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10:55:16 页码:10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17篇)
2023-11-07 10:55:16    小编:琴心月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一

在两物体同直线上的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关键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因此应分别对两物体研究,列出位移方程,然后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解出.

(1)追及

追和被追的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如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从不同地点出发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若二者速度相等了,还没有追上,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二者间有最小距离.若二者相遇时(追上了),追者速度等于被追者的速度,则恰能追上,也是二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若二者相遇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二者的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再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一地点出发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有最大距离,位移相等即追上.

(2)相遇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分析同(1).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二

1、 质点

2、 参考系

3、 坐标系

4、 时刻和时间间隔

5、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 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 平均速度: 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 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 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 (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三

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上的一种简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

(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原则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分解的力尽可能少。

(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

fx=f1x+f2x+f3x+…… ;fy=f1y+f2y+f3y+……

1、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符合下式:v==at,t为时间变量,

我们有a==v/t

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2、v==at是一个直线方程,它相当于数学上的y=kx(v相当于y,t相当于x,a相当于k)

数学知识指出,k是特定直线y=kx的斜率,

直线斜率有如下性质:

(1)不同直线(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数值不等

(2)同一直线上斜率的数值,处处相等(与y和x的数值无关)

(3)直线斜率的数值,可以通过y和x的数值来求算:

k==y/x

(4)虽然k==y/x,但是,y==0,x==0,k不为零。

仿此,

(1)不同运动的加速度,数值不等

(2)同一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处处相等(与v和t的数值无关)

(3)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可以通过v和t的数值来求算:

==v/t

(4)虽然a==v/t,但是v==0(由静止开始云动),t==0,但a不为零。

变加速运动中加速度减小速度当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与加速度大小没有关系,例如从一个半圆形轨道上滑下的一个木块,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减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

加速度在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改变速度的大小,

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变,如果想让速度大小不变,那么就得让它的方向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且不为0,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但大小不变。

刹车方面应用题:汽车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反应,马上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最大加速度为5米每二次方秒,从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马上制动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问该汽车的刹车距离为多少?(最好附些过程,谢谢)

15米/秒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那么停止需要3秒钟

3秒通过的路程是s=15-3-1/2-5-3^2=22.5

反应时间是0.8秒 s=0.8-15=12

总的距离就是22.5+12=34.5

原先“直线运动”是放在“力”之后的,在力这一章先讲矢量及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运算法则学习力的计算。现在倒过来了。建议你还是先学一下这这章内容。

要理解“加速度”,首先要理解“位移”和“速度”概念,位移就是物体运动前后位置的变化,即由开始位置指向结束位置的矢量。

速度就是物体位移(物体位置的变化量)与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速运动(叫变速运动),速度就又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加速度就是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物体速度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加速运动(叫变加速运动),加速度就又有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平均加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瞬时加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加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四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五

1、质点

2、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六

各位领导、来宾,青少年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各位来到文化公园参加“广州市第五届青少年书法大赛”,我代表文化公园对各位参赛选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大家知道,文化公园是一个在书法方面有着优良传统的宣传阵地,多年来在这里举办各种各样的书法展览、名家挥毫、雅集交流等活动,宣传书法文化,培育书法氛围,为弘扬书法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文化公园在书法文化的传承上也做着大量的工作。从20**年开始,文化公园就举办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的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广州市青少年书法大赛”、“广州市青少年绘画大赛”等。这些活动为青少年朋友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提高自己艺术造诣的过程中,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经过5年多的发展,“广州市青少年书法大赛”已成为青少年书法爱好者交流书艺、施展才华的重要舞台,特色越来越鲜明,品牌越来越响亮,有效地搭建起广州青少年书法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在本届大赛中,文化公园更和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书法家协会携手,将大赛带上更高台阶,使得参赛人数和水平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其中参赛人数超过700人,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届。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市书协的指导下,在文化公园的努力下,“广州市青少年书法大赛”必将取得更大发展。

最后,我代表主办单位对为这次大赛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的市、区少年宫、各区的中小学校、书法培训学校、家长以及青少年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二o**年八月八日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七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且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是否能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其具体分析。

2、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4、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八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目录

行星的运动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宇宙航行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8.发射速度:采用多级火箭发射卫星时,卫星脱离最后一级火箭时的速度。

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地面运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9km/s。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最大运行速度。地球上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使人造卫星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地球运行,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使人造卫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要的最小速度。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如何学好高中物理高中物理提分方法

高中物理的的考试的难度比较大,理解起来比较难,但是想要在高考的时候取得理想的成绩需要大家重视物理考试的学习加强备考,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如何学好高中物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注重对物理教材的理解

高中物理的考试其实只要是将书本上的内容能够透彻理解之后,考试难度就不会很大了,因为考试超纲的内容比较少,都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出题的,所以大家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物理教材的学习,对物理教材的学习并不只是看书这么简单,一定要全面的掌握,理解其含义,并且将书中的物理例题自己做一遍,然后再去听老师的讲解,加深物理的备考印象,在对物理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出现不理解的考试内容,一定要及时找物理老师沟通,让其帮助讲解,因为特别是对理科的学习,一定不要积压物理问题,一旦积压下来了再想跟上考试进度就非常的困难了。

要学会记物理笔记

因为物理的知识点比较宽泛复杂,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会为我们拓展知识点,当时我们有所掌握,但是在过后的时候可能就忘了老师讲课的思路了,所以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记物理笔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对物理知识点全面的诠释,通过物理笔记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

要学会灵活灵用物理知识点

在学物理知识点的过程中,要学会对物理知识点灵活灵用,因为物理考试的难度比较大,不代表平时课听懂了考试的时候题就能会做,想要在物理考试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在平时的时候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要灵活,分析其深层次的含义。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万有引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九

认识形变

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

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

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十

1.力的本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当两个力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1=f2,但是当他们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或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点时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也可通过定理、定律计算,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用带有标度的线段长短表示大小,用箭头指向表示方向,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

(2)力的示意图:不需画出力的标度,只用一带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5.力的分类

(1)性质力:由力的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

(2)效果力:由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下滑力、分力:合力、动力、阻力、冲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6.重力

(1).重力的产生: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1)由g=mg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9.8米/秒2,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2)由弹簧秤测量: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重力大小。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与水平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重力是矢量。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1)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效果上,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

个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5).重力和万有引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处的向心力大小不同,但由此引起的重力变化不大,一般情况可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mg=gmm/r2。除两极和赤道外,重力的方向并不指向地心。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力学的演变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而物理学的其它分支,直到近几个世纪才有了较大的发展,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首先接触最多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其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这种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由此我们注意到,力学建立的原动力就是源于人们对机械运动的研究,亦即力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机械运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了解了这些,可以对力学的主脉络有了一条清晰的线索,就是对于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首先要涉及到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和时间的关系,继而阐述张力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运动和力出发,推广并建成完整的力学理论。正是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引入新的物理概念和方法,此间,由“物”及“理”的思维过程和严密的逻辑揄体系,逐步得以完善和体现。明确了以上观点,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及复习过程,不会生硬地接受。机械地照搬,而是自然流畅地水到渠成。

让我们走入力学的大门看一看,它的殿堂是怎样的金碧辉煌。静力学研究了物体最简单的状态:简单的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并且阐述了解决力学问题最基本的方法,如受力情况的分析以及处理方式;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和正交分解法。应当认识到,这些方法是贯穿于整个力学的,是我们研究机械运动规律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运动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物体的运动,但并不涉及其运动的原因。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为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即动力学。至此,从理论上讲各种运动都可以解决。然而,物体的运动毕竟有复杂的问题出现,诸如碰撞。打击以及变力作用等等,这类问题根本无法求解。力学大厦的建设者们,从新的角度对物体的运动规律做了全面的。深入的讨论,揭示了力与运动之间新的关系。如力对空间的积累-功,力对时间的积累-冲量,进而获得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个途径-功能关系和动量关系,它们与牛顿运动定律一起,在力学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二、力学概念的引入

前面曾经提到过,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运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为达此目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引入许多概念。以运动学部分为例,体会一下力学概念引入的动机及方法,这对力学的复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在两物体同直线上的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关键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因此应分别对两物体研究,列出位移方程,然后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解出。

(1)追及

追和被追的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如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从不同地点出发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若二者速度相等了,还没有追上,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二者间有最小距离。若二者相遇时(追上了),追者速度等于被追者的速度,则恰能追上,也是二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若二者相遇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二者的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再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一地点出发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有最大距离,位移相等即追上。

(2)相遇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分析同(1).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十三

1.内容标准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例1 了解亚里士多德 关于力与运动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例2 了解伽利略 的实验研究工作,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

(2)通过对质点 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例3 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例4 用打点计时器 、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5 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活动建议

(1)通过实验研究质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从中了解空气对落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并讨论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

(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内容标准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 、静摩擦 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 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

例1 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弹簧的形状及使用目的(如获得弹力或减缓振动等)。

例2 制作一个简易弹簧秤 ,用胡克定律解释其工作原理。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3 研究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在不同夹角时的合力大小。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例4 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像,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 。

例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例6 在等式 中给定k= 1,从而定义力的单位。

2.活动建议

(1)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 的事例。

(2)通过各种活动,例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乘坐过山车等,了解和体验失重与超重。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计一种能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

(4)通过听讲座、看录像等活动,了解宇航员的生活,了解在人造卫星上进行微重力 条件下的实验,尝试设计一种在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上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实验方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十四

1、质点

2、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十五

一、万有引力定律

8.发射速度:采用多级火箭发射卫星时,卫星脱离最后一级火箭时的速度。

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地面运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9km/s。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最大运行速度。地球上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使人造卫星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地球运行,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使人造卫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要的最小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十六

1、坐标系物理意义: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从而,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坐标系分类:

(1)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做直线运动,研究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要沿着运动直线建立直线坐标系,即以物体运动所沿的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例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位置可用离车站(坐标原点)的距离(坐标)来确定。

(2)二维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适用于质点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例如,运动员推铅球以铅球离手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沿铅球初速方向建立x轴,竖直向下建立y轴,铅球的坐标为铅球离开手后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

(3)三维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适用于物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例如,篮球在空中的运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十七

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易错现象:

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

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