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7:45:09 页码:9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3篇)
2023-12-02 07:45:09    小编:紫衣梦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篇一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伊琳娜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感到奇怪。她动手做实验,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启发学生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讲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做做看。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第三部分讲第二天伊琳娜去问朗志万。朗志万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渎课文,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意思。

2.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条金鱼。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3.板书课题。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

哄()

骗()

2.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小朋友回答。)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金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实验结果水明明是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还是妈妈的话正确,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2)指导读出语气。

4.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的问题()地微笑

例:越想越生气

1.伊琳娜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安娜自言自语地说小壁虎跑到哪里去了呢她正在发愁忽然听见莎莎大叫起来妈妈床单上有一只花壁虎快来看呀。

回到家里,伊琳娜动手做实验。她。哎呀,不一样,水三二。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 )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 )地笑了。

1.在括号中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2.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朗志万的话是什么意思?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说说你的理由。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读背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布置:

2.夕阳真美

作业设计:

课内:誊写字词、说话、组词。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解释题意

出示投影

1. 图上的太阳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的?它正朝哪里走?

2. 太阳周围的云有哪些颜色?

3. 太阳下面的山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

由学生按以上顺序观察画面,认真组织语言,说说自身的感受。

5. 小结图意。

6. 学习课题里的生字。

四.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2. 检查自学情况。

a. 指名读词语。

b. 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c. 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 各自轻声读课文。

4. 分段指名读。

5. 理清脉络,说说每段的意思。

6. 谁来把5个自然段分成三局部。把意思概括一下。

五.精读训练

1. 指名读第一段。

2. “日落”是什么意思?

3. 这一段里的“黄昏”和“日落”两个词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4. 为什么说“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而不说“我带着爷爷和奶奶去看日落”?

5. 小结。

6. 安排作业: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 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读课文

第二段

1. 指名读。

2. 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西斜“是什么意思?“刺眼”是什么意思?

3. 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4. 第三句话写的是什么?请学生上台来画“连绵起伏的西山”?理解“余辉”的意思?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让学生说说自身的感受。相机理解“壮丽”。

5. 小结。齐读。

第三段

1. 指名读。

2. 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去掉“慢慢”,体会意思有什么不同。

3. 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后面用了省略号?这里的“……脸”说的是什么?“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靠近太阳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这景象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成的?有感情地朗读。

4. 小结。齐读。

第四段

1. 默读。

2. “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4. 小结。齐读。

齐读二、三、四段。

第五段

1. 指名读。

2. 爷爷脸上的“红光”是哪里来的?爷爷说的话说明了他的什么心情?感情读。

3. 有感情地齐读。

三.总结

这篇课文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你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四.练习感情朗读。

第三课时

一. 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读,教师相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1. 教师范读,学生掩书认真听。

2. 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3. 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4. 指名试背。

5. 同桌交互背。

6. 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

1. 誊写生字。

2. 组词:

皮( ) 主( ) 夕( )

披()往()多()

3. 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的天空()的云朵

()的太阳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做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吗?(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松脂: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拂拭:指掸掉或擦掉。

粘稠:形容液体的粘性很强。

飒飒:风的声音。【例句】风越刮越大,树叶飒飒作响。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一种化石,浅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透明固体。可用它制造漆、装饰品等。

断绝:指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

推测:根据已知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生机: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涛声互相撞击。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俯,头向下;仰,脸朝上。

约摸:估计,大概的.意思。

怒吼:原指猛兽发威吼叫。课文中比喻水的风浪声很大。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火烫着一样。

(3)思考:琥珀是什么?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

明确: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三、教师出示琥珀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听课文录音,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写“锈、揉、玛、蘸、毒、撇”等字并能准确认读,知道摩这个多音字。

初步感知插叙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凡卡的悲惨命运。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作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凡卡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以及体会现在童年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凡卡的痛苦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难点:感知凡卡命运的悲惨,珍惜现有的快乐生活。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读了安徒生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跟随俄国伟大作家契诃夫来感受一下小学徒凡卡的生活。(板书课题凡卡)大家齐读课题。

整体感知:

生:契诃夫是俄国的世界级的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代表作有《套中人》、《变色龙》、《凡卡》等等。

师: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都非常的认真,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读生字呢?

生:(读字)。

生:摩平。

生:回答。

师:总结: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的爷爷,告诉他在莫斯科的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生活非常的痛苦,希望爷爷能接他回乡下。

深入研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快速阅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凡卡写信的内容勾画出来。并想想你从中看出了什么样的凡卡?并在书的旁边做好批注。

生:开始读。

生:痛苦的、生活悲惨的凡卡。

师:那你是从文中哪一段看出的呢?

生:第八自然段。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把自然段。大家看看,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出凡卡的痛苦和悲惨?窗边的那位同学你举手了,你先来说说。

生:“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

师:这句话中哪些字词让你感觉凡卡的痛苦呢?

生:毒打。

师:同学们你们认什么样的打才能称为毒打?

生:狠狠的打,下手很重,打得全身是伤。

生:“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握拖到院子里。”

生:是。

师:同学们还从哪里看出老板是怎么毒打凡卡的呢?

生:用皮带打。

师:用皮带打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就像跳绳时不小心打到自己。

生:用鱼嘴戳脸。

师:同学们,我们的凡卡才几岁呀?

生:9岁。

生:凡卡命运的悲惨,生活的痛苦。

师:老板太狠毒了,而我们9岁的小凡卡实在是太可怜了,现在大家就带着你的感受再次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生:读。

生:看到了吃不饱的凡卡、被捉弄的凡卡。

师:是啊!凡卡在当学徒的生活受尽了虐待,睡不好、吃不饱还要被其他人捉弄、经常挨打。大家联想一下凡卡每天的生活,我们仿佛能看见瘦小的凡卡刚刚吃了几口剩饭,就被老板叫去干活,伙计们还要打发去买酒,买酒回来小小的凡卡早已累的气喘吁吁,可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下,老板娘又叫他去收拾鱼,可怜的凡卡终于承受不住,晕过去了,可是可恨的老板却对他置之不理,甚至是恶狠狠的说:“懒虫,不干活,还想装死,罚你晚上不准吃饭。”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凡卡的痛苦了吗?你们听到了凡卡的苦苦的呻吟了吗?凡卡是怎么向他爷爷哀求的呢?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生:“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师:我们都看见了凡卡的痛苦,听到了凡卡无助的哭泣,看到了凡卡被皮带抽出的血痕。这封信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凡卡的血泪写成的!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凡卡的同情再次朗读这一自然段。

小结:

凡卡小小年纪就受尽了折磨,那么他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呢?他给爷爷写的信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作业:

凡卡只是个九岁的孩子,比起我们还要小,读了这篇课文,了解了凡卡痛苦的生活,相信大家都为他感到悲哀,假如凡卡来到了我们身边,你想为他做些什么事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想做的都写下来,我们明天在课堂上一起来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篇五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由“1.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2.流程设计的步骤”、“3.流程设计举例”等3小节组成。

本节首先提出了生活和生产中流程设计的基本目标以及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接着在讲述流程设计应遵循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以小铁锤的两种加工流程为例,进一步说明流程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和设计步骤。

二、教学对象分析:

流程设计对学生来说是做过但并不知道应当怎样做的事,因而这一节是设计实践的好教材。突出技术设计中的思想方法则是这一节的教学重点。

三、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3)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设计。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案例分析,学会从身边例子把握一般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及设计的表达。

2.教学难点:

五、教学概述:

通过第一节练习1的提问,这个流程不是自然就存在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研究和设计出来的,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流程。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活和生产的质量,我们有必要进行流程设计,引出课题。然后提出了生活和生产中流程设计的基本目标以及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接着在讲述流程设计应遵循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以小铁锤的两种加工流程为例,进一步说明流程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和设计步骤。

2课时。

六、教学器材:

铣床、小铁锤。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篇六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通过比较,概括事物特点的方法,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和桂林山水的特点。

2、指导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领略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欣赏图片,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1、全班背诵课文。

课后作业基础。

作业。

1、抄写字词。

2、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课。

提高。

作业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课第6题仿写一处自然景观。

预设导学预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篇七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谈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力量大。

重难点、关键。

(1)认识12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遇事发挥集体力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导入: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读文识字,分组学习。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情况。

(3)把文中难度的句子多读一读。

2、开火车读生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3、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麻雀、唧唧喳喳、俯冲、叫唤、惊慌失措、

草垛、石头缝、晕头转向、查一查。

4、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

5、指名朗读课文,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6、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要写的8个生字,学生读准字音。

2、给这些生字组词。

3、学生记字。

4、教师重点指导一下字的'书写。

5、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6、评价书写。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生字复习。

2、学习新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词语。“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学生练习说类似词语。

(2)齐读第一自然段,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

3、学习课文“雀鹰在天上打旋……齐下手跟它干”这部分。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雀鹰打旋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2)雀鹰看到又圆又壮的麻雀它想干什么?

(3)麻雀看到雀鹰它们是怎么说的?

(4)齐读这一部分。

4、学习“可是等到雀鹰真的飞来了……各顾各”。这一部分。

(1)看图图上画的什么?

(2)自由读。

(3)指导朗读。

(4)造句“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5)朗读这一部分。

5、学习“刚才雀鹰往下飞时……查查少谁”这一部分。

(1)麻雀从开始的其下属到后来的惊慌失措,乱了阵脚,而它们敌人雀鹰又是怎样表现的呢?朗读这部分。

(2)当雀鹰看到麻雀们摆开架势的时候,它是怎样表现的呢?它心里想些什么呢?

(3)当他看到麻雀呼啦一下散了伙,它心里有会想些什么?

(4)最终的结果怎样呢?

(5)指导朗读。

(6)齐读这一部分。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试着给大家说一说。

3、你想对这群麻雀说些什么呢?它们要吸取这样的教训呢?请你告诉它们。

四、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篇八

一、课前问候:

师:同学们好!生:……(学生的声音很小,参差不齐)。

师:该怎么称呼,怎么问候?生:……。

生:往里捅(这个办法哪儿不好?讨论)。

生:引出来(怎么引起来)。

师:用灯往里照,不伤害小虫,让老师感动。

二、出示课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篇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课件、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板书:

秋天。

小鸟图:蓝色。

小牛图:金色。

小鹿图:红色。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课文《秋天》,秋天是怎么样的,它有些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蓝色。

小牛。

金色。

田野。

火红火红。

指名读,开火车读,集体读。

3、让学生带着以上生词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几种小动物,它们看到的秋天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一句话:

1、指名读,集体读。

2、提问:小朋友读了这句话知道了些什么?师板书:蓝色。

3、再看图,认识晴朗的天空。

4、指导朗读:蓝色、碧蓝碧蓝要重读。

三、同法学习第二、三、四句话。

四、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秋天的天空是蓝色的,秋天的田野是金色的,秋天的枫叶是火红的,那么我们小朋友生活在校园里,我们所见到的校园秋天有些什么特征?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说出秋天的特征。

2、齐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秋天的天空是。

辽阔的田野是()。

满山的枫叶是()。

2、复习生字,找朋友游戏。

五、作业。

指导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篇十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学习课文运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会用“虽然……但是……”,“如果……就……也……”造句。

4、朗读课文,默写最后一小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十课《太阳》。

谈话: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这个落下去,那个升上来,人们热得受不了,就请来一个叫后羿的人,射下了九个太阳。还留下一个。你们说这可能吗?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太阳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的?板书:特点。

三、讲读第一大段。

默读思考。

这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么介绍的?

(一)讲读第一小段。

1、指名读。

2、这小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板书:远)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3、“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为什么用“其实”呢?

4、指名读第一小段。

(二)讲读二、三小段。

按同样的阅读方法,看二、三小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读第二小段。

2、“抵”是什么意思?(查字典)。

3、你怎样理解这段的内容?板书:大。

4、为什么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呢?

5、指名读第二小段。

6、指名读第三小段。

7、你怎样理解这段的内容?板书:光热。

(三)默读、思考:

文章这三小段都介绍的是太阳的特点,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老师小结:作者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写得生动、真切。

四、讲读第二大段。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文章是怎样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的,我们看课文第二大段。

(一)指名读第四小段。

提问:1、文章的第一句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从哪里看出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板书:植物动物人。

3、煤炭的形成和太阳有什么关系?

(二)指名读五、六小段。

1、这两小段说明了什么?

(三)指名读第七小段。

这小段介绍了什么?板书:杀菌。

老师: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四)(看板书)提问: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有关系的?

老师小结:太阳与植物、动物、气候、杀菌的关系,这些都说明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五)讲读最后一小段。

我们看文章的最后一小段,得出总的认识是什么?

1、齐读。

2、指名读第一、二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与以上小段的关系?

3、第二大段是什么样的段式呢?

4、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起什么作用?

五、总结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篇十一

《白杨》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富有文学感召力。它饱含着作者对边疆建设者的崇高敬意,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无限真情。这篇课文是著名散文作家袁鹰的佳作,篇幅不长,构思巧妙,文字隽秀,感情丰富,确实是一篇好课文。它对于孩子们理想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对于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都是极好的范例。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要突出这一重点,我抓住了如下三点:一、引导学生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及课文最后一节的含义。二、抓住课文中的联系点,即把白杨的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联系起来。三、重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在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上下了功夫。因为那种离开具体语言而空讲思想内容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引导学生把课文读熟,把词句弄懂,才能体会出作者的“心”,否则,学生的理解就没有了根基。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篇十二

1、认知“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事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象之美。

4、培养同学善于考虑、善于发明、善于表达的能力,提高同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认字。

【课前准备】。

1、放大的文意插图。

2、《种太阳》的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3、搜集一些描绘四季景色的图片或照片。

4、彩笔等绘画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挖掘同学的认知)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太阳的课文。(板书课题)。

2、听歌绘画:

(播放歌曲《种太阳》的录音),边听边想怕这首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内容?把自身喜欢的太阳画下来好吗?你们画得太阳可真漂亮,今天俺们也来学习一篇课文《四个太阳》(板书课题),看看文中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对话平台】。

一、听读(听读考虑,整体感知)。

1、启发考虑:说说听读过程中俺们应该注意什么?(认真倾听、积极考虑)。

2、教师范读,启发同学考虑课文里讲了什么?把你听到的和同桌说一说。

思路:听的能力培养同样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倾听,促进考虑,互相交流,引导同学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自读(尝试读文,找画字词,扫清阅读障碍,进一步感知课文。

1、启发考虑:初读课文要注意哪些事项,完成什么任务?

2、按大家说的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字词,了解内容,发现问题。重点的字词多读几遍。

思路:低年级读书方法的正确指导,对于促进同学会读书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有意识地了解同学的读书习惯,培养同学提高阅读能力。

三、识字(多形式识字记字,突出教学重点。)。

1、同桌互读课文,检查字音情况,全对的,奖励一面小红旗。

2、利用自身手中的识字卡片,同桌认读生字,比比谁识得又快又准。

3、教师利用识字卡,组织同学分组开火车读生字,比一比哪组读对的生字最多。认知的同学可以试着组词。

4、你还有哪个字不认知,请大家来帮助。

思路: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引导同学正确掌握字音,扫清生字障碍。同时发挥互助优势,促进同学交流,把识字环节落实,突出教学重点。

四、选读(同学自选段落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把自身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与评价。

2、采用同桌、小组读等形式,让同学自由读文,努力读出小作者的心愿。

3、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思路:积极组织同学读书,投身语文实践,从读入手,以读促思,让同学在读的过程中充沛感悟,体会小作者要表达的心愿,多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同学的兴趣,相互的评价和教师指导,促进了朗读活动的高效。

五、写字(交流记字方法,指导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园、为、因、脸、光、阳。引导同学观察,交流识字和记字的方法。

2、引导同学写一写自身能写好的字,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同学的书写错误,发现同学的书写困难,对于难点字,教师范写指导。

3、组织同学互相展示和评价书写的字,假如好就奖励给一颗小五星。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说话(利用图片,激发兴趣,练习说话,建立思维联系。)。

2、出示准备的放大的插图,引导同学结合插图进行说话练习。

3、组内交流,练习说话。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意图篇十三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钟、零等8个字,会正确书写欠、元等8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教学准备:

闹钟一只。

生字词卡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揭示课题。

.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闹钟显示朗诵时间为1分钟。)。

.这首诗好听吗?有谁知道,老师用了多长时间朗诵完这首小诗?

板书课题:一分钟。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结合书33页,找找说说来认记生字)。

.再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将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

.指名分段读-评议-齐读。

三、读第一自然段,指导书写元、哈、欠、迟等4个生字。

.课件出示这一段内容,指名读。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闹钟响-元元打哈欠-再睡一分钟-不会迟到。

我的发现,在这一段中,有哪些字是我们这课要书写的生字。

.元元又睡了,让我们把这其中的4个生字各写一写吧!

指导书写4个生字、重点指导欠、的写法。

过渡:事情真的正如元元所想的那样吗?他有没有迟到呢?

四、自学课文2~3自然段。

.自由读:教师个别指导。

.汇报:自己读后知道些什么?

板书:迟到20分钟。

.观察书上32页的图,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元元此时的心清。

.投影显示句子:元元非常后悔。

(1)理解后悔的意思。

(2)元元因为什么而后悔。

(3)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进教室才后悔的?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4)朗读下面三句话,读出相应的语气:

:元元打了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他叹了口气,说:我要是早一分钟就就好了。

: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五、拓展课文,实践体悟(完成目标4)。

.你们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

(也许也是起床耽误了一分钟,还可能是什么情况耽误了?)。

.你想对元元说些什么呢?

.大家愿意演一演编故事吗?题目第二天的元元。

故事发生时间段为:闹钟响了到学校上课。

学生自由编、演。

.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六、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齐读课文。

.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调查: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提示:思维要发散一些,不要仅限于同学,还可以是其他职业的人,甚至可以是动物,交通工具)。

(3)通过调查这些数据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建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