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农村产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4:51:19 页码:11
2023年农村产业调研报告(汇总15篇)
2023-11-30 14:51:19    小编:LZ文人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篇一

2010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枣园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0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

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10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1.题页题页点明报告的主题。包括委托客户的单位名称、市场调查的单位名称和报告日期。调查报告的题目应尽可能贴切,而又概括地表明调查项目的性质。

2.目录表。

3.调查结果和有关建议的概要这是整个报告的核心,匝简短,切中要害。使阅读者既可以从中大致了解调查的结果,又可从后面的本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关建议的概要部分则包括必要的背景、信息、重要发现和结论,有时根据阅读者之需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本文主体部分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应是数字、表格,以及对这些的解释、分析,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语句对分析作出描述,结构要严谨,推理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对自己在调查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说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将不足之处对调查报告的准确性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清楚,以提高整个市场调查活动的可信度。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篇二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全面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县政府研究室近日会同县政府农业科利用两周时间,深入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开展走访调查,了解和掌握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抓手,立足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实施“特色立农,工业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强力推进基地建设,积极培育骨干龙头企业,逐步建立完善销售体系,全县农业产业化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产业基地规模持续扩大。种植业方面,全县发展蔬菜面积13.6万亩,300亩以上蔬菜种植基地达到8个,建有国家级蔬菜示范标准园区1个、规模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1个、特色种植生产基地5个。养殖业方面,现有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养殖场47户,建成规模养殖小区4个、规模养殖场20个。

(二)龙头带动作用逐步显现。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达到1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宜采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已建成300亩设施蔬菜基地,可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沃隆公司通过实施“农超对接”及在邢台市开设直销店,销售额不断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到60万吨,交易额6亿多元,可带动全县350个农产品运输专业户和周边10万亩农产品基地农户生产。

(三)农业品牌建设扎实推进。目前,全县已注册康泰祥、洁利达、甘寨绿等农产品品牌商标20个,高脚白大葱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宜采园”、“沃隆”2个品牌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认证面积达5万亩,认证绿色蔬菜品种11个、无公害品种8个。

(四)新兴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宜采现代农业观光园、汇昌汇昌大型生态农业观光园2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集采摘、观光、餐饮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综合示范园,一个以休闲观光为主的新兴产业正在我县加速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名牌产品少,与先进地区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

(二)龙头企业带动增收的能力不强。当前我县“农字号”龙头企业大都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小,装备差,科技含量低,缺乏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包装差,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

(三)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截至目前,全县仅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7家,总数在全市占第12位,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农户之间没有利益关系、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缺乏组织能力强、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有限。

(四)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相对较低。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对于山东寿光等全国知名的农业大县、农业强县来说,我们的品牌多是一些区域性品牌,对外知名度不高,难以形成大的规模带动效应。

(五)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严重。从企业本身来看,大部分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有效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单笔成本也比较高,致使银行对规模相对较小的“农字号”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

三、对策与建议

(一)推进农业发展理念转变。要不断加大对发展农业产业化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形式,是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有效途径。引导广大农民要破除传统观念,克服因循守旧思想、改变耕种模式,以经营工业的方式经营农业。按照市场的导向和要求,组织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村产业化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篇三

xx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xx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我县棣花、商镇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示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xx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强力推进两区同建实现兴农富民强县。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篇四

工作全面上水平、上质量,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红旗街在开展“创优”活动中要着力抓好几方面重点工作:

三是加强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技术服务机构年审达标率要达到90%以上。

五是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做到同服务同管理;

六,加快推进村(居)民自治管理体制的建立,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组织及会员的作用。

七、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提高创建水平。

在开展“创优”活动中要加强免费“三送”服务建设;扩大药具服务工程;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通过不断赋予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新内容,促进“创优”活动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篇五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并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探索。

一、现阶段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

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作为我们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构想,坚定不移地抓下去。

2、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提高基层党员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学习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党是执政党,各级党组织担负着管理党和国家事务的重要职能,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方面,负有重大责任,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起着协调各方的枢纽作用。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党的'威信。当前,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党员队伍还存在一些不足。提高党员队伍文化层次、改善党员队伍素质结构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而其根本途径之一就在于强化对党员的学习、教育和管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对于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增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增强党组织的学习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点要求

1、 抓认识,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面对十分繁重的任务,一定要真正认识到,要有对知识需求的饥饿感,对本领欠缺的恐慌感,对形势不适应的危机感。我们讲忧患意识,既要忧国忧民,又要忧自己,今天的学习,不再单纯是为了获取知识或掌握技能,而是把学习变成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个人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要使自觉学习、终身学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观念深入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心中。

2、抓计划,制订具体的实施目标。认真规划,是有序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要结合各部门的实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创造建学习型党组织近期和一段时期的创建计划和主要目标。同时,每个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己个人的情况,根据不同需要、不同爱好、不同兴趣、不同业务领域和技能水平,制订自己的近期和长远的计划目标。使每个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促进活动的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一蹴而就,把创建活动简单化、形式化,把长远规划和阶段性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着眼创新,不断抓好学习,持之以恒,年年有进步,经过长期努力,使学习成为机关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并以此来确保机关的生机和活力。

3、抓教育,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各部门党组织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的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和舆论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和理念,使机关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建设活动的意义,掌握创建活动的内容、方法,营造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社会氛围,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只有使每个党组织、每个部门、每个党员干部都成为学习单元,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才有坚实的基础。

活动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行动更加具体化,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

段村是距离安国县城二十多里的一个小村庄,村里的人们都是以种地为生的朴实的农民,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而这正是新农村建设使该农村有了第二次飞跃式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在、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农村经济在瓜菜支柱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经调查表明,制约全镇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很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

1、迫切希望有新的支柱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更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段村作为经济作物专业村庄,目前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靠瓜菜,但调查表明,不少瓜农从成本、风险等来考虑,其实不太情愿大量种植瓜菜,因为不少农民表示除了瓜菜外,又一时无法找到更好的产业来发展。为此,不少农民都怀着一种“不得已而为之”想法来抓这一产业,其实都迫切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多发展一些适合农村发展的新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更多新产业的发展,以此来促进新经济组织组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

3、希望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主导产业促经济发展。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据调查发现,很多的农民都迫切希望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做好引导,在产业建设中积极发挥以点带面和典型辐射的带动作用,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4、希望进一步加强村屯道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纵观段村的村路,道路硬化率不是很高,农民群众希望村民自治以后,村级组织应从关心热点问题入手,发动农民,出资出力,解决村、社道路"雨天泥泞、秋季尘飞"的局面。

5、希望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求构筑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6、希望各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两手抓。在落实财力投入的同时,希望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培养农民创造新精神,通过创业改善自己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共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7、希望以实施提高农民素质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应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80%以上的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

8、希望以创建文明村社为先导,塑造新风貌。应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9、希望以抓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重点。抓农村社会治安要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突破口,俗话说:"游手好闲",人们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众赌博现象自然会销声匿迹;另外要对外来走村串巷的流动人口加以监管,避免不法行为发生;对村民要适时进行法制教育,严禁邪教等违法乱纪行为在农村中蔓延。

10、希望注重农村教育。孩子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再穷不能穷教育。从长远考虑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壮大师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规模和现代化水平。

11、希望整顿农村药品市场,进一步加大新型合作医疗的减免力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假冒伪劣和过期药品在农村市场横行。控制药品价格,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二、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突出问题:文化生活单调,基层文化建设滞后。农村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差,人才

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适合农村的各类科普资料缺乏;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导致赌博等不良现象突出。广大农村群众旧习俗、旧观念束缚严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众创新意识不强,不思进取,小农经济意识色彩浓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农观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难以接受新文化、新技术和新观念,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应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引导农民树立科学观念,消除愚昧、落后的旧思想、旧观念。镇、村两级应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根本上铲除愚昧、迷信赖以存在和蔓延的社会土壤。各部门应努力抓好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以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来占领农村阵地,抵御和消除不良文化对农村的侵袭。要结合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采取教育与惩戒并重的方法,加大打击和管理的力度。要敏锐注意各类宗教活动在农村中的新动向,对于非法宗教和宗教不良活动,坚决取缔和制止。彻底净化农村社会风气;并通过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和宣传教育,使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所改变。应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防止“形式多于内容”。即在新农村建设中,应作出详细的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严格围绕所作的规划、计划内容来实施,在防止只搞宣传发动不注重实施行动的倾向。

2、要防止“不联系实际,想当然”的现象。由于受农业基础、农业推广水平等因素影响,在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制定具体方案过程,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经济总量、农民收入水平、增长速度等因素,尽可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或方案,以缩短村与村、地区与地区之间差距,以防止新农村建设乏力。

3、要防止“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是新农村建设中缺一不可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应做到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硬,以促进新农村和谐发展。

4、要防止只注重农村建设,不关心小城镇建设,导致整体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辐射带动力弱,城镇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推动力不强,不能有效吸纳剩余劳动力的现象。

四、农民群众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愿望和要求

1、由于农业基础薄弱,希望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基础设施。

2、随着人口增长,饮水问题不断突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现有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调配使用,以减少用水纠纷。

3、在村组道路建设中,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适当补助。

4、希望继续加大“整村推进”和“小康村建设”扶贫项目的实施力度,分步分批实施,最终在所有村、组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总之,通过各级部门与广大农民群众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环境优美、村舍整洁、经济繁荣、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篇六

提供一篇。

为您提供帮助!

2019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枣园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9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我县棣花、商镇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示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2019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2.目录表。

4.本文主体部分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应是数字、表格,以及对这些的解释、分析,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语句对分析作出描述,结构要严谨,推理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对自己在调查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说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将不足之处对调查报告的准确性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清楚,以提高整个市场调查活动的可信度。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篇七

2010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一、枣园村基本概况、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0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

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篇八

__村位于__镇南部塬区,总户113户,总人口423人,总耕地面积1324亩。截止目前,苹果栽植面积1110亩,挂果面积达余亩,常年产量在吨左右。有富士、秦冠、新红星、嘎啦、黄元帅等品种。目前苹果这一产业已经成为村经济支柱产业,不仅发挥着巨大的富民作用,而且已经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该村塬面宽阔,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生产苹果的最佳优生地之一。

村上成立了果业专业合作社,并抽调懂技术、在苹果生产管理上有一技之长的人为技术员,并由果业局专门人员指导,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各种培训班。有力的提高了全村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

自从二0__年省、市、县提出推广四大技术以来,广大果农通过对比以及自己的实践,已经深刻认识到“四大技术”的重要意义,由原来的不愿意甚至用各种方式抵制“四大技术”到现在县、镇等寻师救技的现象。

自从我市全面取消两税以后,政府的职能转变,通过在广州等沿海地方设立对外营销窗口。并出台一些有利于果商的政策。通过对现有信息员的培训,促使了果品营销氛围。鼓励一部分有市场意识的`人走出去,大力发展果库、气调库。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从而使我村苹果的销售渠道由原来的果商一统天下大局面向多方位、全年销售局面的转化。

在我们看到该村果业生产好的一面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该村果业生产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必须让我们高度重视,否则,将对这以产业有致命的一击。

中、早、晚品种比例不合理。目前该村,早熟品种基本为空白,中熟品种规模化低,严重地制约了中熟品种的发展,并且占有比例仅为10%左右,且管理粗放。晚熟品种占有比例较大,以富士为多,在果子成熟期间,销售相对集中,容易导致销售难,价格偏低以及抵御市场能力差等现象。

对于一种新技术不能根据自己树势,生长等进行相应的配套。常常出现,修剪生搬硬套,喷施农药人云亦云,施肥只注重萌芽肥,忽视追肥。只注重化肥不重视农家肥。大改形只注重疏枝,不重视间挖等。

果子后续深加工不足以及增值空间相对较窄。许多果农对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欠佳,往往出现别人是买果子赚钱,自己赔钱。苹果生产出来以后只注重原材料的价格,对后续产业的挖掘不足,极大的影响苹果的增值空间。

遇到风调雨顺之年能有一个好收成,遇到冰雹、冻害等则力不从心。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同期长、抵御自然灾害。市场挑战能力差。同时作为我国拥有九亿农民的一个农业大国,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我认为,要改变农村现状以及该村果业,必须做好一下几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在生产关系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不只注重培训农业科普知识,应该全方面的培训,培训市场知识,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把农民培育成为懂政策、懂技术、有道德、有知识的新型农民。

农民一家一户干什么事,只能是单打独挑,处处碰壁。只有把全体果农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地域优势,才能在市场的冲击下站稳脚跟。从而达到共同受益的格局。

我们不应该只重视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后续产业等。否则,在主导产业遭受到各种灾害后,农民的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只有将各种产业配套好,各种技术应用好,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实在必行的。

当前两税取消后,党和国家出台了许多的惠农政策。政府要改变有原来的指导方向向服务方向转变。把当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不断提高党在农民心中的声望。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篇九

xx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xx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xx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xx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xx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xx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xx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xx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xx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xx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xx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xx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我县棣花、商镇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示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xx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xx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xx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xx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篇十

日前在xx年度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和xx年度5大前沿性产业调研报告新闻发布会获悉,科学谋划镇江“xx”制造业发展规划,实施转型升级“六大工程”,全市完成工业销售7872.5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工业增加值1883.2亿元,同比增长11.5%,高于全省工业增加值、全市gdp增幅1.7和0.6个百分点。

三增多三增强。

据镇江市经信委主任薛峰介绍,全面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稳中有进,质态更优”,呈现出很多可喜变化。

产业结构趋向高端,终端产品明显增多。以“海陆空”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和以高性能合金、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向技术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支撑作用不断增强,xx年实现销售2065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的26.2%。

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单打冠军”明显增多。产业实力的整体提升驱动力,来自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和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一批技术优势明显、产品性能突出的行业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在国内外市场上攻城略地。全市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产品173个,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6个。

创新资源加速聚集,创新成果明显增多。以企业为主导、以产品为核心的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全年,新增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6家,总数达75家;新增省级以上工业品牌72个;拥有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86家。承接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振兴、“工业强基”等多个专项。多家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海洋石油981”号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arj21新型支线飞机、大型运输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工程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在碳纤维、碳化硅、特种船舶、智能电气、集成电路测试等领域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

“三集”发展加快推进,区域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随着转型升级不断深入,镇江市制造业整体竞争能力不断增强,镇江的园区、集群、企业、产品在全省全国范围内辐射有力,影响扩大,品牌效应逐步凸显,“镇江制造”含金量不断提升。去年,润州高新区升格国家级高新区;丹阳创建全国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镇江列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工信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推进计划市。镇江新区获全省首家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认定。

“多元融合”助推发展,产业特色明显增强。在“两业融合”方面,我们牵头服务推进惠龙易通首创物流电商平台;在“两化融合”方面,强化示范试点培育、技术推广应用,4家企业成为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在“军民融合”方面,健全完善信息互通、对上争取平台,抢抓军工投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的机遇,加快“民参军”、“军转民”。

工业投入力度加大,项目支撑明显增强。xx年,围绕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重点方向,组织实施100个重点项目,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149亿元,增长16.5%。60个省级新增长点全部达产达效,拉动工业销售增长4.3个百分点。出台《关于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刺激和行政推动,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入353亿元,增长33.9%。北汽镇江、中陆航星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汽车、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正在向千亿级规模扎实迈进。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篇十一

今年我被指派为xx镇xx村委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指导员,在工作之余,我对xx村农村水果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现将水果产业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委会基本情况。

xx哨村委会位于xx镇东北部,弥泸师二级公路过境4公里,距镇政府10公里,距离县城3公里,是xx镇一个半山区村委会。辖xx哨、拖见、坝上、水秧田、艳色坡、杨柳坝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054人,其中彝族有286人,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有党员107人。以前,泸西县xx镇xx哨村的农产业以烤烟为主,曾经多次被列为“省优质烤烟示范基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多元,烟叶收入占了90%,产业结构单一是该村最突出的问题。随着烤烟双控政策的实施,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打造“弥泸师二级公路沿线10000亩水果观光长廊”的设想,xx哨村成为水果观光长廊的重点基地。为帮助村民提高水果、蔬菜、灯盏花的种植管理水平,xx哨村党总支和支部先后组织和引导群众建立灯盏花协会和果蔬菜协会,为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搭建了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发展,农民稳步增收,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228元。

二、xx村优化水果产业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xx村委会逐步探索新的调整产业结构,破解“三农”难题,拓展农民增收,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一是考烟双控政策的实施,给xx哨村民的经济收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打破单一的产业结构,村委会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全村旱地为主,水利设施条件薄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组织引导村民先后引进了无公害蔬菜、灯盏花以及优质油桃、高原梨等水果,仅20就新定植樱桃80亩等,定植优质梨850亩。截至20底,全村以高原梨为主的水果产业达到6000亩,目前已有3500余亩已经全面投产,亩产值达到3000多元,年收入达1400多万元,并成为xx镇“水果观光长廊”的重点基地。

(二)项目支撑,示范先行。二是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xx哨村的党员干部始终走在群众的前头,当群众看不到希望和成效时,党员带头闯路子,率先做示范,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xx哨村党员马文青率先引进高原梨、油桃,在自己种植50亩的同时,带动周边10余户农户发展水果。村民谢天林在马文青的帮助下,已发展水果40余亩,大部分已经挂果,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普通党员朱文华也是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发展了20多亩水果,目前已经开始挂果,年收入达5万多元。xx哨村的党员、水果种植大户陈智发展水果40余亩,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在他的帮带下,周边党员群众10余户发展了水果产业,群众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村党总支又抓住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利时机,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设想,开展党员示范长廊建设,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8个、群众致富领头人20多个,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在“四群”教育活动中,xx哨村党总支被列为县级“四群”教育活动示范点,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依靠科技,提质增效。三是村委会积极争取,投资98万元在xx哨村建成了占地5.79亩的烟农文化学校,其中教学楼占地130平方米,两层总建筑面积260平方米,附设舞台、球场等。并配备了微机室1个、电脑10台、多媒体教室1个、烟农文化展览室及农家书屋1个、文化活动室1个等,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1套、图书资料、烟农文化展板、桌椅等已安装、配备完毕。村委会依托烟农文化学校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设施,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网络学习活动,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素质,广泛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乡村文化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方针、政策,更多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全面提高该村党员干部的素质,月29日,泸西县首批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延伸进村入户站点现场会在xx哨村召开,建成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播放1个村级站点、6个入户站点,既加强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又为党员学习带头创业致富建立了成长的平台。

(四)协会搭台促增收。为帮助群众提高水果蔬菜的管理水平,增强农民群众的科学种田意识。3月,在艳色坡村小组成立了灯盏花专业技术协会;8月,村委会又成立了泸西县第一个果蔬栽培技术协会,每年定期邀请省农函大专家、州县科协、农业局、果蔬站农艺师前来培训指导技术。产业技术协会组织的建立,为产业发展搭建了技术推广服务平台,有效提高了群众种植水果、蔬菜、灯盏花的管理水平,增强了干部群众发展水果、蔬菜特色产业的信心,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断优化了产业结构。年围绕“万元增收行动计划”,以果蔬协会为载体,引导更多群众加入协会组织,村党总支切实加强了对协会的组织领导,通过协会组织加强党对群众的影响教育力度,全面提高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依托“水果观光长廊”建设,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水果产业,促进农民群众持续增收。

目前全村水果业产销形势虽然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入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面对激烈市场竞争,要巩固提高在全县的优势地位,实现xx水果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仍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xx果树发展区划,引导实现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为尽快形成特色果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本着不同种类的果树、品种向适宜区和最适宜区集中发展的原则,认真研究制定果树生产发展区划。通过相关区划的制定和实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果品产业的区域特色化、生产专业化、市场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水平。

(二)大力加强果品标准化工作,切实实现果业生产标准化。只有标准化生产,才能使果园管理技术统一,果品质量高度一致,才能提高xx果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优质水果生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农户在水果产业的发展中偏重于产量目标,缺乏科学配套的技术体系,致使在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盲目性,如化肥、农药使用过量或不合理造成的面源污染等问题加重。因此,对水果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成熟的单项技术有效示范带动,对全面提升xx村水果生产的总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篇十二

关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日,黟县人大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宏村镇木坑竹海景区、金家岭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打鼓岭景区和洪星乡长春村长坑村民组等地,考察了解农业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旅结合的情况,同乡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农林部门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认真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做好下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2.11万亩,有林地面积95万亩;生猪饲养量9.4万头,家禽36.8万羽;农村经济总收入28.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9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3135元,工资性收入2467元,各项惠农政策转移性收入438元。

1、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县突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托蚕桑,茶叶、木竹、果蔬、生态养殖等特色资源优势,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主要有五里为中心的3000亩水蜜桃基地;以五溪山为中心的2800亩有机茶基地,以黄姑为中心的l200亩的生态茶园基地;以碧东、叶村为中心的千亩高效桑园基地;以洪星为中心的47000亩竹木制品原料基地;金家岭、同川村的50000羽蛋鸡基地,碧山村60000羽肉鸡基地,柯村乡皖南花猪和黄山黑鸡保种养殖基地。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种养植专业示范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黄姑村、宏潭乡宏潭村及碧阳镇五里村荣获省级特色专业示范村。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产业带动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营销收入达7.04亿元;华盛集团和杉森木业两家企业营销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中从事茧丝绸业的3家,从事食品加工业的6家,从事粮食加工业的1家,从事竹木制品生产的9家。五溪山茶厂有限公司利用宏潭五溪山优良生态自然环境条件,投资建立有机茶园2800亩、有机茶转换茶园2000亩,开发出“五溪山”牌生态有机茶省级知名品牌,茶农鲜叶价格大幅提高,实现企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双赢效果等;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有效地带动了我县蚕桑、茶叶、粮食和木竹生产基地的建设和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已在蚕桑、茶叶、木竹、蔬菜、养殖、土特产品等行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6家,其中蚕桑类14家、茶叶类15家、木竹类20家、果蔬类4家、畜牧类9家、粮食加工类3家、其他类11家,入社农户约占全县农户的12%。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培训,种子、苗木、肥料的统一采购,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解决了广大农民在单一经营生产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黟县碧东漳溪蚕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4、农旅结合有了新突破,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前景喜人。开发了木坑竹海、塔川秋色、西递鸳鸯谷、美溪打鼓岭、黄姑小桂林、柯村油菜花等一批以农业生态观光休闲为基础的乡村旅游景点,涌现了“竹海人家”、“五里农庄”、“秀里农庄”等一批乡村旅游“农家乐”示范户;宏村镇星光村木坑组过半数农户利用本地的“竹海”资源开办“农家乐”,从事住宿和餐饮等旅游服务,户均年收入达十万元以上。农旅结合还带动了竹笋、茶叶、香榧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推动了黟县民间徽菜技艺的提高和传承,广大农民在参与乡村旅游服务中得到诸多实惠和效益。

5、“阳光工程”技能培训,为农民工转移就业搭建了新的平台。国家实施阳光工程就是将“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意愿的农民,由政府财政补贴,在输出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近年来,共开展农村“阳光工程”培训132场次,培训新型农民4635人;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30场次,培训农民工2438人;举办新春企业用工招聘会7场次,达成就业意向的1721人次;相关部门为农民工在计生、户籍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通过“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大多数农民工都学到了一些专业技能和法律等相关知识,为外出务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015年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2100人,其中到外省市县务工的9380人,在本县从事二三产业的27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2、以农产品为基础的旅游商品开发和农家乐旅游服务管理滞后,与我县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够协调。

3、农业科技队伍人员缺乏,服务职能弱化,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4、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水平偏低,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三、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1、加快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品质量提升,依托结构调整促增收。要充分依托自身资源条件,不断增加投资力度,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加快蚕桑、茶叶、粮食、果蔬、木竹、养殖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促进我县农业产业规模和质量的大幅提升。鼓励和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组织农产品质量有机认证,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2、加快旅游商品开发,促进农旅深度结合,支持农民创业促增收。借助“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申报成功的契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积极扶持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规范旅游服务管理。充分利用我县旅游市场优势和丰富徽文化底蕴,加大旅游食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积极支持农民创办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企业,延长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创建一批旅游商品知名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路径,推动黟县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

3、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带动效应,依靠科教兴农促增收。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及时解决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积极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增收。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帮助农村劳动力提高文化科技水平和就业技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尚发展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村高技术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一、调查的立足点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然,文化、精神也必须建设在基本的经济状况前提上,国家政策如今偏向于农村的发展,也提出了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对此,我对于庆城县西川农业经济发展较好较快的几个村(庄)进行了此方面的调查,希望我的调查可以给新农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任务。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关键。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其重要原因。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业结构调整的认识比较模糊。可见,我国国情和农民现有的文化素质对农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严重制约。

为推进各示范点(村庄)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增强发展后劲,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实现,现就加快各村庄整治示范点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简单谈一谈我个人的理解。

我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有其意义如下:

1、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

2、促进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合理布局;

3、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6、调整产业结构,可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二、调查的样本点

就此次调查的村主要分布在庆城县北部乡镇,虽有不同但大的方向基本相同。

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型,加快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棚膜经济改变生产结构唱响“新四季歌”。不论春夏秋冬,日光温室生产的蔬菜,价格一路飙升走红。通过推广棚膜经济,庆城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玄马贾桥村、卅铺镇二十铺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镇党委采取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的办法,引导农民种植反季节瓜菜,使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附表1 2012年日光温室经济效益调查表

注:亩产量中不包括特色保健菜、花卉、育苗。

关于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情况

附表2 2012年早春塑料大棚生产效益典型户

单位:栋、亩、公斤、元

认证。在这些加工企业的带动下,高楼、白马铺等乡镇的种植户,进行订单生产,形成了“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发展模式。

调查三:小蓖麻变成大产业。去年,蓖麻新品种引进示范项目由庆城县科技局下达,县种子管理站负责实施,示范点设在马岭镇、玄马乡。示范地主要以川、原地为主。示范共涉及7个行政村的部分自然村,分别是马岭镇寺沟门、下午旗、庙台子、、路沟门村、李家塬、琵琶寨等。涉及700多农户。示范种植面积2400亩,全部为全膜种植,品种有淄蓖5号、淄蓖8号和汾蓖10号。据田间测产,示范平均亩产289.59公斤,总产量69.5万公斤。按照目前市场收购7.3元/公斤计算,亩产值达到2114.01元,总产值507.4万元。种子、肥料、地膜、机耕费等每亩投资400元,亩纯收益达到1714.01元,全县2400亩的种植户总增加收益411.36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土地适当集中,发展种养植业大户,积极退耕还林(草)等。

三、调查的核心点

但纵观庆城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的几次革命性的变化,不难发现在国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农民已经在政府的带领下,利用科学的手段,发展适合本村的产业,改变产业链,逐步告别了原来只解决温饱的简单产业结构,开始出现利用科技的力量追求最适合,高效率,高利用率,大面积的新产业(如:大棚蔬菜,特色农业,大面积养殖业,经济作物。),将以前只是简单的分户植作变为系统的,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植作,节省了劳动力,挺高了效率和经济收益,已逐步走出了困惑,探索出了适宜自己发展壮大的产业路子。同时,各级政府在经济上,技术上,政策上给予了大量帮助,也助推了产业结构变革、跨越性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已经有了喜人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的背后任然还存在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应该看到村民其实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村官中个别干部仍有着怠慢工作的情绪;外出打工者不关心本村的产业变化;新到基层大学生们虽有渊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贫乏;留守的农民大部分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有所作为,带头的村民人数少形成不了规模和气候;老人们生活趋向于安逸对产业的调整基本不关心。这些潜在问题,有些已经显现出来,有的一直为解决。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食又种什么呢?只有3%的农民认为,种粮食可以致富,前提是要土地广,资金雄,技术强,形成一定规模种植。

二是农民致富欲望减退了,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思想较为严重,极不适应时代要求。只有15%的农民对农业生产树立了一定信心,还在一定程度上探索新领域、摸索新技术、收集新信息、寻找新项目,75%的农民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对种粮食生产表现为无可奈何,总认为不种粮油就没有办法,只有还是种起吗?10%的农民干脆不种,举家外出务工,其中40%的农民认为:只要政策不变,现在这样,种点耍耍粮食够自己吃饭就行了。只有10%左右的农民认为:农村、农业还有搞头,还想将自己的粮食多点,存款多点。

三是农民科技文化、思想素质、劳动意识与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村产业化发展要求极度不适应。

四是干部农村工作方法与市场经济要求和农村工作新情况、新形势极度不适应。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些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整天忙于日杂事务,思农村发展规划、想农村富裕措施、带群众走富裕路,促先进帮后进的点子不多,空间小。

五是少数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不像搞“形象工程”、“民心工程”哪样热心。

六是农业结构调整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实施农业综合规划没有紧密地结合起来,部分乡镇农业结构调整仍表现为“就结构调结构”,没有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区位资源、人文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前期农业规划、区划研究成果。

七是宣传力度不够,产业政策未鼓励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

整本身需要一定的投资,需要全体农民自觉参与,调查了解到,个别乡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群众真正了解本乡镇结构调整规划的不多,乡镇出台了农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的更不多,即是出台了产业政策也不具体,难于操作。

八是部分乡镇干部、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缺乏系统性、长期性、艰巨性、多因素性认识,特别是个别主要领导注重当前“政绩”“数字政绩”,对短期内难于出成果的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畏难情绪大,其具体表现为:要么是农业结构调整深度不够、广度不及,被动性调整。要么是盲目地跟从,凭一时热情地干,没有系统工程意识、长期工程意识,持久战意识,带有严重的盲目性、跟从性。

九是农业结构调整中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由于政府重视、部门扶持、政策倾斜、科技含金量高些外,面上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含量都较低,主要受资金、信息、科技、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十是配套服务未跟上。相关的资金市场、人才市场势,技术市场、信息服务等尚未开发,更谈不上充分利用了。

四、调查的落脚点

它各业发展滞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势在必行。

实践证明,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结构调整,不仅是解决当前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困难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现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的大背景,统筹考虑整个农村的种植业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及劳动力结构的调整。

一要以发展优质、高效产品为重点,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种植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效益优先的原则、农民自愿的原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调减普通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非普通玉米的种植面积,积极发展制种玉米、专用玉米、优质大豆和蔬菜等适销对路作物,突破性地发展饲料作物,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要通过围绕周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或流通企业,扶持和培育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建立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订单”,搞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产品衔接,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进一步搞好区域布局,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要围绕绿色食品作文章,优化作物品质结构。

极性很高。因此,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确立主导产品,广泛发动,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充分发挥粮食优势,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要加快品种改良步伐,优化畜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要大力开拓市场,积极培育发展中介组织,培育和壮大经济人队伍,力口快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最大限度地避免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保护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

三要以壮大搞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当农业完成数量扩张之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取决于工业,加工业上不去,粮食经济搞不活,畜牧业也难有大的发展,农民增收和财政增强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必须把农副产品加工业搞上去,使大量的农副产品彻底摆脱出卖原料的状况,从根本上解决粮食效益低、畜牧业波动大等深层次矛盾,促进农民的产业升级,加速农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突出重点,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合理布局,确立支柱产业,突出重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加快骨干加工项目建设,做到上一个项目,带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要打破区域和所有制界限,积极推进资产重组,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多种形式的合资与合作,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乡镇企业要把农副产品加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实行工农联动,增强产业关联度,形成以加工业拉动农业,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产业格局。

不大。要教育农民转变“唯粮是农”的传统观念,积极发展畜牧业、多种经营和二、三产业,引导农民进入农村非农生产领域,拓宽增收渠道。要抓住国家对小城镇建设高度重视、实行扩大内需方针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努力把小城镇建设成乡镇工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集中地,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开辟二、三产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农民到小城镇务工经商,拉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要有计划地加强农民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本领,为促进分工分业,尽快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条件。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管理,做好信息反馈,引导农民有序地到域外务工经商。

五要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重点,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个体私营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潜力很大的增长点。要适应农村结构的调整,通过政策和扶持,鼓励域外资本,利用农村耕地、荒山、荒地、水面等,发展种养专业户,建立农牧业生产基地,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引导个体工商户加快资本周转,向私营企业过渡。鼓励有实力的私营业主,通过收购、兼并、承包、联合经营等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产权改革,实现资本扩张和企业组织制度创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个体私营业主参与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市场的开发建设,为非公有经济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构建和谐新农村,农村经济发展是根本,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增收的首要前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篇十三

热带水果是热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但由于受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的约束以及东盟自由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热带水果产业发展压力明显增加。20xx年,我国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种植总面积6575.56万亩,总产值1376.49亿元,同比增长10.00%;进出口贸易额218.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36%,贸易逆差195.54亿美元,同比增长34.57%。热作产业对热区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38%。

中国是世界热带水果生产大国之一,热带水果主要有香蕉(包括大蕉)、菠萝、龙眼、荔枝、芒果,番荔枝、菠萝蜜、人心果、杨桃、木瓜、番石榴、黄皮、莲雾、鳄梨、椰子、柠檬、山竹等,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南部及四川、贵州南端的河谷地区。

1.生产面积稳中有升,产量、产值增长明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热带水果产量多靠单产增长拉动,热带水果生产面积稳中有升,产量逐年增长(图1,20xx、20xx年我国热带水果统计中剔除了柑桔、柠檬、其他水果等数据,因此呈现下降趋势),生产总值明显增加(图2)。fao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热带水果总产量占世界热带水果总产量的28.08%。

2.热带水果主要品种结构及分布。

我国热带水果的品种结构相对稳定。香蕉是我国第一大热带水果,产量居世界第二。荔枝、龙眼占我国热带水果产量10%左右,产量排名世界第一。近年来火龙果发展迅速,产量占比从20xx年的0.25%,上升到20xx年的3.62%。芒果产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

香蕉:主产区集中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20xx年,我国香蕉收获面积532.24万亩,产量1289.19万吨。20xx/18年度香蕉种植面积缩减,供给紧张,缺口明显。香蕉进口规模同比大幅增加,20xx年1-10月香蕉进口金额为70610万美元,同比增长50.2%,贸易逆差54277万美元,上年同期贸易逆差45762万美元,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国内香蕉市场行情整体偏好,价格高于历年平均水平。1-12月份,批发价格平均5.1元/公斤,平均最低价出现在7月份,为4.51元/公斤,价格高峰出现在11月份,为5.84元/公斤。

芒果:产区主要集中在广西、海南、云南、广东和四川。20xx年芒果种植面积387万亩,产量225万吨。旺季3月至9月,其余时间由进口芒果补充。进口量大幅提高,出口优势不突出。相对世界芒果出口大国墨西哥、印度、泰国等,我国芒果生产成本较高,出口农场管理水平与出口大国有差距,采后保鲜技术未能普及,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价格优势。近年来,芒果价格一直比较好,鼓励了更多农户种植芒果。但20xx年5-6月,受到进口芒果的冲击,价格一度暴跌,海南的尾果滞销。

菠萝:产区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广西、附件和云南。种植面积世界排名第五,产量世界排名第七。种植品种以巴厘为主。菠萝进口规模同比大幅增加,主要进口国为菲律宾。菠萝出口贸易量少,干菠萝出口增长较快,传统优势菠萝罐头出口下降幅度较大。20xx年广东及海南菠萝田头收购价格波动剧烈。清明节前后采购商收购价为1.35元/斤,随后十多天在湛江“菠萝文化节”影响下价格一路上涨,最高峰为1.6-2元/斤。台农菠萝、金菠萝价格仍维持在3元/斤。

荔枝:20xx年产量302.81万吨,同比增长26.47%,创历年新高。两广荔枝上市时间“撞车”,全国荔枝6月集中上市,上市量高达137万吨,占总产量的45.24%。20xx年越南企业出口新鲜和干燥荔枝92000多吨,比上年价值增长126%。出口到中国的荔枝出口量超过83500吨,价值超过3390万美元,比20xx年增长151%,价值增长91%。出口到中国市场的水果占荔枝出口总量的90.7%。4月海南白糖罂开市价26元/斤,同比涨30%,妃子笑开市价开市价22元/斤,同比跌26.67%,5月两广荔枝逐渐上市,海南荔枝价格大幅回落,跌至2-2.5元/斤。6月两广荔枝批量上市,各类荔枝价格同比均下跌。

龙眼:我国龙眼面积和产量约占世界的50%以上。20xx年大部分地域增产2成以上,种植面积约为550万亩,产量240万吨左右。主要以“石峡”、“储良”、“福眼”、“乌龙岭”等种植品种为主。出口产品以鲜龙眼为主,主要出口地为中国港澳台地区和美国,占鲜龙眼出口总量98.78%;越南、泰国为我国龙眼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主要进口鲜龙眼。进口量为35.35万吨,同比下跌8.20%。20xx年,全国龙眼批发市场月度平均单价为14.29元/公斤,较上一年度下降6.79%,龙眼价格为平稳下降的走势。

火龙果:主要产区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海南和福建。20xx/xx年度火龙果种植面积56.52万亩,产量79.06万吨,火龙果产量增加,高端需求增多。20xx年,火龙果进口规模同比增加,出口大幅增加。3-8月份我国火龙果集中上市时期,鲜火龙果进口量同比均减少,其余月份进口量增加。全年进出口贸易仍然表现为巨大的贸易逆差。20xx年,全国火龙果平均市场批发价为9.62元/千克,同比增加16.26%,除20xx年1月份同比下降,其余月份火龙果批发价格同比上升。

(二)优势产区情况。

我国热带水果产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南部及四川、贵州南端的河谷地区,其中广东、广西热带水果面积占到全国67%,其次是福建、云南和海南;五省热带水果生产总面积占全国比重为94%。20xx年,广东热带水果生产面积1011.64万亩、广西878.66万亩、福建296.61万亩、云南250.06万亩、海南为228.86万亩、四川110.22万亩、贵州48.18万亩、湖南12.20万亩。

从产量来看,20xx年,广东热带水果产量为1052.57万吨,占我国总产量的39.79%;其次是广西600.15万吨,占我国总产量的22.70%;云南284.84万吨占10.77%;海南272.04万吨占10.29%;福建363.47万吨占13.75%,贵州37.24万吨占1.41%,四川25.99万吨占0.98%;湖南7.66万吨占0.29%。

中国海南省凭借其独有的地域和气候条件,有着我国“热带水果王国”之称。自20xx年以来,海南热带水果面积和产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xx年,海南热带水果总产量比20xx年增加20.9%,收获面积23.36%,收获面积增长18.4%。海南作为我国热带水果优势产区,热带水果产业保持稳定发展。

海南主要热带水果是香蕉、荔枝、龙眼、芒果,20xx年海南全省热带水果总产量2000.0万吨,其中,香蕉产量最大,达1165.6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57.8%;其次为芒果和荔枝,产量分别为246.5万吨和201.6万吨,分别占总产量的13.8%和10.0%。

我国热带水果贸易在我国水果贸易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的热带水果的进出口贸易量显著增加。主要包括新鲜水果进出口以及水果加工产品。

(一)中国主要新鲜水果的进出口贸易情况。

我国主要新鲜水果的进口量远远高于出口量,中国进口的热带水果最多的是香蕉,其次是椰子。20xx年—20xx年,我国主要热带水果进口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香蕉增长幅度最大,10年间进口量增长近3倍。近10年来,我国热带水果出口量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近3年,出口量增长明显(菠萝除外)。同时,出口品种结构也发生变化,由出口香蕉为主转变为芒果类为主的格局。

(二)中国主要加工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热带水果加工类产品中,我国主要进口产品包括鲜/干芒果肉、菠萝罐头和椰子油,叶子干、干椰子肉、芒果汁和菠萝汁进口量相对较少。近10年来,菠萝罐头、菠萝汁、椰子油及制品进口量呈上涨趋势,芒果汁和鲜/干芒果肉呈现波动变化。

我国热带水果加工产品出口量明显低于进口量,主要出口产品包括菠萝罐头、鲜/干芒果肉和芒果汁。菠萝罐头出口量明显萎缩,占比从第一位下降至第二位,而鲜/干芒果肉出口量则呈上升趋势,占比从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在新鲜水果市场上,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菲律宾,印度芒果的市场占有率在各热带水果主产国中最高;泰国椰子市场占有率最高。在加工品市场里,菲律宾和泰国的菠萝汁具有较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菲律宾的椰子油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略有下滑。

(二)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情况。

在热带新鲜水果市场上,除柠檬外,菲律宾国家进口水果很少,主要产业为出口型,且其他水果在国际上竞争力很强;泰国与巴西在热带水果的出口上都有较强的优势,属于出口导向型国家。

表820xx年热带水果主产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

在加工品市场上,菠萝罐头这一行业,菲律宾和泰国为出口导向型行业;巴西椰子油几乎纯进口,在椰子油行业菲律宾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最高,其次是泰国。

(一)生产要素条件。

我国作为热带水果的主产国,热带水果的产量在国际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在生产基础设施、生产人员素质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上,与其他各个热带水果主产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影响了我国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

(二)消费需求。

在新鲜水果市场上,人们的消费需求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对加工品消费需求并不高,远低于世界消费水平。

(三)相关产业的支持情况。

热带水果的生产上面对的化肥与农药市场,以及贮藏保鲜环节做不到位;热带水果的加工品市场上,我国主要以传统的罐头果汁类型为主,深加工产品行业未有大的发展;我国热带水果生产行业多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种植地分散,导致生产的产品质量不一,商品化处理程度低,降低了优质果率,严重影响了热带水果的生产品质与竞争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热带水果产品尤其是高档水果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贸易区建立和进一步扩大也为我国热带水果的出口奠定了市场基础。在此新形势下,若是不及时采取新型措施,不仅未来热带水果的国际市场难以发展,我国的水果进口也会更加艰巨,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以此来提升我国热带水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

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区域布局,根据省内各地的气温、土质、降雨等因素来具体确定种植品种,淘汰经济效益低、无市场竞争力的品种。

此外还要扩大加工品种的比重。打好时间差和季节差,把握商机、抢占市场。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分类指导,积极引进新、优、特品种,做到“你劣我优”、“你优我特”。将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好,特别是要扩大特早熟、特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以便充分利用和占领市场。着重解决目前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果品质量、产量和商品率。加强热带水果采后处理技术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加强对热带水果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及贮运技术研究,实现从产地到贮藏、销售等环节“冷链”运输,以保证水果质量。

其次,加强热带水果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提高热带水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应加强自主研制和引进消化国外先进的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加工技术及设备,大力提高我省水果的商品质量。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果汁、果酒、果粉、果蔬脆片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以提高热带水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二)提高热带水果生产的产业化与组织化水平。

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促进热带水果产业化进程。鼓励国内外企业投资热区,开发热带农业产业,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规模扩张带来规模收益,促进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化进程。按果品的种类组成若干个联合体,如组成统一品牌的香蜜杨桃协会、荔枝联合协会、香蕉联合体等,负责该行业生产技术的培训、指导,制定统一的生产程序和制度,制定果品质量的统一标准和包装标准等,并吸收有实力的果品处理、包装、销售商加入协会,形成生产、处理、包装、加工、运销的一体化,以加快果品产业化的进程和组织化水平。

(三)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健全热带水果质量标准监管体系。

当前,人们对水果消费的需求已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热带水果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抓质量,树品牌。要把品牌营销作为一个战略重点,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促成海南省热带水果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只有打造出一批知名品牌,才能提高海南热带水果的市场认知度和市场竞争力。

热带水果产品的生产者、流通主体、政府相关部门等,都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同时,有关部门、各行业协会以及专门的公益性机构要充分发挥市场监督的作用,有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品牌产品的合法权益。加强热带水果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管体系。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篇十四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县19个乡镇、18.1309万户、58.0297万人,拥有耕地总面积60.095万亩,其中旱地20.7597万亩,水田39.3308万亩。主要农作物布局情况分别为:柑橘44.05万亩、年产值4.5亿元以上,蔬菜10万亩、年产值2亿元左右,油菜39万亩、年产值1.5亿元左右,水稻总播面65万亩,粮食作物总播面95.55万亩、棉花3万亩,茶叶9.8万亩。养殖产业尤其是生猪、家禽养殖在我县农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纵观全县的农业产业,无论是从覆盖面、生产基础、对全县农村经济的影响力、产值、投入产出比、为农民增收的潜力等方面权衡,柑橘产业以成为我县农业种植业的第一大优势产业。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不尽人意的因素已凸显。至使该优势产业在国内乃至出口市场出现了严重危急。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随着鲜活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新的水果品种不断缓季涌现、并充实市场,同季内各种不同季节的时令水果大量上市抢占市场,让消费者迎接不暇,增强了消费者对鲜食水果的选择灵活性。如北方生产的桃、葡萄、香梨、梨枣,南方生产的荔枝、龙眼、砂糖柑等,诸多鲜食果品冲刺市场,使有限的市场得到了无限的充实,大大削减了消费者对柑橘鲜果的依赖性。

二是全国柑橘主产区的不断延伸,产业势力的不断扩张,同类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氛围。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柑橘适宜产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国每年以数十万亩的速度递增,特别是与我省邻近的湖北、四川、江西、本省湘南地区、邻近县市的慈利、澧县、临澧、桃源等省、地区和县市大量发展柑橘产业,并逐年受益,使我县的特色产业逐年失色,日趋平庸。

三是存旧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给我县的柑橘产业戴上了沉重的枷锁。由于我县柑橘生产起步较早,当时的产业发展没有固定的生产技术规范和生产模式。因此,难免出现在建园上时的种种缺限;比如,建园标准差、规划起点低。主要表现在:令人头痛的密植园多、品种布局与结构的杂而乱、生产配套设施不完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混乱等等,严重的影响了产品品质。在产品经营方面虽然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大量的补救措施,如:举办柑橘节,承办全国柑橘学会年会和各种以柑橘为主题的联宜会、组建柑橘调运指挥部等一系列措施,但终究无法抵御来自市场的无情打击。

四是较大规模的产业阵容与不适应的栽培管理模式,已生产不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就生产规模而言,我县44万亩柑橘已经够具规模了,但在栽培管理技术上众说纷纭,尤其是在修剪、病虫防治、施肥与地力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因而导致产品品质连年下降。

五是地力严重下降,已不具备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条件。由于化肥工业的日益发达和橘农对化肥的依赖性的日益增强,以及对三要素肥料迷信成度的加强,化肥用量连年递增,尤其是近几年来化肥生产企业,高养份肥料竞相投放市场,造成橘园土壤的严重破坏。据县土肥站土壤化验室两年来的化验结果显示,全县近60%的橘园土壤ph值小于4.5,明显酸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从而使土壤板结,通透性降低,导致诸多养份固定,特别是中、微量元素养份的大量固定,使树体表现出种种缺素症状。从而造成树体未老先衰、产量和品质连年下降的结局。

六是检疫性病虫害严重威胁着产业的安全。严重威胁我县柑橘产业的检疫性病虫害主要有柑橘溃疡病和柑橘大实蝇,这“一虫一病”,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由于我县缺乏对产业的保护力度,苗木滥引乱调,趋于无政府状,使柑橘溃疡病在我县脐橙、柚类柑橘品种中大量传播流行,虽然通过多种控制手段使该病受到了最大限度的遏制,但终究没有得到根治,依然严重威胁着产业安全。对于柑橘大实蝇的防控,县委、县政府虽然耗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但该有害生物种群在我县与日具增,已形式成南北夹攻的趋势,成为威胁我县柑橘产业的命运大敌。

七是市场大幅波动,严重影响了橘农的生产情绪。去年,我县柑橘在鲜果销售环节上出现了暂时滞销现象,全县产地平均每公斤售价下滑0.3元左右,严重措伤了橘农的生产积极性,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统计,全县采后培管农户不足10%,春节清园率不足30%,春肥施用量不足正常年份的40%,橘农在培管上的瞻前顾后,势必将导致该产业产量和品质的再度滑坡,成为该产业发展的新的障碍。

二、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前景展望。

经过两代人的艰辛努力,我县柑橘产业已揭取了“全国早熟蜜柑第一县”的贵冠。而且,已经拥有了44万亩种植规模、柑农生产经营具备了较好基础,有较强的可塑性。同时,我县柑橘生产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摸索,能够总结出一整套符合产业发展要求、适合市场规律的生产经营模式。此外,几十年的生产实践造就了成千上万的能够较快接受生产新技术的橘农,和有较强技术素质、较高业务水平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全县各柑橘主产乡镇农技站,都有一个受个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据县农业局相关资料显示,全县乡镇农技站具有农艺师职称的就有13个,有技术员和助理农艺师职称的就有18个,他们真可谓是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精英。另外,全县培育了几千个柑橘生产专业户,秀坪、龙凤两个5000亩以上的专业生产基地,近千个流通大户,几百个固定的外来客户都是我县柑橘产业发展的优良资源。近几年来,我县大力提倡并全面实施的“分期采收,分级包装,分级销售,扩大加工,扩大出口”的三分两扩经营理念,为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与抢占市场份额提出新的要求和符合市规律的经营路线。我县柑橘鲜果产后商化加工,已由__年前的仅出口果品的商化加工,延伸到目前的所有内销、边贸、出口果品一律商品化处理加工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一是__年以前全县仅有的十几条落后存旧出口商化加工设备,已全部更新为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新设备。二是高品位的产后商化处理生产线五年内翻了三翻,从__年的两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加工生产线发展到目前的几十条,涌现出了“金湘源”果蔬初加工、贮藏与出口的专门企业。三是从包装材料上来年,从竹篓裸果上市,逐步向精美纸箱、塑料筐套袋上市的良好商品形象转化。四是鲜果出口量逐年增加,全县出口量从__年的3万吨,逐步增加到__年的9万吨。所有这一切,为我县做强、做优、做大柑橘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展望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的未来我们应有实足的自信心。因为,除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外,目前,县委、县政府为了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向全县人民提出了打造有机产业,营造畅销氛产业发展目标。把我县的柑橘产业引向从“全国早熟蜜柑第一县”向“全国早熟蜜柑品质第一县”的发展轨道上来,将给我县这一优势产业带来无限生机和风光。

在权衡我县柑橘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危机、优势与美好前景的同时,笔者清醒的认识到,只有进一步完善以下七条产业建设措施,才能确保我县优势产业立于不败之地:

1、更进一步的探索柑橘鲜果保鲜技术,最大限度的延长鲜果市场持有期,尽可能的缩短时令水果的季节差异,满足市场需求,开拓柑橘鲜果季产年销的新格局。

2、加大品种更新换代力度,寻求抢占市场的品种优势。面对全国各柑橘适宜产区的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已拥有的早熟的优势、市场份额的优势、规模优势和较成熟的生产技术基础优势。在不影响当年产量,有利于平衡橘农和产业当年收入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要统筹全县,有计划、有步逐、划区域引导橘农搞好品种更新换代工作。并下大力气搞好密植园的密改稀工作。

3、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引进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为提升产品品质夯实基础。县委、县政府,应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为重,抽调专门的技术骨干,吸纳先进技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柑橘生产技术规范,组织、创建一支专门的产业建设专家队伍,不懈的为产业建设服务。

4、规范技术传播途径,彻底改变多流派、多层次、多载体的技术传播方式,优化技术传播渠道。由于市场机制的转换,农业技术、农业投入品、农产品流通秩序一时出现混乱。尤其是,不少农资经销商,为了抢占农资经销市场,采取道听途说、涅造实事、以段乱真、欺蒙哄骗等手段扰乱实用技术的正常推广。笔者认为,要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与漫延,县委、县政府要清理整顿技术传播渠道,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认定。目前,国家大力支持民间经济合作组织壮大与发展,但我们不能忽视对民间组织的技能培训与职业道德、技术规范教育,使之真正成为有利于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但从目前的状况看来,却实令人忧心忡忡。

5、加强地力培养,改善柑橘土壤环境。土壤是作物生存的根本,也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培肥地力和较好的克服当前橘园土壤普遍存在的土壤严重偏酸,作物缺素症状凸显等现象。同时,加大生态种植力度,全面推广“猪—沼—果”生产模式,促进产从地力到产品品质的共同提高。

6、采取有力措施,围歼检疫性病虫害,却保产业安全。从目前我县“一虫一病”南北夹击的发展态势来看,却实不容每一个石门人的乐观。笔者认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提高每一个基层干部和橘农的认识,强化干部工作责任,把每一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只有形成人人皆兵的强大合力才能真正实现围而歼之的目的。

7、创办柑橘鲜果深加工企业,打消橘农卖难的顾虑。目前,我县柑橘95%以上鲜食,贮藏量和深加量很少,这不仅只是该产业产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造成市场波动较大的重要原因。为此笔者认为,县委县、政府应把产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兴办产品深加工企业上,只有当产品的市场负荷减轻到最低限制的时候,产业的发展才有质的飞跃。

总之,居于我县种植业类优势产业之首的柑橘产业,目前正处于危机与前景并存的特殊时期,只要产业建设方针正确、工作措施得当就会前途光明,继续成为全县人民的经济支柱。否则,产业将会失去应有的光彩,成为全县人民的负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篇十五

户,占全县农业户20069户的,全县有泡核桃万亩(万株)。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到2001年底,根据统计全县共有泡核桃万亩(万株),占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万亩的,占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70万亩的,人均占有25株.在万株漾濞大泡核桃中,幼树万株,占,初果树万株,占,盛果树万株,占,老树万株,占。据县统计局的统计:2001年全县泡核桃产量万公斤,产值2276万元(纯收入2234万元)。占农业产值16848万元的,占林业产值2796万元的。

见表2)。泡核桃种植户实地随机调查情况表1单位:株。

农村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