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企业调查报告(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07:59:05 页码:12
最新企业调查报告(大全18篇)
2023-11-29 07:59:05    小编:碧墨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调查报告篇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里, 中国 经济 保持了令世界瞩目的`高增长。推动这一高增长的动力,由最初的国有、集体 企业 混合引擎逐步过渡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大引擎,且民营经济份额不断增加。近5年来,作为民营企业代表的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 工业 增加值年度增长率分别达到22.8%和16.5%,明显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2%的水平。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规模扩大的速度迅猛,20xx年民营企业500强的最低门槛为营业收入2.97亿元,20xx年提升至4亿元,20xx年更增至6.08亿元,年均增长52%。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xx年,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吸纳就业人口超过1亿;民营工业企业完成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一半以上;各类民营企业已经实现了我国70%以上的对外出口;在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各类民营企业的投资比重也超过了40%。

民营经济的快速 发展 对近两年我国经济连续保持9.5%的高速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以及经济增长对投资、出口的过分依赖,经济运行中资源、环境的制约日渐突出,中外贸易磨擦不断加剧。为此,今年以来中央在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在新的形势和政策影响下,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民营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的信心如何,对国家宏观政策和改革发展战略有何意见和建议,受到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上述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 参考 依据,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20xx年8月至10月,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企业委员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共同组织实施了“20xx·中国民营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以民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于8月10日发放问卷5000份,截止到9月20日共回收问卷1256份,其中有效问卷1207份,有效回收率为24.1%。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工业、建筑业、 交通 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0.5%、3.2%、1.7%、12.9%、3.1%、1.1%、2.2%。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5.6%,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20.2%和14.1%。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8%、47.2%和46%。

本次调查的民营企业经营者96.3%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45-54岁比重占四成,44岁及以下占1/3,55岁及以上占1/4;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超过3/4,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3;所学专业为管理类的接近一半,为经济类的接近1/3;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4.5%,其他职务的占5.5%。

1、总体经营状况趋于好转、未来走势谨慎乐观。

关于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4.7%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43%认为“一般”,12.3%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2.4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xx年的水平高3个百分点,表明民营企业经营状况总体趋好。

与去年类似,不同类型的企业景气状况呈现明显的差异,且今年的差异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好于小型企业。

从不同地区看,调查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7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分别为22和26个百分点左右,前者比后者多11~15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企业在发展上的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从不同规模看,规模越大,经营状况越好。调查结果显示,大型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9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多38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多25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今年企业经营状况的差异明显,与20xx年相比也有一些新的变化。近年来的能源紧张造成的油、煤涨价使采掘业一直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促进了住宿、餐饮、租赁、商务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出口的增长给服装、 电子 等行业的企业带来了更多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采掘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服装、化工、有色、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行业经营状况良好,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0个百分点以上。

与此相反,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当前经营状况差于20xx年,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营者比认为“不佳”的只多8.1个百分点,比20xx年的结果少24个百分点;钢铁行业也由20xx年的44个百分点降为目前的28个百分点。

2、产销形势较好,但产品价格下跌,成本上升,盈利略受影响。

关于企业目前的产销形势,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左右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的生产(服务)量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近30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的调查结果大体相同,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从产品销售价格情况看,超过四成的经营者认为价格下跌,比价格上升的比重高20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去年5个百分点的水平,一方面反映市场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市场的需求并不太乐观。

分行业看,反映今年产品销售价格上升的主要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而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服务行业、制造业销售价格则普遍下滑。

与此同时,由于受能源涨价等因素影响,超过3/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成本上升,比认为成本下降的多71个百分点。

在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的挤压下,民营企业今年的盈利情况受到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52.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盈利情况“好”(包括“非常好”、“比较好”、“有些好”),比认为“差”(包括“非常差”、“比较差”、“有些差”)的多4.4个百分点,比去年减少3.4个百分点;其中认为“非常好”、“比较好”的比去年减少7.8个百分点。

3、预期比较乐观,未来投资信心依然较强。

尽管面临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的不利因素,民营企业经营者仍对未来表现出乐观的预期。调查结果显示,35.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四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57.0%认为“不变”,7.6%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7.8个百分点,与去年大体相当,比国有企业高13个百分点。

从从业人数的安排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41.5%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计划在近期“增加”企业的从业人员,46.3%计划“不变”,19.6%计划“减少”,计划“增加”的比计划“减少”的多近30个百分点。而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情况看,计划“增加”的与计划“减少”的均为22%左右,也就是说不能净吸纳社会就业人员。调查表明,民营企业已成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

从投资计划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61%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表示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13%表示会“减少”,表示“增长”的比表示“减少”的多48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1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区的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显得比东部地区高,表示未来投资额会“增长”的比表示会“减少”的分别多54、50和45个百分点。

关于民营企业经营者有投资意向的地区,调查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为首选的地区,选择比重为38.8%;其次为西部地区,选择比重为29.1%;其他地区按投资意向的选择比重大小排序依次是:中部地区(19.8%)、“环渤海”地区(17.2%)、“珠三角”地区(16.3%)和东北老工业基地(13.2%)。其中,近半数(47.2%)的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长三角”为首选的投资地区,选择其他地区的比重差异不大;中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主要选择中部地区(32.8%)、西部地区(27%)和“长三角”地区为计划投资的地区;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则非常集中地选择西部地区为计划投资的地区,选择比重接近七成,选择其他地区比重较大的是“长三角”地区(21.2%)。

1、民营企业出口比重上升。

自20xx年中国正式加入w 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近两年(20xx、20xx)进出口总额年增长率分别高达37.1%和35.7%,今年1~8月为23.5%,其中出口仍达到32.2%的高增长。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47%的民营企业有产品出口;有产品出口的企业中出口额占销售收入一半以上的民营企业超过三成;与去年同期相比,37%的民营企业产品出口量“增加”,比“减少”的多14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出口状况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55%的民营企业有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有产品出口的民营企业比重分别为30%和33%;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民营企业中的42%出口量“增加”,比“减少”的多21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出口“增加”的仅占27%,与出口“减少”的比重相同,中部地区出口“增加”的仅24%,反而比出口“减少”的少4个百分点。

2、中外贸易摩擦对部分行业的民营企业有较大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以及贸易总量的迅速扩大,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

中外贸易摩擦对民营企业的出口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以来欧美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对企业产品出口有影响,其中认为影响“很大”和“影响较大”的分别为3.5%和11.9%,认为“略有影响”的为35.4%。

分行业看,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企业的比重较高的主要包括化纤(50%)、纺织(42.5%)、服装(26.7%)、橡胶(25%)、钢铁(20%)等行业。贸易摩擦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电子及通讯产品的出口厂家影响不太明显,7成经营者认为“没有影响”。

中国 经济 的快速增长和转型从两方面促进了民营 企业 的迅速发展。同时,由于目前经济体制尚处于转型期,传统体制的束缚尚未得到彻底清除,民营企业发展基础的薄弱也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困难、问题和障碍。此次调查显示,目前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是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障碍。

关于什么是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调查结果显示,3/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了“融资困难”,是所有选项中选择比重最高的,中西部地区选择“融资困难”的比重更是高达八成。

除了融资难外,民营企业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发展水平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66.8%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了“人才短缺”,55.6%选择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52.2%选择了“管理水平落后”,47.5%选择了“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见表10)。

2、民营企业外部信用环境、经营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国民待遇方面亟待进一步改善。

尽管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但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期望还存在一定距离,尤其在外部信用环境、经营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国民待遇方面需加强改善的力度。

关于外部信用环境,调查结果显示,29.2%的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3.4%认为“未变”,17.4%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11.7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减少8个百分点。

关于民营企业经营者人身安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7.2%的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0.6%认为“未变”,22.2%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仅多5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在目前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下,如何保护好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避免其在人身安全方面受到侵害,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民营企业对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真正实现公平国民待遇的期望越来越高。关于公平国民待遇,调查结果显示,21.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63.7%认为“未变”,14.6%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7.1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减少15个百分点。

关于市场准入限制,调查结果显示,34.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7.5%认为“未变”,8%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6.5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减少10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在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实现公平国民待遇方面,民营企业经营者还抱有更大的期望。

3、资源瓶颈制约尤其是能源紧张状况依然比较严重,民营企业发展方式亟待向集约型转变。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瓶颈约束也越来越显著。始于20xx年的宏观调控旨在控制经济呈现的过热的趋势,并力图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来缓解资源压力。从一年多以前钢材市场及“煤、电、油、运”普遍紧张的情况看,目前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49.8%)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钢材市场的紧张状况“趋于缓和”,36%认为“变化不大”,仅5.6%认为“更加严重”;29.1%认为目前电力紧张状况“趋于缓和”,44.1%认为“变化不大”,25.4%认为“更加严重”;12.2%认为目前煤炭紧张状况“趋于缓和”,35.6%认为“变化不大”,39.5%认为“更加严重”;4.1%认为目前成品油紧张状况“趋于缓和”,22.4%认为“变化不大”,69%认为“更加严重”;12.5%认为目前铁路运输紧张状况“趋于缓和”,53.5%认为“变化不大”,17.4%认为“更加严重”。

民营企业在对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加大了资源的压力。调查结果显示,与20xx年相比,34.5%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能源投入“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近10个百分点;36.7%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原材料投入“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近20个百分点;19.7%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用水投入“增加”,与认为“减少”的大体相等。以上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发展方式亟待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多数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度比较合适或略显偏紧。

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明显得到缓解,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形势。与此同时,由于消费品价格涨幅的持续下滑,企业利润增长速度的连续放慢,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应做适当调整以防出现可能的通货紧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次调查从民营企业经营者自身的角度对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程度进行了评价。调查结果显示,36.9%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偏紧”,39%认为“合适”,24.1%认为“偏松”,认为“偏紧”的比认为“偏松”的多12.8个百分点。

调查表明,总体来看,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合适,略显偏紧,希望在继续保持目前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适时适度放松政策操作的力度。

2、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预期房地产价格稳中趋升。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采取多项措施控制因部分地区不断飙升的房地产价格引发的房地产热。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房地产调控的成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成效最明显的措施包括“限制房地产开发贷款”(45.6%认为“非常有效”,43.5%认为“比较有效”)和“限制新房转手交易”(42.9%认为“非常有效”,41.9%认为“比较有效”);其次是箍征房地产税(24.1%、55.4%)和“增加信息透明度”(24.1%、53.1%);再次是“提高房贷利率”(12.3%、57.6%)和“增加土地供应”(21.9%、44.7%)。

尽管房地产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民营企业经营者仍预期房地产价格呈上升趋势。调查结果显示,49.2%预期20xx年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升”,37.5%预期“持平”,13.4%预期“下降”,预期“上升”的比预期“下降”的多36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经营者预期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升的比重分别为57.4%和54.2%,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的45.7%。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现实需求,本次调查还了解了民营企业经营者“所熟悉的人当中最近一年内购买住房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八成民营企业经营者反映其熟悉的人当中最近一年内购买了住房,其中76.8%的被购房屋目前用于“自住”,13.5%用于“出租”,9.6%处于“闲置”状态。调查表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有着比较旺盛的现实需求,买房投资或投机的比重并不高。房地产业仍将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

3、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对政府转变职能期望较高,希望 金融 、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围绕着市场化、法治化的各项改革逐步进入关键时期。本次调查请民营企业经营者对目前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进行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这些改革取得成效的比重大多明显高于认为“尚未见效”的,表明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改革成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对于各项改革,按民营企业经营者评价高低(“效果很好”+“效果较好”的比重大小)排序依次是:产权制度改革(34.6%)、促进民营企业发展(34.1%)、政府职能转变(31.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1%)、土地制度改革(23.3%)、投资体制改革(21.3%)、财税体制改革(16.9%)、金融体制改革(15.9%)和垄断性行业改革(10.1%)。

当问及当前最紧迫的改革是什么时,排在第一位的是政府职能转变,选择比重为65.3%,表明企业经营者对政府职能转变在当前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寄予很大期望。另外,企业经营者认为其他几项紧迫的改革依次是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和垄断性行业改革,以上选择比重均超过三成,分别为39.9%、37.6%、34.1%、33.3%和31.5%。与去年调查结果相比,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垄断性行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明显上升,应引起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企业调查报告篇二

社会调查时间:社会调查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就会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社会调查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刚进入公司的时候我总是踌躇满志,经历了一连串的经验教训之后,我努力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公司和个人的地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世界公认的人才。现在我就对这两个多月在鑫海集团下属的鑫海家园物业管理公司这个社会调查的机遇做一个小节。

办公室人际关系对工作的影响,因为这些都是我在校学习中不曾接触过的方面,所以我将在报告中首先讲述我在实习期间积累的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一、物业工作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其实做任何工作都应该认真细致,尤其是在我工作的会计处,每个岗位都需要与数字打交道,经常要处理大量数据,要求精确,任何一点细小的错误都会影响到整体的结果。比如做物业费用收取的核算,金额数字必须完全准确,才能进行解付和交易。在记账时,每一笔交易录入电脑后都要有专人复核,确保汇款时间、金额、汇款人和收款人账号等各项要素准确无误。一个月后,我又被借调动到了人事处,但这一严谨的工作作风始终影响着我,同时我也注意到这一作风也是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一,在每一个员工身上都能能得到体现。

二、讲究分工合作,工作程序详细具体,每一步骤都有一定的操作规范。比如进行代理水电费用征收时,必须按照计算核对总金额、记账、复核、打印、用户核对这些步骤进行。每一张票据的信息都要准确地输入电脑,还要经过复核。如果资料出现错误,就无法使征收成功。各道工序都互相关联,每一步都关系到整体结果,必须大家一起分工合作,才能最后完成工作任务,这种细化分工合作的模式表面上看来似乎有些繁杂,但它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在中间环节中的资金流动,避免了有可能导致的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纠纷。

三、与同事的相处与交流很重要。由于一个完整的任务需要大家分工合作来完成,所以同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很重要。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给下一道工序的同事造成不便;或者由于某些客观原因,虽然不应由某个人完全负责,但确实影响到其他同事的工作。这时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与同事交流,尽快地解决问题,大家才能齐心协力地搞好工作。另外在办公室的人际关系也很难把握,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实习生,尤其是有些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亲近或疏远任何一方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我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少说话,多做事,这方面的技巧,书本上是学不到的,要在工作中慢慢地学习积累。

以前(社会调查之前),总以为我们的生活按照书本来做就没错了,可是社会调查之后我才发现好多东西是书本上学习不到的。有人说社会是一个大学校,而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自己只是一个幼稚班的小朋友而已。当然我并不害怕和气馁。我有很多领导和同事在指路,而我自己也是一个不啬请教的小学生。也许我有时候会为我曾经做过的一些事情而感到后悔,但是没关系,我也清醒的知道这些都是我为社会交的学费。有了经验就有了生活的知识。

同事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当然这个“东西”并非骂人之词,我只是把这个角色当作一个社会的事物组成来分析。我之前也天真的以为搞好和同事的关系和搞好和同学的关系没有什么差别。但后来的实践证明当时的我完全是想当然之见。事实上同事之间的关系要比同学之情复杂的多。至少在大多数场合里同学之间不会有利益冲突,而同事之间的关系会在与领导的关系,权位竞争,工资业绩竞争中寻求平衡。

社会调查期间,我得到了各位领导、老师和前辈们的关心与帮助,各位老师都非常耐心地教导我,让我不但学会业务,也学到很多待人处事的道理。特别是办公室里的领导和同事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不仅在工作上给我指导,向我解说业务知识,还在生活上给与很多关怀。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再向各位领导和同事学习请教。

以上是我对自己在本公司工作的,下面我将结合在校学习的管理知识对社会调查期间所观察的公司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作一个系统的论述。

在社会调查期间,我深深体会到了本公司的优势,以及在齐齐哈尔市的影响地位。虽然本公司仅经过了短短几年的发展,却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这与鑫海人辛勤工作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发现了这其中存在的一些影响鑫海物业发展的问题,现总结整理如下:

第一,内部管理不规范。首先,本公司受齐齐哈尔市整个物业管理发展的影响,几处的物业管理差不多都沿袭了旧有的管理模式。部门分工不够明确,制度不健全,少有程序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大部分进行着简单粗放的的管理。其次,由于物业管理牵扯到的问题众多,各处体制不健全,各种关系错综复杂,需要协调、处理的关系众多,使得各物业处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处理各种关系上,包括处理物业处与集团公司之间的关系,物业与行政部门的关系,与有关业主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当然有利与物业管理的发展,但当因此而忽视了内部管理与对外服务时,就难免本末倒置了。这样就影响了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

第二,责权利不明。责权利不明,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物业处与总公司之间。由于我公司物业管理的特殊性,各处的物业管理,均是由作为开发商的总公司筹备建立的,物业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集团公司从各岗位调配的人员,这就导致了建设与管理不分的局面,无形之中增加了物业管理的难度。虽然,这种建管一家的局面,也曾给物业管理带来过一定的好处,例如,一些房屋维修问题、设备设施配备问题,都可以较好的协商解决。但更多的却是使物业管理工作无法独立开展。许多问题都需要层层审批,造成了多头管理,影响了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各物业管理处内部、各岗位之间权责不明,岗位职责分工不合理,人员配备不科学,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人员富余,工作链断档,工作流程不顺畅,使一些工作不能正常、快捷有效的完成,大大影响了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三,基础薄弱,正常运行困难。首先由于部分物业开发较早,设备、设施老化,使维修难度加大,维修成本高,给各方面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其次,前期遗留问题较多,物业管理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物业管理与开发商之间,与建设单位之间,与业主之间矛盾重重,物业管理收入微薄,使物业管理收入不抵支出难以正常运行,企业举步维艰。这就使得物业管理难以改进设备,改善服务,导致了服务水平低,业主投诉率居高不下,对服务不满意,进而导致部分业主拒交物业管理费。这样就使得物业管理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第四,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由于企业从业人员,相对缺少专业知识,大部分是中途搞物业管理,尽管经验相对丰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并且由于观念、资金等问题,企业很少引进专业的管理人员,这就导致了,服务意识较差,观念创新匮乏,使得物业管理难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公司的发展,为改善其物业管理状况,树立公司物业管理品牌,不妨采取以下措施,以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1.明晰权力和责任。本公司欲走品牌之路,就必须走独立发展之路,明确与总公司之间的关系,分清责任界限,享受独立开展各项工作的权利,承担其作为物业管理企业应负的责任。另外,各物业处也应加强自身的管理,合理划分部门,科学安排岗位,规范各部门的职责,做到“人人有事关,事事有人关”理顺物业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员工的职责与权利。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要有一套科学、合理、适合本企业特点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要树立鑫海物业品牌,必须要健全规章、制度作为保障。这包括制订质量保证制度、收费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岗位考核制度等一整套必备的制度,还包括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流程、投诉受理程序、报修维修程序、紧急事故处理程序等一系列程序化的规范。只有健全这些规章、制度,并积极落实,才能打造一个成功的企业,才能树立海纳物业品牌。

3.改善物业管理环境。改善管理环境,就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使得各部门可以协调配合。减少在不必要的环节上的开支,用于改善设备、设施。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供优质服务,尽最大努力满足业主的合理要求,以提高收费率,增加企业收入,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能够独立正常运作。

4.提高员工素质。只有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才能形成优秀的团队,才能打造成功的企业,才可以树立鑫海物业品牌。提高员工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内部培训。经常开展业务知识、专业知识、服务意识学习活动,整体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就是从优秀的物业公司,请专业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培训,学习优秀物业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最后,引进人才。企业应引进部分专业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以补充新鲜血液,提高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品牌的树立。

5.建立企业文化。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特性决定了必须从文化层面上去提高员工素质,只有建立起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从文化的高度和层面来突出企业价值观,以此规范员工的服务水平、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行、高速发展。

总之,想要走品牌之路,就应全面改善管理,明确公司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职责与。

权利,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理顺、协调各方面关系,形成高素质的优秀管理队伍,建立起适合鑫海物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树立全新的鑫海物业形象。另外,由于鑫海物业所辖小区较多,各处的物业、业主各具特色,建筑物业差异较大。所以,还应根据各处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改善措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读此句时,我并没有特别的感觉。然而就在这不长的实习后,我不仅真正明白了它的意义,更深切体会到它的内涵。对我而言,社会和单位才是最好的大学,我发现自己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如果不与公司工作实践相结合就显得太有限,太浅薄。在公司里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我要学习的实在太多太多,不仅是专业技能,还有职业精神和社会经验,这些都能成为我以后能很好的胜任工作的基础,也是我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重的砝码。回想当初刚要实习的时候,我抱着终于可以告别学生的单调生活,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充满活力的社会大舞台的心情,进入了鑫海集团旗下的鑫海物业管理公司,经历了两个月的实习却又发现自己学到的东西始终是不够,这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本职是学习而不是上课,从课堂到企业,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从这个角度说,我愿意永远当一个学生。这次实习的时间虽然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不懂就问。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的同事相处好,那工作起来的效率才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了。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有了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大的进步。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并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对毕业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基础,提高了自信心。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在实习期间我发现虽然企业表面现象千差万别,管理方式各有特色,但归根到底,都可以用我们在工商管理中的原理和相关的分析来解释,所以在校期间努力掌握理论知识仍然是我们本科阶段的重中之重,但这样的理论学习之有与相关实践联系起来才更有生命力,也更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我认为这次的暑期实习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使我们切实认识到本专业的社会价值,是我们在步入社会成为一个能独立承担经济和责任的自然人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锻炼,我会更努力地积累理论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

企业调查报告篇三

华为自行研制和生产的产品覆盖交换、传输、接入网、移动通信及无线通信、atm、数据通信、智能网、支撑网、智能高频开关电源、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会议电视、图像监控、catv等主要通信领域.

(二)销售收入

立了33个办事处和35个用户服务中心.为了拓宽发展空间,华为准备于年底将总部搬到坂田,华为坂田基地一期已完工,是目前全天下集中生产通信设备最大的基地(工程分为四期完工,总投资60亿元币).

同时,为了拓展海外柿场,华为在美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产品已广泛进入美国、香港、、立陶宛、保加利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在、巴西建立了合资生产企业,并在印度和美国建立研发中心.

华为现有职工11000余人,其中85%具有本科以上学历,60%具有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学历,职员平均年领是27岁.从人员结构看;科研人员占40%,柿场营销和服务人员占35%,生产人员占10%,管理及其它人员占15%.

(一)战略

"华为将捅过二次创业,保证持续高速发展,用十年时间使各项工作与国际接轨:管理水泙达到国际标准:柿场营销国际化,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坚持以产品经营为主,在关键成功偠素上集中配置资源,以局部尤势讯速增强的技术实利、柿场定位和管理能力.华为的战略为10年规划,属于纵向式的发展模式,但横向的战略仍需完膳,赀金、技术、柿场等一系列问题只怕还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开袥属于自己企业的空间和柿场才有只怕占令柿场先机,赢得消费者.顾客的满义才能使企业财源滚滚.华为发展的思路任然须走向更广阔、更长远少许.

(二)产权与经营机制

华为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代表,民营机制是高科技取得成功的关键茵素.高科技产业的本制是变化快,它必须信息灵、决策快、行动讯速.民营机制的核心是自主决策,自己承担所有责任.

华为需要自己探嗦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比如;对做出贡献的职工给予适度的奖励,优秀的职员可以适度得到奖金、职权的提昇、加工资、分到股权、红利、福利以及其他人事待遇.这是一种价值分配的方式.可以最大也许的调动职员的积极性,一个有活力的企业是需要有活力的职员和令活的经营理念.华为在产权与经营机制上无疑走在了前列.

(三)高层管理

华为在高层管理上遵循决策,权崴管理的原则.这避免了权力的浪用,更保证了的战略可以凿凿无误的传达和贯彻.民营企业的高层处于“金字塔"的顶层,对于全盘系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为华为是属于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的企业,权力的正确使用成为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式企业发展的关键.

在管理上华为强化基层执行,使责任落在实处.企业要保证信息传达畅通无阻就必须约束好自己的职工,订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企业的各项章程正嫦执行.

(四)组织创新

1、华为贴近柿场,捕捉柿场信息,网络的使用使企业的触角伸的更广,空间也不在成为信息获取的璋碍.职工能自由飞快获取企业的有关信息,就能购把握企业的脉搏,他们能购获得思考的素材和依剧.如此企业才能变得更加智慧.

2、企业的中间层作用变为充当信息的中转站.在信息能购自由流动之后,中间层就可以被削减,这使组织的扁平化成为也许.数据库的建立,使信息的采集、归档、管理更加方便,检索查阅非常讯速.便捷的信息收集和传播题高了华为的组织反应能力.

1、产品开发、销售系统不完膳.

中间研发、柿场、中间调试试、生产、采购等部门没有一同真正地投身到产品开发过程中,华为并没有将全盘的产品开发过程作为一种投资管理过程,研发出来的不是一个可以规模销售的产品而是一个科研成果.这导致了产品的高开发成本.新产品设计方案不凿凿,新产品的价格定位有问题.产品开发周期长,开发过程早期缺伐可生产性、可采购性和可维护性的拷虑.

产品开发赀金郎費.

究其源因是;

a、开发的早期阶段没有在关键检察点进行充分的取舌决策.

b、极少的智力资产被重用,新产品的开发从项目经理到设计人员多以薪人为主,精英、骨干们"英雄无用武之地".产品软件开发、软实利、技术等核心层面缺伐新鲜血液.

c、新产品柿场营销不畅通.新产品的分销渠道建立方面缺伐足够的技巧和经验.产品开发过程中投入不足,没有题出足够供研发用的产品发展策略(如柿场需求,柿场定位及投放柿场的时间等),也没有确保柿场及营销已精准备好去接手新的产品.

2、人才选用方式仍需完膳和加强.在新产品及策略产品的推广时,缺少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法.柿场营销方面,因产品的复杂性,一方面要陪养团队作战的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销售人员的激励问题,尤其是对新产品的销售要有相应的激励方法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否则很容易忽视产品与产品的紧蜜关系,无法经济变成对客户的一至,慥成只重收庄家不愿去松土的情况.

3、企业思路任然须走向更广阔、更长远一般.发展战略仍需更为具体,柿场应走向多元化、多领域、高层次的国际化层面.

4、对华为管理及发展的建义;

建义一;建立符合柿场规律的经营机制.让企业在讯速发展的柿场中占令先机并拥有镪大的营销能力.

建义二;保持技术常青是企业永远不败的法宝.明确产权关系和令活经营机制、核心技术的领先及管理研发的独特姓.

建义三;保持企业内部沟通网络的畅通无阻:高效的团队和高效率的网络连系平台:确保组织内部创新机制可以有用的发挥作用.

建义四;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人力赀本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人力赀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偠素,是企业未来持续成长和发展的源泉.仅有真正令活行使人力资源管理,汲取了其中的精髓,才能更好地用好人才,发挥人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如果企业既不重视人才,不珍惜人才,闲置人才,压抑人才,不给人才施展才能的机会,变会使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目光要远大,"聚天下贤才,得天下之精英,创天下之精品.五湖四海皆兄弟,商贾云汇满宾朋.""英雄不问出身,不拘一格降人材.能者为师,任人为贤."

建义五;教育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华为应该利用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打造出精品,为社会其他企业做出榜样.

企业调查报告篇四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关于企业的调查报告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企业”)是指应税货物销售额在20xx万元以上、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以一般纳税人资格申报并经统计部门核定的工业企业。新常态下,工业进入集中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的新阶段,规上企业的数量多少、规模大小、水平高低、效益好差、带动能力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规模工业增加值又是地方政府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快培育壮大规上企业,既是省市的要求,又是部门的职责,更是企业的期盼,尤其是对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工业升级、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意义重大。

截至20xx年底,我县共有规上企业85家,居全市第4位;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2.83亿元、增长12.3%,占全市总量的6.2%,居全市第10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88亿元、增长14.03%,占全市总量的5.8%,居全市第11位;实现利税27.8亿元、增长11.7%,占全市总量的7.6%,居全市第12位;上交税金0.84亿元、减少18.1%,占全市总量的2.3%,居全市第13位。数据表明,我县规模工业经济在全市所占比重小、排位靠后,企业不多、总量不大、产业不强、结构不优,工业经济仍然处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1.项目推进速度慢。有些项目受设计规划、资金筹措、土地供应、证照办理、水电安装、施工天气等因素影响,建设周期拉长,不能按期竣工投产,影响规模工业企业申报;有些项目虽然顺利竣工投产,占地也大、用工也多,但由于是“两头在外”粗加工企业,不急于办理环评、安评手续,随意延长试产期,企业未申报税收或应税收入太少,无法申报规模工业企业。

2.项目品质不达标。为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和政府帮扶,有些企业在洽谈时刻意夸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数据,进行美化包装,致使竣工投产后达不到规工企业申报条件。比如,有的项目洽谈时自称是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但投产后却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组装、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企业,由于只计算劳务收入,不按全价计算产值,人均税利不高,主营业务收入达不到规模工业企业标准;有的项目进园时承诺固投总额、投资强度、生产规模、上交税金,但建成后多数指标落空,达不到设计产能,而且设备陈旧,流动资金短缺,生产处于半停产状态;有的项目一投产便缺少流动资金,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后就申请银行贷款,无法达标生产。

3.企业缺乏根植性。有些企业虽在xx运行多年,但总部一直设在沿海发达地区,在我县所建的厂房相当于一个生产车间,无技改扩产和自营出口计划,也不在xx办理成本结算。有些企业并不在xx投资建厂,而是租赁厂房生产,无做大打算,无长远规划,政策享受期满便迁往外地,影响规模工业企业申报。

4.多因素影响企业申报。有的企业虽是法人单位,但未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帮扶单位也不要求企业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少数法人企业为办理土地使用证配合申报规模工业企业,办好土地使用证后通过更改工商登记方式,退出规工企业序列;还有电子、服装、针织等企业虽然用工人数多,却一直持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纳税少,企业管理不规范,消防安全隐患多,无申报规上企业资格;有的企业担心申报规工企业后要多交税金,应付检查多,增加会计成本,不愿申报规上企业。

5.帮扶等工作不到位。有的企业未及时办理相关批文或登记备案,加上帮扶人员责任不强,服务缺位,造成资料不全或资料填报不规范,影响规工企业成功申报;还有少数企业本来培育成规模工业企业,由于年报不及时,被统计部门排除在外。有些乡镇和单位认为完成了年度申报任务即可,对一些明明达标的企业拖着不报,计划在次年申报,以便减少下年度压力,而不了解跨年度申报规上企业难度更大,机会更少。

6.引税型企业频繁变更影响总量做大。考虑税收稽征督查,有些引税型企业生产一年半载便更名、注销或外迁。规工企业申报成功后一定期限内,对更名、注销或外迁的引税型企业的网上只能直报停产,造成统计上的有名无实。20xx年,我县就有12户引税型轻纺企业退出规工企业序列。

1.严把项目进园关口。引资单位在正式签约前应对项目的生产规模、投资额度、科技含量、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尽可能了解客商投资意愿及资本实力。有关部门在项目进区时,应要求企业严格按规上企业统计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确保项目投产后能成功申报。

2.选准重点帮扶项目。实行“抓大放小”,重点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较大投资规模、较多就业岗位、较大财政贡献、较强发展后劲的企业进行“保姆式”帮扶培育,并在资金、技术、政策、招工、供材等方面予以倾斜,将其培育成规上企业。

3.消除企业申报顾虑。职能部门与帮扶单位要从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积极贯彻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鼓励规模上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消除企业法人的各种疑虑,帮助办好相关证件,协助企业强化经营管理,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做好申报工作,及时培育成规上企业。

4.健全帮扶工作机制。增强大局意识与忧患意识,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机制,营造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为申报企业搞好服务、提供便利;要健全扶持政策,抓好政策执行情况督查。要定期开展帮扶业务和规上企业培育知识培训,提升帮扶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5.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健全督查机制,认真落实“四定”责任制,创新管理方式,科学安排工期,强化跟踪问效,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尽早投产见效。

企业调查报告篇五

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xx国税部门通过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xx年税收资料调查工作。在历时半个多月的调查工作中,我们克服了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以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做好税收资料调查数据的收集、录入、审核等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xx年税收资料调查工作。现将企业税收情况汇报如下:

xx年,我局参加税收资料调查企业数为239,比上年增长5.7%,增加13户,除去省局规定统一上报企业、注销户、与地税重复户和连续两年内无生产经营业务的企业外实际上报数据户数为211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96户,占总调查户数的92.9%;小规模纳税人15户,占总调查户数的7.1%。从调查表的录入、审核过程看,大部分企业都能准确填报各项数据指标,注意表内表间的逻辑关系,全面反映出我局纳税人一年来的生产经营及税收的整体情况,基本达到了这次调查工作的目的。

1、按营业状态划分。正常营业196户,停业或歇业12户,筹建期3户。

2、按行业划分。商业企业、农业、服务行业91户,占总户数的.43.1%;房地产业27户,占总户数的12.8%;工业企业93户,占总户数的44.1%。

3、按注册类型划分。国有企业12户,集体企业1户,集体联营企业1户,股份有限公司3户,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38户,私营有限责任公司26户,私营独资企业1户,私营股份有限公司2户,其他内资企业5户,港澳台合资经营企业4户,港澳台合作经营企业1户,港澳台经营企业2户,港澳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户,中外合资经营企业2户,外资企业3户,其他纳税人8户。

被调查企业各项货物及劳务销售额472373万元,比上年同期的424337万元增加48036万元,增长11.3%;主营业务收入537352万元,同比减收115092万元;主营业务成本415403万元,同比减少39358万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3876,同比减少1388万元;主营业务利润29967万元,同比减少85888万元;主营业务利润率为5.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三项费用”72683万元,同比减少5854万元。

被调查企业应交增值税20xx年下降5个百分点。

被调查企业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43802万元,同比增加4439万元,增长11.3%;应纳企业所得税额10951万元,同比增加1109万元,增长11.3%;减免所得税额404万元,同比减少1292万元,下降76.2%;实际已纳所得税额10373万元,同比增加5356万元,增长106.7%;被调查企业已交所得税额占全市企业所得税入库数的85.5%。

被调查企业计征消费税的销售额1755万元,同比增加195万元,增长12.5%;已纳消费税33万元,同比增加4万元,增长13.8%;已缴消费税占全市消费税入库数的72%。

xx年税收资料调查表包括信息表、企业表、货物劳务表和审核情况说明4个部分,单企业表就有16个方面内容共442项指标,比上年增加72项指标,内容变化较大,且表里表间关系复杂、逻辑性强,虽然调查表对各项指标数据的采集都注有说明,也有公式自行审核,但对于相当一部分刚正式认定一般纳税人、第一次接受调查的企业来说,要确保填表质量,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因此,根据文昌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能者为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方法,要求二分局指定一名业务水平高的骨干负责对所辖区域内的纳税人填表情况进行辅导和督促,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市局收入核算部门汇报以便及时解决。要求各企业间加强联系,互相学习,能力水平高的企业会计要帮助能力水平低的企业填好表,有效地提高了税务人员和企业会计人员做好调查工作的积极性。经过税务机关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税收资料的调查工作。

企业调查报告篇六

8月21日,我们接到对非公有制企业调查的通知后,及时向有关领导做了汇报,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调查小组,制定了非公有制企业调查实施方案,调查组深入各乡镇开展了非公有制企业调查工作。目前调查工作已经结束,现报告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大胆实践,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发展的历程,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潜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经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据县统计局提供,今年上半年,我县生产总值实现30.2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20.3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2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97746万元,规模以下企业完成51256万元。这充分显示,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全县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的网点遍及各乡(镇)、村,对繁荣经济,活跃城乡市场,解决全县49万人人口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仅县二肥超市有限公司就拥有连锁店家,遍布全县12个乡镇个村庄。

为拓宽就业渠道作出了重要贡献元至七月份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到了1866家,从业人员达74914人,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同时,非公有制企业还在吸纳下岗职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分流、确保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共吸纳下岗职工8000多人。

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几年来,我非公有制企业主,致富不忘国家,不忘群众,积极主动为受灾群众、孤寡老人、希望工程和社会事业捐款捐物的事例不胜枚举,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好评和社会的赞誉。如今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由县工商联组织的捐助活动当天收到善款近15万元。

通过调查发现我县非公有制企业明显存在投资规模小、科技含量偏低、新产品开放能力较弱、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较低、知名品牌偏小、产业链偏短、企业整体素质偏低等缺陷。尤其在改善融资环境、投资环境、政务环境和人才培训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理顺体制,改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环境,才能使非公有制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

优势产业项目较少,抵抗风险、持续发展能力较低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县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属于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的行业和项目,其产品寿命和市场份额的预期风险较高。我国加入wto后,全球大企业将陆续进入国内市场,他们更占有规模、资金、管理和运营体制上的优势,对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来说,在强悍竞争对手面前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地方银行不能有效地结合实际开展创造性经营,缺乏应对市场变化风险的措施和能力关于企业融资据调查显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专门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寥寥无几,目前我县仅有1家,注册资本150万元,担保能力在300万元以内。二是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投资风险基金与直接融资渠道的保障力度不够。三是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是银企对接不够全面,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根据调查统计的资料显示:约90%以上民营中小企业因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无抵押能力和担保困难,而难以向银行贷到款,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数申请的是小额贷款,因达不到银行单笔贷款的规模要求而被拒之门外,造成银企矛盾。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即民营有效资金不多,符合抵押资产较少,难以达到抵押贷款条件,其大多数是租用原乡镇的土地和厂房等租赁经营性质的小型企业,其新增资产普遍不符合法定产权抵押要求,从而使民营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四是在贷款程序和手续方面过于繁琐复杂。如符合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的企业贷款,需要经县、市、省、国家多个相关部门报批、审核,几经周折争取到的项目费又被层层扣减,最后拿到手里只有一半或者更少。

政务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从我县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不断强化,政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税费负担重,“三乱”尚未彻底根治。据企业反映,近年来“三乱”现象有明显改变,由过去的普遍现象,表现为现在的极个别现象,据调查,认为“三乱”现象没有的占50%,认为不多了的占25%,认为偶尔有的占25%;二是还存在着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寻租化的现象。有些职能部门的同志在执法过程中,往往用以管理代替服务、以罚代管的方式,行政执法缺乏人文关怀;三是某些职能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企业创业环境需进一步优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我县的非公有制企业创业环境也存在着问题:一是物流系统还不够完善,企业货物外运不够顺畅,运输时间长;二是产业不配套,围绕行业龙头企业的协作配套企业不多,不能发挥集群聚集效应,增大了企业运营成本;三是围绕民营企业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企业不知道是哪个机构能够解决他们在管理中运行的某些问题,而管理服务机构又不知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导致信息不畅;四是缺乏为企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机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难求。

抓住机遇,强化舆论机制,营造大力支持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首先,要统一思想,广泛宣传民营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的政策;其次,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树立信心,充分认识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已连续10年达到7%以上的高速增长,表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已经来临。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要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发展企业。

企业调查报告篇七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的必要保证。对企业的内部审计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目前,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已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工作。但内部审计从目前的普遍成效来说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要求。

保意建材城位于港城建材主战场核心板块,经营面积达8000平方米,品类齐全、品牌林立。商城内的品牌建材全部为保意自营,这一经营模式自成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业界当中属于最先进的经营模式。保意建材城超大规模、超强品牌、超群理念、超级服务,领军港城、领跑业界。保意企业十四年来以诚信为本,在港城业界有口皆碑。对于大型零售企业来说企业的内部审计与管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该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领导人片面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内部经济问题,会影响企业职工的团结和稳定,有的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有的将内审机构形同虚设,使内审人员无职无权。

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资本运作、投资、成本管理、产品定价方案评审与选择等重要领域,一般都无能力和条件开展审计工作。

(三)内部审计缺乏充分的独立性,削弱了内部审计决策的质量。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和他们所审计的活动保持独立,这样才能做出公正、无偏见的判断。所以,内部审计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是否具备充分独立性有关。然而,经验证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严重不足,主要源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组织形式以及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素质。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部设置的机构,在本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企业的利益限制。于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特别是当面对企业领导者参与或法人违纪时,内部审计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如若服从于管理层意志,不能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就会埋下巨大的隐患,导致审计风险。此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和公司、单位其他部门人员同属一个机构,潜在的或实际出现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内部审计人员也要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从而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极易受损害,多数单位没有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而是由其他业务人员兼任,也没有赋予他们一定的职权,受执业能力和专业素质限制,也很难开展内审工作。

(四)领导授权不明确、充分。一个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与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很大关系,但客观上受利益驱动的影响更大,而企业决策层基本上没有授予内审对查证违纪违规问题的直接考核处分权,对被审计者缺乏直接的利益约束力,不能对违纪违规行为形成强有力的威慑,依靠揭示、审计建议等审计职权很难实现审计纠错的期望目标,对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与改进意见有相当部分被审计者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

任心,工作中显得“顾虑重重”,严重影响审计行为的有效性。而绝大部分企业对内审人员工作的考核评价标准忽视了这种特定现象,多采用惩罚激励而少采用奖励激励,往往使得内审人员辛辛苦苦工作,换来“里外不是人”的感觉。

(一)内部审计机构要合理定位。在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及及法人治理内部控制组织框架中,内审机构应是一个独立部门,它应直接对监事会负责,如有必要,遇有重大的内部审计事项或企业内部发生重大的违规、违法事件时,还可直接向股东大会极其常设机构董事会报告。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中,内审部门应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并具备股东大会或其常设机构董事会明确授予适度的审计事项直接处置权,以保证内部审计报告能引起企业管理当局的足够重视。针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处置意见和建议,应及时予以研究并给予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在科学、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下,最大力度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选拔制度。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实行公开竞聘、多级考试等选拔制度,采用“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机制全方位地开发事业性强、业务素质高、能主动尽职的优秀审计人才资源,从而培养造就一批符合现代审计发展需要的各类型人才,并把他们配置到适合的管理或主管岗位上,不断提高审计人才的使用效果,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审计人员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以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为出发点,改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内部审计责任。经验表明,内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实现其职能,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其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在领导关系选择上要提高内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次(直属领导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必须设置专职的审计人员,使其不参与或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和其他业务活动,在其领导体制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审计活动与业务经营活动的关系,避免一人既负责财会工作,又参与审计工作、既负责某项业务,又指挥对这项业务活动的审计等职责不相容现象发生。此外,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开展业务中的实质性独立自主地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完成审计报告。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也是提高审计独立性。

企业调查报告篇八

百年大计,以人为本。企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企业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当代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学习速度和培训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参数。培训则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途径。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xx制药有限公司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36份,回收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4份,主管级及员工级30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3、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xx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抗肿瘤药物为主的制剂生产厂家,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问题,对于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发展理念与文化。

1、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9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本公司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这主要是与公司目前的业务重点和工作目标有关,但剩余的5%左右员工表示了困惑,这必然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目标,或者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2、将近九成员工熟知企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因而“不断进取,永臻完美”的管理思想几乎感染了公司的所有员工,可见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起到了较大的凝聚作用。

3、企业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显示,认可公司有一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85%,而15%左右员工则认为一般,没有员工对此表示反对。此外,仅有45%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体系非常完备,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达15%。

(二)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1、近九成员工对公司现行组织结构认同,并表示与部门业绩息息相关。公司现有员工中,九成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现行职能职责、业务流程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好。依据调查结果,80%员工认为目前的岗位职能配置、工作业务流程有效,而认为其在实际中有指导性、参考性作用的仅占35%左右。

(三)人才管理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xx制药有限公司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关于企业调查报告范文关于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

(四)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除少数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28%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而据相关数据显示,xx制药有限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继续努力。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公司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五)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员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根据目前公司的培训现状,为了让公司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公司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员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员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公司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员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公司员工进行交流,使员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企业调查报告篇九

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企业离不开管理,竞争越激烈,企业管理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本次调查主要目的就是诊断民营企业潜在的激励机制问题,很多企业近来倍受员工离员率高的困扰(吸引力不大),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就可以找出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确定是否因员工工资不高、管理不善、晋升渠道不畅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出更适合的激励措施。实践证明,员工满意度调查是对企业各种问题满意度的晴雨表,如果企业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发现员工对薪酬满意度有下降趋势,就应及时检查其薪酬政策,找出不满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我想把所学专业运用于实践中,通过调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经验,同时发现企业现存的问题与矛盾,尽我所能为企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实现我学习本专业的价值。

20xx年8月至20xx年9月

某外资公司

某外资公司人力资源部

我在某外资公司人力资源部进行调查实习,现按照时间进度将调查内容报告如下:我于20xx年8月10日16:30走访了某外资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地区经理,他向我介绍了该公司员工的招聘、录用及培训,员工的福利等情况,并借阅了该公司《员工手册》和20xx年度员工培训记录。9月10日14:00—17:00再次走访该经理,在他的带领下我参观了该公司员工食堂、员工宿舍及员工活动中心,同时向我介绍了他们如何与员工沟通、如何让员工参与管理。

我通过在校近二年的`学习,掌握了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此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根据所学的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选择了改企业为调查对象,通过走访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查阅公司的《员工手册》及20xx度公司各部门培训记录,以《“员工第一”在该大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为题,写了这篇调查报告。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可以说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行政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在“人的管理”的问题中,很少有比“激励”更让经理们感兴趣的,“激励就是指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是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企业调查报告篇十

三月下旬,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的带领下,对市直企业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进行了调查。参加调查的人员有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部分委员,市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有关领导。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听取了市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汇报;深入到部分国有、民营、外资、个体工商企业了解情况,查看有关资料;同时分别召开了部分企业职工代表座谈会和企业领导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总的看来,各级各部门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领导比较重视。近三年来,市总工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和工资协商制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当前企业推行集体合同制度的意见》、《关于xx市全面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通知》等5个文件。市总工会总结沙隆达、xx城南开发区等单位和地方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劳动关系的协调工作,把企业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和劳动合同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考核。

(二)工作基本推开。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为重点,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市各类企业4700家,已签订集体合同3685家,签订率为78%。其中国有企业945家已全部签订,签订率为100%。二是以全员劳动合同制度为基础,确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关系的格局基本形成。截至到20xx年2月,全市城镇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为358万人,签订率为867%。

(三)制度初步建立。20xx年以来,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积极探索协调劳动关系的新机制,市直和各县市区都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明确了三方在调处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责任和作用。

(四)重点内容突出。合同内容比较全面、具体,劳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比较明确,主要突出了经济发展和企业改制的需要,对劳动者工资、养老保险、医疗、安全等方面的权益保护体现得比较充分。

(一)对建立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认识上有差距。一些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认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有必要,而签订集体合同没有多大必要;一些职工对集体合同制度认识不深,认为个人已经和单位签了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是工会和单位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签不签无所谓;还有一些有一定专业特长和技术的职工,担心签订劳动合同后限制其择业自由,不愿和企业签订合同。这些认识上的差距,使得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的执行缺乏一种内在动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二)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不规范。一是平等协商难实现。目前一部分企业对平等协商制度的重要性还没有完全认同,集体合同制度执行中重签约、轻协商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企业是“一次协商管几年”。工会代表广大职工与单位签订集体合同,从法律上讲是平等的,但从实际运行看,往往考虑单位困难多一些,考虑职工利益少一些。二是没有严格执行审查备案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必须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备案,才能生效。而我市虽然有4634家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但按规定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审查只有3685家,有近1/3的企业没有按规定备案审查。

(三)合同的签订率和履行率不高。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市总工会统计,全市有20%以上的企业没有签订集体合同,有近15%的职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合同的履行也不理想。20xx年市总工会对80名职工代表进行问卷调查,有22人表示集体合同缺乏监督执行,兑现不够,占职工代表的27%。有的企业集体合同中规定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为职工交社会养老保险,但由于资金周转不过来,不仅未交纳养老保险费,而且连基本工资也不能及时发放。

(四)合同的内容不完善。有的企业是迫于压力而签订的合同,对合同的内容不重视,合同条文能模糊就尽量模糊,能抽象就尽量抽象;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文本针对性不强,格式化的居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少。在抽查的几家企业中,仅有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其他企业都是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的格式合同。有些合同内容存在不公平。如有的合同规定安全事故责任由劳动者自己负责,社会养老保险由职工自己缴纳等。

(五)合同的管理存在漏洞。一是管理制度尚未健全。据调查推算,约有60%左右的国有中小型企业未建立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和相关管理制度。这种情况在非国有企业中比例更高。有些企业虽有管理台帐和制度,但规定不具体,操作性不强。二是管理主体缺位或虚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相当数量企业没有落实人员负责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管理工作。在集体所有制企业中,不少企业虽然安排了人员管理,但实际没有认真管理和检查。合同签订后存放在档案室,不修改、不完善;到期了不续签、不终止。

(六)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当前的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还没有完全将农民工纳入到管理范畴。一些企业不愿意和农民工建立劳动关系,对农民工一般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以口头协议为主,以便规避法律或者逃避责任。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如超时劳动、克扣和拖欠工资等。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就我市下一步贯彻执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它既是建立劳动关系的标志,又是劳动关系是否稳定、和谐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工会以及劳动者自身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依据。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和宣传《劳动法》、《工会法》和集体合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把企业法人和职工作为重点对象,使他们对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目的、意义、性质及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企业法人的法律意识和广大职工的维权意识。

(二)要不断完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要把改制企业、新建企业作为重点,把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作为难点,积极推进工会组织的建立,做到凡是有职工的地方都有工会组织。同时,要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增强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为推进集体合同制度打下基础。二是要全面建立和完善平等协商机制。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工会组织,要指导企业建立平等协商制度,对平等协商的主体、原则、内容、程序等进行规范,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机制,使得平等协商有章可循。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用人单位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配套规章制度,落实专人或兼职人员对合同进行动态管理。

(三)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要转变歧视农民工的错误观念。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首先应从自身做起,消除歧视观念,把农民工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二是要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推进集体协商制度。要将农民工纳入到集体合同制度管理之中,通过广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农民工获得平等的对话权利,从制度上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及时处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对于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要本着依法、公正的原则,及时立案,及时处理。

(四)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对用工单位实施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督检查。通过对用工单位和劳动者进行政策指导、咨询服务、监督检查以及集体合同审核和劳动合同鉴证等,促进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的顺利实施和规范运行。各级工会组织要把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认真履行好责任,切实抓出实效。

企业调查报告篇十一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企业只有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由于所学知识限,只能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部分进行分析,因而无法做到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

该公司在员工的招聘和录用工作中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严格的面试、录用测验等获得求员者的信息,从而判断求员者的技能、知识是否与工作要求相符。同时,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也向求员者全面客观的介绍公司情况,员工工作的内容、要求,公司所能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晋升、薪酬、福利等,使求员者能从这些信息中判断自己对所应聘的工作是否满意,是否能胜任其员。这一做法将有助于该大公司选择到更优秀的员工,也有助于员工坚定其在公司长期工作和奋斗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该公司从员工进公司开始就指导员工确定自身的员业目标,帮助其设计个人的成长计划,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发展机会。这样做减少了员工的流失,提高了员工的满意感。公司采用的较为有效的员业生涯开发实践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重视员工培训

在公司迅猛发展的今天,该公司的管理者认识到人是公司成功诸因素中的第一要素,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他们不只强调短期的经济效益,并不因为培训工作会增加企业成本费用、降低利润额而勿视对员工的培训。因而,该公司的管理者本着“员工第一”的原则,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给他们提供各种再充电的机会。针对员工的特点提供一系列的培训指导,除了课堂培训外还有临时代理主管负责等参与式、启发式等多种方式。员工培训是全方位的,除了各种岗位技能培训,还有全面的素质培训。

(二)建立招聘系统

该公司采取公开方式如布告牌向全体员工提供空缺员位的信息,使符合要求的员工有机会参与应征。同时,在公司员位发生空缺时,首先应在店内进行公开招聘补充,鼓励员工只要好好干就有提升机会,给员工以发展的空间。当公司内无法补充时,再从店外进行补充。

(三)定期的工作变动

公司员工特别是服务第一线的员工通常工作比较单一。员工长期从事重复的工作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服务质量也会降低。该公司通过工作轮换,安排临时任务等途径变动员工的工作,给员工提供各种各样的经验,使他们熟悉多样化的工作。通过员工交叉培训、工作轮换,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员工对单调岗位工作的厌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又能节约公司人力成本。此外,通过轮岗,使员工不仅掌握多种岗位的服务技能,同时还熟悉其他岗 位的服务程序,有助于提高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

(四)为员工提供自我评估的工具

员工要树立正确的员业发展计划必须要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才能确定切实可行的员业目标。该公司采用了一套《人才基本素质测评软件》为员工进行自我评估提供帮助,该软件可以对每一位申请员业生涯设计的员工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测试者能了解到自己最大的潜能和最适合从事的员位,从而能很快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在实践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要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员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度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五)提供多种晋升途径

时至今日,由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极大丰富,人们已不单单追求金钱,他们还要求行到社会的认同、尊重,实现自我价值。公司中,服务第一线的员工往往发展前途只有一条,便是提升到管理岗位。尽管不少优秀的服务人员经过培训和锻炼后走上了管理岗位, 并且完全能够胜任行政管理。然而,也有不少优秀的服务人员却无法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或者不喜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而服务工作第一线却失去了一批骨干。对此,该公司在对员工满意度调查也是一项对于企业来说很有意义的工作,通过员工满意度的测量,可以及时找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当下和潜在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满意度调查可以找出对员工来说有效的激励措施,为公司内部行政人员和车间生产人员制定了两类不同的晋升制度,并为每个员位设立几个不同的等级。优秀的员工可晋升员位级别,增加工资,却不必脱离岗位第一线。不同等级的员工承担不同的员责。例如:高级员工不仅需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需要培训新员工作。这样,既可以实现公司对优秀员工的有效吸引力,又可以使企业达到合理用人的目的。

企业调查报告篇十二

从整体来说:服装行业凭借廉价的劳动力 和强大的产业配套优势,在纺织服装业中傲视群雄。随着进口配额的取消,服装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因此我们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巩固现有市场,维护出口秩序;共享潜在市场;创新的市场;实行标准化战略。出口企业更应做好“后配额时代”的应对良方:首先是积极推进企业改制,优化 配置,增强创新能力;二是积极开展实业化建设,促进贸易向上下游的延伸,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益;三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开发自有品牌;四是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中国专业服装项目市场调查报告生产企业及投资机构将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销售方式、有效客户和潜在客户提供了详实信息,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 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整个系列主要为单一色调,当中黑和白代表了双重特色,如硬和软、历史和现代,也代表了品牌的风格。

2).据调查,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注意仪表。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与选择不仅与人的心理、年龄、性格有关,还受到其它客看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收入水平、地理区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并同时与个体的.年龄层次、教育程度、审美趣味、消费目的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3).21世纪的消费迎合现代人着衣的不同品位与风格。

结论:

c.价格是购买服装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有超过半数的购买者只愿接受100元左右的服装价位。

d.就购买服装的场所而言,58.06%的女性和47.37%的男性选择在专卖店购买。

企业调查报告篇十三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是我国医药零售产业发展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和管理模式,它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完善的产物,在药品零售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日益被社会所认同。跨地域连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展现出了无限生机。但是,在企业管理体系实际运行中,也逐渐显现出不少缺陷及问题。如跨地域连锁网点延伸面广,再加上机构、人员配置有限,在对所辖网点的指导和督导上实施不到位;对制度执行情况无法进行有效监控,出现了管理上的失控;另外受地域交通的限制,药品统一配送也无法到位等。上述问题的存在,说明跨地域连锁仍存在着某些缺陷。

为提高药品零售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合理配置资源,作为一种探索,重庆市××区于20xx年开始发展了一批区内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经过发展现已形成基本格局:一是以药品批发企业为依托组建的药品连锁,有基础,有实力,管理较规范;二是零售药品企业为扩大经营规模,经重组整合而组建的'药品连锁,虽然基础较差,规模小,但有发展潜力。这种格局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跨地域连锁的局限性。

管理的集中度和有效性;二是解决了跨地域连锁企业在管理上的脱节和统一配送不到位的问题;三是规范了药品市场流通体制的散、乱、差问题,通过优化组合,促进了药品零售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四是为打造连锁品牌企业、跨地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连锁企业网点的延伸,解决了农村边远地区农民吃药难的问题。

区内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因为起步较晚,其组织模式和管理方法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药品连锁企业一味追求上规模,大量收编加盟药店,导致管理上的失控;有的药品企业管理机构人员素质低下,经营管理上呈无序状态;有的药品企业名为药品连锁,实则各干各的,根本未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配送;更有甚者,借“连锁”之名,行“批发”之为。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药品零售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亟待进一步规范:

(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的同时,把推进药品零售连锁与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结合起来,严把准入关,防止低水平地一哄而上,盲目发展。

(二)大力鼓励和支持区内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的发展,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网点的建设,实行政策上的优先扶持,在其经营硬件的准入标准上适当放宽。

(三)加强对区内药品零售药品连锁企业的动态管理和正确引导,对未实行“五统一”管理,药品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不认真实施g,质量管理水平滞后,规范发展上达不到要求的企业要坚决撤销其资格,予以取缔。

为此,笔者认为,结合地方实际,合理布局,建立区内药品零售药品连锁企业,是适应医药经营体制改革要求的药品流通新格局的一种大胆探索,应得到大力支持和鼓励。

企业调查报告篇十四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明显加快以及非公企业的大量涌现,职工工资收入分配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已成为各级工会维权工作的重要课题。为科学准确掌握全市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等情况,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提供决策和参考依据,今年9—10月,市总工会针对全市20xx年以来的企业职工工资收入、休息休假以及社会保险缴纳等情况,对100家企业3000名职工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部分职工进行个案访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查共发出企业卷104份,收回有效卷92份,发出职工卷3080份,收回有效卷2940份。

(一)样本所在企业(企业卷)分布情况:按所有制划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60家,占65.2%,集体企业8家,占8.7%,民营企业20家,占21.7%,其它4家,占4.4%。按所属行业划分,煤矿17家,占18.4%,电力4家,占4.4%,交通运输4家,占4.4%,金融5家,占5.4%,烟草1家,占1%,石油3家,占3.3%,加工制造12家,占13%,通信3家,占3.3%,冶金4家,占4.4%,建筑7家,占7.6%,化工2家,占2.2%,批发零售19家,占20.7%,公用事业5家,占5.4%,住宿餐饮6家,占6.5%。

(二)样本所在企业(职工卷)分布情况:按性别划分:男职工1534名,占总人数的52%,女职工1406名,占总人数的48%。按年龄划分:30岁以下577名,占19.6%,31-45岁1568名,占53.3%,46-55岁709名,占24.2%,56岁以上86名,占2.9%。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以下497名,占16.9%,高中(中专或中职)1117名,占34%,大专(高职)809名,占27.5%,本科503名,占17.1%,硕士以上14名,占0.5%。按工作年限划分:一年以下166名,占5.6%,1-5年709名,占24.1%,6-9年463名,占15.7%,10以上年1602名,占54.6%。按工作岗位划分:一线职工1582名,占53.8%,中层管理人员616名,占21%,企业经营者65名,占2.2%,其他岗位人员677名,占23%。按劳动用工形式划分:合同制职工2573名,占87.52%,农民工258名,占87.8%,劳务派遣工109名,占3.7%。按技术等级划分:初级工830名,占28.2%,中级工570名,占19.4%,高级工164名,占5.6%,技师44名,占1.5%,高级技师11名,占0.4%,初级职称368名,占12.5%,中级职称261名,占8.9%,高级职称40名,占1.4%。

1、企业职工工资收入随经济运行同期上下波动。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20xx年企业职工工资较上一年度有较大增幅,20xx年职工月平均工资4089元,20xx年职工月平均工资4513元,比上年增长10.4%。20xx年职工月平均工资4586元,比上年增加1.6%。20xx年以来,随着全市经济走势下行,企业职工工资呈现负增长趋势。20xx年1-7月职工月平均工资4156元,同比减少9%。由此说明,职工利益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职工工资增长与企业发展相契合。

2、职工工资收入与其职位身份有相关性。受访职工认为工资增长受单位效益、个人努力、劳动合同影响较大,工资降低主要有经济形势不景气、单位效益下滑等原因,但客观上仍存在因职工身份不同致使其工资水平差距较大。职工在企业中的职位越高,其收入就越多。调查显示,20xx年一线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3121元,中层管理人员为3726元,高层管理人员为6911元。在一线职工中,合同制职工(企业中确定为“正式职工”)平均月工资为3228元,劳务派遣工为2673元,农民工2447元,一线职工收入最高的是合同制职工,分别比劳务派遣工和农民工高出555元和781元。显然职工的身份对职工收入有较大的影响。

3、职工工资收入与企业性质以及企业规模有关联。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工资最高。20xx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月平均收入7721元,集体企业职工月平均收入2994元,民营企业职工职工月平均收入2810元,其它企业职工月平均收入4819园。收入最高的是国有及国国有控股企业职工,最低的是民营企业职工,比当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1290元/月的标准,也仅高出1520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平均工资分别高出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其它企业职工平均工资4727元、4911元、2902元。这表明国有企业在执行国家工资政策方面相对规范的同时,凭借其对国有资源的占据以及特殊的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造成不同性质企业之间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企业规模大小也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收入有一定关系。规模较大的企业职工的收入高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调查显示,20xx年在被调查的企业中,20xx人以上的企业一线职工平均收入为5224元,1000人以下的企业一线职工平均收入为3121元,100人以下的小企业一线职工平均收入只有1627元。

4、文化程度、技能水平成为影响职工工资收入的主要因素。样本调查数据显示,在职工高收入(月收入6000元以上)组群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72.4%,具有初级及以上技术等级和专业职称的职工占81.6%。如20xx年度,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一线职工月均工资为1310元,高中、中专及中职学历的一线职工月均工资为358元,拥有大专及高职学历的一线职工月均工资为2267元,拥有本科学历的一线职工月均工资为2553元,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一线职工月均工资为3221元;具有初级工资格的一线职工月均工资为1423元,具有中级工资格的一线职工月均工资为1578元,具有高级工资格的一线职工月均工资为1941元,具有技师资格的一线职工月均工资为2268元,具有高级技师资格的一线职工月均工资为3413元。这表明职工文化程度、技术等级与工资收入呈正相关,即职工学历越高,工资收入也越高;职工技术等级、专业职称越高,收入相应也越高。被调查者认为,职工工资水平主要由人力资本差距引起,职工学历的高低、智力水平、阅历的广泛度和具体的操作、工作技能水平等构成了决定职工劳动技能水平的综合因素,这是决定工资的根本影响因素。高、中层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受过较好的教育培训,有丰富的经验,体现为较高的工资水平。

5、工资分配形式灵活多样。从调查情况看,目前企业劳动工资基本上是按照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指导标准,并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由企业自主确定,主要包括计件工资、岗位效能工资、计时工资及其他4种形式,其中,78.2%的企业一线员工工资类型为计件工资+绩效工资,员工的工资收入主要参考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岗位技能等因素,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的分配制度。

6、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建立。调查表明,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对企业调整员工薪资水平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企业工资分配过程中,职工民主参与度不断提高,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作用不断显现。在工资增长方面,有85%的企业参照工资增长指导线,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等建立了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其中,因企业效益增长而提高工资的占66%。

7、职工社会保险情况整体较好。随着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健全及扩面征缴的推进,企业社会保障意识逐步增强,社会保险覆盖率逐步提高。样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最高达87.1%;其次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86.1%,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覆盖率分别为59.1%、64.4%、36.3%,但目前仍有5.4%的样本职工没有任何社会保险,4.8%的样本职工不清楚自己是否参加社会保险。企业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比例逐步提高,55%的样本职工有住房公积金。样本企业调查数据显示,有92%的企业为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88%的企业为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79%的企业为职工办理了失业保险,78%的企业为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48%的企业为职工办理了生育保险,有的企业还为职工办理了职工互助保障等补充保险,没有办理任何社会保险的企业仅占3%。

(一)职工收入水平总体偏低。从统计数据来看,在20xx年职工工资达到高点后,我市职工工资水平呈现持续走低态势,职工工资水平普遍偏低。这一现象在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劳务密集型企业以及部分困难老国有企业中尤为突出。特别是20xx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职工工资平均降幅达14%,最高的降幅达17.7%,加之物价上涨因素,直接导致职工生活水平的下降。建筑、冶金、加工制造、化工以及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职工月工资水平仅在1900—3100元间徘徊。从对工资收入的满意度调查看,职工对当前工资收入很满意的206人,占总数的7%,比较满意的945人,占总数的32.1%,不太满意的1789人,占总数的60.9%。

(二)不同职工群体收入差距较大。一是不同行业之间工资收入差异较大。调查显示,20xx年在岗月平均工资较高的四个行业是煤矿、烟草、电力、金融,分别为6781元、6506元、6320元、6218元,收入较低的四个行业分别为化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加工制造,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分别为2976元、3064元、3340元和3719元。月均最高的煤矿行业与最低的化工行业月平均工资之比为2.3:1。特别是市属企业由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经营状况日渐窘迫,职工工资水平很低。二是企业管理层与一线职工收入差距较大。在被调查企业中,中层管理人员工资高于一线职工工资1倍以下的为13.8%,高2倍以上的达32.9%。国企中高级管理人员与一线职工的差距更为明显,高于3倍以上5倍以下的为32.9%,高于6倍以上9倍以下的为36.2%,高于10倍以上的为12.3%。企业中的高收入人群(如垄断行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达10000元以上,远远超过一线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三是不同类型的企业职工收入差距明显。国有企业一线职工月平均比民营企业一线职工月平均工资高出40.9%。同时,同一企业内因职工身份差异造成收入差距突出。在企业内部,职工身份的差异造成了劳动者间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待遇的`问题普遍存在,合同制职工收入高于劳务派遣工和农民工。

(三)职工普遍存在加班情况,加班合法补偿权益受损严重。当前,企业职工加班现象比较普遍,样本统计1629名职工超过8小时工作或周末加班,占总数的55.4%,职工每周能休全两天的比例仅为34.1%。但加班工资仅占工资收入的3.6%,远少于正常工作的单位时间工资收入,加班不能得到合法补偿。制造业加班比例高达58%左右,日均加班时间2小时,但加班工资仅占工资收入的5.6%,与加班合法补偿标准距离甚远。从不同所有制企业看,国有企业员工的休息状况显著好于民营企业。国企员工每周能休息两天的比例接近52%,而民营企业员工每周能休息两天的比例不到30%,且民营企业职工加班补偿权益受损最严重。调查显示,82%的民营企业实行每周六天工作制,工作时间最长的是餐饮、建筑业的一线职工,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的比例分为81.2%和63.4%,这些行业职工加班已成为普遍现象,而加班工资只占工资收入0.26%。82.9%的民营企业职工表示,没有获得足额的加班工资。在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中,职工月平均工资虽高于最低工资标准,但普遍未考虑职工超时工作应依法支付的加班工资,而只是通过固定增加40元/天左右的加班费对职工的付出有所体现。

(四)以最低工资标准代替企业工资标准。一是少数企业以“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法律规定作为依据,把最低工资标准定为企业的工资标准。还有部分企业把加班费、补贴以及高温、低温有毒有害津贴等列入工资范畴,造成职工实际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这种做法侵害了职工的经济权益。二是当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或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时,一些企业大幅减少职工工资,导致职工工资低于或相当于最低工资标准。三是存在侵害职工社保权益的现象。调查发现,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将养老保险等“五险”部分或全部计入到工资中,按照规定扣除相应的保险之后,剩余的工资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

(五)职工民主参与不够。职工民主参与的主要形式就是工资集体协商。从当前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开展情况看,协商中的民主性体现得不够,工人严重缺乏话语权。调查数据显示,有79.1%职工认为“十分必要”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无所谓”的占14.3%,“没有必要”的为6.6%;认为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对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有很大作用”的为42.1%,“有一些作用”的占37.6%,“没有什么作用”的占10.2%,“不知道”的占10.1%。统计数据表明,职工对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来提高工资的期待比较高,同时工资集体协商作用的发挥还不是很明显。在已经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中由于协商代表专业素质总体不高,很多协商代表对于协商程序、协商应当掌握的劳动工资、财务、税收政策了解得还不够,也不能熟练地运用工资指导线、劳动力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等相关规定,通常还欠缺协商技巧,这都影响了集体协商的质量。特别是一些企业在制定工资政策时,多为企业单方面行为,由人事劳资部门起草方案,行政直接确定,不交职工讨论,根本谈不上协商共决,加之90%以上的职工也很难知道自己的工资构成标准、发放依据,60%的职工对协商的内容和过程不了解,职工的知情有限,造成职工民主参与的缺失。

(六)企业拖欠社会保险情况依然存在。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法规政策执行力度,拖欠社会保险金现象有明显好转,在拖欠社会保险金少数企业中,以私营、民营企业和困难国有企业居多,占总数的73%。部分困难国有企业已退休的职工,由于拖欠社会保险,已影响了其退休后的医疗,不少职工因此上访,影响了社会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同时,调查发现,民营企业的员工参保比例低且参保险种较少。一方面,民营企业社保覆盖的主要是领导层和管理层,普通劳动者无法分享。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有用人特点也加大了企业的参保登记工作的难度,在民营企业的被调查者中,90.6%的企业员工目前尚未由所在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民营企业员工参保比例较低已经成为社会保险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七)工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一方面,在公有制企业中,工会主席享受副职待遇,企业重大事项多为集体研究决定或由法人代表定夺;而非公企业的工会主席受雇于业主,普遍存在“不敢谈、不愿谈、不会谈”的问题,即使把收入分配问题列入协商议程,多半是看经营者或业主眼色行事。另一方面,工会协商代表的综合素质和协商能力还不是很高,加上他们往往无法了解企业详细真实的经营数据,并且缺乏企业经营和工资方面的专业人才,导致在协商过程中难以拿出可行的方案,不能有效地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同时,一些工会组织在开展协商工作中主动性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主动深入群众广泛听取工资分配方面的意愿与要求,没有很好地听取职工对企业岗位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工资支付等分配制度以及工资增长方案的意见,造成职工的愿望和诉求不能及时向企业或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无法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一)切实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监管作用。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劳动定额的制定和管理工作,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影响的作用,引导各工种工资价位的合理形成。劳动监察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实行计件工作的企业特别是一些非公企业监管力度,严禁企业自行制定高于国家、行业劳动定额标准的企业劳动定额标准。要及时合理调整我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幅度、速度要与全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涨幅相适应。要明确最低工资规定适用的条件,防止用人单位把最低工资标准作为企业的工资标准,引导各工种工资价位的合理形成,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同步”,维护职工收入分配权益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利上,相关部门应制订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利的具体实施细则;劳动监察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把执法的重点放到民营企业,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政策调控。经营者特别是垄断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过高收入,已成为影响劳动关系稳定和职工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也最终将影响企业发展。为了防止企业一线职工与经营层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政府有关部门应将保障一线职工工资增长与经营者收入增长挂钩,并纳入经营者年薪考核评价范围,明确规定职工没有加薪,管理层也不得加薪。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年薪管理办法,合理确定经营者与一线职工工资收入的比例关系,推动企业在分配上适当向一线职工倾斜,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职工工资特别是一线职工的工资的合理增长。

(三)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工资集体协商是建立企业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的重要手段。要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形成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合力;针对小企业、非公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难的情况,要重点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为提高一线职工工资增长创造有利条件;要根据企业规模、类型、效益状况,推行灵活多样的协商方式,确定符合本企业、本行业、本地区特点的协商内容和方式;要突出工资集体协商的重点,加强工资集体协商中劳动定额标准的协商,将劳动定额管理、工时工价标准等作为核心内容;要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工资协议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履约率。

(四)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引导和服务职工群众。一是要加强源头参与,积极参加有关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险金缴纳等权益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政策研究,参与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参与有关工资增长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及行业人工成本信息的采集和确定,通过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等途径,代表职工与企业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地协商解决问题。二是要积极整合资源,通过借助党委的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的支持,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与合作,调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职工分配权益。三是要针对当前职工尤其是异地务工人员对工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政策的错误模糊认识,加强普及宣传工作,让职工正确理解政策,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四是要研究制定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落实工会主席、工会各部门直接联系企业和职工制度,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发现苗头、反映情况、参与处理。

企业调查报告篇十五

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司xx国税厅通过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20xx年纳税数据调查工作。在长达半个多月的调查工作中,我们克服了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勤奋工作,认真做好税务资料调查的收集、录入和审核工作,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了20xx税务资料调查工作。企业纳税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我局参与纳税数据调查的企业239家,比上年增长5.7%,增加13户,实际上报数据211户,不包括省局统一上报的企业、注销户、连续两年无生产经营业务的企业,其中一般纳税人196户,占调查总户数的92.9%;小规模纳税人15户,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7.1%。从问卷的输入和审核过程来看,大多数企业能够准确填写数据指标,注重表格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反映纳税人过去一年的生产经营和税收收入的整体情况,基本达到了本次调查的目的。

1.按业务状态划分。正常业户196户,关闭或停业12户,筹建期3户。

2.按行业划分。商业企业、农业和服务业91家,占总户数的43.1%;房地产业27户,占总户数的12.8%;工业企业93家,占总户数的44.1%。

被调查企业商品和服务销售额为472373万元,比去年同期的424337万元增长48036万元,增长11.3%;主营业务收入537352万元,同比减少115092万元;主营业务成本415403万元,同比减少39358万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3876元,同比减少1388万元;主营业务利润2.9967亿元,同比减少8.5888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率5.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三项费用”合计72683万元,同比减少5854万元。

被调查企业应交增值税1.422亿元,同比增长3223万元,增长29.3%;缴纳增值税1.325亿元,增长3607万元,增长37.4%;被调查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占全市国内增值税的73.6%,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

被调查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为43802万元,同比增长4439万元,增长11.3%;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10951万元,同比增长1109万元,增幅11.3%;所得税减免额404万元,同比减少1292万元,减少76.2%;实际缴纳所得税10373万元,增长5356万元,增长106.7%;被调查企业缴纳的税款占全市企业所得税的85.5%。

被调查企业消费税销售额1755万元,增长195万元,增长12.5%;缴纳消费税33万元,同比增长4万元,增长13.8%;上缴消费税占全市消费税入库的72%。

因此,根据文昌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取长补短的方法,要求二分行指定一名专业水平较高的骨干负责对所辖区域内的纳税人进行辅导和监督,并及时向市局收入核算部门反映问题,及时解决。要求各企业加强联系,互相学习。能力高的企业应该帮助能力低的企业填表,这有效地提高了税务人员和企业会计做好调查工作的积极性。通过税务机关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税务信息调查已经顺利完成。

企业调查报告篇十六

根据市局《关于开展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调查摸底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现将我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汇报如下:

截止目前,我区按行业分类共摸排家具生产销售、危险化学品、机械加工、木材加工、加油站、烟花爆竹零售、农药销售、燃气销售、涉氨制冷、商场超市、面粉加工、陶瓷制品、工艺品生产销售、砖瓦窑厂、食品加工、服装加工、农资销售、日用品经营、建材、商品批发零售、建筑施工、塑料制品、农产品加工、百货、物流、交通运输、居民服务、文化娱乐、餐饮、住宿、仓储、卫生、废品收购、农机销售、农机维修、畜牧、电子产品、加气站等38类生产经营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等)。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6号)等法规文件规定,小微企业(含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主要按照以下三个标准界定:一是资产总额,工业企业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二是从业人数,工业企业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不超过80人;三是税收指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各行业领域的具体标准,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制定。

辖区内小微企业重点聚集的行业领域包括家具生产销售、木材加工、商场超市、日用品经营、建材、商品批发零售、居民服务、文化娱乐、餐饮、住宿等。

从我区安全生产实际来看,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涉氨制冷、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小微企业安全风险较大,易发生事故或者曾经发生事故。

(一)强化日常安全监管。一是实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督促各乡镇办事处将小微企业安全管理一并纳入年度执法计划,确保安全监管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二是规范小微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督促各乡镇办事处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企业一线,指导企业制定适合本行业、本单位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导检查。三是强化“打非治违”力度,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增加执法力度和频率,严厉打击小微企业非法违法行为。

(二)强化安全生产投入。针对部分小微企业为缓解资金压力而减少安全资金投入,导致安全生产保障欠缺的情况,加大对小微企业落实安全资金投入的监督力度,切实做好企业安全资金投入的落实工作。

(三)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是抓好安全教育培训。一是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受训情况的监督。小微企业及相关负责人必须强制性地接受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区。二是注重安全教育培训实际效果。组织相关部门及安全生产专家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开展情况进行指导,防止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走过场,确保培训效果。三是突出安全教育培训执法检查。把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纳入年度执法检查内容,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依规处理。

由于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资金短缺等原因以及自身生产规模、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小微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管理人才的配置和资金投入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成为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主要障碍,限制了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为:

(一)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很多小微企业负责人看不到安全生产投入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长远利益,存有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有的甚至认为安全投入就是在“乱花钱”,因此普遍存在诸如不按规定安排适当资金改善安全设施和更新安全设备、不按规定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不按规定配发动防护用品、不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情况。

(二)企业员工安全素质较低。小微企业用工以农民工为主,自身素质较差,流动性强,职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防护能力与工作要求差距较大。加上企业安全制度建设不完善,安全起点低,配套设施不齐全,技术装备不足,导致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较低。

(三)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到位。调查中发现,部分小微企业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有的企业虽制定了教育培训计划,却是生搬硬套,内容根本不适合本单位实际;有的计划很好,却只停留在纸面上,从来不组织或很少组织从业人员付诸实施;有的甚至干脆忽略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既不制定计划也没有教育培训活动,致使单位整体缺乏系统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知识水平非常薄弱。

(四)企业本质安全基础差。有的小微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或使用淘汰落后陈旧设备,或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生产工艺,严重危害从业人员生产健康安全。有的租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厂房,安全防护距离不足。有的私自改建、扩建、搭建,破坏了厂房原有的安全设施和布局。有的私自改装、改造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增大了安全事故风险。有的为了逃避办理安全许可成本,违规使用无证人员从事特种作业,提高了事故发生可能性。

(五)安全生产政策落实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法规政策层面。国家法律、规章、标准要求高,针对规模以上企业的内容多,涉及小微企业比较少,小微企业“够不着、做不到”。二是在日常监管层面。各级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把工作精力主要投入在监管大型企业、管理重大危险源、整治重大隐患、防范重大事故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小微企业的监管,致使部分小微企业游离于监管之外。

一是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通过微信平台、组织培训班、召开专题会议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不断增强企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和防范意识。

二是扎实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切实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持续提升企业安全水平。

三是加强日常监管。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实行事故隐患整改跟踪督导制度,确保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全部整改到位,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企业调查报告篇十七

公司成立于1998年,设计玉米加工能力为80万吨/年,年产商品淀粉24万吨,淀粉糖系列产品39万吨。根据最新规划,公司将扩建一座120万吨玉米加工能力的工厂,预计在20xx年上半年投产,前期以商品淀粉为主,后期陆续增加糖类转化设施,扩产全部完成后,将增加40万吨商品淀粉和50万吨各类淀粉糖产能。公司目前基本满产,日需投料玉米2300吨,日产商品淀粉600吨,无销售压力,主要供老客户为主,近几年来工厂主要发展淀粉的下游制品包括葡萄糖、果糖以及糊精等,减少了商品淀粉的外售量,公司在实际运营中,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切换终端产品生产。公司商品淀粉不具有定价权,有一定的亏损,但麦芽糖糊精、果糖出口等有利润,公司整体盈利。值得注意的是,20xx年12月起,为保护国内产业,菲律宾针对从中国进口来的果糖加税5%,而菲律宾占我们果糖出口的60%约30万吨,香驰和嘉吉所占份额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内市场的销售压力。

原料玉米方面。现有玉米库存7万吨(场外堆垛),另外公司在黑龙江农场有合作库存7万吨左右,总计可用库存17万吨,库存天数约60天。收购挂牌价格一次性上涨70元至1650元/吨,基本无到货量,企业反映当地余粮仅剩4成,而去年同期为5成,另有一部分在贸易商手中,当地贸易商与南方饲料企业收购与备货积极性高涨,为减少玉米外流量与增加工厂玉米储备,竞价收购。产量方面,当地种植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乾安、前郭等一带改种杂粮、花生、谷子以及瓜子等经济作物的明显增多,收益要高于玉米;单产方面增幅明显,今年关键生长期以及收获期风调雨顺,极大的改善了当地的玉米品质与单产,当地贸易商非常了解目前玉米品质好、水分低、容重高、毒素低的优势,运往南方饲料企业竞争力非常强,所以都在或多或少的储存了一部分玉米。

淀粉成品方面。当前,华北淀粉以区域内消化为主,华东、华北市场以东北淀粉为主,但随着华北淀粉价格普降,与东北价差仅100元/吨左右,严重压缩了东北淀粉在华东地区的竞争力,虽然华东的淀粉来自东北,但价格的涨跌要看华北淀粉的脸色。另外,东北地区淀粉报价以中粮生化和象屿金谷为主导。淀粉下游的增长工厂认为主要来自制糖与造纸以及面粉的增长,低价刺激需求增长,高价抑制需求减弱。

企业在东北地区现有4家玉米淀粉相关企业,四家单体工厂均为60万吨/年玉米加工能力,合计240万吨/年,粗略估计,年产140万吨商品淀粉,各类淀粉糖制品约50万吨。根据卓创统计,调研当周主产区淀粉企业库存约40万吨,并有缓增趋势,而企业也反映合同订单基本执行完毕,企业库存开始增加,略有销售压力。但是,当前库存集中在上游企业,中间渠道及下游备货较少,而下游企业的季度长单基本执行完毕,下游企业预计在20号左右启动年前备货,于1月15日前后陆续结束备货。届时,淀粉库存逐步由上游企业转移至中下游,在玉米成本趋增且后市货源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计划将报价由当前实际成交的2150-2200元,提至2250-2300元/吨。

原料玉米方面,企业单月加工玉米约15万吨,当前综合库存天数不足30天,虽然与去年同期无异,但去年是不想建立库存,而今年是无法建立起库存。调研中也提及了对行业的展望:虽然果糖的出口面临波折,但国内可乐等饮料厂商也在逐步调整工艺配方,加上国内糖类食品消费趋增,整体上淀粉糖的需求仍会增长;其次,不论从宏观(人口、环保、消费、工业转移等)还是产业优化上看,华南地区的商品淀粉消费有下降的可能;另外,随着洋垃圾进口逐步收紧,国内造纸产业需要增加淀粉等辅料的试用以弥补废纸的紧缺,今年虽然关闭了以一些小的产能,但未来一到两年,龙头企业的扩产会集中投产,集中在长江流域。淀粉需求较去年大幅增加,主要体现在造纸、食品、面粉以及制糖行业。行业开工率近几年新高,企业库存偏低,主要是大包装库存,小包装售罄。原因1、替代木薯淀粉在造纸中的量增加,2、淀粉糖或其他淀粉制品的出口量增加3、面粉中淀粉使用量的增加4、造纸中淀粉需求量增加。

公司成立于20xx年,目前拥有80万吨玉米深加工能力和150万吨粮食物流能力的大型企业,年产商品淀粉55万吨,主要产品包括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副产品等。工厂有专用铁路运输线,物流发运正常,铁路积港到营口港集装箱发运到南方市场,目前工厂淀粉库存偏低,基本日产日销,由于工厂淀粉质量在南方口碑较好,工厂主要是维持老客户为主。工厂淀粉外销占80%,当地与周边销售占20%左右,小包装货源紧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包装供应正常稳定。淀粉售价在2200-2250元,但受成本强势推涨的影响下,当地售价已至2300元,部分南方市场已经停止接单。

从东北企业的角度看,当前,公司玉米库存平均收购成本1600元/吨,公司全口径加工成本600元/吨,有的企业则要650元/吨,2200元/吨的吨包淀粉报价有亏损压力。但是,12月份恒仁出库价格2350-2400元/吨,到上海成本区间2510-2560元/吨,在华北企业压制下,东北小包装淀粉在上海报价2530元/吨,倒退至吉林出库价格2250元/吨。从9-12月的大区间来看,9月环保督查、10月***会议、11月错峰生产,而12月开机率真正高位、库存开始积累。后期影响淀粉价格的关键在于华北的玉米,华北部分地区已经有符合存储建库的低水分玉米,当地深加工企业只有15天的库存,当地贸易商会不会出现类似于东北的抢购而坐地起价?从而助推华北深加工收购价格,并传导至华北的淀粉。原料玉米方面,公司现有库存60天,公司处于优质玉米产区,今年较多外地贸易商抢购,目前当地余量仅4成,公司收购价格一次性大幅上调,未见起量。

隶属于吉林省国资委,20xx年3月份正式由吉林交投集团转至吉林农投集团旗下。公司在长春兴隆山、哈尔滨宾西、吉林德惠、辽宁锦州、上海闵行五大工业园区,其中吉林德惠隶属于生化版块(氨基酸类产品),其余四个园区属于糖业版块,目前哈尔滨宾西园区未复产,长春兴隆山属于新建厂区,长春老厂区废弃,淀粉版块仅长春兴隆山、锦州园区在产,上海闵行园区主做淀粉糖加工,市场化采购淀粉。

按照园区规模,公司实现了年加工玉米380万吨,其中玉米淀粉120万吨,变性淀粉2万吨,玉米油10万吨,淀粉糖30万吨,副产品30万吨,多品种氨基酸60万吨的加工能力。具体来看,目前长春园区淀粉日产量在900-1000吨左右,部分老市区工厂的淀粉设备搬迁至新园区之后,提升了新园区工厂的淀粉加工能力;锦州园区设计玉米加工能力60万吨,年产淀粉40万吨,生产不稳定,未来该园区商品淀粉占比约80%。

原料玉米方面。由于连年亏损,缺乏资金的支撑以及自身实力受限,玉米上货量与库存量在当地几个深加工企业中处于比较低的位置,目前工厂玉米收购价格在1450元,日收购400吨左右,水分在21-22个左右,去年同期水分在27-28左右,同比低6-7个,当地农户售粮进度在50%左右,去年同期当地农户售粮进度在40%左右。种植结构方面,由于当地属于传统的玉米种植区,当地农户第一选择仍以玉米为首选,虽然个别有改种杂粮、杂豆等小品种作物,但整体种植面积没见到太大的变化。产量方面,当地今年产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个别地区地块单产有丰产。由于今年玉米价格较去年同期高很多,收益较去年同期增长,农户对于售粮意向并不抵触。

市场方面。目前市场上淀粉销售为主的企业是其主要参考对象,包括山东的诸城兴贸、中谷、金玉米、恒仁,河北的.玉峰、吉林的中粮、天成,黑龙江的龙凤等。

母公司集团成立于20xx年,下属黑龙江地区的生化及农产公司相继成立于20xx年前后。农产主营粮食生产及采销业务,在黑龙江拥有1700万吨仓储设施,生化分为富锦和北安两个厂区,单个厂区60万吨玉米加工能力、淀粉产能45万吨,去年11月底12月初投产正式生产,全年处于满负荷生产的状态,甚至部分月份出现超负荷生产。

成品淀粉方面,在国家补贴、自身玉米储备充裕、新设备先进以及利润丰厚的背景下,工厂开工积极性高涨。由于属于新增产能,在市场销售与竞争中较为灵活,凭借价格方面的优势,在南方制糖、造纸以及发酵化工等行业销售尚可。

企业调查报告篇十八

小微型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户的统称,小微型工业企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以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小微型工业企业是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20x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03.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1.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掌握小微型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市统计局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全部小微型企业和部分规模以下企业及个体户进行了调查,结合常规统计数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微型企业数量占比大。

20xxx年,全市小微型工业企业数量为46763家,全部工业企业数量47090家,小微型工业企业占比高达9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数量为885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为73%;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没有全面统计,目前掌握的数据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9613家,个体户36265家(20xx年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

(二)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增速低位运行。

20x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小微型企业增速5.9%,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5%)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增速更低,全年增速3.9%,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6个百分点。

从近五年增速情况看,20xxx-20xxx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增速波动较大,20xxx年增速19.6%,20xx年7.1%,20xxx年13.7%,20xx年-4.3%(主要是受国家统计局执法检查的影响,剔除该影响因素,可比口径增速2.5%),20xxx年5.9%。五年间增速回落明显,20xxx年虽有所反弹,但仍在较低区间运行。20xxx-20xxx年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增速也明显偏低,20xxx年增速2.2%,20xx年3.6%,20xxx年3%,20xx年5.1%,20xxx年3.9%。

(三)小微型企业效益指标运行平稳。

20x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00.62亿元,增长5.6%,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2%)0.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50.5亿元,增长0.3%,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8%)0.5个百分点;资产总计753.82亿元,下降0.2%,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3%)1.1个百分点;小微型企业主要效益指标运行平稳。

从近五年效益指标运行情况看,20x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00.62亿元,较20xxx年增加253.49亿元,20xxx-20xxx年均增速7.9%;利润总额50.5亿元,较20xxx年增加11.19亿元,年均增速9.4%;资产总计753.82亿元,较20xxx年增加276.05亿元,年均增速10.2%。小微型企业主要效益指标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较快发展的态势。

(四)小微型企业科技研发支出增长较快。

20xxx年,xxx市(不含长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科技研发(r&d)活动的企业共185家,其中小微型企业95家,占比高达51.4%;全市科技研发(r&d)活动的企业同比增长xxx.9%,其中小微型企业同比增长30.1%,增速高于全市15.2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r&d)内部支出23.04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小微型企业科技研发(r&d)内部支出3.69亿元,同比增长67.4%,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59.7个百分点。

(五)超六成小微型企业资金情况基本正常。

从企业资金情况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中,8.1%的企业认为20xxx年企业资金较为充裕,58.5%的企业认为资金处于正常水平,资金充裕和正常的企业占比高达66.6%;另外,还有33.3%的企业认为20xxx年资金较为紧张。在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中,2.9%的企业认为20xxx年企业资金较为充裕,62.6%的企业认为资金处于正常水平,资金充裕和正常的企业占比高达65.5%;另外,还有34.5%的企业认为20xxx年资金较为紧张。

(六)小微型企业全年经营情况预测有所分化。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对20xx年全年生产经营情况的预计较为乐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预计相对较为悲观。

从产值情况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中,65.1%的企业预计20xx年产值较20xxx年增长(按照企业数量计量,下同),21.9%的企业预计持平,仅有13%的企业预计下降。在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中,22.9%的企业预计20xx年产值较20xxx年增长,22.7%的企业预计持平,37.1%的企业预计下降,另外还有17.3%的企业说不清楚。

从盈利情况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中,36.3%的企业预计20xx年盈利较20xxx年增加,41.2%的企业预计持平,20.7%的企业预计下降,另外还有1.8%的企业说不清楚。在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中,20.5%的企业预计20xx年盈利较20xxx年增加,26.6%的企业预计持平,39.6%的企业预计下降,另外还有13.3%的企业说不清楚。

从税金情况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中,50.7%的企业预计20xx年税金总额较20xxx年增长,31.7%的企业预计持平,17.4%的企业预计下降,0.2%的企业说不清楚。在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中,17.1%的企业预计20xx年税金总额较20xxx年增长,28.2%的企业预计持平,17.1%的企业预计下降,另外还有37%的企业说不清楚。

小微型企业经营粗放,多数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生产工艺简单,产品档次低,品种单一,主要依靠高投入、高能耗和低成本、低利润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缺少话语权。近几年受到市场大环境影响,各地小微型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要素瓶颈、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重重难题,在一定范围内压力剧增。

(一)融资难,投资意向减弱。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影响,小微型企业经营缺乏资金的情况仍未得到改变。尽管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小微型企业财政信贷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制度尚未完善合理,优惠政策宣传还不到位,加之小微型企业信用度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能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小微型企业比例仍然很低。从调查结果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认为导致资金紧张的原因中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占43.1%;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认为导致资金紧张的原因中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占15.8%。

资产负债率是期末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通常企业借入资金越大,越是显得企业活力充沛。因此,经营者希望资产负债率稍高些,通过举债经营,获得充足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新兴市场,增强企业活力,获取较高的利润。而从近五年企业资产负债率看,20xxx年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4%,20xx年为55.3%,20xxx年为51.3%,20xx年为49.7%,20xxx年为48.8%,资产负债率呈现出下滑态势,反应了企业家信心不足,再投资意向减弱。

(二)招工难,守成思想加深。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越来越大,与他们的父辈相比,除了薪酬待遇外,他们对于工作环境、住宿条件、企业文化也有较多要求,而企业则希望招收吃苦耐劳的熟练工。供需诉求上的矛盾加剧了用工紧张、用工不稳定,多数企业招工,已经成为一年中不间断的工作。招人难,培养员工也难,小微型企业没钱、没有培训团队,更不能让员工走出去与外界进行交流。再加上小微型企业没“钱”途,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也不具吸引力,这就造成员工流动快,难留人。由于员工“跳槽”频繁,小微型企业主也懒得花太多钱培养人员,更倾向于招有经验者。实力弱,不想花钱培养人,然后就留不住人,更不想培养人,结果又难以发展……许多小微型企业陷入了这个怪圈,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也不利于xxx市劳动者就业、定居。从调查结果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用工需求比20xxx年上升的仅占24.4%,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用工需求比20xxx年上升的仅占xxx.4%,也从侧方面反映了企业对劳动市场中劳动者综合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和企业面对复杂的经济大环境下的守成思想。

(三)成本提高,生产经营困难。

受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国内物价持续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再加上工人工资水平提高,小微型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较快。从调查结果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中,48.1%的企业预计成本上升;在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中,39.6%的企业预计成本上升;20xxx-20xxx年全市小微型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企业销售费用年均增长8.5%,管理费用年均增长9.9%,加上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企业规模无法得到质的改变,无法发挥小微型企业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能力,作为市场风向标和排头兵,无法不断革新,不能引领发展潮流,就不能体现出小微型企业的优势,在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大环境下,一旦遇到突发情况,便会土崩瓦解。

(四)眼界狭窄,管理决策失准。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相对来说规模较小,市场辐射面较窄,仅仅以一时的需求供给判断资金分配和未来发展难免会出现决策失准的情况。从调查结果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导致资金紧张原因: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占43.1%,因管理或投资造成的存货资金占用较多、货款回笼慢、扩大再生产、基建投资和投资金融性资产等占45.4%,运营成本占11.6%;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导致资金紧张原因: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占15.8%,因管理或投资造成的存货资金占用较多、货款回笼慢、扩大再生产、基建投资和投资金融性资产等占67.1%,运营成本占17.1%。除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外,企业家因对市场判断失准或企业资金分配不合理导致资金紧张的情况尤为突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因不合理投资或管理导致资金占用的情况尤为严重。

(一)把控源头,指导引领。

受到环保或其他政策性因素影响,有一部分企业在资金人员都充足的情况下,依旧不能开工生产或限制生产,严重打击了企业积极性,也不利于推进和谐xxx的建设,因此需要在企业创建投产初期就对企业进行严谨审查,对于企业生产是否和政策有冲突,对环境是否有大的危害,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有好的市场前景等等情况进行评价说明,指导企业把资本投入到更有益处、更有回报的资本市场,把问题解决在摇篮状态,对于已经存在且存在问题的企业要积极协调沟通,不能一纸禁令打天下,要管帮相结合,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走出困境。

(二)校企联合,专职培训。

利用好xxx高校多、涉及面广的优势,鼓励和支持校企联合,定期举办小微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合作交流会,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创建小微型企业技术创新基地、技术创新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对专职技术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定点培训,使待业人员都能有一技之长,形成xxx人才库统筹调配,协调解决人员配置不合理,找人不对口等问题,保证人才在企业竞争中流动,在xxx稳定中成长。

(三)普及政策,做好服务。

对扶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并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报纸、电台(电视台)、政府站等形式集中对外宣传。集中办理有关行政许可事项的部门,编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小册子,提前告知办事程序、明确许可条件、承诺办理时限,告知办理进度。

(四)搭建平台,引导帮扶。

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鼓励小微型企业向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集中,园内消化,互补互帮,整合物流,营销资源,降低单个企业生产成本。搭建小微型企业创新平台,按照“政府支持、企业自治、市场化运行”的原则,为小微型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中介服务,鼓励创新,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搭建小微型企业电商平台,加大宣传,鼓励交流,提高产品市场辐射面。对于重污染企业鼓励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先进的企业以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的合作转型、产业提档升级。

(五)以大带小,提质升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