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 文天祥心得体会(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13:47:10 页码:14
最新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 文天祥心得体会(优秀18篇)
2023-12-12 13:47:10    小编:书香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一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激情和斗争,对于我们现今的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有着深刻而重要的启示。在我深入研究文天祥的过程中,我有了很多的心得体会。

二、文天祥的人生与时代背景。

文天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年轻时努力学习,后得到了一个举人的名衔。宋朝南渡后,他成为了南宋政府的部属,但由于文天祥不满元帅钦点的方式,于是他率领部队反叛。但文天祥反叛被失败,朝廷连他的家人和朋友也被牵扯进来,最终被迫就义。文天祥的一生颠沛流离,在动乱的年代里,要想活下去并没有什么易如反掌的方法。这段历史背景告诉我们,历史是变幻无穷的,人民反抗压迫是正义的,文天祥的一生为后代的抗争奠定了基础。

三、文天祥的爱国精神。

文天祥一生深爱祖国,认为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他在《过零丁洋》一文中,表达了他极其渴望回到祖国本土、跟随朝廷恢复国家统一的雄心壮志。他的《滕王阁序》更是千古名篇,内容极富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后人要继承他的爱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奋斗。文天祥的爱国精神是我们任何时代都应该学习和继承的。

文天祥是一位文化人,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他广泛涉猎古今史书、文学资料,对于诗歌、文学都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正气歌》直截了当地呼吁人们追求正义,并感慨:“为人民除害,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传统文化的精神,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渠道,更让我们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五、结语。

作为一位有追求的青年,我从文天祥的人生和事迹中,看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挚诚,看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重视。这些都是我在今后奋斗中所需要的精神动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应该自信、坚定、永不止步地前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正如文天祥说的,兴邦治国,先正其气,唯正气立,方能长久。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二

文天祥是中国明代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以其坚定的爱国情怀和对正义的追求而被后世称为“卧薪尝胆、腾蛟起凤”的楷模。本文将从文天祥的事迹中汲取心得体会,探讨他的爱国精神、坚定意志和为民众着想的品质,以期激励我们在今天的生活中继承和发扬这些品质。

第一段:引言。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悲壮爱国情怀的伟大人物之一。他生于一个政治世家,在中国历史上饱读诗书的名门望族家族中长大。在他的一生中,他秉承着爱国、正义以及为民众着想的精神,逐渐成为了一个伟大而受人敬佩的人物。

第二段:爱国情怀。

文天祥的政治理想始终紧紧围绕着爱国情怀。在元朝政权昏庸无道、民不聊生的年代,他坚决反抗外族统治,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他甘愿放弃自己的官职,选择坚定地站在正义的一方。他的文章《过零丁洋》动情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沦陷的痛心疾首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文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令人感慨万分,他的爱国情怀犹如火炬照亮了我们国家的前程。

第三段:坚定意志。

文天祥的一生中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从未因此放弃自己的信念。在元朝军队的进攻下,他不顾个人安危,带领残余部队奋力抵抗。即使被俘后,他仍然对立志心如铁石,拒绝改换立场。他坚定地表示:“我死之后,以身首犯罪,断无一言!”这种坚定的意志力是每个人所应学习的。

第四段:为民众着想。

文天祥的事迹中还充满了为民众着想的情怀。在担任武庙主祭的时候,他保护农民利益,反对剥削和奴役,为人民争取了更多的福祉。他坚持谏言,直言不讳地向朝廷建言献策,维护百姓权益。他的种种行为无不彰显出他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文天祥的为民众着想精神给予了我们指引,提醒我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他们谋福祉,创造美好的社会。

第五段:结语。

文天祥的事迹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和启示。他的爱国精神、坚定意志和为民众着想的品质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我们应该继承他的遗志,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幸福而努力,为正义而奋斗。同时,我们也应该发扬自己的天赋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我们应该向文天祥学习,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努力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三

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抗金将领和文学家,在中国文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关于文天祥的视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围绕观看视频的感受和体会,谈谈我对文天祥的理解和对他的钦佩。

第二段:了解文天祥。

通过观看这部视频,我第一次亲身了解到了文天祥的生平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文天祥是元朝末年南宋名将,他力主抗金,并在战争中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而他的文学成就更是令人佩服。文天祥有着丰富的文学才华,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民生的关怀,被誉为“盗版的司马迁”。我深深地被文天祥的才华和他的为国家付出一切的精神所感动和震撼。

第三段: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

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在他的作品中表露无遗。他的名篇《正气歌》和《过零丁洋》等作品,都以慷慨激昂的语言唤起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观看视频时,我被文天祥的作品深深地感染。他在文字间流露出的坚定和义愤,激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我开始思考一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意义。

第四段:钦佩文天祥的精神品质。

文天祥以其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信念,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光辉。观看视频时,我对文天祥的精神品质产生了深深的钦佩。他在被俘后,宁愿忍受折磨、残暴绞刑,也不愿向敌人屈服。他的坚守和忍辱负重的精神,令人敬佩。文天祥的品格和信念一直激励着后人,使我们明白了坚守正义和为真理而奋斗的重要性。

第五段:对自己的反省和展望。

通过观看这部关于文天祥的视频,我不仅对他本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自己产生了一些反思。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国家的强盛和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前人为之奋斗和牺牲所换来的。我们应当以文天祥为榜样,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心怀感恩,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事业中,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坚守正义和追求真理,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总结:通过观看关于文天祥的视频,我对这位伟大人物的了解更加全面,对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他的精神品质更加钦佩。他的爱国情怀和忍辱负重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有了重新的思考。同时,我也发自内心地感谢那些前人为我们争取来的和平时光。对于我们来说,文天祥的精神将是永不过时的榜样,我们应当在平凡的岗位上时刻怀有爱国情怀,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四

近年来,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关注。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有幸参观了文天祥纪念馆,这次研学行程不仅令我受益匪浅,更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以下是我个人对此次研学之旅的心得体会。

作为文天祥纪念馆的参观者,首先被吸引的是它庄严而庄重的外观。整座建筑以传统中式园林风格为基调,其气势恢宏、宏伟壮丽的姿态仿佛是在告诉我们,文天祥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国家的,是几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在进入纪念馆的楼门时,门上的两副楹联“民族精神开我国,豪情意志达宛城”很好地概括了文天祥的伟大价值。这让我深感文天祥的思想和精神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人立志成才的重要指导。

入馆后,我被馆内的布局和陈列所吸引。馆内大厅用铜镜为地面装饰,墙上挂着镂空木匾,墙后则陈列着以文天祥为主题的展板和各种实物。这样的设计不仅凸显了纪念馆的庄重,更加突出了文天祥的地位和价值。在馆内,我还看到了文天祥的服装模型、书法作品和相关文献等,这些都让我更加真实地了解到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化艺术家,更是一位爱国主义者。

参观文天祥纪念馆,最感人的是文天祥那令人肃然起敬的一生。在展览中,我了解到文天祥身世虽不算显赫,但他却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得到了大智慧,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后人留下了深深的教诲。我惊叹于他高洁的品格、远大的胸怀和忠诚的精神,这些特质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尊崇的。他临死前“心有灰烬,渴望国土平安”的诗句更是令我感动不已,让我看到了一位为国家痛心疾首的英雄形象。

此外,我也对文天祥纪念馆的解说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在各个角落为游客提供详细的解说和演示,还积极与游客互动,引导我们参与到活动中来。解说员用生动的语言和幽默的表情,使得原本沉闷的历史变得有趣起来,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融入其中。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解说员给我们讲述了文天祥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并多次强调他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让我们当代青年人要效法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之,参观文天祥纪念馆是一次富有收获的研学之旅。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增长了见识,更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天祥的崇高精神和爱国情怀。我相信,只有有更多的人认识和尊崇这样的英雄,才能够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我也深受文天祥的教诲,懂得了作为当代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立志成才,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正如文天祥所言:“至人无己,祖龙不竞。”我希望将来能够像文天祥一样,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光和热。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五

今天闲着无聊,就来说到说到我自己。

我已是六年级毕业生了,今天我就来说说我自己。我叫刘泽南,今年13岁,男。我是一个爱看书的人,我家有很多书都让我看了很多遍。我还让我妈给我买了一本分类作文。我天天就像老师口中说的书虫一样。读着读着,我长大了很多,不再是一个爱玩的孩子。我的思想改变很多,比以前爱学多了。不过,我马虎的`性格还是没有变,有的可以做对的题一马虎就做错了。还那么贪玩,一放学回到家就跑去玩了,玩着玩着天就黑了。晚上做作业时,妈妈总说我太贪玩了,学习成绩也不好,天天就是70多80多的没有变化。后来,在老师的教导下,我的成绩逐渐上去了。还有一条没有说,成绩下降的原因是因为我太贪玩了。

我爱打篮球,妈妈给我报了一个篮球班,每星期六下午,星期日上午都去上篮球课。老师每次教我的我都来家练习,天天晚上还去打半个小时的篮球。有时还去找老师打篮球,或跟几个同学打。我还爱看漫画书,家里有很多漫画书。妈妈批评我天天就知道看漫画,也不看书了。有几次上课看漫画书被妈妈知道后,妈妈就不让我看了,把我的漫画书全部没收了,我也不看了。

唉!这就是我——一个不爱学习,挺贪玩的帅小伙。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六

文天祥,字同叔,号伯嚚,是南宋末年抗金名将、文学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爱国主义者。为了纪念文天祥的杰出贡献,文天祥纪念馆应运而生。近日,我参观了这座纪念馆,通过深入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思想,我收获良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天祥纪念馆以文天祥为主题,全面展示了他的一生。通过观看展览,我了解到文天祥是个身世平凡的儿子,但却有着卓越的才智和坚强的意志。纪念馆展示了他参加军事防线,抵抗外敌,力图挽回南宋家国安泰的艰辛历程。同时,馆内还陈列了关于文天祥在政治上的追求和为民除害的事迹。通过这些展示,我对文天祥的生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三段:领悟文天祥的爱国精神。

文天祥纪念馆不仅展示了文天祥的生平,更强调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天祥深爱着自己的家国,为了国家的安危,他不惜牺牲自己,甚至赴死前呼喊“梦里南山应托付,只应不负过春秋”。在馆内,展览播放了一些关于文天祥坚定抗金的演讲和文章,使我对他的爱国精神有了更加直观的领悟。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我深刻感受到了爱国的伟大意义。

第四段:思考文天祥的人生观。

文天祥纪念馆还设有展区探讨文天祥的人生观。他提倡“命运由己,品行在人”,鼓励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观看展品时,我对他的一些名言警句有了更深的思考。他的这些思想引导我审视自己的人生,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观,从而找到更高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激励自己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五段:总结体会。

通过参观文天祥纪念馆,我不仅对文天祥的生平和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了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怀有爱国之心,并为之付出努力。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人生观给予了我极大的启示,激励我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加努力奋斗。这次研学活动带给我很多收获,也让我对文天祥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产生了敬佩之情。我相信,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会以文天祥为榜样,不断追求进步。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七

上完《文天祥》这节课后,不仅我自己,通过学生迷茫的眼神我彻底感到这是一堂不成功的课。在第一个问题“这些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吗?为什么?”时学生一致回答:”这些不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和课本要去正好相反;细细想来确实如此,课本中所举事例离学生的实际太远了,不符合现实生活。在第一节课我发现这点后,第二节课我将这个案例删除;直接提问得出答案,然后对其进行适当的解释,效果要好的多。

在简述“如何维护国家尊严”的两个问题时。第一节课学生回答后,我举“文天祥”的具体事例,但因时间关系,没有具体阐述。课后我想对于处在和平时期的学生,这个问题离他们太远,而只是简单的例举“文天祥”还是不能够使之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同时我感到学生还是比较爱听这个问题的。基于这些原因,在第二节课,我将课本中的案例只做简单的处理,透彻的讲解文天祥及有关”国穷节乃现、一一垂丹心”的这种精神,正是课本中”国家遇到困难,每一个都应挺身而出,为之报效“的具体表现。同时我将其扩展:中华民族是四大文明古国,却是唯一的能够将其文明延绵不绝,今天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其原因就是“文天祥”的这种爱国精神、为国家而献身的精神。”所以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才能实现我国富强和昌盛”。这样即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觉得这也可能是我改动教学程序的最大收获。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八

第一段引入:文天祥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文天祥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设立的。近日,我和同学们参观了这座纪念馆,深受感动。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文天祥的成就,还对他的爱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段描述:文天祥纪念馆位于文天祥故居旧址,占地广阔,建筑庄重。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文天祥石刻,详细记录着文天祥的事迹和成就。然后,我们参观了文天祥故居的展览室,展览室中陈列了文天祥的生平事迹、著作和文化艺术品。这些展品生动地展示了文天祥的人格魅力和卓越才华。

第三段分析:参观纪念馆期间,导游生动地为我们讲解了文天祥的一生。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一位名臣和诗人,他为国捐躯,以身示范了如何在逆境中坚守信仰。他的一生虽然充满艰辛,但他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化解困难。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的忠诚让我深感敬佩。

第四段探索:参观完展览室后,我们进入了文天祥故居的院落。院落中保存完好的文天祥庙堂和私宅,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在那里,我可以亲身感受到文天祥曾经居住过的环境,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的生活和作品。

第五段总结:参观文天祥纪念馆,我不仅了解了这位伟大诗人的成就,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爱国精神。通过了解他坚守信仰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我深受鼓舞。今后,我将秉承文天祥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参观纪念馆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将牢记这次心灵的洗礼,继续努力成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写作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修改)。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九

文天祥(1236—1283)汉族,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名(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翌年(宝祐四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成为权相贾似道门生,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但四天後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後历任签书甯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赵昰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今址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今址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址在今广东龙川西)。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继承立的弟弟——赵昺移驻崖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写《过零丁洋》20天后,南宋在崖山海战的惨败后,陆秀夫背着8岁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渠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而是以名相能为烈士。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

文天祥(1236~1283),小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宝四年(1256年)进士。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任湖南提点刑狱,次年调任知赣州,得元军渡江的消息,立刻组织万人起兵勤王。德二年(1276年)正月,谢太后向元军投递降表,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谈判,被扣留,押解北上,后设法逃脱,再组织民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收复兴国等县,包围赣州,军势颇盛。不过,文天祥组织起来的民兵,战斗力不强,很快就被元军击溃,文天祥的妻子也被元军俘掳。他只好收拾残兵奔循州,驻南岭。后在广东的潮州、惠州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宋廷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十二月,元军从海陆大举进攻,文天祥撤出潮阳,转移海丰。因叛徒的出卖,他在五坡岭再次被元军俘掳。次年正月,被移上海船,经珠江口零丁洋时,写下〈过零丁洋〉一诗。诗中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宁死不屈之志。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北上,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初一抵达大都(今北京)。前宋丞相留梦炎、受元朝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先后向他劝降,都被拒绝。他身在狱中,但诗句墨迹传遍京城,被视同珍宝。又在狱中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历数各代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人物,以明自己准备随时为国捐躯的决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今北京东四北大街府学胡同,一说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就义,年四十七。文天祥的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他与张世杰、陆秀夫被称为“宋亡三杰”。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一

南宋状元郎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后来,蒙古军两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战成都。忽必烈率东路,越天险长江与自云南北上潭州(今长沙)的另一支蒙古军合围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对此。文天祥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后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归争夺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秘密称臣纳贡后撤军。

贾似道转而谎报朝廷:“诸路大捷”,被加封卫国公,大权独揽。继而度宗即位,耽于酒色,贾似道欺上瞒下,国事益乱。文天祥奏疏无人理睬,只被派一闲差。

此后十几年中,文天祥断断续续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后来又因讥责贾似道而被罢官。

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义军赶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获令屯军隆兴(今江西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得入卫临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奉命驰援常州。在常州,义军苦战,淮将张全却率官军先隔岸观火,又临阵脱逃,致义军五百人除四人脱险外皆壮烈殉国。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离平江三天后,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关已失守。急返临安,准备死战,却见满朝文武纷纷弃官而逃,文班官员仅剩6人。

1276年正月,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指定须由丞相出城商议,丞相陈宜中竟连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绝食抗议,后在镇江虎口脱险。由于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赚城取地,文天祥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千难万死两个月,辗转抵温州。这时,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赵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号召各地起兵杀敌。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广东梅县),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人心大振,江西各地响应,全国抗元斗争复起,文天祥号令可达江淮一带,这是他坚持抗元以来最有利的形势。元军主力开始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掳走。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迫目睹陆秀夫负主投海,张世杰被台风恶浪吞没,悲痛欲绝。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灭亡了。元将张弘范在庆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说:“宋朝已亡,你的忠孝也尽到了。丞相如能为元朝做事,元朝宰相岂不非你莫属吗?”文天祥说;“国亡而不能救,做大臣的'死有余辜。难道还能贪生怕死,背叛祖国吗?”

4月22日,文天祥被押往大都,一路上“风雨羊肠道,飘零万死身”,路过文天祥的家乡时,怕有乡亲劫船,便把他颈项和双足捆锁在船里。文天祥绝食反抗八天,因听说船将在建康停留,又唤起了逃跑的希望,恢复饮食。在建康,被严密隔离囚禁的文天祥写下了“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的词句。

10月初,辗转万里,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被带到接待投降者的“会同馆”,安置在高贵的房间里,摆有佳肴美酒。第一个来劝降的就是留梦炎,此人与文天祥都是南宋状元,官至丞相。他在临安危急时弃官逃走,降元后,任元朝礼部尚书。文天祥见到留梦炎便厉声斥骂,留梦炎只得窘然退下。接着,南宋亡国之君,9岁的赵隰又来了,文天祥连声说“圣驾请回”后,便闭口不语了。

再往后,元朝专横跋扈的宰相阿合马来了,劈面喝问文天祥:“见了宰相为何不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凭什么要跪?”阿合马见文天祥威武不屈,便讥讽地说:“那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呢?”文天祥正言厉色答说:“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会来北方了”。阿合马无言答对,色厉内荏地环顾左右说;“这个人生死由我……”。文天祥立即打断他的话,高叫:“亡国之人,要杀便杀,说什么由不由你!”。

一个月后,文天祥被带到枢密院,见元丞相孛罗。文天祥泰然自若站定,立刻有官员喝令:“跪下!”,文天祥拒不跪下,孛罗令差官按文天祥跪倒,尽管一群走卒拳脚相加,文天祥被拽倒后还是拼死坐在地下,始终没有屈服,通事(翻译)传话:“你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答:“我尽忠宋朝,才有今天,请你们快快处置罢!”孛罗又说:“你们丢掉君王(赵隰)。先后另立二王,算什么忠臣?”,文天祥答:“社稷为重,君为轻。”孛罗再问:“那你干出什么功绩了?”文天祥答:“做一天臣子尽一天责,谈何功绩!”,又说:“现在只有一死,不必再说什么!”孛罗叫道:“你要死,我偏不叫你死,要把你关押起来!”,文天祥凛然答说:“我为国死都不怕,还怕关押!”

元统治者又将他投入恶牢,囚禁折磨达三年之久,使他读到正在元宫中充当女仆的被俘妻女的信,使他已降元的弟弟来狱中探望。但文天祥不为百般折磨、千般利诱、万缕亲情所动,凛然作《正气歌》,颂历史人物不朽业绩,抒“是气所磅腐,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之志向。

一日,忽必烈亲自劝降,说:“现在你如能用对待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丞相”。文天祥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泰然处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次日,文天祥便被杀害,时年47岁。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二

各位来自四面八方的宗亲大家中午好!

今天是天合老祖人喜庆的日子,更是所有天合子孙欢庆的日子。

在这个大好的日子里,我代表有朋支系宗亲对天合祖墓的圆满重修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

说句实话,我对这次重建天合祖墓的发起人、组织者和筹备组人员的精心策划和有序操作感到无比的惊叹,更对两千多名天合子孙齐心协力重建天合祖墓的精神和所展现出的凝聚力表示由衷的赞赏!你们不愧是老祖人的好子孙,老祖人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护佑他的子孙人兴财发!

古言说得好:木本水源,须以培之;祖德宗功,必当报之!作为吴姓子孙,从古到今,我们每一代人、每一个人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这句话。

你们的天合祖和我们的朝卿祖是同一辈的老祖人,虽然你们天合支是有良公之后,我们朝卿支是有朋公之后,但是无论是有良有仁有朋有信有义的子孙,大家都是宗公的后人,在510多年前大家都是一家人!而且无论是公华公普公荣的子孙,都是良弼公的后人,在620多年前大家都是一家人!在我们这个一家人的大家庭中,有历代先祖先贤的`模范表率和积极带领,我们这家人的每支每系,世世代代都在进行着保护祖坟、修建祖坟、编辑整理家谱等等孝祖敬宗、启迪后世的族事,都在继承和发扬着我们吴氏悠久的家族传统文化和良好家风。但却始终有一件非常遗憾的事,那就是几百年以来,都还]有我们老吴家自己的祠堂。目前全族正在大力宣传修建吴氏良弼宗祠这件大事,在这个背景之下,我曾经写过一首词,词牌名叫《如梦令》,标题叫“皂角连枝”,内容是:“青坝皂角古树,历代族人关注。五枝齐并发,映衬螺丝吐乳。宗公,宗公,滇黔川吴共祖。″意思是我们五大房原本就是一家,必须团结和谐,同心同德,积极办好族中各种事务,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争取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完成修建祠堂这一千秋万世的宏伟大业!

可以说,今天天合祖墓重建的圆满成功,体现的虽然只是天合子孙的精神和凝聚力,但是展现出的却是我们全体良弼后裔团结一致同心协力的高贵品质和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让我们全体族人携手同心,团结一致,为继续发扬我们的良好家风,为早日成功修建吴氏良弼宗祠,为振兴我们吴氏家族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继续创造吴氏家族新的辉煌吧!

谢谢大家!

10月05日。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三

读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后.我感慨万千.他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这首诗诗,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的英雄气概。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四

文天祥在路上,八天没有吃饭,没有死,才又吃饭。到达燕京,馆舍侍员殷勤、陈设奢豪,文天祥没有入睡,坐待天亮。于是移送兵马司,令士卒监守他。当时忽必烈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员,王积翁说:“南宋人中没有谁比得上文天祥的。”于是派遣王积翁去传达圣旨,文天祥说:“国家亡了,我只能一死报国。倘若因为宽赦,能以道士回归故乡,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为顾问,还可以。假如立即给以高官,不仅亡国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负抛弃,那么任用我有什么用呢?”王积翁想与宋官谢昌元等十人一起请释放文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同意,说:“文天祥放出后,又在江南号召抗元,置我十人于何地?”此事于是作罢。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同宰相议论放了他,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为借口,结果没有被释放。

文天祥就义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福建有一僧人说土星冒犯帝坐星,怀疑有变乱。不久,中山有一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想救出文天祥。京城也有未署名的书信,说某日火烧蓑城苇,率领两侧翼的士兵作乱,丞相就没有忧虑了。当时大盗刚刚暗杀了元朝左丞相阿合马,于是命令撤除城苇,迁徙瀛国公及宋宗室到开平,元朝廷怀疑信上说的丞相就是文天祥。

元廷召见文天祥告谕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然而忽必烈还不忍心,急忙挥手要他退去。有的说应该答应文天祥的要求,诏令可以。不一会儿又下诏加以阻止,文天祥已死了。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部如活的一样,终年四十七岁。他的衣服中有赞文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也就做到了。读圣贤的书,所学习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算是问心无愧了。”

英名千古。

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1323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

在抗元过程里,文天祥对忠君与爱国二事处理得非常恰当。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后,他没有跟着投降,而是坚持「君降臣不降」。后来,文天祥兵败被囚,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劝他投降,他还是不从。在他看来,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国家,值得同情。但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决不能以忠君的行动去改变他忠于国家的信念。

文天祥不仅是一个爱国者,也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宋朝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宋朝「守内虚外」(即镇内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专制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由此可见,文天祥的政治主张,不但表达了时代的要求,而且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五

海丰五坡岭方饭亭是具有纪念历史事件和民族气节意义的一处建筑物。

方饭亭位于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海丰县城西的五坡岭山坡中。方饭亭坐西北向东南,占地960平方米。亭前台阶分五层34级。台阶顶月台中心建成八柱重檐攒尖顶八角亭,亭通高9米,平面直径9米;亭内置一庑顶石亭,高3.8米,内竖一方长2.7米、宽0.9米的大石碑。碑上方刻文天祥就义前所写《衣带铭》诗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石碑下方刻文天祥的半身像。此石刻像是明代正德年间惠州府太守甘公亮从庐陵描摹来的。

方饭亭前两侧的石柱上,刻有明代潮州府状元林大钦撰题的对联:“热血腔中祗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在亭下两侧立有明清两代重修方饭亭的石刻碑记。该亭原为明代正德十年(公元15),海丰庠生吴了昌(以岁贡授广西迁江训导,后弃官回乡)为纪念文天祥的抗击元朝追兵、浴血奋战气概以及不屈不挠的气节,提请广东提学章扑庵恩准,由海丰县署在五坡岭建立表忠祠,又在表忠祠后建方饭亭,在表忠祠前建忠义坊。抗日战争时期,表忠祠及忠义坊被于1938年秋遭侵华日军飞机炸损。1955年海丰县政府拨款重修“方饭亭”,并加盖八角大亭予以保护。1963年颁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颁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政府再次修缮,并在此地扩大范围,建成文天祥公园。现在所存的方饭亭石刻文物是前代保留下来的,原表忠坊“一饭千秋”的石碑,移立在方饭亭前。

这座有“千秋功罪”意义的方饭亭也向人们揭示,古代的一代封建王朝灭亡了,一代封建王朝代替了,而成千上万给封建王朝衰亡更替而流血抛尸的士兵亡灵却成了五坡岭的`孤魂野鬼。我们崇敬的是文天祥民族气节,让后人为孤魂野鬼安息祈祷吧!

古代海丰的五坡岭乃是一片荒山地。现在的五坡岭已是海丰县城市区。作为一处历史重大事件的发生地,为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当地政府已将该地规划建设成文天祥纪念公园。

五坡岭,是文天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为南宋末朝廷的苟延残喘,转战南北、戎马倥偬的生涯,就是在五坡岭炊烟袅袅之际倏然画上句号的。对于文天祥来说,五坡岭是“落凤坡”,是铭刻忠魂之地;对于海陆丰人民来说,五坡岭是凭吊民族英雄气节的祭台。因此,五坡岭方饭亭被汕尾市政府批准为汕尾八景之一“五坡正气”旅游景点。

【历史陈述】。

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中旬,文天祥率部入海丰。在赤岸渡留下少量兵力布防,自率大部人马驻扎五坡岭,计议整理军务后,进入莲花山脉,结营固守。二十日午时,元军突然包围五坡岭,宋军正处饭熟就餐,文天祥及其帐下重要文武正在开饭,督帐已被包围,众将猝不及防应战。将军邹沨身中十多处伤,还英勇拼杀,最后力竭自刎;将军刘子俊苦战被擒,冒称文天祥,被元兵识破后被活活烹死;大部官兵惊骇逃散。文天祥吞服“冰片”以图自杀却死不了被元军俘虏,宋兵被杀戮者7000余人,五坡岭昏天黑地,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宋军其余3000残兵,随后退入捷兰埔(今汕尾捷胜镇),与元军进行了最后的决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战死,血染荒郊。

【方饭亭由来】。

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为赞颂[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由邑生[吴子昌]提请广东提学[章朴庵]恩准,令海丰知县[杜表]、县丞[陈义]、教谕[林右]、训导[万秉和]等协力同心,于五坡岭上建立“表忠祠”。不久,惠州守备[陈祥]又建“忠义牌坊”于“表忠祠”之前(祠之南面),又建“方饭亭”于祠之后。惠州知府[甘公亮]从其家乡庐陵取得[文天祥]画像,勒像于石,并于画像石碑上题刻其〖衣带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石亭两傍嵌刻“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的对联,传为明代状元[林大钦]所写。亭前月台还树一碑刻:“一饭千秋”四字。(见同治版《海丰县志》卷下·词瀚)。

明、清两朝曾多次重修此亭。后来,“表忠祠”和“方饭亭”被侵华日军飞机炸毁。现存的方饭亭是解放后重修的,但[文天祥]的画像碑刻是原有的。

编者按:[方饭亭]现规划于海丰县彭湃中学校内。学校师生经常在方饭亭前举办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励后辈的爱国情操。每年都有海内外游客前往拜谒,是他们海丰之行的必经之地。

【方饭亭简介】。

方饭亭座落于海丰县城北郊的五坡岭上,五坡岭现属彭湃中学校址。方饭亭是一座煞有气派的八角双层重檐攒尖顶的古亭,坐西北面向东南。方饭亭台阶下几米处有一块宽1.5米、长0.5米的大石碑,碑上镌刻了“一饭千秋”4个金色大字,踏着分5层34级的台阶而上,就可到达月台。月台长20米,宽13米,通高9米,上有8根大柱子支撑亭顶。基座四周为红色围墙,高米许。

月台后侧还置有一座庑殿顶的小石亭,在大亭庇盖之下。小石亭建于先,大亭为后所建。小石亭内竖一块高2.7米、宽0.9米的石碑,上刻文天祥石像。此画像系明代惠州知府甘公亮从文天祥的家乡江西庐陵取来而勒于碑上的。碑像上面题刻文天祥的《衣带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衣带铭》是1283年文天祥就义后,从他的衣带取得的,故名。小亭两旁的石柱刻有一副对联:“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此联为明代潮州籍状元林大钦所书写的,笔力苍劲遒俊。《海丰文物志·亭台》上载有:“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为赞颂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由邑庠生吴子昌提请广东提学章朴庵恩准,令海丰知县杜表、县丞陈义、教谕林右、训导万秉和等协力同心,于五坡岭上建立表忠祠。不久,惠州守备陈祥又建忠义牌坊于表忠祠之前(祠的南面),又建方饭亭于祠之后。”后表忠祠与忠义牌坊为侵华日机炸毁,原址为彭湃中学建了大楼。相传表忠祠内有联曰:“一饭千秋人不死;五坡万古宋长存。”文天祥(1236-1283),宋末政治家和诗人。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从小敬仰历史上的忠臣义士,二十岁中状元。德佑元年(1275年)任赣州知府,当时元兵大举进攻江南,他在江西募义军,北上抗击。

次年,元兵逼近南宋国都临安(浙江杭州),他以右丞柏枢密使的身份出使元营,慷慨陈词,坚强不屈。不料南宋政府又派人前去求降,文天祥被元兵扣留,被迫北上。经镇江时,他乘夜逃脱,历尽险阻到福建招募将士,辅助端宗再次起兵抗战。祥兴元年(1278年),在广东海丰五坡岭遭元兵袭击,兵败被俘。第二年,元兵押着他经海道至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准备破灭南宋朝廷的最后根据地,受到宋军的顽强抵抗。元将张弘范逼迫文天祥给保卫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写劝降信,文天祥严正拒绝,并把途中写下的《过零丁(伶仃)洋》一诗给张弘范看,以表明自己的心迹。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一直被后人所传诵。崖山战败,宋朝灭亡。文天祥被押送到燕京。途中,他想以死报国,乘机逃脱,均不成。囚禁上,元统治者百姓百般折磨,软硬兼施,终不得逞。《正气歌》就是他在狱中写下的千古不朽的作品。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初),从容就义。历来到此瞻谒的人多,留待传世者也众。从诗中均可见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之深入人心。佳作俯拾皆是,脍炙人口,激励人心。文天祥在五岭留下的浩然正气,潜育着代代风流人物的成长。清代农民起义首领黄殿元等与近代的彭湃、丘东平、柯麟、陈尤其、黄鼎臣、钟敬文、郑重、李寅、王曼等,自幼均在这里受到教育和熏陶。明代和清代曾多次重修方饭亭。现存的方饭亭是解放后重修的,文天祥的像碑是原存的。现在,游方饭亭的游人更加纷众,其中不少国际友人漂洋过海而来,来感受文天祥的一腔正气。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六

曹操迎汉献帝到许都的那年,徐州牧刘备,受到袁术、吕布的夹攻,失败了,来投奔曹操。

刘备是河北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原来是西汉皇室的后代。他从小死了父亲,家境很贫苦,跟他母亲一起靠贩鞋织席过日子。后来,靠同族人的帮助,才拜老师读了一点书。可是他不大爱读书,却喜欢结交豪杰。有两个贩马的大商人经过涿郡,见了刘备,很器重他,就出钱帮助他招兵买马。

当时,有两个壮士到涿郡应募,一个名叫关羽,一个名叫张飞。刘备见关羽、张飞两人武艺高强,又跟他志同道合,就待他们特别亲切。日子一久,三个人的感情真比亲兄弟还密切。因此,民间传说他们三个人曾经结拜为把兄弟。

刘备投奔曹操以后,曹操和刘备一起去攻打吕布,消灭了吕布的割据势力。回到许都,曹操请汉献帝封刘备为左将军,并且非常尊重刘备,进进出出,都要刘备陪他在一起。

刘备见曹操这样尊重他,心里反倒不安,因为他有自己的雄心大志,生怕遭到曹操的猜疑。

曹操表面上看重刘备,暗地里也在防备他。他派人去看看刘备在家里干什么,只见刘备在自己园子里种菜浇水,没有什么可疑,也就渐渐放心了。

这时候,朝廷里出了一件事。因为曹操的权大了,汉献帝嫌他太专横,要外戚董承设法除掉曹操。他写了一道密诏缝在衣带里,又把这条衣带送给董承。

董承接到衣带中的密诏,就秘密约了他的几个亲信,商量怎样除掉曹操。他们觉得自己力量不够,认为刘备是皇室的后代,一定会帮助他们,就秘密找刘备商量,叫刘备去一起干。刘备同意了。

没多久,曹操邀请刘备去喝酒。两个人一面喝酒,一面有说有笑,谈得很融洽。他们谈着谈着,很自然地谈到天下大事上来了。

曹操拿起酒杯,说:“您看现在那么多人在争夺天下,有几个算得上英雄呢?”

刘备谦虚地说:“我说不上来。”

曹操面露笑容,从容地对刘备说:“依我看,当代的天下英雄,只有将军和我曹操两个人。像袁绍这号人,算不上什么。”

刘备为了跟董承同谋的事,心里正在七上八下,听到曹操这句话,大吃一惊,身子打了一个寒战,连手里的筷子也掉了下来。

就在这节骨眼上,天边闪过一道电光,接着就豁喇喇响起一声响雷。刘备一面低下身子拾筷子,一面说:“这个响雷可厉害,把人吓成这个样子。”

就这样,他总算把惊慌的'神情掩饰过去,没让曹操看出破绽。

喝完酒出来,刘备再三捉摸曹操的话,觉得曹操把他看作唯一的敌手,将来不会轻易放过他。打这以后,他一面和董承他们联络,共同设法除掉曹操;一面找机会离开许都。

凑巧袁绍派他儿子到青州去接应袁术,要通过徐州。曹操认为刘备熟悉那一带的情况,就派他去截击袁术。

刘备巴不得趁早离开,一接到曹操命令,就飞快地和关羽、张飞带着人马走了。

曹操的谋士郭嘉等听到曹操放走刘备,赶快去找曹操,说:“刘备有野心,不能放他走呀!”

经郭嘉一提醒,曹操也有些懊悔了,马上派人去追,刘备已经走远了。

刘备打败了袁术,夺取了徐州,决定不回许都去了。徐州本来是刘备做过州牧的地方,附近的郡县都响应他,背叛了曹操。

曹操一听到刘备背叛他,气得要命。到了第二年春天,有人向曹操告发了董承和刘备在许都合谋反对曹操的事。曹操把董承和他的三个心腹都杀了,并且决心亲自发兵征讨刘备。

那时候,袁绍已经兼并了幽州(在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分)拥有几十万人马,扬言要进攻许都。

曹操部下的将领劝阻他说:“现在跟您争天下的主要是袁绍。听说袁绍正想打过来,您却往东打刘备。万一袁绍从北面打过来,我们怎么办?”

曹操说:刘备是个有能耐的人。现在不趁早消灭,将来后患无穷。”

郭嘉也说:“刘备刚起来叛变,归附他的人不多,立刻打过去,一定能把他打败。袁绍的性子犹豫多疑,即使要来进攻,也没有那么快。”

曹操就决定把一部分精兵守住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防备袁绍进攻。他亲自带领大军进攻徐州。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七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文天祥。

【7】: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文天祥。

【8】: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文天祥。

【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0】:云散天仍在,风休水自清。--文天祥《遇异人指示作五言三句》。

【11】:知已肝胆相照--文天祥。

【1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14】: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16】:人间事,何堪说。--文天祥《满江红》。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9】: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文天祥。

【20】: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22】:知己肝胆相照--文天祥。

【25】:求仁而得仁,宁怨填沟壑。--文天祥。

【26】: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夕》。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八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殉难后,汉族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曾经参加义军的王炎午写了《望祭文丞相文》,赞扬文天祥像岁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1323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