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7:18:06 页码:14
2023年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实用12篇)
2023-11-19 17:18:06    小编:文锋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一

贾迎春恐怕是十二钗中最惨的一个女子。关于她的描写可以说是要一章一章地去找。第三回从林黛玉之眼描述了她。怎么说的?“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肋凝新荔,鼻腻鹅脂,温顺沉默,观之可亲。”第五十六回贾母闻得甄宝玉和贾宝玉模样儿相仿时,不相信甚至带少许不屑的口吻说:“大家子孩子们,再养得娇嫩,除了面上的残疾,十分黑丑的,大概看去都是一样的齐整。”贾三姐妹中,惜春未写貌,而贾探春的外貌描写,我个人认为是挺张扬的。“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一句话毫不由说地“夺”走了别人的视线。贾迎春的外貌大抵也如贾母所言,是很平凡的候门公府千金,并没有让人过目不忘的绝佳。

贾母在第三回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就罢了。”这是回答林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显然这里的“姊妹们”应当指林黛玉见面不久的迎、探、惜。惜春小,也许真的只是识得两个字。探春呢?最直白就看《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的“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秋爽斋偶结海棠社”里贾宝玉大喜“三姊妹高雅”,探春出理家政,王熙凤更是用了五六个人来衬托她,赞誉她。

探丫头真的才华横溢,虽然“难与薛林争衡”,可到底也在诗社笔墨了几首。藕丫头,也就是惜春虽然不大作诗,可人家会画画,刘姥姥听到贾母说:“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她就会画。等明儿叫他画一张如何?”时,喜的忙跑过来赞美说:“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个神仙托生的罢。”

贾惜春前八十回还曾被人夸奖过一番,可怜的迎丫头作为府中的长姐,却一直被人冷落,相貌平凡。贾母说的“认得两字,不是睁眼的瞎子”,大抵也是说她呢!

贾母去清虚观打醮的时候,小姐们带了很多很多丫头们。贾迎春的丫头是谁?司棋、绣橘。司棋是一个了不得的丫头,她和姑表兄弟私传表记,海誓山盟,被鸳鸯无意遇到,鸳鸯当时怎么想的?“因想这事非常,若说来,奸盗相连,关系人命,还保不住带累了旁人。”这几个四字词语严重地说明了若被别人察觉告到哪个主子那儿去的后果啊!司棋是一个大胆恋爱、追求自由的丫头哪!仅凭这一点大胆叛逆的性格就可以看出她定然是不受迎春约束的。

司棋其实也是一块煤炭,她发起火的威力不比晴雯火爆!第六十一回,迎春房里的小丫头莲花儿说:“司棋姐姐说了,要碗鸡蛋,炖的嫩嫩的”,显然是司棋是给自己养胃,也许还懒得自己去叫,才派莲花儿来的。这一点与晴雯让不燕来端芦蒿,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吗?都是丫头的身份,主子的样儿哪!

司棋还派人还催莲花儿,说她“死在这里怎么就不回去?”你可以想象司棋的要求多不简单?动作稍慢点燃和就要挨顿骂,甚至有点咒人的意思了。

莲花儿告诉司棋,柳家说没鸡蛋不炖后,她发威了吧?怎么做的?注意她“此刻伺候迎春饭罢”,我完全可以设想她一边咬牙切齿一边心不在焉地弄了点饭菜,扔给迎春。她作为一个丫头,不把伺候主子当正经事儿,反倒是跟别人呕气放在首要位置,不把“伺候迎春吃饭”当会儿大事,而是当每天必做的一个功课,做完拉倒,才不管你迎春吃得舒畅不。胡乱料理完迎春后,她带了小丫头们,喝命:“凡箱柜所有的蔬菜,只管丢出来喂狗,不家赚不成”。这里的“丫头们”恐怕不止一两个,从后面“造反”的声势来话,司棋可是管领着一大群丫头,可能“造反”时一个也没留下来去伺候迎春。

柳家最后蒸了一碗鸡蛋,司棋你这总可收场了吧!你东西砸了,人家也道歉了,谁知“司棋全泼了地下了”。多么嚣张哇!

司棋就是这样一个叛逆心强、脾气火爆、的下就有掌管小丫头们工作支配的权利的不是小姐胜似小姐的一个丫头。

司棋排山倒海地大闹一场,里头还有一个添油加醋的小丫头,谁?莲花儿呀!迎春屋里的大丫头掌实权,小丫头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一个个也都挺张狂。

第五十七回通过薛宝钗和刑岫烟的一番促膝谈话吐透出了这一点。

作者写“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连他自己尚未照看齐全,如何能照管到他(邢岫烟)身上,——凡闺阁中家常一应需要之物,或有亏乏,无人照管,他又不与人张口。

邢岫烟对宝钗说道“要使什么,横竖有二姐姐的东西,哝着些儿,搭着就使了。姐姐想,二姐姐也是老实人,也不大留心。我使他的东西,他虽不说什么,她那大留心。我使他的东西,他虽不说什么,她那妈妈丫头那一个是省事的,那一个是嘴不尖的。我虽在那屋里,却不敢很使他们。过三天五天,我倒得拿出钱来,给他们打酒习点心吃才好”。

从邢岫烟这一番话中,不禁让人咀嚼一种,迎春的卑微生存状况,丫头们在小姐头上。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清凉凹晶馆联诗悲寞》中提道“虽有迎春惜春二人,偏又素日不大甚合。所以只剩湘云一人宽慰他“,这借林黛玉之口说出了她与“迎春”“素日不大甚合”,一个“素日”表现出一直如此,“甚”又体现了程度之深。

这一回中黛玉和湘云联诗,没邀请迎春,也许有一个很大的原因,贾迎春不大会作诗。贾妃省亲她也作了一首,不过只是勉强凑成,简直无法与薛林比。

贾妃差人送灯谜,宝钗走近地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只说难猜,其实一见便猜着了。宝玉、黛玉、湘云、探春也装模作样,暗暗写了半日。这么简单的灯谜,惟有贾迎春和贾环猜的不正确。贾环没得着宫制诗筒、茶筅是很没意思,迎春却自以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她对一切事物抱以的宽容也是她性格懦弱的一个重大因素。

第三十七回探春提议起诗社,姐妹叔嫂的俗字都被别号所改了。迎春却道:“我们又不会做诗,白起个号作什么?”宝钗就很随口地以住地名丢给她了一个号。诗社里,迎春是懒于诗词,听了李纨让自己当副社长的话深合己意,也就不做诗了。

第三十八回的菊花诗,迎春却是独自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第四十回刘姥姥来,玩牙牌令时,迎春竟说了一句“桃花带雨浓”,连字数都挨不上边儿,错了韵还不像。

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迎春却痛了,既没有吃鹿肉,也没有联诗。

贾迎春倒也天生喜静,不大凑热闹,与湘云恰好相反。所以她也曾说过:“淘气也罢了,我就嫌他爱说话。也没见睡在那里,还咭咭呱呱笑一阵说一阵,也不知那里来的那些话。”

贾府的盛宴数不胜数。迎春来参与的大宴会挺少的。第三十五回“请了半天,只有探春惜春两个来了。迎春身上不耐烦,不吃饭”。

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贾宝玉请了探春,探春雅致高又喝酒,宝林二人是必来的,又恐不让李纨知道不好便又邀了她。一床热闹人,偏就想不起迎春来。

第七十一回贾母也只让史、薛、林与探五人向南安王妃请安。“贾母又只令探春出来,迎春竟似有无”邢夫人倒气愤不平。

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这才正儿八经地贾迎春开了一个大门面。后抄检大观园,司棋要被赶走了,迎春含泪似有不舍之意,“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作主的”,也没有保赦下来。只能主仆一场,让绣橘送出来一个绢包儿。丫头走了,奶妈也早已因开赌局罚走了,任凭黛、钗、探怎么劝,贾母也认定要管一管小姐们的奶妈子了。

第十八回“一时,只见迎春妆扮了前来告辞过去”,借贾宝玉之口也说出了“迎春尚未云,然连日也不见回来,且接连有媒人来求亲”等此话。大约迎春也快出阁,所以也格外珍重大观园里未嫁少女的青春日子,连晨省也难得打扮了。

面第十九回她就“误嫁山中狼”,是她老子欠孙家五十两银子,没得还,把迎春当作这银子活活送进了狼口。

贾迎春的生存状况单薄糟糕。对她最好的人究竟是谁呢?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在对待迎春的问题上,最悉心照料的亦不是宝玉,也不是宝钗,而是探春。

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中,一个在旁边伺候的媳妇便趁机道:“我们的姑娘老实仁德那里像他们三姑娘,伶牙俐齿,会要妹妹们的强。他们明知姐姐这样,他竟不顾恤一点儿。”

真的是不顾恤一点儿吗?绝对不是!后来是谁一坐下来就问累金凤的事情?是谁说“我和姐姐一样,姐姐的事和我的事一般。他说姐姐,即是说我。我那边有人怨我,姐姐听见,也即同怨姐姐是一理”?又是哪个人叫侍唤平儿过来的?都是探春哪!

一同前来安慰迎春的四人,只有探春厉害地开了口,问清原委,替迎春讨回公道。再看宝琴、黛玉,甚至拿这事拍手取笑。瞧瞧,即使不愿意插手这件事,也不用嘻嘻哈哈,拿一本正经审问的事儿当笑料吧!“宝钗便使眼色与二人,令其不可”,随后只得和迎春闹感应篇故事,“究竟连探春之语亦不曾闻得”。这就是宝钗的态度!你们吵,我闪在一边,不插手免得沾上灰哪!这等无动于衷让人联想不到那个派婆子雨给林妹妹送燕窝,暗中救济邢岫烟、给打伤的宝玉送药的多情的宝钗了。

你也许会说宝琴是贾府的尊客,宝钗与黛玉皆是亲戚管不了。可认真地听着总是问题不大吧?一个压根儿逃避,另两个皆不当正事。

海棠社刚起来,宝钗因迎春不会作诗,也就很随便地为她取了个号,更别提这里头还有什么典故了。

李纨要求迎春和惜春做副社会。“探春等也知此意,见他二人悦服,也不好强,只得依了。”这话什么意思啊?我个人认为,探春愿意也是想请迎春在诗社里也写几诗,也算正儿八经地入了社。谁知李纨先开口,交给她一个不咸不淡乏味儿的差事。

你知道贾宝玉轻描淡写、不以为然地说出一句“没他又何妨”前之他又说了什么?探春先告诉宝玉贾母逼着太太认宝琴是干女儿,宝玉笑道:“这倒无妨,原该多疼女儿些才是正理。明儿十六,咱们可该起社了。”接着探春就说了“林丫头刚起来”这些话。

你能相信吗?刚说完要“多疼女儿些才是正理”的宝玉却对迎春姐姐的病情毫不关心,一点儿也没有慰问的意思,甚至想敝下她一人开诗社会宝琴,简直文具盒难以想信。

倒是探春说不如让李纨、宝钗把家务料理好,湘云来了,黛玉身体全愈了,香菱也会作诗了再开社。这话潜意识里也盼着迎春早日康复,大伙儿一起其乐融融。探春心里惦念着迎春,一口把诗社的事儿拖了下来,可是迎春的病还是没有在开社时好起来,故而制度。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二

一部小说,最重要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要交代清楚,可是中国小说最著名的代表作《红楼梦》,却在这几方面都留下了太多的悬疑。本人研读之下,对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感到不合情理之处甚多;虽前后连缀,考查再三,仍然是一片迷雾。今开列如下,以征慧识。

书中第二回说:“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紧接着就是贾雨村应聘做家庭教师,“看看又是一载有余,不料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病而亡。女学生……旧病复发,有好些时不曾上学。”在这些叙述过程中,没交代季节和具体月份,但黛玉生日大,是二月十二。第六十二回探春和袭人谈论生日时,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看来此时黛玉年龄应该是六岁,不可能是七岁。而且按照过去民间风俗,计算岁数大多以虚岁为主。

接着出现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作者通过冷子兴的嘴,给我们勾勒出贾府大家族的历史和现状。这个夸夸其谈的冷子兴是一个什么人物呢?为什么他对贾府如此熟稔?书中介绍,此人是都中一个古董商,是贾雨村最相投契的有作为大本领的人。但这个身份只说明了冷子兴的职业,第七回则注明了他是贾府地位重要的当家人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女婿。周瑞夫妇在荣国府管理层中地位仅次于以资历取胜的大管家,直接听命于核心层驱遣,是被公子、小姐称为周哥哥、周姐姐的有一定权威的人物。这样看来,冷子兴的演说就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令人可信的事实。

冷子兴说贾宝玉:“如今长了十来岁”。这时宝玉和黛玉的年龄差是四岁多。

林黛玉在贾雨村伴送下乘船赴京都,路程再远,船速再慢,也用不上半年时间。这一点通过贾母的话能反映出来,贾母说:“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里,把你林姑娘暂且安置在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给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排吧。”可见林黛玉是在当年秋天从扬州出发,冬季到达贾府的。因此林黛玉到贾府时,还是六岁。

第三回黛玉回答王夫人时,陪笑道:“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这就出现了第一个年龄谬误,宝玉此时到底是十几岁还是七岁?第九十回贾母谈给宝玉娶亲时说:“况且林丫头年纪到底比宝玉小两岁”,又出现了第二个谬误:林黛玉究竟比贾宝玉小一岁还是小两岁?当然这个谬误是续书中出现的。

再看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左右瞻顾,事事小心,言谈举止深合礼仪。一个六岁孩子,即使受过教育,也难以面面俱到顾及周全,书中出现的分明是个娴静典雅的少女形象。从宝玉和探春(探春比黛玉还小)的对话,也根本不是孩提间的话语。探春听到宝玉给黛玉取名“颦颦”,问道:“何处出典?”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个字岂不美?”探春笑道:“只怕又是杜撰。”宝玉笑道:“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大多呢。”还有作者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刻画林黛玉的美。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标致人儿”——是描写小女孩的口气么?宝玉初见林黛玉时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神仙似的妹妹”、“捧心西子”更是对青年女性的赞语。同一回出现的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也不是五六岁的小女孩形象。

贾母让黛玉和宝玉住在一个房间,中间只隔一个碧纱橱,如果都是小孩子,还没有什么,如果是十几岁的年龄,能不防嫌吗?别说是封建礼教盛行下的贾府,就是现代人也不能这样安排住宿。这又是人物描写与实际年龄极不搭界之处。

让我们继续探讨,书中并无任何过渡性的叙述,就到了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梦中与秦可卿发生云雨之事。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再怎么早熟,也不可能发生男女之事,这时的宝玉最小也应该是十四五岁年纪。实际情况怎样呢?第五回宁国府赏梅(梅花开的时间应是腊月或正月)。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书中说:“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刘姥姥见到凤姐穿的是冬装,“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说明又过了一年。接着是贾宝玉认识秦钟,二人入家学读书。第八回写道:秦邦业却于五十三岁上得了秦钟,今年十二岁了。第九回贾宝玉对秦钟说:“咱们两个人,一样的年纪……”

接着贾府经过秦可卿患病、宁国府家宴、秦可卿丧事、林如海去世一系列重大事件,时间不觉又来到年末。第十二回写道: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因为身染重疾,写书来特接黛玉回去。贾政过生日时(书中没写具体日期)接到圣旨:贾元春被封为贵妃,并立即开始修建大观园。如果是冬季,北京天气寒冷,不可能进行园林施工,所以贾政过生日应该是转过年的春天。庞大宏伟的工程足足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完工。第四十二回讨论贾惜春作画时间时,黛玉说:“伦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就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的功夫呢。”

元春省亲该是又一年的元宵节。这样算来,从第六回开始,时间整整过去了三年。

元宵节后,书中明确写出,正月二十一,是薛宝钗的十五岁生日。这时的贾宝玉应该是十三岁。接着在第二十五回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宝玉中邪祟时,瘸和尚为宝玉治病,持玉念道:“青埂峰下,别来十三载矣”。

无论从薛宝钗过生日,还是从与秦钟相识,两者都能倒推出,第五回时的宝玉应该是十岁。十岁年纪就梦游太虚幻境,还经历男女之事,真是闻所未闻!端的“又向荒唐演大荒了”!

书中三十九回,贾母问刘姥姥:“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起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硬朗。比我大好几岁呢!”可以推断,此时贾母大约是七十二、三岁。时隔不多日子,应该是同一年,第四十五回,林黛玉对薛宝钗说:“我今年长了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怪不得云丫头说你好”。这样看来,此时宝玉是十六岁,宝钗是十八岁。

第七十一回,书中写道: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大寿,与七十三岁相差七年。此时宝玉、黛玉、宝钗分别是二十三、二十二、二十五岁,都已过了成婚年纪,真是不可思议!

其后七十八回,宝玉作《芙蓉女儿诔》中说:窃思女儿自临人世,迄今凡十有六载。晴雯死时是十六岁。可实际情况,晴雯比宝玉大。第六十三回写到袭人的年龄:“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同庚,黛玉与他同辰”。第六回写到袭人比宝玉大两岁:“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说明晴雯、袭人、宝钗三人同龄,都比宝玉大两岁。贾母过八十大寿过了很久,而晴雯才十六岁,比她小两岁的宝玉不能不是十四岁。说宝玉十四岁还比较合乎实际,因这时的园中姐妹都没有出嫁。所以,贾母的年龄肯定出了很大问题。另外,书中很多人物的年龄都模糊不清。

书中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的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雨村笑道:“弟族中无人在都,何谈及此?”子兴笑道:“你们同姓,岂非一族?”雨村问:“是谁家?”子兴笑道:“荣国贾府中,可也不玷辱了老先生的门楣了!”雨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自不少,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能逐细考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认他,故越发生疏了。”

子兴叹道:“老先生休如此说。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雨村道:“当日宁荣两宅的人口也极多,如何就萧疏了?”冷子兴道:“正是,说来也话长。”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金陵是南京,石头城更是南京别称,通过上面述说,金陵即是都中(都中即京都)。可从第三回开始,林如海托贾雨村带黛玉乘船从扬州出发,赴京都前往贾府,京都明显是北京。林黛玉到贾府后,书中多次出现下大雪场景,贾府卧室都有炕,手炉、脚炉等北方家居必要设施。南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雪,更不会下得那么频繁。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贾母来了,很生气地对贾政说:”去看轿!我和你太太、宝玉儿立刻回南京去!”

第一百二十回,书中写道:且说贾政扶贾母灵柩,贾蓉送了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贾蓉自送黛玉的灵,也去安葬。

另外还有很多地方都能验证:京都是北京而不是南京。

这是地名上的第一个舛错。

第二回贾雨村对冷子兴说:“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这是贾雨村给出的贾府位置图:“二宅相连”,应该是“二宅相对”;而且是东西相对。

再看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的情况: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是外祖的长房了。”又往西不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这里宁国府与荣国府同在大街北面,东西相连。

大观园的设计也是基于两宅相连的地理形势。先令匠役拆宁府会芳园的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已尽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条小巷界断不通,然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联络。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了来的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便,凑来一处,省许多财力,大概算计起来,所添有限。通过以上叙述,进一步证明了荣宁二府的位置是相连而不是相对。还有第六十六回,柳湘莲对贾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第六十三回,忽见东府里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第八十八回,小丫头琥珀过来回贾母道:“东府大爷(贾珍)请晚安来了。”第一百零七回,书中写道:贾母素来本不大喜欢贾赦,那边东府贾珍究竟隔了一层。以上都明确说明了宁荣二府东西相连。这说明贾雨村口中的宁荣二府位置是错的。有人说第二回贾雨村看到的是贾府老宅,可书中并未交代,从他和冷子兴的对话,说的就是贾府现状。

1、祭祖活动中失踪的贾蔷。

红楼梦中主要人物以外,贾蔷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第九回贾蔷首次登场:这人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之中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跟着贾珍生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得还风流俊俏。他兄弟二人最相亲厚,常共起居,宁府中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专能造言诋毁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什么小人诟啐谣诼之辞。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这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虽然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眼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阅柳为事。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因此族中人谁敢触逆于他。

因为贾珍与贾蔷的特殊关系,修盖为贾元春准备的省亲别墅(大观园)时,贾珍派贾蔷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负责整个戏班筹建工作。回来后贾蔷做了大观园戏班的总管,并得到龄官痴心的爱。贾府败落后,他和贾环、贾芸沆瀣一气,利用代理管事的机会,偷典偷卖、酗酒聚赌,把贾府闹得乌烟瘴气。这里想说的是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书中写道:众人围随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帐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像。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下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里。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媳妇,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贾蓉方退出去,归入贾芹阶位之首。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些空地。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三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尽管看过了,但是书中有的描述还是演员不能及的,还是被书中所描述的传奇故事所吸引。

既然描写的那么好,其中的一些经典场景当然让我难忘。如,黛玉葬花、湘云醉卧、晴雯撕扇、宝钗扑蝶、宝玉挨打等等......

我们对《红楼梦》进行细读品味,就会发现“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只是一个空泛而美好的愿望。说到底,惟其艰难,主人公的受难,更能凸显宝黛二人爱情的价值感。我们并不能偏激的说谁对谁错。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比名利,比金钱,比青春都要重要一点点,不多,就一点点。

袭人可以说是里面最可怜的一个角色,袭人是宝玉的通房丫头,日后宝玉成婚了,她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林黛玉有时还会笑称袭人是嫂子,可见黛玉对这事也是有看法的。

当我看到袭人开始在人前搬弄是非,想让黛玉搬出去的时候,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凡人容易犯的毛病,自私,软弱,首鼠两端。可她应该得到谅解,因为不是不同情他人,就是不怜悯自己。

等我们看到了红楼的结局:黛玉的惨剧,宝玉的悲剧,宝钗的闹剧。

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种人生归宿可以选择,那么,死于伤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发芽的灰暗生活里,更合我意。

林黛玉那种“碧云天,黄花地”的哀愁,并不是空泛无由的,好的感情总是最接近人类美的本质。女子对此的追求要更偏执些,注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宝黛二人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感情是一种如此稀缺的资源,除了珍惜,我们别无它法。

然而,说它是一部悲剧,也确实如此。而导致这成为悲剧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人公。黛玉本是书香门第的女子,比别人更出类拔萃。她刚进贾府的时候,贾府上上下下都称赞她,喜欢她。可是她太聪明了,锋芒都露了出来,她不像薛宝钗那样有心计,她嘴巴想说啥就说啥,比刀子还尖利。因此,贾府的人都有意疏远她。

《红楼梦》是历史性的悲剧,通过对封建豪门贾、史、王、薛四家从辉煌到腐败的过程描写,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极端腐朽,展示了它无可挽回的堕落和崩溃,以及必定灭亡的命运。虽然是必定灭亡,虽然是应该灭亡,但是,造就“灭亡”的这个社会,是很令人深思的。

有人说,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是也只有当好的东西没有了,才能触动人心中的痛,也才更耐人寻味,回肠荡气。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四

是谁?用那满纸的荒唐,演绎着红楼的悲伤。又是谁?用那满腹的辛酸,辗转着宿命的凄凉。

是否是金陵的烟火太凉,冷却了璀璨华裳。是否是前世相逢的缘分太浅,才让如花的人儿天各一方。

多想留住红颜那一抹灿烂的容光,不用在一把辛酸的泪雨苦痛惆怅。多想在最初的太虚幻境一直留守,才不必在现世中忍受着无可奈何的寸断肝肠!

终难忘,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过往。

终哀叹,风月情债、梦醒而碎的心伤。

人生总是有太多的无奈难以抉择,世间的悲欢离合更是宿命难以摆脱。在红楼的那场迷梦中,有那两个至情至性的奇女子(宝钗、黛玉),她们将世间女子的美集于了一身,却也难免红颜薄命的一场凄凉。

世间的偶然总是让人难以捉摸,就像宝钗、黛玉两个名字简单的结合在一起,便是宝玉的拼合。原来,出生赋名的那一刹那,就早已注定了三个人缠绵不觉的纠葛。

世人皆赞美金玉的良缘,身临其境的人才会懂得幻化的宝玉与僧人赠与有意的撮合,永远不敌前世真身那场顽石与绛珠仙草的木石前盟。

满是华光的金钗注定要在世俗的大雪中掩埋,而那世外的仙姝前尘旧缘更是无法摆脱今世强加的伪装。

在这场谁都没有主动权的爱情赛跑中,情海的禁锢将每个深入幻境的人束缚。而这场无可奈何的角逐,最终留下的也只是零落满地的残红。

有人说宝钗是最终的赢者,因为最终是她穿上了红妆嫁给宝玉,促成了金玉良缘的世俗神话。可是这场金玉的贵重并非是那场良缘的最好归宿,当宝玉披上袈裟成为了和尚,独守孤灯的惆怅哪个旁人能体会这份无奈弹起的“终身误”?当两个人上演着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模样,宝玉的心早已随魂断潇湘的黛玉守候着木石前世的约定,寻觅到天涯的方向。

依稀记得初见时的模样,似曾相识的目光将前世今生的夙愿点亮。不管轮回磨灭了多少前尘过往,仍然记得三生石畔挥洒甘露的芬芳。你别了仙草的修行逐我来到尘世的方向,我亦可抛却锦衣罗裳披上袈裟守候着你我的地久天长。你为我泪水流尽魂断了潇湘,我亦可在灵魂的领地仰望着你离去的方向,用几世的修行与你在红尘的痴想中长相厮守热恋一场!请不要再让颦儿的眉头深锁着忧伤,要相信金玉的光芒不会让木石的真情迷失了方向!请不要在伤感中苦苦彷徨,死生相别的人亦可携手比翼飞翔!

梦醒、梦碎。那场风月的情浓,在那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上演着怀金悼玉的感伤。

魂归、魂逝。那场情海的幻天,在那枉自嗟、空牵挂、无奈处,诉说着水月镜花的凄凉。

相守却无法相爱,最终连相守都成为一场空想,金玉的无奈,打湿了点点红妆。

相爱却无法相守,泪尽而归时彼此痴念的人近在咫尺却天各了一方,木石的悲哀注定此生哀怨一场。

繁华梦碎红楼泪,天涯何处觅香丘?

感叹人生的一场相逢,齐聚了世间最艳丽的风景。叹惋那场毁灭繁华的寒风风,造就了百花落幕的凋零。

忘不了芍药花丛那个痴儿鼾睡的身影,蝶儿戏舞的香艳中那个明媚如春的神情。纵然是有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的凄景,然而在悲凉中英豪的你亦可追寻喜悦的罗丛。你醉后伏过的的青石依稀记得你可爱的倩影,飘零的落红为你披上温暖的斗篷。丈夫的早逝让青春的美丽成为了幻境,无终的结局更让世人心痛产生猜测的共鸣。你也曾在寒塘寻觅鹤影,你也曾隔晶帘遥望风景。寂寞的霜娥爱上了寂寞的清冷,滴泪空守的玉烛又向何人诉说着虚廊幽情?乐观的湘云,无奈的湘云,注定了一场探春悲秋的黄昏!

都说你机关算尽太过于聪明,到头来却生生害了卿儿的性命。你的精明强干让世间的男儿叹服,然而算计来算计去一场痴迷竟让所有的迷梦变幻成空。谁能体会你高楼上临风的孤独,谁能理解你坚强下掩藏的哀愁。半世的心思只为了一个家富人宁的憧憬,到头来却遭受天怒人怨的秋风。“生前心已碎,死后心空灵”,叹人世的悲欢离合终究难随人定,三更梦醒处累尽了几世聪明?轰隆隆大厦从根倾,一纸红颜的薄命将刚强的王熙凤葬与无情!

十二钗里将你的着墨太少,然而上苍却赠了你一个“巧”。虽然是出生在官宦贵胄之家的千金小姐,然而梦幻的繁华终如一曲昙花!倘若你的生母在黄泉下知晓你遭逢贪图银钱的狠舅奸兄伤害,是否会将怒火压下?倘若熙凤知晓就你一命的她,是否会庆幸曾经结识那么平凡的穷人家?感谢上苍让巧姐遇到了刘氏恩人,纵是此生荒村野店做个纺纱浣衣的村妇,也是悲凉中最温暖的守望。

四春将叹息留给了世间,而好事终的慨叹却留给了最初的瞬间。忘不了你的最先的出现,最早的离开,是你的手开启了那段太虚的梦幻。都说你是祸水的红颜,家败的根源,谁又能知道你“情可轻”的种种叹惋?人的一生经不起太多惆怅的无奈,花容月貌的袅娜仍害了可卿的命运牵连。短短的人生留下了太多的谜团,一场孽缘写尽了荣宁的悲欢。

飞鸟各投林,百花芳菲尽,梦影残痕的惆怅,零落了谁的容颜?

朝为红颜美,暮成白骨灰,一场红楼的旧梦,叹坏了谁的悲欢?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五

与多数中国小说一样,《红楼梦》中也有第三方,又与多数小说不同,《红楼梦》中的第三方并不让人觉得突兀多事。故,在我以前读红楼的时候,经常会忽略第三方的存在,而再次翻开《红楼梦》第一回,却觉得不仅存在着第三方,且第三方不是一个视角,而是好几个。

首先,女娲补天剩余石,即宝玉颈中所挂的通灵宝玉,是整个故事的记述者,通篇《红楼梦》都是顽石回到青埂峰下,情僧路过看到,并抄录下来的。这块通灵宝玉是宝玉落草时带来并在以后被挂在颈中的,那么以它的视角所描写的,应该为宝玉所看到所经历到的故事。想来脂砚斋的批语在后文常向石兄发问,开始时觉得荒唐有趣,仔细想想,却极为正常。

其次,一僧一道为积功德,在警幻案前挂了号,要去超度几个冤鬼。一僧一道能力有限,自己也说自己只能去度脱几个,故,没有在每个角色的故事中出现。但是后文中,有几个重要人物的结局,却与他们分不开关系。

再次,警幻仙姑作为司掌人间风月情事的“神仙姐姐”,连绛珠还泪都是由于她一问而引起的,再加上她的几个司中写着古今女子无法摆脱的结局,可见这个冷静的第三方虽极少参与故事,却无时无刻不在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最后,第一回云“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由此可见,不论本书的原作者是否为曹公,曹公作为增删者,是不同于前面的情僧、吴玉峰、东鲁孔梅溪三个传抄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与他进行过增删。增了什么,删了什么,我们没有对比,不得而知,然而在程本《红楼梦》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

觉其行止见其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

悔又无益,大无可如。

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之时,饫甘。

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

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

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

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

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

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

后红学家认为这段话是脂砚斋的记录,故把其放在了脂批中。不管怎样,在书中,这段话都是作者自云的,再想曹雪芹将这部书题曰《金陵十二钗》,那么这十二钗的女子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倒有可能是曹公亲身经历的事情改编而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常有人说《红楼梦》中的很多事情与曹雪芹家的事情暗合吧。因为曹雪芹本身也就是一个第三方嘛。

细想起来,在一部小说中出现五个第三方视角而不让人觉得混乱及喧宾夺主,《红楼梦》在文学上的造诣颇深。以前读小说,最讨厌有一个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的第三方,时不时站出来对书中的人物或褒扬或批判,又或者对读者指手画脚一番,而《红楼梦》因为将第三方设计成了五个,每个第三方都以自己的视角看故事,不再是全知全能指手画脚的,读起来混自天成,实值得学习。

第一回中,僧与度脱香菱而甄士隐不舍,到后来甄士隐自己被道士所度,完成了以僧道眼中所看的第一个故事,而贾雨村这个角色则是曹公自己说的“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的,以此为女子做传。带着这样的“任务”,贾雨村一出场,便认为自己遇到了风尘知己。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六

记得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在小学一年级,拼音版,很精致的插图。上五年级的时候开始读原著,直到现在,已经读了多遍。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解,新的体会。在我的心目中,它始终是四大名著之首。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书中对人物、环境、语言,以及对服饰、食物、陈设、古代建筑、琴棋书画等的描写,都是十分细腻的。贯穿全书的线索也是非常多的,所有人物的命运都在文中有过许多暗示。文中还有许多诗词,不但美,还能体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当然也预示了人物的命运。书中还对当时官场的黑暗,封建家庭的腐朽以及各种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曹雪琴毕生心血倾注到了这本书上,可以说是用泪哭出了这本旷世奇书。

在这本书中,每个人的性格都十分鲜明。就拿林黛玉来说吧,她小心眼,见不得贾宝玉和别人好。她多愁善感,虽然有贾母的万般疼爱,但她认为自己寄人篱下、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因此养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格,这一点从她的诗中可见一斑。从“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到“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再到“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都是缠绵悲戚的诗句。她抵触封建科举制度,淡泊名利,从不规劝宝玉读书考学、立身扬名、光宗耀祖,这是她和宝玉的相同之处。

薛宝钗就截然不同了,她大度豁达,面对林黛玉的讽刺挖苦,她从不计较。她知道黛玉体弱多病,就经常拿着补品来看望她。她善解人意,捡到了邢岫烟的当票,知道她生活拮据,就悄悄地把她当的衣服拿回来。她作的诗从没有轻浮之语,全都含蓄浑厚,温雅沉着。写螃蟹诗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更是以小题寓大意,讽刺了世人。她贤德,始终规劝宝玉读书,考取功名利禄。她圆滑、世故,不肯得罪一个人,大事小事都做得很好。这应该就是王夫人选她而不选林黛玉作儿媳妇的原因吧。在现代社会,恐怕宝钗比直率的黛玉更讨人喜欢。

说起红楼梦。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王熙凤。她性格泼辣、口蜜腹剑、心狠手辣,害了很多无辜的人。但也有她的优点﹕做事果断、奖罚分明、有领导才能,把一个大家庭管理的井井有条,是古代版的女强人。

除了这几位之外,还有大大咧咧的史湘云、懦弱的迎春、以及多情,生性钟爱女子的贾宝玉等众多人物形象。

《红楼梦》,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是一本值得我们研究一辈子的巨著。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七

没有《三国演义》的战火连天;也没有《水浒传》的荡气回肠;更没有《西游记》中的奇异荒诞,但《红楼梦》却以那深刻丰富的美与丑之间复杂的相生相克的矛盾铸造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艺术上的伟大成就。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是曹雪芹,续作是高鹗。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红楼梦》之中最为经典的要数的文章是《葬花词》,它是想林黛玉一类女性的哀音代表,也是作者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的代表作。它与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是并重的。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由作者特意地强调得,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最后一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以花落来比喻黛玉的死,以人亡来比喻宝玉的出家,意境之高非凡人所能深深体会的。

黛玉是忧愁的,这也为词的诞生奠下了基础,词中消极颓伤的情绪是不容忽视的。她的身体,她的地位,她的遭遇都足以促成她面对花谢春将去时的自悲自怜。

“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葬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词中袒露无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浓知是谁?”《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面对花落,她想到了自己离开后的情景而无法释怀,尽然泪下。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她带着她的苦甜离开人世,她的甜是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她的苦是对封建社会的愤概和无奈。林黛玉与常人不同,她是灵魂人物,她追求自由,清高孤傲、孤芳自赏,俨如寒冬中的艳梅。

她的自然,浪漫,在这儿体现的淋漓尽致,是红楼梦中最美的体现。她的诗情、感情、爱都表现在这词中。在这寂寞的社会,一个人读着红楼梦与葬花词,倘若能领略到黛玉的情与爱,定可以悟道当中的禅。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八

红尘滚滚,翩翩少年的一片痴心随着最后一缕青烟消逝,咚咚的`木鱼声,封尘了这一段可望不可即的刻骨铭心。断肠最苦为多情,莫非是上天注定,偏叫那劳燕西东,不怨那多舛的蹇命,只恨这如梦的浮生。

《红楼梦》的爱恨纠葛、情缘牵绊中,最打动我的便是宝玉和黛玉这一对红粉痴恋,从两小无猜到两情相悦,又是木石前盟的奇缘,前生注定的心意相通。宝黛之恋空前绝后,流传千古,令人唏嘘。但是又有谁能够真正的读懂他们呢?这段恋情生不逢时,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宝玉黛玉自是才子配佳人,但这段恋情不被家人默许。第一,黛玉自始至终都是外人,虽然黛玉刚刚进贾府的时候大家都十分热情,很关心她,但第七回中送宫花事中,一共十二只宫花,可是黛玉就是最后才领到,还是别人挑剩下的,抛去黛玉的多心,按地图来说,周瑞家明明可以不去绕远路就给到黛玉的,但是他却故意绕了远路,这说明黛玉其实一直都不被家族认可;第二,黛玉的性格没有宝钗讨喜,前面也说到黛玉是一个孤傲直白的人,而长辈更喜欢温婉大方的宝钗,最主要的是这段金玉良缘可以给贾府带来巨大的利益,而黛玉毫无家庭背景,甚至依靠贾府过活,封建社会下的四大家族关系复杂,暗流涌动,他们当然更倾向于有背景的薛家。世家联姻,一荣俱荣。最后就是黛玉的身体情况,黛玉从小体弱多病,年迈的贾母更是封建迷信,认为黛玉不吉利,自然不会同意宝玉黛玉的结合。拆散他们的除了不可违抗的命运,亦是源于他们都是封建制度下的叛逆者。黛玉父母早逝,在没有人关爱的情况下,性格逐渐变得孤傲,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利害”的语句,将周围不合理的现象一一揭露,因而被人看成是“刻薄”、“小心眼”,这是一种叛逆;宝玉入过私塾,却认为私塾的内容和风气腐朽败坏,那些循着古板教育路线的老爷公子庸俗可憎,在情感与观念上,宝玉都与其格格不入,这亦是一种叛逆。黛玉的身世注定她的孤苦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但她始终是孤零零的旁观者,在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只有风流多情却对她痴心一片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患得患失;而宝玉作为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却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他的行为和性情在当时的社会无疑也是被否定的。他对黛玉的欣赏,或许亦是同道之人的惺惺相惜。

《红楼梦》中除了讲述宝玉黛玉之间的凄惨爱情,还讲了贾府的兴盛至衰败,贾府的没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贾府内部的腐败和兴家意识的匮乏,刘姥姥三次进大观园的经历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时,大观园的景象可是奢华至极,但是第三次进大观园时,贾府已面临家破人亡,一片萧索凄凉。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昔日泼辣的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这位昔日来打抽风的穷老婆子。这种极盛和极衰的巨大反差恰恰证明了贾府的腐败。在书中,秦可卿去世时曾经托梦告诫王熙凤这样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日子不会长久,让王熙凤早做准备,办学校,置宗祠田地,为将来做打算。但是王熙凤并未放在心上,王熙凤虽然在治家方面很有一套,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封建社会的普通妇人,不可能有那样的远见;而贾云村因为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因此听从身边小人从而走上判假案贪污的道路。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于是贾府败落的时候一无所有,“落得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二则是封建社会迂腐的制度,也是贾府没落的根本原因。传统的封建迷信观念让宝玉黛玉不能够被家人默许,隐藏的黑暗让贾家的每个人都被命运吞噬,一个一个悲惨的片段凝结在一起,最终使这场大悲剧得以上演,府邸在畸形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出来,结局自然是一步步走向衰亡。宝玉其实叛逆的并不彻底,因为在许多场所他都没能做到他心中所想,巴金的作品《家》中的觉新和宝玉有些许相似,都是为了家庭不得不去做些自己不喜欢的事,他们的结局最终都令人惋惜。

宝玉黛玉的凄美爱恋,王熙凤的泼辣言语,宝钗最后的孤独终老,四大家族的兴盛衰败,这些都十分值得我们阅读,而阅读后我们更应该学会反思。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九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知书达理的薛宝钗,痴心多情的贾宝玉,精明能干的凤姐,还有那人人敬重、待人豁达的贾母等,给我们上演了一场由兴而衰的红楼幽梦。

读完《红楼梦》,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拂风”的林黛玉了。她,天资过人,才情横溢,不仅写得一手好诗文,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从小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林黛玉精于弹奏短琴,抚琴轻吟,似行云流水,如天籁之音。每遇烦闷之事,黛玉便借那幽怨婉转的琴声来表达心中情感,真是一个让人爱怜的女孩!

虽说黛玉很有才情,让人钦佩,可现在的父母没有哪一个希望自己的子女像林黛玉那样整天病怏怏的。林黛玉太多愁善感了,每遇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就心里憋屈,赌气不和别人说话,甚至秋叶飘落归根也会独自伤心落泪。

说到林黛玉,还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她就是知书达理的薛宝钗,薛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静,而且品行端庄、通情达理,贾府上下无一不喜欢她。

某日,众姐妹齐聚,唯独不见黛玉,薛宝钗正准备去找林黛玉,却见宝玉也去找黛玉,她怕黛玉猜疑,便转身离去。宝钗知道黛玉心眼儿小,担心黛玉误会自己是和宝玉一起来的。从这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出,薛宝钗是那么的善解人意,有着一颗女孩子的细腻的心。

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中,贾母最喜爱的莫过于贾宝玉了,“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就是对宝玉最好的形容了。生活中的贾宝玉,却很淘气,他虽天资聪颖,却不爱读书,喜欢与姐妹们一起吟诗作对、喝酒下棋,皆因贾母对他的宠爱,无人敢管。

宝玉虽贪玩,可他对黛玉的一片痴情却丝毫未曾减弱。黛玉忧郁而死,宝玉顷刻之间觉得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都化成了灰烬,没有了真爱,顿觉万事皆空,生活的意义已不存在了,遂出家当了和尚,令人读来尤为伤感。

合上《红楼梦》,细细地品咂着书中那些经典的话语,让人感叹不已。“一场红楼梦事,写尽人间悲欢”,他们其实都是古代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倘若摆到现在,不知道该有多幸福呢!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十

贾雨村终于等到重返官场的机会。当年同僚一案参革的张如圭(谐音如鬼),忽遇贾雨封并告知他好消息,凡被参革的人只要有保荐,便可复官。贾雨村通过设法寻到的公文邸报,证实此事不假。于是次日面谋于林如海,请他出面保荐。

无巧不成书,林如海说自从黛玉母亲去世之后,都中岳母(则贾母,黛玉的外祖母)几次打发人来接黛玉,无奈黛玉病体未愈尚未行,现在正思送女进京。还给足贾雨村脸子,说小女蒙先生教训的大恩未经酬报,正好借此机会图报,此事一定重托内兄(则贾敏的哥哥,此处指贾政而不是大哥贾赦)促成。这段文字不长,林如海的品格却跃然纸上,对于来求做事的一个家教十分感恩和温厚并以礼相待,不愧是书香世家,让人敬佩。

而贾雨村一面打恭谢不绝口,但心中尚有疑惑,便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可见贾雨村至今真的是官场涉历未深,林如海笑了一下,知他心事,说那内兄与先生同姓犹如一家,是荣国公(对国家有大功之人才尊为荣国公)之孙。大内兄贾赦现袭一等将军之职,二内兄贾政,现任工部员外郎,为人极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

从林如海口中,读者可先对荣国府现在主要人物有个概念。荣宁二府的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兄弟,是卫国有功臣子。上回人物关系表已说明,小说主线荣国府荣国公贾源传贾代善,贾代善娶四大家族之一的史氏太君则现贾母传贾赦贾政和女儿贾敏。贾赦贾政世袭爵位,按照清朝制度,宰相都不能达到侯爵的爵位,贾政虽然干着五品官,但是权势确是相当显赫,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是,贾政的女儿元春还是当今的贵妃,政治靠山可谓十分强劲。这就是贾府的政治社会背景。

贾雨村涉世未深,他甚至比冷子兴这个古董商对外面的世界还了解得更少。后来因林如海的推荐信见过贾政,贾政见他身材伟岸言行不俗,读后感又是个文化人且又是妹夫所荐,便利用关系,在不够两个月时间让他复职,还被升为金陵应天府的知府。贾两村到应天府后碰到的第一宗人命官司,也让他差点因此而陷己于不利境地,要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便要顺势而为,这是后话。

荣国府之大及社会地位之高,以及里面人物建筑物之多,不是一两笔轻易能略过。估计曹雪芹为了写好荣国府这些方面应从哪里入手,肯定花了不少心血。小说让作者最欣赏的主角林黛玉从外面世界而来,一步步走近荣府,让一个未见过世面的小女孩以一种好奇的眼光来慢慢认识这个未知的世界。我们也随着她的脚步及眼光,看到这个普通人家所不清楚的贵族之家,一切都是新奇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十一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泪下。

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

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泪下。

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

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泪下。

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

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泪下。

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

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十二

续在红尘等待,为你请歌一曲。看空中那纷飞的雨,承载着谁的思念?清风不解君意,细雨不懂柔情。那逝去的流年也带走了回忆。

踏破时间,回望那一段凄婉的情史,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落寞史。千古红楼,梦回一史。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终究还是覆灭了,只留下那令人哀叹的结局。

我曾以为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当我细细品味这本书时,才知道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上如此腌臜的一面,但其中最让我动容的一面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一袭道袍,随风飘曳,宛如天外之人,仙女下凡,高洁不沾染一尘死凡。美丽而孤傲。但她的孤傲却是命运使然的。多年体弱多病的她在父母双亡之后一人流落至此,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现在却被这样无情对待。这便是我初识的黛玉。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书中是这样描写宝玉的。他俊美得几乎不像一个男孩子。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与花本已美丽,而中秋之月,尤为圆润清朗;春晓之花,尤为鲜艳润泽。这样的美男子便是宝玉。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后坠入爱河。这样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让多少人羡慕,它是那样纯洁,那么自然,纤尘不染。

在封建礼教前,当宝玉挨打后善良孤傲的黛玉把眼睛哭成桃儿一般,她的哭并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地对抗封建礼教。由此可见只有她们二人心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