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01:59:03 页码:10
2023年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优秀14篇)
2023-12-01 01:59:03    小编:梦幻泡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篇一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一本好书――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觉受益匪浅。在书中,魏老师说,要让自己要做一个有心人,要随时思考教学的得与失。一堂课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遇到了一点麻烦,是怎么解决的;遭到了哪些挫折,当时痛苦的程度怎样,有怎样的感受。选取一些精彩的东西写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那些震撼你自己心灵的东西,对读者也会自然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而要做到这些,就要试着用心经营自己!

我自己也曾经有过几节讲的比较好的课。当我写东西用的着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细节或精彩的部分早就忘了,当时教师的临场的”火花“,学生精彩的闪光点,竟没有一点痕迹留存在我的心里,有的连当时打印的教案也没有留存。我当时很遗憾,当然遗憾的不仅仅是,找不到这些有用的教学细节。但也正好验证了长时间的一个困惑,为什么自己感觉有时课讲的很好,但有时却不怎样,公开课能上演精彩,随堂听课却会砸锅,确实是自己在教学上没有用”心“,只是当任务完成而已。这也许就是我们素质不错的教师进步不大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整天都处在教学环境中的教师,遇到的精彩的东西,肯定是不会少的,遗憾的是我们没去捕捉。我们曾在摸索中有那么多困惑,那么多疑虑,没有去思考。其实我们应该处处留心。可以说世上什么都能做成学问,何况教学这么大的事业!看来还得提醒大家记住一句谁都知道的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从积累教学现象、积累自己的感受、积累自己的思考开始,将自己有价值的一串串的闪光的”珍珠“串起来,说不定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我们要真正用”心“去收集收集这些”珍珠“,去串一串这条项链!

不要再被考试盲目地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不要再被分数这块黑布蒙住我们的双眼、蒙住我们的心灵。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捧起一些教育教学专著,享受享受前人积淀了一生的宝贵财富。

魏老师对己的不断思索总结,对学生的宽容与引导,才有了我手中的这本《教学工作漫谈》,里面的智慧我又能看到多少、学到多少呢?好书是需要慢慢品尝的。我感觉教育与我而言,似乎刚刚开始,我要边听,边看,边学。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篇二

我看了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我感到魏老师是这样的一位老师。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

总结。

自己在工作中的得失,敢于实践,敢于将新思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教师应当:博学百家却不拘泥于书本中的教条,而是善于吸收书中有用的知识为他所用;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并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地教育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从魏书生老师的身上我发现一个好老师要会和学生相处。

俗语谓:严师出高徒。严厉的老师永远板着一副面孔。与学生相处久了总是感觉在楼道里学生远远的看见老师就会低头跑进教室,然后正襟危坐等待老师的到来。在学生看来,老师总是高高在上的,于是学生对老师产生了畏惧心理。反过来看,如果一个老师和学生相处和和睦睦,和学生做朋友,如朋友一般勉励,那么他就是一个好教师。荀子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我想这样的学生一定会出自一位好教师之教导下。很显然,魏书生老师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他和学生那种亲密又严厉的关系是我所羡慕的。

一位优秀的老师对于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学习经历,不同的知识储备的学生有一套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

魏老师对他的学生,就好像一位优秀的雕刻家面对那些形态各异尚未雕刻的璞玉一样,决不把他们千篇一律地打磨成一个形状,而是顺应其原有的纹理,缜密构思,精雕细琢,扬其长而避其短,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科学方法,来培养每一个学生;魏老师了解每个学生细微的特点,循循善诱地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可塑的有用之材,这才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必须具备的内在素质和施教魅力。所以我认为魏老师“朽木也会雕”!魏老师在课堂上善于将自己所学到的各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于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教学上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优秀的学生学习更上一层楼;甚至一度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也爱上了阅读,连平时不善言辞的几个学生也能在课堂上积极地举手。

当我捧着《教学工作漫谈》静心阅读的时候,魏老师说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在脑海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做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把他们当做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做是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班里学生能力差异很大,天赋秉性各不相同,有的好动,有的好静,有的调皮淘气,有的乖巧伶俐,有的能说会道,有的聪明能干。作为教师的我们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很棒,他们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有着美好的心灵,有自己的思想、意志、情感。只有认识清楚了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一个好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认识学生的慧眼,有了这双眼睛,就不会被表象所迷惑,就会发现孩子美好的内心。

“思想是行动的帆,思想是生命的舵。思想是人师不竭的魅力。”

让我们不断地向书本学习,用知识指导我们不断地开拓自己的事业,努力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完善,进而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成为学生心中不可磨灭的“明师”。让我们向名师学习以其为榜样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做一个知行合一的老师,推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芝麻开花节节高。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篇三

刚刚踏上教育岗位,对教学任务的一些方法还在慢慢地摸索当中,读了魏书生先生的《教学工作漫谈》使我受益颇深。下面我就从书中的“教书篇”和“育人篇”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

当班主任已满两年年,在这两年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最好。备同一篇课要查找几篇不同的教案来研究、抓重点;遇到拿不定主意的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总结出一套自认为适合班级、学生满意的班训班规……自认为一直做的还可以,可今天读了魏书生先生的这本书才发现,我这一年的教学成效微乎甚微。平时只是过于关注孩子是否掌握了他应该学会的知识,恰恰忽略了怎样教会学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和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自由权。

看完“教书篇”的目录后,突然发现魏老师告诉我们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自由。我们不难从目录中看到“激发、引导、培养、研究”这些词,恰恰是这些词告诉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单单只是盲目的接受者。其中有一篇“培养学生的能力要靠实践”,开篇以一个关于学骑自行车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与实践还是一味的讲解骑车技巧展开了讨论,无可辩驳,学生学骑自行车的能力确实是靠自己的实践锻炼出来的。由这个例子,我们就能认识到,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自己实践。

其实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会让学生更容易接。

受、消化。我们要努力建立起跟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不能只拘泥于课本的知识,而是要延伸到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去。一堂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应该是富有创造性、充满乐趣同时意义深刻,而不会是枯燥无味的,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事物总是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如果我们不把知识和实践加以结合,那教学就像是在真空环境中发生的一样,老师就孤孤零零地站在真空的中间,而学生则漂浮在周围。不幸的是,这时候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

作为老师,我们当然不想对着四面的墙壁上课,但这种情况却时常发生。老师有权利改变这种现状。要学习的知识可能存在于课本中、练习册中、电脑里等等,但老师却是将这些知识带入实践的源泉。课堂一定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一定要为学生设计那些充满乐趣、令人兴奋的课程,以及在一天结束时可以让我们问心无愧地称为自己为“老师”的课程。

书中的“育人篇”有一篇“和家长共同教育效果好”的文章,读过以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我觉得一些方面极为重要。

首先是“尊重”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尽管在老师与家长关系中,老师起主导作用。但两者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高低之别的。因此,老师必须遵守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作为老师,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否则会造成老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家长对老师的不满,损害老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果。

其次是“倾听”,任何老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的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老师学习和借鉴。有时,家长比老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老师也可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并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主持和配合老师的工作,维护老师的威信。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都不同。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比如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老师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气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

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无处不在,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老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理解,支持与配合,也一定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管理全班学生的重担。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主力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边教边学,争取做到做好。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篇四

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诸多负面报导,严重扭曲教师形象,也使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多了些不尽人意的事情,多了些的抱怨、牢骚,可有什么用呢?近段时间,再次拜读了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感悟良多,是啊,人生中能有几件事情是自己改变得了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少生气,少抱怨,快快乐乐的去面对,努力去适应环境、适应社会。

我们工作量,工作压力大,这种辛苦是别的行业的人所无法体会的,然而,我们的付出与回报却永远不成正比,教师的社会地位还日渐降低。可过多的抱怨只能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应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做到?眼睛向内,敬业乐业,提高素质,超越自我。

我们常说,要学生爱你,要教师先爱学生,可以怎么样去爱呢?魏书生对待学生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民主科学的,有血有肉的。他认为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眼前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

他爱学生,是以博大的胸怀,真挚的爱心去爱;是日复一日、点点滴滴、锲而不舍地去爱;是实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教中有“人”地去爱;是容理解、尊重、关怀、信任地去爱;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地去爱;是爱一切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爱。

在魏书生的眼中也有差生,但他的差生观是这样的:“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许多老师也“爱”差生,可是他们的爱就爱在一味抓学生的成绩,一味给学生压担子,一味为学生补课,甚至一味指责其父母和埋怨学生。以至把学生“爱”上了绝路。魏书生却说?咱们不要埋怨学生难教,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就象医生埋怨患者难治一样,医生埋怨患者得的病太重,就不给治了,那他的医疗水平不会高。医生的医疗水平是在治疗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提高的。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他教育学生的时候,是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的,让学生怎样,或不让学生怎样,或训斥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心里,站在学生真善美的那面,站在学生积极的一面,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不是在批评指责他,而是在帮助他,关爱他。这样的爱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而又实实在在的,它没有半点虚伪。

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对于较为严重的错误,魏书生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这五个部分,然后通过这份心理病历,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监督之下,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逐步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或毛病。对于一般性的错误,魏书生则让学生写说明书,使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心理活动的三张照片,让两种思想在照片上曝光。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是怎么争论的;第二张照片,犯错误时两种思想是怎么交战的;第三张照片,犯错误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通过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学生学会了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完善自己、不仅改正了错误,还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

魏书生是用爱去浇灌每一棵“幼苗”,但愿我们每一个正在三尺讲台的耕耘者,都能象他那样为教育工作奉献出爱。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篇五

《教学工作漫谈》是魏书生继《班主任工作漫谈》之后又一部随笔类著作,翻开书的每一页都是收获,学习书中的每一点知识都是快乐,实践书中的每一种经验都是成功!每次翻开这本书,都会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可以学的东西太多,能学好的东西也太多。魏书生不仅是一个理论深厚的老师,更是一个在行动上敢于实践、善反思和总结的老师,他在语文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但我认为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德育践行方面,他的任何的教学行为都忠于“要教书先育人”这句教育警言,并且他在实践中做到了这一点。

一、做一个富有人格魅力和有感召力的教师。

1、师德典范魏书生爱教书。魏书生是个知青下乡后的民办教师,基础学历仅为初中,知青返城后被工厂定为厂长接班人,但是教书之心依旧强烈,连续六年申请教书,文革中受到错误批判,后拨乱反正,终于如愿以偿,担任初中教师。

2、教改先锋魏书生因教改而成功。引发教改的原因是太忙,没有办法按照普通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自1983年开始,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10年中教两个班的语文。魏书生兼职多:社会兼职达38项;会议多:每年开会4个月以上;负担多:1/3的时间接待客人;用于语文教学的只有工作时间的1/10,只好思变。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魏书生的成功是因为工作太多,太忙,如果不忙,那么也就没有现在的魏书生了。

二、做一个了解学生内心活动的老师。

1、理念先进魏书生认为教语文轻松的根本原因是育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人说:“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没什么新东西,就是在育人上有些办法。”的确,新课改不是提倡自主学习吗?二十多年前,魏书生就提出来了。不是老提德育为首吗?魏书生是真正的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的教师,而且育人与语文教学相互促进。

2、励志专家怎样让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重拾信心是魏书生的独门绝技。例如做好事和做坏事的故事等。

三、做一个乐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的反思和创新的老师。

1、目标明确魏书生教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1979年开始,魏书生就不批一本作业,不改一篇作文,不搞一次测验,只用30节课就讲完成了一学期的课程,但考试成绩在全县遥遥领先,平均成绩超过重点学校7。8分,而学生是经过重点学校挑剩下来的差生。

2、操作系统民主建立学生自治系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运用巧妙、严厉的惩罚:如写说明书,俯卧撑,做好事,唱歌等。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建立互助组。同时坚持写日记。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很多方法,更教会了我应该以饱满的热情,自励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来从事神圣的教育事业。这本书我还要认真读、慢慢品!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篇六

我随手翻起了《教学工作漫谈》,这一看让我欲罢不能,后悔为什么书买了这么久,到现在才想起看它。在这本书中,它用生动活泼的一个个事例给了我一个强有力的肯定回答,给我这个已经在慢慢丧失做优秀班主任信心的人打了一针强心剂,竟顿觉神清气爽,茅塞顿开。

魏书生可以说是个教育传奇性人物。他是一个工人,却写了150次报告要求做老师;用20个课时就教完200个课时的内容,而且学生的成绩好得出奇;同时出任几个班的班主任,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了他的手上,个个品学兼优;曾是中国唯一的同时担任中学班主任、中学语文教师的市教育局长;没上过大学,却做过大学校长,且同时被聘请为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他其貌不扬,但光芒四射,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有人把他称作是穿西装的孔子,他却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个人民教师。

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一书从教书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的100多种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漫谈,涵盖了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整本书,[为您编辑]魏书生以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内容丰富具体,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看书的同时,我也在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反省,进而使心灵得到了净化。

魏书生在书的自序中写道: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读完这段话,我一下子觉得班主任这三个字是何等神圣而高贵,班主任的工作是何等荣耀而有价值,痴痴地觉得自己不能愧对班主任这三个神圣的字眼。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篇七

假期中我认真研读了魏书生先生的两本着作:《教学工作谈》和《班主任工作漫谈》,收获很多。我是带着崇拜的心情来进行拜读的,魏书生先生是当今中国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全国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只可惜,我一直没有机会去聆听魏书生先生的报告。所以当拿到这两本书时,我心中格外的激动,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现将自己的工作进行浅谈。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正直、无私、善良、真诚的好人,和他们在一起,我享受到真正的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在他们面前,我觉得名誉、地位、财产都极淡极淡。“士为知己者死”,为了这些好人,尽管有的好人并没有在一起共事,但为了共同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也心甘情愿。

我觉得如果我能为这个世界多教育出一个好人,或者能让孩子们多一些真、善、美的品质,那就是一种贡献,一种幸福。

什么人才能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是那些正直、善良、真诚、无私的人,是那些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人。人如果树立了这样的世界观,那么任何挫折、打击、不幸、地位、金钱、名誉的丧失都能够泰然处之。教师不可能给学生地位、名誉、职业和金钱,但确实可以给学生比这些更宝贵的东西,这才是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最宝贵的财产。

读了魏书生先生的教书育人的论述,我想到了在杜口朗中学,自从崔校长来到了杜口朗中学,率先提出了育人教书的理念,要求各位老师走进学生,主动去与学生交心,了解同学们的内心世界,并且写出育人记录,这是杜口朗中学育人的特色做法。通过这种倡导,杜口朗中学的老师学会了征求,学会了商量,学会了道歉。“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们在杜口朗中学学会知识,收获成功与快乐的同时,学会了做人,学会了与人相处。出现了zz老师因自己的成绩不理想而惩罚自己的现象,让每位孩子都感动的落了泪。我校的zz、zz两位老师给学生的道歉书八开纸写了满满两大张。我们今天的教育到底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让每位孩子因为我们的育人而终生受益。

做人比做事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篇八

这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紧张而有序的日子,不仅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还特意的抽出了点时间来看书,补充自己,使自己更加完善。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读完以后,思虑良多,禁不住想写点东西。

把心灵的摄像机对准真善美,教会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使孩子得到心灵的洗礼,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

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魏老师伟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学生才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才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足以说明,老师的典范作用及伟大人格的写照。

魏书生的教学特色是民主育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因此他们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是民主的对象和主体。他们是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魏书生把班级的事务分解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当家作主的感觉,于是便习惯为班级作出贡献。这种由集权制向分权制发展,把每一位同学都调动起来。每个同学都能各显其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自己的才干,既为集体和他人服务,也享受集体与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魏书生在谈到自己教学和管理班级的经验时,常常提到一个词:商量。制定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布置课外作业,要商量;制定班规,组织班级活动,要商量;甚至在外地借班上观摩课,也要和学生商量,临时用举手表决的方式决定所上的篇目。魏书生的巨大成功,固然有很多原因,如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锐意改革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修养和渊博的学识,但他极简单朴素却又有丰富内涵的“商量”二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极具现代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崭新的教育观。有利于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集思广益,形成集体凝聚力和教育合力。

魏书生说:“民主化与科学化是互为条件的,民主本身就需要科学,另一方面更需要在民主的土壤上生存。没有民主常常找不到科学的方法,即使找到了,也常因缺乏民主而难以实行。”由此可见,班级民主管理至关重要。学生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热情,但这种热情只有善于唤起,才能迸发出能量。学生是老师教学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对象,是直接实践者,也是最权威的评判者。措施是否有效,学生的感受最具体。只有班上建立了民主制度,学生才会畅所欲言。当学生的意见真正为教学和班级建设所用时,他们才会有成就感,才会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使决策更有科学性。这样集思广益,人人为集体建设出谋划策,使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形成教育合力,班级自然会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整体大于个体之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未与学生协商,只由老师独立做出的决定,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认为那无非是教师作为管理者的需要而做出的决定,自己只是被管理者,甚至是被束缚者,因而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了教师的对立面,消极应付,使决定的效力打了折扣。而经过学生酝酿讨论作出的方案,既“避免了脱离学生实际带来的较大失误。同时,又获得了学生们自觉、热情的支持。因为学生都有维护自己选定的方案的心理。”(魏书生语)。

犝庋的方案,学生会感到那是教师帮助自己进步的方案,是师生的共同需要。这样,才有可能变“他管我”为“我管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受益终生我们的社会无疑正在走向法制、文明、进步,同时又需要与此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来推动时代车轮。班级民主制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沃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篇九

这段时间我在学习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他给了我许多鼓励和自信。

在他的眼中教书必须育人,必须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努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向上的主体。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显然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我们不能把学生当做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吧他们当做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做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有血有肉是教育的前提,他用幽默的语言代替了严厉,用耐心的提醒让学生转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学校、班集体绝不是制造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升学零件的机器。学校、班集体是将学生载向远大前程的渡船,是培养学生生命的幼苗在合适的阳光、土壤、肥料、水分中长大的园地,是学生走向社会各个不同岗位的实习场所。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篇十

读魏书生的书,不一定非得照搬他的具体做法和措施,我敢说,如果照搬他的方法,效果不一定好,而且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时间不同,环境不同,个人魅力也不同。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魏书生在他的书中说,他一学期下来没改过一篇作文,如果单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是不可能这样操作的。我们不但要改作文,而且还要精心指导,认真评讲,重复训练。当然教师不改,学生可以改,但学生改教师也要知道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在学生改的时候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指导。我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方法,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效果。

读他的书,让我学到的更多的是精神,他给予每一位学生的关怀是永远值得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学习和效仿的,这让我慢慢感悟到了教师职业的根本道德,从而渐渐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爱得很难”,教师的教育正像这句流行歌词一样,因为有的学生表现可能容易引起教师对他的爱,而有些学生有时的表现不仅不能引起教师对他的爱,反而会成为教师反感的对象。比如一位学习勤奋,遵守纪律,对人有礼的学生,教师爱他是自然的。而一位学习懒散,成绩不好,经常调皮捣蛋,不懂尊敬人的学生,让人讨厌也是自然的。这说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常常是爱好学生容易,爱差学生难。而教育的本身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但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

不仅要懂得爱,而且要爱得很有艺术。“教育上的爱不单是一种行为,它更是一种职业责任,一种教育的艺术。”因为它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通道,使教育的春风吹绿学生的心田。这种爱与父母对子女的爱有一定相同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父母的爱养护性较强,教育上的爱教育性较为突出,社会性更强,更全面。

在我的学生当中有这样一位,他的父母经常外出工作,在家里缺少监督,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在一起,沉迷于游戏,夜不归家,上课经常睡觉,多次违反校纪。有一次我上课时他又睡觉,我把他叫醒,他的态度非常恶劣。在班上我没有批评他,下课后再找他谈话。到办公室,我先让他坐下,递上一杯茶,他的态度变了很多。问他:“很累吗吧!”他点头,“晚上没睡好吗?”他点头,“有心事睡不着是吧!”他摇头,“有什么事可以和老师谈一下吗?”他说:“昨晚到外面玩,没睡。”我笑了笑说:“玩得开心吗?”他低下了头,说:“其实我都不想去”,“但为什么又去了呢?”“不想回家”。“我理解你,你可以也理解我吗?”他点了点头,“你刚才在班上对老师没礼貌,你明天在班上作个检讨吧。”他又点了点头。从其他老师那里得知,这是他头一次这么听话。后来从他的周记里知道,他同意检讨是因为我递给他的茶让他感受到一种尊重。

其实这一类型的学生上课睡着了跟没睡,从成绩上来说是没太大差别的。但我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他认为,管与不管完全不同,不管首先是对全班学生传递一种错误的信息,上课可以睡觉,其次也让他本人觉得违纪没人管,或者没人敢管。这是一种危险信息,对班级管理是一种祸害,因此不管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而管起来则需要讲究艺术,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决定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像刚才那件事一样,如果我一开始就是厉声批评,严肃处理,相信他不会接受或者尽管行动接受也会产生对抗心理。现在他退一步,充分尊重学生,让他感受到自己对老师的不尊重;另外还主动和学生分担那份苦恼,理解他的痛处,让他自然地也理解老师的难处,让他学会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正像我在他的文章《也来谈“情”说“爱”》中说的:人都有不少难言之苦,他之所以难言是因为没找到倾诉对象而已,作为老师不妨先打开自己的心扉,分担一点学生的苦恼,再去做学生的工作,相信师生的距离会拉近很多。当我们泄一时之气,持一己之见对待学生时,我们和学生的心灵之墙就会越筑越高,某一天当心灵之墙让我们都看不见对方时,才猛然醒悟,那已为时已晚,爱的力量已无法跨越。要教育好学生就要负责任的去爱每一位学生,有艺术地去付出你的爱,才能得到爱的收获。

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杂乱无章。正如魏老师所说的那样,生活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你每天对着镜子笑,它就会对着你笑,如果你每天对着镜子哭,它就会对着你哭。有了这本好书的陪伴,我每天都在快乐中度过,一直在快乐的促使下努力工作,在工作的驱动下寻找快乐。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篇十一

读了《教学工作漫谈》之后,我真切地感受到魏书生老师那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他那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确实令人折服。

魏书生日记里写道:“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其实,反观自己,与魏书生老师相比,我们的办公条件、环境要比他优越,时间要比他充足,工作要比他少许多,但我们的工作成绩远不如他,不如他轻松。我想这主要是自己的工作态度不如他。正像魏老师书中写的那样:“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确实,回顾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就有推卸责任,出现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想法或者说是不平衡心态的现象,却不懂或者不肯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读过魏老师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一短文章后,由此我也深深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只有教师熟悉、适应学生,由此才能去改变学生,使师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面对现实,坦然地面对班内残障学生,才能自信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魏书生是从一个农村的民办教师开始自己的教书生涯,对于教学,有的教师只重于眼前应试能力的培养,只重于分数的魅力,其实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帮助是及其微小的。魏书生在他的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智力能力的培养。而且就这些能力,跟学生做了专门的训练,例如:在培养记忆力方面,强调学生要背一些名篇名诗。他跟学生说:“我们读书,目的不单是为了考试,考试升学在人生旅途中不占主要的位置。我们学习主要为了使自己成为四有人才,成为自身与国家的主人。背一些激励人上进,教育人忘我,引导人开阔,启发人理智的文章、名句,本身就是养成完善人格的需要,是加强自身修养的需要。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提高了记忆力。”像魏老师的这种方法我和一些老师也用过,但我觉得没有他的持之以恒和深入。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平时我们都说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但是想象力像一匹烈马,怎样驯服这匹马,我们平时只重于整体而忽视了个体差异,所以收益的也只有一部分学生。魏书生却能掌握好手中的缰绳,视不同情况而驯好每一匹“马”。

第五章的《魏书生当班主任》更是让我收益匪浅。魏书生说过这么一段话:“作为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级管理模式,形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我明白作为一员特教班主任更要科学的治班,明白合理科学的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必要性,清楚管理不仅仅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约束。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学生智力发展的前提是首先学会做人。平日里对于学生犯错,我们大部分教师都是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可是魏书声却能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每一次错误。从书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魏老师善待孩子的错误,但又有自己的“惩罚”方式。是啊,我们要帮孩子纠正错误,惩罚孩子都要建立在爱孩子的基础上,更何况使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既罚了学生又在学习上有所提高。我们平时常说,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对孩子犯错时,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也会气急败坏,更不会冷静地想出这些办法。所以,在这方面,很多老师都值得好好地反思。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真诚的爱,这样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学会)做人的真正道理。

只有使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及措施去精心经营,努力营造一个使班内十几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不厌其烦的去督促、帮助教育他们,才能更好地让他们继续巩固或养成越来越多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顺利地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和知识。

魏书生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平时的教学,努力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环境,在一日活动中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尽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魏书生高尚的育人观念。非常喜欢魏书生那一句坦诚的话:我觉得如果我能为这个世界多教育出一个好人,或者能让某人多一点真善美的品质,那就是一种贡献,一种幸福,就算是不枉此生。如果让国家少一个坏人,或让某人的思想少一点假恶丑的成分,同样也是一种幸福,一种贡献。我们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孩子年纪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人格,所以我们也要学习魏书生这种高尚的育人观念。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能自己做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提高个人修养。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眼睛向内,提高自身的素质,等待机遇的到来。如果面对环境,并不尽如人意,那么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看完书,我思忖着,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重托,是社会的重托,作为教师,怎能掉以轻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每个孩子得到最优质的教育,我们教师责无旁贷。我们要用心去爱孩子,用我们的“情”和“智”去培育学生,这是我们的本分。

我在想,将来我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将如何面对我的学生,面对将自己的孩子交给我的学生父母,我要学习魏先生,将每一个学生尽我最大的努力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篇十二

读了《教学工作漫谈》之后,我真切地感受到魏书生老师那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他那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确实令人折服。

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魏书生日记里写道:“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其实,反观自己,与魏书生老师相比,我们的办公条件、环境要比他优越,时间要比他充足,工作要比他少许多,但我们的工作成绩远不如他,不如他轻松。我想这主要是自己的工作态度不如他。正像魏老师书中写的那样:“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确实,回顾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就有推卸责任,出现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想法或者说是不平衡心态的现象,却不懂或者不肯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读过魏老师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一短文章后,由此我也深深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只有教师熟悉、适应学生,由此才能去改变学生,使师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面对现实,坦然地面对班内残障学生,才能自信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做一个有特色、有个性的教师,学会“教”好书。

魏书生是从一个农村的民办教师开始自己的教书生涯,对于教学,有的教师只重于眼前应试能力的培养,只重于分数的魅力,其实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帮助是及其微小的。魏书生在他的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智力能力的培养。而且就这些能力,跟学生做了专门的训练,例如:在培养记忆力方面,强调学生要背一些名篇名诗。他跟学生说:“我们读书,目的不单是为了考试,考试升学在人生旅途中不占主要的位置。我们学习主要为了使自己成为四有人才,成为自身与国家的主人。背一些激励人上进,教育人忘我,引导人开阔,启发人理智的文章、名句,本身就是养成完善人格的需要,是加强自身修养的需要。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提高了记忆力。”像魏老师的这种方法我和一些老师也用过,但我觉得没有他的持之以恒和深入。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平时我们都说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但是想象力像一匹烈马,怎样驯服这匹马,我们平时只重于整体而忽视了个体差异,所以收益的也只有一部分学生。魏书生却能掌握好手中的缰绳,视不同情况而驯好每一匹“马”。

第五章的《魏书生当班主任》更是让我收益匪浅。魏书生说过这么一段话:“作为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级管理模式,形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我明白作为一员特教班主任更要科学的治班,明白合理科学的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必要性,清楚管理不仅仅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约束。

三、教学生学会做“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学生智力发展的前提是首先学会做人。平日里对于学生犯错,我们大部分教师都是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可是魏书声却能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每一次错误。从书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魏老师善待孩子的错误,但又有自己的“惩罚”方式。是啊,我们要帮孩子纠正错误,惩罚孩子都要建立在爱孩子的基础上,更何况使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既罚了学生又在学习上有所提高。我们平时常说,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对孩子犯错时,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也会气急败坏,更不会冷静地想出这些办法。所以,在这方面,很多老师都值得好好地反思。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真诚的爱,这样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学会)做人的真正道理。

只有使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及措施去精心经营,努力营造一个使班内十几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不厌其烦的去督促、帮助教育他们,才能更好地让他们继续巩固或养成越来越多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顺利地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和知识。

魏书生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平时的教学,努力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环境,在一日活动中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尽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魏书生高尚的育人观念。非常喜欢魏书生那一句坦诚的话:我觉得如果我能为这个世界多教育出一个好人,或者能让某人多一点真善美的品质,那就是一种贡献,一种幸福,就算是不枉此生。如果让国家少一个坏人,或让某人的思想少一点假恶丑的成分,同样也是一种幸福,一种贡献。我们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孩子年纪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人格,所以我们也要学习魏书生这种高尚的育人观念。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能自己做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提高个人修养。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眼睛向内,提高自身的素质,等待机遇的到来。如果面对环境,并不尽如人意,那么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看完书,我思忖着,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重托,是社会的重托,作为教师,怎能掉以轻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每个孩子得到最优质的教育,我们教师责无旁贷。我们要用心去爱孩子,用我们的“情”和“智”去培育学生,这是我们的本分。

我在想,将来我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将如何面对我的学生,面对将自己的孩子交给我的学生父母,我要学习魏先生,将每一个学生尽我最大的努力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篇十三

魏书生是教育界的达人,曾风行教育界三十年,创造了许多教育传奇。对魏书生老师我是崇拜的:这源于我对教育问题的笼统和无奈,而魏书生老师却是那么的从容、清晰和深刻。我希望学习魏书生,屈幽析微,揭开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神话,在反复的洗涤、品味后,得到一点营养,为自己的教学寻找一点方法和思想。所以当我翻开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时,有种如饥似渴的感觉,读来又那样的韵味十足,感觉受益匪浅,原因大多在此。

封面有魏书生老师的肖像,背景是盘锦实验中学——魏老师的学校。看魏老师的肖像,我品相良久:这是一张普通的面容,满脸的从容和谦虚,探索的双目那样的沉着、自信,鼻直口阔,耳大额宽,这是一幅修炼过后的面容,从这幅面容中我们可以观赏到魏老师的教育风景。

带着顶礼膜拜的敬仰,我将意识潜于书中,我发现了一掬思想的大海,是如此的辽阔,又是如此的幽深,内里光明四射,风平幽静,心里又明显感觉出波浪壮阔的雄伟,这是一片历练教育的园地,到处奇花异草,芳香扑鼻。小路清晰悠远,启迪思想,路面干净,凹凸,历练生命。我恭敬地站立,如醉如痴地欣赏。

如何进行实践呢?魏书生老师在第二辑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最好的学习是自学’。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做出成就的人物,他们往往是一生学习的结果,当然是自学为主了。魏老师道出了自学的诸般好处,从个人的发展方面,从学习的效率方面,从学习的效果方面等等。但魏老师阐述最多的还是如何教会学生自学,我们常抱怨学生不会学习,不懂得珍惜时间,不注意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把这些责任都推给学生,其实这些责任在教师,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了吗?我们教会学生珍惜时间了吗?我们为学生提供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了吗?有没有训练方法呢?当然有,关键是我们没有掌握,想掌握吗?那就到魏老师那儿去学习、学习吧,你会得到一个惊喜,就像一个梦寐发财的人猛地看到许多珠宝一样。

我们现有教育变革的方向就是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彻底消灭教师的包办和学生的依赖,消灭的关键就是要教师掌握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彻底摒弃讲授式的包办。学习魏书生老师的著作将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启迪。魏老师虽然是站在教语文的角度讲述的,但其中的思想和哲理具有普遍性,对我们改造自己的课堂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第三辑是讲效率的,第四辑是讲能力的。这两个问题在我们看来都是抽象的,但在魏书生老师的手下,却是那么的具体,那么的清晰。魏老师一句话概况之:效率和能力的培育一个是认识,再一个就是实践。认识是思考、学习的结果,实践是认识得以实现的`工具。读这两章文章,我感到的是轻松,魏老师使用的方法我们似乎都熟知,但又感觉不可琢磨,原因就在于我们思想的不清晰,我们教育理论水平的欠缺。我们一直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什么叫能力呢?能力就是工作、学习的效率,所以把效率和能力作为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的教育就会丰富多彩的多,我们很多的教育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将效率和能力映入我们教学园地的方法就是将抽象教育做成具体教育,也就是一个先知后行的过程,这应该是教师修炼的结果。魏书生老师有一句名言:每个问题都有一百种解决方法。还有一句口头禅:只要这个方法利大于弊,我们就开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坚信:前方会有更好的方法在等着我们。这就是魏老师的实践哲学观,也应该成为所有教师的教育观。

书的后半部分是讲‘经师和人师’的,我前段时间刚刚读完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我发现和这本书中的内容有很多重复之处,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教书与育人并重。魏老师教书的方法很具体,育人的方法也很具体,其自我教育的理念和自我教育的训练方法都在学生的实践中收到了奇效,这些训练的方法都很简单、具体,有效的原因还在于一个教师持之以恒的关注和训练,其成功的保障还在于魏书生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

读这本书,我们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方法,也领悟到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但在与魏老师的交谈中,感受最深的还是魏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的深刻感悟。这是魏老师教育教学方法的软实力,没有这个软实力做保障,你会发现好多方法和思想都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践意义。

魏书生老师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伟大的成就?这可能是老多教师希望知道的答案,当然我也不例外。我认为魏书生老师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他对教育的无限热爱,一个舍去名利,千方百计要做教师的人,一定对教育的感悟无比深刻,他对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追求也会不遗余力。其次在魏书生老师的著作中,我们看到一个自学成功的博学者,其自学的经历为他教会学生自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再次是魏书生老师的理论素养,魏老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丰富了他的智能,开拓了他的胸襟,也为教育改革写下了光辉的诗篇。我们感叹魏老师的教育成就,我们更要用心欣赏魏老师的成长经历,并从中启迪思想,开拓智慧,为自己的成长提供方向和方法。

我们可能成不了魏书生那样的家,也建设不成魏书生那样的业,但只要我们在虔诚地向魏老师学习,在努力地向着魏老师的方向攀登、前进,我们就无愧于我们的教师职业,无愧于教育园地里的美好。社会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教育制度我们也无可奈何,但我们不应回避、不应等待,我们只能勇敢的面对,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开拓,在现有的园地里做出最好的教育。让我们记住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埋怨环境不好,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育,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教育方法太少。

祝愿魏老师继续思考,祝愿魏老师身体健康。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篇十四

魏书生老师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教学几十年,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的点化,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高,班风积极向上,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的教改严整而科学,他的教育理念极具前瞻性。十几年前他有互动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已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书从教书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的100多种实际情况展开家教漫谈,涵盖了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从教师自身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到发展综合素质、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科学、实在又实用,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必读教科书。

本书风格平实,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内容丰富、具体,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令人心悦诚服。内容很特别,没有深奥的理论,而是朴素的语言,更有真理的存在。

魏老让学生去自学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自学,而是引导让学生画语文知识树、定目标等具体做法,让学生在自学时既有据可循又有目标。然而要制定出适合学生自学的一个完整的自学体系,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把握和对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分析,以及深厚的专业水平和不断研究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让制定出的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对重点的'把握才能恰到好处,我想这才是我应该学习的。只有对教材娴熟的把握和吃透才能让你的每一堂课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更喜欢你的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成为可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魏老师深知教书的目的并不是造就一批会做题的机器,而是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如培养学生的效率感、学习高效日、当日事当日毕等具体的做法都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文素养。而在我们小学阶段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将德育融入每一科的教学中,为学生一生长远发展负责。

在教学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碰到类似情况我们总喜欢找客观原因,很少去找自己的主观原因。然而读了魏老的教学法工作漫谈后我深感这句话的真谛:“埋怨环境不好,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育,是因为我们方法太少。”是啊,遇事我们如果能不断地找自己的原因,并以此来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相信脸上会多一份笑容,工作会多一份快乐,少一份埋怨。

在工作上,如学生的作业我能要求学生当日事当日毕,而且要求学生高效完成;但是工作之余,尤其是对自己自己充电等方面有时是能拖则拖,有些事往往是3分钟热度,因此也增加了我的惰性。看了魏老师的“当日事当日毕,白天事白天毕”这种持之以恒的做法,有学习的冲动,但愿这次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持之以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