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数学在我身边手抄报三年级(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0:13:04 页码:8
最新数学在我身边手抄报三年级(优质11篇)
2023-11-19 10:13:04    小编:念青松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在我身边手抄报三年级篇一

数学是一门普及度非常高的学科,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中,数学都无处不在。无论是测量时间、距离、重量,还是计算账目、制定预算,数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语言,可以描述和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数学的普遍存在让我深刻认识到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段:数学的实际应用

数学的实际应用遍及各个领域,从物理学到经济学,从医学到建筑学,数学在各个学科和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举个例子,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应用几何学,计算各种角度和长度,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牢固可靠。而在医学中,数学模型被应用于研究肿瘤的生长和传播,为癌症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这些实际应用让我意识到数学的价值和实用性。

第三段:数学的逻辑思维

数学教会了我们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解决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分析、推理和判断。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模式,并运用逻辑关系进行推演。这种逻辑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决策,提高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数学的学习,我体会到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应用和发展这种能力。

第四段:数学的美妙性质

数学不仅拥有实用的应用,还有其独特的美妙性质。数学中的定理、公式和证明创造了数学的美学,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和满足感。数学的美妙性质体现在让我们发现未知数、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美妙性质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第五段:数学的挑战与成长

数学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付出较多的努力和思考。然而,克服数学的挑战也使我们成长。在解决一个个难题、面对困难的过程中,我们锻炼了耐心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数学的挑战塑造了我们的性格,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勇敢地迎接挑战。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学习使我们拥有了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会伴随我们一生。

总结:数学就在身边,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工作中,数学具有普遍存在的特点和实际应用的价值。通过数学的学习,我们不仅获得了实用的知识,还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的美妙性质让我们热爱它,而面对数学的挑战使我们成长。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数学的学习机会,认识到数学对我们的重要性,用心去学习和体会数学的美妙之处。

数学在我身边手抄报三年级篇二

一个灵动的身影在橱窗中静静地伫立着,在一片目光中,它用它深邃的古典之美,展示那尘封在时光中的记忆。

它,就是青花瓷,它经历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人情变故,在这复杂的变化中,惟有它仍纤尘不染,在青铜锈迹中蜕尘而出,惊艳了多少岁月,又记录了多少历史。

我的眼前展示着那么多经历过风云沧桑的古物,却惟有这青花瓷,让我停留许久。玉的璞华在岁月中磨掉了一层美丽,重归于庸俗,青铜器的古典在沉浮中凭添一层锈迹,明珠的宝光在耀眼中缓缓沦落。到头来,只有那青纹留白的花瓷,令人感慨万千。

是啊,多少人在这青花瓷面前驻足,只为一睹这清秀的容姿。留白之中,记载了太多沉默、太多叹息、太多无人倾诉的故事。这历经千年的青花瓷中,有着我们看不透的神秘。

也正是它,在岁月中依然如旧,依然纤尘不染,却在这变化中又凭空增添出一抹清秀。

从这美丽的青花瓷中,我仿佛看见了它在炉火中千锤百炼的原形,又仿佛看见了它在富丽宫殿中曾经的雍容高贵。但它虽然经历了磨难、风尘和华丽,却依旧有着自己清灵的本色。

岁月和沉浮好像并没有改变它的一丝一毫,它的身上也没有岁月的痕迹。但我们却又从它花纹的辗转缠绕中看到了它无意中表达的一切。

它的迷人就在这个地方。它经历风云,却仍旧如此美丽无瑕,它如此纯洁清灵,却又记录着一切。它的古朴神韵表达着中国独有的古典之美,它的纹理展示着它的故事。

精描细绘,在这光洁的瓶身上留下历史,粉雕玉琢,琢出无瑕的美。它是一本书,一本无字却有纹的书,它那么容易破碎,却无言地记录着一切。

我没再看其他东西一眼,径直走回那里。我不只是想再看一眼,而是想去触摸它的花纹,去感受它的故事。

就在这一瞬间,我彻底爱上了青花瓷,这留白中沉默的历史。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风云变幻,惟有你依然如旧。

【点评】青花瓷,伴着委婉的中国风曲调,渐渐地走进尘封的历史,小作者用清丽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青花瓷的美,古典的青花瓷在小作者的笔下显得生动而婉约。语言情真意切,读后意味深长。

数学在我身边手抄报三年级篇三

天气凉飕飕的,我和妈妈走在大街上,看见前面有一家奶茶店,我跟妈妈说:“我们去买奶茶喝吧。”妈妈同意了。

来到店门口,玻璃窗上贴着奶茶3元一杯,我算了一下,两个人每人一杯,那么就是3×2=6元,应该付6元。不一会儿,奶茶做好了,妈妈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些钱,看了一下,结果拿出了一张10元和一个1元给服务员。我很纳闷,问妈妈:“奶茶只要6元,你为什么付11元呀?付一张10元的不就够了吗?”妈妈笑了笑说:“你试着用减法算算11–6和10–6的结果。”我很熟练地告诉妈妈说:“11–6=5元,10–6=4元。”“是的,区别就在这里。”妈妈说,“人民币里有5元面值的纸币,我这样付钱,营业员阿姨找零很方便,直接给我一张5元的'纸币就行了,对我来说也有好处,省得放4个1元的零钱在身边,这样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巧用人民币能让我们在购物时更快更方便地结算。数学,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

数学在我身边手抄报三年级篇四

我们班有一个人,她长长的.头发,总是面带微笑。她的微笑既灿烂又俏皮。他就是我们班的小能人——安子源。

有一次,我们班上劳技课,老师让我们用陶泥捏东西,我没有陶泥,是安子源借我用他的陶泥,并且,还教我们怎样捏小动物,我们捏了活灵活现的小鹿、大象。看到我们的一件件作品,自己仿佛进入了动物世界,我感受到了动物的奇妙。

安子源办的手抄报也别具一格,书写工整而且图画也形象逼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称赞。

安子源被称为“才艺小能手”真是名副其实啊!

数学在我身边手抄报三年级篇五

数学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生活,一定会找到隐藏在生活里的数学奥秘。

你知道吗?精密的数学和袜子竟也可以扯上边。关于多少只袜子可以配成一对的问题,其实答案并非只有2哦!假设我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将手放进箱子,从里面抽出1对袜子,已知现在箱中有2对袜子,那么我拿2只就凑成1对的可能性只有50%,但如果我从4只袜子中拿出3只的话,3只中必然有2只可以搭成一对,以此类推,如果有3对袜子,你抽4只,一定会有1对是完整的,所以我们能做出一个总结,你有多少对袜子,就把所有的都抽到1只,然后再抽1只,那就一定能凑到1对。再简洁一点,写出一个公式,那就是,如果你有x对袜子,那你一定要抽出x+1只袜子,才能确保有一双一样的。

你也一定抛过硬币吧?可你知道吗?抛硬币这种方式并不是和我们想象中一样完全公平的。听到这里,你可能会忍不住惊讶地问:“啊?硬币是两面的,为什么不是50%和50%呢?”可你有没有想过,硬币还有立起来的可能性啊!虽然这种可能性甚至达不到,但我们也不应该排除它。而且,就算我们退一步,暂时将立起来的可能性抛到脑后,那抛硬币也不是完全公平的啊。假如抛的人用大拇指弹硬币,将正面朝上,那正面的概率将大于反面,因为硬币在空中可能不会翻滚或旋转,而是垂平的上升、落下,所以抛硬币并不完全公平。

看,数学不就在我们的身边吗?

犹记得曾经看报时浏览过的几道或有趣或令人深思的数学题:

第一道题是一个外国数学家来中国时,向中国数学家提出的问题:已知甲、乙两城相距100km,一天,a、b两人相约,分别从甲、乙两城出发,相对而行,a的速度是6km/h,b的速度是4km/h,a带了一条狗,它的速度是10km/h,狗从a处离开,一直跑到b处,又回头,然后重复,直到两人相遇才停下,问狗一共跑了多少km?这道题使当时许多数学才子大跌眼镜,但其实这道题的解题方案十分简单,从几个条件中我们知道,a、b两人一共走了100÷(4+6)=10个小时,那么狗也走了10个小时,便是10x10=100km。所以不管狗是怎样走的,就算停下,只要时速不变,都是走了100km。

而第二道题,则是曾经微软公司的面试题,题目是这样的:一根绳子,上面有粗有细,有干有湿,已知这根绳子全烧完要1个小时,那怎么才能准确的使其在半个小时烧完呢?由于题目里说过,绳子是有粗有细,所以把绳子切一半,燃烧时间一定不等于30分钟。怎么办呢?其实十分简单,只要你把绳子两头同时点燃,燃烧时间一定是30分钟。

最后一道题是一到新西兰面试题,就是这道题,当时在新西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它还有个特殊的名字,叫:消失的1元钱。它是这样说的:有3个人去投宿,一晚30元,三个人每人掏10元给老板,然后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便将5元给服务生退给他们。服务生偷偷藏了2元,一人1元退给了他们。这时,问题来了,3个人一共花了3x9=27(元),加上服务生偷藏的2元,则是27+2=29(元),那还有1元钱去了哪里?这道题使许多人抓耳挠腮,却始终发现不了答案。可是,只要你认真读题,就能发现蹊跷之处,三人本应共花25元,可实际上是27元,是因为27元里加上了服务员偷藏的2元,所以在计算30元的组成时,不能加上这2元,而是应该加上退回的3元,则应该是3x9+3=30(元)。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个思路:老板得到25元,加上服务员藏得2元,再加上退回的3元,则是25+2+3=30(元)。

所以,数学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总能发现!

数学在我身边手抄报三年级篇六

黄昏时分,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脚下。马不停蹄地走了一天,他们又累又饿。

“悟空,去找点吃的吧!”唐僧说。

八戒听了,赶紧说:“俺也要去,猴哥等等我!”说完,屁颠屁颠地跟在悟空的身后。他俩在一条小河旁发现了一块西瓜地,这里的西瓜又大又圆,八戒真想尝一尝。

“猴哥,猴哥,我想吃西瓜……”八戒说着,口水都流出来了。

悟空说:“八戒,一天给你三个,够不够呀?”

“三个?还不够我塞牙缝呢!不够不够!”八戒说。

悟空转了转眼珠子,说:“那三天吃九个,行不行?”

“哇!九个,够了够了,谢谢猴哥!”八戒开心得手舞足蹈。

悟空和八戒从瓜地里摘了两xxx袋西瓜朝回赶,见了唐僧就开吃。当天晚上,悟空搬出三个西瓜给八戒,很快就被他消灭掉了,他又连忙过来搬,悟空拉住他:“慢着,今天不能再吃了!”

八戒很纳闷:“不是可以吃九个吗?”

“我说的是三天吃九个,9除以3不是等于3吗?”悟空答道。

唐僧语重心长地说:“八戒呀八戒,你这数学没学好呀!xxx。”

“哈哈,只知道吃……”悟空和沙僧嘲笑起八戒来。

八戒很难堪,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能钻下去,他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把数学学好!从此,他勤学苦练,走路的时候背乘法口诀,吃饭的时候算计算题,就连躺在床上也还在掰着手指头算呀算……终于,他的计算能力突飞猛进,成了一名速算小能手。

有一天,师徒四人一起去参加蟠桃大会,这里的蟠桃又红又好吃,八戒馋得不停地吧唧嘴巴,恨不得吃掉所有的蟠桃。悟空看着八戒的馋样儿,挠挠腮帮子,又想捉弄一下他。悟空说:“八戒,这里有两袋桃子,你想要哪一袋?”

八戒看了看,一袋上面写着“10个(2人份)”,另一袋写着“100个(50人份)”,他马上明白了其中的数学含义,毫不犹豫地选了第一袋,悟空顿时傻了眼:“八戒,你怎么不拿多的了?”

八戒得意地说:“哈哈,第二袋虽然很多,可分到俺手里的却只有2个啊,猴哥,俺学聪明啦!”说完,开心地啃起了桃子。

唐僧、悟空和沙僧见了,朝八戒竖起了大拇指。

数学在我身边手抄报三年级篇七

【设计意图】

大都市的孩子,对超市中的购物、买卖过程、商品价格既熟悉又充满好奇,同时,幼儿对价格的概念又很模糊,因为大部分家长只是让幼儿参与选购物品,而没有让其参与买卖过程,所以幼儿不能正确理价格解价格与钱币的关系。本活动试图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以幼儿园为活动中心,将社会、家庭、幼儿园三者联系在一起,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数学的真正意义。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参观过程中观察价格,并初步学会认读价格。

2.幼儿在亲历买卖的过程中,了解钱币与购物的关系。

3.幼儿尝试制作价格表,进一步认识价格的结构。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经验:对钱币面额已基本认识;能认读十位、百位数。

2.联系参观超市的有关事宜。

3.已制作好的价格卡若干,小卡片、笔等。

4.发动家长给幼儿每人五块钱,以便他们到超市进行自由购物。

活动一:超市里的购物体验

【活动过程】

一、寻找、认识价格

1.幼儿在超市里寻找价格,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价格的书写特点,了解价格通常都是用数字表示的,会有单位元,让幼儿在认识价格中认识小数点。

2.教师出示多种价格卡,幼儿由浅入深地学习认读百位、十位、带小数点的价格。

3.幼儿到各种商品前练习认读价格。

二、体验买卖过程

1.幼儿每人身上带了五块钱,教师了解幼儿想买什么,并一起讨论五块钱能否购买此商品。

2.由教师带领,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及付款,教师给予指导。

3.幼儿相互交流,分享自己购买的商品。

活动二:制作价格卡。

【活动过程】

一、总结购物情况交流自己购买的商品,并展开讨论,巩固对价格的认识。

二、分组制作价格卡

1.幼儿画自己购买的和自己喜欢的商品,并为其标上价格。

2.幼儿给班级物品制作价格卡。

3.将制作好的价格卡放到相应的物品上,进行买卖游戏。

【活动延伸】

1.交给幼儿每人几张小卡片,请其在家与爸爸、妈妈制作大件物品的价格卡,如电器的价格卡。

2.将制作好的价格卡带回园讲述,巩固对价格的认识。

3.教师总结,帮助幼儿理解金钱与劳动的关系,让幼儿体验父母的辛勤劳动,并养成正确的消费观。

【设计评析】

现代的'孩子很早就能认识一元、五元、十元面额的钱币,但对于钱币与价格的关系依然比较模糊。此活动在现实、轻松的情景中,帮助幼儿获得这些知识,让幼儿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数学在我身边手抄报三年级篇八

小学生的思维直观形象,而从专业角度讲,数学的学科特征以理性见长,强调逻辑思维能力,这两者看起来非常矛盾,但是如果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便可以有效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感性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适当地让学生感受到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无形中就会灌输给学生一种意识:生活处处有学问。只有主动发现、积极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这才是新课标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追求生活原型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这是被公认的事实,如果教学与生活联系恰当,将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兴趣。有些教师认为数学教学必须联系实际生活,如果没有生活就不是成功的教学。这种想法虽然能够证明自己接受新课标的理念并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但也为一些不需要生活化的数学问题穿上生活化的外衣。在一些公开课上,经常看到教师为了创设有新意的情境大费周章,将每一个数学问题都联系到实际生活中,这难免给学生带来一种生硬的'感觉,反而弄巧成拙,而且有些问题根本没有任何科学道理,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

2.将生活化变为形式化

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要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不是感受到枯燥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一起探究问题的热情,促进多种能力共同发展,这才真正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三、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化

1.优化教学资源,满足教学需求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新教材、优化整合数学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教材被视为唯一的权威和经典教学资源,所以,传统数学教学基本上就是对教材的照搬,让学生学会教材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要转变被动的教学方式,将其延伸为互动教学,优化整合不同的数学教学资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个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教师如果能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那么,可以达到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适当运用情感教学法,同时,充分运用语言、多媒体等方式渲染课堂气氛,让数学课堂不再紧张、压抑,而是可以像语文课堂一样生动、形象。在课堂教学当中融入情感,能够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官,让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下感知数学。

3.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制作长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等数学模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数学模型亲自操作,认识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概念,还可以让学生将等边三角形任意两角对折,认识直角三角形等等。如果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就可以直接进行指导,改变学生的错误认知,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科学运用多媒体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等要点,通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虽然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师应该把握好运用的度,虽然多媒体教学拥有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势,教师却不能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华丽,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使用多媒体。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运用多媒体,发挥其优势,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们应该把生活化看作是一种教学工具,利用其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师教得容易,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得也容易。生活化是为教学服务的,一旦变成负担就会拖累教学,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要生活化又要不失其严密性、逻辑性,这样的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与“数学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6(02)。

[2]吴晓红。什么是数学教育生活化:关于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2005(04)。

[3]张军。从生活入手,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4)。

[4]林燕娟。“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尝试[j]。江苏教育,2004(02)。

数学在我身边手抄报三年级篇九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睁大眼睛就能找到它。这不,我和妈妈去参观舅妈家要装修的房子,结果,就“看”出了有趣的数学。

听妈妈说舅妈家要装修房子,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参观,心里忍不住地想:舅妈家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有多大?装修得漂亮吗?这些小问号在我脑子里不断地冒泡泡,还没冒完,我们就已经走进了舅妈的新家。真是令我大失所望,屋子里面乱糟糟的,墙上的漆也被刮得一干二净,有两个工人正在干活,原来,舅妈家的房子才刚刚开始装修。

我算了算,整个房子的面积是114平方米,厨房和卫生间不用铺,去掉这个面积,需要铺地板砖的面积大约是80平方米。

先算出一块地板砖的面积是:80×80=6400平方厘米

换算单位:6400平方厘米=平方米

总面积除以每一块砖的面积:80÷块

每一块砖的价钱:×70=元

125块砖乘以单价:125×元

现在我知道了,舅妈家需要125块地板砖,一共花掉5600元钱。

结果算出来了,可是妈妈说,我计算的过程太麻烦了,让我再看看。这一看,还真看出了简便算法:需要铺地板砖的面积是80平方米,每平方米地板砖70元,直接用70乘以80就可以了。

数学课上,李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数学题里经常有陷阱,题里出现的数字不一定都能用得上,有的可能是陷阱,而这次我就是掉进了这样的陷阱里,虽然结果是对了,可是计算的过程太麻烦了,很容易出错。

数学是很一门很精密的学科,需要我们认真读题,用心分析,仔细计算。课堂上我们认真做题,生活中的数学更要认真对待。

数学在我身边手抄报三年级篇十

对于一节数学课,好的开始就是它的导入环节。新课导入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驱动学生积极活跃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甚微。”由此可见新课导入的重要性。教师要根据教材体现的教学任务与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及自身素质灵活多样地加以运用,以获得最佳的导入效果。下面是我总结出的几种常见的导入方式。

一、故事激趣法

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特征,决定了趣味性强的东西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也更感兴趣。故事一直是小学生感兴趣的,适当的讲述与本节课相关的故事,再顽皮的孩子也会瞪大他的眼睛,摆出一副也许从来不曾有过的聚精会神的样子,这样可以渲染学习氛围,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西游记》是经常会被我们用在数学上的一个故事。我在上“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时候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学生很开心,一个个都抖擞了精神,坐的直直的,眼睛盯着我,都在催我快点讲。故事的名字叫《猪八戒分西瓜》。唐僧师徒四个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炎热,大家觉得口渴难耐,这时正好走过一片西瓜地,还没等大家阻止,猪八戒已经把一个大西瓜给摘过来了,边走边说:“老猪我早就渴得受不了了,我们把它分来吃吧。”于是孙悟空说:“我来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吃这个西瓜的1/4。”这时八戒一听不乐意了,嘴里嘀咕着:“我摘的,不分我给1/6么,也最少分个1/5呀。”这话被耳尖的孙悟空听见了,顿时捧腹大笑。八戒觉得很奇怪,沙和尚也一脸疑惑。同学们知道悟空为什么大笑吗?到底1/4、1/5、1/6哪个更大些呢?“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数大小的比较’。”这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这就是利用学生们喜爱的童话故事,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巧设障碍法

故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使心理感到困惑,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强烈地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了什么过来?(2010年的一张日历)生:日历。师:今天老师想知道同学们的生日,谁愿意告诉老师啊?生积极举手。师:那请几个同学上来把你的生日在日历上圈一下,然后告诉大家。师:这几个同学都在日历上找到了自己的生日,可是昨天老师把这张日历给我的邻居小王的时候,他找了半天都没找到自己的生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怎么可能。生:他没仔细找。生:……师:可是我也帮他找了,也没找到。这时同学们都很惊讶,怎么回事啊?师:想知道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年、月、日”。这样引出本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游戏导入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根据这一特点,可挖掘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游戏及动手操作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这也体现“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导入时,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做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或一些动手小操作,融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四、生活情境法

数学的学习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在之中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通过平时的实践证明:当数学素材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学习数学,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在我身边手抄报三年级篇十一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妈妈一大早就向着金佰汇广场进军。

出发前,我就准备好了一个表格。你可别小看了它,它记载了我们要采购的商品名单,后面还对应了一列空白的格子。这格子是干嘛的呢?它的用处可大了,你每买完一样东西,就在对应的格子里打勾,代表这样东西已经采购好了。在要采购的东西多时,表格能帮你避免买东西买重样,也不用去想要买什么东西,多好啊!

我和妈妈这次要买的东西不多,毛刷、牛奶,还有我最爱的零食。我们先去买毛刷。妈妈看上了三种毛刷,再三思量后,她选择了最便宜的木柄毛刷——元,看上去也美观,真是物美价廉!我在毛刷一栏打上勾。

然后是可口的牛奶,来到冷藏柜,我一眼相中了袋装的科迪纯牛奶,它的单价为元,我买了三袋,三三得九,共元。再打一个勾。

最后一样是美味的零食。我和妈妈来到零食专区,买了几包奥利奥和趣多多,称一称,有元。我在表格上打了最后一个勾。

去结账吧,我们来到收银台。收银台的尾部设计成了坡形。这样,扫完码的商品就可以自动滑下去,不会堆在旁边影响收银员工作了。“请拿好”,收银员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原来已经结好账了,我拿起小票一看,今天一共花了元,优惠了元,实际付款元。小票的两端是齿轮状,这样更利于撕下来。

我发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