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3 03:32:08 页码:10
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通用20篇)
2023-12-13 03:32:08    小编:笔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一

政府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会议,每年都受到广泛关注。我有幸参加了今年的工作会议,并在与各界人士交流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这次会议进行总结和反思。

第二段:会议重要议题与目标分析。

今年的政府经济工作会议,主要讨论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会议着重指出了当前国内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包括内需不足、产业结构调整不平衡等问题。同时也明确了今年的工作目标,即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段:探讨加强内需和改革创新。

为了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会议强调了稳定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性。会议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如降低消费税率、加大消费领域的改革创新等。同时,会议还强调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减少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整个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第四段:开展对外贸易和投资的扩大开放。

会议还着重强调了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重要性。会议提出,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扩大进口,优化外贸结构,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会议还明确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目标,推动更多领域的市场准入和营商环境的改善,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第五段:坚定信心,把握发展机遇。

会议最后强调,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一些风险和困难,但要保持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必须坚定信心,把握发展机遇。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仍然很大,只要我们坚定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创新,就能够实现经济的稳健增长。

总结段:展望未来。

通过参加政府经济工作会议,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只有通过加强内需,推动改革创新,开展对外贸易和投资的扩大开放,才能够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明天。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二

20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2021年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会议公告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部署。”

会议明确了2021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我参加了一场关于经济发展的工作会议,这是一次与各行业人士深入探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机会。在会议中,我收获了很多经济发展的知识和想法,也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第二段:对新发展阶段的理解。

在会议中,我认真听取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演讲,他们对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发展形势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们指出当前国内经济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困难,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政府应该有所改革,以更加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应该提高市场化改革力度和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第三段:对加强创新的认识。

在这次会议中,我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都知道,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在会议中,各位专家学者讲述了许多创新的案例和经验,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创新应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对众多创新型企业来说,同时也是一次发展的机会。

第四段:对绿色经济的认识。

在会议中,绿色经济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之一。绿色经济是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同等重要,因此应提高人们对环境的意识。随着国家绿色经济的政策逐步推出,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为人们创造更为优良的生活环境。

第五段:结论。

总之,在这个经济工作会议中,我深受启发,对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我也对我们个人在今后参与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积极了解国家的政策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能力,为实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加坚定、有力地前行。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四

近日,锦州市举办了一次经济工作会议,领导们在会上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演讲,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锦州市当前的经济形势,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引。在此,我将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和思考,总结一下这次会议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会议回顾与形势评估。

这次会议首先回顾了锦州市去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显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锦州市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总体上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随后,会议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评估,认为市场前景不容乐观,经济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需要全体干部齐心协力、积极作为。

第二段:会议强调的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要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强落地跟踪,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提高项目落地率和效益。同时,推进“三创(创业、创新、创造)”活动,发挥市场和企业主体作用,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要扎实做好稳就业、保民生和农村产业振兴等重点工作,促进居民消费和投资,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段:会议启示的措施与方法。

会议启示我们,要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引领和支撑,努力打造产业链集群,加快新型供应链建设,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同时要加快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促进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目标,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第四段:会议展望的蓝图规划。

会议展望了锦州市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构建“全面发展、高质量、绿色、智慧、方便”的城市新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各级产业园区的支持,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第五段:个人发展的体会与收获。

通过这次会议,我深感锦州市的经济发展道路依然道阻且长,但同时我也看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信心,看到了许多先进事迹和精神。作为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应该积极学习吸取会议精神,把握机遇、精准思辨,找准工作方向,提高自己的水平和素质,为锦州市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充分反映了锦州市党委、政府为经济发展而拼搏努力的决心,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方向。希望我们全体干部和员工能够以更高的热情和技能,为锦州市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五

第一段:会议的重要性及背景介绍(200字)。

集团经济工作会议是每年一次的集团级别的重要会议,旨在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分析经济形势,制定下一年的发展目标和措施。本次会议于XX年X月X日在XX城市召开,与会人员包括集团领导、各子公司负责人以及相关业务部门的主管。借助这次会议,大家共同思考了如何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全力推动集团经济的发展。

第二段:会议内容及亮点概述(400字)。

本次会议议程丰富,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经济形势分析、子公司工作总结、业务发展规划以及绩效考核标准等。首先,与会人员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特别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对集团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各子公司负责人进行了工作总结,分享了过去一年的成绩和经验教训。另外,会议还重点探讨了业务发展的前景和方向,特别是新兴市场的拓展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最后,会议还制定了绩效考核标准,以激励员工实现集团经济目标。

本次会议的亮点在于充分发挥了集思广益的作用。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在讨论中充分表达了对集团发展的关心和热情,提出了许多创新思路和建设性的建议。这种开放的氛围促使了会议的成果最大化,并且增进了与会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第三段:会议的启迪与收获(300字)。

参加集团经济工作会议,我深感受益匪浅。首先,会议提供了一个了解全球经济形势的机会。在与会人员的精彩演讲中,我了解到国内外经济环境日趋复杂,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其次,通过各子公司的工作总结,我深刻认识到集团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子公司的努力和奉献。每一个成功案例的背后都有团队合作和市场创新的努力。最后,与会的业务部门主管的分享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们列举了一系列的数字和数据,展示了集团经济在新兴市场的潜力,以及电子商务对业务模式的改变。这些信息启发了我对未来业务发展方向的思考。

第四段:会议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200字)。

在会议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境。例如,一些子公司反映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下降,需要寻求新的市场机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会议提出了鼓励创新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子公司尝试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线。此外,会议还倡导加强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200字)。

通过参加集团经济工作会议,我深深体会到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和合作。作为集团的一员,我应当积极学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能,提高个人能力,与团队一起为集团的发展做出贡献。我对未来有很大的期待,相信通过集团的持续努力和创新,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多的成功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六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基础上,为明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为明年经济政策划出重点。

相比去年,今年会议有不少新的提法。例如,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会议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八大重点任务的部署,勾勒出明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十大看点。

今年会议明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结合起来理解。经济运行合理的区间应是可以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和总需求大体相当的宏观经济总体平衡。目前来看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也需要再巩固,“不急转弯”就是要把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继续保持下去,同时进一步实施好扩大内需的战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依然在8%以上。预计明年财政、货币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将更好形成合力、发挥更大效果。随着强大国内市场的潜力释放,需求不足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中国经济增速将持续回升向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宏观政策施策方向上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稳定政策连续性的同时,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新动能,意味着宏观政策上兼顾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设计,更有效地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更稳健地实施货币政策,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注重防范化解风险,同时注重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进一步提升发展的韧性和质量。尤其重要的政策着力点是要把握好一个收尾和两个开局工作。要根据形势需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见机预调微调政策。

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制造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恢复相对乏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相对较慢等问题,会议提出,财政要在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重需求侧管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

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

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实施,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综合考虑财政风险与财政安全,财政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科技创新。

20xx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降费、财政资金直达基层、地方债、专项债等多项措施,可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稳定经济的基本面,使企业、经济及财政均实现可持续性发展。20xx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财政政策还应该与“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战略目标相匹配。

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

适度,既不会让市场感觉到“缺钱”,也不会“大水漫灌”,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在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八大重点任务,包括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被置于八大任务之首。会议指出,“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基础科技战略力量的增强;

二是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优化变革;

三是科技应用生态构造能力的提升。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科技对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会越来越大,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位置,特别要在基础研究方面加大力量。

会议还提出,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同时着力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刘向东认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迫切需要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卡脖子”问题,在关键技术和产业领域上占据一定制高点。

还将加快双多边协定谈判,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朋友圈”的构建和运行。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下面是带来的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客观评价了2021年经济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确定了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和总体要求、政策基调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发展大局、把握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谋划好2021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学习体会。

一、突出“五个坚持”在履职实践中落实会议精神。

2021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2021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2021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2021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报告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二、准确把握“四个基本”深刻领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质。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21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2021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21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12月22日,中国保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学习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传达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保险监管系统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推动2021年保险监管和行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项俊波指出,要加深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确保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统一到中央对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统一到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上来。今年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今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比较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转变,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努力实现多方面的工作重点转变。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项俊波强调,要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刻领会新常态给保险业发展带来的趋势性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加大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实现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深刻把握保险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领域,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强化风险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为方向,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刻把握改革、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既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又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节奏,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在改革和发展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项俊波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联系实际认真谋划和做好保险监管工作。一是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全面深化保险改革,为保险市场注入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全面实施商业车险改革,进一步推进保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切实发挥市场在保险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在服务全局上下功夫。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更好地体现保险的行业价值和责任担当。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调动更多保险资源进入农业农村,使农民更便捷获取保险服务。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盘活用好保险资源。

三是在防范风险上下功夫。运用好前期压力测试的成果,加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稳妥推进“偿二代”的正式实施,防范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监管,防范资金运用风险。强化案件综合治理,切实防控非法集资风险。

四是在加强监管上下功夫。要坚持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统一,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统一,不断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完善监管制度机制,改进监管方式方法,加强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效能,为“十三五”时期保险行业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明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重点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内外环境,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要到位,适应要主动,引领要有为。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适应新常态,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引领经济迈上新台阶。

做经济工作,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只有宏观政策稳,才能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只有产业政策准,才能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只有微观政策活,才能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只有改革政策实,才能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只有社会政策托底,才能守住民生底线,最大程度减少阵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结构性改革,既要坚持持久战,更要打好歼灭战。明年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则要抓住关键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才能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有效供给,打好扶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推进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改革。要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举措的重大牵引作用。结构性改革必须有国际视野,要更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结构性改革,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都要坚决反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此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尤其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让我们把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推进,努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八

理好“民生清单”赓续“幸福账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规划的八项重点任务中,涉及民生的内容占有相当篇幅,也大有看点。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强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就业、粮食安全、消费、房地产、居住、脱贫攻坚、信息保护等为重点,处处透露着“民生”二字,是一份带有“民生温度”的“民生清单”,温暖了亿万国人的心。

这张“民生清单”,是暖心聚情的“民心清单”。坚持民生导向,就要着眼于老百姓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话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与此次会议提出的20八项重点任务精准呼应,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个民生话题的深化,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以制度优势形成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这张“民生清单”,是党员干部们的“责任清单”。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一份清单,一份期待,这张清单是惠及民生的“晴雨表”,是党员干部的“军令状”。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国家谋求发展的最终目的,政府执政理念及工作宗旨,都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份重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实现由负转正;前11个月,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1.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6.1%、13.9%……“六稳”“六保”政策,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守住了“米袋子”,守好了“菜篮子”,畅通了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等。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责任具体到每一项民生工程,做实、做深、做细、做透,推动党员干部在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花气力,走好了惠民的“先手棋”,打响了“当头炮”,履职尽责不负人民。

这张“民生清单”,是老百姓的“幸福账单”。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要在民生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为民造福是党和政府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大体现,唯有认真对照民生问题清单,让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一件件暖心事、顺心事、舒心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成色更足、质量更高,让老百姓心中的“蓝图”都一一变成现实。

回首20,中国写下了一份世界瞩目、载入史册的中国答卷。谱写年,我们更要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期待变为履职尽责的责任,赓续“幸福账单”。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九

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了2018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认为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着眼大势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前景所作出的重要判断,对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具体来说以下两点非常重要、感受颇深:

一、认清当前经济态势。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形势充满错综复杂的各种变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2国内,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平稳增长,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中高端行业增势良好,就业形势好于预期,调查失业率略有下降,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由此表明,尽管受到外部因素不利影响,经济运行稳中有缓,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我国发展仍然拥有足够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

2、认识当前经济形势,还要有长远眼光。影响当前经济形势的各种不利因素,都是我们前进中必然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不能只盯眼前,纠结于局部,要从过往、现在和将来发展的大趋势中,辨析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的不同影响;从中外发展大量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症结的认识。惟此,才能跳出问题解决问题,立足于我国经济的内在韧性和巨大潜力,更加精准地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一一化解,最终赢得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未来。

3济治理体系变革,牢牢抓住世界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重大机遇。

二、分清态势坚定信心。

在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会议非常鲜明地指出——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这一判断对于增进发展信心、坚定办好自己的事具有不一般的意义。

1、做出不会改变的论断,源自可观的内需市场。中国有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阶段,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蕴藏着可观发展空间。着眼于这一市场优势,会议提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环境,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着称心、用得舒心……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市场,今后潜力无疑更大,魅力更足。

4势仍然明显;有丰富的土地总量资源,集约用地潜力巨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支撑。如何在这一基础上更上层楼?会议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增长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未来发展的质量有望更优。

3、做出不会改变的论断,源自不懈的改革开放。中国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过去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改革破除沉疴顽疾,降低制度成本;开放联结中外,共享全球化收益,二者的强大合力,共同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会议提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会议提出“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深深受益于改革开放的中国,未来前进脚步将更坚定。

我国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不断地攻坚。

5克难中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正如近期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此,我们要着眼大势认识当前经济形势,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为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上一份满意答卷。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十

在“十四五”规划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到2035年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在新发展阶段通过民生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一项必须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

从一定意义上看,实现共同富裕是古往今来人类的梦想。我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说法,古代中国__世界和近代西方乌托邦社会都是人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梦想。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再到《礼记》描绘的“__”社会的状态,都体现了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期盼。

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不懈奋斗的初心使命。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国家富强的发展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以后,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再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从长期历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发展目标变迁的规律性认识。但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如何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里应主要做好两个统筹--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站在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更高起点上,紧密结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长远战略目标,最终协调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十一

2月22日,中国保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学习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传达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保险监管系统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推动保险监管和行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项俊波指出,要加深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确保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统一到中央对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统一到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上来。今年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今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比较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转变,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努力实现多方面的工作重点转变。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项俊波强调,要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刻领会新常态给保险业发展带来的趋势性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加大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实现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深刻把握保险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领域,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强化风险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为方向,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刻把握改革、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既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又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节奏,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在改革和发展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项俊波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联系实际认真谋划和做好保险监管工作。一是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全面深化保险改革,为保险市场注入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全面实施商业车险改革,进一步推进保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切实发挥市场在保险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在服务全局上下功夫。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更好地体现保险的行业价值和责任担当。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调动更多保险资源进入农业农村,使农民更便捷获取保险服务。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盘活用好保险资源。

三是在防范风险上下功夫。运用好前期压力测试的成果,加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稳妥推进“偿二代”的正式实施,防范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监管,防范资金运用风险。强化案件综合治理,切实防控非法集资风险。

四是在加强监管上下功夫。要坚持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统一,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统一,不断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完善监管制度机制,改进监管方式方法,加强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效能,为“十三五”时期保险行业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十二

总结。

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这次会议认为,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2020年,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显示了中国的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部署了行动方案。会议对发展大势作出重要判断,对发展走向作出重大决策,勾勒出明年经济政策的“框架图”与实现目标的“施工图”。

在即将收官的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即将迈上100万亿元新台阶。在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国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走出一条先抑后扬的“微笑曲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

2021年,中国经济将阔步迈入新发展阶段。专家表示,明年宏观政策将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激发并提升内需潜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走在了全球前列,彰显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的活力。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迈上新台阶,预计2020年gdp突破100万亿元,人均gdp已迈入一万美元门槛,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回望这一年,中国经济在疫情“大考”下,经受住了各种风险挑战,从重启到复苏,从走出阴霾到重拾活力,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6.8%”到二季度、三季度的“3.2%”和“4.9%”,走出一条先抑后扬的“微笑曲线”。

特殊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过数月时间,中国经济就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交出一份令人民满意、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单。

12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加快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加赤字规模1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一揽子对冲政策对稳定经济基本盘形成强大支撑。

牢牢抓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发文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培育新业态、增强新动能的政策举措次第发布。

强化援企稳岗和就业帮扶,全年减税降费超2.5万亿元,推动金融机构全年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行业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一系列聚焦“六稳”“六保”、纾困企业的政策密集落地并取得积极成效。

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全国共清理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无分歧欠款近1500亿元,清偿进度超9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查显示,由于供需同步改善,加之惠企纾困政策持续落地显效,中小企业效益状况略有改善。10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连续4个月持平或上升,目前已升至今年2月以来最高点。

展望2021年,宏观政策将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激发并提升内需潜力,为“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打下良好基础。

疫情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短期影响,主要在2020年上半年已显现出来,在疫情防控得到有效控制和强力逆周期调节政策对冲下,经济逐步向潜在产出附近恢复。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形势下,综合考虑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全球疫情控制的不确定性等影响,2021年中国经济将延续2020年下半年恢复性反弹势头,因较低基数和刺激政策见效落地的影响,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7.0%以上。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十三

(铜仁地区农委----杨云)。

作为农业工作者,面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出,让我深刻领悟到高层领导在新的形势下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决心是给力的。和以前的发展提法一样,"发展是硬道理",一是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二是社会发展是硬道理,但在新的形势下,中央高层领导面对民生问题的时候,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让房价飞”、“让物价飞”以及面对中国出现的严重的贫富差距逼近世界红线等重大民生问题,决策领导者在日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果断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由以前的"又快又好发展"转型为"又好又快"发展模式。这一词序的变化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型,即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增长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

我们的经济发展怎样才能算得上一个"好"字呢?从纯经济的层面看,是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从而实现速度、质量、效益,消费、投资、出口,人口、资源、环境"三个协调";而从一个更大的视角看,是要通过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等手段,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中,种种相继出笼的规划、指标中却包含了严重的隐患,比如,目前处于征求意见状态的长三角区域规划草案对区域内生产力布局提出较为明确的划分;再比如,不少地区的开发区对辖内企业的每亩投资强度、产出强度作出硬性规定。

我们不否认规划、指标对于引导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通过规划实现生产力布局有悖于市场经济基本原则,而在目前的政治经济格局下,地方政府也极有可能会将一些"引导性指标"当作"强制性指标"。事实表明,在不少地区,工业项目的"优胜劣汰"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而非产业政策实现的。这意味着我们不少地方政府正在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强行引导",而这也必然会导致"自上而下"的控制和市场环境的"异化"。我们的经济需要引导,但如何把握引导的尺度值得思量。

其次,我们在发展理念上也将再次面临"效率"与"公平"的协调问题。"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思想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二是社会发展是硬道理。但当两个"硬道理"碰到一起并发生一定程度的抵牾时,应该如何处理?目前我们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比如,我们现在提"以人为本",但到底应该以什么"人"为本呢?实际生活中,资本代表生产效率,但资本并不能代表社会和谐度及社会和谐度背后的发展动力和潜力。

要实现这个"好"字,我们同时也需要有制度安排上的完善与提升。

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键在于生产要素能够合理配置,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目前我国还处于"行政区经济"阶段,地方政府视自身为市场竞争主体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各地之间的相互比拼不断,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受到了严重阻碍。不少研究结果指出,尽管我国当前区域协作不断取得进展,但统一市场竞争规则与规范这一根本性问题从未得到真正解决。

结合我省近日下发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在全省领导干部中开展“四帮四促”活动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精神以及地委行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三个建设年”等会议精神,作为农业系统工作者,我会在农业工作中以一种“实干者光荣,空谈者可耻”的实际行动来履行我的职责工作。

二0一0年十二月三十日。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十四

砥砺奋进谱写经济开局“新篇章”

近日,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任务,传递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清晰而鲜明的信号。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2021年经济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砥砺奋进,担当作为,谱写经济开局“新篇章”,展现新气象、创造新业绩、实现新发展。

永葆“闯”的精神,迈好开启“新规划”的“第一步”。党中央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历史关口,精心谋划部署2021年经济发展大棋局,在全面总结“十三五”规划成就基础上,深刻指出了2021年可能存在的风险挑战,确定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等八大重点任务,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驾驭发展全局的高超智慧和战略定力,为迈好“十四五”的第一步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党员干部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坚持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永葆“闯”的精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科学精准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实现经济全面恢复、持续恢复,迈好开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步”。

永葆“创”的劲头,踢好奋战“新征程”的“第一脚”。中国的发展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没有一马平川的。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党在新征程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拿下的“娄山关”和“腊子口”。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严密防范风险挑战,永葆“创”的劲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在危机中育先机,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全过程,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工作实绩,努力为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踢好奋战“新征程”的“第一脚”。

永葆“干”的作风,跑好创造“新胜利”的“第一棒”。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新冠肺炎疫情隐患犹存,外部环境诸多不确定性仍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特殊背景之下,注定了2021年是激流勇退、逆风破浪的一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前进道路上有“险滩”亦有“风景”。党员干部要主动瞄准新发展格局,永葆“干”的作风,对标对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擘画的“路线图”,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狠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积极发扬斗争精神,努力提升“七种能力”,迎难而上、坚定笃行,努力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取得新成效,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新业绩,谱写经济发展新篇章,真正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__周年,跑好创造“新胜利”的“第一棒”。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十五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主要领导人悉数莅会,可见对经济工作的重视程度。下面是本站带来的银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希望大家喜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突出强调了“六个必须”: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必须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必须不断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必须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六个必须”,内涵极其丰富,意义十分重大,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新体会、新认识。这些体会和认识,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断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体系,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六个必须”,第一条是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个词序的变化,蕴涵了深刻的意义,是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是对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经济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自然、经济、社会、国际条件。这些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不可能长期单兵突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仍然过大,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长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我国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今年是实施“”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了“”开门红。面对良好开局,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经济运行虽然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增长仍然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经济结构仍然不合理,体制机制仍然不完善。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又好又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尽管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还很低,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依然艰巨。无论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是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都需要加快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我们要的速度应当是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速度,是资源消耗比较少、环境得到保护的速度,是经济波动比较小、增长得到持续的速度。又好又快,就是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

我国已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的经济必定能够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使我们明晰了形势,明确了任务。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全面转型调整的过程。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从普遍短缺转入普遍过剩,从主要关注价格转向更多关注质量和品牌、信誉,这是一次全面且非常深刻的转型。

面对这一深刻复杂的变化,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失速。因为随着市场需求水平下降,企业订单数量减少,企业开工率会下降,困难企业会增加。这会使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受到影响,也会增加债务杠杆,增加银行不良贷款。而这些问题又会使消费和投资紧缩,拉动市场需求进一步下降。这些变化循环互动,就可能使经济增长失速,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冲击基本民生。20xx年以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稳增长,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消费需求持续平稳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持续稳定在20%左右,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稳定器;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持续回暖,1月份至11月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增速已快于房地产投资增速,预示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态势可望结束,等等。综合来看,需求侧趋稳的基础初步建立。

适应经济新常态,更重要的是企业、产业的转型调整,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只有当企业、产业适应了增速有所降低、要求更高的市场需求之后,企业效益、财政收入、金融债务链条、就业形势等才会处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社会再生产才能进入水平更高的新轨道。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从当前的市场需求特点看,一是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二是对价格的关注下降、对质量和品牌信誉的关注提高。总而言之,是从强调“有没有”转向强调“好不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引导企业从满足“有没有”的粗放低水平数量扩张,转向满足“好不好”的集约和质量效益型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企业和产业的全面转型调整,异常艰巨复杂,因此,紧密结合当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找准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至关重要。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确定了行动指南。通过去产能工作,积极稳妥地调整过剩产能,就可以有效提升产业素质,优化要素资源组合;通过去库存工作,把房地产消化库存与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就会促进房地产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去杠杆工作,就可以处理好与过剩产能调整等相关的债务问题,化解金融风险,完善与财产责任相关的机制和制度;通过降成本工作,就可以努力改善企业转型调整的环境,促进转型调整顺利进行;通过补短板工作,就可以进一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新型城镇化、企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筑牢基本民生保障的底线。落实五大任务,形成合力,必将系统扎实地推进企业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必将不断改善经济增长的基础,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主要领导人悉数莅会,可见对经济工作的重视程度。会议指出,明年即20xx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稳中求进和改革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稳中求进是根本,如果经济大起大落,不仅会影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会影响改革的进程,增加改革的难度,只有稳中求进,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改革任务顺利推进。改革创新是引领,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确保“稳”、实现“进”。会议还提出了20xx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传递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新信号。

作为承担国家经济工作重要责任的大银行,建行在明年的经济工作中也将担任重要角色。我们电话银行中心作为建行的新兴产业,更要把握这良好的契机,乘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好风势,努力发展自身实力。

武汉电话银行中心营销部的多元化营销工作从无到有,在领导的正确导向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已逐渐形成体系,无论是嵌入式营销、信用卡分期还是小企业、电子银行外呼、个贷催收等项目,均实现了多管齐下、共同发展的好局面。明确了20xx年中心和部门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无论是对中心的发展还是个人的进步,明年都将是一个机遇亦将是一个挑战。如何在现今的经济大环境下实现自身的突破、进而实现中心的突破,为建行的发展添砖加瓦,将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课题之一。

我想今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既要稳中求进,又要改革创新,关键是把握好度,不能裹足不前,也不能急于求成,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现有的项目应继续做精做细,朝精品项目努力;新的项目要积极探索,挖掘自身潜力。业务结构调整工作势在必行但需要把握节奏。此外,在如今良好的政策方针导向下,每一名普通员工,也可以在中心发展的大潮中找出自己的定位,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现在做起,把今年的工作“收好官”、将明年的工作“起好头”,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稳中求进”。

20xx年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对建设银行的事业发展、对我们中心的发展壮大都具有深远影响。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坚持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中心和部门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团结一心,扎实工作,奋力开创营销工作的新局面。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十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下面是本站带来的20xx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承接“”、开启“十三五”,20xx年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尤为关键。

像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补齐短板等,这些都需要坚定改革信念,建立改革激励机制,鼓励地方改革试验,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闯出一条以结构性改革化解结构性矛盾的新路子。

会议强调,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等,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我们当前既面临稳增长、调结构的压力,也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需要改革来发挥牵引作用。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对于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对于激发企业活力,都有重大影响。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使得事权与财权相匹配,有利于地方发展,也有利于提高财政运行效率。此外,为适应金融混业经营新趋势,加快推进由分业监管向综合监管的监管体制转变,对经济转型升级也具有重大影响。

推进改革,还应加强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要放开服务业价格的管制,打破服务业领域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

值得强调的是,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政府是关键。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推进监管转型,才能激活市场、解放企业。

会议客观评价了20xx年经济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确定了20xx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和总体要求、政策基调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发展大局、把握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谋划好20xx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学习体会。

一、准确把握“四个基本”深刻领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质。

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xx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20xx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20xx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xx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二、突出“五个坚持”在履职实践中落实会议精神。

20xx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20xx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20xx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20xx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报告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20xx年是“”规划收官之年,20xx年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会议公告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部署。”

会议明确了20xx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十七

总结。

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历经艰难险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的结果。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5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要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要规范科技伦理,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继续艰苦奋斗。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

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要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机制和政策,更加注重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强污染防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督查、督导等工作要规范进行,讲求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要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自觉赶上时代潮流。要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要继续深化社会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疫情防控要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要安排好“两节”市场供应,确保基本民生,做好困难群体兜底工作。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十八

在深刻认识历史方向和发展大势中定好自己的位。方位把得准,才能看得远。纵览以往十三个五年规划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回答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正确把握了不变与变、成绩与短板、继往与开来、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全球的辩证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发展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征程行稳致远。作为基层行干部,身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开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把个人际遇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做“十四五”时期的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全行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跑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赛。

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中走好自己的路。我国在“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诠释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的根本保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围堵遏制中国的声音和行为,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面对“三权分立”“西方宪政”“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站稳立场、敢于亮剑。

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切实将“创新”等高频词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对于农商行而言,一是创新驱动。勇于创新是业务发展的前提,抢抓机遇是业务发展的关键。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国家关于企业复工复产、生猪养殖、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政府对资金的迫切需求,都是我行发展的机遇。我行要深入了解政府的需要,找准方向积极对接重点项目,不等不靠,持续发力,助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二是站稳人民立场。认真学习贯彻好民法典,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及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行日常工作,树立行为准则、引领社会风尚,用实际行动争当正能量传播者。三是持续强基控险。风险防控是我业务发展的保障,必须认真做好信用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操作风险防控工作,并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合规创造价值”理念,推动我行高质量发展,努力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体量越大,风浪越大,掌舵领航越重要。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实践告诉我们,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党中央具有驾驭复杂局面的娴熟能力,具有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高超智慧,这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主心骨。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国经济巨轮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就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经过这些年探索实践,我们党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切实贯彻“两个维护”的要求,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坚持和完善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制度,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主要议程为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四五”规划的科学编制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砥砺奋进的第一个五年,国家层面上意义重大。作为一名基层大学生村官,在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制定我们小“五年规划”也至关重要,到村任职一年来,紧跟处理村内各项事务,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新时代文明建设等,与群众打交道,倾听群众心声,充分感受到学习与务实的重要性,因此编制小“五年规划”要注重“学”“实”“奋”的精神内涵。

注重“学”字。“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出自《荀子·大略》,荀子认为,学者不一定都要做仕者,但做了仕者就必须坚持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为国家、群众做实事,才能真正做到“不负所学”。作为大学生村官、基层干部,更要注重学习的重要性,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首先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的学习规划,坚持理论学与实践学相结合,用理论去指引实践,再用实践来悟理论,循环往复,理论定能学深悟透,反过来创新实践。其次作为基层的干部要把群众当做的老师,学习“群众话”与“群众事”,“解铃还须系铃人”,基层干部最主要就是处理群众问题,运用群众方法去处理群众问题不过。

注重“实”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干精神”的论述有很多,我们之所以能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因为有前辈们长期的艰苦实干,铁人王进喜、“两弹一星”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我们的“五年规划”一定要实,处理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村内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大规划的指引下制定小规划,让我们的小规划服务大规划。切不可制定与村内实际发展情况相违背的规划,比如在皖北平原地区规划发展茶叶种植茶叶,这就是南辕北辙,乱规划、错规划还不如不规划。

注重“奋”字。“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特别是处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阶段,更要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发挥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青年敢于担当的精神品格。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炮火连天的战争,但处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中国梦实现的关键阶段,挑战依然很大,必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篇章。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十九

“十三五”胜利在望,“十四五”蓄力启航,各级各地要紧随“时代步伐”,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奋斗”。

要“深学细悟”领会全会精神,吹响“新征程、新奋斗”号角。

全会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历史性发展成就,擘画“十四五”发展宏伟蓝图。各级各地要提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要将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重要学习内容,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持续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作好示范表率,不断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引向深入。

要“练好本领”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征程、新奋斗”步伐。

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要重点把握规划《建议》的3个“新”,即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各级各地要结合实际,锁定目标,明确任务、找准定位,准确把握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本领,谋划好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切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完成今年工作、谋划今后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不断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谱写“新征程、新奋斗”战绩。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坚决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时代重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敢于并善于应对各种风险、压力和挑战,切实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工作实绩,接续谱写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

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二十

会议客观评价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确定了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和总体要求、政策基调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发展大局、把握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谋划好2016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学习体会。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15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2016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16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二、突出五个坚持在履职实践中落实会议精神。

2016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2016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2016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2016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报告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