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8 06:56:03 页码:8
2023年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汇总13篇)
2023-12-08 06:56:03    小编:字海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一

我怀着辛酸泪把《红楼梦》读完,我心潮澎湃,百感交集。为贾宝玉的命运而诉苦;为林黛玉的短命而叹惋。这本千古绝唱的《红楼梦》却从一块灵石而引发出来的。

灵石为了让自己成为奇物,被仙道刻上了一些字,并带到了荣国府贾宝玉的身上。这块石头经历了风风雨雨,从荣国府的繁荣昌盛到后来的败落;从贾宝玉每天无所事事到剃发还僧,都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我赞叹不已,并为荣国府的悲剧而感到叹惋。

我特别喜欢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曹雪芹把人物的动态、语言、神情及场面描写都描写得面面俱到,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别向着贾宝玉,看他每日无所事事的样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务正业,命运注定他一定没有什么好下场。

那些整天吃喝玩乐的大小姐,每天都要作诗、饮酒。在一起玩乐,到头来死的死;卖的卖;亡的亡,不经鼻子一酸,替他们感到可惜,这种封建社会制度对人的不公平。

我要学习曹雪芹能把红楼梦写的这么好,许多地方都能用上诗、词和歌曲串联在一起,配合得十分恰当,让《红楼梦》锦上添花,更加完美了。其中我最喜欢“护管符”上赞美金陵四个大家的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景象,形象生动,总会让人历历在目:贾不假,白玉当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容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但想到贾家、史家、王家薛家都落到穷苦之地,都免不了默默地流下了眼泪。从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的样子,到关在监狱里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真是一落千丈。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我还要学习曹雪芹一波三折的写法,能把人物写得形象生动,好像我已经置身于荣国府中,体会荣国府的兴亡与衰落。

合上书,我看完了《红楼梦》便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二

在《红楼梦》一书中,刘姥姥实在是个小角色,身份低微不说,戏份还不如一个丫环。但她绝对是那种让人过目不忘的人物。书云:“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细读之下,刘姥姥真正是个人精儿!只一样,刘姥姥在贾府中,上至老太君,下至丫环小厮,她接触过的人,没一个嫌弃她,唯一例外给过刘姥姥脸色的是妙玉,那是矫情,自命清高。

从书中有限片断,我们可以看到刘姥姥在人际交往中确有一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商”高。

刘姥姥交际的秘诀之一,做最真实的自己。她清楚自己的身份与贾府有差距,亲戚关系的连接点还是她女婿家跟王夫人娘家连过宗,在贾府人眼中,根本没亲戚这回事,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穷老太,借着点由头来打秋丰的,刘姥姥就认真地演好这个穷老太的角色。自黑就是法宝之一。贾家世袭贵胄,自然有很多稀罕事物,便是等闲市民也前所未闻,刘姥姥的姿态就是,咱是乡下人,没见过,也不怕承认没见过,“乡下人”三个字就是她风雨不透的挡箭牌。因为任何人都没法用一个人自认的身份羞辱她,这种情形别人也不好意思再刻薄她,否则看起来有失身份了。这一点比那些分明家道中落,还要死撑排场的人来得高明无数倍。这才是真正叫做生活在当下。

刘姥姥交际的秘诀之二,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既然你们喜欢逗我取乐,我就让你们乐个够!第二次进贾府时,她带着新鲜瓜果野菜去谢恩,山珍海味的我买不起,送了你们也看不上,但这新鲜瓜果就不是有钱就吃得上,这点还真对了老太君的口味,又得一分。贾府说起来书香门第,但府中读书读的左不过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连看个话本都得偷偷摸摸,特别是女眷,管束更是严格。这等书高雅是高雅,但读起来真不见得有多大吸引力。刘姥姥这儿就不同,山野趣闻,民俗逸事,说起来几个时辰不带重样,还都是少爷小姐们前所未闻之事。说多了没得说怎么办?架不住咱会编哪。两张嘴皮子一得吧,就着眼前这一堆鲜活的美女,楞给诌出一上穿大红袄儿,下着白绫裙儿的“十七八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你说这小姑娘是在过夏天呢还是冬天呢?这一编不要紧,把个怡红公子搅得心猿意马,非得问个究竟。刘姥姥无奈,只得继续往下圆,又弄出个什么老爷,什么若玉小小姐,宝玉竟然一并信以为真,还巴巴地让茗烟去重塑金身。

刘姥姥的交际秘诀之三,不知书但达礼。一进荣国府时,“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刘姥姥知道,贾府可不指着你一个穷亲戚孝敬什么,拾掇利索就了显示出诚意和尊敬,面子上就满足了。到了贾府,刘姥姥也是礼貌十足:“太爷们纳福。”世间虽有“阎王好见,小鬼难求”一说,平时也是被主子呼来喝去、非打即骂,多半也是苦出身,有人尊重自己,自然不会恶语相向。跟小孩问路,也说:“我问哥儿一声”,小孩的虚荣心也得到满足了。见凤姐时,“在地下已是拜了几拜”,若论亲戚辈份,刘姥姥算是平辈,可她又不拘泥这些,反而搞得凤姐有点挂不住,只得说“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道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借以圆场。二进荣国府,见到史太君,“忙上来陪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史太君什么场面没见过,你尊称她老夫人,基本等于没说,但“老寿星”这一称呼尊敬里又带祝福,着实与众不同。老太君一高兴,应了句“老亲家”,接着又叙年庚,无形中以平辈相待,刘姥姥身价立时不同。

刘姥姥的交际秘诀之四,自黑无下线。第一回进荣国府,得了凤姐馈赠钱财,张口就“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您老拔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想象一下凤姐听了这粗鄙之言,必定骂也不是,笑也不是,事后回想,倒要笑得直不起腰。二进荣国府,史太君安排宴客,“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言语。”听者无不笑喷,现场场面混乱,一度失控。藕香榭行酒令时,“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句句不离乡下人身份,却也十分押韵,惹得众人大笑。

刘姥姥的精彩,全在她定位清晰,却不唯唯诺诺,敢于表达,真实不伪,比那些或阿谀谄媚,或狐假虎威,或自命清高,或弄巧成拙之人,高出何止一筹。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三

花了60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把红楼梦完整的读了一遍,一直都以为这样舞文弄墨的文学著作不适合自己读,但是越读越被其所吸引。原来一切都是自己以为,很庆幸,能在这个年龄读了一遍红楼梦。手指从书中一页页翻过,潇湘馆的竹林便在我指下长出,蘅芜苑的奇草仙藤也爬满了玲珑石,换了冠带的贾宝玉对林黛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刚开始读时,真的被乱到了,各种人物关系,各种姑表亲姨,各种丫鬟小妾,导致每读到一个新的人物都要在人物关系图上去找。最佩服的是曹公,究竟要怎样的生活经历和才思敏捷才能将丰富的中华文化融入到一本书中,全书几百个人物,要根据几十个不同的人物背景和性格分别作诗,同时要求诗作出来让人能一眼分辨得出层次的高低。

读红楼梦,就是读人物关系,黛玉之清高,宝钗之贤淑,湘云之豪爽,熙凤之精明,丫鬟们也是各显异彩,温柔如袭人,率真如晴雯,知心如紫鹃,刚烈如鸳鸯,‘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的平儿,叛逆而又疯癫的宝玉。

黛玉如初恋,是刻骨铭心,是单纯的,是美好的,但是和黛玉这样的女孩子在一起应该会比较累吧,结婚还是应该像宝钗这样的,贤淑,面面俱到,平平淡淡。

最喜欢的还是晴雯,娇好的面容高挑的身材,性格率真而不做作。晴雯并非不爱宝玉。病晴雯勇补金雀裘一回,便把晴雯爱之深描写的淋漓尽致。晴雯的死,宝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在这样封建礼制下,虽说有贾母疼爱,然终是一个弱柔公子,平日里都没几分阳刚,又能做些什么呢?宝玉终究去看了晴雯,又做了诔文。

越读到后面,越觉得凄凉,金钏儿被冤枉投井而死,元春暴毙,迎春,被夫家折磨致死,探春远嫁,惜春和紫鹃出家,晴雯被驱除病死,贾母王熙凤病死,黛玉在宝玉和宝钗大婚之日伤心而死,何等凄凉。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读红楼梦,真的可以让我们读懂人生,读懂里面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四

我曾经十分不喜欢宝玉,因为我认为他太过风流倜傥,到处沾花惹草,却又不负责任。他曾与袭人鸳鸯麝月之流顾盼生情,心中却又怀揣着林妹妹。

处处留情,缱绻风流。直到看到“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儿,来至池边,抖在池内”,宝玉担心脚步践踏花瓣,便用衣服兜住花瓣。他对于自然界的美,亦珍视,亦追求。他爱的,原是这世间万物的美。

爱有情者,亦爱无情者。他曾向鸳鸯讨吃胭脂,又在雨中提醒龄官,他曾在水仙庵哀悼金钏,又为晴雯杜撰芙蓉诔。他爱惜着绿蕊新发,初春乍到,窈窕少女的生机勃勃,却拒绝着枯草衰颓,深秋萧瑟,老妪孑然的残败迟暮。

他只爱生命伊始不受污浊的澄净的美。就像对莺燕的低喃,对荷波的惊艳,对女儿们的多情痴狂。

因此他“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因此他“拿了篦子替他篦。”因此他“自己烫了手,倒不觉的,只管问玉钏儿‘烫了那里了?疼不疼?’”。

因此他“想起上次袭人喜吃此物,便命留与袭人了。”

因此他“偏寻根究底,只因村姥姥信口开河。”

因此他“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他本是青埂峰下一块顽石,却钟于琼闺秀阁,日月清华。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五

贾宝玉终于又上学了!荣国府里,贾母、王夫人并众姐妹们是一番高兴,以为宝玉这下必定勤学苦练,学业长进,功名指日可待。

且慢高兴!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先前宝玉是那样的厌恶读书。记得吗,不久前,在宁国府里,宝玉倦怠,欲睡中觉时,侄媳“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原来这些字画都是劝人勤学苦读,学会处事做人的。

曾几何时,一向对读书深恶痛疾的宝玉,现在忽然要“速速作成”上学之事。他对秦钟说:“咱们回来告诉你姐夫姐姐和琏二嫂子。”并说:“你今日回家就禀明令尊,我回去再禀明祖母,再无不速成之理。”缠着贾母,急切地要让秦钟陪他去学塾读书。

是什么原因呢?

小说第七回,写贾宝玉和秦钟相见:

那宝玉只一见了秦钟的人品,心中便如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早得与他交接,也不枉生了一世……秦钟自见了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凡,更兼金冠绣服,骄婢侈童,秦钟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结,可知‘贫瘘’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二人一样的胡思乱想……你言我语,十来句后,越觉亲密起来。

这是一般的朋友相见吗?这简直可以和贾宝玉、林黛玉相见媲美。

原来,急切要上学只是个借口,“醉翁之意不在酒”,为情爱入学,为风流读书才是真。

且看他们在学堂的表现:

“自秦、宝二人来了,都生的花朵儿一般的模样,又见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缠绵。因他二人更加亲厚,也怨不得那起同窗人起了疑,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内外。”

由此可见,宝玉和秦钟在学堂的相处,“同来同往,同坐同起,愈加亲密”,关系非同寻常,学童们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起了疑,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内外”。

再往下看:“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更有两个多情的小学生,亦不知是那一房的亲眷,亦未考真名姓,只因生得妩媚风流,满学中都送了他两个外号,一号‘香怜’,一号‘玉爱’……如今宝、秦二人一来,见了他两个,也不免绻缱羡慕……香、玉二人心中,也一般的留情与宝、秦。因此四人心中虽有情意,只未发迹。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不意偏又有几个滑贼看出形景来,都背后挤眉弄眼,或咳嗽扬声。这也非止一日。”

接下去故事的发展是:秦钟香怜恋风流,同学金荣起疑心。流言四起惹口角,群童争斗闹学堂,以至于砚瓦书匣齐飞,门闩马鞭共舞,搞得一片狼藉。

作者写得真精彩!

写得最精彩之处,我以为要数作者对那批看热闹的小观众的描述:

“众顽童也有趁势帮着打太平拳助乐的,也有胆小藏在一边的,也有直立在桌上拍着手儿乱笑,喝着声儿叫打的。登时间鼎沸起来。”

几个“也有”,把这群小顽童又胆小又要“看火烧望兴”(“兴”,俗语,即“烧得旺”之意)的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六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尽管看过了,但是书中有的描述还是演员不能及的,还是被书中所描述的传奇故事所吸引。

既然描写的那么好,其中的一些经典场景当然让我难忘。如,黛玉葬花、湘云醉卧、晴雯撕扇、宝钗扑蝶、宝玉挨打等等......

我们对《红楼梦》进行细读品味,就会发现“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只是一个空泛而美好的愿望。说到底,惟其艰难,主人公的受难,更能凸显宝黛二人爱情的价值感。我们并不能偏激的说谁对谁错。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比名利,比金钱,比青春都要重要一点点,不多,就一点点。

袭人可以说是里面最可怜的一个角色,袭人是宝玉的通房丫头,日后宝玉成婚了,她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林黛玉有时还会笑称袭人是嫂子,可见黛玉对这事也是有看法的。

当我看到袭人开始在人前搬弄是非,想让黛玉搬出去的时候,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凡人容易犯的毛病,自私,软弱,首鼠两端。可她应该得到谅解,因为不是不同情他人,就是不怜悯自己。

等我们看到了红楼的结局:黛玉的惨剧,宝玉的悲剧,宝钗的闹剧。

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种人生归宿可以选择,那么,死于伤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发芽的灰暗生活里,更合我意。

林黛玉那种“碧云天,黄花地”的哀愁,并不是空泛无由的,好的感情总是最接近人类美的本质。女子对此的追求要更偏执些,注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宝黛二人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感情是一种如此稀缺的资源,除了珍惜,我们别无它法。

然而,说它是一部悲剧,也确实如此。而导致这成为悲剧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人公。黛玉本是书香门第的女子,比别人更出类拔萃。她刚进贾府的时候,贾府上上下下都称赞她,喜欢她。可是她太聪明了,锋芒都露了出来,她不像薛宝钗那样有心计,她嘴巴想说啥就说啥,比刀子还尖利。因此,贾府的人都有意疏远她。

《红楼梦》是历史性的悲剧,通过对封建豪门贾、史、王、薛四家从辉煌到腐败的过程描写,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极端腐朽,展示了它无可挽回的堕落和崩溃,以及必定灭亡的命运。虽然是必定灭亡,虽然是应该灭亡,但是,造就“灭亡”的这个社会,是很令人深思的。

有人说,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是也只有当好的东西没有了,才能触动人心中的痛,也才更耐人寻味,回肠荡气。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七

最近正重读《红楼梦》。原本给自己列计划一天一回,共一百二十回,想着能在一百二十天里逐字逐句把它读完,那也算是不小的成绩。谁知,一两回读下来,根本刹不住。忍不住一直往后续,每天三四回。

二十年前我初读《红楼梦》,不管内容,只求情节,里面的诗词歌赋,繁琐的吃穿住行细节通通略过。仅仅把它当作宝玉宝钗黛玉三角恋故事来读。所以,除了认识几个主人公,几乎毫无收获。如今再读,态度完全不一样了。不仅书中所有配诗逐字逐句细读,连书下方每一个注解都不放过。碰到我喜欢的名言佳句我还会拿笔记录下来,这是我第一次读书时旁边还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一点也不觉得麻烦,相反,很是享受。

虽然网上有现成的人物关系图可以下载,但我自己根据自己掌握的进度,慢慢完成了一个人物关系思维导图。自己做的,记得更牢,有利于后面阅读。

现在再读此书,感受真的很不一样,收获太多了。要知道自己这些年来了到底有没有成长或者变化,拿起曾经读过的一本书再读,就知道了。同一本书在不同年龄段读起来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个人的经历、阅历和人生经验,还有理解能力,思想观念等等都在变化。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大百科全书,故事性也很强,确实名不虚传,好看至极。若要问我现在每天早上起床的动力是什么?当然是起来读书,有好书在召唤,我舍不得赖床。心理专家说,幸福要向内求,外在的东西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短暂的。

想想也有道理,难怪我从来没有因为要看一眼隔夜买的某个奢侈品牌包包而催促自己快点起床过。倒是常常为了某个约会、某本书或某次出门旅行而兴奋不已,不想睡觉。

那么,你每天早上起床的最大理由是什么呢?愿你跟我一样,有所热爱,也有所期待。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八

《红楼梦》开篇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说女娲补天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经过此地,施法使其有了灵性,携带下凡。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石之托,抄写下来传世。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

书中故事起于甄士隐。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被拐走,不久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甄带妻子投奔岳父,岳父卑鄙贪财,甄士隐贫病交攻,走投无路。后遇一跛足道人,听其《好了歌》后,为《好了歌》解注。经道人指点,士隐醒悟随道人出家。

贾雨村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黛玉读书。林如海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贾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即贾政之妻王夫人,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贾赦儿子贾琏之妻王熙凤(凤姐),以及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宝玉因见表妹没有玉,认为玉不识人,便砸自己的通灵宝玉,惹起一场不快。

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时,发现英莲被拐卖。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一同到京都荣国府住下。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

沦落乡间务农的京官后代王狗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打秋风。凤姐给了二十两银子。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金锁治病,后一直佩带。黛玉忌讳“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示宝玉。

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求仙学道,贾珍在家设宴为其庆生。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其族弟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秦可卿病死。

贾政长女贾元春加封贤德妃,皇帝恩准省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荣府。

元宵夜,元春回娘家待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情意绵绵。书童茗烟将《西厢记》等书偷进园给宝玉,宝玉和黛玉一同欣赏。宝玉庶弟贾环嫉妒宝玉,抄写经书时装失手弄倒蜡烛烫伤宝玉,王夫人大骂赵姨娘。赵姨娘又深恨凤姐,便请马道婆施魔法,让凤姐、宝玉中邪。癞和尚、跛道人擦拭通灵玉、救好二人。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九

一部小说,最重要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要交代清楚,可是中国小说最著名的代表作《红楼梦》,却在这几方面都留下了太多的悬疑。本人研读之下,对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感到不合情理之处甚多;虽前后连缀,考查再三,仍然是一片迷雾。今开列如下,以征慧识。

书中第二回说:“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紧接着就是贾雨村应聘做家庭教师,“看看又是一载有余,不料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病而亡。女学生……旧病复发,有好些时不曾上学。”在这些叙述过程中,没交代季节和具体月份,但黛玉生日大,是二月十二。第六十二回探春和袭人谈论生日时,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看来此时黛玉年龄应该是六岁,不可能是七岁。而且按照过去民间风俗,计算岁数大多以虚岁为主。

接着出现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作者通过冷子兴的嘴,给我们勾勒出贾府大家族的历史和现状。这个夸夸其谈的冷子兴是一个什么人物呢?为什么他对贾府如此熟稔?书中介绍,此人是都中一个古董商,是贾雨村最相投契的有作为大本领的人。但这个身份只说明了冷子兴的职业,第七回则注明了他是贾府地位重要的当家人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女婿。周瑞夫妇在荣国府管理层中地位仅次于以资历取胜的大管家,直接听命于核心层驱遣,是被公子、小姐称为周哥哥、周姐姐的有一定权威的人物。这样看来,冷子兴的演说就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令人可信的事实。

冷子兴说贾宝玉:“如今长了十来岁”。这时宝玉和黛玉的年龄差是四岁多。

林黛玉在贾雨村伴送下乘船赴京都,路程再远,船速再慢,也用不上半年时间。这一点通过贾母的话能反映出来,贾母说:“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里,把你林姑娘暂且安置在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给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排吧。”可见林黛玉是在当年秋天从扬州出发,冬季到达贾府的。因此林黛玉到贾府时,还是六岁。

第三回黛玉回答王夫人时,陪笑道:“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这就出现了第一个年龄谬误,宝玉此时到底是十几岁还是七岁?第九十回贾母谈给宝玉娶亲时说:“况且林丫头年纪到底比宝玉小两岁”,又出现了第二个谬误:林黛玉究竟比贾宝玉小一岁还是小两岁?当然这个谬误是续书中出现的。

再看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左右瞻顾,事事小心,言谈举止深合礼仪。一个六岁孩子,即使受过教育,也难以面面俱到顾及周全,书中出现的分明是个娴静典雅的少女形象。从宝玉和探春(探春比黛玉还小)的对话,也根本不是孩提间的话语。探春听到宝玉给黛玉取名“颦颦”,问道:“何处出典?”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个字岂不美?”探春笑道:“只怕又是杜撰。”宝玉笑道:“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大多呢。”还有作者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刻画林黛玉的美。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标致人儿”——是描写小女孩的口气么?宝玉初见林黛玉时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神仙似的妹妹”、“捧心西子”更是对青年女性的赞语。同一回出现的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也不是五六岁的小女孩形象。

贾母让黛玉和宝玉住在一个房间,中间只隔一个碧纱橱,如果都是小孩子,还没有什么,如果是十几岁的年龄,能不防嫌吗?别说是封建礼教盛行下的贾府,就是现代人也不能这样安排住宿。这又是人物描写与实际年龄极不搭界之处。

让我们继续探讨,书中并无任何过渡性的叙述,就到了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梦中与秦可卿发生云雨之事。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再怎么早熟,也不可能发生男女之事,这时的宝玉最小也应该是十四五岁年纪。实际情况怎样呢?第五回宁国府赏梅(梅花开的时间应是腊月或正月)。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书中说:“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刘姥姥见到凤姐穿的是冬装,“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说明又过了一年。接着是贾宝玉认识秦钟,二人入家学读书。第八回写道:秦邦业却于五十三岁上得了秦钟,今年十二岁了。第九回贾宝玉对秦钟说:“咱们两个人,一样的年纪……”

接着贾府经过秦可卿患病、宁国府家宴、秦可卿丧事、林如海去世一系列重大事件,时间不觉又来到年末。第十二回写道: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因为身染重疾,写书来特接黛玉回去。贾政过生日时(书中没写具体日期)接到圣旨:贾元春被封为贵妃,并立即开始修建大观园。如果是冬季,北京天气寒冷,不可能进行园林施工,所以贾政过生日应该是转过年的春天。庞大宏伟的工程足足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完工。第四十二回讨论贾惜春作画时间时,黛玉说:“伦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就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的功夫呢。”

元春省亲该是又一年的元宵节。这样算来,从第六回开始,时间整整过去了三年。

元宵节后,书中明确写出,正月二十一,是薛宝钗的十五岁生日。这时的贾宝玉应该是十三岁。接着在第二十五回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宝玉中邪祟时,瘸和尚为宝玉治病,持玉念道:“青埂峰下,别来十三载矣”。

无论从薛宝钗过生日,还是从与秦钟相识,两者都能倒推出,第五回时的宝玉应该是十岁。十岁年纪就梦游太虚幻境,还经历男女之事,真是闻所未闻!端的“又向荒唐演大荒了”!

书中三十九回,贾母问刘姥姥:“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起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硬朗。比我大好几岁呢!”可以推断,此时贾母大约是七十二、三岁。时隔不多日子,应该是同一年,第四十五回,林黛玉对薛宝钗说:“我今年长了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怪不得云丫头说你好”。这样看来,此时宝玉是十六岁,宝钗是十八岁。

第七十一回,书中写道: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大寿,与七十三岁相差七年。此时宝玉、黛玉、宝钗分别是二十三、二十二、二十五岁,都已过了成婚年纪,真是不可思议!

其后七十八回,宝玉作《芙蓉女儿诔》中说:窃思女儿自临人世,迄今凡十有六载。晴雯死时是十六岁。可实际情况,晴雯比宝玉大。第六十三回写到袭人的年龄:“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同庚,黛玉与他同辰”。第六回写到袭人比宝玉大两岁:“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说明晴雯、袭人、宝钗三人同龄,都比宝玉大两岁。贾母过八十大寿过了很久,而晴雯才十六岁,比她小两岁的宝玉不能不是十四岁。说宝玉十四岁还比较合乎实际,因这时的园中姐妹都没有出嫁。所以,贾母的年龄肯定出了很大问题。另外,书中很多人物的年龄都模糊不清。

书中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的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雨村笑道:“弟族中无人在都,何谈及此?”子兴笑道:“你们同姓,岂非一族?”雨村问:“是谁家?”子兴笑道:“荣国贾府中,可也不玷辱了老先生的门楣了!”雨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自不少,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能逐细考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认他,故越发生疏了。”

子兴叹道:“老先生休如此说。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雨村道:“当日宁荣两宅的人口也极多,如何就萧疏了?”冷子兴道:“正是,说来也话长。”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金陵是南京,石头城更是南京别称,通过上面述说,金陵即是都中(都中即京都)。可从第三回开始,林如海托贾雨村带黛玉乘船从扬州出发,赴京都前往贾府,京都明显是北京。林黛玉到贾府后,书中多次出现下大雪场景,贾府卧室都有炕,手炉、脚炉等北方家居必要设施。南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雪,更不会下得那么频繁。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贾母来了,很生气地对贾政说:”去看轿!我和你太太、宝玉儿立刻回南京去!”

第一百二十回,书中写道:且说贾政扶贾母灵柩,贾蓉送了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贾蓉自送黛玉的灵,也去安葬。

另外还有很多地方都能验证:京都是北京而不是南京。

这是地名上的第一个舛错。

第二回贾雨村对冷子兴说:“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这是贾雨村给出的贾府位置图:“二宅相连”,应该是“二宅相对”;而且是东西相对。

再看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的情况: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是外祖的长房了。”又往西不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这里宁国府与荣国府同在大街北面,东西相连。

大观园的设计也是基于两宅相连的地理形势。先令匠役拆宁府会芳园的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已尽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条小巷界断不通,然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联络。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了来的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便,凑来一处,省许多财力,大概算计起来,所添有限。通过以上叙述,进一步证明了荣宁二府的位置是相连而不是相对。还有第六十六回,柳湘莲对贾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第六十三回,忽见东府里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第八十八回,小丫头琥珀过来回贾母道:“东府大爷(贾珍)请晚安来了。”第一百零七回,书中写道:贾母素来本不大喜欢贾赦,那边东府贾珍究竟隔了一层。以上都明确说明了宁荣二府东西相连。这说明贾雨村口中的宁荣二府位置是错的。有人说第二回贾雨村看到的是贾府老宅,可书中并未交代,从他和冷子兴的对话,说的就是贾府现状。

1、祭祖活动中失踪的贾蔷。

红楼梦中主要人物以外,贾蔷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第九回贾蔷首次登场:这人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之中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跟着贾珍生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得还风流俊俏。他兄弟二人最相亲厚,常共起居,宁府中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专能造言诋毁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什么小人诟啐谣诼之辞。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这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虽然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眼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阅柳为事。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因此族中人谁敢触逆于他。

因为贾珍与贾蔷的特殊关系,修盖为贾元春准备的省亲别墅(大观园)时,贾珍派贾蔷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负责整个戏班筹建工作。回来后贾蔷做了大观园戏班的总管,并得到龄官痴心的爱。贾府败落后,他和贾环、贾芸沆瀣一气,利用代理管事的机会,偷典偷卖、酗酒聚赌,把贾府闹得乌烟瘴气。这里想说的是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书中写道:众人围随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帐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像。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下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里。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媳妇,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贾蓉方退出去,归入贾芹阶位之首。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些空地。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十

与多数中国小说一样,《红楼梦》中也有第三方,又与多数小说不同,《红楼梦》中的第三方并不让人觉得突兀多事。故,在我以前读红楼的时候,经常会忽略第三方的存在,而再次翻开《红楼梦》第一回,却觉得不仅存在着第三方,且第三方不是一个视角,而是好几个。

首先,女娲补天剩余石,即宝玉颈中所挂的通灵宝玉,是整个故事的记述者,通篇《红楼梦》都是顽石回到青埂峰下,情僧路过看到,并抄录下来的。这块通灵宝玉是宝玉落草时带来并在以后被挂在颈中的,那么以它的视角所描写的,应该为宝玉所看到所经历到的故事。想来脂砚斋的批语在后文常向石兄发问,开始时觉得荒唐有趣,仔细想想,却极为正常。

其次,一僧一道为积功德,在警幻案前挂了号,要去超度几个冤鬼。一僧一道能力有限,自己也说自己只能去度脱几个,故,没有在每个角色的故事中出现。但是后文中,有几个重要人物的结局,却与他们分不开关系。

再次,警幻仙姑作为司掌人间风月情事的“神仙姐姐”,连绛珠还泪都是由于她一问而引起的,再加上她的几个司中写着古今女子无法摆脱的结局,可见这个冷静的第三方虽极少参与故事,却无时无刻不在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最后,第一回云“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由此可见,不论本书的原作者是否为曹公,曹公作为增删者,是不同于前面的情僧、吴玉峰、东鲁孔梅溪三个传抄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与他进行过增删。增了什么,删了什么,我们没有对比,不得而知,然而在程本《红楼梦》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

觉其行止见其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

悔又无益,大无可如。

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之时,饫甘。

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

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

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

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

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

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

后红学家认为这段话是脂砚斋的记录,故把其放在了脂批中。不管怎样,在书中,这段话都是作者自云的,再想曹雪芹将这部书题曰《金陵十二钗》,那么这十二钗的女子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倒有可能是曹公亲身经历的事情改编而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常有人说《红楼梦》中的很多事情与曹雪芹家的事情暗合吧。因为曹雪芹本身也就是一个第三方嘛。

细想起来,在一部小说中出现五个第三方视角而不让人觉得混乱及喧宾夺主,《红楼梦》在文学上的造诣颇深。以前读小说,最讨厌有一个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的第三方,时不时站出来对书中的人物或褒扬或批判,又或者对读者指手画脚一番,而《红楼梦》因为将第三方设计成了五个,每个第三方都以自己的视角看故事,不再是全知全能指手画脚的,读起来混自天成,实值得学习。

第一回中,僧与度脱香菱而甄士隐不舍,到后来甄士隐自己被道士所度,完成了以僧道眼中所看的第一个故事,而贾雨村这个角色则是曹公自己说的“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的,以此为女子做传。带着这样的“任务”,贾雨村一出场,便认为自己遇到了风尘知己。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十一

这是中国的一部非常伟大的作品,它独具的色彩,让无数人爱不释手,也因此他成为了中国四大文学作品的其中一部。在我看来,书中完美的爱情是作者对人所具有的感情的赞美,而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对于命运的反抗是他对所处的时代的一种无奈的追求。没错,这就是红楼梦。

小说主要以贾府的由繁华到衰败的这一系列过程为线索,描写了居住在大观园中的女子不同的生活及性格。

有很多人讨厌林黛玉,说她是病秧子,说她只会哭闹。但是也有很多人喜欢她的才情,喜欢她的多愁善感。而我,我毅然站在林黛玉那一边。我喜欢她那似水的柔情和她的才华横溢。但是,无论我们对林黛玉有哪样的评价,都只是我们自己的观点,而不能代表曹雪芹塑造这个形象时所带有的感情。

曾经,拿起红楼梦,就便为宝玉和黛玉之间完美的爱情感动着。即便最后,两人并未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也许正因为这一残缺,才会显得他们之间的爱情更为壮烈吧。我常在想,如果黛玉没有死,如果贾宝玉娶的不是薛宝钗,那么,这样的结局是否会更完美点。不过转念一想,假如真的这样做了,还会有多少人被宝黛之间的感情感动呢。完美不一定是最好的结局吧。

我是特别喜欢,黛玉葬花这一节的。当黛玉担着花锄,花锄上挂着纱蘘,手里拿着扫帚去葬花时是则样的一幅画面啊,悠然中又伴随着点点忧伤。

宝玉和黛玉是书中最重要的主人公。他们都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的条约束缚,都敢于抗争,只是这种抗争被整个封建社会扼杀了。宝黛之间的爱情也随之石沉大海。命运总是这样,没有绝对,但还是要反抗。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十二

是谁?用那满纸的荒唐,演绎着红楼的悲伤。又是谁?用那满腹的辛酸,辗转着宿命的凄凉。

是否是金陵的烟火太凉,冷却了璀璨华裳。是否是前世相逢的缘分太浅,才让如花的人儿天各一方。

多想留住红颜那一抹灿烂的容光,不用在一把辛酸的泪雨苦痛惆怅。多想在最初的太虚幻境一直留守,才不必在现世中忍受着无可奈何的寸断肝肠!

终难忘,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过往。

终哀叹,风月情债、梦醒而碎的心伤。

人生总是有太多的无奈难以抉择,世间的悲欢离合更是宿命难以摆脱。在红楼的那场迷梦中,有那两个至情至性的奇女子(宝钗、黛玉),她们将世间女子的美集于了一身,却也难免红颜薄命的一场凄凉。

世间的偶然总是让人难以捉摸,就像宝钗、黛玉两个名字简单的结合在一起,便是宝玉的拼合。原来,出生赋名的那一刹那,就早已注定了三个人缠绵不觉的纠葛。

世人皆赞美金玉的良缘,身临其境的人才会懂得幻化的宝玉与僧人赠与有意的撮合,永远不敌前世真身那场顽石与绛珠仙草的木石前盟。

满是华光的金钗注定要在世俗的大雪中掩埋,而那世外的仙姝前尘旧缘更是无法摆脱今世强加的伪装。

在这场谁都没有主动权的爱情赛跑中,情海的禁锢将每个深入幻境的人束缚。而这场无可奈何的角逐,最终留下的也只是零落满地的残红。

有人说宝钗是最终的赢者,因为最终是她穿上了红妆嫁给宝玉,促成了金玉良缘的世俗神话。可是这场金玉的贵重并非是那场良缘的最好归宿,当宝玉披上袈裟成为了和尚,独守孤灯的惆怅哪个旁人能体会这份无奈弹起的“终身误”?当两个人上演着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模样,宝玉的心早已随魂断潇湘的黛玉守候着木石前世的约定,寻觅到天涯的方向。

依稀记得初见时的模样,似曾相识的目光将前世今生的夙愿点亮。不管轮回磨灭了多少前尘过往,仍然记得三生石畔挥洒甘露的芬芳。你别了仙草的修行逐我来到尘世的方向,我亦可抛却锦衣罗裳披上袈裟守候着你我的地久天长。你为我泪水流尽魂断了潇湘,我亦可在灵魂的领地仰望着你离去的方向,用几世的修行与你在红尘的痴想中长相厮守热恋一场!请不要再让颦儿的眉头深锁着忧伤,要相信金玉的光芒不会让木石的真情迷失了方向!请不要在伤感中苦苦彷徨,死生相别的人亦可携手比翼飞翔!

梦醒、梦碎。那场风月的情浓,在那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上演着怀金悼玉的感伤。

魂归、魂逝。那场情海的幻天,在那枉自嗟、空牵挂、无奈处,诉说着水月镜花的凄凉。

相守却无法相爱,最终连相守都成为一场空想,金玉的无奈,打湿了点点红妆。

相爱却无法相守,泪尽而归时彼此痴念的人近在咫尺却天各了一方,木石的悲哀注定此生哀怨一场。

繁华梦碎红楼泪,天涯何处觅香丘?

感叹人生的一场相逢,齐聚了世间最艳丽的风景。叹惋那场毁灭繁华的寒风风,造就了百花落幕的凋零。

忘不了芍药花丛那个痴儿鼾睡的身影,蝶儿戏舞的香艳中那个明媚如春的神情。纵然是有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的凄景,然而在悲凉中英豪的你亦可追寻喜悦的罗丛。你醉后伏过的的青石依稀记得你可爱的倩影,飘零的落红为你披上温暖的斗篷。丈夫的早逝让青春的美丽成为了幻境,无终的结局更让世人心痛产生猜测的共鸣。你也曾在寒塘寻觅鹤影,你也曾隔晶帘遥望风景。寂寞的霜娥爱上了寂寞的清冷,滴泪空守的玉烛又向何人诉说着虚廊幽情?乐观的湘云,无奈的湘云,注定了一场探春悲秋的黄昏!

都说你机关算尽太过于聪明,到头来却生生害了卿儿的性命。你的精明强干让世间的男儿叹服,然而算计来算计去一场痴迷竟让所有的迷梦变幻成空。谁能体会你高楼上临风的孤独,谁能理解你坚强下掩藏的哀愁。半世的心思只为了一个家富人宁的憧憬,到头来却遭受天怒人怨的秋风。“生前心已碎,死后心空灵”,叹人世的悲欢离合终究难随人定,三更梦醒处累尽了几世聪明?轰隆隆大厦从根倾,一纸红颜的薄命将刚强的王熙凤葬与无情!

十二钗里将你的着墨太少,然而上苍却赠了你一个“巧”。虽然是出生在官宦贵胄之家的千金小姐,然而梦幻的繁华终如一曲昙花!倘若你的生母在黄泉下知晓你遭逢贪图银钱的狠舅奸兄伤害,是否会将怒火压下?倘若熙凤知晓就你一命的她,是否会庆幸曾经结识那么平凡的穷人家?感谢上苍让巧姐遇到了刘氏恩人,纵是此生荒村野店做个纺纱浣衣的村妇,也是悲凉中最温暖的守望。

四春将叹息留给了世间,而好事终的慨叹却留给了最初的瞬间。忘不了你的最先的出现,最早的离开,是你的手开启了那段太虚的梦幻。都说你是祸水的红颜,家败的根源,谁又能知道你“情可轻”的种种叹惋?人的一生经不起太多惆怅的无奈,花容月貌的袅娜仍害了可卿的命运牵连。短短的人生留下了太多的谜团,一场孽缘写尽了荣宁的悲欢。

飞鸟各投林,百花芳菲尽,梦影残痕的惆怅,零落了谁的容颜?

朝为红颜美,暮成白骨灰,一场红楼的旧梦,叹坏了谁的悲欢?

红楼梦读书笔记回目篇十三

贾宝玉在书中被贾政成为“无知的业障”“不肖的孽障”,可从书中情节可见,他并非无知,只是不喜欢读为了做官而读的《四书》罢了,便被贾政称作“无知”。从他给林黛玉取字,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等情节可见,他的知识面很广,其实是喜读书的。

赠林黛玉表字,从见面到赠字不到一会,他便从脑子里搜索到了合适的表字“颦颦”与其出处。可见其并非无知。

宝玉写的字被众人夸赞,黛玉见了他的“绛芸轩”三个字也连连称好,还请他帮忙写一个匾。可见宝玉的字着实好,在书法上也没少下功夫。

贾政怒斥宝玉念了些流言混话,学了些精致的淘气,“学《诗经》只是掩耳盗铃罢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要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贾政、邢夫人等认为有关仕途的《四书》才当是书,而宝玉不爱读《四书》,就被他们认作“不喜读书”。可见宝玉“不喜读书”是被封建思想观念冤枉的。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宝玉的诗歌才华大放异彩。既识得罕见的花草,还能道出其名出处。随口一吐,就出口成好诗,让众人连连称赞,自愧不如。可见其读书之广。

由此可见,贾宝玉只是不喜欢有关当官的、推崇人情练达的书罢了。他喜读书,只是不喜读那一类书,便被众人误认作“不喜读书”。

只因不喜仕,误认不喜书。作者:高一(1)班林丹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