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12:51:07 页码:7
2023年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精选8篇)
2023-12-04 12:51:07    小编:琴心月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篇一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

2、降低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7、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略)。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篇二

本学期担任高一(9)(10)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篇三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一年级新生的特征,加强入学常规教育,规范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深入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数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为落实"教学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提出了教学常规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三)、教师间相互学艺研讨。本学期,老师要上一节优质公开教学,加强教学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及论文交流活动。每人上交一篇论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篇四

一、教学内容:

1、数一数。

2、比一比。

3、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

5、分类。

6、11—20的认识。

7、认识钟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数学乐园。

10、我们的校园。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五、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六、教学进度:

1、数一数比一比。

2、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

5、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6、分类。

7、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期中复习。

9、期中复习以及期中测试。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的认识和加减法。

1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3、11—20各数的认识。

14、11—20各数的认识。

15、认识钟表。

16、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7、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期末复习。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篇五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的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即教材的第一、三、五、七单元;2.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比较和简单统计图表,即教材的第二、八单元;3. 空间与图形:包括立体图形认识、方位与图形即教材的第四、六单元;4.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和“大蒜有几瓣”。

一年级新生刚步入校园,基本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且生源情况复杂。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完成从幼儿向小学生转轨,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准备课“海底世界”——数数 1课时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9课时

找找周围的数 1课时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3课时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 18课时

第四单元: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 2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六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3课时

分积木 1课时

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课时

第八单元:雪山乐园——总复习 5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篇六

新的学年开始了,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有的放矢,特定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今年我任教一年级三班和五班两个班的数学。两班共有学生80人,这些学生都来自县城及各乡镇幼儿园,所以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通过这几天的交流,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具有初步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问题意识,具有了一定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是,小孩子天真、活泼、好动,缺乏一些上课的常规意识及纪律常识,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上课做小动作,不主动回答问题、随便下座等。因此,本学期不仅要学好数学知识,还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这册教材的数与代数领域,首先联系实际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二是把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内的一些问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统计与概率领域。一方面,通过“分一分”初步学习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材注意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全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找找周围的数》《大蒜有几瓣》。

这一册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在具体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5、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8、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9、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教学中要注意改变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发展对数学的理解,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6、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篇七

1.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的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即教材的第一、三、五、七单元;。

2.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比较和简单统计图表,即教材的第二、八单元;。

3.空间与图形:包括立体图形认识、方位与图形即教材的第四、六单元;。

4.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和“大蒜有几瓣”。

一年级新生刚步入校园,基本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且生源情况复杂。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完成从幼儿向小学生转轨,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准备课“海底世界”——数数1课时。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找找周围的数1课时。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3课时。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18课时。

第四单元: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2课时。

智慧广场2课时。

智慧广场2课时。

第六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3课时。

分积木1课时。

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9课时。

第八单元:雪山乐园——总复习5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篇八

新的学年开始了,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有的放矢,特定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今年我任教一年级三班和五班两个班的数学。两班共有学生80人,这些学生都来自县城及各乡镇幼儿园,所以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通过这几天的交流,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具有初步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问题意识,具有了一定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是,小孩子天真、活泼、好动,缺乏一些上课的常规意识及纪律常识,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上课做小动作,不主动回答问题、随便下座等。因此,本学期不仅要学好数学知识,还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这册教材的数与代数领域,首先联系实际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二是把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内的一些问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统计与概率领域。一方面,通过“分一分 ”初步学习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材注意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全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找找周围的数》《大蒜有几瓣》。

这一册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在具体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5、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8、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9、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

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教学中要注意改变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发展对数学的理解,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6、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