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德育教学心得体会论文(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6 22:46:13 页码:12
2023年德育教学心得体会论文(汇总10篇)
2023-12-16 22:46:13    小编:GZ才子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论文篇一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着德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是我对于德育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感悟。

首先,在德育教学中,教师的身教至关重要。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他们会模仿教师的行为、言谈举止。因此,我们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做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以身作则,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当我观察到德育教学中自己言行不一致的时候,我会坦诚地向学生承认错误,并向他们道歉,告诉他们我在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行为不仅有效地维护了教师的威信,也教导了学生诚实守信的道理。

其次,德育教学应注重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思维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在德育教学中,我时常提出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也会鼓励他们多参与公益活动,通过亲身的实践体验到道德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不仅能独立思考问题,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再次,德育教学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我所教授的德育课中,我尝试使用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快乐。通过这些新颖的方式,学生们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德育教育。

此外,德育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只有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身体力行的品德,才能使德育教育真正发挥作用。在我的德育课上,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做一个遵纪守法、有良好习惯的公民。同时,我也会安排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德育教学离不开现实生活的体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知和思维能力。

最后,德育教学要注重综合评价。德育教育不可能只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还需要从日常行为中进行评价和奖惩。在我的德育教学中,我会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日常行为、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优秀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品德。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我会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总结起来,德育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我们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身教,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人。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论文篇二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6月10日我们大家先上午听取了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朱尚忠主任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德育干部‘五力’的研修”的讲座,朱主任从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与学校德育干部的责任谈起,剖析了当前中小学德育干部面临的任务和问题,重点阐述了学校德育干部“五力”(学习力、研究力、反思力、创造力、执行力)的内容和对德育干部的一些实际操作指导及相应的要求和经后德育干部努力的方向。下午听取了“班级主题教育课”实施的精彩讲座,感受颇深。朱主任重点介绍了从传统主题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脱颖而出的“主题活动课”的含义、主要特点、价值、以及实施主题教育课的基本原则、实施过程等,深入浅出的讲座,既有理论的具体阐述,又有教例的生动演绎,对我们德育干部进行了一个专业的指导和操作。

具体体会如下:

1、必须要增强班主任的专业意识。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利用主题教育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确立班主任专业意识,通过学习、实践,积累多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不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发挥个体的长处,克服专业发展中的不足,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

2、必须提升班主任教育的基本功。主题教育课的组织与实施,能够综合展示了班主任关于主题教育课设计、表达、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教育基本功,同时,通过主题教育课的组织与实施的历练,也提升了班主任的教育基本功。

2、6月11日,著名德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黄向阳教授做了“道德素质教育的探索”的报告。黄教授从品德的结构与素质教育谈起,尤其是谈到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改革时提出的五种德育,利用简单的案例,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

结合史校长对我们的工作要求,结合我自己这两天的学习,作为一名德育干部,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以下几点新的感悟:

1、心中要有理论(想法),加强学习,以理论为基础,构建工作系统(学习力);

2、心中有想法(愿景),有理想有追求(研究力);

5、心中有特色,别人没有的,我们有;别人有的,我们更精致(创造力)。

当今社会,未成年人有许多失范行为: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这种种失范行为中,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对此应负多大的责任?我们的教育到底除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学校中教师眼中的“差生”有的很快成为社会的叛逆者?时至今日,我顿悟:原来是因为爱的缺失,爱的教育的缺失。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未成年人需要爱,学生需要爱,同时他们也需要爱与教育。一个学生被教师认定是“差生”,这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有的将影响他们一生。因此,歧视对学生成长是不幸的。而在目前教育下,这样被另眼相看的学生还很多,他们的心灵很早就感知社会的残酷,感受自身价值的被忽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怎会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思考其源头,是无爱教育导致了他们对社会无爱。多一份爱,就可能为社会多造就一个有用人才。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懂得爱,要去关爱学生,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有爱。

在学校中应开展爱心教育。学校的活动主体无非是教师和学生,这样爱心教育就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倡导教爱;

二、培养友爱;

三、教学生自爱。

师爱,则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关心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平等的观念,即人格平等,要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和更成熟的心愿,要尊重学生。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学生对我们的肯定、折服和依恋。没有平等,没有尊重,没有理解就不可能有爱。尤其要把爱更多地关注于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用爱去感召他们。“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们需要学生“信其道”,则要思考我们在教学中付出了多少爱心和耐心?是否爱发怒,一个容易动怒的班主任和教师不会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因此,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学校关爱教育第二是培养友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和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友爱,就必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对集体每个人的情感;还要教会学生关心集体中的“弱势群体”。如集体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身体差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等等。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必要地主题班会和志愿服务活动,如“一帮一”活动等,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懂得爱、体会爱、学会爱,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受到关爱的学生,也可感恩,会尽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

学校爱心教育第三方面是教会学生自爱。自爱包括自尊、自强、自律、自护四个方面的内涵:自尊即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自强即对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自律即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遵守,自护即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珍惜。

自爱是被爱的基础,是进一步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基础。一个对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社会、爱祖国?教会学生自爱,首先让学生珍爱生命与健康,教会学生自爱,还要帮助他们努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改进方法、培养毅力等,为他们将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教师、爱学校的人,更懂得去爱祖国、爱社会、爱人类。

因此,实施爱心教育,建设和谐得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的同学关系,构建学生发展得和谐德育环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并努力做好的工作。

博学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上师范学院时经常接触到的一句话。如今我也成为了别人的老师,加入到了教育这一行业领域中来。

时光荏苒,不经意就从指缝中溜走。数数日子,我参加工作已经一个月了,尝尽了其中的各种滋味。在工作的前几个星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德育培训课程。通过这几次的培训学习,对于像我这样的新老师是十分及时的,意义十分重大,而我也受益良多。下面我就谈谈这几次德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是不容忽视的。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明显,大多数人认为:德育工作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学生的学习好、成绩好、取得高分,就是最好的学习成果。其实不然,学习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做人,而德育正体现了做人方面。成绩只是学习的一方面,只有培养出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得教育才算真正的成功。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不仅要重智育,还要重德育,只有这样教育才算完整,人类才算完美。

这次德育培训给我印象最深就是关心和爱学生。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经过一个月的教学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德育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当重要。教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学科,我们更应该以爱学生为基础,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以表扬为主、少批评,先肯定、再纠正。

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不仅要以理服其人、以智导其行,更重要的是以爱动其心。首先,我们先要从的生活小事中关心学生。教育其实是点点滴滴的积累过程,我们要注重细节才能全面地观察和了解学生,从而对症下药。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其实,教师什么都不用多想,对学生奉献爱心就足够了,对学生的关心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他都会铭记于心。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的包容和耐心。人有“三六九”等,学业也有“一四七”分,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坏的,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有偏袒之心。对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期望,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自己更优秀;对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不仅要对他们有信心还要使学生自己建立起自信。无论差生还是犯错误的学生,教师都应该要给学生足够的包容和耐心。要有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接受每一位学生,用一颗博爱的心去爱护每一位学生。

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德育的培养,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酸甜苦辣渗透其中。让我们用自己心教育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爱感化每一位学生。

这一次6月份的两天培训,我主要有以下较深的体会:

1、6月10日我们大家先上午听取了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朱尚忠主任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德育干部‘五力’的研修”的讲座,朱主任从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与学校德育干部的责任谈起,剖析了当前中小学德育干部面临的任务和问题,重点阐述了学校德育干部“五力”(学习力、研究力、反思力、创造力、执行力)的内容和对德育干部的一些实际操作指导及相应的要求和经后德育干部努力的方向。下午听取了“班级主题教育课”实施的精彩讲座,感受颇深。朱主任重点介绍了从传统主题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脱颖而出的“主题活动课”的含义、主要特点、价值、以及实施主题教育课的基本原则、实施过程等,深入浅出的讲座,既有理论的具体阐述,又有教例的生动演绎,对我们德育干部进行了一个专业的指导和操作。具体体会如下:1、必须要增强班主任的专业意识。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利用主题教育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确立班主任专业意识,通过学习、实践,积累多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不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发挥个体的长处,克服专业发展中的不足,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2、必须提升班主任教育的基本功。主题教育课的组织与实施,能够综合展示了班主任关于主题教育课设计、表达、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教育基本功,同时,通过主题教育课的组织与实施的历练,也提升了班主任的教育基本功。

2、6月11日,著名德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黄向阳教授做了“道德素质教育的探索”的报告。黄教授从品德的结构与素质教育谈起,尤其是谈到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改革时提出的五种德育,利用简单的案例,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

结合史校长对我们的工作要求,结合我自己这两天的学习,作为一名德育干部,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以下几点新的感悟:1、心中要有理论(想法),加强学习,以理论为基础,构建工作系统(学习力);2、心中有想法(愿景),有理想有追求(研究力);3、心中有方法,正确的思想必须在正确的时候、时间,对正确的人实施才是正确的(执行力);4、心中有效果,任务布置后,一定要有结果;要有结果必须重视过程,深入一线,进行把控,同时反思过程,促进效果。(反思力);5、心中有特色,别人没有的,我们有;别人有的,我们更精致(创造力)。

一、改变认知,转化态度。

认识是行为的基础,一个人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独立的判断能力,才能有正确的行为。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行为不良学生之所以会违反行为规范,产生不良行为,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知,是非观念不清,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能力。所以,矫正行为不良学生,就要设法改变他们原有的认识,使他们的态度发生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正确的信息,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向学生传递信息有两条途径:

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信息,即通过与学生谈心、对话等传递信息。在这一直接的途径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以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

二是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内、课外活动,间接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信息。在这一途径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安排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接受所传递的信息。当行为不良学生接受的新信息与原有因素不一致时,心理上便会产生不稳定状态,导致原来不良认识的改变与态度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要经常进行评价的示范,使他们的知识不断丰富和加深,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不断得到提高。学生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就会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扬善弃恶,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的行为。

二、创设情境,感化引导。

行为不良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自己,往往以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态度对待别人,但他们的自尊心并没有泯灭,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种既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状态,导致他们情绪的多变。要使他们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师应有"捧出一颗心来"的精神,主动改善与不良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用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积极而深厚的情绪体验,从而把老师当做可以信赖的知心人。这样,他们才会克服消极的情感,增强积极的情感。教师还要教育学生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行为不良学生,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与同学、与集体的对立情绪,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当他们在集体中享有一定位置时,就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就会以新的集体中的一员的姿态参加集体活动。

三、锻炼意志,培养习惯。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改变旧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新的优良的行为和习惯。学生在由坏习惯向好习惯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本身意志薄弱,不能抵制外部不良诱因而引起的。因此,要使行为不良学生转化为优良学生,就必须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抵制外部不良影响,锻炼与外界不良诱因决裂乃至斗争的意志力,培养、巩固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增强他们在各种不良环境下能不受影响、战胜不良的个人欲望和需求而坚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与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其与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例如:让曾犯过破坏公共财物错误的学生去管理班级财物;让曾违反过校规校纪的学生去维持班级秩序;让犯有偷窃错误的学生经手班级经费收支等。这种考验,可以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产生一种尊严感,使新的高尚的动机战胜旧的不良动机,达到锻炼和增强其意志力的目的。在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强化,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如:教师交给行为不良学生某项任务,怎样才能使之完成得好?这就需要引导。当他们完成了任务,做出了成绩,教师就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鼓励。行为不良学生原来受到的批评、指责较多,一旦受到表扬,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起他们迫切要求进步的心理渴望,使之增强与不良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便会在与不良诱因决裂、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

四、针对个性,因材施"矫"。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要针对其个性特点进行。这是因为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现不同、个性不同,如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各异,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社会交往都各有特点。因此,要做好矫正工作,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及不良行为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有过错时间较长的学生,要以疏导思想为主,使其逐步在行为上改变;对于犯错误时间不长的学生,可以要求其迅速改变行为,伴之以思想教育;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要直截了当地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行为的改变;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循循善诱,调动其改正过错的内部动力;对于独立性较强的学生,要从提高其认识水平入手,进而改变其原有态度,再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顺从型的学生,可以运用教师的威严和集体的力量及规章制度的制约,迫使其改变不良行为,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正面教育,最后达到学生认识上的彻底转变。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是一个灵魂的再塑造过程。因此,教师仅有良好的愿望和努力工作的精神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掌握矫正技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要善于寻找突破口。在矫正品德不良学生的态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扬善弃恶,扬长避短,打开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通路,使之产生改错的内部动力。

其二,要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当学生开始在行动上有改正错误的表现时,他们对教师的态度特别敏感,甚至对教师的一个眼神都特别注意。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种时机,给予学生赞许的目光、信任的微笑,或给予表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

其三,要善于对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行为不良学生在转化过程中一旦出现反复,自己心理上就会矛盾不安,思想上有压力。教师绝不能在此时表现出厌烦情绪,而必须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并在其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战胜消极因素,使他们今后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坚定前进的信心和步伐,逐渐巩固良好的品德习惯,并在生活实践中经受考验,立志脱胎换骨。

随着教育的深入,朱进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一致认为,与以前相比,简直换了一个人。初三毕业后,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论文篇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和经验,特此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小学德育教学应重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作为学生心灵正常发展的有力促进剂,德育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自觉地进行道德思考和实践,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养。因此,在德育教学中,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为目标,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亲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个性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

其次,小学德育教学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应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因此,在德育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知识和实践道德。

再次,小学德育教学应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德育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通过个案分析、情感教育、潜能开发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最后,小学德育教学应与家庭教育的衔接更加紧密。家庭是孩子性格形成的第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德育教学中,我们要积极与家长合作,形成家校联合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合力。通过家访、家长会、作业本等途径,与家长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过程和问题,形成校园和家庭的和谐教育氛围。

总之,小学德育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与家庭教育建立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小学生,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公民。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论文篇四

1、6月10日我们大家先上午听取了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朱尚忠主任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德育干部‘五力’的研修”的讲座,朱主任从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与学校德育干部的责任谈起,剖析了当前中小学德育干部面临的任务和问题,重点阐述了学校德育干部“五力”(学习力、研究力、反思力、创造力、执行力)的内容和对德育干部的一些实际操作指导及相应的要求和经后德育干部努力的方向。下午听取了“班级主题教育课”实施的精彩讲座,感受颇深。朱主任重点介绍了从传统主题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脱颖而出的“主题活动课”的含义、主要特点、价值、以及实施主题教育课的基本原则、实施过程等,深入浅出的讲座,既有理论的具体阐述,又有教例的生动演绎,对我们德育干部进行了一个专业的指导和操作。具体体会如下:

1、必须要增强班主任的专业意识。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利用主题教育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确立班主任专业意识,通过学习、实践,积累多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不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发挥个体的长处,克服专业发展中的不足,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

2、必须提升班主任教育的基本功。主题教育课的组织与实施,能够综合展示了班主任关于主题教育课设计、表达、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教育基本功,同时,通过主题教育课的组织与实施的历练,也提升了班主任的教育基本功。

2、6月11日,著名德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黄向阳教授做了“道德素质教育的探索”的报告。黄教授从品德的结构与素质教育谈起,尤其是谈到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改革时提出的五种德育,利用简单的案例,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

结合史校长对我们的工作要求,结合我自己这两天的学习,作为一名德育干部,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以下几点新的感悟:

1、心中要有理论(想法),加强学习,以理论为基础,构建工作系统(学习力);。

2、心中有想法(愿景),有理想有追求(研究力);。

5、心中有特色,别人没有的,我们有;别人有的,我们更精致(创造力)。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论文篇五

第一段:导入引言(200字)。

中学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一名中学德育教师,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德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愿意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200字)。

德育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规范。我发现,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需要从言传和身教两方面入手。首先,通过言传,可以向学生传达道德规范和准则,教育他们要尊重师长、关爱同学、服务社会。其次,作为教师,我们更应以身作则,做学生模仿的榜样。只有我们自己做到了,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些规范。

第三段:构建和谐的班级关系(200字)。

学生在校园中度过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以外的时间里,他们更多地接触和影响他们的是同学。因此,构建和谐的班级关系是德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采取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关系,例如开展团队合作活动、班级社交礼仪培训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互相了解、互相欣赏,共同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第四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00字)。

作为中学德育教师,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更是要引导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在教学中,我注重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问题,并提供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服务机构、开展环保活动等。这些实践使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更加理解自己的作用和义务,培养出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第五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00字)。

德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灌输知识和价值观的阶段,更应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意识,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还利用项目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结尾总结(100字)。

通过多年的德育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初心,努力将德育教学做到位、做实、做好,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广大德育教师能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为中学德育事业的发展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论文篇六

数学德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我的数学德育教学实践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这些尝试,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经验,下面我将进行介绍。

第二段: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德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质疑、解决问题。我经常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引导他们使用多种解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们共同探讨解题思路,互相学习和借鉴。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第三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在数学德育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组织数学竞赛和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和魅力。这些举措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

第四段: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是数学德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讨论和解决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互相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克服困难,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习惯。

第五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德育教学中的追求。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我经常设计发散性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观点。同时,我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观察现象、探究规律。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们既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在我的实践中,我经常给予学生们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促使他们在数学领域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总结:

通过实践和总结,我深刻体会到数学德育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是数学德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希望我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发挥这些优势,为学生成长成才贡献更多力量。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论文篇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在长期的德育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的力量必须从自身展开。作为一名小学德育教师,我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我努力做到身体力行,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在课堂上,我时刻保持着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到言传身教。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榜样,影响学生们的言行举止。只有教师自身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够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德育教学中,自身修养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至关重要。小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的发展阶段,他们的言行往往受到其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在德育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通过给与学生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并承担责任。例如,我鼓励学生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并用心理学中的“小目标法”激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责任感。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让他们意识到每个人的言行都有相应的后果,并为此负责。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的培养是德育工作的关键。

然后,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情绪调节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为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我在德育教学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教授他们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另外,我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再次,采用积极激励手段,鼓励学生良好行为的展现。在学校进行德育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奖励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因此,我积极采用积极激励手段,鼓励学生良好行为的展现。例如,我经常给予学生朋友间互动、课堂表现出色的表扬和奖励。这样的激励,既可以增强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主动性,又能够提高班级整体的行为表现。此外,我也注重在评价学生时,更多关注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通过以上的实践,我发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们在德育教育中学会了积极向上、团结互助、自觉自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德育教育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心理健康水平,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继续加强德育教学,对于培养有道德情操、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小学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结起来,小学德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在德育工作中,教师的身份形象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是关键,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积极激励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越来越好地完成小学德育教育的使命。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论文篇八

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就,现总结如下:

一、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1、语文学科中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体会人间真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激起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思。

3、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4、在教学中,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地信心,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让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过程。它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苦,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5、我的学生们,独生子女,万般宠爱集于身,他们已习惯了接受爱。父母的艰苦付出,他们视为应该,心安理得,很少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很难有感恩之心,所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

6、高尚品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我们应该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过程。让知识增长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树立健康高尚的品行。其实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二、抓住字、词教学,渗透德育。

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就能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结构分析中把握写字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通过欣赏文章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深刻领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激起人们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

三、在语文活动中渗透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

1、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2、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四、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文章中心。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学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口诵心悟的过程,就是运用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还要多读多想,潜心阅读,读出内涵、读出感情、读出意味。

五、通过写话训练,培养良好品质。

要求学生把他们过节的活动内容写在日记本上,看谁过得最有意义。有学生记叙了他们在节假日期间是如何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自己劳动后的感受。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没想到,做家务这么辛苦。现在,我才了解父母为我付出的实在太多了。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来报达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话虽简朴,却表达了孩子一颗真挚的心。我在班上读了这些日记,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品质。

六、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善多变,思维辨别能力差,我们就要从一些起码的习惯上要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写字的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用语习惯等方面,加以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强其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蕴含,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愿一代品行文明,品性健康,品德高雅,品质高尚的学生会在我们的努力下健康成长。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论文篇九

小学德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同时也需要不断总结反思,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更好的指导。

第二段:合理设置德育教学课程。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合理设置德育课程是实施德育任务的基础。德育课程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合理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情感体验。在设计德育课程时,教师应该将其与其他学科课程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实践活动、励志故事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学到实际价值。

第三段:注重德育教学过程。

德育教学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进行结合,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并去实践。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做正确的选择,激发他们内心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德育教学还需要注重情感教育,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第四段: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学校和家庭应该保持密切的合作,共同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问题,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学校也要提供家庭教育的相关指导,协助家长对孩子进行德育引导,加强家校合作,形成群策群力的局面。

第五段:总结。

小学德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用心教育学生,以身作则。家庭要积极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并与学校形成合力。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计:282字)。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论文篇十

历时六天的教学校长基地培训结束了,回眸学习历程,心中充满留恋,盘点学习收获,心中满怀感恩。感谢教育局领导的提携,感谢教科院提供的平台,感谢校长们精彩的报告与指点,更感谢教科院王毓珣处长和王秋月老师的身体力行,人格感召,精心组织,使我们对每一次学习都充满期待,每一次对话都闪烁智慧,每一次考察都体验深刻。

一、对校长责任使命的深切认识。

津南实验小学刘士民校长是大家敬佩的校长,津南实验小学今天的办学成就,得益于刘校长正确的办学思想,与时俱进的办学目标,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办学行为和善待干部、善待老师、善待学生,“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格魅力。在津南实验小学当老师是幸福的,做刘校长的学生是幸运的。从刘校长身上,我清晰看到了作为领导者的校长所具备的四种能力:清晰的了解自身的工作任务,把握学校办学的具体情境,了解和善待自己的追随,更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作为教育者的校长,刘校长有高尚的道德领导力,引领教师树立共同的价值追求;强大的课程领导力,使学校的课程开发、课程建设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前瞻的教师领导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指导和激励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最扎实的基础,储备最丰实的能量。在我眼里,刘校长是教育家型校长,他有党性——对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取向,他有人性——对教育是人学的道德取向,他有理性——对教育基于实践的理性取向。所有这些,使他凝练理念,形成思想,“文化铸就师生灵魂,改革成就学校生机”是津南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公诚勤朴”是学校的核心文化。托尔斯泰:人们能得到的最幸福、最自由、最快乐的心境,莫过于爱别人和为别人献身。当一位校长能造福一方百姓、影响一大批教师和学生时,我想,他的人生价值是充分的实现了,他对社会的贡献是无以言表的,他也是最幸福的人。

二、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方向更有信心。

教育者的活动不是必要条件,教育不是操作性的活动,而是合作性活动,强调适时给予,激发和发展人的潜在能力,以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基础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一生幸福奠基。教育的灵魂是教会学生做人,教育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学校应该是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理念指导行动,一位校长必须有正确的的教育理念,才能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感召和引领教师向着办学目标迈进。而正确的办学理念,来自于对教育规律的本质思考,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根本追求。学校培养什么人与怎样培养人,是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完美统一。规律是求真的结果,价值是求善的追求,教育就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为学生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是我校的办学宗旨,“以人为本,以德治校”是我校的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具体地说,“以教师为本”即学校在队伍管理和建设过程中,尊重、关心教师,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条件,搭建平台,帮助每一个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工作的幸福和快乐。“以学生为本”即学校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牢固树立并努力践行“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美好”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学生是多层次多方面有机整合的生命体”的学生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人才观,“高度尊重学生”的师生伦理观,“充分相信学生”的教育教学效能观,“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的学习主体观,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以人为本”必须重视“以德治校”,“以德治校”包括干部修政德、教师修师德、管理重育德、学生修品德。把“将学校发展成为一所高品位、高质量、高水平的蓟县有影响的现代化学校”为发展远景,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对办学有了更深的文化追求。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致力于文化追求的学校,必定夯实课程教学这一根基,把握教师队伍这一关键,抓住文化积淀这一灵魂。回顾蓟县六小的办学经历,我们纯粹的教育追求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一直是家长、社会所认可的。

本次培训中,我们听取了河北育婴里、津南实验小学、汉沽一小三位校长的汇报,也亲身感受了三个学校的课程文化。它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课程文化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软件”,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尤其是校本课程,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此,在学校课程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立足于大课程建设,统整德育和教学活动,重构学校课程,即将学校的德育活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区活动、体艺锻炼等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统一纳入课程管理范畴,构建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学生为课程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为课程原则,适合和满足学生发展的课程系统,形成了一系列特色的课程,并让课程始终扎根于文化的土壤中,深受学生喜爱。如汉沽一小少儿版画特色课程,在少儿版画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传统文化为内涵,民族精神为筋骨,国际视野为高度、素质提升为核心的原则,把少儿版画艺术作为培养民族化与国际化相融合的一代新人的抓手,重技能学习,更重文化熏陶。又如津南实验小学的绿色阅读和随笔化作文特色课程:在孩子生命的深处埋下求知的种子,随着他们心智的成熟,慢慢的酝酿、发酵,最后转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绿色阅读和随笔化作文课题的研究,提升了学校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文学水平,熏染了学生的心灵,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教师在学校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载体,必须树立新教育观念,发挥全体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升学校文化的品位。校长怎样看待教师,对形成教师文化至关重要。在我眼里,教师不是工具,不是资源,而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们希望专业有发展,教学有成效,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和信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知识分子,他们渴望“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期望拥有开明的校长、宽松的环境和创造的天地。为此,既强调团队合作,又保持个人风格。因此,对教师的管理,除必要的规范性制度外,更多的是激励性制度,是指导和引领。所以,学校一贯强调教师读书,注重专家引领,开展同伴互助,力争教研同步,尤其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与效益。我深切的感受到,课堂教学是“求真启智”的重要阵地,也是德智交汇的重要渠道。教学改革关注德、智有目的交融,无痕迹交融,有规律交融,是智慧教学的追求,是智慧育人的体现,是德育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为此各教研组关注基于教学道德、教学智慧育人的教研组文化与教研文化的生成,探究以“教学智慧”促进“育人智慧”的规律。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终身与学习为伴,更何况是教学校长。“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我们正处在中国教育发展变革的关键时代,虽然目前中国教育问题众多,矛盾重重,但牢骚抱怨不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冷静客观的看待问题,辩证的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就个人而言,也许不能改变大局,但自己的学校,我们可以自主。这次的教学校长培训,三位校长孜孜以求,不断超越的办学历程和办学业绩,是最贴近最好的活教材,我为有这段学习经历感到自豪,同时也不断勉励自己,以三位校长为榜样,在教育领域努力耕耘,造福百姓,为蓟县教育做出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