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1:19:07 页码:14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实用18篇)
2023-12-05 11:19:07    小编:LZ文人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1、了解故事内容,通过聆听故事和观察画面细节理解角色心理和故事情节。

2、尝试用语言、体态、表情等表现故事中的趣味片段,体验绘本故事的趣味性。

1、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阅读经验。

2、材料准备:ppt、图片、黑板。

一、引出话题、激发兴趣。

1、以前看过的听过的故事中,最喜欢哪些故事?

2、有没有听过中国民间故事?什么是中国民间故事?

3、看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

二、欣赏故事前半段、从画面中理解故事情节。

(一)从小偷、老虎的神态动作揣摩心理活动。

1、王老汉家里的大胖驴,把谁招来了?

2、猜猜小偷和老虎心里在想什么?

3、这天晚上,老虎和小偷去干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二)重点理解:管他贼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1、你们听明白老奶奶说了什么吗?

2、躲在墙角、房顶的小偷老虎冷不丁听到吗,能明白老奶奶说的意思吗?

(三)小偷、老虎心里的“漏”是什么?

1、他们想的意思差不多,但有一点点不一样,谁能将里面的小秘密找出来。

2、老师朗诵。

3、小偷觉得“漏”是什么?老虎觉得“漏”是什么?

三、欣赏故事后半段、尝试进行对话表演。

1、进一步了解小偷和老虎的心理活动。

2、尝试和教师分角色趣味性的表现老虎和小偷的对话。

3、肢体表演,感知老虎小偷见面刹那的戏剧性效果。

四、完整欣赏故事,回味故事中的细节。

1、交流讨论:(1)最喜欢故事的什么地方。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完整欣赏故事。

五、延伸。

介绍故事名字“漏”,认识汉字结构。

这个绘本选自中国民间故事“漏”,为了贴切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故事中的语言比较儿童化合生活化,其中的一些像声词,如:骨碌骨碌、悉悉索索、沙沙等既生动形象又能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整个故事中“漏”作为贯穿故事始终的一条主线,因此孩子对“漏”其后的背景理解很重要。只有当孩子在相对熟悉的背景下理解故事时,才会投入到对些许不熟悉的情节逻辑中隐藏线索的察觉和思考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已经很少接触到房屋漏雨这样的现象,对于“漏”雨缺少直观的认识,所以要让孩子先弄懂什么是漏。孩子只有理解了什么是“漏”,才能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和其中的诙谐幽默之处。

今天的活动中,我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管他贼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还加入了方言的形式,所以我重复说了好几遍,让幼儿在趣味的倾听的同时了解什么是“漏”。将重难点克服了之后接下来的故事理解就相对容易了许多。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

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斜:不正。

石径斜:石板小路弯弯曲曲。

2、你认为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答。

预设: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晚:晚秋。

于:比的意思。

四、研读古诗。

(一)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景物?

预设: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结合图片,解释重点词语。

寒山:深秋的山。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二)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山行》中的风景。

学生结合景物提示,描述风景。

(三)小组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四)抓字眼,晓诗意。

预设: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

“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

“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然后表达观点。

预设: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入诗境,悟诗情。

1、出示古诗,简析诗歌中的风景。

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前两句和后两句诗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预设:

前两句抓住“寒”字,描绘了一种辽阔深远的远景。

后两句抓住“红”字,描写了一种秋比春美的近景。

2、你更喜欢哪两句?为什么?

预设:

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诗采用了非常有新意的对比,用红叶比春花,在美的基础上渲染了一层坚强。诗人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古诗中写秋的诗文大多是悲凉的,而这首诗却表达了一种喜爱的情感。古诗的诗意富有哲理,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富有哲理:把枫叶经霜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这句诗就有了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五、学写生字。

美好的诗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现,这首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需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寒、径、斜、霜”等4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注意讲解“寒”宝盖儿宽,三横紧凑,撇捺要舒展。“径”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又”。“斜”左右结构,注意两部分的高度。注意“霜”的三部分的位置等。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六、指导学习《赠刘景文》。

过渡:诗人杜牧抓住了一片红叶,就送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晚秋,其实秋天的美景有很多,喜欢秋天的诗人也有很多。课文第二首诗歌《赠刘景文》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先来认识作者——苏轼。

(一)认识作者。

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感知古诗。

出示诗歌,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预设: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想一想:《山行》这首诗我们是从哪几方面来欣赏的。

预设:字、景、情、理。

1、小组长领学生字。

(1)出示会认的生字“犹、傲、橘”。

(2)出示会写的生字“赠、刘……”等7个生字,小组成员每人一个生字讲解,并示范书写,直至完成任务。

(3)小组挑战,听写生字。

2、一起赏景。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预设:荷叶、残菊、黄橙、绿橘等。

(2)联系诗句说一说,诗中的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导悟情。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作者写枯败的荷叶、傲霜的残菊有什么用意?又为什么写到了橙黄橘绿?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点拨。

预设:刘景文当时已经58岁了,有些迟暮之感。作者写这首诗告诉他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勉励刘景文奋发有为。

4、诗歌中有没有一句话让你觉得包含道理?

预设: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气节。

七、总结提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刘禹锡的名句,其实秋天不只有火红的枫叶,灿烂的菊花、还有很多像橙黄橘绿的美景。秋天多美好,让我们去寻找诗意的秋天吧。说一说你眼里的秋天。

八、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片,观察回答。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什么?这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

板书,齐读课题。

2、解读课题。

夜:夜晚。书:书写。见:看见。

夜书所见: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情景)。

二、感知内容。

1、认识作者。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2、听《夜书所见》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夜书所见》。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想一想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三、研读古诗。

(一)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好节奏。

(二)抓住关键字理解诗意。

预设:

萧萧:风声。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了解多音字“挑”。掌握“挑”的意义和用法。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三)读一读诗歌,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1、赏析前两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诗中诗人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孤单忧愁寂寞。

诗人的心被思念家乡的情感填满,朗读时要读出来。

2、赏析后两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

诗人看到了明灯,想到了“挑促织”——斗蛐蛐。想起了童年的生活,内心又充满了开心快乐,被幸福感填满。进而有为思想丰富了内涵。

3、诗人的感情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跟读诗歌,读出情感变化。

自由朗读诗文,读出诗人的感情变化。

(四)背诵诗文。

1、根据老师的提示背诵诗文。老师出示诗句中的一个字,学生背出相应的诗句。

预设:送、动、挑、夜。

随文识字,学习生字“送、挑”的写法。

2、这三首古诗都是关于秋天的美文,一定要背诵课文,把美文收到自己的记忆宝库里。

小组检查背诵,比一比看谁的背诵最有节奏感,最有感情。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背诵成果。

四、主题阅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遍地美景的季节,在诗人的眼中,秋的美景是说不尽的。

1、老师这里还有几首古诗也是关于秋天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

出示诗文《秋思》、《夜雨寄北》。

学生自读诗歌,说一说诗中的景,诗中的情。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快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诗歌。

总结:秋天的诗歌有古道西风的苍凉,也有一鹤排云的豪迈。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也能发现秋的美丽。

五、巩固提高。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三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莫非、厉害、粘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2.抓住对故事角色听到“漏”的行为动作描写,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同时理清故事的顺序。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

2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它们往往包含着非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漏》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贼”,翘舌音“粘”和边音“驴”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漏”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学习“胖、喂、驴、莫、厉、抱、架、粘、胶、偏”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胖:男孩叫小胖,锻炼减脂肪。饮食戒油腻,增肌身体棒。

厉:厉行节俭,历尽磨难。时时砥砺,鼓励共勉。

偏:为写诗篇,山川走遍。用心编写,不怕偏见。

同音字歌示例:

漏:屋子十分简陋,屋顶还把水漏。得奖来将脸露,努力金石可镂。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漏”的右部上面宽窄适宜,下面“雨”方正。

“喂”左窄右宽。

“驴”左部“马”横变提,“户”撇伸长。

“贼”的“贝”左竖不宜长,横折高于左竖。

“狼”左窄右宽,“良”横折略向内收,捺要舒展。

“厉”的“厂“里面的”万“稍露。

“胶”的“月”撇为竖撇,“交”上小下大。

“偏”的单人旁撇短,竖为垂露竖,“扁”撇伸长。

易错提示:

“胖”右边只有两横,不要多写一横。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畏:喂(喂养)—偎(依偎)—煨(煨汤)。

户:驴(驴子)—芦(芦苇)—护(保护)。

戎:贼(盗贼)—绒(绒毛)。

良:狼(大灰狼)—粮(粮食)—浪(浪费)。

包:抱(拥抱)—饱(吃饱)—苞(花苞)。

加:架(打架)—驾(驾车)—袈(袈裟)。

占:粘(粘贴)—沾(沾水)—战(战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写老爷爷和老婆婆养的一头小胖驴被老虎和贼惦记上了,老虎想吃,贼想偷,正准备下手时却被老婆婆说的“漏”吓得慌忙逃跑,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摆脱对方之后,又双双返回,结果被彼此吓昏了。

2.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2):贼和老虎惦记着小胖驴。

第二部分(3~7):老婆婆不怕狼和虎,只怕漏,让老虎和贼对“漏”产生了恐惧之情。

第三部分(8~18):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从而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事情。

第四部分(19、20):小胖驴安然无事,老婆婆揭示“漏”为何物。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老虎和贼都惦记着小胖驴。那么小胖驴接下来的命运会如何呢?如果同学们担心这个问题的话,可以在课下自己把课文的剩余部分读一读。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本单元的内容以真情、关爱、善良为主题,通过《真情的回报》、《那只松鼠》、《美丽的桥》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懂得了付出真诚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再理解本课的“爱心传递”比较容易。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交流、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项链呢?(课件出示“项链”,项链就是把珠子等装饰品连成一串)那谁知道爱心是什么呢?(课件出示“爱心”,爱心就是去帮助别人、关爱别人。。.。.)把“爱心”和“项链”连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爱心项链》。

板书课题《爱心项链》。

二、初读课文,自学感知。

师: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1:什么是爱心项链?

生2:谁做了爱心项链?

生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4:。.。.。(学生提的问题归纳为三个,简单的写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自主学习,同桌交流互助。

1、检查词语,扫清障碍出示(本课需要认识的字词)。

a、同桌互相识字,比赛读。

b、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了解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读准了,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从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师: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呢?

()在先后得到了()和()的帮助,懂得了()。

3、答疑解惑,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感悟和不同想法)。

第一个问题:爱心项链就是用爱心去帮助别人,去做善事,把所有人用爱心做的善事连在一起就是爱心项链。第二个问题: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和许许多多有爱心的人第三个问题:作者希望这种爱能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三)感悟爱心师:不知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到没有,克雷斯先后两次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听到了相同的这句话,齐读(出示句子:“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师:那他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这句话的?听后又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深入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感受。学生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

过渡:是啊,做了好事,不求回报,最后别人又以爱心回报他,怎能不叫人感到欣慰?

4、师质疑,感受爱心的传递。

师:学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后听到了这句相同的话,你想想可能发生过什么样的事呢?那这六年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六年后才有可能听到这句话?(想象:在以后的日子里,许许多多的人又帮助了更多的人,每当更多的人要对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总会把这句话告诉给那些人。)过渡:正象同学们所说的(出示: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过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会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

师: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温暖人心的话语,中年人把爱心和这句话送给了克雷斯,克雷斯又送给了许许多多的人,最后这句话又回到了克雷斯这里,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奉献着爱心,传播着这句话,才组成这串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相信你们已经解决了课前的疑问,什么是爱心项链呢?仅仅有爱心行吗?仅仅只做善事行吗?那我们要怎样做呢?对了,这爱心需要你的传递,我的传递,他的传递,只有这样这串爱心项链才会越穿越长,这爱心会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三、拓展阅读,体会爱心。(附:《一杯牛奶》稿)。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个爱心故事《一杯牛奶》,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阅读材料自主阅读,看看你从中又读懂了什么?动笔画一画文中最感动你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学生自由读文后汇报(鼓励学生感悟不同的句子)。

师:同学们,杯子里装的仅仅只是牛奶吗?还装着什么?

师:姑娘当年为小男孩奉献爱心的时候,从没想过要回报,而今天却得以真情的回报,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四、感情升华。

课件出示(音乐)世界上最温暖、最令人感动、最美好的一个字眼就是“爱”。爱是什么?爱是对他人的同情、关注和给予;爱是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温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文中的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那样,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满怀爱心的去帮助他们,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这种美德就会代代相传,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请同学们举起书,用心的读最后一段,用心的读给自己听,用心的读给身边的人听,用心的读给所有人听。生齐读最后一段。出示课件,最后一段,(爱心是无价的,他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的爱心就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五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六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板书设计。

色彩美。

灵动美。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七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材简说:

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这篇课文,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运用“抓关键词法”,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情境,练习说话,体会男孩送报的艰辛与诚实。

3、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通过第六自然段的朗读指导,使学生懂得只有诚实的劳动,才会有真情的回报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学文使学生懂得:付出了诚实的劳动,必定会得到真情的回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圣诞节的资料;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对对子)。

天对地,室对…假义对(真情)付出对(回报)。

二、整体感知课文。

在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并运用以下几个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加点的字是教材要求认识的)。

肺病挣钱沉甸甸前夕崭新。

(课文讲述了爸爸在得了肺病后,“我”为帮家里挣钱,每天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为订户们送报。因为“我”诚实劳动,在圣诞节前夕,订户们送“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的故事。)。

三、体验真情,学习语言,指导朗读。

1、默读课文,思考。

订户们为什么要送“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一是因为“我”家境贫寒,急需一辆自行车;二是“我”诚实努力的劳动得到了订户的认可。)。

“我”是怎样诚实劳动的呢?这是课文的一个空白的,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下雨天,我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

下雪天,我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

生病时,我依旧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

2、在学生感受”我”的诚实劳动后,再指导学生学习。

第六自然段,抓住“凑”字,感受大家对“我”的真情回报。

“这是给你的圣诞礼物,”基尔恩先生把我拉到车前说,“我们大家凑钱买的。信封里是圣诞卡,还有一个星期的报费。”我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位太太叫大伙静一点,然后对我说:“你是我们遇到过的的送报人。”

3、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小结。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使学生对全文的感悟得到深化、升华。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九

1、通过对比,识记容易写错的生字。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易错字的习惯。

2、熟读并试着背诵《数九歌》,了解冬至过后的数九节气。体会人们向往、热爱春天的。

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通过对比,识记容易写错的生字。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易错字的习惯。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师:你们平时经常写错字吗?遇到容易写错的字你们是怎么处理的?是一直让它错下。

去?

2、全班交流。

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解决易错字的方法。

二、展示台。

1、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处理易错字的,一起来看看吧。

棉被———泼水纸巾———低头。

带领———展现战士———土地。

散步———南瓜今天———口令。

带领———穿戴果园———圆心。

以后———已经汽水———气体。

再见———正在心情———晴天。

2、读一读,把平时你也容易写错的字圈起来。

3、你也学学书上的办法将这里边到再在你还容易写错的字也单独记下来,时刻提醒自己。

4、给你们5分钟,将你们平时容易写错的字在笔记本上用相同的方法记下来。

5、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易错字,提醒其他同学。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数九歌。

2、学生自由读一读,借助拼音把数九歌读通读熟悉。

3、再读数九歌:自由读、同桌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4、简要理解数九歌的意思。

5、试着背一背。

四、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教学要求: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丰”等13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析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点评。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注意区别“飘、漂、票”

3.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___。小喜鹊____________,小松鼠____________,小青蛙____________,松柏_____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带来冬天的消息丰收欢乐。

《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特别有韵味的写景美文。我在教学之前便给它定位为重点让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的韵味,感受秋天绚丽多彩的色彩美、美妙的声音,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来感受和想象。

教学中我首先以秋天的季节特点导入,然后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听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通过词语分组让学生感受新词的层次,在这里我没有在田字格里给学生范写,这是一个关键的失误,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独自认读、写字的能力,这一点以后我会多加注意。

重点讲第二自然段: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中抓住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读中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句子并同桌讨论,再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然后拓展训练“_______像______”的句式。在让学生欣赏优美句子的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能说能写。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感受秋天的色彩美。说说秋天有那些颜色?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在重点字词上,抓住“邮”这个字,用换词的方法,例如换成“带”可不可以,让学生体会“邮”字的好处,并进行交流。

上完这节课,我感受很多,思考很多。有收获也有遗憾,教学中,首先是师生都走进了文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同时能较好地落实知识点并拓展,收到较好的效果。但也有遗憾,安排计划只能是预设的,而课堂是多变的。当学生不能按照我的预设回答问题时,我有一些手忙脚乱,安排欠妥,在某些环节放开了没能即时收回来,造成时间不够,没有时间“回读”感受也说明我的教学不娴熟,没有做到“教育机智”。而且这篇课文应以读为主,但在指导学生朗读上功夫不够,没有让人感觉到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有层次的进步的朗读,应该让学生也尝试配乐朗读。

在安排课时上第一课时应该重点强调字词基础,把生字和生词砸实,比如组词,多音字,偏旁等,让学生在预习的同时自己来交流反馈。并且把练习册的练习当堂订正反馈。而我在教学中省略了这些步骤,有失妥当。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应该多多注重细节,灵活应变,争取进步。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一

1.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1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句子中使用合适的字词,初步认识和了解比喻句的基本结构。

4.通过写话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5.熟读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初步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6.了解《月亮姑娘做衣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训练倾听的注意力,能听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识11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3.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的使用。

4.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5.能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能用通顺的语言进行写话训练。

6.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1.自学课外阅读部分(学生)。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2课时。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班级进行大扫除,你会准备些什么、准备怎样做?

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3.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开火车读。

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6.根据主题扩展词语,比比谁的词汇多。

二、字词句运用。

1.字词运用。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课件展示表示这些动作的卡片和图片,学生分组演示词语,体会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3)小组比赛用加点字组新词。

2.词句运用。

(1)试读句子,找找这些句子的相同点。

(2)教师引导,用相应的语气读出句子表达情感。

(3)学生联系生活自由选词再造相同的句子,比一比谁的句子最好。

三、写话。

1.老师指导,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通过查资料或上网了解它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然后从这几方面来描述出喜欢它、想养它的理由,注意语句通顺。

2.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养什么,理由充分即可。

四、书写提示。

1.学生观察生字。

(1)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由表示节气的图片导入《二十四节气歌》这首诗。

2.诵读古诗,牢记内容。

(1)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古诗,同桌互读。

(2)指名读古诗。

3.品读古诗,背诵古诗。

引导学生发现节气歌中包含的所有节气。

4.巩固深化。

(1)提问:这首节气歌中包含哪些节气呢?

(2)你能按时间顺序排好节气吗?

5.课外延伸。

学生了解每个节气的大致时间。

二、我爱阅读。

1.让学生了解文章《月亮姑娘做衣裳》的基本内容。

2.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3.全班诵读。

4.鼓励学生上台范读,展示自我。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二

1、知道彭总是个不搞特殊化、不愿脱离群众的人,对他产生敬仰之情。

2、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及新词。认识九个认读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课文对彭总的言行、神态的描述,体会出彭总是个不搞特殊化、不愿意意脱离群众的人。

2、引导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现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

一、揭示课题:

(“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师板书课题后,请全班齐读课题。

(1)、问: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说:“同学们,引用人物说的重要的一句话作为课题,这是一种拟题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可以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了解几种命题的方法。”

1、以事件的主要内容命题:捞铁牛;

2、用一个慨括性的词或词组命题:全神贯注;

3、用人名或事物的名称命题:李时针;

4、运用拟人手法命题:蟋蟀的住宅。

真好!教师对此感受到很满意。)。

(3)、师小结: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恒、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彭德怀是党和国家军队杰出的领导人。他从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和国防委员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本课讲的就是1956年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今天在课堂上,同学们用心地体会课文内容,相信你会被彭德怀的伟大人格所感染。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小黑板(自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字音,然后与同桌交流汇报自己在字词方面的收获。

(2)全班汇报新积累的词语。(见小黑扳)。

(3)完成填空练习。

这篇课文讲了(谁)_______(什么事?)________。

三、理清文章条理: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这件事?(2—10)。

2、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小黑板出示。

(1)读课文第二段,用“—”画出彭总在公园门口看到“休息”的牌子后说的几段话,想想各是什么意思?该用什么语气读?体会彭总这个人物前后心情的变化。

(2)小组内分角色试着读一读2——10自然段。(请各学习小组长负责)。

2、全班汇报交流(出示三段话)。

(1)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问警卫员:“你们搞的什么鬼?”

(2)“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

(3)“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彭总()地说)。

3、朗读。

(1)刚才同学们分析这三段话确实动了脑筋,分析得很好,如果请你来读,能读出这三种语气吗?(自由练习读)。

(2)师生合作读(师读旁白;男生读彭总说的话,女生读工作人员说的话)。

4、感悟:此时此刻,你体会到彭总是怎样一个人?

5、板书:(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群众平等)。

6、你还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彭总就是这样一个人!

(1)穿便衣;

(2)步行到公园;

(3)很多人亲切地称呼他为“彭总”——(担任国家多种职务,位高权重,但他与群众相处很好,平易近人,与人相处没有官架子。说明他与大家平时相处很好。)。

想一想:“彭总”与平时人们现在叫的“李总、张总”有什么区别?

7、师小结:是啊,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的彭总处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的品质确实令人敬仰,下面就让人们怀着这种敬仰之情把课文有感情地再读一遍。(彭总男生读,女生读旁白的话。师:读工作人员的话)。

五、拓展交流。

六、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师引:彭总作为国家的领导人,都能做到处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班上的班干部中,能不能在班上不搞特殊化?(不能,班干部做得不对,老师照样会批评、教育他们。)再如:学习委员、小队长收作业时,只记别人的名字,自己没交不记自己的名字,劳动委员只叫别人劳动,自己不干活……)。

2、在平时,如果你去爸爸、妈妈单位上,能不能搞特殊化?(坐公家的小骄车等)(我了解我们学校的教工子女、课间一般不随便进入办公室,每天从家里自带开水,参加托管中心,也与其他同学一起同吃同住。)。

七、总结。

1、彭德怀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今天,我们缅怀他,深深地被他的崇高品质和人格力量所感动,所鼓舞。彭德怀同志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世世代代铭刻在人民群众的心里。他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作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发扬。今后我们要向彭总学习,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要与大家平等相处,遇事有商量,本学期开始,国家又给我们减免了学杂费,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心,为了感谢政府,我们从小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创建和谐社会努力。

2、这节课又学会了几种命题的方法。

3、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我们知道了写人离不开事,通进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彭总的优秀品质,而且叙述这件事例中,又重点抓住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心情的特点来写,因而这件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我们又积累了一些词汇。

八、作业(三选一)。

1、把这个故事给家长听,家长评价:———。

2、在小练笔话上用一段话记下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

3、许多伟人,名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懂得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自己官大、有地位就搞特殊化。请你继续搜集一些有关伟人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的事例,下周才艺表演时,请讲给大家听。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三

1、通过口语训练使学生学会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

2、使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听别人的好习惯。

学会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

挂图

一、创设情境,切入话题

同学们看文文和龙龙在做什么呢?

二、展开讨论,明确话题

1、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学习中向哪些人请教过问题,向别人请教过什么问题,是怎么请教的。

2、学生搜集话题。

3、教学生应如何向别人请教:

(1)自己要先想清楚,打算向别人请教些什么,要问几个问题。请教过程中,发现没听懂的问题要及时问明白。

(2)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谦虚、诚恳,要讲礼貌,还要一边听,一边记。

三、扮演角色,小组练习

1、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形式,如,向老师请教,向家长请教,向同学请教。

2、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体验性”演练。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选出三组进行全班表演。

2、引导学生从请教的内容、态度等方面进行。

向别人请教:

内容方面——要先想清楚,心中有数

态度方面——谦虚、诚恳、有礼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四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五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

2、通过品词析句,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本课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难点是在朗读父亲语言过程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配乐朗读录音带,有条件的可制作树林和鸟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资料。

1~2课时。

1、读题。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是你大胆的猜疑)。

2、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

师小结激情: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这篇课文是写父亲与树林和鸟的对话,更是人与大自然的一段真情告白。好好读一读,你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的。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分别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检查学习情况,注意及时提醒(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如:黎、喃、翎、猎等字中边鼻音的区分;幽的笔顺是幽,黎的下面是水的变写,不要写成水字,翎字第二笔的捺变成点,喙字第四、五笔的书写可以老师范写一下。

师再次出示新词,开小火车读生字,组词语。并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全班齐读生词,再次巩固。

3、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4、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些什么,提出自己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

2、再细细读读勾画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到的用文字或是符号、图画作上批注。

3、分组交流。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体会。

4、全班交流。师生、生生与文本间互动。

引导学生找出我的态度变化的词句:茫然、惊愕、真高兴。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惊愕两个词语,并用他们分别造句。

联系上下文抓住父亲的语言,通过朗读体会父亲爱鸟,积累了许多经验。

词语: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宁神静气。

句子:树林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地说道。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学生谈到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上下文说说鸟有什么气味?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

鸟要准备唱歌了。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引导思考:为什么此时父亲也最快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5、分角色朗读父亲与我的对话,在反复朗读中想象意境,感受语言美,体会父亲对鸟和树林、对大自然的热爱。

6、讨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如果父亲是猎人将会怎样?从而体会这句话所表达的我也爱鸟的思想感情。

再反复朗读体会这句话。

1、师生共同小结全文。请学生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2、分角色朗读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搜集有关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故事、资料、图片等,在全班开展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交流会。

附:板书设计。

父亲。

最喜欢幽深的树林。

快活的小鸟看到鸟多。

闻到鸟味。

听到鸟唱。

热爱大自然。

保护环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6个生字。

2、概括1~7小节的主要意思。

3、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4、通过阅读,体会红头在旅行中的心情,了解青头对他的鼓励和援助,感受青头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用自己的指挥热心帮助伙伴摆脱困境。并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理清课文层次。

1、出示:旅行拼读:旅??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字的韵母。师:这个“旅”虽然不是生字,可有的小朋友经常写错,尤其要注意右下部分的写法?书空。

2、旅行是一件让人感到快乐的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他怎么会跑到牛肚子里旅行?旅行的过程是怎样的?)。

板书:怎么会怎么样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是?一只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

出示:蟋蟀指导“蟀”右半部分的书写。

师:这是一个童话故事,通过它,我们会获得一些科学知识。

板书:童话(科普)。

4、课文虽然很长,有20个小节,可它就是分成两个部分来写的?蟋蟀红头是怎么跑到牛肚子里的以及他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二、学习1~7小节,了解并学习概括红头是怎么跑到牛肚子里的;。

2、交流。

概括要点:红头和青头捉迷藏※红头躲在草堆里(小蟋蟀红头和青头在捉迷藏,红头躲在草堆里,一不小心,被大黄牛吃草时吃到嘴里了。)。

3、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可不是红头预料得到的,实属意外。

三、学习8~10小节描写红头的部分,知道旅行过程;。

了解红头的旅行路线。

出示:“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起来。“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了!”红头大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来到了牛嘴里。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明,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2、指名交流,出示图片,在图上用箭头标出所经地点。

3、板书:牛嘴第二个胃第一个胃。

体会红头在旅行中的心情,读好相关句子;。

2、交流并指名读,读出红头紧张、害怕、绝望的心情。

3、引读:红头正躲在草堆里,一不小心,和草一起被牛吃到嘴里了。吓得红头大叫??(“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起来。“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红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觉得??(“那我马上就会死掉了!”红头大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红头悲哀地说??(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又紧张又害怕,(红头的声音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来到了牛嘴里,)红头终于又看见了光明,但是它太累了??(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4、总结:看来红头的这次旅行真是??(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四、学习描写青头的部分,了解关于牛胃的知识,体会青头对朋友的友谊;。

了解关于牛胃的知识,学习准确地表达;。

2、青头是怎么指挥红头的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师生配合读,学生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红头说的话。

3、出示青头的话: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4、请学生读媒体中出示的青头的话,说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知识?

交流的过程中将相关的内容泛红: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牛是怎么吃食物的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牛胃的介绍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牛是怎么是食物的※理解:“这时候”是指牛把食物吃到嘴里的时候。

5、从青头的话中我们了解了牛的胃不同的功能,还知道了牛吃食物的一些特点,请学生连起来将了解到的说一说:(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连贯、衔接)。

再读相关语句,体会青头对朋友的鼓励和援助。

2、交流。

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鼓励、安慰※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鼓励。

师:是呀!青头还在不断地鼓励红头,让他不失去信心,看,这儿还有两个感叹号。(感叹号泛红)。

板书:鼓励读好相关的句子。

3、当红头终于到了牛嘴里,动也不能动的时候,青头就爬到了牛鼻子上??出示: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师:这及时的援助终于让红头脱险啦!

板书:援助4、青头一边??指挥红头,一边积极地??鼓励红头,不仅如此,还在关键时刻给予红头及时的??援助。终于让红头结束了这次??历险。可爱的青头还安慰红头说这次经历是??(读课题)。

课后作业:

找自己的朋友,一个做红头,一个做青头,演一演它们之间的故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七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继续学习这篇很有意思的课文,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父亲、树林和鸟》。

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后,你会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呢?

生1:父亲、树林和鸟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2:父亲是不是种下了一片树林,树林又吸引来很多鸟呢?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在学习课文之前呀,生字宝宝们跑出来了,他们说要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出示词语)。

生:复习生字。

师:红色字是我们平时容易写错的汉字,你们想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哪些问题?(“鼻、雾、蒙、翅”)。

生1:写“鼻”时要注意上边是“自”不是“白”,下边不要写出头。

生2:写“雾”时要注意“雨”变成“雨字头”,第三笔要变成横勾。

生3:写“蒙”时要注意中间有一小短横不要漏掉。

生4:“翅”是半包围结构,“支”的捺要写得舒展,把“羽”托住。

生:认读词语。

师:生字我们现在都学好了,不知道放在课文里面你们还能不能读准确呢?

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并标好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告诉我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师:找得非常准确。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你最喜欢什么?(指名答)。

父亲最喜欢什么?(树林和歌唱的鸟)。

他的喜欢是一时的吗?(不是)。

是多久?(一生)。

“一生”说明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感情很深,谁再来读这句,体会父亲深厚的感情?(指名读,全班读)。

感情多么深厚啊!课文的第一句就概括地写出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板书)。

那课文剩下的部分都是具体地来写这句话的。(板书)。

生:父亲先看到了叶子在动,然后闻到了鸟味,又听到了鸟在歌唱。(板书)。

师:找得非常准确。作者就是通过先写父亲看到了叶子在动,再写闻到了鸟味,最后听到了鸟的歌唱的方式来把父亲喜欢树林和鸟写具体的。现在我们仔细阅读2—9自然段,从哪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父亲爱树林?用“______”画出来,并和同桌交流你的感受。

生:自由读2—9自然段,和同桌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谁来说说?

生: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师:从这句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从“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我知道父亲观察的很仔细。

师:这是对父亲进行了什么描写?(动作描写)(板书)。

你能加上动作读一读这句吗?(指名读、全班读)。

同学们,你会对什么东西望了又望、闻了又闻?(非常喜爱的东西)。

父亲最喜欢什么?(树林和歌唱的鸟)。

谁再来读这句?要读出那份喜爱之情。(指名读)。

那父亲望到了什么?

生:有叶子在动。

师:那我望到了吗?(没有)。

生:齐读“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师:为什么我没有望到?父亲是如何望的?

生:父亲“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比我看得更仔细。

师:父亲看到叶子在动,他就知道了什么?

生:林子里有不少鸟。(板书)。

师:父亲是怎样说的?(喃喃)。

什么叫做“喃喃”?

生:不停地小声嘀咕。

师:请你模仿一下父亲的样子。(指名读)。

为什么要“喃喃”地说?

生:怕惊动了鸟。

师:我看到鸟了吗?(没有)。

生:齐读“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还有哪句能体现父亲爱树林和鸟?

生: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师: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笔直地站立。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父亲看树林看得很投入,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凝神静气。

师:凝神静气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一个词来替换它吗?(聚精会神)。

这个词描写了父亲的什么?(神态)。

那怎么样叫做凝神静气呢?应该是什么表情?(指名演)。

父亲在那里越看越投入,像大树一样生根了,一动不动,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这句。(齐读)。

父亲如此投入,是因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父亲凝神静气地兀立在这,不仅望到了叶子动,还闻到了鸟味。我闻到了吗?

生: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师:这说明父亲不仅观察仔细,而且对这片树林非常熟悉,熟悉到连各种鸟的气息都能分辨。

自由读10—15自然段,从哪些句子中我们可以得知鸟有气味?

生: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师:你平时见到什么东西会是热腾腾的?(热气蒸发的样子)(指名答)。

我们平时见到的刚炒好的饭菜,刚出锅的包子,刚做好的热汤面,我们都能够闻到它们的气味,那鸟的羽毛被焐得热腾腾的,也一定会有鸟的气味。

生: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师:“喙”指的是嘴。请同学们起立,张大嘴巴,深呼吸,此时什么感觉?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就是“舒畅”。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读这句。

深呼吸后,鸟要准备干什么了?

生:“鸟要准备歌唱了。”

师:听过鸟的叫声吗?想不想现在听听鸟的歌声?(播放音频)。

鸟叫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鸟真的唱了起来。

师:鸟儿歌唱时心情怎样?用文中词来回答。

生: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师:你什么时候最快活?

父亲什么时候最快活?

父亲此时仅仅感觉快活吗?还有什么别的心情?

生:担忧。

师:默读20—23自然段,想一想父亲在担忧什么?

生:鸟最快活的时候,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师:为什么?

生: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师:从父亲的担忧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非常的爱护鸟。(板书)。

如何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猎人都具备什么特点?

如果父亲真的做了一名猎人,会有什么结果?

同学们,当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有人打鸟,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指名答)。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要爱护小鸟,保护小鸟。

师: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王维的《画》,请大家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这首诗,再次体会“人来鸟不惊”的和谐景象。(播放音频)。

师: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这堂课也来到了尾声,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树林中去看一看,亲自看看鸟是如何飞的,亲耳听听它们动人的歌声!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八

1、幼儿能通过观察进行描述。

2、训练幼儿思维的流畅性。

3、幼儿能正确的说出自己所看到的东西。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激发了幼儿对熊猫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幼儿不能开口去说,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吸引不住幼儿的注意力。

熊猫挂图一张,具有代表性的熊猫在做什么事情的图片若干张,关于熊猫吃竹叶的视频一段,熊猫儿歌的视频一段。

1、谜语导入(有个小动物,身体胖乎乎,常带戴墨镜,身穿黑白衣,爱吃鲜竹叶)。

2、出示熊猫挂图,分析谜语。

3、播放熊猫吃竹叶的视频,吸引幼儿注意。

4、播放各种图片,逐个讲述分析,正确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事情应该怎么做。

5、给幼儿讲述熊猫的生活习性,分布的区域。

6、让小朋友自己说看到的东西,熊猫爱做什么事情,爱吃什么东西,等等。

7、最后让小朋友观看有关于熊猫儿歌的视频。

1、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是在快乐中度过的,幼儿配合积极,兴趣很浓。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少用成人化的语言,比如“知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多问“为什么”。

3、选材新颖,导入活动很好。

4、在说出谜语的时候应该把速度放慢一点,让小朋友有时间去想。不应该太快出示挂图。

5、可以请小朋友来模仿自己所看到的熊猫的姿势,让幼儿说出成句的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