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台儿庄古城导游词(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04:35:07 页码:11
2023年台儿庄古城导游词(精选8篇)
2023-12-12 04:35:07    小编:HT书生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台儿庄古城导游词篇一

运河古城台儿庄,是在浴火中重生的城市。

台儿庄古城的重建,不仅是台儿庄人们的大事,也是枣庄城市转型的标志性建设项目,是枣庄文化旅游的起爆点,是为中华民族保留文化遗产、为人类留下了反法西斯战争古迹的一项壮举。目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城市,保留下来战争遗迹的,已经寥寥无几。在台儿庄,原汁原味保留下来的,就有五十多处。这些遗迹,都在古城的在建区域,各位游客下次再来的时候,会有亲密接触。

人类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旧的基地上进行新的建设,而建设意味着破坏。有些文化遗产,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我们现在保留下来的五十多处二战遗产,如果不是陈伟市长的高瞻远瞩,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

枣庄是一块古老的土地,七千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后,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人们,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说,前后领先了7200年。建国之后,枣庄始终是国家能源基地,即便在文革时期,枣庄的煤炭依然源源不断地运到华东地区各大工厂,为了换取外汇,通过民间贸易渠道,枣庄的煤炭还出口日本。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枣庄的经济才走了下坡路。当我们想着扭转局面时,突然发现,当年,我们贡献出了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而没有想到留一手。今天,资源临近枯竭,许多人哀叹当初缺乏远见。

可是,枣庄来了好市长陈伟。

陈市长具有学院派的学术背景,有着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从事市场策划的经济头脑,有着在沿海城市从事领导工作的经验,有着共青团干部的活力。来枣庄出任市长之后,他从这个别人眼里日暮途穷的城市,看到了崛起的希望。在**枣庄市委的领导下,他深入调查研究,构划了振兴枣庄的“三大战役”,成为市委、市政府社会发展的整体决策蓝本。第一战役是尽快实现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把继续出卖资源的短期经济行为城市,变成以煤化工为龙头、八大工业门类综合发展的鲁南门户城市;第二战役是发展文化旅游,从原先的卖资源改为卖文化,具体来说,就是重建台儿庄古城,推介微山湖红荷湿地,带动冠世榴园、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熊耳山大裂谷、市中区中兴公司景观、薛城区铁道游击队影视城、滕州盈泰生态园、莲青山等几大旅游节点,吸引外地游客,增加枣庄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第三战役是城市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枣庄人民的生活质量,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目前,第一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枣庄已经成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煤化工基地;第二战役取得了关键性胜利,我们刚才参观的复原古城是a区部分,仅占古城的十分之一。等到金风送爽的时候,大家再来,就能感受到古城的恢弘气势了。第三战役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城市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在可预见的将来,枣庄的面貌和城乡人民的生活质量,定有质的飞跃。

台儿庄古城重建的准备阶段,陈伟市长几乎投入了全部的法定休息时间。2007年一年的52个星期,陈市长有47个星期天在台儿庄。一般情况下,陈市长不带秘书,不惊动台儿庄区的领导,到台儿庄明察暗访。他脚穿布鞋,身着便装,走过了台儿庄所有的街巷,审视了所有的古老民居,走访了所有80岁以上的老人。中午,花三块钱在地摊上吃一碗黄花牛肉面。那时候,他来枣庄工作不久,老百姓还不认识他,看到这个神采奕奕、对破旧街巷兴趣盎然的年轻人,充满好奇。有人凑上来问他是干什么的,陈市长说,我是游客,来台儿庄观光的。有一次,一位中学教师兴冲冲地来到他面前,问:“你是陈市长吧?”还没等到回答,那位老师改口说:“你肯定不是陈市长。”陈伟反问道:“为什么?”那位老师说:“陈市长不会在地摊上吃三块钱一碗的牛肉面。”

2007年盛夏,陈市长在掌握了台儿庄第一手材料,准备向市委、市政府提交重建古城方案的时候,约同一位副市长到台儿庄调研。走进旧城,陈市长面对破败混乱的街巷,随处流淌的污水,臭气熏天的院落,心中特别难过。那些居民不认识陈市长,却认识副市长。有人追上来,埋怨道:“你看看我们住的地方,什么时候才能通水通路啊?”听了这样的抱怨,陈市长感到心中有愧。那一天,虽然烈日炎炎,却感到心中很冷。

重建台儿庄古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枣庄的政府并不宽裕,重建古城,站在扩大税源的角度考量,不可能立竿见影,可以说,陈市长是用超前意识启动这项复古工程。在这种情况下,富有工作经验的陈市长,认为天时不到,仅靠地利和人和,是做不成事的。办任何事情,都有个时机问题,多数人不能接受的决策,不能付诸实施。于是他利用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时建立的人际关系,为枣庄招商引资,发展枣庄的支柱企业。其中,引资131亿元上马的新奥煤化工,使得许多干部对陈市长刮目相看,认为他是学者不是书生,是实干家不是学究。有了这个铺垫,陈市长找到几位煤矿老板,请他们贡献50万吨煤,作为古城建设的股份划拨给市政府。他给老板们算了一笔账:这些煤炭,你们自己出售换取利润,花了也就没了。用来作为重建台儿庄的启动资金,意味着换来一座古城,这是为后人留下千年遗产。老板们被市长说服,贡献出50万吨煤炭,市政府把煤炭变成4亿元启动资金,完成了旧城拆迁。

市委、市政府重建古城的初衷,为的是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其次才是抢救和复活文化遗产。所以,在拆迁过程中,尽量让利与民,所有拆迁户,都拿到了可观的补偿,购买了合意的新居。而投资4亿元拆出来的.土地,升值为16亿元。用这些土地吸引投资,古城a区建成,有形价值达到30多亿元。可谓皆大欢喜。

2008年1月7日,陈市长陪同一位摄影家到台儿庄拍摄运河“申遗”照片。那一天,下着鹅毛大雪,气温降到零下十度。在一条老街上,陈市长和客人刚下车,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迎上来,抓住陈市长的两只手腕,嘴唇一个劲地哆嗦,却说不出话来。秘书跑上去,要把老太太的手掰开,为市长解围。陈市长不让秘书掰开老太太的手。就说,大娘,你不要激动,有什么事,请跟我讲。过了老长时间,那位老太太才说出话来。她说:“陈市长,这么冷的天,又下着这么大的雪,你怎么不打伞呢!我去给你找把伞吧!”

这一天最冷,可是陈市长感到心头很热。

今天咱们站在局外,思考台儿庄古城的重建,隐隐约约感到,这是两个层面上的风云际会,是不同有利因素的聚合。在空间和时间的层面上,首先是京杭大运河为台儿庄带来的四百年文化积淀,其次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第三是台儿庄保留了大量历史遗存,第四是海峡两岸的关系改善,使得台儿庄成为两岸政治家关注的地方。在个人层面上,陈伟市长是严谨的学者,他在工程学和管理学领域,在国际贸易领域,有着不凡的造诣。这些治学方法和视野,用于古城建设的宏观决策和微观操作,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作为一市之长,他能够调动各种资源,而且善于把握时机。他有商人头脑,能够计算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把这一工程放置到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上综合考虑,预测到眼前的效应和未来的收益。当然,还有他对枣庄这块土地的热爱,他的生命激情和执着的理性。而市委、市政府在工作步调上的一致,是保证决策变成现实的关键所在。

台儿庄是台儿庄人民的,是枣庄的,是山东的,是大中国的,也是人类的,她从几千年的历史中走来,属于今天,更属于未来。

谢谢各位游客的光临,我期待着,下次再为大家作介绍。

台儿庄古城导游词篇二

现在我们参观游览的是重建之后的台城旧志景区,占地面积38155平方米,建筑面积30295平方米,约占古城一期核心区的十分之一。主要有参将署、天后宫、翠屏学馆、台庄驿、日升昌记、文汇酒楼、谢裕大茶行、扶风堂、天水堂、三恪堂、鲁南民居、闽南民居、久和客栈、临水商铺等不同风格的明清建筑。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官式建筑是参将署,俗称大衙门,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清朝正三品参将行署。参将统领600兵马,负责管辖220华里运河河道的工程防护和漕运治安。1937年1月,国民政府在此设立山东峄县警察局台儿庄分局。1938年初,成为第3集团军副司令沈鸿烈的军火库,在台儿庄大战中,这批军火发挥了作用。现为“台儿庄古城重建博物馆”。

前面这座牌坊为台儿庄“水陆通衢”牌坊,她见证了台儿庄往日的繁荣。这条街道被称为大衙门街,1947年,驻守在这里的国民党军队,把大衙门街改为繁荣街,建国后继续沿用这一街名。重建古城时,恢复大衙门街的旧名。

这座拐角搂,为京津冀地区的建筑风格,南北两侧的弧形卷棚,体现了这种建筑的开放性。拐角楼占地766平方米,建筑面积1514平方米,南楼经营珠宝,北楼经营茶艺。

这座白墙黛瓦、马头出墙的徽派建筑,名叫久和客栈。清代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徽商胡文广建造。重建后的久和客栈,占地2415平方米,建筑面积3554平方米,作为快捷客栈使用。古城内有许多店铺、民居为这一风格,见证着徽商在台儿庄的创业历史。

胡文广原先是一位书生,乘船去北京参加科举考试。途经台儿庄,看到了这里的商机,于是放弃科考,留在这里经商。他的经商理念是“和为贵”、“和气生财”,没过几年,就成为台儿庄的富商。他把堂号取名“久和”,希望后人永远恪守和为贵的理念。

台儿庄古城导游词篇三

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古时候属于兰陵旧疆,现在是枣庄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与江苏省接壤,为山东省的南大门。

现在,我利用大家乘车去台儿庄的时间,简要地介绍一下台儿庄的基本情况。

首先介绍台儿庄名字的由来。我们今天提到“庄”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与“村”合用,称为“村庄”,与城镇相对。其实,在古代,村与庄,是两个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点,后来成为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庄,是朝廷、贵族所拥有的土地,在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军人或雇民。台儿庄,应该是荀子任兰陵令的时候楚国的屯田,后来在此形成居民区。关于台儿庄名字的由来,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是,台儿庄土地肥沃,但是地势低洼,汛期成为洪水走廊。人们在这里筑台而居,于是被称作“台庄”。唐代准提阁内的碑文上,出现“台家庄”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间所立的泰山庙碑文中,出现“台家庄集”,证明那时候已经不是普通的村庄而是颇具规模的集市。大运河开通之后,南方客商语速比当地居民快,使“台庄”的发音出现儿化。明代崇祯十二年所立的防务碑上,已使用“台儿庄”的称谓。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里,也使用台儿庄这个名称。今天,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台儿庄由田庄到运河重镇的过程,是伴随者运河的开通与兴盛的。

按照行政级别和面积,台儿庄赶不上河北石家庄,可是,她却赢得了“天下第一庄”的声誉。

这不是台儿庄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庄”的美育,出自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别六下江南,都要路过台儿庄。有一次,皇帝面对台儿庄的繁荣与兴盛,发出“天下第一庄”的赞誉。而明清两代和20世纪的沉重事实,又为这块土地赋予了文化的斑斓和历史的厚重。

今天,台儿庄仍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国漕运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处二战遗迹,四是市区两级政府对台儿庄的抢救性重建,使她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文化、军事和标志符号。

我们先说台儿庄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

长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画下雄浑的一撇,京杭大运河画下了遒劲的一捺,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袭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义,而没有了实际功能。而京杭大运河,这个沟通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交通运输和优化生态的功能。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必须梳理一下运河的历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2700年前的春秋时期,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境内的逼阳国,就有了人工开挖的运河。2400年前,吴王夫差开凿了从今天的扬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隋炀帝开挖的运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经洛阳通达浙江的余杭。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疏通,到公元13世纪,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运河工程。明朝初年,永乐皇帝出于把国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虑,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疏通、扩建了京杭运河,打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为明政府的、经济、军事命脉。那时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区一带,是十几个互不相连的小型湖泊。途经这里的京杭运河,自济宁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线路,自徐州至淮安,运河借走黄河水道。因为黄河为季节河,旱季断水、汛期黄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为了保证这条国家命脉的畅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人认为治运必先治黄,有人认为治黄不如避黄。于是,在“借黄就运”和“避黄行运”的问题上争执了几十年。万历年间,“避黄”派胜利,在万历三十二年,开通了时称泇运河的台儿庄运河。这段运河的开通,避开了黄河水患,使运河通航天数增加80多天,每年经过台儿庄运河的船只7000多艘,运输物资400万担。同时,还间接地促进了微山湖的形成,成为补充运河水源的水柜。

台儿庄古城导游词篇四

这个大院为日升昌票号的分号——日升昌记。为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据文献记载,清光绪年间,山西人吴玉章从太原阳谷带职来台儿庄,开设“日升昌”分号,俗称吴家票号,为各路商贾办理汇兑和存放金银业务。这样的票号,在台儿庄有七家之多。吴家票号虽为山西人所建,却是典型的鲁南风格。

现在主要通过实物、图片陈列、多媒体场景再现等手法,用货币、契约、商标、印鉴、戥(deng)秤、税单、股票等商业实物和资料,展示明清到民国时期的台儿庄商贸文化,讲述台儿庄的商业文化变迁,特别是票号发展的历程,从不同角度折射台儿庄商业文化的流金岁月。

广汇桥,俗称“拱桥”,系花岗岩单孔全环形石拱桥。清顺治五年(1648年),由赵家出资兴建,桥长11.5米,高3米,跨度5.7米,桥面宽2.96米。1938年毁于战火,后搭建为简易石板桥供人行走,现在原址复建。这座“广汇桥”,取“汇八方商贾”之意。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驻台参将赵登高陪同他游览了台儿庄城。

当乾隆皇帝一步步走上这座拱桥时,一位女子说:“步步高。”

乾隆皇帝走到桥上,问:“这‘步步高’是什么意思?”

这女子说:“万岁爷洪福齐天,国运步步高扬,我们这些黎民百姓跟您享福。”

乾隆皇帝狡黠地一笑,问:“再往前走又有什么说法啊?”

女子脱口而出:“万岁爷,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皇帝说:“你真是一张巧嘴。”

后来,城里人把这位苏州女子称为“巧嫂子”。

谢裕大茶行,是座木雕茶楼,最初由浙江茶商沈绮于雍正十年(1732年)建造,名为苏杭茶楼。沈绮有茶园百亩,因台儿庄商运兴盛来这里销售茶叶,兼开茶馆。咸丰七年(1857年),徽州茶商谢正安收购了苏杭茶楼,改名谢裕大茶行。原建筑毁于1938年的战火,因为是全木质结构,大火三天不灭。现在原址复建,为茶艺文化展示区。

这座京派建筑名为文汇酒楼,原名“聚奎楼”,为守备署守备瞿翼龙的后裔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建造,经营沿运地方名吃,因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时在此用膳而名声大振。台儿庄大战胜利后,更名为文汇酒楼,现为大战文化展示区。

到此我们今天的游程也就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不周之处还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期待您的再次光临!

台儿庄古城导游词篇五

先秦时期,区境属徐、逼阳等国,为吴、越、鲁、宋、齐、楚诸强纷争之地。考古证实,两千多年前的逼阳故城即是一座古水城,20xx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汉魏晋时期,运河南北分属傅阳、兰陵两县。永嘉南渡,傅阳县并入吕县,后更名寿张县。东魏以后,傅阳故地改属承县。隋代以降,承县合并兰陵县,后称兰陵县、峄州、峄县。

唐代,台氏在此立村,称为台家庄。位于北门外的准提阁,建于唐代中后期,是台儿庄有史可考的最古老建筑。

北宋时期,狄青、苏轼等人先后主持大规模开发徐州(古称彭城)利国铁矿,台儿庄濒临之柤水开始担负铁矿石外运的功能,至此被称为彭河,俗称运铁河、新河、中心沟。

明万历年间京杭运河避黄改道经过台儿庄时即借彭河通漕。

元代,始筑土圩,城内建有三皇庙、玄帝庙等建筑,逐渐形成集镇,称为“台家庄集”。

明末,台家庄共有居民2千户,始有“台儿庄”一称见载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扬州道立于台儿庄东南黄林庄的运河防务碑。

由于黄河改道的影响,元、明时代,京杭运河一度借徐州至淮安一段黄河行运。但黄河时常泛滥,导致漕运常常受阻,于是便有了所谓“开泇口河以远河势”的开泇济运议案。隆庆四年(1570年)翁大立首倡开泇,万历二十八年(1620xx年)正式准奏,次年在刘东星的主持下开通试运行。万历三十八年(1620xx年)以后,泇河完全取代黄河运道,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和黄金水道。

历史上,台儿庄段运河下游水位比微山湖湖口水位低21米,落差大,水流急,水源主要来自微山湖,泇河开通时即设有八座船闸以节制水流。其中台庄闸位于台儿庄南运河上,是北上进京漕船由江苏驶往山东时通过的第一道船闸。台庄闸的设立,聚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为商贸交易提供了机遇,促使台儿庄的社会经济迅速崛起,发展成为镇守鲁南、拱卫徐州的战略要地和汇通南北、商贾辐辏的水旱码头。

台儿庄原为峄县企彭乡王目上社的驻地。明万历三十四年(1620xx年),基于台儿庄段京杭运河防御、维护和管理的需要,时任河道总督曹时聘奏请在台儿庄段运河沿线置邮驿、设兵巡、增河官、立公署,台儿庄开始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明清时代先后在该河段设置了总河部院、东兖道、泇河厅、峄汛、台庄闸等五级管河机构,在台儿庄设驻台庄巡检司、沂州镇标前营(后改为台庄营)、台庄闸汛等军事机构,正三品参将、正五品守备、正六品通判、正七品把总、正八品县丞、正八品外委千总、正九品巡检使等各级官员皆在此驻守。

清顺治四年(1647年),始建台儿庄土城,翌年竣工。城邑傍运河而建,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1公里。咸丰七年(1857年),因旧基新筑砖墙。新城墙底部为土台子,墙高4米,上砌垛口。城墙自底沿而上向内倾斜,砖墙内筑土坯,上宽近3米。城门有6座:东门曰仰生,西门曰台城旧志,北门曰中正,小北门曰承恩湛露,南门曰惠迪吉,小南门曰迎祥。东、西、南、北4门各建有两层门楼,高约7米,上有岗楼,下为通道,可行大车。护城河离城墙外9米,河宽10米,深2米,周长5.7公里。台儿庄大战前夕,古城内共有8条街道、13处码头、437个巷口、5000户人家、20xx0间房屋。

台儿庄古城导游词篇六

按照行政级别和面积,台儿庄赶不上河北石家庄,可是,她却赢得了“天下第一庄”的声誉。

这不是台儿庄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庄”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别六下江南,都要路过台儿庄。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对台儿庄的繁荣与兴盛,发出“天下第一庄”的赞誉。而明清两代和20世纪的沉重事实,又为这块土地赋予了文化的斑斓和历史的厚重。

今天,台儿庄仍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国漕运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处二战遗迹,四是市区两级政府对台儿庄的抢救性重建,使她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文化、军事和标志符号。

我们先说台儿庄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

长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画下雄浑的一撇,京杭大运河画下了遒劲的一捺,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袭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义,而没有了实际功能。而京杭大运河,这个沟通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交通运输和优化生态的功能。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必须梳理一下运河的历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2700年前的春秋时期,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境内的逼阳国,就有了人工开挖的运河。2400年前,吴王夫差开凿了从今天的扬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隋炀帝开挖的运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经洛阳通达浙江的余杭。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疏通,到公元13世纪,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运河工程。明朝初年,永乐皇帝出于把国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虑,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疏通、扩建了京杭运河,打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为明政府的、经济、军事命脉。那时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区一带,是十几个互不相连的小型湖泊。

途经这里的京杭运河,自济宁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线路,自徐州至淮安,运河借走黄河水道。因为黄河为季节河,旱季断水、汛期黄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为了保证这条国家命脉的畅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人认为治运必先治黄,有人认为治黄不如避黄。于是,在“借黄就运”和“避黄行运”的问题上争执了几十年。万历年间,“避黄”派胜利,在万历三十二年,开通了时称泇运河的台儿庄运河。这段运河的开通,避开了黄河水患,使运河通航天数增加80多天,每年经过台儿庄运河的船只7000多艘,运输物资400万担。同时,还间接地促进了微山湖的形成,成为补充运河水源的水柜。

台儿庄地势较微山湖一带低洼,其海拔高度低于微山湖的湖底。

台儿庄古城导游词篇七

先秦时期,区境属徐、逼阳等国,为吴、越、鲁、宋、齐、楚诸强纷争之地。考古证实,两千多年前的逼阳故城即是一座古水城,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汉魏晋时期,运河南北分属傅阳、兰陵两县。永嘉南渡,傅阳县并入吕县,后更名寿张县。东魏以后,傅阳故地改属承县。隋代以降,承县合并兰陵县,后称兰陵县、峄州、峄县。

唐代,台氏在此立村,称为台家庄。位于北门外的准提阁,建于唐代中后期,是台儿庄有史可考的最古老建筑。

北宋时期,狄青、苏轼等人先后主持大规模开发徐州(古称彭城)利国铁矿,台儿庄濒临之柤水开始担负铁矿石外运的功能,至此被称为彭河,俗称运铁河、新河、中心沟。

明万历年间京杭运河避黄改道经过台儿庄时即借彭河通漕。

元代,始筑土圩,城内建有三皇庙、玄帝庙等建筑,逐渐形成集镇,称为“台家庄集”。

明末,台家庄共有居民2千户,始有“台儿庄”一称见载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扬州道立于台儿庄东南黄林庄的运河防务碑。

由于黄河改道的影响,元、明时代,京杭运河一度借徐州至淮安一段黄河行运。但黄河时常泛滥,导致漕运常常受阻,于是便有了所谓“开泇口河以远河势”的开泇济运议案。隆庆四年(1570年)翁大立首倡开泇,万历二十八年(16)正式准奏,次年在刘东星的主持下开通试运行。万历三十八年(16)以后,泇河完全取代黄河运道,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和黄金水道。

历史上,台儿庄段运河下游水位比微山湖湖口水位低21米,落差大,水流急,水源主要来自微山湖,泇河开通时即设有八座船闸以节制水流。其中台庄闸位于台儿庄南运河上,是北上进京漕船由江苏驶往山东时通过的第一道船闸。台庄闸的设立,聚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为商贸交易提供了机遇,促使台儿庄的社会经济迅速崛起,发展成为镇守鲁南、拱卫徐州的战略要地和汇通南北、商贾辐辏的水旱码头。

台儿庄原为峄县企彭乡王目上社的驻地。明万历三十四年(16),基于台儿庄段京杭运河防御、维护和管理的需要,时任河道总督曹时聘奏请在台儿庄段运河沿线置邮驿、设兵巡、增河官、立公署,台儿庄开始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明清时代先后在该河段设置了总河部院、东兖道、泇河厅、峄汛、台庄闸等五级管河机构,在台儿庄设驻台庄巡检司、沂州镇标前营(后改为台庄营)、台庄闸汛等军事机构,正三品参将、正五品守备、正六品通判、正七品把总、正八品县丞、正八品外委千总、正九品巡检使等各级官员皆在此驻守。

清顺治四年(1647年),始建台儿庄土城,翌年竣工。城邑傍运河而建,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1公里。咸丰七年(1857年),因旧基新筑砖墙。新城墙底部为土台子,墙高4米,上砌垛口。城墙自底沿而上向内倾斜,砖墙内筑土坯,上宽近3米。城门有6座:东门曰仰生,西门曰台城旧志,北门曰中正,小北门曰承恩湛露,南门曰惠迪吉,小南门曰迎祥。东、西、南、北4门各建有两层门楼,高约7米,上有岗楼,下为通道,可行大车。护城河离城墙外9米,河宽10米,深2米,周长5.7公里。台儿庄大战前夕,古城内共有8条街道、13处码头、437个巷口、5000户人家、0间房屋。

台儿庄古城导游词篇八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枣庄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枣庄观光旅游!我是小王,是大家此次枣庄之行的地接导游员。坐在驾驶座上全神贯注开车的,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有着十几年的旅游车驾驶经验,由他为我们开车,交通问题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孔老夫子曾经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李师傅和我会像接待老朋友一样为大家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同时也希望能得到您的鼎立配合。在此预祝大家此次枣庄之行能够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现在我们乘车前往今天的旅游目的地“台儿庄古城”,大家一边欣赏沿途风光,一边听我讲讲枣庄的基本情况。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最南端,与江苏省接壤。是鲁南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的重要城市,有“江北水乡·运河古城”之称。建市于1961年,辖五区一市和一个高新区,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人口383万。

枣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国家级湖泊类湿地——微山湖公园;华夏最长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园——十二万亩的“冠世榴园”;最负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因此,枣庄被誉为“万年家园,千年古郡,百年城市”。

台儿庄是枣庄市下辖的县级行政区,位于枣庄市最南部。历史上的台儿庄只是一个城镇,乾隆皇帝御笔钦赐“天下第一庄”。明清两代和20世纪的文化积淀,又为这座城市赋予了历史的厚重。途经台儿庄的运河,是三千华里运河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是“活着的古运河”,有人说,“观长城上八达岭,看运河到台儿庄”,可谓真知灼见。

1938年春天,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所以,台儿庄是运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扬威之地,是南北水运交通枢纽。

说话间,我们已经快进入台儿庄古城景区了,请大家记住我们红色旅游车的车牌号:123456,我的手机号码是,有什么问题,您可以及时与我联系,现在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参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