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读艾青诗选有感(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4 18:23:14 页码:7
2023年读艾青诗选有感(精选10篇)
2023-11-04 18:23:14    小编:纸韵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一

弱水三千,繁花三载,终不及藏于诗句中眉眼似月的神韵。战火纷飞,尘土飞扬,心中方存一片净土,在艾青的笔下,我曾被这样一些诗句打动着。

光阴

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让河水冲洗得快要不留痕迹了。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仿佛雪莱说过那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如今所处困境,多么不堪,多么艰苦,坚持走过,一切终将过去。所遭受的苦难则会成为我成长的痕迹,我会被这痕迹包装的越发完美,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光明要来到了,黑暗留在心中,也只剩记忆,因为光明充满心中每处。那光阴的故事,打动着我。

日出

我看见日出,比所有的日出更美丽。黎明,是半边天空的娇艳,红得令人沉沦,心中觉岁月静好。最美的日出是什么样的,我知道它比那自然景观美得许多。这日出之前,是遭遇过黑暗的无尽折磨,摧残着,吞噬着,一颗颗坚定的心脏。这日出,是人们向往着,期待着,细细推算何时到来的景象。经历黑暗才懂得光明的美好。光明如此珍贵,令人如此着迷。最美的日出,不过于革命胜利在望。那日出的故事,打动着我。

风景

她在我幻想的.窗里。那时,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尘土飞扬,硝烟四起,仍有一份真挚的情愫。而这时最最幸运的是什么?那不过于因我也是生存在她幻想的窗里的。两情相悦是如此幸运,更何况存在于那个年代,无比珍贵。身边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别人可望不可及的梦,珍惜眼前人。那风景的故事,打动着我。

明月皎皎,清风疏狂,吹拂诗句弯弯柳眉,让诗句最好的一面展现在我面前,打动着我。没有什么不能度过,无论多么艰苦,我总会迎来自己的光明。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二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人,他是中国现代诗代表诗人之一,他的笔触雄浑,感情剧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以深沉、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真实的反映了历史,高度浓缩思想,蕴含着剧烈的情感。

在《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这首诗中,“紫兰人林子与林子之间,由清灰的山坡、绿的草原”运用了三个色彩鲜亮的形容词,在我心中构成了一副秀丽的图画,诗人还异样留意动与静的结合,一下子就让整首诗活了起来,仿佛整个画面出此刻了我的眼前,我似乎进入了诗人意境中。在《我爱这片土地》中,艾青以鸟的形象自我比方,用饱含活力的诗句传达出鸟儿对自我土地的痴情,说明艾青有一颗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浸润着的心血和最深刻的期望,代表着他在那个黑暗的.年月中进行的对世界和国家的思索,从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感到昂扬向上的《给太阳》,再到饱含深情的《煤的对话》都果在字里行间表达出期望自我能为祖国尽一份力,反映出诗人期望警醒世人,期望让四周全部人团结起来为祖国献力的愿望。

虽然当今的我们身处和平岁月,但依旧要居安思危,永久像艾青一样坚持一颗为祖国奉献的心。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三

《艾青诗选》是我国现代的诗词的选集。暑假过半,今日最终把它啃完了。

top1《礁石》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被浪花怕打得脸面不堪的礁石,伤痕累累。表面上写水浪的无情,实际上却象征着被困难困扰的人。

人,应对坎坷,总是会摔得不成不成样貌,容易放弃的人会立刻倒下;坚持到底的人会依然站着,带着一种乐观,微笑地应对生活,这才是一个人应有的魄力。

top2《光的赞歌》

“只是因为有了光,

我们的大千世界

才显得绚丽多彩

人间也显得可爱”

“可是有人惧怕光,

有人对光明充满仇视”

“愚昧就是黑暗

智慧就是光明”

世上的人总有明暗两分,我们都崇尚光明,但仍有一些人却把心中的暗念放大。他们想活得权利,有着巨大的野心。

历史上,那些愚昧的皇帝,各个朝代的奸臣,他们把光明的人一个个剥削去,为了不被推翻;把黑暗的人一个个重用起来,为了巩固自我的统治。他们无端地压迫别人,为所欲为。

可是,他们错了,因为世界上光明的人多了去了,在一次次的压迫之下,他们只好选择反抗,决定经过自我的努力,捅破黑暗的统治,虽然他们的力量很渺小,但公正和光明定会眷顾他们的,他们会为国家的英勇斗争,一向到底。

……

看似普通的叙述中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也并不是能看懂每一首诗,也许还需要联系当时的背景。

敬佩艾青,用笔这个犀利的武器,把一个个需要讽刺的社会现象,写成了优美的诗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为国家奋斗。

向艾青致敬……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四

艾青的诗是古体诗的内涵与现代诗的外衣最完美的结合。他往往能将“大我”的豁达,“小我”的卑微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艾青的诗大多是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体现出忧国忧民的心态。

在艾青的诗中无处不是静静地流淌着一种“忧郁”。我爱艾青的诗,因为诗中的这种“忧郁”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他用笔怜悯着每个遭遇不平等的人民。他的悲伤从不出自自己的利益,而是出于对国家、对人民的不幸遭遇。他为国家和人民而感到悲伤。

在《我爱这土地》中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我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走出,又走向何处呢?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了这样的一种答案——祖国、人民和光明。

那时生灵涂炭,但艾青并没有选择逃避。在这个时间,“小我”是微不足道的,艾青正有着“大我”的情怀。所以他在中国文字中倾诉感叹着人们与国家的遭遇。

我爱艾青的诗,源自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情怀;我爱艾青的诗,因为我同诗人一样,热爱着祖国,热爱着这片土地和阳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合上书,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让我念念不忘。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五

因为学习美术的缘故,这个暑假来杭州学习。因为过于匆忙,所以我没有来得及买《艾青诗选》。过了两个多星期,妈妈来看我,带来了我期盼已久的书----《艾青诗选》。

妈妈从行李箱中掏出书,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绿色、白色相拼接的书封面,一种清新的感受涌上心头,嗯,一定很有趣!

翻开扉页,最先看到的是目录。其中,《我的父亲》这首诗吸引了我,赶紧翻至244页:“但是我拂逆了他的愿望,并没有动身回到家乡,我害怕一个家庭交给我的责任,会毁坏我年轻的生命……”看到这里,一种相似的感受油然而生。有时,别人会跟我讲一些大道理来劝我放弃自己正在做的事,希望我如他/她所说一样,而不是现在的我。我就会很害怕,我如果听从了他/她的看法,我会比现在更优秀吗?我会开心吗?我一定得这么做吗?……思绪开始像弹弹球一样在地上、墙上胡乱穿梭。最后,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不!我要坚持下去,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不论结果如何,只有这样,才不算是挥霍青春,也才不会后悔。

艾青的诗,短短的文字中总能使人感到一丝的深沉,并去细细品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许多人都把这句诗当作名句,因为,在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艾青对中国这方热土的痴爱,荡涤人的心灵。读艾青的诗,仿佛他的情感融入了每一位读者的心里。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在日寇的铁蹄践踏大半个中国,爱国志士纷纷起来反抗时,艾青化身为声音嘶哑的鸟,在为祖国而歌唱,激励那些还仍在观望,还没奋起反抗的人们。他让中国人明白:无论你有多弱小,也要尽力反抗。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艾青的爱国精神,嘶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宁死不屈的抗日英雄安顺花。

1936年秋,安顺花回到缝纫队,在深山里为部队赶制军衣。1937年3月26日,日伪“讨伐队”来密营袭击。安顺花组织大家把粮食和缝纫工具等埋在两米深的山涧积雪下,然后向山顶撤退。为了引开敌人,掩护同志们,她毅然向一个小山坡跑去,不幸负伤被捕,敌人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审讯、逼问,撕扯她的头发,撕破她的衣裳,砍掉她的双手,都没能使她屈服。最后,凶残的日寇用削好的木楔子一根根钉入她的胸膛与腹部。她直到气绝都没有屈服。她的铮铮铁骨是对艾青诗歌最好的诠释!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六

《艾青诗选》是我接触的第一本现代诗集,可以说是有启蒙意义的。他的诗让我有一种灵魂找到归宿的感觉,就像黑夜中徘徊,降临的一缕曙光,照亮了整个方向。

“爱国”这一经久不衰的主题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处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艾青也为这一主题贡献了许多佳作,如我们一直津津乐道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我爱这片土地》中,艾青以鸟儿的口吻歌唱,为暴风雨肆虐的土壤歌唱,唱出心中的悲愤、激怒、无比温柔,最后将自己美丽的`羽毛腐烂在土地里。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驻守在这片广阔无垠的土地上。除了土地,“太阳”这一寓意也隐藏着艾青对新中国的期盼。在《向太阳》中,他以丰厚与激越的情感写道:“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从城市到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多么亢奋的语言,多么热烈的呼唤。”太阳是充满光芒的物体,代表着光明与希望,其中正是蕴含着诗人艾青对未来的向往及追求,我们的群众将会向着光明一直走去,一直走去。

在艾青的诗里,我能感受到一股永恒的力量,仿佛流遍我全身上下,成为我血液里的一部分,正是这一股永恒的力量,让我看到了当时普通农民的命运,他们在广阔无垠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心中时刻凝聚希望。在他的诗歌里都是他灵魂的倾诉与追求,每首诗歌里都是艾青热烈的呐喊与呼唤,呼之欲出的将是黑暗退去,黎明到来。

诗歌的魅力,坚持读下去才会知道。艾青的魅力,坚持读下去便会折服。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七

“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题记

艾青,原名蒋海澄,二十世纪中国诗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被智利诗人聂鲁达称为“中国诗坛的泰斗”。艾青创作的诗歌以其独有的现实主义的手法,质朴而又深沉的语言打动了无数的读者,更激励了千千万万人民为祖国的不可侵犯而斗争。

艾青自称“悲哀的诗人”,他的作品中有一种浓郁的“艾青式忧郁”,这种忧郁包含了民族忧患感。在艾青1937—1941的早期作品中,忧郁最为浓烈,他写农民和土地的“土色的忧郁”,写在为抗战流血牺牲的悲壮的“带血的忧郁”。“雪落在中国的土地,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抗战初期,战场节节失利,艾青辗转大江南北,所见所感,触目惊心,诗歌表现出感时伤国的忧虑心情。人民遭受灾难,故国满目疮痍,这忧郁的情思仿佛绵绵无绝期。到了后期,他用更丰富多彩的意象和成熟丰满的手法,表达了对生命哲学的深刻思想,使我感触颇深。

艾青的忧郁是时间和现实的产物,他生活在一个民族苦难最为深重的时代,人们渴望光明,渴望进步,受到的却是最为残酷的迫害,祖国大地被封建势力的魔爪、帝国主义的铁蹄凌辱。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诗人忧国忧民与热爱人民的情感产生了契合,在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及其深沉的爱。

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他的忧郁是一种力和美。通过对敌人屠杀掠夺虐待等诸多暴行的控诉,他对现实的忧虑变成了一种鞭策激励人们的力,唤醒人民的屈辱感、正义感,激发他们同仇敌忾的牺牲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坚定信念,中国人民“必须从敌人的死亡,夺回来自己的生存”。忧郁是一种悲怆的美,他的诗歌在忧郁的同时,歌颂了一批冲锋陷阵、前仆后继的战斗者,表达出崇高的精神美。

他以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厚爱来抒发自己对多灾多难的土地和人民的挚爱,用忧郁的歌来表达自己对土地和人民命运的关怀。就像《北方》中作者所倾诉的“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古老的种族。”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正如周总理所说,我们要像艾青一样,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和忧患意识。在和平发展的世界浪潮下,仍有一小簇激进分子内外勾结,践踏国家法制与尊严,损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安全,企图破坏国家的领土完整,我们要坚决同一切危害中国领土,妨碍祖国统一的一切行为做斗争。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八

作者:温雨灏

“为什么我的眼泪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只有艾青这样的诗人,以他忧郁的风格,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

读艾青的诗,总有一丝淡淡的忧伤,但正是有这忧伤,让我读懂了他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对祖国爱得越深,心中的痛苦就越强烈。

初读这首诗,只觉得他写得很好,简洁明快。随着反复地读,深入地读我发现他即使没有形式地写,也写得好,在这明快的旋律下,深藏着一个忧郁的爱国青年,他饱受人生之苦,战争之乱,却还是书写着祖国,以他最真挚的心,为中华民族点亮一把火。

艾青的诗中,不仅蕴含着赤子之真心,更潜藏着情感的真谛。读了艾青的诗让我懂了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懂了为人民服务的雷锋;懂了冒死研究原子弹的邓稼先……他们做出了这些奇怪甚至疯狂的行为,正是因为他们的心中饱含着真诚的爱国情怀。所有最可爱的人们,像长城一样,抵御着所有外来反法西斯侵略者。艾青,也站在这里,即使文笔并不是最美的,但在他忧郁的眼睛里,流露出祖国必胜的决心。抗战的胜利,有千千万万个像艾青一样的同胞站起来,才有祖国今天的辉煌。在新冠期间,又有多少个白衣天使为此而努力奋斗呢?如今,疫情也控制住了,这是多少个可爱的人们牺牲带来的成就啊!

忧郁的艾青,以他最淳朴的语言,书写着他的爱国情怀,也许白衣天使不会写诗,却用行动来说明着一切——祖国必胜。

作者:王慧怡

艾青拥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在他诗中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对光明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黑暗势力的妥协和极度痛恨。

艾青的诗如赤子对国家的真诚,似太阳,照在中国大陆上,照亮了百姓沉封的心,给当时久经压迫的人民带来了希望。他的诗宏壮激昂,直击人心。

艾青的诗如他及中华民族爱国的热情,似火焰,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大地!同时,这神圣的火焰又像一把利刃,划破黑暗的幕布,给社会带来一丝曙光。

从艾青的爱国心,我想到了那时的中国还涌现出很多的爱国者……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爱国,有不同的表现……

不管是在历史的风云中,还是在个人的蹉跎的征途上,都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心中向往美好,向往光明,勇敢地面对一切,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我们要不畏困难挫折,坚定乐观。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九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大部分诗歌的认识都是美丽、愉悦,如同四月里落樱纷纷的场景一般烂漫而又梦幻。直到翻开这本诗集,我才认识到,原来看似柔和优美、短小精炼的诗也可以迸发出如此磅礴猛烈以至令人震撼的心情。

有人说艾青的诗是忧郁的。没错,在《向太阳》的昨日之中,“我”带着满身伤痕行走在风沙中,被关在精神的牢房里独自高颂自由,这可以看出诗人的丝丝“忧郁”。但他的愁绪是敢于直面中国所受的种种苦难,真情地关注广大的劳动人民,为民族和祖国的经历伤感所产生的,却绝没有因此而郁郁寡欢。

诗歌的后半节中,当太阳出来时,“我”看见了平等、自由和博爱。村庄和城市渐渐苏醒了过来,农民们抬起头来放声歌唱,告别了忧愁与恐惧,心中怀揣着希望。诗人一直在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对中华大地抱有极深的情感,对中华民族抱有极大的自信心。他的诗歌体现出了黑暗**的年代里,中华民族渴望冲破牢笼、挣脱枷锁、闯破黑暗、奔向光明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

他跟随着光,用笔作为指明灯,指引人们去探寻光明,战胜黑暗。而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没有什么坚持不下去或不可完成的事情,只要心中有光有希望,最终我们也可以挑战不可能。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所以我们一定要跟随希望,跟随光。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十

作者:许悦

身为中国人,我从小就了解近代中国披荆斩棘而崛起的峥嵘岁月。但真正感受到战争年代的全貌——胜利背后人民所承受的苦难与悲哀,是在读了《艾青诗选》以后。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读到这些环境描写,我的心感到一阵颤栗。和平年代的人,坐在温暖舒适的房子里,是无法写出这样沉重、忧郁的诗句的。战争年代的风,此时仿佛也拉扯着我,用凄苦的呼号,把我带入那悲哀的岁月。

现在的人们已经不了解过去人民的苦难了。其实,这恰是今天的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苦难之下,顽强求生。黎明纵然不可知,通往胜利的道路纵然泥泞,忧郁和悲哀笼罩下,是渴望推翻黑暗、走向黎明的期望救了他们。看啊,他们就这样胜利了,我们也可以!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也看见了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传承。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如艾青诗句所写的那样:“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但大家都在尽力让中国从这苦难中抽离出来。一批批白衣战士临危受命、甚至留下遗书走上抗疫一线,许许多多警察、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夜以继日地坚守防疫关口,还有的人捐出了辛苦买来的口罩,有的人待在家里切断传播途径……面对疫情,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凝聚了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苦难和牺牲之下,人民的伟大力量使祖国迎来了春天。

经历过的苦难并不会随着胜利的到来而消失,它是不可磨灭的,昭示着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诗人把这汇成了泣血的诗篇,让每一个读到的人,都能感受到鼓舞人心的力量,从而点燃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之光。

作者:钟茜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这部诗集真实得反映了历史,蕴含着作者强烈深沉的情感。

《艾青诗选》的作者是艾青,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他也是一个伟大而又深情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我从艾青的诗中领悟到了善良、坚忍、勤劳的真正含义。“善良的源泉潜藏在内心,如果你轻轻推开那扇心中的门,甘甜的泉水就会汩汩涌出。”从这句话中我能看出艾青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每个人都应该坚守善良的本心,不被现实所打倒,不被黑暗所蒙蔽,不被邪恶所腐蚀。对生活多一分善意,少一些冷漠,你就会发现,生活比你想象中的要美好。

从此失去信心,对生活也丧失了乐趣。但这样是不对的,不管受到多大的挫折,都应该怀着十分的热情去生活,而不是整日郁郁寡欢、唉声叹气,这样生活才会以十分的温暖来回报你。所以我们不仅要时刻充满善意,还要充满生活的活力和勇气,不抱怨、不埋怨,并像艾青一样做个爱国的人,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

正如周总理说的那样:“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的源泉。”所以,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国赤子心,向着生活中的温暖和美好而前进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