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三字经教学设计及课件(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3:01:18 页码:9
2023年三字经教学设计及课件(精选13篇)
2023-12-03 03:01:18    小编:紫衣梦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字经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一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其语言的节奏韵律美,并且能熟读成诵。

2、学习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明白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3、学生能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2、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你们想了解黄香和孔融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学三字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试着读读课文吧!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其读音,并让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3、师范读,同桌互读,男女比赛读。

4、师生齐读拍手读。

二、学习故事,理解课文。

1、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接下来,老师有个故事送给大家,请看。(课件播放视频《黄香温席》)。

(1)、你喜欢故事中的黄香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孝顺父母)。

(2)、在生活中你为你的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译文】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学习和做到的。(学生跟读)。

2、在这篇课文中,除了黄香温席,还包含另一个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那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1)你觉得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生活中你是怎么尊敬和友爱你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

(3)说得真好,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尊敬兄长(板书:尊敬兄长)〖启示〗同学们要知道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根据故事谁来说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话的意思?【译文】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学生带读)。

3、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呢?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板书:懂得谦让)。

4、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出示课件引导选择。

三、背诵课文。

1、你能把课文背诵下来吗?试试看。

2、老师说上一句,学生回下一句。

3、同桌拍手读、齐背。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这两个故事,懂得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具备的美德,同时我们还得学好文化知识,希望同学们像黄香、孔融一样做个德才兼备的好孩子。

三字经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二

这堂课本身是课外阅读课,主要是为了增强孩子的阅读面以及知识的拓展,《三字经》中的容量很大,学生能背下来就很不错了,对它的全面理解,我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我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侧重点。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了,又能在《三字经》理畅游了,你们开心吗?

1、安排学生串背三字经:顺背。

2、老师提高一点难度,你们怕不怕?谁能接着老师的这句话往下背。指名背。

现代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实施差异性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在对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平等考虑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对象,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进行课堂时空资源的有效、平等、适切的配置,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发挥其特有潜力。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先来背背三字经,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展示的兴趣来,再稍加难度,达到推动孩子再进一步的目的。

出示:你猜,我猜,大家猜。

这个环节有必答和抢答两部分,答对有加分,答错要扣分哦。必答题请三个组分别推选出一名选手来。

必答题:

1、谁在四岁的时候就懂得了谦让的道理,把大梨子让给自己的兄长?请说出有关句子。

2、《论语》有多少篇,是什么人记录下了孔子的言论?请说出有关句。

3、(书名)是古时候小孩子最先要学习的一本书?你能背诵有关内容吗?

4、(谁)在九岁就孝顺自己的父亲,为他温暖被褥?你能背诵有关内容吗?

5、三字经中头悬梁是说的谁的故事?请说出有关句子。

抢答题:

6、南京是六朝古都,三字经中的那几句提到了我们古都金陵?

7、你们知道《三国演义》中说的三国是哪三个国家吗?请说出有关句子。

8、苏老泉说的是谁?他从多大才开始发愤读书的?你能背诵有关内容吗?

9、你能说出两本三字经中提到的书籍来嘛?

10、“如负薪,如挂角”这一句中暗藏着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为了在课堂上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我采用了活泼的教学方法——猜猜猜的环节。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所有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题题答对,但在竞争中又一次加深了对三字经的了解。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愿意学,并积极地在学。我依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

出示:你说,我说,大家说。

生:我在三字经里知道了很多的知识,人有七种情感,喜怒哀惧爱恶欲,古代有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和竹子。

生:对,我也从三字经里知道了自古我们人类就能种出六种粮食,稻子,谷子,豆类,小麦,黍子和高梁。

生:我喜欢历史,三字经背到现在我比我爸爸知道的历史都全了呢。我们南京在历史上曾经是六个朝代的都城,我是南京人感到很骄傲。

师:同学们们在背诵《三字经》中知道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

生:我从三字经里懂得了好多道理,孝顺父母、热爱老师,所以我喜欢三字经。

生:我也知道了我们做人的五条准则,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师:原来《三字经》中还藏着这么多做人的道理啊,你们说的好。

生:我们现在已经背到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我很敬佩古时候的那些孩子,他们学习条件那么不好可还是刻苦学习,比我强多了。

生:孔子还拜七岁的项橐为师呢,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学习了。

生:三字经里有许多故事,我喜欢听故事,读故事,所以我喜欢。不仅是老师教我们的时候说的小故事,我自己也从自己的三字经书上读到好多故事呢。

指名说三个小故事。

利用差异,开展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仅靠教师一个人来照顾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是有困难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差异,发挥优势同学的作用,有部分语言理解能力强,口头表达好的孩子,我就让他们在背的基础上说说故事,讲讲道理,在课堂上我设计的讲故事环节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锻炼,又是一种展示。对能力稍差的孩子只要求他们背原文,听故事,能适当的增强他们的语言感觉也就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

1、小刚是家里的“小霸王”,经常跟爸爸妈妈回嘴,这可急坏了他的妈妈,小刚的同学常说他太不尊敬父母,你能用哪句话来教育他呢?(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2、亮亮读书总是有口无心,常常是刚刚读完就忘,他自己也知道这样读书效果不好,于是他想写幅字挂在桌前,提醒自己,你们说说他该写哪句呢?(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3、大雨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他太贪玩,不肯勤奋学习,你们想想办法,用哪句话劝劝他,最合适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4、铃铃九岁了,可她总说自己还小,不用急着学习,时间还长着呢,爸爸十分担心,该怎么教育玲玲呢?(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老师想请你们能用《三字经》中的句子来做个小书签来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吗?

那我们就一起进入——。

出示:学以致用――大家都来帮帮他。

这项任务要靠大家合作用智慧完成,小组合作完成四张小书签,比比哪组合作效率最高,合作得最愉快。

小结,出示正确答案,再读读这些话语,让它也成为我们的努力的方向。

你们看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依然散发出璀璨的光芒。老师希望真正地让我们古代的蒙学教材《三字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启迪我们的智慧,培养我们的品德,在传统文化的沐浴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科书应该是教学活动展开的文本和载体”。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达到其中所蕴涵的知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体现差异性。我创设出四个情景让学生用《三字经》中的句子来做个小书签来帮助他们。这样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真正做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同时也不忘关注学生的差异。

三字经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三

设计理念:

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浓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学情分析:《三字经》一课,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苟不学”“易为人”“鸡司晨”这些词句,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字经》的节选。

二、学习课文。

1、通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交流整体感受: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品析赏读:

你最喜欢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总结体会,整合感悟:

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美观。

1、在这组文章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2、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非”:非字像个梯子,把梯子一分为二,再反过来拼装而成。

(设计说明: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字形,都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来的就一定是具有个性化的结论。)。

总结与延伸:

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蒙学读本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同学们课下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诵读。

三字经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四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授课目标。

1、让学生懂得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3句三字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语句。

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3、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二、揭题:

【故事】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3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3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这3句三字经的含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同样的道理,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师〗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师〗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四、讨论、交流:

(1)你认为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小结: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五、扩展活动:

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字经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五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一、授课目标。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三、授课基本内容。

2.本课时授课内容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3.结合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及衍生的哲学思想。

4.详细讲解课程内容,贯穿与内容相符的小故事,提高可听性,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拓展思维。

四、授课提纲。

1.导入(10')。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2.诵读新句子:(2')。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3.讲解句子,阐释概念(30‘):

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三字经》人性本善的说法,来自于孟子的思想。

人性的三种理论。

荀子“性本恶”[故事一、婴儿出生到不懂事之前的一系列表现]。

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三字经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六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中这四句。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成为六谷)。

多媒体。

可用个别表演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齐读的方法。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稻梁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菽黍稷”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称为六谷,它们是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

6、教师讲故事:六谷的对话。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六谷在我们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

(2)以后我们该怎样做?教育学生爱护粮食。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三字经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七

(第一部分——教育之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第二部分——礼仪为首)。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第三部分——必知常识)。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ft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第四部分——四书五经、储子百家)。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第五部分——博古通今)。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ft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第六部分——为学之道)。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碁。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八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其语言的节奏韵律美,并且能熟读成诵。

2、学习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明白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3、学生能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多媒体课件。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2、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你们想了解黄香和孔融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学三字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试着读读课文吧!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其读音,并让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3、师范读,同桌互读,男女比赛读。

4、师生齐读拍手读。

二、学习故事,理解课文。

1、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接下来,老师有个故事送给大家,请看。(课件播放视频《黄香温席》)。

(1)、你喜欢故事中的黄香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孝顺父母)。

(2)、在生活中你为你的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译文】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学习和做到的。(学生跟读)。

2、在这篇课文中,除了黄香温席,还包含另一个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那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1)你觉得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生活中你是怎么尊敬和友爱你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

(3)说得真好,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尊敬兄长(板书:尊敬兄长)〖启示〗同学们要知道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根据故事谁来说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话的意思?【译文】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学生带读)。

3、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呢?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板书:懂得谦让)。

4、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出示课件引导选择。

三、背诵课文。

1、你能把课文背诵下来吗?试试看。

2、老师说上一句,学生回下一句。

3、同桌拍手读、齐背。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这两个故事,懂得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具备的美德,同时我们还得学好文化知识,希望同学们像黄香、孔融一样做个德才兼备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孝顺父母。

尊敬兄长。

懂得谦让。

三字经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九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十二支子至亥。”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五行。

3、知道古时候计时标记有两种:十干和十二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对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导入:《三字经》讲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讲“五”。

三、学习新句子。

1、诵读新句子。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解释字义,此课生字比较多,要多读几遍,便于记忆,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变换方式多读两遍。

2、【故事】。

古时候的人,看见天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物,觉得太复杂了,便想到用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观念来概括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天下的事均和五行有关。

当时,有个叫邹衍的人大力提倡五行之说。他认为作天子的一定要拥有五行中的一德,这样地位才能稳固。

五行中是一行克一行,等到一德衰了,就用另一德取代。所以有人说皇帝的了土德,因此当了皇帝,他所代表的颜色就是黄色。

后来,土德衰了,克土的木德兴起,就是夏朝的`禹。

3、【解读】。

水火木金土是古人所说的五行,古人认为天下的种种东西实在太复杂、太深奥了,使用五行来函盖一切事物的得失。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跟一、二、三、四、五的数字一样,十分复杂,但似乎也十分有条理。“五行”的道理有点复杂,小朋友稍微了解一下就够了。

古时候计时标记有两种,一是十干,又叫“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二是十二支,又叫“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相传是皇帝制定的,主要是用来计算年、月、日。以天干配上地支,如甲子,就是第一年,一年一年的搭配,到了第六十年,干支全部配完了,再从甲子开始算,所以六十年就是一甲子。

五行和天干、地支,在古代时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本:根源、依据。

4、再次集体诵读一遍。

5、小结: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的五种重要的东西。

三字经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十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小黑板、挂图。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养不教,老何为。”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

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故事】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三、讨论、交流:

(1)你认为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四、小结:

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是儿童,早上八九点中的太阳,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三字经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十一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二个小朋友,一个黄香,一个叫孔融。

2、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你们想了解黄香和孔融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学三字经礼仪篇第五课,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6页。试着读读课文吧!

二、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

2、指名读,纠正其读音,并让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3、师范读,同桌互相读,男女比赛读。

4、师生齐读拍手读。

三、学习故事,理解课文。

1、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好,接下来,老师有个故事送给大家,请看。(课件播放视频《黄香温席》)。

2、你喜欢故事中的黄香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孝顺父母)。

3、在生活中你为你的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4、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的懂事、孝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我们来了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意思吧?(看书本解释)。

5、在这篇课文中,除了黄香温度,还有另外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6、请看。(课件播放视频《孔融让梨》)。

7、你觉得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8、在生活中你是怎么尊敬和友爱你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

三字经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十二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其语言的节奏韵律美,并且能熟读成诵。

2、学习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明白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3、学生能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2、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你们想了解黄香和孔融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学三字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试着读读课文吧!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其读音,并让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3、师范读,同桌互读,男女比赛读。

4、师生齐读拍手读。

二、学习故事,理解课文。

1、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接下来,老师有个故事送给大家,请看。(课件播放视频《黄香温席》)。

(1)、你喜欢故事中的黄香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孝顺父母)。

(2)、在生活中你为你的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译文】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学习和做到的。(学生跟读)。

2、在这篇课文中,除了黄香温席,还包含另一个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那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1)你觉得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生活中你是怎么尊敬和友爱你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

(3)说得真好,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尊敬兄长(板书:尊敬兄长)〖启示〗同学们要知道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根据故事谁来说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话的意思?【译文】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学生带读)。

3、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呢?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板书:懂得谦让)。

4、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出示课件引导选择。

三、背诵课文。

1、你能把课文背诵下来吗?试试看。

2、老师说上一句,学生回下一句。

3、同桌拍手读、齐背。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这两个故事,懂得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具备的美德,同时我们还得学好文化知识,希望同学们像黄香、孔融一样做个德才兼备的好孩子。

文档为doc格式。

三字经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十三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层次。

能力目标。

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思品目标。

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和事例,从中吸取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内容。

理解字、词和课文内容。

给课文正确地划分层次。

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课件制作。

一、激趣导入。

1、谁会背诵三字经?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

2、你对三字经还有哪些了解?给大家说说。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编撰,后经明、清学者补充。它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预习。

1、谁来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窦燕山读一声教五子读一声方少时读四声择邻处读三声。

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把“琢惰杼”等字音读正确。

3、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4、生字我们已经都认识了,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乃得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杼不要多写一撇。琢不要忘记写点。窦是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匀称。

提起笔来把字组成词语写一遍。

三、看注释,查字典理解短文内容。

1、自己看注释,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性:人性,天性。相近:相同;相似。相远;差别大。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对儿童进行教育,他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为外界的不良影响而改变,对儿童进行教育,最重要最宝贵的规律就是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良好的环境,曾经几次搬家,选择好的邻居居住、安家。有一次,孟子不好好学习,逃学回家,孟母十分生气地折断了织布机上的梭子,以此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掌握了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因此,他教育出的五个儿子,都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材。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对儿女只是养活而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对学生光教育而不严格要求,是做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你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不经过打磨就不能成为有价值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知道做人的道理。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四、把课文连起来读一遍。

一、理清课文层次,练习把课文背下来。

1、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几方面来谈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2、集体交流,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第一行)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第二层:(2——5)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接受教育,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方法。

第三层(6——10)人要学习,要知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3、指导学生按照层次背诵。

第一层比较简单,学生问题不大,直接比赛就可以。

第二层以提问形式进行背诵练习,如“人生下来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窦燕山教育成果怎么样?……”在此基础上男女生对背,最后进行背诵比赛。

第三层方法同上。

二、思考。

谈谈你学习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三、背诵。

推荐三字经全文,让有兴趣的同学练习背诵。

四、作业。

继续练习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