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非遗工作总结下一步计划(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8 16:00:12 页码:14
非遗工作总结下一步计划(优质8篇)
2023-12-18 16:00:12    小编:翰墨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我们在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遗工作总结下一步计划篇一

从现存的资料记载及实物来看,宝庆竹刻艺术品最早的是潘一龙的竹雕笔筒。潘一龙(1563年-1645年)是宝庆竹刻创始人之一。从小天资过人,工诗善画,尤精于竹刻。他留存下来的作品极少,与他同时期的宝庆竹刻艺人还有王嗣乾等,大多都没有作品留存。

宝庆竹刻发展至清朝时,由于竹簧竹艺的发明,这不仅是有别于其他竹艺派别,使以后竹刻工业化也成为一种可能。竹簧雕刻在经过了宝庆竹刻艺人几十年的不断实践摸索总结后,已经能够制造出精美的竹制佳器。从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竹簧天地同春寿字盒》、《芭蕉山石贴簧盒》等实物来看,技术水平已经是相当高超。据《宝庆府志》中记载,当时最有名的竹刻艺人李昌元,以制食箧和书箧而名重一时,所雕作品常作为供品入宫中,后被选入宫廷作为专门的竹刻师,侍奉朝廷。

宝庆竹刻的雕刻技艺种类齐全,题材丰富,手法别致,仅刀法就多达二十余种。但在20世纪90年代,邵阳原有的9家竹艺厂全部破产倒闭,技师流散全国各地,现仅存的二十多名老艺人亦年事渐高。不过,宝庆竹刻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部门正全力抢救、保护这朵民间艺术之花。

非遗工作总结下一步计划篇二

赶水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以来,普查领导和各普查员认真履行职责,做到思想重视,宣传有力,工作到位,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普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普查认识。

我镇领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对有关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成立了镇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普查工作计划和《赶水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同时成立普查工作组,镇文化服务中心抽出了3名干部,每村(居)确定了1名协助普查员,还在全镇筛选了2名懂民间艺术的老人协助开展普查。建立了协调工作机制,坚持按“统一部署,加强协调,全面展开,有序进行”的指导思想来开展普查工作,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机构落实,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宣传,提高业务水平。

为了便于普查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普查舆论氛围,镇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安排专门的宣传车在全镇范围内巡回宣传,普查期间各村早晚广播普查信息,各村横挂标语4条,镇文化服务中心还利用在场镇挂横幅标语和橱窗宣传文化普查工作。这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和理解了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干部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使普查工作深入开展,镇政府召集各村普查员和协助员到镇进行培训,使他们明确普查工作意义和任务,既增强了普查知识,提升了各普查员的业务水平,保证了今后普查质量。

三、真抓实干,加强普查督察。

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各普查员走村入户,脚踏实地,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为确保普查工作落到实处,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镇督察领导小组。督察小组定期与普查员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研究讨论,及时掌握普查动向。由于镇领导的重视,村普查员、协助员的支持,赶水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开展十分顺利,也很成功,总共调查上报苗族芦笙、赶水红焖羊肉、蒋家辣子鸡、铁石垭米粉、赶水草蔸萝卜种植技术、桥城杯篮球运动会、苗家刺绣、綦江巴古陶、赶水的来历、石房子来历、钦差坝来历、手工拐杖制品、民间吹打、山歌农谚歇后语方言等15多件,经县专家组确定为7项。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镇将继续做好普查的后续工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培养普查人才,为繁荣赶水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懈努力。

非遗工作总结下一步计划篇三

本文目录。

普查摸底是非遗保护的基础,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复杂工作。从xx年开始,利用一年多的时间,深入农村,走街串户,问情况,挖线索,搞调查,走遍了全县的农村、街道。工作中,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的工作要求,做到不漏线索、不漏村户、不漏种类,并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项目,突出重点,由专门的工作人员重新进行走访调查,完整记录讲述者、传承者或表演者的技艺技能和相关历史情况、人文背景及相关的数据。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录音、拍摄照片、录像等多种方法并举,做到资料来源清楚、内容真实、数据可靠。

2、筛选项目,认真申报。

我们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县的非遗资源进行认真的梳理,确定申报工作的重点,按要求开展逐级申报工作。在成功申报秧歌戏、招子鼓、泽畔抬阁、文化后,近年来,又开展了龙灯、固城抬皇杠、空中飞龙、木主、任村竹马、黄家庄管子会、xx大洪拳、糖塑等十多项非遗普查和申报工作。通过全面了解,精心整理,认真核查,分类归档,深入挖掘,共制作申报专题片6个,编辑文15万,拍摄照片xx余张,为科学保护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3、加强宣传,积极保护。

宣传是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颁布,我们召开了座谈会,印制宣传标语和材料,广泛宣传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我们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全民健身日、民间乡艺汇演等,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演、展示。并制作展牌块,用文和图片进行详细的介绍,让的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对文化遗产有的了解,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共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人心,让的人加入到保护、传承的行列。

4、争取资金,传承保护。

资金争取是非遗保护的先决条件。没有资金,就谈不上有效保护。对此,我们积极开展争跑工作,加大资金申报力度。xx年来,先后争取非遗保护资金145万元,全部用于非遗的保护工作。今年,又开展了尧山文化、南鱼龙灯保护经费的申报。随着资金争取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县的非遗保护得到有效开展。

5、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培训提高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举办培训班。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下乡,掌握和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人,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培训了一批基层文化工作骨干和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为非遗的传承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通过以会代训形式,共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专业人员220多人。二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先后组织成立了隆尧秧歌戏协会、招子鼓协会、泽畔抬阁协会,积极开展研究交流工作,提高保护管理水平。三是开展专题培训。聘请省、市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秧歌戏、招子鼓、泽畔抬阁进行了辅导、排练、提高。为秧歌戏和招子鼓队购置了部分演出服装和道具,对招子鼓的鼓点套路、表演形式进行了修改提高,使招子鼓更新了形式,更上了一个台阶。

6、交流演出,创树品牌。

秧歌戏:挖掘、记录、整理失传秧歌戏11部,组织秧歌戏下乡巡回演出30多场。编排秧歌戏新戏三部,巡回演出14场,并多次参加市县文艺演出和文化遗产展演,受到社会好评。在县电视台开办了秧歌戏展演栏目,播出秧歌戏20余出。

隆尧招子鼓:xx年,招子鼓代表河北参加了在婺源举办的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一举夺得最高奖“山花奖”的桂冠。xx年,招子鼓登上了河北省春晚的舞台。xx年3月,隆尧招子鼓《鼓舞尧乡》节目,再次代表河北省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展演”活动,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招子鼓走出县域,走向全国,登上央视大舞台的一次历史性跨越。今年3月,招子鼓又代表河北省参加了河南省在淮阳县举办的“中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展演”。

泽畔抬阁:xx年元宵节,泽畔抬阁代表邢台市参加了河北省xx年元宵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非遗专业队伍不健全。目前,全县还没有从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机构,没有专业高级职称人员,机构和专业人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保护工作的质量和进度。非遗管理和研究保护工作与文化大县仍有不少差距,难以适应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要。

2、保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县每年用于非遗保护的专项经费相当有限,遗产保护工作用于录音、录像和收集整理的设备、交通工具匮乏,实物征集无法开展,使一些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记录、抢救。

xx年7月26日。

返回目录。

xx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秧歌戏、招子鼓、泽畔抬阁),省级非遗两项(文化、南鱼龙灯),市级非遗3项(木主、固城抬皇杠、xx大洪拳)。县级非遗12项。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市文广新局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非遗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普查申报为基础,以培训提高为抓手,以宣传展示为载体,以传承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

1、认真普查,摸清家底。

普查摸底是非遗保护的基础,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复杂工作。从xx年开始,利用一年多的时间,深入农村,走街串户,问情况,挖线索,搞调查,走遍了全县的农村、街道。工作中,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的工作要求,做到不漏线索、不漏村户、不漏种类,并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项目,突出重点,由专门的工作人员重新进行走访调查,完整记录讲述者、传承者或表演者的技艺技能和相关历史情况、人文背景及相关的数据。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录音、拍摄照片、录像等多种方法并举,做到资料来源清楚、内容真实、数据可靠。

2、筛选项目,认真申报。

我们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县的非遗资源进行认真的梳理,确定申报工作的重点,按要求开展逐级申报工作。在成功申报秧歌戏、招子鼓、泽畔抬阁、文化后,近年来,又开展了龙灯、固城抬皇杠、空中飞龙、木主、任村竹马、黄家庄管子会、xx大洪拳、糖塑等十多项非遗普查和申报工作。通过全面了解,精心整理,认真核查,分类归档,深入挖掘,共制作申报专题片6个,编辑文15万,拍摄照片xx余张,为科学保护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3、加强宣传,积极保护。

宣传是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颁布,我们召开了座谈会,印制宣传标语和材料,广泛宣传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我们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全民健身日、民间乡艺汇演等,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演、展示。并制作展牌块,用文和图片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对文化遗产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共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传承的行列。

4、争取资金,传承保护。

资金争取是非遗保护的先决条件。没有资金,就谈不上有效保护。对此,我们积极开展争跑工作,加大资金申报力度。xx年来,先后争取非遗保护资金145万元,全部用于非遗的保护工作。今年,又开展了尧山文化、南鱼龙灯保护经费的申报。随着资金争取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县的非遗保护得到有效开展。

5、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培训提高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举办培训班。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下乡,掌握和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人,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培训了一批基层文化工作骨干和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为非遗的传承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通过以会代训形式,共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专业人员220多人。二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先后组织成立了隆尧秧歌戏协会、招子鼓协会、泽畔抬阁协会,积极开展研究交流工作,提高保护管理水平。三是开展专题培训。聘请省、市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秧歌戏、招子鼓、泽畔抬阁进行了辅导、排练、提高。为秧歌戏和招子鼓队购置了部分演出服装和道具,对招子鼓的鼓点套路、表演形式进行了修改提高,使招子鼓更新了形式,更上了一个台阶。

6、交流演出,创树品牌。

秧歌戏:挖掘、记录、整理失传秧歌戏11部,组织秧歌戏下乡巡回演出30多场。编排秧歌戏新戏三部,巡回演出14场,并多次参加市县文艺演出和文化遗产展演,受到社会好评。在县电视台开办了秧歌戏展演栏目,播出秧歌戏20余出。

隆尧招子鼓:xx年,招子鼓代表河北参加了在婺源举办的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一举夺得最高奖“山花奖”的桂冠。xx年,招子鼓登上了河北省春晚的舞台。xx年3月,隆尧招子鼓《鼓舞尧乡》节目,再次代表河北省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展演”活动,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招子鼓走出县域,走向全国,登上央视大舞台的一次历史性跨越。今年3月,招子鼓又代表河北省参加了河南省在淮阳县举办的“中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展演”。

泽畔抬阁:xx年元宵节,泽畔抬阁代表邢台市参加了河北省xx年元宵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非遗专业队伍不健全。目前,全县还没有从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机构,没有专业高级职称人员,机构和专业人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保护工作的质量和进度。非遗管理和研究保护工作与文化大县仍有不少差距,难以适应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要。

2、保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县每年用于非遗保护的专项经费相当有限,遗产保护工作用于录音、录像和收集整理的设备、交通工具匮乏,实物征集无法开展,使一些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记录、抢救。

xx年7月26日。

非遗工作总结下一步计划篇四

xx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xx秧歌戏、xx招子鼓、xx泽畔抬阁),省级非遗两项(xx文化、南鱼龙灯),市级非遗3项(xx木主、固城抬皇杠、xx大洪拳)。县级非遗12项。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市文广新局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非遗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普查申报为基础,以培训提高为抓手,以宣传展示为载体,以传承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

1、认真普查,摸清家底。

景及相关的数据。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录音、拍摄照片、录像等多种方法并举,做到资料清楚、内容真实、数据可靠。

非遗工作总结下一步计划篇五

2020年全市非遗保护工作继续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精神,致力于拉近非遗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积极探索非遗传承发展的好方法、新途径,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十四五全市非遗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夯实基础工作,做好非遗保护传承。

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7项(其中,新增16项,扩展1项)。做好基础数据更新统计,全市现共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67项(国家级5项、省级19项、市级43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6人(国家级5人、省级32人、市级49人)。完成年度传承人传习工作审核。完成2019年度国家级非遗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庐剧,省级非遗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六安锣鼓书、大别山盆景、霍山石斛制作技艺,年度绩效目标检查和现场抽查工作;以及2020年度省级非遗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临淮泥塑、(金寨)大别山民歌、金安非遗展演展示的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工作。开展了市级非遗资金扶持项目申报和评审。启动第二季《非遗六安》——六安非遗视频纪录片拍摄工作。

(二)创新开展活动,促进非遗宣传传播。

——六安剪纸艺术巡展”、非遗公开课、非遗沙龙、非遗社教等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开展六安非遗线上线下集中展示。组织了非遗进社区专场演出;连续两周在“六安文化和旅游局”公众号进行“六安市非遗线上展示”,展示“十三五”我市非遗保护成果和各县区特色工作,线上展示的内容被人民网、中安在线等主流媒体转载,非遗纪录片被学习强国安徽平台使用。特别开通“六安文旅直播间”,以“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记忆”为主题,邀请非遗推荐官和非遗传承人一起普及非遗知识宣传六安非遗。承办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奖摄影作品巡展开幕式暨颁奖仪式;组织六安瓜片制作技艺、舒席项目,参加了第六届非遗博览会云展览;组织大别山民歌传承人参加了2020“池州杯”长三角民歌邀请赛,获得最佳创编奖和最佳表演奖。

(三)摸清现状底数,探索非遗融合发展。

把握文旅融合的趋势和机遇,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增强自身传承动力。做好非遗类企业统计,全市现有非遗类企业44家。鼓励支持各类非遗企业参加各种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本市6家有电商销售渠道的非遗生产经营者参加了全省“非遗购物节”。组织评选并公布了第二批市级非遗传习基地9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调查全市67个非遗项目,摸清具备现场参观有一定接待能力的项目16个。组织了第一届非遗夏令营活动,探索非遗研学。国庆期间,集中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17场,全年实现全市4a级以上景区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全覆盖。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

新的一年,非遗工作将立足文旅融合的新形势新机遇,努力增强非遗传承内在动力。一是以表演类非遗项目为抓手,打造六安非遗活动品牌。发挥好各级文化场馆阵地作用,开展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过大年”等各类非遗线上、线下展演展示活动,培育非遗活动品牌。二是支持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继续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三是继续开展非遗抢救性记录,完成《非遗六安》(第二季)非遗纪录片拍摄工作。第二季记录对象包括金寨思帝乡锣鼓、霍山四弦书、叶集木榨油制作技艺三个项目。四是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好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第三批省级非遗传习基地申报工作。

非遗工作总结下一步计划篇六

xx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xx秧歌戏、xx招子鼓、xx泽畔抬阁),省级非遗两项(xx文化、南鱼龙灯),市级非遗3项(xx木主、固城抬皇杠、xx大洪拳)。县级非遗12项。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市文广新局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非遗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普查申报为基础,以培训提高为抓手,以宣传展示为载体,以传承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

1、认真普查,摸清家底。

普查摸底是非遗保护的基础,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复杂工作。从2011年开始,利用一年多的时间,深入农村,走街串户,问情况,挖线索,搞调查,走遍了全县的农村、街道。工作中,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的工作要求,做到不漏线索、不漏村户、不漏种类,并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项目,突出重点,由专门的工作人员重新进行走访调查,完整记录讲述者、传承者或表演者的技艺技能和相关历史情况、人文背景及相关的数据。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录音、拍摄照片、录像等多种方法并举,做到资料来源清楚、内容真实、数据可靠。

2、筛选项目,认真申报。

3、加强宣传,积极保护。

宣传是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颁布,我们召开了座谈会,印制宣传标语和材料,广泛宣传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我们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全民健身日、民间乡艺汇演等,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演、展示。并制作展牌块,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对文化遗产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共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传承的行列。

4、争取资金,传承保护。

资金争取是非遗保护的先决条件。没有资金,就谈不上有效保护。对此,我们积极开展争跑工作,加大资金申报力度。2010年来,先后争取非遗保护资金145万元,全部用于非遗的保护工作。今年,又开展了尧山文化、南鱼龙灯保护经费的申报。随着资金争取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县的非遗保护得到有效开展。

5、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培训提高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举办培训班。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下乡,掌握和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人,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培训了一批基层文化工作骨干和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为非遗的传承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通过以会代训形式,共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专业人员220多人。二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先后组织成立了隆尧秧歌戏协会、xx招子鼓协会、泽畔抬阁协会,积极开展研究交流工作,提高保护管理水平。三是开展专题培训。聘请省、市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xx秧歌戏、xx招子鼓、xx泽畔抬阁进行了辅导、排练、提高。为xx秧歌戏和xx招子鼓队购置了部分演出服装和道具,对招子鼓的鼓点套路、表演形式进行了修改提高,使招子鼓更新了形式,更上了一个台阶。

6、交流演出,创树品牌。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非遗专业队伍不健全。目前,全县还没有从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机构,没有专业高级职称人员,机构和专业人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保护工作的质量和进度。非遗管理和研究保护工作与文化大县仍有不少差距,难以适应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要。

非遗工作总结下一步计划篇七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保护文化遗产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镇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非遗工作作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我镇文化内涵,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组织人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在调查摸底、深入走访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回顾。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20xx年x月x日,我镇专门召开非物质文化普查工作动员会,对全镇的普查工作作了全面部署。4月x日举办了全镇的普查员业务培训班,使普查人员全面掌握普查的内容、程序、步骤和要求,并坚持统一部署、加强协调、全面展开、有序进行的指导思想开展普查。为确保普查工作稳定有序地开展,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以文化站为基础,组成了普查工作班子,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在资金极为短缺的情况下,落实专项资金用于普查工作的经费,切实做到组织领导、专人负责、经费保障三到位。

(二)认真普查,摸清家底。

到“不漏线索、不漏村户、不漏种类”。经过大家齐心努力,全面完成了普查调查表的填写工作。在普查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非遗工作总结下一步计划篇八

2020年全市非遗保护工作继续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精神,致力于拉近非遗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积极探索非遗传承发展的好方法、新途径,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十四五全市非遗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夯实基础工作,做好非遗保护传承。

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7项(其中,新增16项,扩展1项)。做好基础数据更新统计,全市现共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67项(国家级5项、省级19项、市级43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6人(国家级5人、省级32人、市级49人)。完成年度传承人传习工作审核。完成2019年度国家级非遗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庐剧,省级非遗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六安锣鼓书、大别山盆景、霍山石斛制作技艺,年度绩效目标检查和现场抽查工作;以及2020年度省级非遗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临淮泥塑、(金寨)大别山民歌、金安非遗展演展示的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工作。开展了市级非遗资金扶持项目申报和评审。启动第二季《非遗六安》——六安非遗视频纪录片拍摄工作。

(二)创新开展活动,促进非遗宣传传播。

——六安剪纸艺术巡展”、非遗公开课、非遗沙龙、非遗社教等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开展六安非遗线上线下集中展示。组织了非遗进社区专场演出;连续两周在“六安文化和旅游局”公众号进行“六安市非遗线上展示”,展示“十三五”我市非遗保护成果和各县区特色工作,线上展示的内容被人民网、中安在线等主流媒体转载,非遗纪录片被学习强国安徽平台使用。特别开通“六安文旅直播间”,以“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记忆”为主题,邀请非遗推荐官和非遗传承人一起普及非遗知识宣传六安非遗。承办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奖摄影作品巡展开幕式暨颁奖仪式;组织六安瓜片制作技艺、舒席项目,参加了第六届非遗博览会云展览;组织大别山民歌传承人参加了2020“池州杯”长三角民歌邀请赛,获得最佳创编奖和最佳表演奖。

(三)摸清现状底数,探索非遗融合发展。

把握文旅融合的趋势和机遇,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增强自身传承动力。做好非遗类企业统计,全市现有非遗类企业44家。鼓励支持各类非遗企业参加各种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本市6家有电商销售渠道的非遗生产经营者参加了全省“非遗购物节”。组织评选并公布了第二批市级非遗传习基地9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调查全市67个非遗项目,摸清具备现场参观有一定接待能力的项目16个。组织了第一届非遗夏令营活动,探索非遗研学。国庆期间,集中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17场,全年实现全市4a级以上景区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全覆盖。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