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游颐和园日记(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8:32:14 页码:7
2023年游颐和园日记(优质14篇)
2023-11-20 08:32:14    小编:飞雪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游颐和园日记篇一

旅游的第一天,吃过早饭,我们向颐和园出发。

一进颐和园的入口,就看见一些仿古的售票处等。进到颐和园里面,满眼都是古色古香的——看看树木一棵棵都上了年纪,像老爷爷一样满脸皱纹;瞧瞧大门上的木头已经朽了,像老奶奶掉牙一样,露出本色的木头。

我们走在去昆明湖的路上,看见一些人拿着像拖把一样的大笔,在一大格一大格的石砖路上写字。写的字不但龙飞凤舞,而且规规整整,大小一致,跟我们在本子上写的字一样,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到了昆明湖,湖水清清的,一眼能望见三四分米下的东西,湖里有鱼,一会儿钻到水底,一会儿浮上水面,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看看这面的万寿山,老师说,古时候有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的老妈妈过生日,他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就把这座山命名为万寿山。山上还有一座庙,叫佛香阁,这座庙高大雄伟。从远处看昆明湖和万寿山像合在了一起,山和水,显得格外美丽。那面是十七孔桥,十七表示吉祥。

随着整齐的队伍,我们来到了长廊。长廊全长700多米,在头顶的木头上一共有14000多幅画,很少有重复的,大多都是书上的人物,我认识几幅,如张飞大战马超、武松打虎、千里眼和顺风耳。长廊有四个大亭子,象征春、夏、秋、冬。

看完了长廊,我们意犹未尽地离开了美丽的颐和园。

游颐和园日记篇二

2001年4月4日星期日晴。

今天一早,我便在父母的带领下坐车去闻名中外的京都名胜颐和园游玩。

进二门,绕土山,眼前豁然开朗——颐和园的大半景致就呈现在我的面前。我们先去昆明湖畔的知春亭。这里轻风习习、杨柳依依,果然在传布着春的信息。眼前,宽阔的昆明湖面泛着银波;远眺,北岸的'万寿山青翠如洗。绿树丛中,掩映着亭台楼阁。虽只露出一角黄瓦或几根红柱,却已把万寿山点缀得分外妖烧。尤其是位居正中、半山之上的佛香阁,更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碧辉煌。

曲曲弯弯,左拐右绕,我们在一群接一群的人流中穿行。东瞧瞧,是奇花异草;西看看,是怪石苍松,忙得我不知先看哪边为好。

终于,我站在了长廊的东端。长廊果然长。跄起脚尖,从人们的肩头望过去,根本别想看到它的西端。这里,游人更是集中。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无论老幼,全都仰头观看绘在廊子顶部的各式彩画。有山水、花鸟、人物、鬼神……。不仅色彩鲜丽,而且笔笔传神,一丝不苟。也许,我看得太专注了,总忘了走动,于是爸爸不得不时不时地捅我一下,促我前行。听人家介绍,长廊共有三百七十三间,可我一直仰头观望,竟然没有觉得脖子酸疼。因为,我被长廊的画迷住了,更被长廊外那些比画还美的景致所陶醉了。

从长廊正中处的排云殿上山,刚才还只能远眺的佛香阁已在我的正上方了。但见它三层八角,红柱金顶,一层比一层小,一层比一层高,即使与庞大的山体比较,也显得十分壮观。进阁内观看,里面很是阴暗。一尊佛像面北朝南,甚是高大。周身镀金,看不出是泥塑还是木刻的。阁外,四周廊上,皆是游人。那些上了些年纪的人,多在此歇脚进食、品茶观景。而许多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则是忘了中午已过,肚子饥饿,只顾了蹿进蹿出,跳上跳下,尽情的撒欢。至于那些蓝眼睛高奥梁的外国友人,始终在摆弄着手中的照相机,上下左右地照个不停。

站在佛香阁上远望,湖南面的十七孔桥,公园外玉泉山的宝塔都一目了然。于是,我觉得自己已经站得很高很高了。可是,等我登上智慧海,我才发现,佛香阁的金顶,竟在我的脚下。此时再四下里眺望:西面,披着绿装的西山起伏绵延,望不到头;东面,北京城区隐没在一片苍茫之中。俯瞰昆明湖,碧波上荡漾的游艇小如玩具。无怪唐人有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从智慧海下来,就是后山。这里,一般是游人很少来的地方。可是我觉得此处的景色别有一番韵味。它幽静,远离尘嚣;甚至湖水都似乎比前面清澈许多。没有姥紫嫣红,但那参天松柏的虬枝劲干,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同样给人以美感和启迪。(日记)。

‘沿着湖岸西行,我们又到了巧夺天工的石舫。站在船头,正可眺望位于湖西岸的玉带桥。那拱形的桥身犹如雨后的彩虹。据说,外国人还不曾造出这般弧度大、造型美的桥呢!我不禁为先辈的智慈感到骄傲和自豪。

天色已晚,不能不暂别薄暮中的颐和园。我希望并相信,明年此时,我还会来此一游的。

游颐和园日记篇三

就在这周六,我们游览了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一到北京,我们就坐着小船来到了颐和园。在路上,导游为我们讲解的绘声绘色,同学们在地下听的也是认认真真。据说,我们走的这条河是当年慈禧老佛爷每年去颐和园避暑的必经之路呢!

进入颐和园,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架拱桥和干干净净的地面。地面上都没有半点儿垃圾,就来角落上都一尘不染。往前走,还有一些石碑和石头雕制的物品。接着往前走,你会看见一个及其显眼的`东西——十七拱桥。人们都说卢沟桥上的狮子数也数不清。可是,十七拱桥上的石狮子可比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多得多,大约有543个石狮子。而且每个石狮子都在设计师的手下被雕刻的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在十七拱桥的另一面还有着一头牛,真是惟妙惟肖。

再往前走,是一个祈福平安烧香拜佛的地方,而且就在寺庙的正前方蹲着一条龙,好像在守护着寺庙。再往前走,抬头往上看,会看到一个纯金打造的建筑。据说,有一颗大就在上面亮着。在他的正下方有一块石头,名叫“败家石”。

在往前走,就到了我们的最后一站。那里有一艘很大的古船,据说是当年慈禧老佛爷是为了训练海军建造的。现在,已是黄昏,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颐和园,留下来永不忘怀的记忆。

这次游颐和园让我懂得了许多的知识,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我爱颐和园!

游颐和园日记篇四

暑假到北京旅游的第一景点,我选择了颐和园。因为我要亲眼见见课文中那美丽的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这可是我期盼已久的心愿啊!

颐和园门口游客如云。导游姐姐告诉我,颐和园是皇帝的御花园,也是给母后祝寿和游玩的地方。昆明湖是模仿西湖挖成的,挖出的泥土就堆成了万寿山。所以,进门的大殿就叫仁寿殿,殿前有三尊铜铸的龙、凤和四不像的麒麟,个个栩栩如生。在乐寿堂前也有铜铸的鹤和鹿,形态逼真,象征着福禄寿。在堂前有巨大的“败家石”,在绿树成阴的院子里,座落着许多房屋,据说是王妃的住宅。

走进邀月门就是有名的长廊。长廊的枋梁上绘有各种彩画,有八千多幅呢!我很快找到了西湖全景五彩画。长廊依山临水,以排云殿为中心,向东西两边展开。长廊比课文中写得还要精美。

在万寿山脚下,我抬头一望,那宝塔形的佛香阁在阳光照耀下,琉璃瓦闪闪发光,很雄伟。眼前的排云殿是那么金碧辉煌,我们中国古代的建筑真是了不起啊!

昆明湖又大又绿又平静,壮观的十七孔桥像一条白玉带挂着一个美丽的'小岛。我仿佛又回到了西子湖畔。

今天,我见到了比课文中的颐和园还要美丽和雄伟的颐和园,还增长了许多历史知识。再见了,美丽的颐和园。

游颐和园日记篇五

今天,我与爸爸妈妈收拾好东西,买好车票,一大早就象那令人神往的颐和园进军了。

到了颐和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映入眼帘,我迫不及待的下了车,一下子就冲进了百里画廊。哇!朱红色的瓦片衬着那碧绿色的扶手。往头顶一看,上千万幅画呈现在我眼前:有狮子、大象、蛇、马……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每一幅画都那么栩栩如生。往外一看,一排排着装的杨柳正在向我问好,向我拥抱,想我送来无边无际的翠绿。那一排排杨柳好象是一个个高大的战士,任他风吹雨打,任他炎暑暴晒,依旧纹丝不动,守卫着颐和园。

再往前走,一阵清凉的海风迎面吹来,让人感到十分惬意。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的杨树好象一幅美丽无比的水彩画,向人们展现着它的无限生机。

过了一会,就到了佛香阁了,佛香阁有三层,每一层上都雕着花纹,有龙头的,有长条的,有圆圈的。数不胜数,每一个条纹都那么精致,五颜六色。有精密又十分疏散,让人不得不为颐和园的能工巧匠佩服得五体投地。

往山下望去,可一览颐和园的景色,一棵棵大树蜘蛛网般交错着,绿树成荫,可谓是一片绿。

而那一边可是迥然不同,湛蓝的湖水是那样清澈见底,大大小小的湖水变慢了颐和园,好似蓝的天下。一蓝一绿,这就是颐和园的'独特之处吧!

一转眼,已是傍晚时分,我也该回去了,我挥挥手,告别颐和园,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一路上,天依旧那么蓝,草依旧那么绿,颐和园依旧那么令人神往!

游颐和园日记篇六

今天,我们在颐和园游玩。

我们先坐地铁到颐和园站。进入颐和园,我们先买了一票通,又租了三台导游机,就进入颐和园了。

我们先穿过苏州街,就到了四大部洲。这四大部洲分四个大块,有一个在颐和园,其他则分布在其他公园。四大部洲在颐和园的这一个很雄伟,有三个建筑,一大二小。往西走,有很多小山洞,可以钻来钻去,我速度最快,第一个到楼梯顶端,这时,我的导游机响了起来。导游机说这里是众香界。导游机介绍说这里有一千尊小佛像,全都栩栩如生。地图上佛香阁和众香界很近,我判断两个之间一定有相通的近路,可没找着,只好走远路我们先走到画中游,观赏了眺望的昆明湖。我们接着往下走,就到了长廊。

从长廊往右边看,就是昆明湖。昆明湖上有很多小艇,各式各样。我们继续往前走。因为三年级下册学到了颐和园,所以我注意了长廊两侧的画。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排云门,也就是佛香阁入口,上面还有三个大字:排云门。往里走,就是排云殿。排云殿里收藏了很多珍藏品。最后就是佛香阁了。佛香阁有四层第一层最高大,因为里面有一尊千手观音像。导游机说这里是慈禧朝拜的地方。

我们参观完后,顺着小路下去,就到了文昌阁。这里有很多书,可只能在外面看,不能碰。最后,我们租了一艘小船,划到了十七孔桥。

游颐和园日记篇七

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颐和园。

刚进西门,要过一座石桥。望着桥下的湖水,啊,绿镜子真静啊!有多静呢?你在一边扔下一块石子,对岸肯定能找到那层层涟漪。就是这样的静。那这又能有多深呢?应该不会多深吧,看上去却深不见底。绿镜子中的我仿佛很远,又似乎很近,整个颐和园都被那面绿镜子复制进去了。

走着走着,来到了昆明湖边。一大片芦荡一字排开,密密麻麻、紧紧凑凑,却又很有条理。再加上湖畔上的花花草草和蔚蓝的天,红黄蓝绿四色都有了。风一吹,他们便随风舞动起来谁见了都会深感壮观:好一幅画卷!

在湖边走一走,二月兰可是越来越多。湖边的二月兰,一朵一朵,一丛一丛,一片一片,虽然只有淡淡的香味,但一种莫名的喜爱涌上了心头。这。

种植。

物虽矮小却很美丽,虽平凡却也高傲,虽高傲却不骄傲。也许这就是我喜欢二月兰的原因吧。

我们发现了一座用来坐船的小栈桥,走上去眺望,湖水越发壮观。水面上有很多的叶子、花瓣,清澈的水底下还有芦苇的根节和一些树枝。忽然,看见芦苇荡里有两只鸳鸯,它们在那芦苇的窝里安闲地休息。瞧啊,公的羽毛五彩斑斓,母的却是灰白的。它们身体上的羽毛,一块一块的,像鱼鳞一样均匀。两只鸳鸯边晒着太阳边梳理羽毛,一点一点,很慢很慢,完全不知道着急。我们来了也没跑,甚至用好奇的眼光瞧着我们。我赶紧用妈妈的手机咔的一声,给幸福的它们拍了一张全家福。

啊,舒服!慢慢闭上了双眼,我感觉已不在颐和园,而是在另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睁开双眼,我还沉醉在颐和园的美景里。

静静地坐了一会儿,我们才缓缓下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颐和园。

游颐和园日记篇八

今天,我们在颐和园游玩。

我们先坐地铁到颐和园站。进入颐和园,我们先买了一票通,又租了三台导游机,就进入颐和园了。

我们先穿过苏州街,就到了四大部洲。这四大部洲分四个大块,有一个在颐和园,其他则分布在其他公园。四大部洲在颐和园的这一个很雄伟,有三个建筑,一大二小。往西走,有很多小山洞,可以钻来钻去,我速度最快,第一个到楼梯顶端,这时,我的导游机响了起来。导游机说这里是众香界。导游机介绍说这里有一千尊小佛像,全都栩栩如生。地图上佛香阁和众香界很近,我判断两个之间一定有相通的近路,可没找着,只好走远路我们先走到画中游,观赏了眺望的昆明湖。我们接着往下走,就到了长廊。

从长廊往右边看,就是昆明湖。昆明湖上有很多小艇,各式各样。我们继续往前走。因为三年级下册学到了颐和园,所以我注意了长廊两侧的画。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排云门,也就是佛香阁入口,上面还有三个大字:排云门。往里走,就是排云殿。排云殿里收藏了很多珍藏品。最后就是佛香阁了。佛香阁有四层第一层最高大,因为里面有一尊千手观音像。导游机说这里是慈禧朝拜的地方。

我们参观完后,顺着小路下去,就到了文昌阁。这里有很多书,可只能在外面看,不能碰。最后,我们租了一艘小船,划到了十七孔桥。

颐和园真美,真是个养人的`好地方。

游颐和园日记篇九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颐和真遗憾!”我在参观完颐和园后不禁发出感叹!

颐和园原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中兴建的一座园林,建于1750年,1764年成,面积290公顷,水面占四分之三。

我们先在慈禧水道坐船前往第一个景点:十七孔桥,顾名思义,便是有十七个桥洞了。远望去,十七孔桥仿佛是一块巨大的银砖,横立在清澈的湖水里。在近些,她仿佛是岛屿之间一舟银白色的画舫。

我们上了岛,近距离的观赏着她: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的石狮500多只。听导游说,有一只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据说此铜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

随即,我们便前往文昌阁。文昌阁原是清漪园的一座城关,现已不再对外免费开放。但仅从外观仍能看出昔日的辉煌。

之后,我们来到了乐守堂,据说这雕像的排列位置还有一段。

典故。

呢:一次,光绪皇帝要娶皇后,慈禧要自己的侄女隆裕当皇后,而慈安太后要香妃当皇后,两人僵持不下,慈禧变说:“你让我不痛快一时,我让你不痛快一世!”一个月后慈安太后离奇死亡。而这件事光绪却毫不知情,所以乐守堂的雕像是凤前龙后,代表光绪的软弱无能。

走完了乐守堂,我们便来到了听骊馆,听鹂馆原是乾隆皇帝为其母看戏所建,内有两层的戏台,因古人常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的优美动听,故名之为“听鹂馆”。在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前,慈禧经常在这里看戏,宴饮。现在听鹂馆已成为专营宫廷菜式的餐厅,先后接待服务过上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听鹂馆饭庄是著名的宫廷菜系饭庄。

随即,我们到达了长廊,长廊全长728米,长廊上有14000余副画,大多画着妖魔鬼怪,鸟兽虫鱼,花草树木。1976年被反动分子破坏,1984年又在__的主持下重建。

最后,我们来到了清晏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

雨水。

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

颐和园的风景,真是游也游不尽,看也看不完,希望你有机会来看看!

游颐和园日记篇十

今天一早,我便在父母的带领下坐车去闻名中外的京都名胜颐和园游玩。

进二门,绕土山,眼前豁然开朗——颐和园的大半景致就呈现在我的面前。我们先去昆明湖畔的知春亭。这里轻风习习、杨柳依依,果然在传布着春的信息。眼前,宽阔的昆明湖面泛着银波;远眺,北岸的万寿山青翠如洗。绿树丛中,掩映着亭台楼阁。虽只露出一角黄瓦或几根红柱,却已把万寿山点缀得分外妖烧。尤其是位居正中、半山之上的佛香阁,更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碧辉煌。

曲曲弯弯,左拐右绕,我们在一群接一群的人流中穿行。东瞧瞧,是奇花异草;西看看,是怪石苍松,忙得我不知先看哪边为好。

终于,我站在了长廊的东端。长廊果然长。跄起脚尖,从人们的肩头望过去,根本别想看到它的西端。这里,游人更是集中。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无论老幼,全都仰头观看绘在廊子顶部的各式彩画。有山水、花鸟、人物、鬼神……。不仅色彩鲜丽,而且笔笔传神,一丝不苟。也许,我看得太专注了,总忘了走动,于是爸爸不得不时不时地捅我一下,促我前行。听人家介绍,长廊共有三百七十三间,可我一直仰头观望,竟然没有觉得脖子酸疼。因为,我被长廊的画迷住了,更被长廊外那些比画还美的景致所陶醉了。

从长廊正中处的排云殿上山,刚才还只能远眺的佛香阁已在我的正上方了。但见它三层八角,红柱金顶,一层比一层小,一层比一层高,即使与庞大的山体比较,也显得十分壮观。进阁内观看,里面很是阴暗。一尊佛像面北朝南,甚是高大。周身镀金,看不出是泥塑还是木刻的。阁外,四周廊上,皆是游人。那些上了些年纪的人,多在此歇脚进食、品茶观景。而许多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则是忘了中午已过,肚子饥饿,只顾了蹿进蹿出,跳上跳下,尽情的.撒欢。至于那些蓝眼睛高奥梁的外国友人,始终在摆弄着手中的照相机,上下左右地照个不停。

站在佛香阁上远望,湖南面的十七孔桥,公园外玉泉山的宝塔都一目了然。于是,我觉得自己已经站得很高很高了。可是,等我登上智慧海,我才发现,佛香阁的金顶,竟在我的脚下。此时再四下里眺望:西面,披着绿装的西山起伏绵延,望不到头;东面,北京城区隐没在一片苍茫之中。俯瞰昆明湖,碧波上荡漾的游艇小如玩具。无怪唐人有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从智慧海下来,就是后山。这里,一般是游人很少来的地方。可是我觉得此处的景色别有一番韵味。它幽静,远离尘嚣;甚至湖水都似乎比前面清澈许多。没有姥紫嫣红,但那参天松柏的虬枝劲干,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同样给人以美感和启迪。

‘沿着湖岸西行,我们又到了巧夺天工的石舫。站在船头,正可眺望位于湖西岸的玉带桥。那拱形的桥身犹如雨后的彩虹。据说,外国人还不曾造出这般弧度大、造型美的桥呢!我不禁为先辈的智慈感到骄傲和自豪。

天色已晚,不能不暂别薄暮中的颐和园。我希望并相信,明年此时,我还会来此一游的。

游颐和园日记篇十一

今日,蓝色的天幕上嵌着一轮金灿灿的阳光,一片白云像碧海上的孤帆在晴空漂游。

我们一家人坐着地铁来到了北京的颐和园,买了门票,走进了颐和园。

颐和园里面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们首先来到了苏州街,全长300多米,一水两街,设有六十多处茶馆,当铺钱庄,药店,染坊,引书局,官服店,评弹厅。

在往里走,会看到一座寺庙,叫四大部洲,它的建筑分别为正方,三角,圆,半圆,以对应地、火、水、风。

佛香阁真是名不虚传,依山而建,气势磅礴,高四十一米,八面三层四重檐,建于万寿山前山的巨大石造台基上,这座台基围,围山而筑。

沿着小路,来到了长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大亭,中间穿过排运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

转眼间,就来到玉带桥,玉带桥单孔净跨十一点三八米,高约七点五米,全部用玉石啄成,雕工精细,形象生动。

过了玉带桥,我们来到十七孔桥与铜牛,石桥宽8米,长一百五十米,由十七个桥洞组成,石桥边上的石狮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共五百多只。

铜牛也称金牛,与1755年的铜铸造成,铜牛神态生动,栩栩如生。

时间不等人,很快我们游完了颐和园,就念念不舍的回宾馆了。

游颐和园日记篇十二

冰心奶奶曾经写过《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么一篇课文,文中,她把颐和园描写的有声有色,看到冰心奶奶把颐和园描写的那么的漂亮,我特别想去看看它的样子,趁着这次暑假,我便来到北京,第二天便来到了颐和园。

清晨,我们走出宾馆,租了辆车,来到了颐和园玩。

走近颐和园到处全都是水,以前听人说,这颐和园的水面的面积竟是陆地面积的3倍,这回亲眼一看,果然名不虚传。我们随着导游一路往里面走,走了好久,看到了一个院子,我们便进去看了看,我发现,这院子里面有两棵树,十分像冰心奶奶重点描写的玉澜堂,我走出院子,想看看着院子到底叫什么名字,我往上看,原来,这就是玉澜堂,我再次走进院子仔细的看,这情景就好像冰心奶奶描写的:“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颗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着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海棠树十分大,好比树林里的苍天大树,少说也有好几年的历史了。

参观完玉澜堂,我们租了一条船,在水上观赏着陆地上的美景,船走到湖中央,水边的很清我十分不解,便继续踩,走着走着,水边的更清了,偶尔还能看到几条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走到湖的尽头才发现是一片树林原来书这些树木把土扎的很牢所以水很清,我们坐在船上闭目养神,不是还飘来一阵阵微风十分舒服。

游览了颐和园,我非常高兴,这么漂亮的地方我真是非常懊恼,为什么我这么晚才知道一个这么漂亮的地方。

游颐和园日记篇十三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了颐和园。我们从西门一进去,就看见了一大片湖水,天很热,没有一丝风,湖面泛着白光很平,犹如一面镜子。

在湖内侧沿着湖的边缘有一片芦苇,翠绿的芦苇丛中钻出几朵粉红色的荷花来,根根芦苇就像一个个威风凛凛的绿卫士在保护着这些娇艳的荷花。紧挨在芦苇丛的旁边,有一片盛开的荷花。花朵有深粉色的像少女的裙子,有浅粉色的,还有的白中透着黄。有的荷花已经完全开放了,有的开了一半,有的还是花骨朵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不肯露出脸来。

一片一片的荷叶有大有小,像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盘子,托着那些漂亮的荷花,荷叶下面有几条小鱼来乘凉。嘿!你看,那不远处飞来了一只雪白的鸟,它落在了荷叶上,这只鸟仿佛也是朵漂亮的荷花了。低头一看,有三只野鸭子在水中嬉戏。有两只大的,一只小的,我想它们是一家人吧,小鸭子很调皮,它趁爸爸妈妈不注意时偷偷钻进了水里,不一会,又从不远处探出了小脑袋。一不留神,又没影了,像在跟爸爸妈妈玩捉迷藏,害的爸妈到处找。

透过西堤这条弯曲的小路,可以看见另一片湖水,有几条游船穿梭在湖面上,还有一些小的游船,漂浮在湖面上。再往远看,隐约看见十七拱桥。最远处是万寿山,茂密的树丛中耸立着一座塔一样的房子,叫佛香阁。

我们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看着这片美丽的景色,一阵微风吹过,湖水泛起鱼鳞似的微波一闪一闪的。如此的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使人流连忘返。

游颐和园日记篇十四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和姑父一家人去颐和园游玩。那里真的是名不虚传、人山人海,光买票排队都排了几十分钟的时间。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昆明湖,湖里面荡漾着几十只小船,湖中的鱼儿游来游去。这时,姑父说:“湖里的小鱼都比人还多”。我们纷纷点点头表示赞成姑父的这个说法。

万寿山抖抖的,山都比我们的房子高出好几倍,进入佛香阁,里面有好几个尊石像,有观音、如来佛祖、火神……我们一一求完后,一人投了一个硬币走了出去。

上了十七孔桥,形态万千的狮子屹立在石柱上,十七孔桥果然是有十七个桥洞,最中间的是大桥洞,两边依次都是小桥洞,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今天的颐和园在我的眼里变了,因为这次旅行中充满了欢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