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寓言教案幼儿园(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0:00:28 页码:11
最新寓言教案幼儿园(汇总9篇)
2023-11-09 10:00:28    小编:JQ文豪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一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提问:什么是寓言?你读过寓言故事吗?你能举例说说吗?

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言,讲道理。寓言就是用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二、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1.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举例)

生字

音序

j

部首

除部首还剩几画

8

在字典中的页数

232

组词

焦急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ng”,不要读成“ch2ng”。

“筋疲力尽”的“筋”应读“j9n”,不要读成“j9ng”。

3.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不要写成“办”。

4.理解词语。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白费:白白地耗费,本文指白费力气。

一大截:一大段。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1.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课文写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为了使田里的禾苗长高些,长快些,他就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2.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从那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这个种田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于是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从“巴望”、“焦急”两词语可以看出。)

3.这个种田人使用的办法好不好呀?为什么?

(这个人使用的办法不好。他不但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而且禾苗都被枯死了。最终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就叫作“欲速则不达”。理解: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好心、费力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小组讨论、汇报。

(禾苗只能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生长。如果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就离开了哺育它的土壤,它就失去了水份与营养,就如同婴儿离开了母乳一样无法生存下去。)

5.这个人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呢?

(他不明白禾苗的生长不能靠人去拔高,而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要把禾苗拔高,损伤了它的根或者切断了它的养份来源,禾苗怎能不枯死呢?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落得个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1.归纳、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2.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1)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二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始末,感悟寓意.

3.教育学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辉的顶点.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和扁鹊求治到不治的经过。

学习难点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

活动1.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神射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初解课文。

活动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对字词有哪些质疑?学习生字,释词掌握识字方法,理解重点词识字释词。

活动3.再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梗概两则寓言各讲了件什么事?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读文交流,汇报成果了解寓意。

活动4.细读课文,理清故事内容飞卫让纪昌分哪两步练习眼力呢?读文讨论讨论并回答深入理解寓意。

拓展升华你对两则寓言的体会是什么?分组讨论各小组选代表回答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你认为蔡桓公怎么样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2.你觉得是什么害了蔡桓公的性命?

3.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蔡桓公(讳疾忌医)

皮肤小病不信

请治皮肉之间不高兴比理睬

肠胃非常不高兴

不治―深入骨髓浑身酸痛---病死

作业设计

1.将下面技能与其基本功搭配连线。

射箭练腕力

唱歌练基本招式

书法练眼力

武术练丹田之气

教后反思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三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会复述《滥竽充数》。

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寓意的揭示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只要说得有道理,即使尚未概括也应肯定。

2课时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分课时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作品的特点,理解第一则寓言。

第二课时: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理解第二则寓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理解“寓言”。

二、理解关键词语,读懂“南辕北辙”的内容。

三、找出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概括人物的特点。

1、朋友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

2、坐车人为什么不听劝告?

3、结果怎样?

四、朗读课文,想想寓意。

1、跟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讨论:坐车人错在哪里?你从哪些词里看出来?

教给学生理解寓言内容和寓意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3、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自由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填写下表。

南辕

北辙起因经过结果寓意

五、按表上所填内容,复述《南辕北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南辕北辙》的方法。

1、抓关键词语读懂课文内容。

2、找出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概括人物特点。

3、朗读课文,想想寓意。

二、运用以上方法独立阅读《滥竽充数》。

1、抓关键词“充”,读懂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朗读课文,想想人们常用这个语言故事来比喻什么?

三、续写寓言,深化教训。

以《南郭先生出逃以后》为题,续写《滥竽充数》。

在清楚了寓言内容的基础上,再理解寓意就水到渠成了。

续写寓言,既是对寓言内容的巩固,又很好的提供了一次练笔的机会。

信息反馈

教后随笔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四

1、理解、积累文中的字词。

2、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学习过程

资料袋:

1、寓言的基本常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了解作者: 周国平,1945 年7 月生于上海。196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 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 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字词积累:

3、预习课文,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7、《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拓展迁移

8、这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会遇到的,怎样看待好事、坏事,这两则寓言很有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也选取同课文一样的两个角度的事例,谈谈你是如何应对的。

达标检测

9、给加点的字注音。

嬉 戏 ()风韵 ()厄 ()运泯 灭()

禀 告 ()抢劫 ()闲适 ()皎 洁()

险象迭 ()生心旷神怡 ()

10、找出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

a、慷慨――灌溉皎洁――狡猾抢劫――胆怯

b、地窖――窘迫拐杖――特别善长――禀告

c、泯灭――流氓嬉戏――戏耍玲珑―― 伶俐

d、销毁――撤销雏形――皱纹孵化――腐化

11、判断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句是()

a、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

b、《落难的王子》以一位王子的亲身经历讲述人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c、《白兔和月亮》中的白兔被作者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d、《白兔和月亮》讲述的是如何面对巨大的财富,应以平常心坦然面对突然降临的财富。

类文赏析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五

了解《伊索寓言》的思想内容,并学会用归类法来领悟寓意。

l 播放《喜洋洋与灰太狼》主题曲动画,谈话导入:这部动画片一播出就深受小朋友甚至成年人的喜爱,还获得最佳国产动画片银奖,我想它之所以风靡全国,不单是那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和健康向上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简单的动物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的哲理,传达乐观、自信、勇敢的精神。可以说喜洋洋的世界就如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这让我想起了一本书。

它也是通过动物故事影射社会生活,并且教人处世、做人的道理。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在西方人眼中,它的重要性甚至被认为仅次于《圣经》,这本书就是《伊索寓言》。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伊索寓言的世界,一起感受寓言故事中的生活智慧。

你了解吗?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下面看看大家都对这本书了解多少。

l 小测(2分钟):

1、《伊索寓言》产生于 希腊 (国籍)的古典时期,相传是由 伊索 (作家)编的。

2、《伊索寓言》大部分是 动物 寓言,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 蕴含的道理 。它们篇幅 短小 而寓意 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特别是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 拟人 手法,表现了动物各自的习性。

3、《伊索寓言》中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举出三例:《龟兔赛跑》, _《狼来了》_,《狼和小羊》。

要读懂寓言,就必须理解寓意。《伊索寓言》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那么,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我们能否通过内容去弄懂故事的寓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两个问题。

l 阅读三组寓言故事,归纳《伊索寓言》的内容精要:

l 引导:每组的两个故事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或者结局上有什么相似点的?

1、默读第(一)组的两个语言故事,自主完成练习题。

2、自由朗读第(二)组寓言故事,小组合作完成。

3、第(三)组寓言故事,第一个齐读,第二个分角色表演读。男女生比赛,看哪队完成得最快又回答得最准确。

(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

(2)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3)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

l 划出每则寓意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寓意的方法。

1、揭露……表现…… 2、告诫……不要……警示……说明……

3、讽刺……批评……嘲笑……

请用内容归类法概括下列故事的寓意。

《赫剌克勒斯和财神》揭露许多有钱人往往做不义之事。(表现了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

《蝙蝠与黄鼠狼》提醒我们遇事不要一成不变,要随机应变方能避免危险。

《牛和蛙的故事》讽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狼来了》嘲笑那些常常说谎话的人,即使再说真话也无人相信。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内容归类法来概括寓言故事的寓意,其实概括寓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能边读边总结,只有掌握了好的阅读方法,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才会提高!

完成阅读题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六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课时

亡羊补牢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1课时

投影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四、完成同步练习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七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寓言及《伊索寓言》,了解寓言的特点。

2、选择孩子们熟悉的故事,加以引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寓言,并对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寓意。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一本新书,说她新是因为我们没有完整的看过这本书,对这本书的名字很陌生——伊索寓言。

同学们,大家都有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请一个学生上台讲出此故事)

老师质疑:跑得快的兔子为何会输给爬得慢的乌龟呢(学生讨论后小结)兔子太自信觉得自己肯定能够赢乌龟,于是在路上呼呼大睡,而乌龟则坚持不懈,凭着自己的耐力和毅力终于打败了兔子,这则故事告诉人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勤能补拙的。

谁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并能讲一讲。(让孩子们上台讲故事)《农夫和蛇》还有《偷东西的孩子和她的母亲》听过这两个故事吗?老师讲这个故事。

这些精彩的故事都选自《伊索寓言》,现在我们想不想先了解一些这本书以及它的作者呀?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与抒情诗主要反映贵族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不同,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例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作者伊索简介:传说伊索是古希腊一个奴隶,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距今2500年。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是个编寓言的高手。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他编写的寓言故事大多以动物为主,将深奥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中。《龟兔赛跑》、《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谁的本领大》等有趣的故事都选自《伊索寓言集》。

什么是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它们的行为举止都是人的方式,作者借以形象化地说出某种思想、道德意识或生活经验,使读者得到相应的教训。这些故事有的教导人们要正直、勤勉;有的劝人不要骄傲、不要说谎;也有的说明办事要按照规律,量力而行;还有不少反映了强者虽凶残但却常被弱者战胜的等等。

1、了解《伊索寓言》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激发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伊索寓言》,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一)、我们欣赏故事《牧童和狼》

1、《狼来了》这个故事原本的题目是《牧童和狼》、还有的叫《说谎的`放牛娃》,故事的原文是这样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

师出示原文。

2、牧童两次大叫,他的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听听看,哪一次是狼真的来了?

师区别读。“狼来了!狼来了!”你觉得哪一次?为什么?

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二)欣赏故事《蝉和狐狸》

1、导:那么我们抓紧时间看看下一则寓言《蝉和狐狸》,看看它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学生自己读读故事。

出示: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注意,你现在就是那只狐狸,蝉站在大树上,你要对他虚情假意、花言巧语,百般讨好。如果你骗不下他来,你还得站在树下饿肚子。

引导:蝉作为一个胜利者,他的话应该怎么读?

出示“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4、哪句话提示了深刻的道理?

师出示: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在寓言里,聪明人指谁?它的聪明表现在哪?说说你的理解。

(三)、《狐狸和葡萄》

1、过渡: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请你们下课后去自学。

2、出示故事《狐狸和葡萄》及自学要求。自学《狐狸和葡萄》,要求:

1)、思考:从哪儿看出狐狸无能为力,做不成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长辈听,问问他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1、自读故事,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时总结。

2、自由朗读,整体感体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预计学生会汇报

(1)故事内容简说;

(2)对角色的评价;

(3)对寓意的个性理解。

过渡语: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提醒:抓关键词)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积极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3、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4、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拓展阅读

1、交流《兔子坡》这本书,通过交流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2、感知故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常听人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有爱心,是呀,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只要人人献出一点,人处处是春天。我们除了要学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还要爱什么呢?在这个大千世界?(爱动物、爱植物、爱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爱整个地球……)引出爱动物的话题。

新人家就要来了,兔子坡的居民们开始变得既兴奋又不安,因为新的变化意味着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为此,跳远健将乔奇还特意请了足智多谋的阿那达斯叔公到兔子坡来做客呢!

推测内容

1、导言:你们喜欢的动物们来啦!看,可爱的兔子们!(课件出示兔子图片)其中有一只非常可爱,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给它取个名字吧!这是聪明可爱、活泼勇敢的兔子小乔奇。他今天要给大家讲一讲兔子坡的故事。现在你有什么问题要请教小乔奇吗?(学生置疑)

2、学生质疑:乔奇住在哪里?它和那些伙伴生活在一起呢?它究竟想讲什么故事?

3、学生假想故事内容:你们猜猜小乔奇到底要给我们讲什么故事?

4、小乔奇说:有一山坡上住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兔子和其他的小动物。有一天,他们听到一个消息说有一户新人家要搬来啦!兔子坡的居民开始变得兴奋不安。因为新的生活就要开始啦。那么到底是谁要搬来呢?他们过上了怎么样的新生活呢?优美的故事全写在《兔子坡》这本书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页吧。

5、(课件出示封面)大家看一看,这本书的封面多漂亮呀。上面画了些什么呢?一只快乐得跳起来,行步如飞的兔子。这是谁呢?(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他就是小乔奇啦!)一个土山坡,一座房子,还有一片菜地在这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猜一猜,说一说。

6、封面上还有什么?(儿童文学金奖、作者名称、出版社)可见这是一本国际大奖小说。是一本重量级的小说哦。想知道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吗?我们现在去认识他们吧。

三、认识人物想象情景

设置悬念:

1.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下作者吧:罗伯特·罗素1892年10月4日出生于美国的纽约市,他毕业于纽约的一所应用艺术学校。1914年秋天,他为《哈波氏》周刊上的一首诗歌做了一幅整版装饰画,这是他的画作第一次被正式发表。在接下去的许多年里,他创作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图画,并不断地被报纸、杂志等媒体所采纳。

2、人物介绍:我们来认识一下小乔奇的伙伴吧。乔奇:一只活泼可爱、天真乐观的小兔子。老爹、老妈:是乔奇的双亲。妈妈善良、喜欢担心;爸爸开朗,爱助人。阿那达斯叔公:一个足智多谋的男性兔子。

小乔奇的朋友:田鼠—威利、土拨鼠—波奇、臭鼬鼠—菲伟一群小老鼠

、一只老猫、狐狸、红鹿……

3、这群可爱的动物们生活在一起,猜猜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发生什么故事呢?

四、看看目录

选择所爱

假想情节

1、你们想知道兔子坡上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吗?小乔奇说:考考你,来看看目录吧。看谁猜得着)课件演示目录,让学生读目录,挑选自己喜欢的目录假想情节内容。

2、学生汇报自己推测的故事情节。比开始假想的更接近本书内容。

2、人物介绍:我们来认识一下小乔奇的伙伴吧。乔奇:一只活泼可爱、天真乐观的小兔子。

老爹、老妈:是乔奇的双亲。妈妈善良、喜欢担心;爸爸开朗,爱助人。阿那达斯叔公:一个足智多谋的男性兔子。

小乔奇的朋友:田鼠—威利、土拨鼠—波奇、臭鼬鼠—菲伟一群小老鼠

、一只老猫、狐狸、红鹿……

3、这群可爱的动物们生活在一起,猜猜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发生什么故事呢?

四、看看目录

选择所爱

自己读故事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八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联系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2、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感悟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汇报纪昌是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a。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叫他开弓放箭?

b。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c。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重点指导“冒”“妻”“刺”。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得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是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的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比较字形:肠、烫、汤。

指导书写:睬、蔡。

课后反思:(略)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九

课前透视

本课由和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教学时数:两课时

切入举偶

2、解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的交流讨论。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寓言的常识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对话平台:学习《揠苗助长》

初读

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

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如:

5、游戏巩固识字。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强调自读自学,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掌握。通过交流丰富识字经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朗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如:指导读第一自然段:

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

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

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抓住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联系农夫的表现,进行鲜明的对比。从强烈的反差中,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2、

你还知道什么寓言?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

(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问题设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融合学生个性化的见解,丰富了语文积累,促进了学生想像能力、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抓住生字特征,加强范写指导,自主写字评议,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对话平台

回顾

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回顾。

2、启发交流: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教师相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关注基础知识,实现自然引入。)

初读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b、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3.启发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学生自读汇报为主,组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抓好基础的同时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研读

(结合着学生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基础,和课文内容短小,语言平实的特点,充分放手。引导学生根据读文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指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结组学习。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

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如:

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这个人做得对吗?

(合作读书,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提高了学习效益。互动的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研读氛围,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加深了对寓意的感悟。)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拓展

1.讨论: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思考: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认知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新的思维发展点,引发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揠苗助长: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长。

幸得到成功。

巴望:盼望。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