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00:11:13 页码:13
2023年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实用11篇)
2023-11-17 00:11:13    小编:紫薇儿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感悟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一

今年是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时间在不断推移,经过时间的验证和锻造,他的教育理念更加熠熠生辉。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有多少教育理念被不断更新的新鲜事物所取代,唯有他的理念经久不息,永葆活力。我们不禁赞叹,这位教育界的先驱,更是具有真知灼见的哲人。

他用自己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有无限的生命力,同样,全世界的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人与人的的心灵交流,所以,这也是他的教育理念经久不衰、永葆活力的原因,更是他个人最伟大之处。他为我们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并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更经得起实践。

能读到他的书《给教师的建议》,是一种荣幸。

就第22条建议“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来说,作者给了我们十分具体的建议,我将其总结如下:

1、要有争取让你的学生爱上你的学科之心;

2、要将你的学科设置成“特殊的”,有吸引力的学科;

3、要争取那些本身对你的学科没有天赋的孩子;

6、需要有必要的刺激不断为学生提供动力。

尊重儿童,信任儿童,鼓励儿童。他指出,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只是,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不相同的。说的多好,时间过了半个世纪,我们现在教育体系也一直往这方面努力,但是真正做到了多少,我们教师通常不是一把尺子衡量到底吗?而事实是就存在这样的差异,我们要给不同程度孩子不同的教学、测试评价体系,我们教师每天的上课,作业真正做到了吗?所以,我们没有真正的站在儿童的角度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去相信他,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鼓励他,这一点,我们急需做出改变。

这本书来的太迟,读的太晚。对于每条建议的读后感受,成了我和同事们每天交流的主要话题。每条建议,反复阅读,认真思考,互相交流,受益匪浅。“给教师的建议”这本经典名著,我还会推荐给周边的同行们,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二

对于教师来说,尤其是一个处在新形势下的教师来说课余时间是自我强化积累的时段。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正是我自我充能的至尊法宝。

时间是宝贵的,稍纵即逝。时间是公平的,一昼夜24小时。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从书中了解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教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我们所教的学科里教科书所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们能努力追求,也照样能够成为名师和专家,创造自己的事业。很多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读书爱好者。

这部书中曾多次写到教师们为了给孩子更多的启迪,自己做的大量繁杂的准备工作。如,为了让孩子加强对词的敏感性,开设“思维课”。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的时候,教师先自己多次去观察感受,买相关的书籍研究,努力做到用准确生动丰富的语言更好的描述自然的细微变化。写口头作文千余篇。再如,为了给各种类型的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书籍,教师们自己大量阅读、写读书笔记,编排习题集,设置读书角,创办各类“特长小组”。每个教师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群孩子。……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些看似简单,说来容易的教育方法要实施非常困难,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落实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书中提到的每一个教师都是一把万能的钥匙,用自己丰富的精神宝库,伟大的人格魅力,教育出一批批优秀的有用的快乐的人!

我特别喜爱读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的确是很值得我们仔细的读一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三

《给教师的建议》真不愧是一部教育实践的百科全书,从2015年第一次翻开它时,就深深被书中生动的实际事例和精辟的理论分析所折服。后来在很多共读的书目里和跟随共读的活动中,又时时看到它的影子。这不,我们新密市靳凡玮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在靳校长的动员引领下,每一位工作室的成员又捧起了这本既接地气又聚人气的“教育宝典”。

为了能在新学期之初,让大家更加地聚焦到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靳校长特地在共读群里为大家陆续发送了八次共读驱动话题。这些话题牵涉到“教师阅读、学困生、学习兴趣、减负”等,其实这一系列的关键词,都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一一只有教师做到有效阅读并能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快乐读书,爱上读书,爱上学习。即:教师“阅读”,学生方会“悦读”。所谓的学困生、减负等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

先说一下“教师读书”的问题吧。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着对时间的无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呢?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的确,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被大量事务性的工作像泥潭一般缠绕着,但是在“忙”的背后我们又留下了什么呢?除了不断增加的焦虑和不安,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正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这个吞噬生命的“黑洞”里,即使我们拥有再多的时间也只会如泥牛入海。

借助我们工作室共读《给教师的建议》的机会,我回头梳理了一下从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这一年来自己所读过的书,发现竟然非常轻松地把55个格填满了(55本书,共1136.2万字),也算是不小的成绩。如此看来,我们本来以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填补自己忙碌里的空白的,实际上当不停息地拿起一本接一本书的那一刻,你也正在为自己的自我设限冲破一个个关卡。

再说说关于学困生的事情吧。其实,每个班里应该都会存在“学困生”。根据从教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学困生”的存在,除了跟家庭有关系,另一方面就是学习习惯(尤其阅读习惯)的问题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转化学困生工作的独到见解,也是他几十年教学工作的总结。但是一直到现在,仍然还是会有人认为,学困生学习本来就有困难,还让他分心去读一些跟课本无关的读物。纯粹是耽误事儿。而事实恰恰相反,学生学习语感越困难,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愈多,就愈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胶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暴光一样,学生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说得多好啊!“学困生”学习困难,他就越需要从阅读中获得知识,进而增强学习兴趣。所以,今年暑假,校外的辅导机构受到了相关教育部门的压制,这是趋势所在,也是教育发展使然。

新学期,我们可以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建议: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例如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读的是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尤其是与他的学习困难有关的数学读物。语文与文学方面的读物,不可能直接地促进数学学习困难的解决,那是更大的背景。应该相信,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这是我们老师要关心的一件大事。

无论如何,我都觉得,课堂教学所有的问题,包括学困生的问题,都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先解决教师阅读的问题,具备了能带给孩子们的东西,到孩子面前自然雁过有声。他们在老师营造的声音、氖围里,会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会找到他们喜欢阅读的书,对学习也会变得兴致盎然。我的理解: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多时候就是思考和思维能力比同龄人慢半拍,已有知识经验比别人少一些,如何让他们慢慢跟上来,阅读就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这就如小火慢炖一样,在思维集中的阅读中渐进式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从而培养思维能力,最终缩小与同龄人智力上差别,阅读就如“随风潜入夜”般起到春风化雨之效。

所以,教师阅读拂春音,学生悦读拨灯明。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四

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各小时挤的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给学生谈心等,还要抽出时间搞教研;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可是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潺潺不断的水流,这是我们安排时间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五

1、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2、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3、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4、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5、在你的科学知识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6、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7、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8、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9、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10、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11、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12、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13、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14、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15、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16、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17、复习是学习之母,不要让它变成后娘。

18、复习时要放过细节,抓住要点。

19、观察是思考和记忆知识之母。

20、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1、书写不好的人,总是那些阅读也不好的人。

22、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

23、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24、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时间。

25、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

26、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27、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

28、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29、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30、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六

1.课上的有趣就是:学生带的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2.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真理的意识在学生的意识中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认识的把各种事物和现象连接起来线索。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认识周围的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从中揭示出某种新颖、出人意料的东西。

3.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对于那些对知识和脑力劳动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学生,每位教师都应该把自己所有的"智力工具"都拿出来实验一番。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的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要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

4.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我们要使学生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学习,还要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的时间。

5.学生的自由时间来自课堂。明智、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自由的时间。学生本身也是赢得自由时间的.重要助手。还有一个条件决定着有没有自由的时间,那就是作息制度。应当让学生早睡早起,把家庭作业放在早晨上学之前的时间里完成。

6.不要违背儿童的天性,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也就是说,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了使他们入迷的事情,这些事情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破坏童年的情趣。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是靠口头解释,(年龄小的孩子还不懂这些解释),而是要靠组织活动,靠示范,靠集体劳动。

7.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身保持下去。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行。

8.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这里的劳动首先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里的劳动要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

9.智育的最重要途径和方法就是生产劳动,研究,实验,独立研究生活现象和文献资料,文学创作尝试等。

10.只有当知识对学生来说成了一种触动他的思想和感情,激发他去进行探索,使他产生需要而变成自己的东西时,才能说这是掌握知识。掌握这个词意味着对事实进行积极的思考,对事物、事实、现象报研究的态度。当学生能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时候,才开始有积极的思考。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七: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是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只有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的规律性: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学习就越容易。"

感悟:学生掌握知识不仅仅是目的,而应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必须手段及工具。教学的最高技巧在于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要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即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七

读过这本书后,确实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读书感悟。

当读到“要思考,不要死记!“这一条时,我的感触很深。现在的教学就是这样,对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记不会或者记会但忘记了,教师就会很生气,让他们写10遍,读20遍。直到他们会了,教师才会罢休,才会满意。其实,这样下去,孩子的兴趣、积极性就被抹煞了,随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们一个好的方法:要思考,不要死记!对于一些难以记住的知识,我们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它们的同时来解释这些知识的实质,使知识活起来。让他们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一个爱思考的人,而不是死记硬背。

其实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

“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为何刚入学的.孩子对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却越来越少?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从细小方面入手,不可放过任何一个"刺猬"。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教给孩子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平时也想读点书,但有时总以工作累,家庭琐事多为由,没能坚持下去。以后,我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多读好书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还告诉我们,把困难当作机会。的确,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来自于班级的,来自于教学的,来自于学生的。读了这段话我豁然开朗,在困难来临时抱怨是没有用的,只有鼓足勇气,迎面解决才是最积极的心态。我们每个人也将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得到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还要多阅读好的书籍,多汲取教育家们的智慧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做好一名教师,一名让学生喜欢和对学生有帮助,能使他们得到最大发展的老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八

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当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己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

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另外苏霍姆林斯基也给了我们建议:"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教师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学生变成了这个样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和规律性的心情。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来,这是给我们提出的第二十三条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九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由前苏联作家建议,从多个角度对如何当好一名教师进行了阐释。本书第一条“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中,提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该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实际上,苏霍姆林斯基在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孩子没有智力差别,没有优劣之别,有的只是我们老师的教育方法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在书中,苏霍姆林斯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还表现在教师教学的“因材施教”上。而要做到此点,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此外,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作者谈到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的问题,教师采取的措施是:“轻轻地走到他跟前,握住他的双手,把他从他那童年的美妙的独木船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认识的快艇上来。”从教师采取的态度,轻轻,独木船等,可以看到教师是多么注意运用巧妙的手段来教育引导学生,同时既体现对学生的理解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集体教学中,教师的如此举动对促进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情感建立是多么重要。又如,作者在谈到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时说,“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细细琢磨,作者的策略在今天的教学中,也显得如此正确。

的确,我们应该让儿童成为第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中需要教师的不断扶植和巩固学生的这种愿望。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好问、好探究这一特性,教师要努力扮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一直如雷贯耳,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认真拜读之后,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首先来谈谈关于教师的阅读。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

再来聊聊关于教师的学习。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作为教育舞台上的一名新手,几乎能够向每一位教师学到东西,哪怕他只比你早工作几年。如果你一个接一个去听所有教师的课,那是很难得到教育技巧的要领的。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你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可以从听课开始,但不仅仅是听,要有自己的思考:“假如是我,我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他这样处理目的是什么?这样的处理学生反馈如何?”勤于思考,才有助于反思自己。还可以学习优秀教师的`管理经验,面对班里日常事务,怎样安排;面对家校沟通,怎么交流;面对学生情绪,怎么处理等。但同时更要明白:学生不同,借鉴可以,全部照搬是要失败的。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各方面能力不一样,用适合自己的风格去做,比“变成他”去做更容易。

关于家校合作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我们专门讲到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影响上保持的一致性的问题。这种教育影响的方向就是培养关心人、体贴人、待人诚恳、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抱以善良的态度这些品质。如果儿童不在家庭从事实际活动来加深和发展这些道德品质,我们学校是很难取得什么显著成效的。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的。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在学校与老师待的时间很长,从而对于学生的变化成长看在眼里。那么,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变化就尤为重要,这样可以协助家长更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会、家访、父母讲堂、家长开放日等都是十分有效果的沟通方式。在学校我们教学生如何与父母相处,那么同样父母也应该学会如何与成长中的孩子相处,与父母介绍专家育儿专题讲座也是可行的。

除此之外,本书中关于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巩固、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成长等方面还有很多建议,当在工作中有所困惑,一定要捧起这本书再来读一读,从中汲取力量,促进自己的教学。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十一

前不久,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阅读美国教育界知名作家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书中给教师提出了101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阐述了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感受颇深。就以下几点谈谈我的收获:

课堂上须有一个纪律体系,即一套规章制度,一旦有学生违反了其中一条,须接受相应的处理。这个处理结果并不是教师在学生违反纪律时临时决定的,相反,它受到的恰恰是最初制定的纪律体系的约束。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课堂纪律体系,并不断地完善,让每一位学生知道我们上的每一堂课除了在学习知识外,还有一套规章制度,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按章程办。

我们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一般都会精心备课,写教案。教案中一般都会写出明确而又合理的教学目的。但是往往到上课,我们又会忘记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目标。向学生简单陈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如每节课开始时,告诉他们,“猜猜看,在今天的课上能学到什么?好吧,让我来告诉你们。”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学生们才会知道要学什么。

向学生祝贺生日;带着笑容迎接学生走进教室;向学习任务完成比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询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这些可以随时提醒我们记起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事。多做几件这样的小事,学生们会因此有很大不同,而我们自然也会有所收获。

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影响力,认识到自己将影响别人的生活;记住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和“最不喜欢的老师”;一生的激励,建立一个“我与众不同”文件夹;让学生知道失败是学习的良机,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在这些影响力中,其中一生的激励对学生们来说比起知识更需要。我们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重要的,但对他们的激励才能真正改变他们的一生。受到激励的人将会有更大的成就,只有知识而无激励,一个人将一事无成。书中结束部分,讲了一个一位老师如何不知不觉地改变了一个学生的生活的例子,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我以前学校曾承担一个关于“激励教育”的国家级研究课题,每年都列出了学校许多类似的成功案例。的确,影响力是永不消散的教师魅力。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从而使我对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