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寓言故事的教学设计 寓言故事教学设计(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7:46:05 页码:10
最新寓言故事的教学设计 寓言故事教学设计(精选8篇)
2023-12-03 07:46:05    小编:HT书生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寓言故事的教学设计篇一

表层寓意是讽刺那些思想闭塞而又刚愎自用的蠢人;中层寓意是嘲笑那些顽固守旧、反对革新的国君和贵族;深层寓意则是告诫人们要懂得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哲理。

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寓言的表层寓意并不难理解,但其深层寓意的理解就很困难。这当然是正常的。实际上,勉强叫学生去背那些哲学概念也没有必要。关键是,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怎样设法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步学会抽象思维,由经验思维逐步学会理论思维,在长期训练中逐步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并且把那些作为人类几千年思维结晶的哲理逐步融入自己的日常思维之中。

著名寓言《猴子和鳄鱼》,写鳄鱼的妻子病重,要吃猴心,于是鳄鱼谎称对岸有茂密的花果,愿意背猴子渡水去采摘,把猴子骗到水中央才说出本意;猴子急中生智,谎称“心挂在树上要回去取”,鳄鱼只好背它回去取心,刚好对岸猴子便跳到树上去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这则寓言有四个寓意:骗人者反而受骗;要防止得而复失;不可贪欲迷误;邪不胜正。

一则优秀的寓言,往往就像这样令人回味无穷。实际上,现实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的,寓言不过是现实生活的折射。现代社会愈益复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寓言,切实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去思考问题,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使学生越学越聪明。

寓言《买椟还珠》,本来就可从买方、卖方两面进行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而这个故事本身讲的是个买卖问题,可否引导学生联系当前市场经济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呢?譬如说,现代商品生产极讲究包装,那么生产厂家能否学“楚人”包装珍珠那样去包装自己的产品呢?由此出发,至少可以引出三个相关的'问题:

1、商品的装璜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审美效应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包装是艺术,但包装后的商品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品。

3、我国劳动人民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懂得了商品包装的辩证法,对楚人卖珠的嘲讽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能经常引导学生这样去思考,毫无疑问,学生将会经常乐意去“发现”。

当然,“发现”也好,“想象”也好,“创造”也好,都不是胡思乱想,不能脱离寓言的基本内容而“离题万里”。

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狼的寓言有四篇:《一只狼》、《狼和小羊》、《会摇尾巴的狼》、《东郭先生和狼》。这四篇的寓意,分开看,大不相同。但如果让小学生归纳一下狼的特性,(残忍凶恶而又不乏狡猾),这就是简单的辐合思维训练。

复杂一点的如《买椟还珠》、《南辕北辙》、《我要的是葫芦》、《掩耳盗铃》,分开看,四篇寓意似乎大相径庭;但合起来看却可以说明一个共同的道理:目的和手段(或途径)必须统一,否则将一事无成。这是从较深的层次上进行辐合思维训练的材料。

训练学生的整合思维,常常要引导学生异中求同。这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寓言故事的教学设计篇二

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方法的训练。

3.在横向比较阅读中,发现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在横向比较阅读中发现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一、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寓言,寓言通常以简洁有趣的故事呈现,隐含着作者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现在就开启我们今天的寓言之旅。

二、在阅读中探究寓意。

(一)《狼和小羊》。

1.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

句子。

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同时思考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2.眼脑直映训练检查自学情况。

小组开火车作答。通过眼脑直映闪视训练提高训孩子的眼球运用能力,阅读流畅性和灵活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3.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根据提示填空:___想吃____,故意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找碴儿”等难等生僻的词语,使其领会羊和凶恶的狼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4.提问: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借用伊索的话。

总结。

: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二)《谁的本领大》。

1.带领学生用线式阅读的方法阅读故事。边读边思考:《谁的本领大》讲了什么故事?

2.创设情境“挑战智慧之王”——根据提示填空:故事讲了______和______比本领的事,他们共比了______次,第一次比___________,____的本领大。第二次比__________,______的本领大。帮助理解故事内容。3.小组分角色朗读故事,讨论读了这则故事的想法。4.指名角色朗读。5.交流反馈讨论结果。

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看待他人。

(三)《驮盐的驴子》。

1.自由朗读故事,思考故事内容以及读后对故事的想法。2.指明反馈。

总结: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害了自己。

师:小朋友,通过这节课对以上三个寓言的阅读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

总结:寓言大都通过简短的故事呈现出来,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能使我们领悟深刻的道理。(板书总结)。

寓言故事的教学设计篇三

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方法的训练。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在横向比较阅读中发现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寓言,寓言通常以简洁有趣的故事呈现,隐含着作者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现在就开启我们今天的寓言之旅。

1、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同时思考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眼脑直映训练检查自学情况。

小组开火车作答。通过眼脑直映闪视训练提高训孩子的眼球运用能力,阅读流畅性和灵活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3、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根据提示填空:___想吃____,故意_____,结果__________。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找碴儿”等难等生僻的词语,使其领会羊和凶恶的狼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4、提问: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借用伊索的话总结: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1、带领学生用线式阅读的方法阅读故事。边读边思考:《谁的本领大》讲了什么故事?

2、创设情境“挑战智慧之王”——根据提示填空:故事讲了______和______比本领的事,他们共比了______次,第一次比________,____的本领大。第二次比__________,______的本领大。帮助理解故事内容。

3、小组分角色朗读故事,讨论读了这则故事的想法。

4、指名角色朗读。

5、交流反馈讨论结果。

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看待他人。

1、自由朗读故事,思考故事内容以及读后对故事的想法。

2、指明反馈。

总结: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害了自己。

师:小朋友,通过这节课对以上三个寓言的阅读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

寓言大都通过简短的故事呈现出来,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能使我们领悟深刻的道理。

寓言故事的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方法的训练。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在横向比较阅读中发现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寓言,寓言通常以简洁有趣的故事呈现,隐含着作者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现在就开启我们今天的寓言之旅。

二、在阅读中探究寓意。

(一)《狼和小羊》。

1、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同时思考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眼脑直映训练检查自学情况。

小组开火车作答。通过眼脑直映闪视训练提高训孩子的眼球运用能力,阅读流畅性和灵活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3、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根据提示填空:___想吃____,故意_____,结果__________。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找碴儿”等难等生僻的词语,使其领会羊和凶恶的狼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4、提问: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借用伊索的话总结: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二)《谁的本领大》。

1、带领学生用线式阅读的方法阅读故事。边读边思考:《谁的本领大》讲了什么故事?

2、创设情境“挑战智慧之王”——根据提示填空:故事讲了______和______比本领的事,他们共比了______次,第一次比________,____的本领大。第二次比__________,______的本领大。帮助理解故事内容。

3、小组分角色朗读故事,讨论读了这则故事的想法。

4、指名角色朗读。

5、交流反馈讨论结果。

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看待他人。

(三)《驮盐的驴子》。

1、自由朗读故事,思考故事内容以及读后对故事的想法。

2、指明反馈。

总结: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害了自己。

师:小朋友,通过这节课对以上三个寓言的阅读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

总结:

寓言大都通过简短的故事呈现出来,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能使我们领悟深刻的道理。

寓言故事的教学设计篇五

2、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

3、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知道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造成的不同结果。

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

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阅读单。

一、游戏趣猜,引寓言。

1、猜谜游戏:同学们,课前,咱们先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吗?老师说寓言故事中的关键词,你们说寓言故事的名字。(课件出示:船、剑:刻舟求剑;农夫,树桩,兔子:守株待兔;农夫、庄稼、禾苗:拔苗助长。)看来,大家对学过的寓言故事印象都很深刻!(板书:寓言故事)。

2、这三则寓言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傻。

3、总结什么是寓言:借助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一种文章。

二、聚焦课内,引“对比”

1、回顾课文。

出示课文《寒号鸟》图片,还记得这是哪篇课文吗?这篇寓言故事告诉让我们认识了一个xx的寒号鸟,xx的喜鹊。

2、那这则寓言故事带给你什么启发呢?(人活着不能目光短浅,要做长远打算)。

同学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推进故事情节展开,揭示寓言的寓意的.?

3、通过图表回忆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人物寒号鸟喜鹊。

性格特点懒惰、得过且过勤劳。

结果冻死在夜里住在温暖的窝里。

道理:人活着不能目光短浅,要做长远打算。

4、总结:这篇寓言故事把寒号鸟和喜鹊的性格特点进行(对比),不同的性格特点所以造成了不同的结果。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去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关于阅读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

三、拓展课外,找“对比”

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更多的寓言故事中,去寻找更多的“对比”,并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启发。

3、学生自由读一次,请几个学生分段读一次。

4、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在讲解中让学生学会画出关键词句)。

人物松鼠松鸡。

性格特点勤劳偷懒、挑挑拣拣。

结果吃的饱饱的卡死在洞里。

道理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5、通过人物的什么来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的呢?

归纳——动作、语言。

6、放手学生自由读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读后小组交流完成阅读卡。

人物陶罐铁罐。

性格特点谦虚骄傲。

结果无价之宝影子也没见到。

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

7、小组汇报,归纳:语言、神态。

四、从读到写,用“对比”

1、引导:同学们读了三个故事,找到了很多的“对比”,这些“对比”让我们对故事中人物的印象更深了,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也更明了了。那现在你愿不愿意来挑战,用这样的“对比”,来创编故事。

2、出示图片《嘴巴和鼻子的争吵》。

3、看,老师已经把故事的开头写好了,你能不能给运用对比的方法,赋予嘴巴和鼻子不一样的性格特点,和不一样的结果。

人物嘴巴鼻子。

性格特点。

结果。

道理。

(课堂上只要学生先完成表格)。

4、小结归纳:各种“对比”,有的突出语言,有的突出动作,有的语言和动作结合。不管哪种,总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们收到启发和教育,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

五、作业布置:

2、好书推荐:《克雷洛夫寓言》。

人物性格特点结果。

寓言故事的教学设计篇六

1、掌握生字词。

2、了解寓言内容。

3、了解寓言包含的寓意。

4、朗读、背诵课文。

关键性话语展开讨论。

1、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

2、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3、用自己的话表达课文内容。

多媒体。

一、情境导入。

1、师:(响起古典音乐)中国被誉为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寓言更是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把“寓言比作理性的诗歌”,一个个短小的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这一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寓言故事之中。

3、在课前,老师布置预习,请同学们查找与本课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汇报。

4、同学们能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同时也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开拓我们的视野。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矛与盾是古代作战的武器,课文围绕着矛与盾会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同欣赏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先听老师读课文,注意文中字的读音以及句子的停顿和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句中的停顿,要把句子读通顺,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3、谁愿意读课文。

三、翻译古文。

同学们通过朗读,已初步感知了文章内容,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1、第一句:

(1)理解“鬻”和“誉”含义。

(2)请翻译第一句。

(3)读的语气。

教师:让我们用炫耀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2、第二句:

(1)解释“利”

(2)请翻译第二句。

(3)能用吹嘘的语气读出这句话。

3、第三句:

(1)翻译第三句。

(2)找出文中古今意思差别较大字?

(3)读时注意什么。

(4)设想一下,问话人的年龄、性格,读时语气怎样?试这读一读。

4、第四句:

师:第四句内容很少,我们改变下形式,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担任小老师,带领大家一同理解这一句。

(1)“其人弗能应也”中“应”什么意思?

(2)翻译第四句。

(3)看图想象一下楚人此时什么表情?这句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4)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

四、理解巩固文章内容。

1、看得出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寓言故事。(板书)。

2、谁能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什么?

3、你们都非常善于思考,理解的很深刻,希望你能把自己的理解溶入到朗读中。

五、全文总结。

本文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要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中,这样的寓言故事有许多,它们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凝聚着宝贵的经验。希望同学们课下都来阅读,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本文。

寓言故事的教学设计篇七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1、规范书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青蛙和小鸟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读熟全文,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初步认识生字条中的3个生字。

2、读熟“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3、通过查资料或向家长请教,了解有关天文的简单常识,如:地球、月亮、太阳、宇宙的大小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查找资料,不对资料的多少作要求,只引导、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学习课外知识。)。

4、用“。

”标出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在识字4这一课里,我们认识了不少成语,你还记得哪些?(自由说,可以说自己在课外收集的`成语。)。

2、谈话:这些成语常常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坐井观天”的故事。(板书课题)。

3、读题,释题。(板画一口井)。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补充课题:

2、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及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指名教读。自由读,巩固记忆。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检查。重点教读“信”。

4、提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7个)。

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5、引导质疑:读了课文,你有哪些词不懂,哪些问题弄不明白?(在黑板旁边简单标注。)。

你能帮助同学解决这些困难吗?(解决较简单的问题。)其他问题咱们一边读书一边解决。

三、朗读感悟,初解寓意。

1、图文结合,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干什么?(争论或对话、谈话。)。

口头填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板画青蛙和小鸟或贴图片。)。

2、自由读课文,用直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青蛙和小鸟的话。

3、指名分角色读对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无边无际”和“井口那么大”)。

4、你认为谁的看法对?分组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5、集体交流:引导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然后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不相信的语气)。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劝告的语气)。

6、过渡:看来真的是青蛙弄错了。聪明的小朋友再帮青蛙找找,他还有什么错?(引导理解小鸟和青蛙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7、指导朗读三次对话: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自由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语气。

分角色朗读。同桌练习,指名读,男女生对话。

四、启发思维,引导总结。

1、读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小结。)。

2、老师归纳小结寓意。

3、明白了“坐井观天”的意思,你有什么想法?

谈话: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呀!

寓言故事的教学设计篇八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课件

一、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理清课文的只要内容、

2、沟划优美的语句多读几遍,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

2、了解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3、了解故事的发展情况、

思考: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

分角色朗读

4、了解故事的结果、

鹬蚌相争,结果怎么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联系生活,升华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鹬蚌相争的现象吗?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