫科:协助完成患者自聘护理员的清理工作,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保障护理员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务部:负责临床医生协助做好科内告知、宣传工作。

人事科:负责协助监督审核第三方管理机构所提供的护理员资质。

财务科、审计科:负责协助监督审核第三方管理机构护理员陪护收费标准。

后勤管理中心:负责为第三方管理机构提供必要的办公环境和资源。

纪委:负责监督第三方管理机构护理员服务质量。

办公室:负责医院护理员管理工作支持协调。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的护理员管理领导小组。由护理部主管,负责护理员规范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提高认识,把护理员管理工作作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行惠民便民措施的一项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部门齐抓共管

规范医院护理员管理工作涉及医院、护理员、患者及家属的切身利益,是一项新的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医院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推动护理员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宣传引导

开展规范医院护理员管理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参与和配合。做到舆论先行,宣传工作的意义、主要政策和做法,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耐心细致地做好现有护理员的思想工作,讲清政策,消除疑虑,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培训,实现平稳过渡。

护理工作方案和措施篇三

为加强对全院护理质量的监控,根据护理质量管理要求,护理部质控委员会于3月27日至3月28日,分别检查了26个护理单元的病区管理质量,重病人护理质量,护理技术考核,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护理安全质量、重点科室质量的查评工作。检查结果如下:

一、工作亮点

1、护理不良事件能及时逐级上报,追踪记录完整:每项不良事件有科室分析、处理意见,护理部反馈意见,并有结果追踪记载。

2、护士个人技术档案全面,系统化管理。

3、护理质控材料汇总、分析全面,有创新。

4、预防不良事件警示标识醒目、新颖;压疮(院内、院外)发生分别逐级上报、院里有跟踪记载。

5、抢救药品标识醒目、明确。

二、存在问题

1、病房管理:各科室环境能做到整齐,清洁、安静、物品放置有序,对药物的管理能落实检查制度,无出现过期、变质药物。个别科室急救物品管理末处于备用状态,仍有病床单位杂物多的现象存在,个别科室存在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相符的情况。

使用不到位;大部分科室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医嘱查对流程、输血查对掌握不全面。

3、重病人护理:部分科室护理人员对“危急值”概念或处理流程回答不全面;大部分科室无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个别护士对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掌握不全面。

4、护理服务:部分科室患者因层次水平不等,对护士健康宣教内容掌握不全面,护士长排班未全面体现分层级护理管理内容;个别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不全面。

5、护理文书:个别科室护理记录中特殊用药情况未按要求记录;大部分科室护理记录内容未充分体现专科特点;检温卡及输液卡签字时间不及时。

6、技术操作:考核26个科室,每科抽考两名护士,提问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掌握情况。大部分护士熟悉操作规程,但对并发症回答不够全面;个别科室一次性注射器毁型不及时,处置后未及时清理。

7、重点科室:血液透析科护士长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有一张床有床档无约束带,锐器盒未标明使用时间;供应室待消毒的无菌包落地;导管室护士对紧急情况应急预案掌握不全面;手术室病理交接记录不完善。

三、整改措施

此类问题与护士长绩效挂钩。

2、护士长需加强护士的培训及考核,加大检查力度,完善奖惩机制。

3、科室要集中护理人员重新学习“危急值”、“应急预案”等相关内容,树立风险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

4、科室组织护理人员重新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要求护理人员认真书写各项记录,护士长进行监督检查。

5、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认真落实护理安全措施,护士长要加强跟踪检查力度。

6、护士长合理进行人员安排,责任护士要做好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将责任制整体护理落实到实处。

7、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相关内容,领会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精神,恰当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护理部2017年4月8日

护理工作方案和措施篇四

坚持资源下沉、能力提升原则。通过县级医院向乡镇卫生院植入医疗技术团队提供医疗技术服务,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实现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

(四)坚持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原则。医共体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实施疾病急慢分治、医疗质量同质化、慢性病综合防治等措施,使基层医务人员具备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不断增强乡镇卫生院信誉度。

(一)组建2个医共体

青冈县人民医院与劳动镇卫生院组建青冈县人民医院医疗共同体。

青冈县中医医院与连丰乡卫生院组建青冈县中医医院医疗共同体。

(二)管理形式

1、医疗技术团队植入。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在两家卫生院设立住院部,并向两家卫生院植入医疗技术团队(由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组成)与卫生院原有医疗技术人员组建医疗组(以内科人员为主),为辖区居民24小时提供门急诊、住院等医疗服务并参与家庭医生签约、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劳动镇卫生院挂青冈县人民医院医疗共同体、连丰乡卫生院挂青冈县中医医院医疗共同体牌匾。

2、统一制度管理。医共体签署医疗服务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乡镇卫生院严格执行县级医院各项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和服务标准,实现制度服务同质化。

3、统一业务管理。县级医院成立医共体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等职能部门,将乡镇卫生院作为医院的一个科室实施同步管理,实现管理一致性。

4、统一技术管理。县级医院建立医学影像中心、临床检验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并与乡镇卫生院建立互联互通网络。患者暨可以在乡镇卫生院做检查由县级医院做出诊断,也可以在乡镇卫生院缴费在县医院做检查出诊断,达到医技协同、资源共享,实现“少付费、少跑路”目标。乡镇卫生院逐步开展二类以上医疗技术,有效解决农村患者看病不方便问题。

5、统一信息管理。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医院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医保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对接融合、数据共享,为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6、统一人员管理。县乡人员实施一体化管理。即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医疗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考核,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配使用。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本辖区乡村医生。

7、统一药品管理。实行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和使用药品。在医保报销时不受医院级别限制。

8、统一绩效管理。乡镇卫生院医疗组业务收入由县级医院核算,卫生技术人员工资待遇执行县级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由县级医院职能科室实施考核,实现同工同酬。

(三)实施疾病分级诊疗

1、强化县级医院建设。县级医院要建立管理章程,建立健全各专项管理委员会和规章制度,保证依法、规范运营。要引进拓展前沿医疗技术、加快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提高诊疗水平,承担全县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任务,今后县级医院至少收治全县45%以上的住院病人任务,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

2、强化乡镇卫生院建设。在完善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配套基础上,通过县级医院植入医疗团队等形式全面提高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治能力。对于ct、核磁、病理检查项目可在乡镇卫生院收费、县级医院检查、享受乡镇卫生院报销政策。乡镇卫生院积极开展中医药、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开展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同时纳入医保报销政策范围。最终达到乡镇卫生院能够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乡镇卫生院至少承担本辖区45%左右的住院病人收治任务,实现“多发病、常见病不出乡”目标。

3、强化村卫生室建设。按照服务人口1000:1.3比例配齐乡村医生,保证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达标、基本设备齐全、药品基本满足常见病治疗需求。能够为本村居民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争取做到辖区签约群众首诊在卫生室,实现“小病不出村”目标。

4、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是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待遇、感情投资、师傅带徒弟等办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让他们自愿留在乡村为农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二是选送现有人员到县级或者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好为患者服务;三是县级医院名医名家要在卫生院设立专家诊室或工作室,利用休息或者业余时间到工作室出诊、会诊、查房等工作,方便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由此产生的利润可以作为绩效工资发放。

5、强化实施双向、多向转诊。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引导患者养成“看病先找家庭医生”习惯,让家庭医生分诊、医疗机构转诊,逐步实现按需诊疗格局。县级医院建立接收转诊患者绿色通道,预留住院病室和床位。对于乡镇卫生院或者村级卫生室上转患者提供直接接诊服务免收挂号费,需做检查的优先安排,需住院的直接进入病室。对于急危重症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应及时转回乡镇卫生院继续住院治疗或者让家庭医生居家观察治疗。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都要根据能力尽力收治患者,不得轻易往外转出患者,提高县域就诊率,降低患者自付部分费用。

(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团队医生应履行职责,积极加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0xx年,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重症精神病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为重点实施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服务全覆盖,签约率实现90%,贫困人口签约率100%。签约后,家庭医生通过上门服务、门诊接诊、接收住院、电话随访、新媒体服务(微信、短信、手机app)等形式为签约对象提高基本医疗、健康评估、用药指导、转诊、健康知识指导等打包(基础包)履约服务,实现全周期健康管理,让患者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医疗保健服务,大大提高获得感。县财政优先安排基础包资金,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让家庭医生完成履约服务。卫生健康部门要建立考核机制,在调动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医保部门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付费控制中的作用,通过制定实施转诊患者连续计算医保起付线、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1个月用药量的长处方等措施,实现合理双向转诊,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引导居民有效利用签约服务,使家庭医生不仅是健康“守门人”,而且是就诊“引路人”

(一)落实政府办医责任。落实政府办医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除按规定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和公共卫生等经费外,还要有计划地安排基本建设、设备(含信息化建设)购置和人才培养等经费,保证乡镇卫生院运营需要。

(二)发挥医保调节作用。在现行医保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制定转诊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慢病患者长处方、将预防疾病费用、中医适宜技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础包等政策列入医保支付政策,倒逼医疗机构加快推进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分级诊疗等制度实施,实现患者合理就医。

(三)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医共体实行统一绩效工资标准,可自主调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绩效工资和奖励要向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加强医共体建设工作成立青冈县医疗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医共体各项政策,领导小组在卫健局设立办公室,组织协调各项工作落实,各相关单位也要成立工作组织,负责实施领导小组的决策和部署。

卫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医共体实施细则,牵头协调各部门全面安排部署我县医共体建设和运行工作,探索运行模式、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人社局:按照医共体实施办法,制定引进人才、吸收人才、留住人才优惠政策;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指导医共体建立科学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和考核办法。

医保局:协调上级医保部门调整我县试点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政策,运用医保政策杠杆作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取得实效进展,实现患者有序就医。

发改局:做好医共体各项医疗服务价格审核认证和审批工作。

财政局:保障基层医疗单位运营经费,按时拨付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费。

(二)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卫健局负责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双向多向转诊流程、医共体医疗风险防范和分担机制、医共体绩效考核办法和标准等系列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文件,确保顺利实施。其他部门要按职责全力做好配合,同时还要出台积极的支持配套政策。

(三)搞好培训宣传。卫健局应开展针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做好政策解读,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强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的宣传,增加社会对医共体建设的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逐步接受认可医共体模式。同时要大力宣传医共体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广大群众拥护、支持和参与改革,推进医共体建设深入开展。

护理工作方案和措施篇五

为纪念5.12国际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按照省卫健委《关于举行20__年万名护士下基层帮扶活动启动仪式的通知》文件要求,市卫健局决定以医联体为依托,在全市组织开展为期1周的万名护士下基层帮扶活动,举办“市卫健系统万名护士下基层帮扶活动”启动仪式。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帮扶活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能力,逐步形成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使优质护理服务更加贴近患者,促进基层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活动时间

20__年4月22日上午9:00。

三、活动地点

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楼门前。

四、参加人员

各二级医疗机构分管护理工作的院长、护理部主任及护理人员。(每单位方队10人)

五、活动安排

1、市卫健局领导讲话。

2、医疗机构下基层进行帮扶活动。

六、有关要求

1、各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由指定人员负责该活动的具体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各医疗机构自备救护车,车上悬挂条幅,启动仪式结束后深入到帮扶单位进行帮扶活动。

3、各单位参加启动仪式的人员提前15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护理人员统一着工作装,仪表着装规范,戴护士帽。

4、各医疗机构在帮扶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做好总结与工作量统计,活动结束后,将影像资料及活动总结报医政科。

护理工作方案和措施篇六

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32号)、省医改办《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医改办发〔20xx〕15号)、省卫健委等6部门《关于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苏卫医政〔20xx〕5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推进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市、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形成整体效益,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注重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过程和连续性健康管理。以加快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为重点,坚持医疗、医保、医药统筹联动,通过探索下放卫健部门管理职能,建立医共体内人员、经费等新的管理模式,增强市域医共体综合管理协调能力,真正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打造“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发展”共同体,形成区域内更加紧密的医疗服务体系。

(一)通过医共体建设,区域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整合,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首诊不断扩大,双向转诊衔接顺畅,急慢分治高水平实现,为“健康仪征”建设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二)通过医共体建设,促进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分级诊疗制度更加科学合理,真正实现“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让群众享受到分级、连续、节约、高效的健康服务。

(三)通过医共体建设,实现医疗对公共卫生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质量不断提高;防治结合更加紧密,医防深度融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模式逐步推开;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通过医共体建设,充分发挥核心医院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市、镇、村三级联动更加顺畅,分级诊疗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公益性质,突出以人为本。坚持政府主导,将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将公益性贯穿于推进医共体建设的全过程,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试点先行、创新机制,资源整合、提高效率,上下联动、合作共赢。

(二)坚持三级联动,突出共同发展。建立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事业统筹发展、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三级联动、以市带镇、以镇促村的医疗卫生发展格局。

(三)坚持纵向整合,突出优化结构。统筹优化诊疗资源配置,注重发挥核心医院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四)坚持责权统一,突出资源共享。实行市、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定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核心医院权力和责任清单,及时协调解决医共体实施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核心医院对成员单位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村卫生室等实行全面管理和运营,享有管理权和人事任免建议权。

(五)坚持两个确保,突出共建共享。确保医共体单位独立法人地位、事业单位性质、功能定位、制度、财政投入不变;确保医共体单位的职工身份不变,把医共体建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医院命运共同体。

(一)明确医共体建设布局规划

20xx年以市人民医院为核心医院,与大仪中心卫生院、真州镇胥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成市人民医院医共体试点。20xx年覆盖全市所有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健全医共体治理体系

建立医共体外部治理体系,由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承担医共体建设与管理的职能,医共体建设办公室设在市卫健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卫健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市卫健委分管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执行管委会决策、协调部门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完善医共体内部协调机制,核心医院设置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成员单位之间上下联动、双向转诊、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等协调工作,做好工作信息、数据收集和汇总等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提交医共体建设办公室研究解决。

(三)探索“1+1+2医共体”模式

市人民医院作为核心医院,帮助大仪中心卫生院20xx年创成二级医院。构建以大仪中心卫生院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刘集、陈集镇卫生院共同参与的二级紧密型医联体。大仪中心卫生院的普外科、儿科、妇产科、影像科、麻醉科等科室开展的相关业务与刘集、陈集镇卫生院共享,相关的患者可直接转至大仪中心卫生院。本着资源人才向中心集聚的原则,刘集、陈集镇卫生院的外科、妇产科、麻醉科等科室医师可横向多点注册到大仪中心卫生院,开展相应的医疗服务。

(四)推行医共体医保总额付费管理

全面推行总额控制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基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核心医院和成员单位年度医保总额指标,重点强化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扶持。年度总额指标确定后,包干给核心医院统一考核结算,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探索实行同一病种同一定价。

(五)加强基层药品供应保障

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确保全面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在医共体内探索建立统一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实现核心医院和成员单位间药品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严格执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购销“两票制”,认真落实短缺药品“每月零报告”制度,着力保障临床用药需求。

(六)坚持医共体“八统一”管理

1.统一机构管理。充分发挥核心医院的管理优势,实现与成员单位统一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服务行为规范和诊疗规范。医共体成员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原机构性质保持不变,所承担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不变。

2.统一财务管理。医共体成员单位保持市财政投入渠道、补助政策不变,执行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保持财务独立建账、单独核算,实行“统一领导、独立核算、集中管理”模式。成员单位原有债权债务归属性质不变。设备采购、工程维修等实行年初上报项目预算计划,由市卫健委根据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及当年预算资金情况审批后实施。核心医院与成员单位原有的物价收费政策、医保报销等政策保持不变。核心医院强化对成员单位的成本核算。完善医疗服务收费制度,建立医疗收费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

3.统一人事管理。一是推行“县管乡用”,按照“动态调整、周转使用、人编捆绑、人走编收”的原则,从医共体成员单位调剂一定数量的编制,统一由核心医院招聘及引进人员。医共体内部实行人员双派送,各成员单位编制数和在编人员保持相对稳定。二是核心医院可下派业务院长和护士长到基层挂职;基层医务人员到核心医院进修、轮训实行制度化安排。为避免削弱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核心医院不得将基层医务人员抽调到核心医院工作。核心医院统筹人力资源,结合基层需求合理安排下基层人员,并报市卫健委备案。根据成员单位发展短板,组成医疗、院感、护理等技术帮扶团队,每个成员单位至少配置一个不少于4人的医疗团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督查指导工作。通过设立专科专病门诊、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等方式,积极推动成员单位特色科室建设。三是赋予核心医院对成员单位的干部提名权,核心医院派出人员担任成员单位院级领导人数,不占成员单位干部职数,不纳入委管干部序列。成员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任免按现行体制办理。四是医共体内医技人员可横向多点注册,核心医院派出的专家按“双百双驻”相关规定予以补助。

4.统一业务管理。核心医院帮助成员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安全等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成员单位医疗质量控制,保持规章制度相同、技术规范相同、培训要求相同,定期开展监督评价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核心医院医务、护理、院感、药事等职能科室对成员单位对应科室实行业务垂直管理。由核心医院组织相关专家团队对成员单位开展质量控制管理督查指导,定期开展考核,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5.统一资源管理。核心医院应对相应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共享,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能。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消毒供应、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后勤服务等统一。

6.统一绩效考核。制定医共体绩效考核方案,将医共体内医疗机构职责和任务落实情况、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双向转诊落实情况、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等作为绩效考核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与核心医院的专项补助、院长年薪等挂钩。核心医院建立医共体运行考核机制,将成员单位履行功能定位职责、分工协作、能力提升、遵守章程等情况作为考核指标,并对医疗业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保指标执行情况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别与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医保基金挂钩。

7.统一药品耗材配送。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机制,实行以医共体为单位的药品耗材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集中竞价、联合采购、统一配送机制,医共体内部药品耗材实行统一目录、统一带量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监管,核心医院负责监管成员单位药品、医药耗材采购情况,允许药品在医共体内相互流通,保障药品的供应配送和质量安全。

8.统一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信息化建设,依托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共体之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上推”和电子病历核心内容“下传”。支持医共体内部的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慢病管理、资金结算等协同应用与服务。核心医院通过信息平台加强对成员单位的监控。积极推行“互联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健康数据库,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以远程医学会诊系统为手段,建立检验、影像、远程会诊、病理检测和消毒供应“五个共享中心”,实行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减少重复检验、检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建立网上智能教育,提供临床诊疗业务和操作规范培训。

(七)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探索推出便民惠民就医措施,引导居民在基层首诊。核心医院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对上转病人优先安排接诊、检查和住院,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下转到成员单位,并指导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工作。建立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7月)。召开工作动员会议,解读政策,统一思想,让所有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并支持医共体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二)制定方案阶段(20xx年8月)。拟定核心医院的权力与责任清单,制定医共体章程、工作方案、考核细则,签订相关协议,进行工作对接。

(三)实施运行阶段(20xx年9月)。市卫健委与核心医院进行相关工作衔接,落实核心医院对成员单位的管理,医共体试点正式运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市卫健委要牵头制定完善相关规范标准和配套政策,加强业务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作有序开展。核心医院要结合实际,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和完善医共体工作制度和日常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医共体有效运行。

(二)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市财政、人社、编办、医保等部门,对医共体建设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医共体建设顺利开展。核心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医共体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考核评估,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医共体考核制度,将资源整合、财务管理、公共卫生职责履行、基层就诊率、区域就诊率、年人均就医次数、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比和费用控制、双向转诊比例、运行绩效、技术质量、医务人员廉洁从医和社会满意度等核心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每年底市卫健委牵头组织对成员单位开展绩效考核。

(四)加强舆论宣传,确保建设效果。积极组织政策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对医共体建设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医共体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建设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护理工作方案和措施篇七

(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

(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

(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

(一)胁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

3、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4、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

6、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

2、保持大便通畅,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便秘者遵医嘱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4、遵医嘱药熨,热熨腹部。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湿热内阻、肝肾阴虚发热者忌用此法。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胃、大肠等穴。

(三)黄疸

1、密切观察黄疸伴随症状,加强巡视。如果患者出现黄疸迅速加深,伴高热、腹水、神志恍惚、烦躁等急黄证,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2、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口服通便药物,禁止使用碱性液体灌肠。

3、并发皮肤瘙痒时,指导患者着棉质宽松透气衣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用力抓挠,防止皮肤破溃,洗澡时禁用肥皂或浴液等碱性用品。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全结肠灌洗。

6、遵医嘱中药熏洗。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情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及时清除呕吐物、排泄物,避免不良气味刺激。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中脘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脾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虚湿盛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服;湿热内阻者中药宜温服。

(3)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4、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5、艾灸(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7、中药全结肠灌洗(详见附录2)。

8、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9、药熨法(详见附录2)。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清新,起居有常,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戒酒,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3、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和肝功能损害。

(二)饮食指导

1、湿热内阻证:饮食宜偏凉,宜食清热利湿类的食品,如西瓜、梨子、番茄、藕、冬瓜、苦瓜、黄瓜、薏苡仁、绿豆、赤小豆、鲤鱼等。

2、肝脾血瘀证:饮食宜稀软,宜食理气活血化瘀的食品,如金桔、柚子、橙子、扁豆、萝卜、山楂等。

3、肝郁脾虚证:宜食疏肝健脾的食品,如山楂、山药、扁豆、黑鱼、黑豆、莲藕等。

4、脾虚湿盛证:宜食健脾利湿的食品,如红枣、山药、莲子、薏苡仁、甘薯、鲤鱼、鲫鱼、赤小豆等。

5、肝肾阴虚证:宜食滋补肝肾的食品,如百合、枸杞、栗子、木耳、鸭肉、甲鱼、瘦肉等。

6、脾肾阳虚证:宜食温补脾肾的食品,如韭菜、胡桃、山药、羊肉、牛肉、鸡肉等。

7、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低脂半流饮食,不食山芋、土豆等胀气食物,勿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煎炸油腻、粗硬之品,禁烟酒。并发肝性脑病者予低蛋白饮食,禁食动物蛋白;长期使用利尿剂者,摄入含钾高的食物,如柑橘、橘汁、蘑菇等。

(三)情志调理

1、对于焦虑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针对病情恰当解释,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不思少虑,防止思多伤脾。

2、对于恐惧或急躁易怒的患者,加强与患者沟通,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向患者说明疾病和情志的关系,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采用移情易性、澄心静志疗法,以疏导情志,稳定情绪。

3、对于情绪低落或悲观失望的患者,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多与家人、同事、朋友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争取社会支持,以利康复。

4、病情稳定时,进行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一)服药的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抗病毒等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强调自行停药、减量后对身体的危害。

2、定期门诊复查及追踪回访,督促患者坚持治疗。

3、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难以纠正

解决思路:

1、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督促患者自觉戒除,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介绍饮食调护方法,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专业营养师给予康复治疗与指导,帮助患者制定食谱,并督促执行。

3、定期追踪回访,督促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护。

4、必要时对嗜酒患者进行强制戒酒。

护理工作方案和措施篇八

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健全机制,强化功能,不断提高社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好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和谐社区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抓住新一轮大开发的重大机遇,积极拓展发展渠道,为社区的不断发展努力。

三、具体工作计划

(一)党风廉政建设

1、社区将继续巩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社区两委成员要时刻加强理论政策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抓好党支部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团结协作,积极开拓进取,为社区的发展出谋划策。

2、社区党支部将不断吸纳优秀人员进入党组织,同时不断完善党员管理制度,积极鼓励党员同志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3、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强自身学习,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为居民服务的质量,为居民谋利的本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社区文化建设

1、加强文化宣传,活跃社区文化,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主要抓手,把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与创建文明社区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发展社区文化。

2、不断完善社区硬件设施的配置,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积极引导居民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了生产生活、职业技能、休闲爱好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为基层党员干部及群众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积极利用社区文化资源进行广泛宣传,定期开展科普教育、法制教育等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综合文化素质。

3、及时更新社区农家书屋图书资源,根据居民实际阅读需求,不断扩大书籍种类,力求让每个居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让每个前来读书借书的居民都能满意,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社区居民读书活动,可增设“优秀读者”奖项,对优秀读者赠予实用书籍以示鼓励。

(三)治安、环境综合整治、安全工作

1、社区将加强治保会建设,不断完善治安巡逻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治保会人员执行工作的能力与素质,进一步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群防群治,认真宣传安全消防知识,提供居民的安全消防意识。杜绝不安全因素的产生,为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和谐安宁的环境。

2、社区将不遗余力地对辖区内乱搭建、牛皮癣广告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

(四)社会保障问题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险政策,让居民真正享受到社会福利,人人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同时,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积极搜索用工信息,努力提供就业机会。积极宣传就业政策和优惠条件,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就业观念。

1、失业人员安置救助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下岗人员自主创业,社区将积极组织开展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培训工作,同时切实解决好困难户、低保户的基本生活问题,深入开展走访慰问工作,为社区困难家庭、低保户办实事、好事,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2、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社区将进一步加大医保宣传力度,努力扩大城镇医疗保险覆盖面,引导广大居民关心医保工作,积极参加医疗保险。同时不断加强工作人员自身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熟练掌握运用医疗保险知识,准确理解和执行有关政策。增强工作责任心,实事求是,秉公办事,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五)计生工作

定期对育龄妇女进行检查,并及时发放药具,努力完成街道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

(六)财务管理工作

社区将进一步加强财务工作的执行和监管力度。要求财务工作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杜绝座收座支。经济开支做到年初有计划,并上墙公示,严格按照财务审批制度,做到每一笔开支都有经办人、审批人、理财小组签字,手续齐全后才能报销入账,严格管理、层层把关。

在今后三年的工作中,社区定会秉持高效务实地为群众服务的理念,坚持不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让群众满意,作好居民的贴心人,实实在在地为居民办好事、谋好利。同时不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为推动社区的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

社区工作计划方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