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白鹤梁导游词讲解(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08:01:10 页码:11
2023年白鹤梁导游词讲解(模板8篇)
2023-11-14 08:01:10    小编:灵魂曲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白鹤梁导游词讲解篇一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在涪陵和大家见面,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唐。欢迎大家来到涪陵,接下来几天就由我陪大家一起度过了,我会热情地为大家服务,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尽管找我。希望大家能有一个精彩和难忘的经历。

今天我们要去的第一站就是白鹤梁了,它也是我们涪陵最富盛名的景点。白鹤梁位于我们重庆涪陵区城中心的长江之滨,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每一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

白鹤梁长年淹没在江水之中,仅在冬末枯水季节露出水面。考古学家在石梁上共发现文字题刻165段,3万余字,石鱼18尾。题刻记载了唐广德元年至本世纪初72个枯水年份的长江水位资料,为研究长江上游的历史枯水水位变化规律提供了可靠资料。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

白鹤梁上有黄庭坚、朱熹、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还有浅浮雕、深浮雕、线雕、呵图案、花边等,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它水下碑文之多,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堪称世界水下一大奇观。

由于现在三峡工程的兴建,位于淹没水位线下的白鹤梁题刻将永远沉没于江底。为了保护好这一水下瑰宝,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建造水下博物馆,该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水下博物馆的保护罩体工程呈椭圆形将整个题刻平面覆盖。水下保护罩体的墙外设有游人参观通道,你们可以由岸上经钢制廊道乘自动扶梯进入水下保护体内,透过航空玻璃窗观看白鹤梁水下题刻。除此之外,你们还可以在长江防护大堤上建造的岸边陈列馆内,通过电脑屏幕观看水下摄像头拍摄的水中白鹤梁题刻实况;甚至部分有需要的游客也可以潜水参观。 目前涪陵白鹤梁已经纳入重庆市六大精品景区之一,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另外,下一步,我们白鹤梁题刻还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到时候欢迎你们再来,会有更多的惊喜。

白鹤梁导游词讲解篇二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人员**,大家可以叫我**,首先感谢和欢迎大家进行本次旅游,我会热诚为大家服务,让大家有一个精彩和难忘的经历。

首先请允许我给大家就白鹤梁作个简单的介绍。

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 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 古代水文站”。

是一块长约 1600 米,宽 15 米的天然巨型石梁。

每年 12 月到次 年 3 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

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 鹤仙去,故名“白鹤梁”。

白鹤梁上还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 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有较高 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之美誉。

白鹤绕梁留胜景,石鱼出水兆丰年。 白鹤梁上的石鱼石刻,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史料价值,又有独特的艺术 价值,历来为世所重视。它既是长江枯水位的历史记录,又有“石鱼出水兆 丰年”和“年年有余(鱼)”之意。因此,古人在白鹤梁上刻有“枯水季节,若石 鱼出水面,则兆年丰千年如许”的石刻题记。

之后我们去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已于 2009 年 5 月 18 日正式对外开放, 整个保护工程, 由“水下博物馆”、 “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水下博物馆就 是在白鹤梁原址上修建一个保护壳体。 游客朋友们可下到带参观窗的水下通道,透过玻璃舷窗欣赏白鹤梁题刻。保护体内还安装了 6 排、150 组灯源, 每组灯源由 9 个小灯组成,而每个小灯里又藏着 8 个聚光和散光灯。白鹤梁 水下保护体将犹如一个璀璨的水晶宫。

游客朋友们可在长江防护大堤上建造的陈列馆内,根据自己的需要,操作摄像头,通过电脑屏幕,从不同角度近距 离观赏白鹤梁。同时,少数专业人士,还可通过潜水的方式参观白鹤梁。

好了,现在我们前面马上就要到景区了,请大家做好下车准备,去感受这神 奇的景观吧。

白鹤梁导游词讲解篇三

这次再到重庆课改,利用闲暇时间,有幸游览了涪陵两江广场和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真是大开眼界,收获匪浅。

涪陵两江广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毗邻白鹤梁水下碑林,总面积220xx平方米,。比重庆朝天门广场还要大两倍,是重庆最大的景观广场。据了解,两江广场坐落在长江与乌江的两江交汇处,占地面积达220xx平方米。从这里看两江交汇处,长江的水很混,而乌江的水很清,可谓泾渭分明。看完两江交汇处,可从涪陵市区顺着大堤一直走到白鹤梁。

白鹤梁最著名的是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建造花费2。1亿人民币,耗时7年。过去是天然的,现在要想看到原有的面貌,必须乘坐长91米长的电梯下到水下177米处,才能见到白鹤梁的真面目。

游人都是为白鹤梁石刻鲤鱼而来,据介绍,白鹤梁题刻以石刻的鲤鱼为水标,记录枯水变化,预卜农业丰欠。许多题刻围绕着“石鱼出水兆丰年”,说明“石鱼现,果大稔”的规律。令人叹服的是古人刻鱼为标,与现代水文观测原理十分接近。在国外,设固定水标观测江河水位变化,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1220xx年前,就采用类似手段记载长江水位的变化,被誉为“长江最古老的水文站”、“长江水文资料的宝库”、“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是三峡库区唯一的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题刻不仅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3万余字题刻,隶、行、草、楷诸体皆备,虞、褚、颜、柳、欧派并存。题刻精工,文词优美。有的雄浑刚健,有的隽秀飘逸。有的龙飞凤舞以成趣,有的仪态万千而生辉,颇具唐宋以来各派书家的遗风。

我为我们中华民族而骄傲,为我们祖先的智慧而感叹。

文档为doc格式

白鹤梁导游词讲解篇四

这次再到重庆课改,利用闲暇时间,有幸游览了涪陵两江广场和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真是大开眼界,收获匪浅。

涪陵两江广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毗邻白鹤梁水下碑林,总面积220xx平方米,。比重庆朝天门广场还要大两倍 ,是重庆最大的景观广场。据了解,两江广场坐落在长江与乌江的两江交汇处,占地面积达220xx平方米。从这里看两江交汇处,长江的水很混,而乌江的水很清,可谓泾渭分明。看完两江交汇处,可从涪陵市区顺着大堤一直走到白鹤梁。

白鹤梁最著名的是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建造花费2。1亿人民币,耗时7年。过去是天然的,现在要想看到原有的面貌,必须乘坐长91米长的电梯下到水下177米处,才能见到白鹤梁的真面目。

游人都是为白鹤梁石刻鲤鱼而来,据介绍,白鹤梁题刻以石刻的鲤鱼为水标,记录枯水变化,预卜农业丰欠。许多题刻围绕着“石鱼出水兆丰年”,说明 “石鱼现,果大稔”的规律。令人叹服的是古人刻鱼为标,与现代水文观测原理十分接近。在国外,设固定水标观测江河水位变化,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1220xx年前,就采用类似手段记载长江水位的变化,被誉为“长江最古老的水文站”、“长江水文资料的宝库”、“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是三峡库区唯一的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题刻不仅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3万余字题刻,隶、行、草、楷诸体皆备,虞、褚、颜、柳、欧派并存。题刻精工,文词优美。有的雄浑刚健,有的隽秀飘逸。有的龙飞凤舞以成趣,有的仪态万千而生辉,颇具唐宋以来各派书家的遗风。

我为我们中华民族而骄傲,为我们祖先的智慧而感叹。

白鹤梁导游词讲解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游览参观。我是你们本次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黄。非常高兴有机会可以为大家服务。愿迷人的白鹤梁和我的服务可以为大家带来一段轻松预约的旅程。

下面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白鹤梁的概况。涪陵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之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景区,是浩瀚江水中的岩砂质天然石梁。石梁全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共有题刻165段,石鱼18尾,观音两尊,白鹤一双,主要分布在长为220米的中段石梁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题刻常年没于水下,只有冬春季节江水枯落时才露出水面。不过,因为三峡高位蓄水,为防止白鹤梁从此以后淹没水中,所以在2003年2月开始修建水下博物馆用来保护题刻,水下博物馆于2007年年底竣工。

白鹤梁,故称巴子梁。关于其名称的来历,一说是因为白鹤群聚集在梁上而得名,还有一说是相传唐代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来得道,乘鹤西去,故名白鹤梁。梁上石刻常年没于水下,只有在冬春季节江水枯落时才露出水面。古代人以刻石鱼作为枯水水标。每当江水退、石鱼见,就意味着一个少雨的枯水周期已经过去,丰收年景即将来临,因此又有“石鱼出,兆丰年”之说。

白鹤梁共记载了自唐朝迄今1200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资料。石刻鱼中最著名的为唐代所见鱼和清代重镐双鱼,并作为原始枯水水标,经现代勘测:“唐代所见鱼的腹高相当于涪陵水文站历年最低水位的平均值;清代双鲤鱼眼高大体上等于川江航运部门涪陵地区的水位零点”。经1200多年的历代沿用,古代先民通过长期对枯水周期的认识、观察并掌握枯水变化规律的结果,而石鱼水标每三五年小露一次,十年大枯一次,六百年为一个极枯水位级。不少细心的人将石鱼出水时间,观鱼者的姓名、籍贯和石鱼露出江面到枯水线距离用尺量测出来,刻在石梁上,日积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极其珍贵的水文记录。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座以“石鱼”作为枯水标志的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题刻还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梁上题刻纵横交错,篆、隶、行、楷、草皆备,颜、柳、苏、黄俱全,还有少数民族文字题刻,题刻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以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大诗人黄庭坚的题名最为珍贵,除此之外还有朱昂、吴革、晁公武、刘忠顺、庞恭孙、刘师文、王士祯等700余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题记,汇集文学、书法、绘画、题刻艺术为一体,可谓历代名家书法之大成,素有“水中碑林”之誉。

随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举世闻名的白鹤梁题刻将永远沉没在水下,为了保护这一人类珍贵的文化遗址,采用了极富创造性的“无压力容器”的保护方案,在原址上修建了“水下博物馆”,对白鹤梁题刻实施有效保护。2009年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白鹤梁博物馆由水下保护体、参观廊道和交通廊道、地面陈列馆三大部门组成。人们可从地面陈列馆通过坡形交通廊道扶梯下到水平交通廊道,然后进入参观廊道,透过专用窗口观赏题刻,也可以通过水下摄像系统实时将影像传播到地面陈列馆演示厅进行全方位观赏。这一极具创新的设想已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水下博物馆。

好了,白鹤梁的基本情况我就先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白鹤梁的独特魅力吧。请大家注意安全跟我走。

白鹤梁导游词讲解篇六

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涪陵,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杨,今天呢,我们将要参观“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在我们的游船还没抵达之前,我先对白鹤梁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白鹤梁水下石铭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关于它名字的来历众说纷纭,但都与一个叫尔朱通微的人有关。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白鹤梁题记始刻于唐代广德元年,梁上公有题刻165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18尾,观音两尊,白鹤一只,主要分布在长为220米得中断石梁上。

白鹤梁题刻共记载了自唐迄今1200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资料,白鹤梁上的石鱼石刻,不但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史料价值,人们还以石鱼的眼睛作为枯水水标,每当江水退石鱼就会露出水面也意味着一个少雨的枯水周期已经过去,丰收年景已经到来,有“石鱼出水兆丰年”和“年年有余”之意。因此,古人就在白鹤梁上刻有“枯水季节,若石鱼出水面,则兆年丰千年如许”的石刻题记。经过多年的观察并掌握枯水变化规律的结果,有不少细心的人,就将石鱼出水时间,观鱼者的姓名、籍贯和石鱼路出江面到枯水线的距离用尺测出来,刊刻在石梁上,日积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极其珍贵的水文记录,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的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以“石鱼”作为枯水标志的古代水文站,白鹤梁上题刻纵横交错,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俱全,还有少数民族文字题刻,有朱昂、吴革、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集文学、书法、绘画、石刻艺术为一体,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碑林”之美誉。

白鹤梁现在已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三峡工程的步伐,举世闻名的白鹤梁题刻已被淹没于水底,为了保护好这一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极富创造性的在原址修建了“水下博物馆”,对白鹤梁实施了最有效的保护,通过保护性的理性思考,解读它所承载浓缩的历史资讯,所以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不是“纪念碑”式的,而是以人类进步的哲学思想和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延续石刻的生命历程。也充分体现了新一代的我们对古代文明的尊重。

好了,我们的游船已经到达目的地了,请大家依次下船,尽情参观!

白鹤梁导游词讲解篇七

白鹤梁梁体分上、中、下三段。题刻区位于中段长约220米,宽约15米的梁体上,迄今发现有题刻约165段,文字内容约三万余字。题刻始于唐广德元年,现存有明确纪年的最早年代为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其中宋代最多,元、明、清代次之。

汇集了唐宋以来千余年各派书家遗墨,隶、篆、楷、行、草皆备,还有巴思巴文,书体风格颜、柳、欧、苏俱全,题刻内容或诗或文、可记事或抒情,涉及到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层面,石鱼雕刻精巧流畅,颇具功力,因此白鹤梁又被誉为"水下碑林"。

白鹤梁题刻中有石鱼雕刻18尾,记载了1200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况,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了极好的实物佐证,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白鹤梁最早的枯水题刻比1865年我国在长江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汉江汉关水尺的水位观测记录,要早1100多年,因此有了"世界第一水文站"之称的美名。

白鹤梁题刻长年淹没在江下,只在每年冬春交替,长江处于最低水位时才偶露尊容。因此每每在那几天,前往观看的人们络绎不绝。白鹤梁题刻因它独特文物特性和以及在科学、历史、艺术具有极高价值,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导游词讲解篇八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负责为你们讲解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范,首先感谢和欢迎大家进行本次旅游,我会热诚为大家服务,让大家有一个精彩和难忘的经历。在开始此次游览之前,我想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白鹤梁。

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中心的长江之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景区,是浩瀚江水中的岩砂质天然石梁。它自西向东延伸,与江流平行,呈14.5度的斜度向江心倾斜,常年伏没江中,只有每年冬春季之交,水位较低时才会部分露出水面。梁上有石刻碑文160余方(尚有部分题刻淹没水中),题刻的书法艺术造诣较高,刻工精湛,不过,因三峡高位蓄水,为防淹没,特建水下博物馆以保护题刻,20xx年2月开工,20xx年底竣工。

白鹤梁,古代的时候称巴子梁,关于他名称的来历,有一个说法是因为白鹤群聚集梁上得名白鹤梁,。白鹤梁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早在北魏时期,有一位叫尔朱的合州(今合川)人在朝廷做官,由于跟族兄弟皇位而失利,便厌恶皇上的恶诈身份,决意弃官从道,去民间炼丹并拿到合州去卖。尔朱的丹最后为州官所买,并被加价10倍。后州官查清详情后十分震怒,竟拨剑将尔朱刺死,并用竹篓装尸抛入嘉陵江。由于尔朱道高,能起死回生,因此,他死后竟然像做梦游,漂流到长江涪州城边,幸被一渔民发现救起,放在石梁上守护。翌日,涪州城传来的缭缭宏钟声将他惊醒,他对渔民充满谢忱,于是赠仙丹给他,两人从此亲如兄弟。饮酒后手牵手在石梁上漫步,畅述身世。某日,巧遇一只银色的大仙鹤来到梁上,将尔朱驼起展翅升天,鹏雀万里,从此杳无踪迹。

这虽然是传说,却为后人传颂至今,更加添白鹤梁之神秘。它是涪陵城区长江之中的天然石梁,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自唐代广德元年以来,石梁上题刻有众多诗文图案和长江枯水水位,距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上所刻的石鱼是古代水文观测标志,石刻文字题记则是古代水文观测的记录,是极其重要的水文历史资料。其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白鹤梁上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还有浅浮雕、深浮雕、线雕、呵图案、花边等,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其水下碑文之多,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堪称世界水下一大奇观。

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位于淹没水位线下的白鹤梁题刻将永远沉没于江底。为了保护好这一水下瑰宝,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建造水下博物馆,该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水下博物馆的保护罩体工程设计名“穹顶”,位于题刻正上方,呈椭圆形将整个题刻平面覆盖。水下保护罩体墙外设有游人参观通道,游客可由岸上经钢制廊道乘自动扶梯进入水下保护体内,分三种方式参观:透过廊道玻璃观看,通过水下摄像头观看和身穿潜水服潜水观看。

时间如流水 ,关于游前简介我就先说到这儿,我们马上就开始正式的旅程了,大家做好准备了吧,那好,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亲眼见证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