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山公园导游词(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12:42:15 页码:14
中山公园导游词(汇总13篇)
2023-11-17 12:42:15    小编:笔舞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山公园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惠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david。

惠州中山公园位于惠州西湖平湖东面的梌山,占地面积3公顷。是广东省三大中山公园之一,已拥有76年历史、有"惠州第一公园"美誉。中山公园地处惠城区中心地段,史称第一公园。1928年为缅怀孙中山更名为中山公园。

惠州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为了推翻清王朝统治,曾两次派员到惠州组织发动了三洲田起义和七女湖起义。为了统一广东,肃清东江军阀反动势力,1923年7月23日,孙中山亲自督师赴石龙指挥攻困守惠州城的杨坤如叛军。是年7月至9月,孙中山曾先后4次赴惠州梅湖、飞鹅岭诸阵地视察,部署攻击守城敌军。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致力国民革命的精神,邑人特将"惠州第一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1937年,又在公园内建孙中山纪念堂。纪念堂宽36.6米、高16.5米。1978年7月被列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堂建成后,1941年被日机炸毁,后以赈款修复。解放后,中山纪念堂修葺多次,1964年修葺时,将纪念堂的黄公柱题匾额"孙中山纪念堂"六字阴刻匾额依原字样改为阳刻。1978年,又在纪念堂正门前加筑一个112平方米的平台。1986年在纪念堂平台前矗立一座孙中山铜雕像。20xx年,再次对中山公园进行整治,将公园从1.5公顷扩大至3公顷,筑底台升高孙中山铜像,底台四面为三洲田起义、七汝湖起义浮雕,在正门处增建博爱牌坊,上阳刻"天下为公"四字,牌坊中门左、右两侧各置汉白玉石狮一尊,正门中山北路约600米禁止车辆进出。中山公园东面矗立着一座廖仲恺纪念碑,阴刻碑文详细记载了廖仲恺先生的生平事迹。

历史上曾建有梅花精舍、望湖楼、代泛亭、望野亭、仲恺纪念碑、丰湖图书馆等。1937年建中山纪念堂。1986年冬,于公园正前方竖孙中山铜像。

公园内现存有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攻克惠州召开军民联欢会和追悼攻惠阵亡将士的纪念地望野亭及当年周恩来演讲处,还有隋代遗留下的隋井、隋唐居住遗址、宋碑、数百米长的明代城墙、清亭等历史文物。

在面积只有1.5公顷的小小公园里容纳了这么丰厚的历史文物古迹,使中山公园成为一座难得的"惠州历史风景线陈列馆",在这里,人们不但可以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还可以领略隋唐风骚感受思古幽情,过去一直是游人首选之地。

20xx年初,当地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进程中,有关部门专门成立了中山公园整治工程项目指挥部,请来专家学者论证整治方案,并广泛征求了市民的意见,计划将公园从1.5公顷扩至3公顷。

拆除与公园内涵无关的建筑,修缮中山纪念堂和望野亭,并升高孙中山先生铜像,在正门处增建"博爱"牌坊,为突出公园的亮点,在新建惠州三洲田起义纪念柱、惠州七女湖起义纪念柱、邓演达先生纪念碑的同时,将勘查并挖出隋井、修复宋代"野吏亭碑",重建野吏亭,新建览江廊和陈列馆等。

扩修工程于同年8月动工,计划包括门楼建设、雕塑、绿化及中山纪念堂修缮等项目在内的首期整治工程,于当年11月份完成并向游人开放。二期工程计划于20xx年底完工。

惠州中山公园又是国民革命军东征遗址之一。东征军攻克惠州之后,在第一公园(中山公园)举行追悼会,追悼在攻克惠州城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惠州人民与东征军举行联欢大会,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参加大会并发表演讲。中山公园内现存历史文物,有隋代遗留下的隋井、隋唐民居遗址、宋碑、明代城墙、清代建筑望野亭和东征遗址等。这里是惠州历史、人文景观的陈列馆,是惠州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惠州旅游的一大亮点。

中山公园所在的梌山,正是隋朝置循州总管府时的府衙之地。唐宋年间,梌山风景秀丽,已经是人们踏青的好去处。北宋咸平年间的惠州太守就这样描写:"扁舟闲得侣,嘉树远成行。梅雨千林暮,春风百草香。"

千百年后,沧海桑田,独特的惠州历史文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积淀在这个微微隆起的山头上。到了近代,地方政府为缅怀革命先驱孙中山,在梌山建惠州中山公园,使之成为广东三大中山公园之一。这块面积仅1.5公顷的弹丸之地。再加上1937年兴建的惠州中山纪念堂和1986年冬公园正前方立起的孙中山铜像,中山公园更深入人们的记忆,"惠州第一公园"当之无愧。

小小公园里竟容纳了这么丰厚的历史文物古迹,使中山公园成为一座难得的"惠州历史风景线陈列馆"。在这里,人们不但可以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还可以领略隋唐风骚感受思古幽情,确实是一处城市里不可多得的休闲好去处。

20xx年,惠州中山纪念堂维修工程正式完工,一座"旧貌换新颜"的中山纪念堂出现在众人面前。经过落架大修的惠州中山纪念堂达到了"修旧如旧"的目的,它的建筑模样俯看似"中"字、平面看似"山"字。身临其中,肃穆感会油然而生。或许这就是"先驱传史"的教化作用吧。

中山公园导游词篇二

位于中华路南侧,占地面积16、1万平方米。始建于1924年。日伪时期叫千代田公园,中国人被限制入园。解放后经过四十年的规划建设,成为沈阳市的重点公园之一。园内绿树红花,假山亭阁,小桥流水。虽地处繁华闹市区却自有一种宁静。坐落在公园内的中山自然博物馆是沈阳市唯一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是重要的科普基地、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和休闲观赏的良好场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市中山公园百花苑内,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设古生物馆、脊椎动物馆、无脊椎动物馆、昆虫馆、植物馆、矿物馆、奇石馆、象龟馆、热带雨林馆、放像厅。占地两面万多平方米的儿童乐园是孩子们的世界,建有高40米的高空缆车、宇宙飞船、电动木马、小火车、碰碰车、空中电动转椅、弹跳小城堡等设施。中山公园经常举办花卉、彩灯、冰灯展览,每年的展出期间,游人络绎绝,高峰时人山人海。中山自然博物馆是沈阳市唯一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是重要的`科普基地、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和休闲观赏的良好场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市中山公园百花苑内,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设古生物馆、脊椎动物馆、无脊椎动物馆、昆虫馆、植物馆、矿物馆、奇石馆、象龟馆、热带雨林馆、放像厅。博物馆陈列以“自然与人”、“自然与艺术”为主题,以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结合为特色,集中展示生物物种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及自然之美、自然之奇,揭示了自然界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和师法自然规律。

中山公园导游词篇三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接下来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中山公园。

这座孙中山铜像全高近4.45米,其中铜像净高1.83米、铜制底座高10厘米。孙中山铜像身穿风衣、左手拿“三民主义”书籍,右手拄拐杖,目光直视东方,尽显伟人风范。

辛亥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辛亥革命过程中北方革命达到高潮的标志,它沉重地打击了正在土崩瓦解的清王朝,有力地支持了湖北和南方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北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对清王朝的灭亡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我们要永远记住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历史,我们也要记住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伟大的革命业绩和光辉思想。

中山公园巧借龙山自然地形,挖湖制水,填土塑山,构建园林小品,依托中国古典园林建造方式,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园手法,处处精雕细刻,是一个充满情趣、富有高雅品味的综合性生态公园。

中山公园导游词篇四

作为一个专门做导游和帮助别人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写导游词,这其实是一种对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和美学解读的风格。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边肖为北京中山公园编写的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你会喜欢。

北京中山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紫禁城的南面,天安门广场的西侧,与紫禁城之间隔着一堵墙。它最初是明清时期的一座社会祭坛,自周代以来,遵循“左祖佑舍”的仪式制度,与太庙(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一起建造。中山公园现占地23万平方米,是一座纪念性的古典寺庙园林。

整个公园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占地22.5公顷。原为辽金兴国寺,元代改称万寿兴国寺。1421年(永乐十九年),明太祖朱迪修建北京宫时,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北京宫改建为社会祭坛。这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它于1914年作为中央公园开放。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他的遗体停放在这里。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8年由时任冯玉祥手下北平市特别市长何启功等爱国人士改名为中山公园。

从南门进入公园,穿过门厅和蜿蜒的彩绘画廊,那里矗立着一个蓝色琉璃瓦顶的“保卫和平”柏寒玉广场(以前称为“清洁者广场”和“正义胜利广场”)。向北看,古代的柏树大多是明代种的。其中七个挺拔,需要三四个人才能抱起来。相传辽代就有不同形态的古柏种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还有槐树和柏树。叫“怀白抱”,至今繁华壮观。从这里,我们到达了西面祭坛的入口。中山公园(北京)一对帅气的石狮子是北宋时期的遗物,于1918年在河北省大明的一座古庙遗址中出土,并被移来看门。

走进祭坛门。你面前是一条绿树环绕的绿色大道。公园主体建筑社稷坛位于中轴线中心,坛为方形,为汉白玉三层平台。祭坛上覆盖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五色泥土:中间是黄色,东方是绿色,南方是红色,西方是白色,北方是黑色,意为“天下土为王”,象征着土、木、火、金、水五行。古人认为五行是万物之本。坛中央有一方石柱,名为“社稷石”,又名“江山石”,以示“江山永远坚”。石柱半埋在土里,然后全埋,1950年拆除。祭坛四周有四色琉璃墙,东有蓝色,南有红色,西有白色,北有黑色。两边各有一座汉白玉的`绥兴门,十分庄严。皇帝视“国”为国家的象征,以为自己在天之指挥之下。为了祈求丰收,他每年春秋两季在农历二月初五的清晨来到这里祭祀,也到这里祈祷,举行仪式,以防战争、战乱、换兵、祭俘、旱涝等。祭坛北面的“朝堂”,又称香堂或祭祀堂,是一座5宽3深、黄琉璃瓦、单檐单顶、白石台、无顶的宏伟木结构建筑。露出梁架和斗拱,画出印章彩画。这是保存最好的明代建筑。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停放在此寺。接受各界人士的敬意和慰问。1928年,时任冯玉祥手下北平特别市长的何启功等爱国人士改名中山堂。大殿后门两侧各有72把镀金镀银的铁戟,故称戟门。八国联盟入侵北京的时候,把戟都拿走了。国坛外,西南有附属建筑,如神厨、神仓、宰亭等。

国坛东面,环境幽静,叫长庆园。公园里有假山、花棚、花坛和盆景。在青松翠柏中,杉竹对比点缀着松柏崔郊亭、飞壶亭、现玉轩等景点。西边的唐华坞是一个种植各种珍贵花木的大棚,四季如春,五彩缤纷。还有恒、兰房、水榭、思怡轩、春明阁、画室等建筑。

此外,一些古建筑已经从公园的各个地方移走了。圆明园40个景点之一的著名的“兰亭石阁”和“兰亭八柱”于1917年迁至唐华坞以西。亭子是一个双檐、蓝瓦、八角形的金字塔形屋顶。站在中间的石碑上刻有“兰亭”和乾隆皇帝写的关于“兰亭”的诗。八根石柱上刻有历代书法家临摹的兰亭帖,是珍贵的石质文物。西丽阁于1915年由清代礼宾府迁来,原建于红红寺,是最初入京的文武官员和外国使节学习礼法的地方。

公园后面种了一片柏树林。桐梓河上可以划船,冬天结冰期可以滑冰。隔江相望,故宫相映,博光楼映中山公园(北京)景二,风景如画。在加拿大温哥华,有一个中山公园。居住在这里的华人、华侨、留学生的浓浓乡愁,体现在山水、林桥、路廊。中山公园位于温哥华市区东部,靠近唐人街,毗邻中华文化中心。据说这是苏州园林的翻版,是中国境外建成的第一座全景中国古典园林。公园建于1985年3月,1986年4月24日正式开放。由来自中国苏州的52名专家组成的建设团队,在建筑师王、的带领下,与温哥华建筑师魏亚祖和景观设计师紧密合作,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建造这个公园。中山公园使用的建筑材料大多来自中国,如精致明亮的琉璃瓦、雕刻精美的木制工艺品、各种格子窗、假山、曲径鹅卵石等。

中山公园有四个部分,包括亭台楼阁、楼阁、楼阁,应该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部分。这个花园的设计反映了中国道教的哲学思想。崎岖到平坦,明到暗,大到小,刚柔并济。公园里有平静的湖泊,上面覆盖着睡莲和小桥下的流水。花木中,松竹梅尤为突出。前辈们给了他们坚定、正直、友谊的品格,给了他们一个绝妙的启示。岩石崎岖不平,小径和石阶凹凸不平。花鸟虫草雕刻的长廊笔直整齐,水榭楼阁地面方方正正。更有趣的是,公园虽小,但由于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让人在游览时有一种连绵不断的风景感和“又一个前途光明的村庄”。夏天的晚上,水榭对面的华丰堂经常有中国民间音乐会。一首《春江花月夜》,把人带到了遥远的过去和海洋的彼岸,让人陶醉。

1993年底,孙中山先生铜像在公园门口隆重竖立。中山先生的半身铜像,加上绿色和黑色的花岗岩底座,大约有3米高。他神情肃穆,目光深邃,令人敬畏。铜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曾柱绍教授雕刻,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赠送。铜像揭幕仪式上,加拿大政府代表、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公园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分别出席仪式并致辞:孙中山的名字与中华民族同在;中山先生铜像在温哥华和中国人在一起;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与世界和平进步共存。

中山公园是中国故乡的缩影,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山铜像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北京中山公园位于首都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占地23万平方米。它是一座不朽的古典寺庙园林,也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精致城市园林。1988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公园的前身是明清时期的社坛,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朝开国元勋朱迪建宫时,按照左祖友社的李周定制,在武门前的天安门广场到瞿有门的长方形地面上建了社坛。明清封建帝王每年农历二月、八月举行祭祀社稷(土)、谷神大神的盛典,希望天赐好天气,五谷丰登,王朝长存,国家昌盛。

古代社坛主要由坛壁、厨库、宰亭、位于中轴线上的五色坛、拜堂、戟门等组成。旺色坛由五色土阶组成,周围是高跷和光滑的矮墙,墙中间有一个石头形的星门。五色梯田四周有三个石阶,石阶内铺设五种细土,即南红、北黑、东绿、西白,中央为黄土。台中有一块方石,叫做“社稷石”或“江山石”。釉面低墙的颜色与彩色土壤的方向一致。五色土壤的走向也与中国的土壤分布相一致。封建帝王把五色土聚拢在一处,既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又预示着皇帝一统天下,所谓“天下之下,岂是王土”。

佘箕滩改建为公园后,在保护古坛庙神韵的前提下,将明清时期的西丽阁、圆明园的兰亭八术、东单的cleander石牌坊更名为axiom胜利广场,即现在的保卫和平广场,以及河北大明古庙的汉唐石狮。今天,中山公园已经成为首都和全国人民参观、休息和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最爱。

中山公园导游词篇五

位于中华路南侧,占地面积16.1万平方米。始建于1924年。

日伪时期叫千代田公园,中国人被限制入园。解放后经过四十年的规划建设,成为沈阳市的.重点公园之一。园内绿树红花,假山亭阁,小桥流水。虽地处繁华闹市区却自有一种宁静。

坐落在公园内的中山自然博物馆是沈阳市唯一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是重要的科普基地、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和休闲观赏的良好场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市中山公园百花苑内,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设古生物馆、脊椎动物馆、无脊椎动物馆、昆虫馆、植物馆、矿物馆、奇石馆、象龟馆、热带雨林馆、放像厅。

占地两面万多平方米的儿童乐园是孩子们的世界,建有高40米的高空缆车、宇宙飞船、电动木马、小火车、碰碰车、空中电动转椅、弹跳小城堡等设施。中山公园经常举办花卉、彩灯、冰灯展览,每年的展出期间,游人络绎绝,高峰时人山人海。

中山公园导游词篇六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xxx。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的是汕头八大景点之一的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1926年兴建,1928年对外开放,是汕头最古老的公园,中山公园里面的九曲桥和假山最有名。下面就由我来和大家介绍一下吧!

九曲桥建于1926年,有四面通风亭三座,大的主亭居中,两边又各有一个小亭,然后以桥连成一个体。九个直角曲成的桥体点就在湖上,形成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特色。亭子用黄梳璃瓦盖顶,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如诗如画。桥是曲折的,人们漫步在桥上,能不断的变化方向,得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凭栏可览湖山秀色,波光倒影,群鱼戏逐,情趣应然。因此,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成为园中八景之一。

假山是公园里的一绝。假山高三层,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全部由海水侵蚀风化的石头和钢筋水泥建造。其间有弈亭、梅亭、叙方亭、得月亭、月眉亭、七贤亭、摘星亭等七个小亭。是典型的中国南方园林景致。由于石头奇形怪状,空洞而又相连;路径设计得迂回曲折,壁洞既隐又现;山径盘旋,无中见有,有中又无。所以漫步登山,别有一番情趣。登上山顶眺望,只见绿竹树木掩映,崎岖的山石交错其间,有一种登高舒展之感。海风吹来,倍感凉爽。所以老人们整日都愿在此流连;有的在宽阔地带唱潮剧;有的在山洞里唱潮州歌册。人们一面乘凉,一面欣赏,自得其乐。

中山公园的美景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希望游客们玩的开心。

中山公园导游词篇七

汕头中山公园历史悠久,建成迄今历经80余年沧桑。公园的建设始于1920年。首任市长(当时称市政厅长)王雨若选月眉坞349亩荒芜烂泥地为筹建公园地址并报当时的省政府,1920年被批准,因公园位置在市区的中央,故定名为“中央公园”。

汕头中山公园于1920年奠基兴建,1920年8月28日建成开放,总面积20.18公顷,其中玉鉴湖面积6.3公顷,是汕头市现存建园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汕头中山公园四面环水,北面濒临韩江,可以眺望韩江的自然景致,三面是人工河道,用三座桥与市区相连。汕头中山公园地处闹市区又没有闹市的喧嚣。园内水面宽阔,绿树成荫,被称为是汕头的“市肺”。

汕头中山公园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人工公园,位于中山路北侧,建于1920年,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四周绿水环绕,园中亭台楼阁、假山奇石、绿树繁花、小桥流水,景色十分绮丽。正门牌坟,高30米,背面有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4字。园内中常有老年妇女围聚在一起,一面做针线活,一面唱潮汕特有的说唱艺术"潮州歌册"或潮剧,听者甚众。园中的九曲桥、馆花宫、动物园、湖上餐厅等,也独具特色。

中山公园导游词篇八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文锦俊,大家可以叫我文导游。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的是的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1926年兴建,1928年对外开放,是汕头最古老的公园,中山公园里面的九曲桥和假山最有名。下面就由我来和大家介绍一下吧!

九曲桥建于1926年,有四面通风亭三座,大的主亭居中,两边又各有一个小亭,然后以桥连成一个体。九个直角曲成的桥体点就在湖上,形成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特色。亭子用黄梳璃瓦盖顶,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如诗如画。桥是曲折的,人们漫步在桥上,能不断的变化方向,得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凭栏可览湖山秀色,波光倒影,群鱼戏逐,情趣应然。因此,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成为园中八景之一。

假山是公园里的一绝。假山高三层,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全部由海水侵蚀风化的石头和钢筋水泥建造。其间有弈亭、梅亭、叙方亭、得月亭、月眉亭、七贤亭、摘星亭等七个小亭。是典型的中国南方园林景致。由于石头奇形怪状,空洞而又相连;路径设计得迂回曲折,壁洞既隐又现;山径盘旋,无中见有,有中又无。所以漫步登山,别有一番情趣。登上山顶眺望,只见绿竹树木掩映,崎岖的山石交错其间,有一种登高舒展之感。海风吹来,倍感凉爽。所以老人们整日都愿在此流连;有的在宽阔地带唱潮剧;有的在山洞里唱潮州歌册。人们一面乘凉,一面欣赏,自得其乐。

中山公园的美景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希望游客们玩的开心。

中山公园导游词篇九

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厦门中山公园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到厦门中山公园美丽的景点去玩。希望我的讲解能够让大家满意。厦门中同公园有许多风景名胜,如:东联蓼花溪,西抱魁星河,北有荷庵,南临靖山麓接道署等等。你们想去看看吗?那就let’sgo吧!

亲爱的叔叔、阿姨、小朋友们,我来为你们介绍中山公园吧!

中山公园位于厦门旧市区。建于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定名“中山公园”,利用当年的天然形状,东联蓼花溪,西抱魁星河,北有荷庵,南临靖山麓接道署(现市图书馆),东西宽320米,南北长650米,是不规则长方形,面积13.8公顷。是一个集展览、科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公园。是厦门最早、最重要的公园之一,也属国家重点公园之一。园内各具特色的东、西、南、北四个园门,尤以南门最为壮观。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孙中山先生纪念碑,碑高20米,上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看啊!孙中山站立铜像,多么庄严肃穆!

再往前直走就可以看到美丽的园内魁星山、魁星河、廖花溪和亭台楼榭、小桥等构成一幅江南山水画,令人心旷神怡;太美了!

叔叔、阿姨、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喜不喜欢我再当你们的小导游?

这次就先介绍到这儿吧!当然,我们厦门还有着许多名胜。音乐之岛鼓浪屿,奇林怪状的“万石植物园”,好玩刺激的“海滨公园”,美丽如画的“椰枫寨”,书名学院之称的“厦门大学”,如诗如画的“南谱陀”等等!

欢迎你们再来厦门旅游,我再逐一为你介绍!

中山公园导游词篇十

中山公园由清代行宫的一部分改建而成的。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就已闻名。唐代有孤山寺,南宋时建西太乙宫、四圣延祥观,清代曾在此建行宫,康熙、乾隆南巡时都在这里住过。以下是小编带来中山公园导游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文锦俊,大家可以叫我文导游。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的是的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1926年兴建,1928年对外开放,是汕头最古老的公园,中山公园里面的九曲桥和假山最有名。下面就由我来和大家介绍一下吧!

九曲桥建于1926年,有四面通风亭三座,大的主亭居中,两边又各有一个小亭,然后以桥连成一个体。九个直角曲成的桥体点就在湖上,形成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特色。亭子用黄梳璃瓦盖顶,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如诗如画。桥是曲折的,人们漫步在桥上,能不断的变化方向,得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凭栏可览湖山秀色,波光倒影,群鱼戏逐,情趣应然。因此,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成为园中八景之一。

假山是公园里的一绝。假山高三层,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全部由海水侵蚀风化的石头和钢筋水泥建造。其间有弈亭、梅亭、叙方亭、得月亭、月眉亭、七贤亭、摘星亭等七个小亭。是典型的中国南方园林景致。由于石头奇形怪状,空洞而又相连;路径设计得迂回曲折,壁洞既隐又现;山径盘旋,无中见有,有中又无。所以漫步登山,别有一番情趣。登上山顶眺望,只见绿竹树木掩映,崎岖的山石交错其间,有一种登高舒展之感。海风吹来,倍感凉爽。所以老人们整日都愿在此流连;有的在宽阔地带唱潮剧;有的在山洞里唱潮州歌册。人们一面乘凉,一面欣赏,自得其乐。

中山公园的美景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希望游客们玩的开心。

位于中华路南侧,占地面积16.1万平方米。始建于1924年。

日伪时期叫千代田公园,中国人被限制入园。解放后经过四十年的规划建设,成为沈阳市的重点公园之一。园内绿树红花,假山亭阁,小桥流水。虽地处繁华闹市区却自有一种宁静。

坐落在公园内的中山自然博物馆是沈阳市唯一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是重要的科普基地、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和休闲观赏的良好场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市中山公园百花苑内,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设古生物馆、脊椎动物馆、无脊椎动物馆、昆虫馆、植物馆、矿物馆、奇石馆、象龟馆、热带雨林馆、放像厅。

占地两面万多平方米的儿童乐园是孩子们的世界,建有高40米的高空缆车、宇宙飞船、电动木马、小火车、碰碰车、空中电动转椅、弹跳小城堡等设施。中山公园经常举办花卉、彩灯、冰灯展览,每年的展出期间,游人络绎绝,高峰时人山人海。

尊敬的各位游客,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中山公园。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中山公园最有名的游乐场,看绿色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多美啊!有好多人啊,有溜冰场,有海盗船,有骑马等,应有竟有。

我们现在来到中山公园的大湖,大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个碧玉,真美丽啊!湖里有好多船,水里还有气球。远看胡像五颜六色的广场。

湖里好多小鱼,有红的,有黄的,有金的,真是美丽的鱼。

看,中山公园多大,它周围的提岸更长,看见湖中心那个小岛了吗?走过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中山公园到处都有魅力的景色,我说也说不尽。

中山公园导游词篇十一

北京中山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紫禁城(故宫)南面,天安门西侧,与故宫一墙之隔。它原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与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一起沿袭周代以来“左祖右社”的礼制建造。中山公园现占地23万平方米,是—座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

位于天安门西侧,全园面积22.5公顷。原为辽、金时的兴国寺,元代改名为万寿兴国寺。1421年(永乐19年)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宫殿时,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为社稷坛。这里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1914年辟为中央公园。孙中山先生死后曾在此停放遗体,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8年由冯玉祥部下时任北平特别市长何其巩等爱国人士改名中山公园。

从南门入园,走过门厅,穿过曲折的彩绘长廊,迎面矗立着一座蓝琉璃瓦顶的由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汉白玉石坊(原称“克林德”坊和“公理战胜”坊)。放眼北望,古柏成林,大多是明代所栽。其中有7株挺拔参天,要三、四人方能合抱。形态各异的古柏相传为辽时种植,迄今已逾千年。还有一株槐树与柏树相抱而生。称“槐柏合抱”,至今仍枝繁叶茂,蔚为奇观。由此西行就到了坛门外,一对雄中山公园(北京)俊的石狮系北宋遗物,是1918年从河北大名的一座古庙废墟中发掘迁来守门的。

走进坛门.眼前是一条绿色的林荫道,周围遍栽果树。公园的主体建筑社稷坛位于轴线中心,坛呈正方形,为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平台。坛上铺着由全国各地进贡来的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并象征土、木、火、金、水五行,古人认为,五行乃是万物之本。坛台中央原有一方形石柱,名“社主石”,又称“江山石”,以示“江山永固”。石柱半埋土中,后来全埋,1950年已移去。坛四周建有四色琉璃墙,东蓝、南红、西白、北黑,四面各立汉白玉棂星门一座,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皇帝把“社稷”看作为国家的象征,并自认为受命于天,为了祈祷丰收,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清晨来此祭祀,凡遇出征、打仗、班师、献俘、旱涝灾害等也要到此祈祷举行仪式。坛之北的“拜殿”又名享殿或祭殿、是一座宏大的木构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白石台基,无天花板。明露着梁架和斗拱,绘和玺彩画。这是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1925年曾在此殿停放孙中山先生灵柩。接受各界人士瞻仰吊唁。1928年由冯玉祥部下时任北平特别市长何其巩等爱国人士改名为中山堂。堂后门内两侧原列有72支镀金银的铁戟,故称戟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将铁戟全部掠走。社稷坛外西南面,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附属建筑。

社稷坛东边,环境清静,称长青园,园内叠假山、搭花棚、筑花坛、置盆景。在松柏苍翠,杉竹相映中,点缀着松柏交翠亭、投壶亭、来今雨轩等景点;西边的唐花坞是培育各种名贵花木的温室花房,一年四季万紫千红,春意盎然。这里还有迎晖亨、兰室、水榭、四宜轩、春明馆、绘影楼等建筑。

此外,园内还从各地迁移来一些古建筑,在唐花坞以西,著名的“兰亭碑亭”与“兰亭八柱”,原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是19l7年迁来的。亭为重檐蓝瓦八角攒尖顶,立在中间的石碑上刻有“兰亭修禊曲水流觞图”和乾隆帝所写的有关“兰亭”的诗作,八根石柱上分别刻着历代书法家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帖,是珍贵的石刻文物。1915年从清代礼部衙门移来的习礼亭,原建于鸿胪寺内,是各地初入京的文武—和外国使臣朝谒皇帝习礼之地。

公园后部植一片柏树林。筒子河上可划船,冬天冰封期能滑冰。隔河与故宫相辉映,波光楼影中山公园(北京)景2,景色如画。在加拿大的温哥华,有一座中山公园,旅居这里的华人、华侨和学子们的强烈的怀乡之情,从山水、林桥、路廊中折射出来。中山公园坐落于温哥华市中心东部,紧靠唐人街,与中华文化中心毗邻。据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外建造的第一个全景中国古典式花园——苏州园林的再现。公园始建于1985年3月,1986年4月24日正式开园,由中国苏州52位专家组成的承建队在建筑师王祖欣和冯小麟先生的带领下,同温哥华建筑师韦亚祖和布景师邓云密切配合,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建成此园。中山公园所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来自中国,如玲珑光洁的琉璃瓦,雕刻精美的木制工艺品,各式各样的花格窗、假山石,铺曲径、小路用的鹅卵石等。

中山公园中有中国古典花园应包括的亭、台、楼、阁四部分,花园的设计反映着中国道家的哲学思想。崎岖对平坦,明对暗,大配小,刚柔相衬。园内既有铺满睡莲的平静湖面,又有小桥下的潺潺流水。花草树木中,松、竹、梅尤为显赫。前人赋予它们坚贞、正直、友爱的品格,给后人以美好的启迪。山石凸凹,崎岖有致,小径石阶,参差不平。雕刻着花鸟虫草的长廊又直又齐,水榭与亭台的地面又方又正。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公园虽小,但由于建筑师的构思巧妙,使人在游览时,有一种景景连绵,“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每当夏日的夜晚,在水榭对面的华枫堂,常有中国民乐演奏会。一曲《春江花月夜》,在水色山光的映衬下,将人们引向遥远的过去,带向大洋彼岸,让人如醉如痴。

1993年底时,孙中山先生铜像被隆重地矗立在公园门口。中山先生半身铜像连同青黑的花岗岩基座,高约3米。他神情庄重,目光深邃,令人肃然起敬。铜像是由中国著名雕刻家曾竹韶教授雕塑,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赠送。铜像揭幕典礼那天,加拿大政府代表、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及公园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等出席了仪式,并分别致词:孙中山的名字与中华民族同在;中山先生的铜像与温哥华的华人们的同在;中山先生的思想与世界和平与进步同在。

中山公园是华人故乡的缩影、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山铜像表现着中华民族奋斗不屈的精神!

中山公园导游词篇十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david。

北京中山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紫禁城(故宫)南面,天安门西侧,与故宫一墙之隔。它原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与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一起沿袭周代以来“左祖右社”的礼制建造。中山公园现占地23万平方米,是—座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

位于天安门西侧,全园面积22.5公顷。原为辽、金时的兴国寺,元代改名为万寿兴国寺。1421年(永乐19年)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宫殿时,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为社稷坛。这里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1914年辟为中央公园。孙中山先生死后曾在此停放遗体,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8年由冯玉祥部下时任北平特别市长何其巩等爱国人士改名中山公园。

从南门入园,走过门厅,穿过曲折的彩绘长廊,迎面矗立着一座蓝琉璃瓦顶的由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汉白玉石坊(原称“克林德”坊和“公理战胜”坊)。放眼北望,古柏成林,大多是明代所栽。其中有7株挺拔参天,要三、四人方能合抱。形态各异的古柏相传为辽时种植,迄今已逾千年。还有一株槐树与柏树相抱而生。称“槐柏合抱”,至今仍枝繁叶茂,蔚为奇观。由此西行就到了坛门外,一对雄 中山公园(北京)俊的石狮系北宋遗物,是1918年从河北大名的一座古庙废墟中发掘迁来守门的。

走进坛门.眼前是一条绿色的林荫道,周围遍栽果树。公园的主体建筑社稷坛位于轴线中心,坛呈正方形,为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平台。坛上铺着由全国各地进贡来的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并象征土、木、火、金、水五行,古人认为,五行乃是万物之本。坛台中央原有一方形石柱,名“社主石”,又称“江山石”,以示“江山永固”。石柱半埋土中,后来全埋,1950年已移去。坛四周建有四色琉璃墙,东蓝、南红、西白、北黑,四面各立汉白玉棂星门一座,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皇帝把“社稷”看作为国家的象征,并自认为受命于天,为了祈祷丰收,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清晨来此祭祀,凡遇出征、打仗、班师、献俘、旱涝灾害等也要到此祈祷举行仪式。坛之北的“拜殿”又名享殿或祭殿、是一座宏大的木构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白石台基,无天花板。明露着梁架和斗拱,绘和玺彩画。这是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1925年曾在此殿停放孙中山先生灵柩。接受各界人士瞻仰吊唁。1928年由冯玉祥部下时任北平特别市长何其巩等爱国人士改名为中山堂。堂后门内两侧原列有72支镀金银的铁戟,故称戟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将铁戟全部掠走。社稷坛外西南面,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附属建筑。

社稷坛东边,环境清静,称长青园,园内叠假山、搭花棚、筑花坛、置盆景。在松柏苍翠,杉竹相映中,点缀着松柏交翠亭、投壶亭、来今雨轩等景点;西边的唐花坞是培育各种名贵花木的温室花房,一年四季万紫千红,春意盎然。这里还有迎晖亨、兰室、水榭、四宜轩、春明馆、绘影楼等建筑。

此外,园内还从各地迁移来一些古建筑,在唐花坞以西,著名的“兰亭碑亭”与“兰亭八柱”,原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是19l7年迁来的。亭为重檐蓝瓦八角攒尖顶,立在中间的石碑上刻有“兰亭修禊曲水流觞图”和乾隆帝所写的有关“兰亭”的诗作,八根石柱上分别刻着历代书法家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帖,是珍贵的石刻文物。1915年从清代礼部衙门移来的习礼亭,原建于鸿胪寺内,是各地初入京的文武-和外国使臣朝谒皇帝习礼之地。

公园后部植一片柏树林。筒子河上可划船,冬天冰封期能滑冰。隔河与故宫相辉映,波光楼影 中山公园(北京)景2,景色如画。在加拿大的温哥华,有一座中山公园,旅居这里的华人、华侨和学子们的强烈的`怀乡之情,从山水、林桥、路廊中折射出来。中山公园坐落于温哥华市中心东部,紧靠唐人街,与中华文化中心毗邻。据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外建造的第一个全景中国古典式花园——苏州园林的再现。公园始建于1985 年3 月,1986 年4 月24 日正式开园,由中国苏州52 位专家组成的承建队在建筑师王祖欣和冯小麟先生的带领下,同温哥华建筑师韦亚祖和布景师邓云密切配合,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建成此园。中山公园所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来自中国,如玲珑光洁的琉璃瓦,雕刻精美的木制工艺品,各式各样的花格窗、假山石,铺曲径、小路用的鹅卵石等。

中山公园中有中国古典花园应包括的亭、台、楼、阁四部分,花园的设计反映着中国道家的哲学思想。崎岖对平坦,明对暗,大配小,刚柔相衬。园内既有铺满睡莲的平静湖面,又有小桥下的潺潺流水。花草树木中,松、竹、梅尤为显赫。前人赋予它们坚贞、正直、友爱的品格,给后人以美好的启迪。山石凸凹,崎岖有致,小径石阶,参差不平。雕刻着花鸟虫草的长廊又直又齐,水榭与亭台的地面又方又正。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公园虽小,但由于建筑师的构思巧妙,使人在游览时,有一种景景连绵,“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每当夏日的夜晚,在水榭对面的华枫堂,常有中国民乐演奏会。一曲《春江花月夜》,在水色山光的映衬下,将人们引向遥远的过去,带向大洋彼岸,让人如醉如痴。

1993年底时,孙中山先生铜像被隆重地矗立在公园门口。中山先生半身铜像连同青黑的花岗岩基座,高约3 米。他神情庄重,目光深邃,令人肃然起敬。铜像是由中国著名雕刻家曾竹韶教授雕塑,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赠送。铜像揭幕典礼那天,加拿大政府代表、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及公园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等出席了仪式,并分别致词:孙中山的名字与中华民族同在;中山先生的铜像与温哥华的华人们的同在;中山先生的思想与世界和平与进步同在。

中山公园是华人故乡的缩影、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山铜像表现着中华民族奋斗不屈的精神!

中山公园导游词篇十三

汕头中山公园历史悠久,建成迄今历经80余年沧桑。公园的建设始于1921年。首任市长(当时称市政厅长)王雨若选月眉坞349亩荒芜烂泥地为筹建公园地址并报当时的省政府,1923年被批准,因公园位置在市区的中央,故定名为“中央公园”。

汕头中山公园于1926年奠基兴建,1928年8月28日建成开放,总面积20.18公顷,其中玉鉴湖面积6.3公顷,是汕头市现存建园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汕头中山公园四面环水,北面濒临韩江,可以眺望韩江的自然景致,三面是人工河道,用三座桥与市区相连。汕头中山公园地处闹市区又没有闹市的喧嚣。园内水面宽阔,绿树成荫,被称为是汕头的“市肺”。

汕头中山公园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人工公园,位于中山路北侧,建于1926年,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四周绿水环绕,园中亭台楼阁、假山奇石、绿树繁花、小桥流水,景色十分绮丽。正门牌坟,高30米,背面有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4字。园内中常有老年妇女围聚在一起,一面做针线活,一面唱潮汕特有的.说唱艺术"潮州歌册"或潮剧,听者甚众。园中的九曲桥、馆花宫、动物园、湖上餐厅等,也独具特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