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05:58:07 页码:9
2023年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实用8篇)
2023-11-28 05:58:07    小编:字海

计划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篇一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本册有六个单元,共二十三课。主要内容有神奇美妙的网络世界、用计算机写文章、制作表格作品、制作校园文化之窗、口香糖的危害、汽车与社会进步、尊重科学面对地震、多彩的建筑、科学与迷信、配制盆花营养土、自行车的保养、包饺子以及拇指扣。本册有四个单元讲计算机的word文档和表格制作,培养了学生简单的网络操作知识。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1、导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笨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 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泛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3、笔导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导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 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以问题向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操作来找出答案,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汇报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加以纠正和示范,学生练习巩固。

1、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观念和形式,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和水平,而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人机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我们反对用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评价,而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重点应在学生的需要层次和发展水平上,应该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评价时应突出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生成。它是一种以自我为参照物的评价,很难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价的主要途径有汇报、成果展示、体会与反思等。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教学进度(20xx—20xx学年上)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1

9.3-9.8

第1课第2课

9.10-9.15

第3课第4课

9.17-9.22

第5课第6课

9.24-9.29

第7课第8课

10.1—10.7

国庆节

10.8-10.13

第9课第10课

第11课第12课

第13课第14课

第15课第16课

11.5-11.9

第17课

第18课

第19课

第20课

12.3-12.7

第21课

第22课

第23课

考试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篇二

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20xx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情况分析:

三、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体验成长的快乐,培养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并能掌握一些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

2、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知道环保应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引导学生关注国际问题,关注地球,关注宇宙,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通过访问、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好奇、竞争、合作、分享、关爱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继续组织学生研究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心灵驿站:

(1)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

(2)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学会与父母在情的沟通,爱的交融中进一步增进感情。

(3)帮助学生逐步认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并引导他们与异性健康交往,正常友好地相处,增进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2、动手实践:

(1)带领学生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室——烹饪室做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如包饺子,做水果拼盘。

3、亲近自然。

(1)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

(2)认识、了解我们的朋友——鸟,会制作“小鸟的家”,能爱鸟护鸟。

4、健康快车:

(1)让学生知道学会生存,生存必须健康,健康才能更好地生存。

(2)学会“讲究卫生、预防疾病、安全避险、自救自护”,从而增强、提高自己应对困难和处置危险的本领,快快乐乐的健康生活着。

(3)了解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学会一般的应急处置本领。

2

页,当前第。

1

1

2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篇三

二、内容:数学与生活。

三、目标:

1、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一些探索活动的基本常识,并能将这些常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

3、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整合,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信息资源,能与自己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初步养成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索,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学习数学知识,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实践能力。

6、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数学,认识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基本学习方式:

以“课题”为标志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数学小调查;动手做(handson)的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创新学习。

五、选题参考:

三年级上学期。

参考课题(1):钟面游戏。

1、教学目标:

(1)通过做一做,拨一拨,算一算,比一比,想一想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分、秒的关系和简单计算。

(2)通过社会调查活动,丰富所学知识内容,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形式:调查记录,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社会、劳技、数学上课环境:社会调查、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2):估一估。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书架上的书、方框里的树叶从数到估计的过程以及在玻璃杯中到水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一些估算的方法,初步渗透估算的思想。

(2)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解决问题的多样性。2.形式:调查观察,实验,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自然、社会、数学。

上课环境:自然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3):设计旅游线路。

1、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设计旅游线路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2)在设计旅游线路中让学生了解了自己所在地区与某些城市、风景点等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开阔学生的视野。

(3)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2、形式:调查,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电脑、社会、数学上课环境:网络室、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4):称职的小主人。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时间观念。(3)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统筹安排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形式:调查记录,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电脑、社会、数学上课环境:网络室、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5):儿童乐园中的数学问题。

1、教学目标:

(1)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

(2)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实践活动中有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形式:调查记录,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电脑、社会、数学上课环境:网络室、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6):平移和旋转。

1、教学目标:

(1)过生活实例,认识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3)通过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2、形式:调查搜集资料,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电脑、社会、美术、数学上课环境:网络室、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7):白色污染的调查与统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调查统计的过程,增强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随着社会的发展,白色垃圾不断增多,保护环境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2、形式:调查搜集资料,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电脑、社会、数学上课环境:课内外相结合三年级下学期。

参考课题(1):拿红、蓝铅笔。

1、教学目标:

(1)通过拿红、蓝铅笔的活动,渗透初步的概率知识。(2)在活动中用画“正”字统计拿取的次数,渗透了搜集、整理数据的统计方法。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

2、形式:调查记录,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合作老师:社会、数学上课环境:教室。

参考课题(2):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

1、教学目标:

(1)学生应用几种常见数量关系知识去调查周围事物,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这类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调查实际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2、形式:调查记录,合作学习。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社会、数学上课环境:教室。

参考课题(3):树叶的面积。

1、教学目标:

(1)学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各种图形的面积。(2)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2、形式:调查搜集资料,合作学习。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电脑、社会、数学上课环境: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4):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交往、合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形式:社会调查,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社会、数学上课环境: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5):年、月、日。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年、月、日以及相关知识的搜集整理和理解,了解人类创造历法、认识世界的过程,了解世界上还有许多不同的历法以及现行太阳历的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和特点。

(2)通过搜集整理信息和合作交流过程,学会搜集处理信息与合作交流,通过创造“希望日历”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通过对年、月、日的探索活动,形成认真、科学的态度;通过对科学史的侧面了解,增强对科学的热情和崇敬;通过对中国古代历法和人类文明史的了解,激发爱国热情。

2、形式:调查,合作学习。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电脑、自然、社会、劳技、数学上课环境: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6):菜场上的数学问题。

1、教学目标:通过“买菜”活动,让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了解数学的实际运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为学习数学做好经验积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2、形式:社会调查,合作学习。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社会、思品、数学上课环境:课内外相结合。

二、内容:数学与生活。

三、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2、培养学生亲近周围环境,热爱生活,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

3、学生提供到自己周围的现实生活中调查了解、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设计统计表等自主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探究活动;并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认识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有力武器;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乐于了解数学,运用数学的态度。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

四、基本活动方式: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探究性学习、生活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为依托,同时跨越各领域之间的界限,并将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其中,追求活动内容的综合性。

五、选题参考。

四年级上学期。

参考课题(1):献爱心学估算。

1、实践要点:

(1)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估算的全过程,学会估算实际问题的方法。(2)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讨论、计算、验证,提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使其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共6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收集数据、讨论、计算、验证等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电脑老师组织学生看关于失学儿童以及社会各界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的报道。(多媒体教室)。

第2课时:数学老师了解学生平时的零花钱情况,分组统计:(组长负责填写),对零花钱作进一步的估算。(教室)第3课时:语文老师带领学生设定助学计划。(教室)。

第4课时:数学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学生根据计划估算零花钱的使用及筹集方案。(教室)。

第5课时:语数老师和学生共同评选方案。(教室)第6课时:师生共同实施方案并提出倡议。(暂定)。

参考课题(2):“小鬼当家”

1、实践要点:

(1)通过活动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依据多种外界因素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锻炼学生有条理地分析、表达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经济意识,会合理地分配使用,并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

共4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

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收集数据、讨论、计算、验证等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布置学生向家长了解家庭成员每月的收入情况;家庭中一般能哪些开支;每月必须的生活费是多少。(家庭、社会)第2课时:数学老师带领学生汇报调查情况,创设“小鬼当家”的情境,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设计方案。(教室)。

第3课时:数学老师和学生交流方案,并评选优秀方案(教室)。第4课时:思品老师根据方案,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教室)。

参考课题(3):测量身高。

1、实践要点:

共4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各课题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聘请课题组所需要的指导老师。(校内校外均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看书、测量等方法,查阅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体育教师教学有关测量身高的方法和知识。(教室)第2课时: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测身高,收集数据,填写统计表。(操场)。

第3课时:数学教师指导根据统计表了解和解答问题。(多媒体教室)第4课时:健教、数学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分析。(教室)。

参考课题(4):我们去秋游。

1、实践要点:

共7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各课题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聘请课题组所需要的指导老师。(校内校外均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看书、实地了解等方法,查阅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数学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搜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如:门票、汽车、地图等资料)。

第2课时:社会老师、数学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数据资料进行数据和路线等的设计。

第3课时:根据学生设计师生共同评选优秀设计方案。

第4---7课时:数学、社会教师带领学生做实地秋游活动进行体验教育。

参考课题(5):争当“环卫大使”

1、实践要点:(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通过课前调查、搜集,课上研究、讨论,课后实践、研究,使学生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2)通过设计各种课题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3)通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通过写处理垃圾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共6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各课题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聘请课题组所需要的指导老师。(校内校外均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上网、看书等方法,查阅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计算机老师和自然老师辅助学生通过上网浏览、电视、广播、报刊、书籍中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多媒体教室)第2课时:社会和自然老师辅助学生了解目前垃圾的利用、处理等相关情况。

第3课时:数学老师辅导同学从生活中的垃圾着手,设计各种处理方案。

第4课时:师生(数学老师、语文老师)评选方案,提出倡议和口号等。

第5--6课时:社会老师带领大家实施部分可实施的方案,评选“环卫大使”。

四年级下学期。

参考课题(1):男、女生的脉搏。

1、实践要点:

共4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各课题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聘请课题组所需要的指导老师。(校内校外均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上网、看书等方法,查阅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自然教师在学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教学有关脉搏的知识。(教室)。

第2课时:数学教师指导测脉搏,收集数据,填写统计表。(教室)第3课时:数学教师指导根据统计表解答问题。(教室)第4课时:健教、数学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分析。(教室)。

参考课题(2):铺地砖。

1、实践要点:共7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各课题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聘请课题组所需要的指导老师。(校内校外均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上网、看书等方法,查阅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数学教师布置任务。(教室)。

第2课时:数学、社会教师带领学生做市场调查。(社会调查)第3-4课时:电脑教师组织参观网络样板房。(社会调查或网络教室)第5课时:美术教师指导完成平面设计稿。(教室)第6课时:语文教师指导完成设计说明稿。(教室)。

第7课时:成果展示。(教室)师生共同协商、探讨,评选出优秀合作组。(教室)。

参考课题(3):设计校园。

1、实践要点:

共6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各课题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聘请课题组所需要的指导老师。(校内校外均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上网、看书等方法,查阅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以校园情景为背景,数学教师布置设计方案。(校园)第2课时:美术、总务教师指导设计方案。(教室)第3课时:数学教师指导设计、讨论方案。(教室)第4课时:各科教师评选最佳设计方案。(暂定)第5课时:总务教师带领学生具体实施方案。(校园)第6课时:教师、学生共同参观。(校园)。

参考课题(4):几何图形和玩具。

1、实践要点:

共5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各课题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聘请课题组所需要的指导老师。(校内校外均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上网、看书等方法,查阅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比较、分析确定活动内容和形式。(校外)。

第2课时:学生设计活动游戏(可利用七巧板)(教室)第3课时:拼图形,找出玩具中的几何图形。(教室)第4课时:让学生总结活动中的收获,评选最佳活动小组、选手。(教室)。

第5课时:数学教师组织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教室)。

参考课题(5):小小收藏家。

1、实践要点:

共5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各课题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聘请课题组所需要的指导老师。(校内校外均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上网、看书等方法,查阅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学习通过计算机上网浏览、下载、处理并储存和提取信息技术;学习从电视、广播、报刊、书籍中搜集相关资料、整理并储存和提取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室)。

第2课时:劳动技术,学习收藏的一般步骤,模仿收藏并学会制作标签。

第3课时:社会调查:参加收藏爱好者俱乐部,及时开展调查和服务活动。

第4课时:学习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的方法,学习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篇四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中国大学网)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一、背景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实践,已经在老师、父母及校内、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班队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等。特别是从三年级开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能通过自主合作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具体开展,最后形成活动的'具体成果。这一切为了学生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目标1、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2、考察祖国的地理、人文环境等,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1)从一物、一人、一事、一地的小侧面认识祖国。(2)走进祖国大地,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3)参加社区服务劳动,体会社会服务的艰辛、意义及价值。3、学习初步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1)实践主体研究的历程,感受探究需有的精神品质。(2)通过实践,发展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技巧。(3)在研究中养成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享、共同讨论。三、内容安排:略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篇五

以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xx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具体实施步骤与措施。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参考我校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本班的实际,调整本学期的目标任务。加强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有效。教师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我们学习相关文件、政策,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化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做到爱岗敬业、见多识广、多技多能。同时,充分了解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它的实施规律,为学生营造支持、鼓励与开放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更新教师观念、端正学生态度。在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协调各学科的关系,做到个别主管、全员协作,把所有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协同指导。尽可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以班为单位,以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班委会为主阵地,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体,以研究性的学习为主线,由课任老师负责,各班班主任协助,各科任老师参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选择主题,帮助学生探究、展示、实践、创新,整合、提高学生的各科知识及学习、生活、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要引导学生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的发展。教师引导时,要体现本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主题的确定,探究方式的选择,成果的展示及评价,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决定,鼓励学生进入探究过程。

组织活动时,主题尽可能与学校的活动安排相一致,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渗透到板报、广播、值日劳动、学科竞赛、传统节日等方面,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在各项活动中得升华,让学校各项活动、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奏效。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参加劳动,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对有限的课堂,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在内容设计上侧重激发活动动机,辅导活动方法,引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观察、发现、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延伸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要调动师生的协同合作,更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对活动进行督促、指导、检测、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利用本校、本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

四、成果展示阶段。

学生将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经过实验、实践和亲身体验得到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及展示。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活动评价。

1、学生的评价。

(1)评价原则:应当重视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应用、重亲身参与探索、重全员参与。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集体。

(3)评价内容:学生的态度、学生的体验、方法和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4)评价方法:激励性评价为主、管理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和对口头报告评价相结合;定型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教师的评价。

整体评价与分段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文件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问卷、访谈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篇六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具体实施步骤与措施。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参考我校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本班的实际,调整本学期的目标任务。加强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有效。教师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我们学习相关文件、政策,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化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做到爱岗敬业、见多识广、多技多能。同时,充分了解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它的实施规律,为学生营造支持、鼓励与开放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更新教师观念、端正学生态度。在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协调各学科的关系,做到个别主管、全员协作,把所有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协同指导。尽可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以班为单位,以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班委会为主阵地,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体,以研究性的学习为主线,由课任老师负责,各班班主任协助,各科任老师参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选择主题,帮助学生探究、展示、实践、创新,整合、提高学生的各科知识及学习、生活、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要引导学生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的发展。教师引导时,要体现本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主题的确定,探究方式的选择,成果的展示及评价,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决定,鼓励学生进入探究过程。

组织活动时,主题尽可能与学校的活动安排相一致,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渗透到板报、广播、值日劳动、学科竞赛、传统节日等方面,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在各项活动中得升华,让学校各项活动、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奏效。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参加劳动,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对有限的课堂,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在内容设计上侧重激发活动动机,辅导活动方法,引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观察、发现、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延伸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要调动师生的协同合作,更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对活动进行督促、指导、检测、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利用本校、本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

四、成果展示阶段。

学生将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经过实验、实践和亲身体验得到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及展示。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活动评价。

1、学生的评价。

(1)评价原则:应当重视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应用、重亲身参与探索、重全员参与。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集体。

(3)评价内容:学生的态度、学生的体验、方法和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4)评价方法:激励性评价为主、管理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和对口头报告评价相结合;定型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教师的评价。

整体评价与分段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文件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问卷、访谈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篇七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二、学段目标。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都希望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向往更丰富的知识世界。四年的集体生活,养成了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情感品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知道要做到诚实守信。遇事有了初步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和能力。但他们的情感还不够持久.稳定。结合学校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爱校的情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了一定的技能。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加大学习与培训,提高课程意识;。

继续重视组织全体任课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的论述及其它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强化校本培训,认真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教师的集中专题培训,增强培训和学习的实效性。使全体教师.特别是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抓好课程实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根据课程原则和地方特色,结合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好本学期实施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2)努力组织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过程中做到独立选题.自主活动;展开过程.深度探究;重视交流.丰富体验。

(3)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本学期,要作继续深入的研究,特别要在活动过程的评价及评价指标的确立方面作深度探究,各教师要注重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积累。

(4)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5).开发利用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保障。首先,校内图书室.网络教室.标本室.美术陈列室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要进一步改进开放办法,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活动。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敬老院.东方广场及常熟的民风民俗等乡土资源,进行有选择地运用和开发。再者,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广大家长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支持和正确辅导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四、内容安排。

主题活动:

第一单元《外出活动保安全》。

第二单元《查找资料》。

第三单元《粮食知多少》。

第四单元《我们身边的一次性物品》。

第五单元《中国传统节日》。

第六单元《可爱的家乡》。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篇八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较深的了解,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作为一名六年级实践课教师,应该怎么制定教学计划呢?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关于20xx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范文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教材分析: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残疾人,让我们用真挚的爱为他们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俗活动,了解南流悠久历史,了解南流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

通过对敬老院、消防大队、南流农村、街道等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适应社区的生活能力,争做社会主义下的新公民。。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情况分析:

三、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体验成长的快乐,培养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并能掌握一些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

2、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知道环保应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引导学生关注国际问题,关注地球,关注宇宙,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通过访问、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好奇、竞争、合作、分享、关爱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继续组织学生研究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心灵驿站:

(1)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

(2)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学会与父母在情的沟通,爱的交融中进一步增进感情。

(3)帮助学生逐步认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并引导他们与异性健康交往,正常友好地相处,增进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2、动手实践:

(1)带领学生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室——烹饪室做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如包饺子,做水果拼盘。

3、亲近自然。

(1)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

(2)认识、了解我们的朋友——鸟,会制作“小鸟的家”,能爱鸟护鸟。

4、健康快车:

(1)让学生知道学会生存,生存必须健康,健康才能更好地生存。

(2)学会“讲究卫生、预防疾病、安全避险、自救自护”,从而增强、提高自己应对困难和处置危险的本领,快快乐乐的健康生活着。

(3)了解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学会一般的应急处置本领。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简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

活动方案。

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三、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已达到学生情感、知识、能力和人格四个方面的理想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5)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