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 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计划(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6:03:06 页码:10
2023年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 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计划(大全15篇)
2023-11-21 06:03:06    小编:琉璃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进行调整和修正。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篇一

本学期我校的道德与法治研训工作将继续以市科研中心学科教研要求及区小学学科研训计划为指导,紧密结合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安排,以深化品德课程建设、提高品德学科育人质量为重点,加强学科课程实施力度,强化学科专业学习与研究,重视学科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深化品德学科教学改革,努力转变品德课“看图画、教课本”的传统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教学目标,进一步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学科课程实施的规范化、教师课堂的专业化,全面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及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努力保持我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加大检查力度,夯实课程实施方案

围绕“开齐、开足、上好”的课程原则,深入贯彻落实课程实施方案。

(二)加强学科业务学习,更新学科教学理念

1.继续进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系统培训学习,正确把握学科培养目标及措施。

2.继续深化市学科教学策略学习,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流程及实施办法。

3.系统学习德育教育知识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深化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本活力课堂

1.加大生本理念的学习与思考。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以及其他教法内容,对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学生自主展示评价交流情况进行研究,真正在课堂放手学生体验、探索、发现,互相启迪,自主生成。

2.加强对生本活力课堂流程的反思改进。借助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专题课例研讨等形式,加强对德法学科“活动体验式”和“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再学习和再落实。

3.通过听课、评课、教学问卷调查等多种评价形式,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整改。

(四)夯实传统教研,加强创新教研,提升教师的研究力

1.继续落实教研教学常规建设,抓好教学的五个环节。详案要求环节清晰,教学策略运用得当,内容详实,问题设计适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简案实用、有效;认真设计学生作业,做到要求严格,指导有方,批改认真,反馈及时,辅导有效。

2.扎实推进学科问题研究,有效组织针对性强的主题教研活动。

3.认真学习区关于德法课程资源区域化整理项目研究方案,深入解决区域品德教育突出问题。

(五)强化教师梯队发展,提高整体教师专业水平

抓好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以区“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好优质资源,以点带面,积极培养对象,逐渐形成一支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团队,引领本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注重素养综合评价,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修养

不断完善本学科学业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逐步实行课后行为跟踪评价,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九月:

1.制订并传达本学科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组织德法教材培训活动;

2.学期初教学业务初查;

3.参加省德法学科培训,做好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校级培训工作;

十月:

1.组织推门听课、开展课堂教学研讨;

2.组织参加德法学科研究共同体专题研讨活动;

十一月:

1.参加区“名师送教”活动暨德法学科教学研讨会;

2.组织参加学校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3.组织不同学段质量抽测调研;

十二月:

1.组织参加区德法学科研究共同体专题研讨活动;

2.校常规调研,抽查课程执行情况;

3.组织学科作业展览;

4.组织参加区优质课评比活动;

一月:

1.迎接学期末教学调研;

2.总结本学期教学工作,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

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篇二

20xx年9月22日,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在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举办了初中教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为期一天的活动由市教研室中学政治教研员崔永奇老师主持,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的彭志洪校长发表了致欢迎词。

一、培训概况。

由人教社委派的培训专家冯军教授,作了《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的讲座。冯教授从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新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学的一些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活动最后安排与会教师与专家就教材的相关问题进行互动研讨。

20xx年秋季起,初中的教材有了新的变化,在教材框架设计、教材栏目设计、教材素材选择、教材容量和难度、教材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在内容设计上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逻辑暗线遵循初中生的道德成长规律,善于捕捉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正视矛盾,揭示矛盾,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与会600多名教师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人教版政治教材修订的精神实质与主要变化,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使教学更具有人文关怀,更能满足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需求;尽己所能,为更快地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建设留下自己的足印,贡献一份力量。

二、培训感悟。

1.提高个人教学素养,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法。

第一、要积极钻研新教材、新教参,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政治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全面准确理解,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在“理”字上下功夫,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增强知识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办法,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在“乐”字上动脑筋,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用”字上做文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政治教学效果。

第二、要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为中学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广泛的渠道。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是和我们政治课的教育是一致的,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课的实效性,但也会有不少信息与政治课的教育是相抵触的,处理不好就会削弱了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深入社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把握“六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一致?是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的政策相一致?是否与当今世界的大环境、大趋势相一致?是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一致?只有保持六个“一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学生的负面认识,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给学生正确、恰当地释疑解惑。

2.实行课中课---上微课,师生共同成长。

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不只是名称的变化,整个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内容上:逻辑性更强、可教性更强、可读性更强;形式上:版面更活、颜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很多活动设计,例如: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探究与分享和拓展空间等。这些活动设计可以通过实行微课形式呈现出来,以求能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3.勇于担当,努力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多艰辛的路要走,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更新,我们的任务——依法治国的教育也任重而道远。我作为工作室的学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制作《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件,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特殊经验和本领。制作课件时关注细节、深度思考、精益求精,在课件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互助互学、互惠互利,力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二、在qq群中,勇于提出和解决疑难问题。把自己平时遇到的困惑或疑难问题以及经验心得发布在群里,在对这些教学困惑进行的交流与碰撞中,我们互相启迪彼此的思维与想法,让我们都能在研究与交流中得到提升和发展。这样汇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平时靠一个人或几个人不能完成的事,集所有人的智慧和能力为一体,让我们之间发生聚变效应,发挥1+12的良好效果。

第三、积极反思,撰写论文。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推己及人地及时将这些感悟提炼成教学论文,力争我们学校政治科组每学年都有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同时也积极呼吁我们全市的政治老师踊跃向相关教育报刊投稿。同时向工作室建议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专题,引领全体成员、学员共同研究、探讨、实践、总结。为工作室将来的研究成果结集成册,著书立说做出贡献。

文档为doc格式。

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篇三

20xx年9月22日,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在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举办了初中教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为期一天的活动由市教研室中学政治教研员崔永奇老师主持,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的彭志洪校长发表了致欢迎词。

一、培训概况。

由人教社委派的培训专家冯军教授,作了《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的讲座。冯教授从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新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学的一些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活动最后安排与会教师与专家就教材的相关问题进行互动研讨。

20xx年秋季起,初中的教材有了新的变化,在教材框架设计、教材栏目设计、教材素材选择、教材容量和难度、教材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在内容设计上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逻辑暗线遵循初中生的道德成长规律,善于捕捉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正视矛盾,揭示矛盾,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与会600多名教师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人教版政治教材修订的精神实质与主要变化,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使教学更具有人文关怀,更能满足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需求;尽己所能,为更快地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建设留下自己的足印,贡献一份力量。

二、培训感悟。

1.提高个人教学素养,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法。

第一、要积极钻研新教材、新教参,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政治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全面准确理解,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在“理”字上下功夫,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增强知识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办法,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在“乐”字上动脑筋,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用”字上做文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政治教学效果。

第二、要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为中学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广泛的渠道。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是和我们政治课的教育是一致的,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课的实效性,但也会有不少信息与政治课的教育是相抵触的,处理不好就会削弱了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深入社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把握“六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一致?是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的政策相一致?是否与当今世界的大环境、大趋势相一致?是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一致?只有保持六个“一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学生的负面认识,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给学生正确、恰当地释疑解惑。

2.实行课中课---上微课,师生共同成长。

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不只是名称的变化,整个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内容上:逻辑性更强、可教性更强、可读性更强;形式上:版面更活、颜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很多活动设计,例如: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探究与分享和拓展空间等。这些活动设计可以通过实行微课形式呈现出来,以求能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3.勇于担当,努力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多艰辛的路要走,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更新,我们的任务——依法治国的教育也任重而道远。我作为工作室的学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制作《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件,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特殊经验和本领。制作课件时关注细节、深度思考、精益求精,在课件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互助互学、互惠互利,力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二、在qq群中,勇于提出和解决疑难问题。把自己平时遇到的困惑或疑难问题以及经验心得发布在群里,在对这些教学困惑进行的交流与碰撞中,我们互相启迪彼此的思维与想法,让我们都能在研究与交流中得到提升和发展。这样汇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平时靠一个人或几个人不能完成的事,集所有人的智慧和能力为一体,让我们之间发生聚变效应,发挥1+12的良好效果。

第三、积极反思,撰写论文。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推己及人地及时将这些感悟提炼成教学论文,力争我们学校政治科组每学年都有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同时也积极呼吁我们全市的政治老师踊跃向相关教育报刊投稿。同时向工作室建议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专题,引领全体成员、学员共同研究、探讨、实践、总结。为工作室将来的研究成果结集成册,著书立说做出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篇四

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俘,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一、二年级都是年青教师负责执教,便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三)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根据市局要求,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教课竞赛等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月份:

各任课教师按备课组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年级组互相听评课。

三月份:

上好优质课,进行教学评析,写好教学思。

四月份:

1、观看优质录象课,进行评析。

2、三、四、五、六年级任课老师教学经验交流。

五月份:

1、观看优质录象课,进行评析写好思。

2、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六月份:

1、学期工作总结。

2、写好教学回顾与思。

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篇五

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以课堂教材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紧紧围绕学校教务处工作的具体要求、年级组的具体情况,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实施,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向课堂要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的教学效果等。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质量意识。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论;关注国际国内的重要时事并渗透于课堂。用更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关注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认真分析新课程实施情况,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反思,积极撰写论文,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3.做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的工作。重视学法研究,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备课人将备课组活动落到实处。大家分工合作,每个人都参与,分课目。群策群力,共同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4.听课: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学校的听评课活动,在听后及时交流和写好听课后记。使老师们能够通过学习他人之所长提高自己,同时也有利于同事之间相互提高。

5.上好公开课,做好集体备课记录和及时上交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6.认真写好教案,做到一课一案,环节齐全,内容认真。不仅符合学校教学要求,更有助于我们每一位老师上好每一堂课。

7.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设计、案例以及论文的评比,和学校各种教研、教学活动,并争取在各项活动中取得好成绩。确保每学期平均每人上交一篇教学设计或教学论文。

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篇六

一、现状分析:

1、学生状况:

七年级新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情况暂时不清楚。八、九年级学生极少有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地选择去看时政类书籍来积累丰富自己的时政观点,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目标不明确,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督促。

2、教师现状:

全组共6位教师,其中高级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全体教师认真、努力,敬业精神较强。

3、社会影响力:

学生和家长都认为道德与法治是开卷考试,没有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对本学科重视不够。

二、工作思路:

以“为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激发求知欲望,倡导自主学习,坚持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服务学校,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围绕“课程、课堂、课题”,坚持“优化课程,聚焦教学,决胜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工作目标:

1、教学目标:通过主题性研讨活动,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加强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法指导,抓常态课堂、高效课堂,稳步提高各个年级的政治教学质量,争创优秀教研组。

2、教研目标:组织进行和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学研究活动,要不断研究教学状况,组织老师上研究课、示范课,通过研讨、评课等形式,不断反思教学并形成经验总结,积极撰写论文,使本组教师专业素养理论与实践水平共同提高。

四、重点工作:

项目一:校内公开课的教研活动。

责任人:陈志芳。

效能目标:教师全部开设校内公开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争取有教师开设区级公开课或讲座。

具体措施:开学第一周安排好本学期的校内公开课计划;组织、协调好组内公开课,做好课后的教学研讨并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项目二:加强集体备课。

责任人:各备课组长。

效能目标:各备课组要统一备课,实行一人主备,制定统一导学案。

具体措施:各备课组要统一备课时间、地点,所有教师都要到位。由组内人员轮流担任主备人,安排好中心发言人,主备老师提供集体备课讨论稿,详细阐释教材的重难点,提出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教学过程。其他人做好相应的记录,填好备课记录。在备课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每个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实际设计好、修改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项目三:分层教学。

责任人:政治组全体教师。

具体措施: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项目四:阶段性检测试卷的编制。

责任人:各备课组长。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工作安排计划表:

月份内容备注。

9月1、传达教研组长会议精神。

2、安排好本学期校内公开课。

3、召开组内教研组会议,确定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

10月1、备课检查。

2、组织、协调好组内公开课,做好课后的教学研讨。

3、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第一次月考及质量分析。

11月1、备课检查。

2、组织、协调好组内公开课,做好课后的教学研讨。

3、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召开教研组会议,分析研讨期中检测,做好质量分析。

12月1、备课检查。

2、协调好组内公开课,做好课后的教学研讨。

3、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第二次月考及质量分析。

1月1、备课检查。

2、做好准备,迎接教学大检查。

3、三个年级期末复习与考试。

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篇七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更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的观念,以新的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课程更具时代性。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本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年级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1、备课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结合学校提出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认真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坚持课堂教学八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3)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4)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并在组内交流以、学习。

2、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班与班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有一套说课、备课、研究实录、课件及案例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在评价时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利于学生发展。

3、促教研

(1)常规教研: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定人、定时间、定内容。

(2)教研展示: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强调“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促进学科教学发展。

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篇八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转眼间,20xx一20xx第一学期已接近尾声,我们道法组全体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勤恳务实、团结互助,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

一、课堂教学,讲模式,重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研组全体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积极运用小组合作教学策略,认真实施学校倡导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圆满完成本学期学校组织的老教师示范课、新教师达标课、新合作策略研讨课等各种教学活动。如荆哲老师新教师过关课讲授的《少年有梦》一框,我们设计了感悟梦想——建立梦想——分享梦想——实现梦想四个模块,运用了学生刚学习的坐庄法、接力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二、集体教研,讲规范,求实效。

集体教研能有效凝聚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使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我们教研组集体教研讲规范,求实效,对提高我组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集体教研,对于复习课,我组初步摸索出了使用合作思维导图策略,提高复习效率的复习模式。

三、特色活动,形式多,重效果。

1、弘扬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观影活动。

2、开展“学法律,讲法律”系列活动。

3、国庆节期间学习《国旗法》、国歌法。

四、积极参与培训学习,热情高,重反思。

除了参加校本培训外,我组教师还积极参加是市、区各类教研活动,学习之后,认真撰写总结,消化反思,付诸教学。

五、认真实施“青蓝工程”,传帮带,共成长。

为促进新加入我组的两名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老教师以身示范,不辞辛苦的指导她们。两位新教师也勤学好问,成长很快。荆哲老师备课仔细、认真,在学校组织的备课检查中受到表扬。赵晨老师磨课执着,在新教师达标课中表现突出。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借着我校改革和发展的东风,我们道法教研组一定会团结一心,勤奋进取,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篇九

紧紧围绕区教研室教研计划的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新的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深化研究。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的重点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作业设计”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目的,逐步成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起到优化学生的道德与行为的作用。

1.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上好每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等相结合,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根据学科特色,努力创新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机会,留心收集活动作业的案例,并多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设计。

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篇十

紧紧围绕管会教研室教研计划的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新的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深化研究。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和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的重点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作业设计”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目的,逐步成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起到优化学生的道德与行为的作用。

1.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上好每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提供的俘,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完成;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根据学科特色,努力创新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机会,留心收集活动作业的案例,并多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设计。

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篇十一

(一)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1.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规划,精心安排系列学习内容。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采用理论讲座、教学沙龙、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道教师的综合素养,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同时认真参加新教材培训与研究。

2.精心组织各种学习培训活动。针对课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组织开展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问题、困惑提供平台,促进教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二)加强课程管理,推动课程的健康发展。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常州市学科教学建议,引导教师严格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并通过加强课程管理,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教研组建设。稳定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兼职教师业务水平。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科组建设能力。要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的实际,科学设计学科过程性研修方案,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加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关内容的理解,提升教师开发教材及课程资源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升课程的实施水平。

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

加强新教材的教学研究,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等方面的统整,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一步体现本课程的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和养成性。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项目研究,探索法治教育的本土化、特色化、校本化发展,加强对法治教育的过程性管理,加大法治教育推进力度。

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篇十二

1、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将坚持“立德树人”,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持续改进教学行为。

2、结合学校育人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结合本学科特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1、基于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管理。认真执行学校课程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道法课程教学工作,努力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和劳育教育,坚持“五育并举”。深入课堂、潜心研究是教研立足学科的根本,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融合,明确以评促教,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发展。

3、20xx年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市教教研室领导下,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切入点,增强意识和局意识,以统编教材实施为契机,学习道德与法治基本教学要求,备课规范化,期末整理成档形成校本化备课。

4、继续推进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试验项目的研究,积极探索课程评价,以学科项目推进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扩骨干教师队伍。

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课程的新天地。

根据区教研室和学校要求,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优化教研制度,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新课程知识竞赛等活动,也可以采取主题研讨等形式加强学习,在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俘,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本学科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仪式教育、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教育效益化。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德智体美劳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明确以评促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道德与法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本学期,一至五年级全面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课堂。执教广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教研组将组织教师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基本要求,加强统编备课规范化,期末整理成档形成校本化备课。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多为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骨干教师队伍。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从本学期开始,一年级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并按法治教育大纲相关内容要求作出修订。将法治意识教育融入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教材有机整合了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相关内容,使儿童的学科素养得到综合培育。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融入其中。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欢上学;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学习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遵守学校生活常规;知道要讲礼貌,守秩序。

2、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

建筑,了解学校的美,能够主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能爱护学校以及城市周围的优美环境。初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

3、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4、让学生主动把自己介绍给同学和老师,相互认识好朋友,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让学生体验与同学在一起玩耍、学习、活动的快乐以及感受老师的关心和朋友般的情谊,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无处不充满快乐与爱,激发他们喜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5、使学生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自理劳动,学着帮助家人做择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关爱家人,能够以优异成绩、良好表现等形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尝试自己制作心意卡向家人表达心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切身体验,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品质的提高。

6、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礼貌、诚实、勇敢的孩子,并初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四、教学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篇十四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发挥品德学科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中心,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坚持以推进课改为核心,以转变教学思想,接收、融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为目标,着眼课堂教学,深化学科教研,努力使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适应新的课改要求,使教师专业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素养得到良好培养,切实提高小学品德课程实施质量。

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小学篇十五

九年级下册立足国家发展和全球视野,兼顾个人在毕业阶段面临的一些生活主题。随着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即将完成,学生要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准备进行思考并积极应对。面对当下的学习,应持怎样的态度?面对未来更长时间的学习,应做好怎样的心理准备,这是本课时内容需要传递的重点。

课标依据:

“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中“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我与国家和社会”“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中“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通过现阶段学习任务和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使学生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高度重视,积极投入,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学习压力,从而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同时,要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进入到备战中考的冲刺阶段,学习压力相较与之前的学习有所增加。同时面对未来的生活,开始进行人生中第一次选择,升学或者就业?高中或者职业技术?学生的焦虑程度较高。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会导致对学习价值的疑问,为什么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才是学习的终点?诸多问题接踵而来,但又似乎没有确定的答案。学生生活在思想的纠结中与争斗中。本课时的内容帮助学生澄清一些观点,理顺一些迷茫。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逐步确立更为开阔的学习观,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增强应对学习压力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坚持在实践中学习。

知识目标:站在新的角度认识学习,学会坦然面对学习压力,学会在生活、工作中学习,知道“广义学习”“终身学习”的内涵。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学习。

教学难点: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五、教学环节。

1.积极面对学习压力。

2.坚持不懈终身学习。

3.生活方式学无止境。

本课用同龄人小刚的故事串起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积极面对学习压力。

课程首先从一张挂满了口号、标语的教学楼开始,问学生们看到这个场景有什么感受?在备战中考的日子里,的感受是什么?很多学生都会流露出一些负面情绪。

接下来,教师呈现了一个情景素材,即中学生小刚的故事,同样是毕业年级,也有着同样的困惑与焦虑,让学生为其想办法出主意,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帮助了自己,最终达成共识,即调整心态,高度重视,积极投入,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个教学环节:坚持不懈终身学习。

为什么要坚持?为什么要终身学习?有些学生是不理解不接受的。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讲清楚“为什么学习?”这里借助的素材有“爱因斯坦谈学习”,还有小刚的真实困惑中所体现出来的“学习的辛苦”,辛苦是正常的,付出之后的收获会让人欣喜。这里相当于是对七年级“学习”内容的一个强化与提升。

之后借助社会典型人物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深刻思考,用榜样的精神影响、引领学生的成长。

得出结论:我们生活的时代信息量巨大,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实践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第三个教学环节:生活方式学无止境。

承接着第二个教学环节,第三个环节的主题确定为“生活方式学无止境”,借助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的活动素材,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于学习的真实想法。这个活动与真实的生活情境非常相似,很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受到类似言论的影响,在课堂中呈现,利于学生彼此之间争论交锋,最终得出观点。

有三个核心观点需要强调: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校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六、教学特色。

第一个教学特点:设置情景,激发思考。

教师设计了一个同龄学生的困惑,在解决同龄人困惑的过程中澄清一些共性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思维整体性的保持,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核心理念。

第二个教学特点是:畅所欲言,互动生成。

本节课包含了大量的主观问题,这些问题开放性很强,具有探讨交流的价值,切入点很多,能够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在探究问题、发表感受的过程中,就实现了课程的预设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