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四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1 09:28:03 页码:7
最新四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模板13篇)
2023-12-11 09:28:03    小编:HT书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四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篇一

依据《株洲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株洲市攸县江桥街道鸭塘铺中心小学整校推进实施方案》和教研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组本研修方案。

根据精准的学情分析,进行更科学有效的的教学设计。

根据学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整体推进的规划,本学期深入和完善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校本研修工作,立足学科特征,聚焦课堂,依托教研活动,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切实研究、解决信息技术与信息学科教学深入融合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所有成员完成前沿课程的学习,20xx年11月3号前。(蔡杨帆、欧阳芹、谭子恺、单志明、徐啸剑各自完成。)。

2、完成信息技术支持的教研系列课程,20xx年11月6号前完成。(蔡杨帆负责)。

3、制定方案:提交——份学科信息化教学的研修活动计划:依据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结合教研组内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设计完成本教研组的信息化教学研修计划,20xx年11月8日前完成。(蔡杨帆负责)。

4、完成一份信息化融合示范案例:完成一份信息技术与学科应用实践的示范指导案例(基于本学科选择的能力点),20xx年11月8日前完成。(蔡杨帆负责)。

5、所有成员完成在线测评,完成能力点的选择。坊主协助本组成员完成在线测评,完成能力点的选择,20xx年11月8前完成。

6、完成相关能力点的系列课程,上传作业,20xx年11月13号前完成。

7、基于本组能力点的选择,发布校本研修任务。20xx年11月15号完成。(蔡杨帆负责)。

8、所有老师完成校本研修任务,20xx年11月27号完成。

9、提交校本研修成果:提交本学科校本研修当中的整体研修成果。20xx年11月30号完成。(蔡杨帆负责)。

网络研修:11月1日开始,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中国教师研修网的研修。

(2)协同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利用贝壳网等资源空间进行在线集体备课,确定一两个应用突破口完成教学设计。例如9月份参与湖南省在线集体备课大赛。

(3)应用实践:每位青年教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融合学科特征,进行信息化教学研讨课。

(4)创新教学成果: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创客教育和跨学科融合教学研修等。

四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篇二

1.1信息前沿(了解)1.1.1信息素养。

1.1.1.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标准(试行)1.1.1.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1.1.1.3贵州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标准(试行)。

1.1.2三通两平台。

1.1.3信息技术发展方向1.2计算机组成(掌握)1.2.1硬件系统。

1.2.1.1运算器1.2.1.2控制器1.2.1.3存储器。

1.2.1.4输入(出)设备。

打印机、摄像机、照相机、智能手机投影机。

分辨率调整。

1.2.2软件系统。

1.2.2.1操作系统1.2.2.2应用软件。

1.3常见故障排除(了解)1.3.1无法开机。

1.3.2开机屏幕无显示1.3.3网络不能连接1.3.4鼠标键盘无响应。

2操作系统windows7(了解)。

适用于计算机考试与应用。

2.1概述。

2.1.1开机、关闭系统、注销、重新启动2.1.2windows7操作界面认识。

2.1.2.5单选框(复选框)。

2.2文件管理(掌握)2.2.1文件夹。

2.2.6.1剪切2.2.6.2复制2.2.6.3粘贴2.2.6.4删除。

2.2.7共享。

2.3磁盘管理(了解)2.3.1磁盘容量单位及换算2.3.2分区。

2.3.3格式化(掌握)2.3.4磁盘整理。

2.3.4.1磁盘清理2.3.4.2磁盘碎片整理。

2.3.5数据恢复2.4控制面板(了解)2.4.1系统和安全。

2.4.1.1windows防火墙。

适用于计算机考试与应用。

2.4.1.2windowsupdate2.4.1.3电源选项。

2.4.2硬件和声音(掌握)。

2.4.3卸载程序(掌握)2.4.4用户帐户和家庭安全2.4.5外观和个性化(掌握)。

2.4.5.1个性化2.4.5.2显示。

2.4.5.3任务栏和开始菜单。

2.4.6时钟、语言和区域(掌握)。

2.4.6.1日期和时间2.4.6.2输入法设置

2.5系统优化(掌握)2.5.1360安全卫士。

适用于计算机考试与应用。

2.5.1.7软件管家2.5.1.8功能大全。

2.6.6远程桌面连接。

2.7汉字输入(掌握,每分钟输入15个汉字)2.8常用快键。

查看附件:windows。

适用于计算机考试与应用。

2.9应用程序管理(掌握)2.9.1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3办公软件。

3.1word20xx。

3.1.1基本操作(了解)。

3.1.1.1新建及保存。

3.1.2插入(掌握)。

3.1.2.1插图图片形状smartart图表。

四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篇三

“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

根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结果,反思个人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特制定如下计划:

1.电子白板的普及与教学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很多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或者对应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还是没有能够脱离“粉笔”+“黑板”的时代。需要勤于专研这方面的使用。

2.在新媒体时代,教学活动需要采用更多的媒体资源,并通过更加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然而对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采用新式媒体进行教学模式必然会带给教师更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多钻研这方面知识,减轻教师压力。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就是要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那么这些媒体资源怎么获取、怎么设计是将是教学设计活动中的一个关键。

3.把日常的教研讨论搬到网络平台,可以提供更多的交流时间、更多的思考时间、更多的讨论方式。可以是针对某一个课程进行,也可能是针对某一章节进行,更加注重讨论过程。

4.按照网络研修要求完成任务,提升自己。

四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篇四

根据《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指南》,发现我的信息技术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虽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能够熟练使用基础的信息化工具,但是一旦遇到未接触的内容,还是无法应对,所以,我认识到我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还需要有很大距离的提升。

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领域触及面比较小,只局限于经常使用的一些功能和软件的应用,而面对深层次的信息技术能力还有待提升。

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理论和知识,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利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

制定能力提升目标,阐明目标能力点及其达标后的效果。

一、g4基于数据分析的学情诊断

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问题平台能对学生在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情况,包括各科目、章节的点击情况等,相同资源的不同展现形式的点击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方向、习惯等。平台能根据学生在论坛和课堂的表现对其进行分类和分 级,并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习题、测验、实验等的完成情况,总结他们的学习弱点,使其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从而推荐相关课程,以激励学生发表有价值和有趣的观点,促进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二、b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个别化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提供给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获得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学生获得相映的发展。因此,个别化学习活动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三、g7智慧教育背景下教研活动组织或参与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组承担着实施新课程、研充新教学、组织新教研培养新教师、生成新文化的新使命教研组是实施校本课程、开展校本教研、进行校本研修的“真组织”

一、研修方式

1.网络研修,加强业务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三个小时,通过多种途径,如上网络平台阅读与教学相关的刊物、学习多媒体技术、观课磨课、听讲座等,汲取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2.教学实践.利用手段编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發,积极參与在线研讨。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宇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3.科组教研。积极參与学校科组的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参与集体备课、教学实践、观看评课、专题研讨、课题研究、课例开发等活动。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今年至少撰写一籍教学论文或者教学设计,积极参加市教育系统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

二、具体措施

1.每天花至少1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所选能力点的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观摩示范课例,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

4.多阅谈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水平。

总之,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蕸,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努力学习,并学以致用。

四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篇五

这次参加云南省临沧市中小学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收获颇大。

此次培训学习了《技术支持的讲授为主的教学》、《简易多媒体环境的教学功能》、《解析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学前教育教学案例》、校本研修等研修培训活动,使我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掌握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能够将传统的讲授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树立了“教育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理念;我明白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使教育教学赋予更多的内涵,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使我们的教学更具实效。

通过培训,对我而言,提高了搜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学到了集成和开发教学资源的方法以及传输和管理教学资源的方法;提高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的整合能力。这对我今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大有裨益。

参加培训后我能够运用电视+电脑的简易多媒体,在我们幼儿园的活动中,能够利用各种幼教资源,如:可以下载相关活动资源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我们都是从小学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教师不知道幼儿园这样开展教学活动,培训后我下载了幼儿园活动教案,手指操、户外游戏等资源丰富了幼儿园的活动,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让我们尽快能够适应幼儿园的工作。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同时必须看到仍存在许多不足亟待改进,必须时时检视自己,不断完善,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篇六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下是小编带来的研修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研修计划(一)。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制度框架,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我个人20__年的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

1、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备课组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及推广的引领者,配合全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逐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及水平。、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同伴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

四、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四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篇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与转变。以我现有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已跟不上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首先要脚踏实地的抓好自己业务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自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1、加强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

2、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进行教育实践。

3、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4、将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5、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意识,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能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课件修改、制作,网络资源搜索等。

(一)丰富教育教学理论。

阅读相关的教育书籍如《教育新理念》、《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代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爱心与教育》、《电脑报》等。

继续学习相关的课件制作方法如:photoshop、flash等软件的学习;用dreamweaver制作静态网页;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编辑;计算机的保养与维修等。

(三)继续加强个人师德的修养,学习先进个人的事迹。

1、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周进行业务学习,做到定时、定内容,学习有关优化课程结构的文章和走进课程的信息报道。充分集中时间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与专业的练习,确保课课有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2、及时对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用笔随时记录下来抽时间整理,并争取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3、虚心向各科教师学习优秀的教育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平时加强校内外听课,虚心与本校同学科教师交流上课心得,取长补短,尽量挤时间争取去听课,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4、多听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上公开课,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积极参加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学习正确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时间学习内容。

20xx年9阅读《现代代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新理念》《电脑报》。

20xx年10photoshop绘图软件的学习。

20xx年11photoshop绘图软件的学习。

20xx年12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编辑。

20xx年3《爱心与教育》、flash动画的制作。

20xx年4flash动画的制作。

20xx年5学习用dreamweaver制作静态网页。

20xx年6计算机的保养与维护。

四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篇八

信息技术能力持续提升计划一“网络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国培的春风走近了我们的身边,经过在学习的平台上的自我测评,我发现自已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上还存在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下面就结合诊断测评的结果制定出我个人的研修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培计划――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体要求。结合个人在平台诊断测评的结果显示,以自身发展为目的,以将信息应用技术服务教学为理念。

二、研修目标:

1、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自已的备课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及推广的引领者。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及素养。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积极转变信息技术教学态度、教学方式,使信息教学有效利用到教学当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便捷作用,不断提升ppt、flas等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力。积极拓展新的教学手段,全面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做到教学的与时俱进。

3、通过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不断拓宽视野,紧跟时代脉搏。注重在工作实际中发挥教师间的协同作用,达到资源共享,为打造高效课堂贡献力量。同时发挥个人作用,引领全校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使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最大限度地服务全校,不断提升我校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研修要求:

运用信息技术,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四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篇九

新的世纪信息技术正以空前的发展速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特别是网上即时互动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疑问,为配合农村远程教育的有效应用,特制订远程教育教学应用计划如下: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宗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目的,以丰富、拓宽学生的知识为方向,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周围的世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

英语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便利开展教学工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是学习英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并且通过互联网可以使学生深刻、全面的了解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所以远程教育的开展对英语的帮助是非常重要也不可替代的。

1、远程教育的开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重兴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建立,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

2、充分利用电脑课件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国际意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使用多媒体和课本相结合的体系,以课本为核心,以任务为目标,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设计的`内容浅显易懂、重点突出,教学结合实际、贴近生活。

4、采用多媒体呈现单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点面结合、不断复现,保证词汇的复现率,并附有图片使学生的认识该外深刻,记忆更为牢固。

5、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1、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下载与教学相关的教案、课件以及其他教学资料。

2、课堂中针对每篇课文的具体情况恰当的使用相关的教学资料。

3、定期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并作出相应的反思,以便以后使用时提高课堂效率

四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篇十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省实际,省教育厅日前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全省教师年底前参加不少于100学时培训。

《方案》明确了提升工程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是教师为本,协同创新;分级负责,分类指导;骨干引领,全员跟进;坚持标准,注重效益。

总体目标是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层分类、逐步推进“提升工程”的实施,确保我省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在20年底前参加不少于100学时的“提升工程”专题培训,其中省教育厅依托“国培计划”和其他专项计划开展50学时的全员培训,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五年一周期360学时之中;各地依托“市培”“县培”“校本”等开展50学时的先导性培训或持续性全员培训,并根据各地规划和实际,计入继续教育学时或校本研修任务之中。

每年计划培训名培训者骨干教师。

《方案》指出,我省将统筹培训项目。将成立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指导推动全省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开展教师教育课程资源评审推荐活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制度,逐步实现“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等项目与“提升工程”的融合和衔接。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提升工程”统筹实施。

加强队伍建设。实施河南省“提升工程”管理者专项培训计划,每年计划培训2000名培训者骨干教师,发挥其在全员培训中示范、引领和辅导的作用,并从中遴选优秀者担任“提升工程”授课教师;适时成立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为我省“提升工程”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方案》指出,提升工程将实施全员培训。根据全国统一部署,将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提升培训列入“国培计划”。根据我省各市、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先期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较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已经达到示范性标准的26个市、县启动实施,培训教师人数约20万人;教育信息化发展尚待大幅度提升、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已经或即将达到省级标准化要求的市、县,至年实施,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每年培训教师20至30万人;将普通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列入省级培训引导发展计划,2014至2017年,采取多种形式,逐年分批完成全省高中教师的提升培训。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级统一安排,负责开展区域内教师不少于50学时的先导性培训或持续性全员培训。以此,推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常态化。

建设30个省级示范区、300个省级示范校。

《方案》明确将以项目引导推动。20至2017年,计划实施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建设引导发展计划,全省规划建设30个省级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引导各市、县建设40个以上市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计划实施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建设引导发展计划,全省规划建设300个省级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引导各市、县建设600个以上市级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计划实施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引导发展计划,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规划建设30个省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引导市、县建设100个以上市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计划实施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名师课堂工程,全省规划建设100个左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名师课堂。

“60元”“5%”,多重保障促提升。

《方案》同时指出,省教育厅将成立省级“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对该工程实施工作进行宏观指导;遴选专家成立“提升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专家委员会”开展项目评审、检查监督、质量考评等;依托“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合并设立“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实施的调研、绩效考核等具体事务。

在经费保障上,省级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管理平台建设、专项培训、资源开发、能力测评和成果推广等工作,并在“国培计划”专项经费中切块用于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政策从新增生均经费60元中切块安排专项培训经费。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5%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四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篇十一

1、通过培训,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2、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3、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国培计划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和,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1、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反思提升。

加强业务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如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每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者教学设计,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总之,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并学以致用!

四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篇十二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第一要搞清楚它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第二要搞清楚的就是它研究的内容。前一篇文章我们已经对研究的对象——“信息”进行了剖析。本篇文章将对信息技术研究的内容——“信息技术”进行解析。

与信息概念类似,大多数教材上对信息技术只是提及有什么,但为什么会有这些技术?信息技术究竟要帮助人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它是怎样发展的?目前信息技术正在为人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等等,对于这些内容都很少介绍。

作为一门学科的起始课,“信息及其特征”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是关键的两节课,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激情最为关键的环节。“信息及其特征”一定要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研究对象的丰富内涵;“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一定要充分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并深信信息技术对人类进步发展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两节课常常被许多老师所忽略,大多数教材还在讲几年前的“深蓝”,写一些离学生很远、难以引起兴趣的应用。本文尝试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看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作用和内容,并从当今信息科学家正在做什么入手,探究信息技术的前沿应用。

技术总是与科学联系在一起的,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它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理论和方法。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它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制造和制作工具的工艺和手段。

为了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我们必须先来了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技术是自古就有的吗?技术是怎么发展的?

1、科学技术的产生。

技术并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生物学进化阶段,既没有发现科学,也没有发明技术,人类完全是以赤手空拳来争取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这一阶段的人类主要通过自身器官功能的分化和强化来增强自身的能力。如直立行走、前后肢分工、手的灵巧化都是这一阶段人类进化的主要成果。视野的扩大,手指功能的扩展,大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适应环境的能力。

然而,人类生理器官的分化与增强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展下去。可是,人们追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永不停止。当人类自身器官功能的扩展接近饱和状态时,人类便将注意力投向了外界,开始利用“身外之物”(石块、枯枝)来扩展自身器官的能力。这时,人类也由生物学进化过渡到文明进化阶段。

长期天然工具的使用使我们的祖先慢慢意识到大石块砍砸后会变成小石块,并形成尖、刃等形状的形成过程,当天然工具不能满足人们征服自然的需要时,我们的先人们就踏上的人工试制工具的艰难历程。就这样,科学技术伴随着人类由生物学进化向文明进化的转化过程中产生了。生活中长期经历的有关客观世界的某些“经验”就形成了最早的原始状态的科学(例如杠杆的原理),而根据这些经验设计制作工具的方法和手段就是技术的原始雏形。

2、科学技术辅助人类扩展能力。

科学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能力发展的实际需求而产生并发展的,它自始至终都是辅助人类扩展自身能力的。

那么,人类有哪些需要扩展的能力?科学技术是怎么扩展人的这些能力的?

关于人类能力的划分有许多种,但从宏观上来看,可以把人的能力分为三个方面:体质能力、体力能力和智力能力。体质能力反映了人的体质结构的合理性和强健性,是人全部能力的基础;体力能力反映了人的力量的充沛性和持久性,它是建筑在体质能力的基础上;人的智力能力则是反映人的思维和智慧的理智性和敏捷性,它是建筑在体质能力和体力能力的基础上。人的这三种能力是一个有机体,它们是协调发展的。但在人类整个进化的历程中,能力的发展呈现着明显的阶段特征,在三种能力保持大体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最先得到发展的是体质能力,其次是体力能力,最后是智力能力。

科学技术就是通过制造工具来扩展人的能力。

(1)质料工具扩展人的体质能力。

在农业社会,人们利用材料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制造石器、青铜器、铁器等工具。这些工具具有更强的硬度、更好的弹性、更高的熔点、更低的凝聚点、更强的耐压能力、抗腐蚀能力和抗辐射能力等,大大扩展了人类的体质能力。

这一阶段人类开发的是物质资源,主要利用的是物质结构理论和力学理论及材料科学技术。

(2)动力工具扩展人的体力能力。

当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利用能量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把客观世界的各种能量资源(如煤炭、风力、太阳能等)转变为动力,制造成各种动力工具(蒸汽机、电动机等),这些动力工具具有更强的推动力、牵引力、冲击力、爆破力、摧毁力,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动力能力。当然这个时期人类的体质能力也在不断扩展中。

这一阶段,人类开发的能量资源和物质资源。主要利用的是能量守恒与转换理论,能量科学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

(3)智力工具扩展人的智力能力。

当人类的历史进入二十世纪40年代时,人们发现自己的大脑不够用了,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出需要得出的数据,记不下需要记住的信息了。于是智力工具作为人类智力能力的扩展产生了。最具代表性的智力工具就是计算机。智力工具与人的智力能力相结合,使人类具有更敏锐的观察力、更广阔的感知力、更精细的分辨力、更高效更明智的决策力、更强大的记忆力、更强的控制力、更快捷的计算能力以及更好的学习与认知能力。智力工具的制造一方面依赖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依赖于信息加工与转换的信息科学技术。当然也离不开物质和能量资源,以及能量科学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本质特点是对人类智力能力的扩展,也就是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

1、人类的信息器官及功能。

第一,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触觉器官和平衡感觉器官等。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感知(即获取)外部世界各种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平衡感觉器官则可以根据运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来获取平衡信息。

第二,传导神经网络。它又可以分为导入神经网络和导出神经网络。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通过导入神经网络把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传送给思维器官;通过导出神经网络把思维器官加工出来的信息传送给各种效应器官或内部某些器官。

第三,思维器官。包括记忆系统、联想系统、分析推理和决策系统等。主要功能是加工和再生信息。实际上它担负着存储信息、检索信息、加工信息和再生信息的复杂任务。通过存储、检索、加工信息得到对于外部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通过再生信息来表示主体对于外部事物进行改造的策略和意图。

第四,效应器官。包括操作器官(手)、行走器官(脚)和语言器官(口)等。主要功能是施用信息。通过操作器官和行走器官来执行或者通过语言器官来表达大脑发出的信息,使这些信息产生实际的效果。

与人类信息器官及功能相对应,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感测技术。感觉器官功能的延长。包括传感技术和测量技术及遥感、遥测技术等。它使人们更好地从外部世界获得各种有用信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有:食堂的饭卡、公交卡、电子温度计仪、电子称、数码照相机、自动门、高速公路的etc、楼道感应灯、vcd遥控器、手机蓝牙等。

第二,通信技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长。它的作用是传递、交换和分配信息,消除或克服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使人们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应用如电话、手机、网络、卫星等。

第三,计算机与智能技术。思维器官功能的延长。计算机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使人们更好地加工、存储、再生信息。应用如计算机、机器人等。

第四,控制技术。效应器官功能的延长。控制技术的作用是根据输入的指令(决策信息)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实施干预,即信息施效。常见的应用如有自动洗衣机、电脑洗车、自动控制车床等。

由此,可以得出。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从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内容上,我们可以整体理解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结构:《信息技术基础》沿着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的横向线路让学生整体感受信息加处理的全过程。感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构成《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模块;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构成《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技术》属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智能技术与控制技术的结合构成《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

对信息技术的历史使命有了一定了解后,还要充分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让学会深刻体会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下面列举信息技术前沿应用的几个案例,抛砖引玉,相信各位老师们会列举出更有魅力的应用。

据英国媒体2008年4月22日报道,英国伦敦穆尔菲尔德眼科医院日前施行了一项先锋性的“仿生眼”移植手术——在两个盲人患者的眼球表面分别植入安装有60个电极的人造视网膜芯片,从而让两个失明患者恢复视力,并能辨认简单物体。这是英国首次施行“仿生眼”移植手术,在未来3年之内,“仿生眼”技术有望得到大范围推广。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信息技术应用。“仿生眼”首先通过患者眼镜上的摄像机捕捉外部景象(感测技术、计算机智能技术应用),然后图像经无线发射器(通信技术应用)传送到患者眼球表面的人造视网膜上,经芯片转换为电脉冲信号(计算机技术应用)传给60个电极。接着,人造视网膜上的电极会刺激视网膜的视觉神经,继续将信号沿视神经传送到大脑,并在大脑中成像。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科学家2008年6月30日表示,他们最近成功地研制出一种使用微小磁铁进行控制的小仪器,这种米粒大小的仪器可以植在人的舌头下,肢体残疾的人士只需要动一下舌头,就能够轻松地驾驭自己的轮椅甚至操作电脑。这套装置将可协助脊椎神经受到重创的严重残疾人,重新过着以往丰富、活跃及独立的生活。

 

[案例分析]。

在这套系统中,使用者头部将戴上一个磁场感应器(感测技术应用),它能够测出舌头的磁迹,然后将无线电讯号(通信技术应用)传送到在使用者戴在身上或轮椅上的手提电脑中,然后通过自动控制进行操作(控制技术应用)。此外,电脑系统还能确认每名使用者的独特舌头动作,即舌头所触碰的每颗牙齿,都可代表不同的指令(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参考消息》2008年3月17日报道,美国安比恩特公司发明了一套无需发出声音就能够进行电话通话的系统。使用者利用一个放置在颈部周围的项圈,就可以收集到人脑中与特定词汇有关的神经信号,从而创造无声说话的奇迹。

[案例分析]。

这套名为“audeo”的系统,任何人经过一定时间训练,就可以在不必发出任何声音的情况下发送出与大脑中具体词汇有关的神经信号。

这些信号被放置在颈部声带周围的项圈。

四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篇十三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与知识更新,这需要从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做起。

2012年12月,教育部会同相关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从而明确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高校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与知识更新,这需要从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做起。从高校教育发展趋势来看,据教育部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数字,我国高校专任教师数量从1991年到2010年的20年间增幅高达244%,其中30岁以下的教师比例已占到27.29%,31-35岁及36-40岁的教师比例分别占教师总数的21.17%和16.59%,以上三类合计为65.15%,可见,青年教师已经是教师的主体。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来,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在不同层面得到了强调,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形式化问题。多数院校均制定了青年教师教育能力提升的相关规划,既有学校层面,也有学院层面,但这些规划千篇一律,规划内容大而全,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教学、现代教育技能等诸方面,实际上这些均是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要求,由于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并不突出。二是考评问题。为了快速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运用督导听课、严格考评、讲课大赛等方式进行考评,由于形式僵硬,往往引起青年教师不满,难以达到真正提升的目的。我们结合单位实际,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方案。

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方案设计必须据此来进行。一流的大学必然有一流的教学。为什么一些大学的一些专业会受到社会的盛赞和人们的追捧,因为它有好的师资、好的学风,能够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栋梁。高水平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从而奠定其一生事业的坚实基础。

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和青年教师座谈会的方式来收集和梳理相关问题,并最终确定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三大主题,即要专业、要自律、要学习。所谓要专业,即认真细致的专业知识传授,不但要讲基础,还要追踪前沿;所谓要自律,即要求教师恪守教师职业道德,遵守课堂规范,对学生严格要求,不能在考试前通过划重点的方式让学生全部过关,看似皆大欢喜实则没有担负起传授知识的责任。要学习,则是强调教师注重知识更新,运用专业理论对经济社会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解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学以致用。

单独谈话、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座谈的方式了解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确定提升计划的内容及进度安排。

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从三个层面进行设计,第一层面的设计是教师自我评价体系,即教师根据个人情况设计课堂教学应实现的具体标准,在学期初发放给学生,请学生对照标准监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也是提升计划最重要的环节;第二层面是青年教师与指导教师和系主任通过沟通交流确定年度提升任务,每位青年教师的提升任务不尽相同,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第三层面是学院针对提升计划的一系列政策及督导办法,其目的是对提升计划进行管理和支持。

由于传统的职称评定、学科建设等的指挥棒作用,重科研轻教学之风在高校普遍存在,对教学的投入不足,从而极大地约束了教学的发展。针对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并把项目化管理引入教学管理中。人们对于当前人文社科领域的“项目化生存”讨论很热烈,“争项目、拿经费”饱受批评。但“项目化生存”有其优势,即有目标、有资源、有动力、有监督、有责任、有成果。为什么我们的教学在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日常管理诸方面均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在于无目标、无资源、无动力、无监督、无责任,自然就无成果。

以教学系为单位设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遴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丰厚教学成果并且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作为提升计划的指导教师,成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项目组,学院与项目组负责人签订提升计划任务书,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任务,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各项目组内的青年教师则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制定“个人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书”,确定双方任务、计划执行具体内容、时间进度和目标,经个人、导师和系主任三方签字备档。

由于坚持任务导向、充分调研,并且引入项目化管理,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学生对教学的诉求充分反映在提升计划内容中,青年教师在提升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具有主动性,使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获得了广泛而又坚实的群众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