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8 10:19:14 页码:9
最新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通用13篇)
2023-12-08 10:19:14    小编:笔尘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篇一

摘要:

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人们对环境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经济得到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环境效益没有给予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导致目前土木建筑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对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而节能环保技术则是现阶段解决目前现实问题主要手段,因此土木建筑领域中应当加强对节能环保技术的全面应用,并积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引进先进技术,实现节能环保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促进该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能够得到稳定而持续性的应用,从而推动解决现阶段环境问题的步伐。

关键词:

1、我国土木建筑施工中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的重要作用。

1.1有效推动我国土木建筑施工得到进一步发展。

现阶段,环保节能技术在我国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全面促进土木建筑行业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工程施工过程中资源使用量的降低,全面推动土木建筑工程造价的减少。我国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凸显了节能技术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节能技术能够起到保证土木建筑施工质量的作用,除此之外,因为土木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地点高度复杂以及施工周期较长等多种特点,所以在土木建筑施工中想要良好的应用节能环保技术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1.2全面提升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目前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及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的作用,能够为人们创造出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全面提高我国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环保效果,应当积极立足于工程建设的具体特点并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及时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所以现阶段在我国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大力使用具有高度环保性的材料,从而进一步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有效提升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

2、土木工程的施工中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措施。

2.1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中常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致实际施工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所以在节能环保技术的实际操作中,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改变,以保证节能环保技术具有实时有效性。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的时候,工作人员不仅要考虑到土木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也要结合节能环保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以保证施工方案和节能环保技术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优化施工方案中,工作人员应根据施工需求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及物理资源,从而降低资源浪费的可能性,也有助于后期的监督管理,避免机器空转等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工作人员应制定施工作业的规范标准,不仅要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也要规范工程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标准,从而避免施工人员应意识问题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现象。

2.2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

通常在进行土木工程的施工中都会进行挖掘工作,在挖掘施工中就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草坪破坏等等。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土木工程的施工之前,应做好环境勘察工作,通过技术手段和设备手段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和绿色面积,并通过测量绘制技术将环境破坏控制到最低点。同时,如果是在城市中行人来往众多的地段,应考虑到裸露出的土方会产生扬尘,这些扬尘造成的环境污染会威胁到附近居民的生活健康,所以在施工中应及时进行土方覆盖施工,尽可能降低施工环节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此外,在土木工程完工之后,在条件允许下应进行环境修复工作,通过植物栽培和回填水土改善现场环境。

2.3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中常常都会消耗多种资源,例如化石燃料、电力能源等等,其中有些能源可以通过其他可再生能源代替,从而在节约能源的时候,也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就目前来看,太阳能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尤其是在机械设备层面上的应用已经逐渐趋向成熟期,如果将太阳能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的施工中,不仅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消耗,也可以取代电力能源的庞大消耗。同时,太阳能技术的应用过程不会产生环境污染,能够有效解决化石燃料的空气污染,而且土木工程的施工常常都处于较为空旷的区域,在太阳能技术的应用中能够给予充足的能源供应,由此可见,太阳能技术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2.4太阳能技术的充分利用。

目前作为具有极大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的太阳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并且在土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论其原因主要是太阳能的充分使用能够全面降低我国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减少了因为化石燃料使用而带来的多种污染。在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太阳能技术除了维护简单及使用简洁等多种的优势,与此同时,因为在土木建筑施工中太阳能的全面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太阳能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充分利用。

3、结论。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的施工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一直是我国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保证我国人民的生活环境,节能环保技术的推行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在实际施工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积极倡导节能环保理念,从多方面因素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中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凌冰,潜光华.探讨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10:22.

[2]何剑树.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4:152.

[3]周静.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6,05:238.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篇二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进入城市生活,对居住条件的需求逐步增多,建筑行业随之迎来了发展期。但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安全问题频发,不但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还造成了公共财产的损失。因此,建筑单位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事业高速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速度带来的是安全事故频发。影响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建筑单位应该明确问题,树立高度安全意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工程的高质量和顺利竣工。

1影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的因素。

人是决策者和操作者,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起着重要作用。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技术水平的强弱,都直接影响着施工进程和安全性。建筑材料是决定施工项目安全性的决定因素。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不过关,不但容易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安全事故,也会给居民的日常使用留下重大安全隐患。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与安全施工紧密相关。明确的规章制度,不但能进行指导性规范,还可以形成约束和制约,保障施工安全。施工预算体现了建筑单位的综合实力,也决定了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品质,对施工安全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2加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树立安全意识。

明确的施工安全意识,是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中的首要指导性思想。建筑单位在组织建筑队伍,准备启动工程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统一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宣传安全施工的意义,为施工人员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引导安全生产。如果中途有临时加入的施工人员,施工单位也要单独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人。对于频繁变换工种的施工人员,建筑单位要及时对其进行安全培训,传达新工种的注意事项,使施工人员熟悉操作规范,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加深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筑单位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施工宣传。比如,悬挂安全标语、绘制安全生产板报等,营造安全施工氛围;编写安全生产之歌,在开工前由所有施工人员共同演唱;组建安全生产指导小组,定时开办安全讲堂;利用节假日开办小型安全生产晚会等。

2.2建立安全生产制度。

除了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建立、健全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制度,将规章制度落实到纸面上,以制度规范行为。安全管理制度要以工程的实施进程为基础,具有全面性、针对性,确保能够得到有效贯彻。首先,建筑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定时对施工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过程,明确施工中较为危险的岗位,将其作为重点观察对象,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同时,施工人员按照工种分组,定时组织安全生产自我检查和安全生产建议会,形成详细报告,上交安全生产负责人。其次,在土木工程准备施工前,应制定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规范。对于土木工程施工中准备应用的技术,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只有通过审批后才能投入使用。在土木工程项目开始施工前,技术人员须对施工技术进行交底。例如,向相关施工人员提供技术资料,跟进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进程。当出现违反技术要求的施工行为时,要及时指出,并进行纠正指导。当出现技术缺陷时,要马上修改或完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由于某些因素发生变动时,要立刻制定或调整相关安全生产措施。再次,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安全技术的有效应用,建筑单位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设立安全生产监督岗,派专人负责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最后,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根据土木工程施工进程,建筑单位可以制定一套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对遵守安全生产制度或在安全生产工作上有突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奖励,违反安全生产制度的,则视情节轻重进行惩罚。

2.3加强生产环境管理。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环境的好坏也是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因此,建筑企业要加强对生产环境、施工场地的管理。首先,施工现场要保持规范、有序,建筑材料的摆放需井然有序,道路要保持通畅,确保安全通道的疏散作用。其次,建筑工地中不必要的设备和多余的材料,要及时清理。施工产生的废物、垃圾等要尽快清除,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避免发生磕绊。再次,建筑单位要对危险设备进行安全处置。对于施工用电、危险设备等,要上报安全主管部门进行审核验收,只有审批合格的设备才能投入生产。

3结束语。

如今,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房地产事业高速发展。但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由于多方面因素,施工安全问题频发。因此,建筑单位应该明确这些问题,树立高度安全意识,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2]孟锐.浅谈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j].河南科技,2013(23):176.

[3]刘涛.浅谈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门窗,2015(7):74.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篇三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本文站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角度,在剖析当下基础的施工技术的前提下阐述几点创新的施工技术。

(1)固定性和流动性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固定性和流动性,其中固定性是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的一些固定性技术,例如钢结构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等,这些施工技术一般较为稳定,更新变化较为缓慢,也因此是土木工程最为基础的技术,是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技术。而流动性则是指施工队伍的流动以及同一工程上工人在作业空间上的流动。

(2)渐变性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完善和提升的,其本身就是就是一个自我更新完善的系统,因此使得土木工程具有渐变性。

(3)整体性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道工序之间都相互连接,需要彼此间的相互配合。

(4)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复杂繁琐,并且容易受到气候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干扰。

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第一道工序。地基基础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根本,主要承载了整个建筑工程竖向荷载力。在地基基础施工之前,相关技术人员应该针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如果地基是软土,只有在进行了换土处理提高了其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才能够施工。关于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和碎石桩地基处理法,另一种是碎石桩和强夯地基基础处理法。

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关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进行采取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时,必须严格保证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自缩性,减少裂缝的产生。在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方面,需要注意,严格控制水泥量的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为了保证稳定必要情况下采取强制性降温措施。同时还要控制好降低地基混凝土的约束以及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工作。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关键就是必须全面了解与掌握混凝土的相关性能,在了解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的基础上做好温度控制等防治措施,有效减少混凝土问题的出现。

3、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结构施工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吊装,在施工前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检查装备等。钢构件运送先后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标号、位置。并清除表面,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洁。考虑到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所以要准备灭火器谨防发生火灾。

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关键点还有连接的出来,主要有螺栓连接、焊接等,铆接因为其灵活性的限制而逐渐被淘汰。处理连接问题时分两个部分,一是选择连接方式,二是准确确定连接位置,如果连接不当对整个结构的整体性会产生不利影响,成为结构的薄弱点,构成安全隐患。

从施工自身层面来讲,无论何类项目工程,其施工建设阶段均与地质环境、材料属性、荷载水平、施工现场条件、具体资源状况以及气候因素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推动新型施工手段的全面发展,实现稳步创新,应由该类限制因素层面入手,消除制约影响,真正实现全面优化。就深基坑支护技术以及预应力技术的角度,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发展做进一步探讨。

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代抗震与人防新要求的提出,再加上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广泛等多种因素的促进下使得深基坑支挡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深基坑支挡技术的应用为土木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多好处,例如地下连体墙和永久性的柱子以及地下室墙一体化等深基坑支挡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速度,而且增强了投资效果,节约了资源,进而使工程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2、新型预应力技术。

关于新型预应力技术,需要着重描述的应该是体外预应力。与体内预应力结构相比,体外预应力的施工要求更低。考虑到体外预应力的特殊性,即体外材料不能够与预应力结构发生共振,一定要保持其单独振动。这是因为当体外预应力发生共振时,很容易导致预应力筋的弯折疲劳。在预应力技术当中,设置预应力结构十分重要,并且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施工工艺流程。在具体的结构设计当中,要充分了解土木工程的特点以及荷载性能,制定出一个合理的预应力施工方案。

3、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灌注桩是指柱列间隔布置钢筋混凝土挖孔、钻孔灌注桩作为主要的挡土结构的一种形式。灌注桩施工比较简单,可以采用机械钻孔或者是人工挖孔的方式,不需要使用大型机械,并且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振动以及挤压周围土体带来的危害,其经济成本也低于地下连续墙低。一般情况下,当基坑深度达到8-14m时,可以采用排桩。柱列式灌注桩的工作比较可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帽梁整理拉结作用,特别是在基坑边角处,帽梁应高连续交圈。当要求灌注桩需要起到抗水防渗作用时,应该保证桩间与桩背的深层防水搅拌桩或者是旋喷桩的作用。如果施工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为严格时,为了有效降低排桩的变形,应该在软土地区对基坑底部沿灌注桩周边或者是部分区域用水泥搅拌桩等进行加固,有效保证被动区的抗力。随着钻孔灌注桩逐渐在土木工程中的使用广泛,在加强技术的同时应该对使用到的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作出更加细致明确的规范,保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更加完善。

1、产业化。

将土木工程变成产业化,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借助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其中大大减少了人工作业与人工强度,实现更加高质量的流水线作用。这种产业化模式需要相应技术的支持,将建筑施工变成一体化作业,形成一种标准化的施工技术代替原有的人工施工。借助产业化,使用更加先进的施工设备与技术,在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与质量的基础上降低人工施工危险指数,更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

2、生态化。

低碳理念与低碳经济的不断渗透,土木工程施工本身就与环境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解决这种矛盾实现土木工程施工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就成为了建筑施工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充分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在最大限度之内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大工程,且对安全性要求高,因为这联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和水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土木工程的技术经济效益,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能够更好地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篇四

摘要:文章针对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状况,对结构损伤诊断方法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方法的明确,保证工程项目的稳步进行,以实现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为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方法的确定提供参考。

在土木建筑工程行业发展中,通过工程项目的设计可以保证建筑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保持稳定、安全的状态,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但是,在当前土木工程项目设计中,存在土木工程结构损伤的问题,这些影响因素若不能及时解决,就无法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因此,在当前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应该将土木工程结构损伤的诊断作为核心。检测人员应该细化结构损伤内容,通过控制需求的综合分析,保证结构损伤诊断的精确度,将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降到最低状态,以推动土木建筑工程行业的稳步发展。

通过对土木工程结构学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主要内容是指共性的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等。在结构工程学的项目研究中,会使用力学对建筑物的屋面、桥梁等进行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研究,并根据结构内力以及形变的状况,进行施工控制方案的处理,以保证工程项目处理的安全性、可靠性。

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土木工程结构损伤及缺陷是不可避免的。通常状况下,土木工程结构损伤检测方法可以分为局部检测以及整体检测两种,其中的局部检测主要是依靠无损检测技术对特定构建进行精确的监测、查找,以保证结构缺陷查找的有效性。整体性检测是针对土木建筑工程的整体状态,采用间断或是连续性的结构评价,以提升结构故障检测的整体效果。通过土木工程结构损伤的诊断,可以将诊断目标分为以下内容:

(1)确定结构存在的损伤;

(2)确定损伤的几何位置;

(3)确定损伤的严重程度;

(4)预测结构的使用寿命。

通过这些损伤项目的诊断及分析,可以为土木建筑施工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1]。

结合当前土木工程施工状况,结构损伤诊断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伴随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人工智能以及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提升结构损伤诊断的有效性,满足当前土木工程施工的核心需求。但是,在当前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中,存在着结构损伤诊断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导致损伤诊断方案缺乏可靠性,无法满足当前土木工程的安全施工需求。也就是说,在当前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中,其技术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为了提升结构损伤的诊断效率,应该将损伤诊断作为核心,通过多样化诊断技术的运用,保证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2.1局部检测技术。

在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中,局部检测方法通常包括目测法、回弹法以及超声波技术等,通过这些局部性检测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局部建筑结构的诊断效率。但是,对大型、复杂的建筑结构而言,无法进行有效检测。在局部检测技术使用中,其具体的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目测法。所谓目测法,主要是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直接观测,当发现建筑结构表现出现裂缝、变形等现象,应该确定损伤部位。

(2)回弹法。对于回弹法,主要是在适用回弹仪检测中,对混凝土表面硬度进行推算,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在回弹法检测技术使用中,可以实现结构损伤诊断的简便性、灵活性,因此很多土木工程的结构损伤检测人员会使用该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土木工程结构损伤检测中,当发现混凝土表面与内部质量存在差异的问题,不能直接采用回弹检测法,以避免检测结果不准确。

(3)声发射技术。对于声发射技术而言,主要是在材料或是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或是内力作用的状况下,微观结构中的不均匀或是内部缺陷会使应力集中,并以弹力波的形式释放能量。声发射技术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物理检测技术,在检测中会使用到仪器探测、记录等设备。在声发射法使用中,其技术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声发射技术作为一种动态性的检测方法,可以通过能量探索到被检测的物体;其次,声发射对线性缺陷相对敏感,稳定的缺陷状况下不会产生发射信号;再次,在声发射技术使用中,所提供的活性缺陷会随着载荷、时间以及温度的变化形成实时性的信息,所以该种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工业产业的在线监控之中。最后,超声波。超声波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机械波,是在机械振动以及波动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将超声波检测技术运用在土木工程的结构损伤检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方向性,所以将超声波检测技术运用在混凝土之中,可以提升检测的整体效率[2]。

2.2整体检测技术。

(1)动力指纹检测技术。在动力指纹识别法运用中,主要是在结构寻找中确定指纹变化,当建筑结构一旦发生损伤,会出现动力指纹变化的现象。因此,在动力指纹发检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在对动力指纹变化分析中,应该对结构损伤的标志性内容进行分析,针对诊断结构的特点,进行检测频率、振型以及功率谱的确定,以全面提升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的质量。其次,在大型模型以及实际检测分析中,应该对结构损伤导致的固有频率进行确定。这种检测存在着一定的敏感性,精确度相对较弱,当检测中的振型曲线以及应变模态出现振动测试变化量级过小的状况,就会影响判断效果,因此,动力指纹发通常被运用在结构损伤较为敏感的结构检测之中[3]。

(2)模型修正技术。对模型修正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动力实验数据确定条件约束方案,之后按照修正结构模型确定刚度分布状态,以得到准确性的刚度变化信息,实现各个建筑结构损伤位置的有效判断。在模型修正技术使用中,通过最优矩阵修正法、灵敏度矩阵修正技术的综合性运用,可以提升结构损伤判断的整体价值。结合模型修正技术在损伤识别中振动现象的分析,发现存在振动测试模态集不完备、测试自由度不足等问题,若整个过程中的修正信息不完整,会影响结构损伤诊断的有效性。因此,在模型修正技术使用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该做到以下内容:

第一,降低有限元模型的自由度,在建筑结构损伤检测中,当使用缩具法进行结构模型修正中,应该将不完备的实测检测结果作为重点,以保证有限元模型检测的有效性。

第二,在合理划分子结构以及最优测点布设中,应该通过最大信息的获取保证模型修正技术使用的合理性。

第三,在统计分析技术使用中,应该将统计技术的研究作为核心,结合建筑结构模型的特定参数,对有限元模型的随机特点进行分析,或是利用谱密度估计方法,修正概率密度函数的表达及损伤状态,以提升建筑结构损伤处理的核心价值。

(3)神经网络技术。在神经网络技术分析中,主要是在人体神经网络模拟中客观分析事物的具体状况。这种技术存在着较强的容错性以及扩散性价值,通过神经网络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好地解决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以及高噪音现象,完善监测结果。而且,在人工的神经网络系统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检测状态,进行损伤模式结构的确定,实现人工神经网络以及模型修正技术的融合,满足土木建筑工程结构损伤问题的处理需求[4]。

(4)遗传算法。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中,通过遗传算法的运用,可以针对原始土木工程结构的特点,进行原始数据以及检测数据的参数对比,在这种损伤诊断中可以及时发现损伤问题,以提升结构损伤诊断的整体效果。而且,在遗传算法使用中,通过较少数据的利用,不需要诊断目标数据以及函数的连续性,也不用对结构梯度进行研究,可以全面提升建筑结构诊断中的抗干扰价值,为土木建筑工程结构损伤的诊断提供参考[5]。

3.1确定新的灵敏损伤指标。

通过对土木建筑工程损伤问题的分析,为了提升损伤状况分析的准确性,应该将新的灵敏损伤指标作为核心,以保证土木建筑结构损伤处理的有效性。在一些大规模、复杂性的工程结构中,如桥梁,当出现结构损伤的现象,就应该确定损伤程度,但是,在单一性的伤害指数中,难以准确分析出损伤的成体,会影响土木建筑工程诊断的精确性。在室内模型试验中,通过新的灵敏损伤指标的确定,可以将构件模型向整体比例模型转化,以实现土木建筑工程结构损伤灵敏度诊断的标准性。

在大部分土木建筑工程结构损伤问题研究中,大部分的监控监测以及损伤诊断方法与结构损伤前后的特征存在关联。在土木建筑工程结构损伤判断中,应该参考有限元机构模型的特点,进行初始有限元模型的设计,以保证测试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现当前土木建筑工程中结构损伤检测的准确性,推动整个行业的稳步发展。

4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土木建筑工程损伤诊断中,为了有效提升建筑结构损伤的有效性,应该针对土木建筑工程的基本特点,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完善,以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损伤诊断的有效性,推动建筑施工项目的稳步发展。对于土建工程结构损伤的基本现象,应该明确科学性的诊断方法,通过局部损伤诊断以及整体损伤诊断方法的构建,保证各项施工工序的稳步进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当前土建工程结构损伤现象分析中,诊断人员应该结合工程的特点,保证损伤诊断的科学性、严谨性,为土建工程施工项目的稳步进行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2]赵宇.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预处理探究[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19(5):169.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篇五

摘要:本文以新疆大学开设的“土木工程地质”课程为例,分析目前该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其中在课堂教学环节建议优化课程编排、突出教学重点、加强地域特色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方面,笔者建议学校合理选择实习路线、重视实习报告编写,以此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土木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教学方法;教研改革。

随着国家对新疆“一带一路”核心圈经济建设的大力投入,大量基础建设中需要具备较强工程地质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新疆大学作为边疆重点高校之一,正着力培养服务于西部开发与“一带一路”工程建设需要的综合性技术人才。通过工程地质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实际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工程本身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能正确防治各类地质灾害,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稳定。因此本课程对土木工程专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前导课程设置不合理。工程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一门分支课程,其前导课程为“地质学基础”“水文地质学基础”“土力学”“岩体力学”等课程。根据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专业最新培养计划,工程地质被安排大一下学期进行,因此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一些工程地质术语的概念,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方面,学生在没有“岩体力学”“土力学”课程学习的前提下,不能较好地理解参数的具体含义及用途。此外,在滑坡稳定性计算案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岩土体物理力学的具体含义,还要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包括excel、c语言等)用于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的编写,因此前导课程的不合理安排,导致许多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开展,这势必会影响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熟练度。2.课程学时少、内容多。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推行,笔者所在学院“土木工程地质”课时已缩短至28学时。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出一定调整与压缩,从而导致学生理论学习偏少,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课程学时的压缩主,最直接的影响是案例的教学环节,学生理论知识需要借助于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才能较好地消化,如岩石矿物教学环节,必须让学生亲眼看见岩石、亲手感触到矿物才能印象深刻。此外,各类地质灾害也需要用到大量的工程案例来支撑讲解,学生往往对实际工程案例更加感兴趣。通过实际案例,学生不仅能更快掌握理论知识,也能更加今后工程实践中的工程地质问题。3.工程地质理论教学环节薄弱。目前的土木工程地质教学大纲主要侧重于地质基础知识的讲解,如岩石矿物、地层地质构造等,而具体的工程地质理论占总教学学时比例较少,如地下工程地质问题、边坡工程地质问题等。这势必会导致学生对工程地质的认识仅停留在基础地质方面,对今后工程实践可能遇到的边坡稳定、围岩稳定等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光靠地质基础知识根本无法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工程地质理论,但仅侧重地质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工程地质理论的学习,就无法凸显工程地质学学习的意义,学生今后无法从容应对工程实践中突发的工程地质现象与问题。4.实践教学环节没形成完整教学体系。工程地质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工程的课程,需要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加以消化理解。然而,目前笔者所在学院土木工程地质实践环节尚无固定的实习路线,没有专业的实习指导书,因此实践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无法将课本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导致今后在实际工程中遇到工程地质问题无法快速识别与解决。实践教学环节预期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地质基础技能的掌握,如野外岩石识别、罗盘使用等;二是工程地质勘查实践能力,如滑坡、泥石流野外勘察能力;三是实习时间较短、路线长,许多学生难以掌握教学内容,实习报告编写质量堪忧。笔者针对所在学院土木专业的“土木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学校要解决这些不足,就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手段进行尝试探讨。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为提高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效果,让学生更深刻掌握课程知识,根据笔者所在学院“土木工程地质”教学现状,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优化培养计划课程编排。学校将“工程地质”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进行,在学生学习完“土力学”“岩体力学”“计算机基础”等前导课程后学习“工程地质”课程。教师利用学生已学知识,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岩土体各物理力学参数对围岩、边坡(滑坡)的稳定性影响规律,鼓励学生通过excel或者c语言编程滑坡、崩塌体等地质灾害稳定性计算程序。2.突出教学重点。在无法增加课时量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把主要教学内容放在重点章节上。工程地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分析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能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重点讲解各类工程地质现象与问题的成因、影响因素、诱发机制、稳定性评价等,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能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建设中。针对部分地质基础知识,教师可适当减少教学内容,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即可。3.加强地域特色案例教学。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处于亚欧中心,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份。新疆地形地貌多元化特征明显,既有沙漠、隔壁、荒山,也有草甸、森林、河流。教师以新疆常发地质灾害类型重点分析,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为学生日后快速融入本地生产项目提供基础。裴向军通过对天山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收集整理得出,新疆地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表现为冻土、岩体冻融风化破坏、泥石流、水毁、雪害、冻害。因此,教师应在今后的工程地质教学与实践环节中,突出上述地质灾害类型的讲解,尽可能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入上述案例现场教学。4.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新疆地貌特征虽然丰富,但由于幅员辽阔,不同地质现象相距甚远,因此导致学生的实习路线较长,学生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很难完成实习内容。因此,学校需要尽量选择地质现象特征明显、地质现象丰富的地区作为固定实习基地,安排专业教师提前踩点优化实习路线与实习日程安排,并制定完善好实习指导书。5.重视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编写。学生工程地质专业知识掌握好坏的程度主要体现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中,通过实习报告,教师可知道学生是否掌握工程地质相关基本概念、罗盘使用是否正确、工程地质专业术语表述是否准确和恰当。因此,实习环节中教师需要认真指导学生识别地质现象、正确使用地质罗盘,使学生掌握野外记录薄的记录要求和地质素描技巧。教师要每天检查学生野外记录本内容,及时发现实习教学环节中的不足加以改进。实习后期,教师要加强学生实习报告编写指导,实习报告要图文并茂,地质现象描述准确。

三、结论。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需要综合课程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其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教师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目标,需要在优化课程教学安排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结合新疆地域特色,重点引入本地常见地质灾害案例,使学生快速消化理论知识。此外,教师需要重视教学环节,加强学生野外地质基本功练习,使学生更加快速牢固地掌握工程地质理论知识,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篇六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利用实践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其中,生产实习就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程,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生产实习在整个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量好坏会影响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可忽视。本文分析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上的不足,并提出了在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中应采取的措施,以达到借鉴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一、引言。

由于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培养适用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更好的助力,各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在不断完善实习体系,为了将专业基础知识应用于工地现场复合型操手实践,其中包括施工组织、施工技术与管理及技术经济方面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其作用不言而喻,是大学生迈向社会的不可或缺的步骤,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独立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学习当下建筑企业中的新工艺、新结构和新材料,对建筑企业现行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组织机构加以了解。然而,由于受到企业生产进度安排、施工安全、实习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当下很多建筑企业对接受大学生实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这给学校安排大学生实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需要改革与探索,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实习的作用和价值。

二、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中的不足。

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安排在大学课程中的四三上学期即第七个学期,具体不同高校实习的时间可能不太相同。组织生产实习的一般形式是由带队老师带领一群学生去签订好实习协议的施工单位进行参观或者简单的操作,最后考核时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安排形式上的不足。

首先,由上述提到的,生产实习是要带领一群学生去签订好实习协议的施工单位,而现今愿意接收大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施工单位较少,学生能被安排去的施工单位也比较局限,很多高校学生可能被安排到住宿、饮食、交通等都比较差的地方,并且实习时离住宿的地方较远,费时费力;其次,生产实习的主体是一群学生,这在实际实习时,组织起来非常困难,会存在许多学生混在一起或者旷课现象,同时也存在一些学生“混实习”的情况,由于每个工地能够接受的学生数量有限,导致实习指导教师在各个工地之间来回跑,致使老师与学生交流上存在困难,带队老师的作用体现不出来;最后,由于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多工作都是按照工程计划来执行的,但凡工程计划出现变动,势必会对实习计划造成影响,而且建筑工程具有系统性较强的特点,施工从开始到完成,短则数月,长则数年,而生产实习的组织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这对于学生实习经验的积累上存在较大问题。

2.生产实习内容设置上的不足。

由于生产实习中的人数众多,施工单位又必须保证参与学生的安全,因此大部分的施工单位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施工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只能让实习学生从事一些危险系数很小的活动,例如讲解、参观、观摩等简单的活动,而不去组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完成相应的实际工程操作,至多安排学生在办公室做一些看图纸、誊写等工作,使得实习的深度和广度大打折扣,无法保证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许多学生原本的学习热情也冷却下来,变成走马观花式的过场。参观讲解的时候,也存在有些讲解员水平不高,没有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有时学生在生产实习现场所见与他们所讲授的内容有出入,有些与书本上学习到的内容不一致,学生存在疑惑,学生在这之后也难以找到相应的机会去解决或者释惑,大大降低了实习的质量。

3.考核评估工作的不足。

实习结束时考核的方式基本就是最后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即可,因为学校、企业都是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求平平安安实习结束,至于实习质量和效果就不做过多要求了。这就导致教师无法用严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实习考核,造成最终的考核就是在实习报告中,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以及完成情况进行记录,或者只是记录学生的一些心得体会,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的实习报告成了流水账式记录,甚至相互抄袭借鉴,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也完全达不到生产实习原有的目的,实践和理论完全脱节,施工单位仅仅为学生提供一个参观的机会,学生也就是完成了学分的毕业要求。这种考核评估上的不足,与组织安排形式上的不足、生产实习内容设置上的不足脱离不了联系,没有将最终的生产考核量化,未体现真正的收获,这其中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进行思考解决。

三、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不足,需要进行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现如今,智能手机、数据可视化以及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与网络平台切实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完善相应的组织安排、管理活动安排、考核评估方式等方面,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效率和质量,培养更多的土木行业应用型人才。与华盛顿协议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接轨,体现成果产出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可以考虑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建设实习。

app或学习的平台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实习app或者学习的平台,里面的内容包括可以提供实习施工企业单位的基本信息、实习安排的内容、住宿交通等方面的内容等,学生以及老师用手机进行注册,由学生和学校共同决定实习的地点,也可以允许学生自己联系在家乡及其附近自主联系实习工地,而不是大部分的学生都在同一处进行扎堆实习。进行小组分散化安排组织,可以3~5人一组,每组在一个施工工地进行实习,避免由于人数众多无法更好组织的不足。每组也相应地配备一名带队老师,这需要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引进,所引进人才不能只局限于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渊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兼顾从一些有影响力的公司中引进一批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及以上的优秀技术人才。在时间安排组织方面,也可以考虑采取集中或分散的方式,即在不改变实习时间的情况下,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实习,如在闲暇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各自进行实习,也可以在寒假或暑假来组织学生进行专门实习,避免对生产实习重视程度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

2.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学校和施工单位在制定生产实习计划时,应该充分沟通,因为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建立更多优秀的施工企业实训基地,以便根据各个企业的工程进度进行选择,给学校安排实习带来更大的选择度。构建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包括岩土标本展示室、建材展示室、砌筑工程和钢筋工程实训中心等,学生独立动手对设计、造价等内容形成全方位工程概念,配备相应的专业老师或者工程师进行全方位指导。建立学校教师及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的教师指导团队,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并给予一定称号及报酬。这样就形成了理论方面的知识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负责教授,而实践应用主要由校外的指导教师负责传授。这样,师生之间的反馈变得很容易,学生的疑惑得以解答,而不是只施工单位单方面进行讲解、参观、观摩等简单的活动,学生无法实际动手操作,只是旁站观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手参与,例如钢筋的下料安装,现场施工管理等工作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可以加强安全教育、安全规划操作实践的讲座,利用智能手机、数据可视化和互联网技术等工具进行考核教育。

3.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在大三时,由学校统一安排,每10名学生配备一名教师作为学生的专业顾问,该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思想,还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这样,当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向实习指导员咨询,还可以与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以此解决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其次,为了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实习指导教师培训计划,教师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深入建筑工地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逐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最后,可以聘请一些具有丰富设计和施工经验的社会人才或老教师来充实生产实习教学团队,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还可以起到对青年实习教师的指导、帮助、引导作用。

4.完善考核评估机制。

考核评估工作应该加强过程的考核,成果进行量化,而不仅仅是只重视最终的生产实习报告。但也不是完全取消实习报告,可以对应的进行丰富完善,比如报告中可以采用论断与记叙相结合的形式,分开项目记录,对工程项目的记录还应包含对几个工序的深入研究,需要学生找相关资料并叙述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此外,还可以增加专题报告部分,让学生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实习内容做成专题报告,这样就避免了报告千篇一律的情况,使实习报告成为显示实习成果的有效方式。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实习的平台,对生产实习的成果实现追捕跟踪,将学生实习的图片和内容,以及教师的实时指导和督促形成量化考核指标,使实习过程有据可循,有效保障实习质量。最后,可以考虑采取更多的其他形式,例如可以在实习结束后采取答辩会、测试和汇报实习成果等进行总结交流,汇报交流时要求学生必须对实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做详细介绍,同时还要把所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相互之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实习的效果。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立了砺能学习的平台,其中包括实习的网络化教学模块,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随时提交实习照片和实习心得,加大了对实习过程的管理力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在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管理过程中,只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三大理念的指引下,按照成果产出、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思路,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在一起,真心实意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着想,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有效地增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质量,帮助学生巩固好课堂上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栾力文.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j].四川水泥,。

[4]覃荷瑛,邢心魁.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篇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知识已然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逐步增大。为了应对市场环境中竞争因素的不断增强,土木工程应该抓住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技术。

摘要:在土木工程施工期间,因众多施工环境因素的影响,极易表现出裂缝、渗漏等问题,威胁土木工程建筑使用安全性。

引入钻孔灌注桩技术、基层支护技术、新型预应力技术等等,缓解寒冷气候等环境特点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文,首先分析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然后,阐述了施工技术的具体创新措施,旨在加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土木工程建筑需经历勘察、设计、施工三个阶段。

同时,所运用到的学科知识包括了土力学、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工程机械、工程设计、工程测量等等,即结构复杂且门类众多。

继而通过技术资源的不断提高,增强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稳固性,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以下就是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问题的详细阐述。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是指在施工任务、技术规范、工程条件等的指导下,合理化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法,以期满足建筑工程使用要求。

而从现阶段土木工程发展情况来看,在21世纪70年代,土木工程建筑领域的发展就已经实现了110层、高443m高层的建筑设计。

在70年代-80年代之间,一些飞机库、体育馆的建设已经达成了跨度是200m的建筑设计目标。

但在这些高层、超高层建筑领域发展背景下,新结构、新施工方法、新材料等也逐渐涌现出来。

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就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土木工程建筑中每层建筑耗时逐渐缩短至2-6天[1]。

此外,在大跨度层盖结构施工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注重依据施工条件的不同,开发了多种施工技术。

包括高空散装法、整体吊装法、整体提升法、高空滑移法、预制拼装法等等。

而在钢筋混凝土施工方面,主要涉及到了现浇技术等的应用。

即现阶段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注重趋向于高效益、高质量、节能等发展方向,所以,必须进一步落实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工作。

2.1钻孔灌注桩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期间,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稳固性,注重创新钻孔灌注桩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在钻孔灌注技术应用时,应做好测量定桩位工作。

即按照工程红线图,定位基准点、水准点。

待测量定位后,安排专业的施工人员核查定位是否准确,若准确,则对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标记,记录桩座标。

其次,待定桩位测量完毕后,应进入到挖护筒施工阶段。

即先确定放线桩位中心,而后,在距离中心点约3m的位置打入四根钢筋,并保证钢筋打入的对称性。

最后,待钢筋牢固后,依据土木工程实际地质情况,选择护筒材料。

包括木护筒、砖砌护筒等等,并保证护筒内径要比桩径大20cm左右。

而在护筒埋入时,将护筒平面偏差控制在5cm以下,斜度偏差控制在1%以内,深度在3-7.5m之间,就此达到最佳的挖护筒施工效果,满足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要求[2]。

再次,待挖护筒施工完毕后,需进行清理工作。

然后,用吊车把钻机吊起,并保证转盘中心、护筒中心、天车保持垂直。

而后,进入到钻机成孔工作。

即利用钻机进行钻进,且调整好泥浆比重,用浓泥浆钻进至强风化粉砂层,达到钻孔灌注桩施工目的。

但在钻进工作实施完毕后,必须针对孔中心位置、孔径、倾斜度、孔深、沉淀层厚度、清孔后泥浆指标等进行核查。

如,清孔后的泥浆相对密度必须在1.05-1.2之间。

而含砂率应小于4%,由此满足钻孔灌注桩施工要求。

2.2基坑支护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期间,注重创新基坑支护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而目前常见的基坑技术包括了钢板桩支护技术、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桩柱列式灌注桩排桩支护技术等等。

这些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土木工程建筑领域发展需求,

因此,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环境,应注重开发加筋水泥土锚桩支护技术。

加筋水泥土锚桩支护技术,是把钻孔、注浆、搅拌、加筋等一次性完成的施工技术。

通过锚固端扩大的方式,将地锚和竖立桩合理化布局成“人字型”、“多排式”等结构,缩短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工期。

同时,因加筋水泥土锚桩支护技术与原有支护技术手段相比,可节约30%-50%的成本,所以,应强化对其的应用。

但在加筋水泥土锚桩支护技术应用时,为了达到最佳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效果,

且增加加筋水泥土重力坝式抗滑体,就此增强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稳固性,达到高质量工程施工目的。

例如,某地区在商场建筑施工中,因施工区域地质条件是粉细砂和粗砂。

所以,在基坑支护施工中,采取了加筋水泥土锚桩支护技术,并注重将支护深度控制在12m,达到了高效性工程施工效果。

2.3新型预应力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也应注重创新预应力施工技术。

包括先张法、后张法、体外预应力等新型预应力手段。

而在新型预应力技术具体应用期间,应注重配备具体的施工设备。

包括预应力连接器、ovm预应力筋锚具、真空灌浆泵、千斤顶等等。

待施工设备配备后,依次进入到清理台座、穿预应力钢筋、安放预埋铁件、调整初应力、张拉预应力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除模板、切断预应力钢筋、构件起吊堆放、继续养护等工艺操作中。

但在新型预应力技术具体应用期间,为了避免质量问题的凸显,应注重科学选用钢绞线。

即按照《超级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规范,选用强度是1770mpa或者1860mpa的钢绞线,而钢绞线产品规格应是1×7-ф17.8mm,就此满足土木工程建筑使用要求。

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期间,注重引入新型预应力施工技术手段,有利于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

所以,应强化对其的应用。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技术创新效果,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1)强调创新理念。

即土木工程建筑企业间的竞争就是技术实力的竞争。

(2)建立创新机制。

即为了更好的践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工作,应注重建立创新机制。

在创新机制导向下,组建一支创新团队,由创新团队负责新型施工技术的开发工作。

同时,在创新机制构建的基础上,土木工程建筑企业应注重组织专题讲座等活动,

(3)应用创新技术。

即在土木工程建筑领域施工技术创新期间,应积极引入新型预应力技术、桩锚支护技术、旋挖技术等等。

4结论。

综上可知,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逐渐表现出多样性、协助性、综合性、固定性、流动性等特点。

所以,在复杂的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下,应从强调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机制、应用创新技术三个方面入手,落实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工作。

同时,注重结合土木工程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推进钻孔灌注桩技术、桩锚支护技术、旋挖技术、预应力技术等的发展。

即经过技术的创新,稳固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地位,逐渐趋于稳定性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避免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影响到后续土木工程项目的正常建设落实以及正常运用。

本文就重点围绕着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工作中的安全性要求以及经济性要求进行了探索,希望有助于促进未来土木工程行业的有序发展。

促使其能够在恰当的方面表现出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尤其是对于自身应用的可靠性而言,更是需要进行重点研究和保障。

能够满足于土木工程的各个方面需求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尤其是在安全性以及经济性角度来看,更是需要进行严格把关,促使其设计较为可靠准确。

这些问题的产生必然也就会对于最终的建设效果产生威胁,不利于土木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建设。

从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现状中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在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方面也得到了一定表现:。

(1)安全性设计存在问题。

并且最终会影响到后续应用安全可靠效果,这也就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2)经济性设计存在缺陷。

最终形成了较大的超预算问题,给土木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这种经济性设计缺陷的出现主要就是因为设计过程中忽视了该方面的控制,没有研究分析相应结构建设的经济性效果,如此也就必然会导致其最终出现造价控制缺陷。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篇八

3、砖混结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5、各种水文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

6、大跨径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内容与方法探析。

7、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8、浅谈轻钢结构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9、浅谈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应用问题。

10、地下室温度收缩裂缝成因的理论分析及控制措。

11、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探析。

12、公路工程建设期的统计工作。

13、加筋旋喷桩在深基坑中的应用。

14、phc管桩静压施工的送桩问题探讨。

15、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控制。

16、论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17、混凝土的施工裂缝问题。

18、浅谈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19、钢管混凝土拱桥稳定性的计算理论简述。

20、浅谈混凝土裂缝的防治。

21、浅谈钢筋砼结构裂缝成因及对策。

22、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23、浅谈建筑结构。

24、浅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25、关于双层玻璃幕墙节能辅助设计方法探讨。

26、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分析与控制。

27、浅述建筑物墙体裂缝主要因素及加固。

28、浅谈坡屋面渗漏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

29、项目组织结构设计与选择。

30、沉井地压--一种特殊表结构设计师到底该如何利用。

31、某污水厂运行管理中存在。

32、中央空调冷水机组水处理。

33、合理低价中标法发展趋势。

34、试论中国水利现代化。

35、当前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及。

36、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

37、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的探讨。

38、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

39、房地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分析研究。

40、工程项目工程量计算及投资报价书。

41、工程招投标市场环境分析与立法研究。

42、工程项目成本计划、控制机制研究。

43、工程项目管理经验总结(实例)。

44、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理论(方法、手段、策略)研究。

45、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46、工程项目规划(实例)。

47、砖混结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8、钢筋混凝土中钢筋腐蚀原理的研究。

49、关于软弱土判别与处理的问题讨论。

50、桥用高性能混凝土长期耐久性研究。

51、浅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52、浅谈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

53、浅谈混凝土温度裂缝及其处理措施。

54、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和预防措施。

55、浅谈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控制及处理。

56、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下,工程地基处理与地基加固研究与技术发展应用。

57、新型保温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58、高速公路隧道开挖全过程ansys仿真分析。

59、钢纤维水泥砂浆钢筋网加固rc梁抗剪试验研究。

60、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深度与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61、热棒技术在大面积混凝土温控应用中的仿真数值研究。

62、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开发。

63、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及实证研究。

64、基于图论的道路横断面设计研究与软件开发。

65、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楼宇结构的监测系统的研究。

66、建筑业实施增值税问题研究。

67、嵌套式高冗余度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

68、基于压电陶瓷的钢管混凝土柱界面剥离损伤监测的实验研究。

69、对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业务。

70、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71、协合拉引水枢纽设计特点。

72、工程机械现场的应急维修。

73、谈对工程项目管理索赔的'。

74、百色水利枢纽地下厂房设计。

75、象山县水环境保护与建设。

76、斜系杆拱桥内力分析。

77、钢结构防火涂料涂装工艺。

78、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

79、浅谈屋顶花园的规划设计。

80、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81、商业空间动态展示设计方。

82、绿色环保设计。

83、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84、浅析彩钢板的施工及要点。

85、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研究。

86、自动抄表系统的未来之路。

87、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控制。

88、大坑口污水泵站沉井施工。

89、北京地铁复八线工程防水。

90、冰蓄冷空调系统预测方法。

91、引湑济黑工程的必要性与。

92、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

93、国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

94、输水管道排气阀的增设。

95、浅谈步行街的规划设计。

96、世纪末的回归凝思后的应用。

97、预应力鞍形索网屋盖工程。

98、论压力传感器构造自动控制系统。

99、乳化原油破乳剂综述。

100、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浅析。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篇九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和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

毕业设计题目为《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板结构设计及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毕业设计期间,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知识,并借阅了《抗震规范》、《混凝土规范》、《荷载规范》《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规范》等规范。在毕设中,我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管理。

毕业设计的时间里,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资料查阅、设计计算、论文撰写,加深了对新规范、规程、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和疏忽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目录。

内容摘要i。

引言1。

1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概述2。

1.1主要内容2。

1.2可按照自己的安排组织内容2。

2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案例3。

2.1基本设计资料3。

2.2结构平面布置,板、梁截面尺寸选定4。

2.3双向板设计4。

2.4支承梁的设计7。

3施工图绘制11。

3.1结构平面布置图11。

3.1绘制板的施工图11。

3.2绘制支承梁的施工图11。

4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的施工组织设计12。

4.1施工准备12。

4.2模板工程施工13。

4.2混凝土工程施工15。

参考文献19。

附录20。

图纸我都有的。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篇十

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城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种桥梁、水利工程、四通八达的公路贯穿各个省市。土木工程是保证人类居住和交通的支柱产业,完善土木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统一协调发展,成为目前土木工程的关注热点。人类为了争取生存,为了争取舒适的生存环境,预计土木工程必将有重大的发展。

了解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章节在经过笔者多年来的施工经验中得出些结论,并形成了文字,具体如下。

土木工程的发展包括两个部分,即土木工程理论和土木工程设计,理论是基础、设计是理论的体现,只有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让土木工程设计得到最大的进步。土木工程理论包括力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学科,需要对每个学科综合加固,切实保证理论基础的可靠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给土木工程带来了极大的飞跃,针对建筑、道路、铁路、桥梁、隧道等专业开发了相应的计算软件,这给土木工程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突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发展的信息交流得到了很好的进步,对于国家各个建设项目、甚至国际项目的优势理论都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

土木工程设计和规划改变了凭借经验设计的惯例,趋利避害地全面考虑土木工程的安全、环境、经济等所有因素。随着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施工方法的出现,人类更有可能从事更大规模的土木工程修建,高层建筑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超高层、超大跨桥梁和大跨结构等大型复杂结构的兴建,结构设计呈现更长、更高、更柔的发展趋势。土木工程设计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的,随着对土建项目要求的增长,土木工程设计也更加向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只有把握好新技术、新优势才能把土木工程设计想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目前,土木工程设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形式、受力等方面取得了进步。

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体现在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三个方面。施工材料出现了复合材料高强钢材等全新建筑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双层中空玻璃、镁合金、镀膜玻璃、铝合金、各种节能混凝土等,新型材料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使用,为复杂大型土木工程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工程实施的设备、工具不断地向自动化、机械化、科学化发展,使得大规模复杂的土木工程不断发展并得以实现,推进了土木工程的科学快速发展。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主要施工方法有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沉管法、冻结法及注浆法等,也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我国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未来土木工程不仅要加强新型结构型式、新型建筑材料、新的技术手段的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更要加强土木工程理论和技术的融合与渗透,实现土木工程的更大突破。

前文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已经阐述了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经过论证得出,土木工程理论的发展,土木工程设计的发展及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三者是息息相关的,互补关系,在具体施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不断得到施工人员的喜爱。

3.1向信息化趋势发展。

加快信息化建设并带动工业化,这是我们的国家提出的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信息化建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进行改造。通过信息化建设,使传统控制方式下一些较难实现的高难度项目成为可能,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界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的网络通信技术为背景的技术服务系统,工程设计的传统过渡到基于网络的并行设计和协同控制,解决这一复杂设计系统的管理与协调需要协同技术。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为只能建筑的兴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使人们获得投资合理,都将被纳入计算机辅助施工技术系统之中。

3.2向虚拟现实技术发展。

沟通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土木工程提供了一种新观点和方法,结合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综合。虚拟技术是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技术,让人仿佛置身在现实世界中,一方面,将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施工过程和方法可以很好的进行清算,其计算在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仿真、复杂的计算过程更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环境模拟技术及相应的实验设备是目前瓶颈耐久性土木工程研究。通过实现虚拟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最可能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方法受到信息接收者经验的限制,使得使用这种方法交流起来比较困难。虚拟技术是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技术,可以将施工过程和方法很好的变现出来,通过虚拟技术的实现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未来最可能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21世纪,随着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出现,新的施工方法将更大规模土木工程建设、实现新突破。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生产优质水泥、纤维和玻璃纤维混凝土和聚合物浸渍混凝土混凝土发达,带来了土木工程结构,新开发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等。碳纤维的应用研究,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另一个重大突破。如何合理使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其他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也将朝着轻、强、良好的韧性和使用性能方面的开发,既从数量的高层建筑钢结构和用法的高性能材料需要进一步增加。3.4向地下、太空、沙漠、海洋空间发展空间资源越来越紧张,开发地下、太空、沙漠和海洋空间是解决当前空间和土地资源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地下空间开发逐步向深层发展,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将加强。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将有可能向太空发展。世界未来学会对下世纪初设想将西亚和非洲的沙漠改造成绿洲,研究开发使用沙漠地区太阳淡化海水的经济上是可行的方案。许多国家将建筑空间向海洋拓宽,船上设有小型喷气式飞机的跑道、医院、旅馆、超市、饭店、理发店和娱乐场等。

结语。

综上所对土木工程发展的重要意义,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所述,土木工程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影响我国基本建设的行业,高新技术对土木工程这一传统专业的改造及影响。因而我们对土木工程的研究和实践也更加重视。

笔者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土木工程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影响我国基本建设的行业,高新技术对土木工程这一传统专业的改造及影响。如何顺应这一科技革命与创新的潮流,并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新型材料是未来土木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未来土木工程不仅要加强新型结构型式、新型建筑材料、新的技术手段的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更要加强土木工程理论和技术的融合与渗透,实现土木工程的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2]李青柱.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浅析[j].民营科技,2012(06):181.

[4]祝彩霞,刘慧.浅析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5):164.

[5]华力军.土木工程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2):236.

[6]江见鲸,江波.土木工程发展展望[a].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01(04).

[7]赵永旗,王婷灏.土木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

[8]关于加入《土木工程学报》第二届理事会的邀请函[j].土木工程学报,2011(09).

[9]《土木工程学报》第二届理事单位风采展示[j].土木工程学报,2011(08).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篇十一

时光荏苒,转眼间巳是本科生涯结束之际,浙江大学,曾是我高中时梦想的高等学府,大学时念念不忘的目标志向,感谢20xx年那个坚定的自己,通过种种努力最终成为浙大能源工程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回首过往,本科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涌上心头,三年多丰富的科研生活,是我人生中收获最大、成长最快的时光。

时值本科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对多年来给予我支持与帮助的良师益友、亲人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黄镇宇教授在学习上对我的'悉心指导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黄老师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实验方法的拟定以及论文的撰写等各方面都给予了精心的指导。黄老师治学严谨,博学善思,为我创造了良好的科研和学习环境。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为人处事与待人接物的道理。黄老师以身作则、爱岗敬业的崇高风范,平易近人、谦逊和蔼的人格魅力,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

感谢水煤浆课题组的岑可法院士、周俊虎教授、刘建忠教授、王智化教授、周志军教授、程军教授、杨卫娟副教授、张彦威副教授给予我的莫大指导和帮助。

感谢热能所为我提供了一个设备先进、学风严谨的学习科研环境。

感谢葛立超在我最初的学术探究过程中为我指引方向,在我学术遇到困难时为我答疑解惑,感谢李燕、陈镇超、殷科等师兄师姐在学业和生活上的指导,感谢林振敏、韩克鑫、沈铭科、李谦、林法伟、刘龙龙等同学和师弟们在实验过程中提供的帮助。

感谢g楼304的孙晶师姐、马岩师姐、杨文闯师兄、杨宗波、胡磊清等,难忘我们一起骑行、节日聚餐等每一个温馨而感动的瞬间。感谢同寝室的张明、钟莹、许姣,我们分享生活,共同成长,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挚友。感谢好闺蜜张明慧一直以来的支持陪伴,让我的生活充满了色彩和收获。

还有感谢那些远在他乡的朋友、学长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这些真心的朋友愿意耽误自己的休息时间给我哪怕一点点帮助,谢谢你们。也要感谢一直站在我身后默默无私奉献的我的父母,你们是我心里永远的牵挂,不论我飞的多高飞的多远,你们始终是我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港湾。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篇十二

论文摘要: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针对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围绕着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这一主题,从改变选题方式、调整时间安排、加强过程管理和改良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此环节中综合运用四年来所学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实际训练,既可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也为进入设计、施工和管理等领域工作奠定基础。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力的发挥,也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是本科教育阶段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方向为例,对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若干想法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毕业设计选题面狭窄。

目前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的题目类型主要有结构、施工、岩土和造价方向,选题面相对狭窄,且以“命题式”的设计题型居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提供详细的毕业设计任务书,里面明确了设计内容和进度安排,学生毕业设计只是在预定方案下进行的一次大作业,设计难度不大,但任务繁重。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加上其他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受时间和精力所限,指导教师多年来均指导相同类型的题目,内容大同小异,学生普遍感到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脱轨,没有积极性和创新欲望,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就业影响及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本科阶段的第八学期,此时大多毕业生已顺利签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要成绩合格,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就万事大吉,根本没必要在毕业设计上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还有部分没找到工作的学生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根本不能沉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做毕业设计;而少数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准备研究生面试和复试的工作也牵扯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这多少都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加上有些学生对毕业设计本身不够重视,忽视了毕业设计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全面热身”,从而白白浪费大好良机。鉴于以上种种情况,最终导致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不高。

3.毕业设计管理和监控不到位。

南京工程学院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中包括对学生的日常考勤和过程管理,但毕业设计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因参加招聘会、面试、复试等原因不定期缺勤,而且毕业设计中后期需要电脑,部分没有笔记本电脑的学生无法将台式机搬到固定教室做毕业设计,使得考勤制度流于形式。另外,毕业设计周期相对较长,期间指导教师还有其他教学和科研任务,有时对毕业设计管理和监控不到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监管而放任自流,遇到问题也不主动联系指导教师,导致设计进度严重滞后。毕业设计前期松松垮垮,而后期通宵作战几乎是每年毕业设计都有的一个现象,这样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成果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4.毕业设计参考资料缺乏。

目前南京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所需的图书、国家规范、技术规范、标准图集及相关行业标准数量少、更新慢。笔者发现做结构和施工毕业设计的学生往往一组或几组共用一套规范和图集,做深基坑、公路桥梁等毕业设计的学生相关参考资料更是匮乏,主要依靠指导教师一周两次的辅导和网上搜索资料解决问题,而且机房计算机数量有限,相关计算软件配备不齐全,学生的计算基本都是手算,没有配备必需的电算内容,即使有的毕业设计有电算部分大多也是采用盗版软件或者功能不齐全的软件计算而得,这种种因素客观上也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展和质量。

5.毕业设计考核方法不科学。

毕业设计考核方法的公正合理是学生对毕业设计持认真严谨态度的“命脉”。目前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考虑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三方面的权重,但具体操作也有一些弊端。指导教师给出的成绩相对真实可靠,但评阅教师通常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了解寥寥,仅凭批阅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短时间内给出成绩。而答辩小组最终给出的成绩也有待商榷,因为受答辩时间和答辩问题所限,难以全面评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缺乏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考查。另外,各评阅小组、答辩小组之间由于教师专业和研究方向存在差异,导致各组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无法进行横向比较,这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热情。

二、深化改革,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针对以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学院从时间安排、选题方式、过程指导、评阅答辩等方面着手,围绕着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这条主线,开展以工程为背景,实行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实践,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1.根据实际情况改进选题工作。

从近几年南京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去向来看,大多数毕业生分布在生产和管理一线,这就要求毕业生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毕业设计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第一步的选题工作尤为重要。选题要结合工程实际,提倡“真题真做”,避免“假题假做”,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为了保证人手一题,要求指导教师多方面、多渠道采集课题:可以与地方施工单位或设计院所合作就实际工程项目选题;可以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和专业方向拟定设计或研究题目;可以结合学生的就业去向和兴趣特点拟定课题等等。等选题集中后,学院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对所有选题进行集体论证,要求知识结构全面、工作任务量饱满、实践应用性强。同时,结合指导教师和学生双选,进行毕业设计学生分组和指导教师配备。

2.提前准备,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的矛盾。

为了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的矛盾,将毕业设计的任务布置提前安排在第七学期末进行,这样做实际上增加了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在寒假前组织召开毕业设计动员大会,安排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指导教师可提前向学生发放毕业设计任务书,让学生利用假期闲暇时间认真思考毕业设计的任务与要求,提前做好资料收集及cad等基本功的训练工作。第八学期毕业设计开始后第1~2周为毕业实习阶段,主要任务是结合毕业设计课题和内容进行专题调研。第3~4周为方案设计阶段,学生通过大量查阅与自己课题相关的资料、规范和参考文献,深入消化吸收,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全面细致的论证,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开题报告。一份好的开题报告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题任务的深刻理解,减少毕业设计适应的时间和起始阶段的盲目性,也为毕业设计后续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加强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管理。

对毕业设计实施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监控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毕业设计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对设计进度、过程管理、质量标准等方面提出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

(1)毕业设计期间必须明确指导时间和地点,指导教师每周不少于两次到毕业设计教室检查督促,随时解惑答疑。毕业设计期间必须制定详细的考勤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明确考核扣分标准,指导教师应亲自对学生进行考勤,并做好记录,对于因为参加招聘会、面试、复试而缺勤的学生严格规范请假制度。

(2)指导教师应及时检查和批阅学生的毕业设计阶段成果,并将批阅意见当面反馈给学生,在布置下周任务时要求学生一并修改已有问题。指导教师应将学生各阶段的考核成绩记录在案,并作为最终毕业设计总评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为防止同类型课题的学生相互抄袭,要求每位学生口头表述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并注意其设计成果所采用的设计条件是否与各自任务书一致、计算书的内容是否与各自图纸一致。

(3)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实施选题―过程―成果三位一体的三期检查制度。初期检查包括学生的选题和开题,选题须经指导教师同意,在双方互选和共同协商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开题则检查其在大量阅读消化吸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拟定的技术路线、方法手段和进度安排等是否合理规范、切实可行;中期检查包括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和阶段成果是否和任务书一致以及后期的进度安排等;末期检查的重点是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汇总、评阅答辩过程记录以及后期的成果展览和工作总结等。

4.建立毕业设计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根据对南京工程学院这几年毕业设计成果的整理,计划在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资源网上建立毕业设计版块,该版块下设有结构、施工和造价、岩土、交通四个专区,每个专区下再设有规范专区、图集专区、设计手册、设计指导书、优秀作品展示等二级专区,学生通过该网站可以方便地下载设计资料、观看优秀作品展示。此举措不但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独立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同时,学院计划每年举办优秀毕业设计成果展览,邀请学院领导、教务处领导和校内外同行专家、部分用人单位领导莅临现场指导工作和交流经验,总结成果与不足。通过举办毕业设计成果展览,也有利于公平合理地评选出优秀毕业设计和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使学生和教师受益匪浅,并不断推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5.改良毕业设计考核方式和考核过程。

毕业设计考核方式和考核过程的公平合理是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积极性发挥的关键。毕业设计成果评价将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小组评分三个环节按照4∶3∶3的权重计算而得,各环节独立评价,互相不交流、不影响。

(1)指导教师成绩由学生各阶段成绩加权平均而得,各阶段成绩主要根据学生毕业设计期间的工作态度、出勤表现、毕业设计进度、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等以百分制综合评分。评阅教师考核主要针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是否饱满、毕业设计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毕业设计说明书格式和图纸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最终给出总体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只有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后的设计成果才可作为最后毕业设计成果参加答辩。

(2)严格毕业答辩考核制度。答辩小组由四名以上专业教师组成,答辩前,每位学生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简要介绍其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方法和应用价值,答辩小组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提出相关问题,根据学生的设计质量、工作能力、口头表述等方面综合评分,每位学生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成员要进行当众点评,点评结束后当场公布每位学生的综合评分,以确保最终答辩成绩的公平、公正、公开。

(3)综合评分为90分及以上的学生根据自觉、自愿的原则可参加学院争先创优的公开答辩,公开答辩必须聘请校外设计、施工或相关领域的专家,五名以上。而综合评分60分以下的学生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一般放在暑期进行,答辩组成员主要由学院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参加,对于二次答辩还是不及格的学生取消答辩资格,必须跟着下一届学生重做毕业设计。

6.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鼓励学生在校外做毕业设计。

鉴于学院毕业设计教学经费不足、实践教学难度大的现状,鼓励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在校外做毕业设计。一方面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渠道,加强与热心支持教育事业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利用部分学生与用人单位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用人单位希望、学生也愿意到已签约的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以缩短工作磨合期。学生在校外开展毕业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接触实际工程,使毕业设计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程意识,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另外,通过相互了解和双向选择,也为企业发现和吸纳优秀人才提供了一种便捷可靠的途径。但要注意实行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工程师联合指导制度,以形成优势互补,同时要加强校外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要求毕业生每周汇报毕业设计进度,每两周返校接受毕业设计成果检查,对于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限期整改,否则取消校外毕业设计资格。

三、结语。

近几年,经过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完善,我们从改进选题工作、适当提前准备毕业设计、加强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管理、改良毕业设计考核方式和校外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指导毕业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毕业设计质量得到明显改观,在学校历年的毕业设计抽查中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都受到好评,每年均有3~5名学生获得校优秀毕业设计,至少有1名获得省优秀毕业设计。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教改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总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我们应该将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质量,全面提升我院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作为一个长远目标,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才能贯彻学校“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才能为国家输送更多更好的土木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篇十三

摘要:土木工程质量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是指在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对土木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广义上土木工程质量包括土木工程参与者的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体现在其服务是否及时、主动,态度是否诚恳、守信,管理水平是否先进等方面。本文笔者就新时期土木工程房建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梳理,剖析所导致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提出了重视工程预案、抓好管理细节提升人员素养等三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土木工程;工程质量;问题;对策。

确保和提高土木工程质量是土木工程界永恒的主题,土木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因此,加强土木工程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土木工程实体质量的好坏是决策、计划、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体现。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在开工实施中,对其质量的有效的管理将成为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本文试图就新时期土木工程房建工程质的量问题与对策加以探究,旨在共勉与交流。

一、土木工程房建工程的质量问题。

土木工程质量有四个要素:技术、管理、素质和社会环境(含法制)。[1]本文依据这个四个要素对土木工程房建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加以分析。

首先,技术质量问题。本文认为技术主要可以分为方法(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这里我们主要谈方法(施工)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往往出现的土木工程房建工程的质量问题以上述内容为主。也就是说一些工程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最终造成了不应该出现的质量问题。

其次管理质量问题。谈到管理,我们就不能回避人这一要素。综合工程质量案例,我们发现其中有很多质量问题都是人为性的,换句话说源于管理不严。有些是由于管理者水平低、能力差,有些是由于某种利益驱使所作出的违背管理的行为。

第三,素质质量问题。本文认为这个素质可以分为施工与管理者两个方面。不管哪一方面的素质,都体现出其质量意识不强。最后我们来看看社会环境(含法制)质量问题。社会环境对人的素质水平、设计和施工的技术水平、市场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乃至工程质量水平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治建设就肯定会对改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良好的社会条件、科技的持续发展会促进人的素质、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乃至建筑工程质量的根本提高。

二、土木工程房建工程质量的因素。

分析土木工程房建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其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实体的质量、功能与使用的价值、工作的质量(设计、施工、供应、监理等)等。当然,也可以概括为人、材料、机械、方法与环境等几个方面。其中,在人这一维度上体现在人的思想素质、责任感、事业心、质量观、业务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等。而材料因素方面体现在材料、成(半成)品、构配件等上的检查与验收上。机械因素上主要体现在施工的机械设备与工具等上。方法因素上主要体现在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上。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和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

三、土木工程房建工程质量的`对策。

本文参阅相关研究文献及结合多年管理经验,对土木工程房建工程质量提升策略有如下见解,仅供参考。

3.1重视工程预案。

我们知道在工程施工建设之前,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预案,这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其预案是设计将有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为切实做好工程质量提升奠定基础。科学、合理的工程预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对影响工程施工的不同方面进行全面研究,要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技术和机械设备、周边环境、施工成本、工程造价等等方面的缜密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份科学、合理工程建设预案。

3.2抓好管理细节。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对于工程建设而言更是如此。在施工与管理过程中抓好细节对于提升工作质量非常重要。土木工程房建工程由于其具有规模大、工期长、设计繁杂等诸多特点,因此注重细节管理就尤为重要了。采取细化管理的方式,可以通过将工程细分成具体的不同项目进行有效地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落实到位,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和预先制定方案加以实施。

3.3提升人员素养。

工程实施不能缺少人这一关键要素,而有人的参与之后就会因其素养高低不同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以施工技术人员为例,土木工程房建工程的施工人员不但要具有较为专业的技术水平,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应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其这些方面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的高低。为此,在提升工程质量问题上,我们必须要加大对人这一要素素养的提升。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的土木工程房建工程将会越来越多。而尤其所产生的质量问题也就持续被关注,成为社会焦点。结合新时期的工程建设特点,深入剖析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将成为工程建筑研究的主题。

参考文献。

[2]郝文彬.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施工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

[3]徐辉照.浅析现代化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房地产导刊,2015(11).

[4]肖喜生.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7).

[5]唐思轩.提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

[6]宋成.浅议土木工程房建工程质量保障措施[j].装饰装修天地,2016(2).

[7]王敬.土木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4(31).

[8]安岩.浅谈土木工程概预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房地产导刊,2013(3).

[10]论土木工程管理及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j].

[11]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