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农村产业调研报告引言(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4:49:12 页码:9
最新农村产业调研报告引言(汇总8篇)
2023-11-30 14:49:12    小编:文轩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引言篇一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并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探索。

一、现阶段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

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作为我们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构想,坚定不移地抓下去。

2、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提高基层党员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学习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党是执政党,各级党组织担负着管理党和国家事务的重要职能,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方面,负有重大责任,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起着协调各方的枢纽作用。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党的威信。当前,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党员队伍还存在一些不足。提高党员队伍文化层次、改善党员队伍素质结构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而其根本途径之一就在于强化对党员的学习、教育和管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对于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增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增强党组织的学习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点要求。

1、抓认识,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面对十分繁重的任务,一定要真正认识到,要有对知识需求的饥饿感,对本领欠缺的恐慌感,对形势不适应的危机感。我们讲忧患意识,既要忧国忧民,又要忧自己,今天的学习,不再单纯是为了获取知识或掌握技能,而是把学习变成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个人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要使自觉学习、终身学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观念深入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心中。

2、抓计划,制订具体的实施目标。认真规划,是有序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要结合各部门的实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创造建学习型党组织近期和一段时期的创建计划和主要目标。同时,每个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己个人的情况,根据不同需要、不同爱好、不同兴趣、不同业务领域和技能水平,制订自己的近期和长远的计划目标。使每个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促进活动的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一蹴而就,把创建活动简单化、形式化,把长远规划和阶段性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着眼创新,不断抓好学习,持之以恒,年年有进步,经过长期努力,使学习成为机关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并以此来确保机关的生机和活力。

3、抓教育,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各部门党组织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和舆论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和理念,使机关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建设活动的意义,掌握创建活动的内容、方法,营造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社会氛围,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只有使每个党组织、每个部门、每个党员干部都成为学习单元,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才有坚实的基础。

活动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行动更加具体化,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引言篇二

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我县棣花、商镇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示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10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引言篇三

积极稳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实施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更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举措。建设好一个小城镇可以带动一批产业,振兴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群众、文明一个区域。建好农村小城镇为提升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扩大农业的土地经营规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节约农村用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富裕程度,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产品加工,促进农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内需都有明显作用。xx办事处城镇化水平较低,辐射力、集聚效应差。因此,研究、探索我办事处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制约因素、潜在动力和政策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一、城镇基本情况。

目前,xx办事处有10建制村,其中有3个为全旗“50强村”,10个村总面积为239.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万人,规模最大的是全胜村,面积49.8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08人,最小的是德富村,面积为11.5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86人。在各村建设中,除德富村,因地域、资源的特殊原因,发展缓慢,其余各村建设自20xx年以后发展迅速,以双花村、双胜村、义新村、xx村较为突出。通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各项服务功能逐步提高。从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上看,xx办事处的城镇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比较落后。在党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下,加大了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力度及管理力度,使基础设施的建设趋于完善,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但小城镇面貌和建设缺乏特色及个性,发展后劲不足,无持续发展的动力。其余村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变化不大,服务设施及服务功能较为落后,小城镇面貌较差,农村居民的生产方式、质量、生活方式没有实质性转变,小城镇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二、小城镇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体制不顺,资金投入少。

由于办事处体制原因,存在建设项目立项难或不予立项的问题,影响制约了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另外,资金扶持力度不大,缺少基本服务设施的启动资金,城镇建设无法进行。

(二)城镇规划编制滞后,执行不力。

没有进行详细规划的编制,规划不到位,具体表现为:

1、由于城镇体系规划滞后,小城镇的发展及促进关系模糊,普遍只注重于本地的资源及环境的开发与利用,个别地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城镇建设没有从经济、人文和环境等方面统筹考虑,政策及资金扶持没有重点,效果甚微,以致城镇建设后劲不足。

2、有的虽然认识到规划对建设的重要性,但普遍存在精品及特色意识差,规划起点不高,缺乏特色,执行规划不力。

3、规划实施无监督和管理机制,办事处没有专门的规划管理机构及人员,且管理人员偏少,水平不高,加上规划亦存在随意变动等诸多因素,使规划与实际建设偏差较大,影响了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另外,办事处一级无专门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普遍为兼职管理,最终导致了规划与实施的分离状态。

(三)小城镇建设资金缺乏,建设缓慢。

1、融资力度不够。xx办事处虽然有一些地方资源和特色,但受区位及地形因素的影响,其交通及对外服务、辐射作用较小,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宣传力度不够,使融资力度弱化,建设资金缺乏,导致了多数小城镇投资与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1、管理体制不顺、资金不足。主要表现在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应有的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很多上挂部门对下属机构的人、财、物上收,造成小城镇的政府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弱化。

2、小城镇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严重不足,导致开展工作滞后。

3、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管理不到位,没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划分及奖惩制度,因管理人员少,不能充分发挥管理和协调作用,执法范围及权限较小,较大地影响到执法水平和执法力度。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建设管理机构。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各级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应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总负责。办事处也应建立健全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职能机构或派出机构,以便及时处理一些相关业务以提高办事效率及建设质量。

(二)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合理确定小城镇布局。

应加快规划编制进程,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在“提质”上做文章,尽快合理地确定小城镇布局及近期建设重点区域。根据城镇体系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行政区划调整及重点建设和改造区域,各级领导应以大局为重,统一认识,为行政区划的调整及重点片区的建设创造条件,从而推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集中力量和资金,重点突破,形成品位和特色,防止不讲条件的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的现象。把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合理集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全理布局,体现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完善功能,发挥作用。

(三)培育支柱产业,形成地方特色。

把小城镇建设搞上去,经济发展才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是小城镇建设最坚强的后盾和活力源泉。因此,小城镇建设始终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小城镇建设必须突出发展特色产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了产业的支撑,小城镇发展才会有后劲和竞争力。

(四)加大改革力度,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滤布在城镇建设中,要与时俱进、立足创新、积极探索,加大改革力度。应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摸清对小城镇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主导产业,并以此制定小城镇建设的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出现为建设而建设的现象。小城镇建设要为农业产业创造适宜的软硬环境,为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和农产品加工、贸易、运输提供便利的条件。同时,不断增强小城镇的吸纳能力,积极引导农民有序转移,推进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五)大力推进小城镇的经济结构调整。

加大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要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提供产前、产后服务的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加工业和农产品专业市场,重点扶持一批利用本地资源带动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引言篇四

今年以来,受异常天气和供求关系的影响,我市蔬菜水果整体价格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根据调查组的数据,1月和2月的新鲜蔬菜价格分别上涨了13.8%和5.3%;3月份下降8.1%,4月份上升4.3%,1-4月份分别上升9.7%、5.8%、1.7%和4.3%。一些蔬菜和水果价格滞销,农民遭受严重损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一方面,城市居民正在遭受包括蔬菜价格在内的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一些蔬菜品种滞销,深受“蔬菜伤害农民。农民的困境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在这方面,由收费管理部门、物价检查分局和监测中心组成的第三研究小组深入吴丽婷果蔬批发市场、石埠蔬菜基地、金陵香蕉基地、金头、官塘、水街和单村农贸市场,对流通中的蔬菜、水果价格及相关收费进行了研究,重点是农民“卖菜很难。和居民“买食物很贵。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造成蔬菜价格波动的长期因素,除了天气异常和供求关系外,还包括流通环节成本高,亟待解决。

据市统计局统计,xx年1-3月蔬菜产量60.32万吨,同比增长6.55%;水果产量14.22万吨,同比增长14.21%。但由于年初长期低温多雨天气,主要果蔬产区上市时间整体推迟了一个月,满足了其他地方上市果蔬的时间。另外,去年北方菜园项目扩建的大棚蔬菜今年开始生产,使得南方和北方的部分蔬菜同时上市,菜市场供过于求。运往省外的当地季节性蔬菜,特别是青椒和甜瓜大幅减少,果蔬价格从5月份开始大幅下降。5月份,新鲜蔬菜价格下降8.0%,新鲜水果价格下降0.1%。到6月份,下降最为明显。据了解,仅这两个项目就推动6月份整体价格水平下降了约0.4个百分点。

据调查,全市果蔬流通通常要经过4-5个环节,发生的费用由批发和零售组成。批发成本主要包括从天头到市场的运输成本、摊位费、人工成本和批发利润;零售环节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展位费、销售损失、人工成本和零售利润。

(1)展位费。调查数据显示,市场摊费在蔬菜最终售价中所占比例不高,对蔬菜最终售价的影响相对有限。其中:。

1.零售市场的展位费对零售价格影响不大。比如官塘菜市场的蔬菜摊费是350元/月,每个摊每天卖50公斤青菜,平均每公斤青菜0.24元左右,占最终售价的10%左右;封飞菜市场蔬菜摊收费130-450元/月,每摊每天销售150公斤青菜,平均每公斤青菜0.03-0.1元左右,约占最终零售价的4%;单村食品市场的水果摊位价格为1000元/月,每个摊位每天出售50公斤水果,平均每公斤苹果0.66元,约占最终零售价的7%。

2.批发市场的摊位费对市场的最终售价影响不大。据了解,吴丽婷批发市场的新鲜蔬菜摊位费为每月1800元,每月销售900吨新鲜蔬菜。平均每公斤新鲜蔬菜0.002元左右,占最终零售价的0.07%;水果摊费用每月4500元,每月销售新鲜水果900吨,平均每公斤新鲜水果0.005元左右,占最终零售价的0.05%。

(二)人工成本显著增加。据了解,xx的人工成本比xx增加了88%。比如农民工工资从去年的每天60元涨到今年的80-120元;按计件工资计算,去年每车人工成本(装28吨大白菜)为1000元,而今年每车人工成本(装20吨大白菜)为2200元,每公斤新鲜蔬菜平均人工成本从去年的0.08元增加到今年的0.15元,增幅为88%,占大白菜最终零售价格的5%。

(3)包装材料成本大幅增加。每个泡沫盒价格7元,冰瓶成本1.7元/盒(一个泡沫盒需要2个冰瓶),封口胶成本0.6元/盒,内膜袋(或废报纸)成本0.4元。所以每个包装箱的成本是9.7元,每个包装箱的重量是18公斤。每公斤大白菜的包装材料平均成本为0.54元,占最终零售价的20%,比去年的0.41元高出32%。

(4)运输成本大幅增加。运输成本的增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最近的高油价,加上对公路上车辆非法超载的严格控制,导致供应商运输蔬菜的盈利能力下降。&lsquo不要超载或赚钱。是蔬菜运销行业的潜规则,运输成本上升导致蔬菜在产地外运不畅。近年来,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比如从昆明采购一卡车大白菜,xx每吨运费220-230元,xx运费高达280元/吨,比流通成本高25%左右。不断上涨的燃料成本是导致流通环节成本高的重要因素。

(五)损失较大。价格随时变化。在零售中,零售商应清洁、选择和去除杂质和劣质蔬菜。一些精选的劣质蔬菜应该亏本出售,甚至直接倾倒。另外,会砍价的顾客购买的蔬菜价格会更低。供应量少的品种,市场价格高;供应多的品种市场价格会低一些。蔬菜质量好,选出来的优质蔬菜价格就高;质量越低,价格越低。蔬菜的售价每天都在变化。况且蔬菜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商品,当天卖不出去,保存不好会腐烂变质。新鲜蔬菜价格上午高下午低,比上午平均高10%-20%左右。销售损失主要体现在零售方面。一般情况下,绿叶蔬菜的损失相对较大(最终售价的20%左右),而非绿叶蔬菜的损失相对较小(最终售价的10%左右)。然而,调查结果显示,零售中绿叶蔬菜的损失约占最终售价的30%。非绿叶蔬菜在零售中的销售损失约占最终售价的20%,这主要是由于整盒果蔬中存在掺假和人为加重包装箱的现象。这些非正常损失会对蔬菜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从外地进口的瓜果品种仍然有人工重包装箱,这些异常损耗会对水果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零售商批发一箱苹果,价格35公斤,纸箱重7公斤左右,实际损耗3-4公斤左右。两件物品总重量约10公斤,占整箱苹果重量的30%,占整个流通成本的50%。

(6)零售利润不高。据我们调查,蔬菜零售商的利润基本维持在每公斤0.4-0.6元。按每天销售100公斤蔬菜计算,每天销售利润50元,月收入1500元左右,基本相当于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流通成本对蔬菜的最终售价有很大影响。从田头到餐桌,批发零售环节的涨价对果蔬的最终售价影响很大。从四个品种的调查来看,基本上都超过了市场购买价格,占最终零售价的50%以上,尤其是苹果,由于异常亏损,占最终零售价的72%。

(二)零售成本占蔬菜最终售价的比例高于批发成本。调查结果显示,芥菜、白菜和苹果的流通环节分别占蔬菜最终售价的73%、50%和75.3%,批发环节分别占27%、50%和24.7%。

(3)不同市场的展位费对果蔬价格的影响不同。从调查的几个市场的展位费来看,标准差别不大。比如官塘菜市场的蔬菜摊费用是350元/摊&middot6月份,封飞菜市场的蔬菜摊费用为130-450元/摊&中等;但由于两个菜市场的蔬菜日销量不同,每公斤的平均摊费也不同。例如,官塘菜市场每天出售大约50公斤新鲜蔬菜,而封飞菜市场可以出售150公斤新鲜蔬菜。因此,两个市场共享的每公斤新鲜蔬菜的平均摊位费分别为0.24元和0.1元。

基于以上因素,我们认为蔬菜、水果和蔬菜必须经过从田地到消费者餐桌的许多环节。油价上涨、劳动力上涨等因素增加了流通成本,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产地蔬菜价格下跌对终端市场的传导范围。

(1)流通环节过多。蔬菜的配送环节很多,每个环节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增加相应的成本,导致蔬菜价格更高。

据我们所知,蔬菜、水果和蔬菜必须从田地传到餐桌“种植者-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以此类推,每个流通环节都要加价0.2-0.4元/500g左右,所以很容易出现零售价高,实地进货价低的情况,比如0.4元,大白菜在哪里生产,零售市场却卖到1.5元。

“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较高,是国外的2~3倍。”

(2)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网点较少,只有3家有一定规模的网点,销量小,辐射度低,规模小;销售网点少,市场竞争力弱。销售网点少,竞争不足,批发零售差率高。我们城市只有6家便利店。

(3)实现农资超市对接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蔬菜基地仍以分散农户为主,难以满足超市的大需求和多品种需求;二是农民无法提供相关资质证明和增值税发票;第三,农民没有农业超级对接的相关知识。各大超市都在积极探索养殖和超对接的对接模式,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4)生产的盲目性增加了菜农面临的市场风险。菜农种什么,种多少,完全取决于菜市场价格的变化和以往的种植经验。但由于蔬菜的生长有一定的时效性,现在有些蔬菜价格高,在收割蔬菜时没必要保持高价。价格下跌,菜农就亏了。因为我市基本没有大规模集约化的蔬菜生产种植基地,菜农基本都是以户为单位种植蔬菜,规模小,品种单一,同一区域种植的蔬菜品种趋同。另外,市场信息不通畅,菜农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小,蔬菜价格波动小,会造成巨大损失。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缓解部分地区蔬菜市场的供需矛盾,帮助解决蔬菜问题“难卖”和&other昂贵的蔬菜伤人。问题,以维持市场的平稳运行。

(一)进一步创新流通模式,完善市场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

一是在各大农贸市场开辟蔬菜直销区,对菜农在市场上的直销区采取免收摊位费的方式,鼓励蔬菜协会和菜农进城直接卖菜,减少蔬菜流通环节,降低运营成本,稳定市场蔬菜价格。

二是建设公益性批发零售市场。政府加大了对市场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城乡农贸市场建设。

三是抓好生鲜蔬菜供应主渠道建设,选择市内几家大型超市或生鲜市场,让这些市场发挥主渠道作用,低价出售生鲜蔬菜,吸引消费者购买,推低农贸市场价格。

四是推进农民合作社建设,改善种植现状;组织程度”。例如“农民-经纪人-超市”基于的农业超对接模式。由于我市蔬菜生产缺乏合作社等指导单位,大量分散经营,蔬菜种植面积无法统计,市场无法与一些大型商场、超市连接。一户分散经营不能满足大流通的要求,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采取“社交场对接”“农业超级对接”通过其他方式将一个群体抱进市场,不仅可以剥离中间菜商剥削的环节,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利润空间,造福人民。目前,在我市四塘、五塘一带;农民-经纪人-超市”农民经纪人与李克龙超市签订了蔬菜购销合同,直接下了蔬菜种植订单。农产品生产中的价格风险转移到超市。

五是有计划地打造一个服务社区便利的蔬菜副食品直销点,由一流批发商直接配送,成立“早市”或者夜市”管理蔬菜。由政府组织货源,在有条件(可提供蔬菜交易场所)的社区、物业区域设立蔬菜直销摊位,每天早晚指定时间,组织社区无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安排摊位,参与蔬菜经营活动。对各种费用给予最大折扣。这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失业和低收入工人的就业问题,还可以让广大市民买到物美价廉的蔬菜。

(二)建立透明的农副产品价格信息机制。不同农贸市场的新鲜蔬菜价格有所不同。因此,通过在主要媒体和公众密集的地方公布新鲜蔬菜的批发价格和不同市场的零售价格,可以增强价格信息的透明度,鼓励经营者合理定价。同时,消费者可以掌握价格的主动权,主动与运营商讨价还价。

(三)尽快建立价格调节基金。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主要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补贴降低菜农种植和运输成本,补贴困难群体的动态价格,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稳定市场、稳定价格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不发生较大波动。

(四)加强对农贸市场和超市收费的监管。一是清理农贸市场和超市行政性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二是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市场租赁设施收费,降低运营商运营成本。由政府投资建设、国有产权和国有流通企业所有的农贸市场摊位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未纳入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其他农贸市场摊点收费,实行备案管理,并公布摊点收费标准。

(五)进一步完善和实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全市所有收费公路(包括收费独立桥梁和隧道)均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范围,对合法装载和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新纳入新鲜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上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应按规定开放。绿色通道”特殊交叉,设置“绿色通道”引导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快速优先通行的特殊标志,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高效流畅。

(六)加强市场监管,做好信息引导。要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测,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变化,防止市场大幅波动。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广泛运用新闻媒体和现代科技手段,及时将国内外农产品产销形势和价格变化传递给广大生产者和经营者,通过信息引导服务,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学预测市场,准确调整养殖结构,避免因信息滞后而盲目扩大生产,造成农产品价格下跌和销售困难。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引言篇五

本文目录。

xx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xx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我县棣花、商镇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示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xx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枣园村基本概况:

二、产业发展现状。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三)、组织保障: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引言篇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当前,我国部分农村产业发展受到了缺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土地流转效率低、农村劳动力流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

由于土地整合难度大、农业生产成本投入比重高、农产品价格低、劳动力需求大,许多农民不愿意尝试大规模的种植,宁愿维持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种养,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而部分种养大户,也因自身农业技术专业素质较低,对农业专业技术缺乏掌握,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种养结构,导致其抵御灾害的风险能力较低,不能发挥带动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因组织结构松散,融资难度大、协作水平低等原因经营状况不佳,严重挫伤了农户加入合作组织的积极性。以县乡为例,全乡最基本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农民思想观念保守,在生产与经营中各自为政,土地使用呈现“小、散、乱”的格局,种植大户少。截止目前,全乡5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含农民专合社和家庭农场)不足10户,仅占全乡农户总户数的万分之7.8左右。达到一定规模的产业少之又少。

(二)土地流转效率低。

受中国千百年来的农耕文明的影响,农民对土地具有强烈的依赖意识和价值意识,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思想误区,流转意愿不强。农村也缺乏规范、合法的土地流转机制,农村土地存在着许多无序流转、非法流转、流转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缺乏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土地流转信息阻塞,导致需求端与供给端无法有效对接,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土地评定缺乏科学的标准,不能给予合理、公正的土地价格。同时丘陵地区还存在业主引进难的问题,许多业主租赁土地都希望集中连片,土地平整,但丘陵地区平整土地较少,往往导致大规模土地流转难以成功。如:乡全乡目前累计流转土地仅3590亩。

(三)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中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收益低,逼迫许多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谋求发展,如:乡总人口30259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达12000余人,占总人口的40%左右,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儿童、妇女,职业农民的减少导致农村产业发展乏力,尽管国家制定了多项返乡创业支持政策,但扶持政策没有落实,且农村公共供给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中青年劳动力回流率较低,致使农村大面积的抛荒现象出现。

(四)农产品营销体系不完善。

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中家庭散户、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忽视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缺乏现代农业生产的流通主体,农副产品滞销、跳楼式的贱卖现象时有发生,分散、弱小的农户进入市场后竞争能力弱,例如,乡特色水果“柚”,未建立完善的销售流通体系,营销多靠“口耳相传”,多数为散户种植,品质不一,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在信息获取方面滞后,种养结构上盲目跟风。并且“重生产”“轻营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难针对市场需求提供相应的农产品。如:柚在挂果上市时,由于农户多为分散种植,没有品牌效应,只能以6元/斤的低价卖给其他乡镇的种植大户,远远低于市场价12元/斤。

二、解决措施及建议。

(一)培育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是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要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就需要培育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第一,培育新型的职业农民。当前新型农业发展离不开懂技术、管理能力强、营销水平高的专业农业人才,需要挑选出一批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年富力强的农户对其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农业生产培训,优先培育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职业农民,通过他们以“传帮带”的方式扩大知识覆盖面。第二,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在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有着巨大优势,乡镇政府需要对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扶措施,以扩大农业企业的带动辐射面,同时加大引进力度,增强地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做好引进后的配套服务建设。

(二)提升土地流转效率。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淡化土地对农民功能性保障意识。同时可以在乡镇、村居建立服务于农村的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站或信息咨询中心,并做好对土地流转信息的采集、统计、归档等工作。政府也要积极支持培育市场中介机构,借助快速高效的互联网、手机等线上网络平台,加速土地信息的流通。

(三)构建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兴旺是关键,第一,需要建立镇、村两级返乡就业服务体系,定期对返乡的中青年劳动力做好信息摸排,做好返乡就业服务。第二,以农民夜校等为平台载体,建立“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等丰富的授课模式。第三,研究制定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通过政策推动、扶持拉动、任务带动和机制联动,引导农民合作社普及农民田间学校。第四,要围绕产业开展从种养到销售全过程培训,在培育目标上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无缝对接。

(四)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完善的农产品营销体系能有效的为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也能促进农村产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第一,培育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协助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或引导农业企业为农户提供物资供应、加工仓储、产品运输、需求信息等服务,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第二,政府为主导协助建立相应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集散中心等,这样可以将分散的生产经营主体集中起来,达到帮助其农产品的快速分销。第三,构建和优化营销渠道,减少营销环节,可以有效的减小农副产品在流通中损耗,可以建立大型超市+农户、消费者+互联网+农户、农业公司+农户、政府单位+农户等多样的营销渠道,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引言篇七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将大幅度提高,人们的购买力也将逐步提高,水果也将在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广大市民水果消费,提高水果销量。

本次调查由我们班第二小组五个组员共同组成,调查内容涉及消费者对水果的认知程度、水果消费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项目。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杭州市选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收入层次、不同文化程度的近一百名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取由调查人员直接面对面发放调查问卷、现场提问、现场填答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水果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食用不新鲜的水果,不仅不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而消费者在消费时更关注产品质量,其他如营养、价格等因素也是消费者关注的因素。本小组最后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调查结果。

在100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下:按性别分:男性45人,占45%;女性55人,占55%。按年龄分:15岁以下6人,占6%;16-30岁65人,占65%;30岁以上29人,占29%。

(一)消费者对水果的认知度较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数消费者经常食用各类水果。二是半数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水果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品。三是消费者对水果的营养成分有一定的认识。这就说明消费者对水果有较高的认知度。

(二)各类水果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者对水果的消费基本以常见产品为主,在被问及“您认为哪种水果令您影像深刻?”时,24%的消费者选择香蕉,46%的消费者认为苹果、西瓜深受喜爱,还有30%的消费者则选择芒果、荔枝、柑橘等。这表明越常见的水果越能被消费者接受,在新鲜度、价格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在当地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从全市范围来看,类似火龙果、樱桃、猕猴桃、枇杷等水果也是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三)超市和水果店是消费者选购水果的主要场所。

在对“您更乐意到哪里买水果?”的调查中,60%的消费者选择到超市购买水果,65%的消费者到水果店购买水果,这主要是一位超市和水果店环境好,水果种类比较多且全,选择余地大,进货渠道正规,水果质量能得到保证;消费者还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心情的变化、自己的喜好,随时决定选择其他种类的水果。32%的消费者选择在农贸市场购买水果,36%的消费者选择在路边摊购买水果,这主要是一些家庭主妇在买菜的同时顺带购买一些水果,或者在为了方便在下班回家路上,在路边摊上购买一些。

(四)水果的销售前景很看好。

在调查中,有70%的消费者会因为季节的转化而影响对水果的购买次数,69%的消费者明确表明水果的销售前景是一片光明。夏季天气炎热,水果成了家家户户的必备品,有83%的消费者会选择在夏季购买水果,但这并不是表示在其他三季不买任何水果,各个季节都有特色水果,而且现在科技发达,反季节水果已经见怪不怪了。随着消费者的经济水平的提高,水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必备品。

(五)消费者购买水果的关心处各部相同。

新鲜度是消费者购买水果首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价格和质量。在被问及“您在购买水果最担心的是什么?”有68%的消费者回答“担心水果是否新鲜”,49%的消费者回答“担心价格是否合理”41%的消费者回答“食用是否方便”33%的消费者则是担心食用水果是否可以美容、减肥;41%的消费者担心购买的水果是不是会有农药残留,还有一些消费者担心水果的包装不合格,或者在运输、销售中会被二次污染。水果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食用不新鲜的水果,不仅不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而消费者在消费时更关注产品质量,其他如营养、价格等因素也是消费者关注的因素。

(六)便宜实惠的水果销路好。

在被问及“水果的价位?”51%的消费者认为应该是便宜实惠,适合学生,40%的消费者认为要合理适中,新鲜为宜。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对水果的需求量更大,水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利于身体健康。水果口感好、营养成分丰富,消费者易于接受。

(七)选购水果的方法。

给水果打蜡是国际上允许的保鲜方法,因为水果打蜡一般用食用蜡,合理打蜡对人体健康不会有太大影响。但一些不法商贩经常使用工业蜡给水果打蜡,其中含有的汞、铅可能通过果皮渗透进果肉。频繁食用打蜡水果,对人体人的身体会带来危害。

市民在购买水果是不要只看果品的外表,要从气味、颜色两方面挑选。另外,反季节水果尽量少买,价格便宜的本地水果不会打蜡,可多选购本地一些外表“朴实”的水果。

挑选水果一般采用:一闻,二看。三捏一捏。先闻有没有水果应该有的香味,也闻闻有没有其它的怪味。二看有没有发黑或者烂的地方。三捏一捏,就不用多说了。挑水果有一个秘诀,无论什么水果,在蒂的部位凹的越厉害就越甜。

我们知道水果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食品,必然会有人与人接触,这时,我们统计了被调查者每周用于购买水果的支出。

从比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的工作人群的购买程度都不一样,消费水平较高的相对于水果这一栏花费较多,在被问“您每周用于购买水果的支出?”46%的消费者回答每周水果消费在10-25元,29%的消费者回答每周的水果消费在50-100元,这可以看出:这一人群经济收入较好,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20%的消费者回答水果消费在10元以下,5%的消费者回答水果消费在100元以上,这类所占比例比较小。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引言篇八

xxx村位于xxx镇南部塬区,总户113户,总人口423人,总耕地面积1324亩。截止目前,苹果栽植面积1110亩,挂果面积达余亩,常年产量在吨左右。有富士、秦冠、新红星、嘎啦、黄元帅等品种。目前苹果这一产业已经成为村经济支柱产业,不仅发挥着巨大的富民作用,而且已经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一喜该村是苹果生产最佳环境,该村塬面宽阔,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生产苹果的最佳优生地之一。

二喜苹果管理水平较高。村上成立了果业专业合作社,并抽调懂技术、在苹果生产管理上有一技之长的人为技术员,并由果业局专门人员指导,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各种培训班。有力的提高了全村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

三喜果农的技术意识有所增强,自从20xx年省、市、县提出推广四大技术以来,广大果农通过对比以及自己的实践,已经深刻认识到“四大技术”的重要意义,由原来的不愿意甚至用各种方式抵制“四大技术”到现在县、镇等寻师救技的现象。

四喜政府高度重视销售渠道拓宽,自从我市全面取消两税以后,政府的职能转变,通过在广州等沿海地方设立对外营销窗口。并出台一些有利于果商的政策。通过对现有信息员的培训,促使了果品营销氛围。鼓励一部分有市场意识的人走出去,大力发展果库、气调库。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从而使我村苹果的销售渠道由原来的果商一统天下大局面向多方位、全年销售局面的转化。

在我们看到该村果业生产好的一面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该村果业生产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必须让我们高度重视,否则,将对这以产业有致命的一击。

中、早、晚品种比例不合理。目前该村,早熟品种基本为空白,中熟品种规模化低,严重地制约了中熟品种的发展,并且占有比例仅为10%左右,且管理粗放。晚熟品种占有比例较大,以富士为多,在果子成熟期间,销售相对集中,容易导致销售难,价格偏低以及抵御市场能力差等现象。

对于一种新技术不能根据自己树势,生长等进行相应的配套。常常出现,修剪生搬硬套,喷施农药人云亦云,施肥只注重萌芽肥,忽视追肥。只注重化肥不重视农家肥。大改形只注重疏枝,不重视间挖等。

果子后续深加工不足以及增值空间相对较窄。许多果农对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欠佳,往往出现别人是买果子赚钱,自己赔钱。苹果生产出来以后只注重原材料的价格,对后续产业的挖掘不足,极大的影响苹果的增值空间。

遇到风调雨顺之年能有一个好收成,遇到冰雹、冻害等则力不从心。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同期长、抵御自然灾害。市场挑战能力差。同时作为我国拥有九亿农民的一个农业大国,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我认为,要改变农村现状以及该村果业,必须做好一下几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在生产关系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不只注重培训农业科普知识,应该全方面的培训,培训市场知识,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把农民培育成为懂政策、懂技术、有道德、有知识的新型农民。

农民一家一户干什么事,只能是单打独挑,处处碰壁。只有把全体果农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地域优势,才能在市场的冲击下站稳脚跟。从而达到共同受益的格局。

我们不应该只重视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后续产业等。否则,在主导产业遭受到各种灾害后,农民的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只有将各种产业配套好,各种技术应用好,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实在必行的。

当前两税取消后,党和国家出台了许多的惠农政策。政府要改变有原来的指导方向向服务方向转变。把当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不断提高党在农民心中的声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