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9 04:52:06 页码:10
2023年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2篇)
2023-12-19 04:52:06    小编:影墨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参与了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收获了不少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于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第一段:培养语文兴趣与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极富魅力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考试科目,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愿意主动去学习。为此,我常会采用多种方式,如讲授鲜活的课文内容、展示优美的语言风格、分享有趣的课外阅读等等,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也不断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不仅能开阔视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更能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之成为他们终身的伴侣。

第二段:多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学科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还涉及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因此,我常常注重多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各种形式的口语练习,让学生有机会尝试用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写作,让他们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此外,我还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阅读活动。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我相信学生的语文能力将得到全面的提升。

第三段: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社会实践。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一种学科知识,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我常常鼓励学生从课文中感受人生的真理,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希望学生能够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感受语言的力量,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进一步丰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相信学生将会更好地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第四段:开展能力培养与差异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因此,我注重开展能力培养和差异化教学。在正常教学进程中,我努力发现学生的优势领域,引导他们充分发展。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积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我善于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既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时,我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合理的评价和激励。

第五段:通过启发思考,培养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我追求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启发思考的方式,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合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我相信,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竞争力。

总结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多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社会实践,开展能力培养与差异化教学,通过启发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使命,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现将我进入小学以来学习语文的一些方法总结如百下:

一、上课认真听讲:上课时,我们的思维要与老师同步。认真做好笔记。

二、温习与预习:下课或放学后,把上课做的笔记拿出来多加巩固。顺便预习下将要学习的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子划出来,作为上课听的重点。

三、背诵:语文最重要的是靠记忆,背诵的重点就是老师上课划出来的重要词、句和文言文。

四、课外阅读和摘抄:在考试中,作文是一度项占分最多的题。的分数直接关系到总分的高低,所以增加阅读量,摘抄量是很重要的。

五、考试技巧:我们在答卷时,尽量要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会相应地得到一些回印象分。看题一定要仔细,做完后尽量留时间检查一遍,千万不要马虎!

总之,语文学习注重平时的积累,要多读多写多记。其次,要抽时间多与老师交流。老师会帮助你一起发现你的不足之处,及时给一些适答当的建议,以便自己更好的改正从而取得进步。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关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入体会到语文教学的独特之处。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评价方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学内容对于语文教学至关重要。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认同感和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选材的多样性和灵活运用。通过精心挑选的文言文、现代文、诗词、报刊杂志等不同文体和题材的作品,我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其次,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语文课堂上,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运用。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讨论和合作探究,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也积极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这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第三,学生参与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我看来,学生的参与不仅仅是指他们在课堂上发言和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我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讨论和写作等方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这样,学生将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

进一步,评价方式在语文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语文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强调对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的评价。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运用综合素质评价、课堂观察和作品评价等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潜能。

最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的一项任务。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表达,鼓励他们写作独立思考和展现个性。我相信,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价值。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令人充满满足感和成就感的工作。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参与的加强、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对于语文教学的价值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而奋斗!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随着时代的进步,语文教育已经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变革,文科迅速发展,不少人认为语文教学已经失去了学科性、纪律性,面临着诸多问题。而作为语文教师,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创造力、思辨能力以及文化修养方面阐述关于后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一环。在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通过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阅读获得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其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写作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意愿,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引导学生熟悉各类文体的特点,并通过课堂实践和课后习作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在写作过程中,我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同时,我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开阔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再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阅读和写作中锻炼他们的创造力。我鼓励学生勇于思考,不拘泥于现有的模式和观念,培养他们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此外,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是后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思辨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一环。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辨析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敏锐地洞察问题,从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有通过思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独立的意见和观点。

最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是后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通过阅读名著、古诗词和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深度。同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总之,后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有才华、有修养、有素养的综合人才。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关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创造力、思辨能力和文化修养,我发现学生们在语文学科上的素养和自信度逐渐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只有不断总结和分享经验,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推进后语文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语文人才。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对于语文的教学真得是学着教,教着学,教学相长,不敢谈经验,只敢说心得,说体会,那就说说我的语文教学之旅吧!

由此我在常规教学中有意着力实施师友合作的宗旨,营造师友合作小组的氛围,由此班级同学们长期下来都有浓厚的小组合作意识,能够积极参与提高本小组的荣光。比如回答问题,批改作文,听写批改词语等活动都有很好的效果,以前自己也用小组合作,但是没有理论的指导,一切都是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如今学校领导引领,确实好像给我一个教学的路标,一盏教学路上的明灯,照亮了前行的教学之路,这师友合作的模式教学给常规教学的开展引领营造了一片新天地!我相信未来教学之旅将更宽阔丰富多彩!

任何教学模式的开展,都需要教师本人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较高的人格魅力!下面说说第二点:

课堂上常见我的微笑,我认为孩子们毕竟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作为学生犯错了,我们教师大可不必发怒,我们就是要用学识引领他们的成长,教育他们做人,培育他们的心智,传授他们以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我积极备课,引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运用赏识教学,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是很快乐的。当然,宽容对待学生并不是纵容学生,对学生还要严格教育,因为毕竟学生的成长是需要我们引导的。

我喜欢读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读书,让班级学生共读一本书,根据教学活动比如《昆虫记》、《童年》、《我的大学》开展读书交流会,通过读书交流学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谈出了他们的心得体会,你会发现他们的心灵世界被唤醒,真的阅读让他们的世界是很精彩。学生在我的鼓励下不只是买新课标必读书,还买了其他的书。而且我鼓励学生进行读书笔记进行摘抄,通过读书笔记摘抄,让自己的心灵净化,沉淀,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有了深度。比如近几年来,我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还通过办理班级图书角,学生们读书进行交换漂流,他们爱上了阅读,为此曾有同学写了《争书记》在濮阳日报教育周刊上发表。如今我们国家,我们濮阳市正在开展全民阅读,我感到未来学生的阅读一定是更加精彩的。

实际,语文教学就是大语文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启了学生的心智,学生的阅读思维也被激活,我认为我们的学生应大面积地开展阅读。比如《阅读一本最喜爱的书》、《读书带来的精彩》、《我与书的故事.》等都是学生可以畅谈的、演讲的内容!

孩子们通过书写日记,你会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的精彩,他们的人生世界的敏感与多智。我们经常开展的日记交流会,就有力地促进了班级日记水平的提高。我所教学生发表的多篇习作都是我从学生的日记精选而来的,日记习作写出了他们的真情实感,写出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写出了他们的精彩大世界,写出了他们的青少年时期的多彩生活。马金金《妈妈的笑》写出了该生理解苦难妈妈的欢笑,任春春的《争书记》写出了班级阅读之旅。

关于语文教学的心得就说到这里吧!在教学路上有很多不足,但是我相信以后的语文教学天地将更广阔。因为有学校领导的英明决策,有这么多的专家高手在引领,我们将能得到更有力的帮助和指导!也恳请在座的同仁给我有力的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欢迎您使用OpenAI模型的写作帮助!下面是一篇关于“后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的示例文章,您可以参考其中的内容进行扩充和修改。

第一段:介绍后语文教学的背景和意义(150字)。

后语文教学是指在学生完成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的教学过程。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后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提高认识层次和语文素养,帮助学生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内容进行对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成效(250字)。

对于后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重中之重。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推理思考、归纳总结,并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拓展思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思考,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我还安排一些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第三段: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成效(250字)。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后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和共读活动,引导他们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并思考其中的意义。另外,我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不同文体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引导他们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四段: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效果(250字)。

在后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采取了多种途径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我提供了大量的写作机会,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我还通过模仿和创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此外,我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等口头表达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说服力。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第五段:结语(150字)。

总而言之,后语文教学的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提升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后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我相信,在后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并取得更大的进步。最后,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为培养素质教育的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忙忙碌碌间,素养大赛结束了,回首参赛过程,几多兴奋,几多感慨。

如果没有经过比赛,还真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到底有多少,也不会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是什么。

在比赛前,就已经对自己的才艺展示和粉笔字不抱任何信心。果然,经过与参加比赛的对比,自己的缺点就出来了。才艺展示还好,进过自己的精心准备,勉强过了关。而粉笔字则明显地与别人差了一大截。记得特岗培训时,培训老师就批评我的字写得太软,没有骨架。虽经同事的临时指导,终究是没有达到“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境界。不过也好,也给我敲响了警钟。平时总是批评学生字写得不好,想一想,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都没有写一笔能够令学生折服的好字,学生感受不到美,当然也就写得不是很好了。而且平时在上课时,为了图快,我的字有时就会写得比较潦草,就更谈不上美了。如此不好的示范,于己来说可能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对于模仿能力那么高的学生来说,这绝对不是一种好的示范方式,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吃一堑,长一智”,此次在比赛中虽然丢了脸,但想想,也是一件好事,正好治一治我那不规规范范写字的坏毛病,而且以后也要好好练习粉笔字,毕竟这是当好一名好的语文教师最起码的素质。

事后认真地进行反思之后,我想明白了:读书也如同练功一般,要持之以恒。如果长久不练,再好的功夫也会荒废了。这些语文知识也是一样,你要不停地回顾它,用它,才能牢牢地记住它。

不由得感概一声:要想当好一名好的语文老师真的是太难了,除了具备语文知识外,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外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行。哎,真是难煞人也!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每节课的学习设计的。学生根据“学案”设计充分预习,带着问题为课堂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做准备,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学生按学案去学,去掉了过去学习时的被动和盲目,找到了主动学习的支点,有利于养成学习习惯,有利于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1.“以学定教”是学案的目的,针对自学中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的放矢,效益更高。

2.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3.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4.事半功倍是学案的特色。学案设计,尤其是科学性,实效性强的学案设计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是需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作品,不下一番苦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5.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学生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6.面向全体是学案的优点,针对全体学生,分开层次,有利于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思考和能力的培养。

1.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是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2.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着力点要低一些,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

3.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1.梯度原则。

有梯度的处理学习内容,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2.设疑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原则。

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方法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在编制“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同学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学中的学案设计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2.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的处理。“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

在“学案”的最后还要有一部分,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自查巩固。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变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学生被塑造成了机械式的背诵机器。然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近年来,后语文教学逐渐兴起,它把学生视为主体,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将从四个方面阐述后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首先,后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简单地对课文知识进行解释和讲述,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也较低。而后语文教学则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老师在课堂上提供一些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学生通过参与到课堂中来,不仅能理解课文的内涵,还能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其次,后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写作往往是被动接受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按照老师的范文进行复制和背诵,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后语文教学不同,它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写作实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开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作出属于自己的文章。这样的写作实践,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后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素养要求不再是单一的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而是包含了对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后语文教学通过引入课外文化背景知识,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不再只是单纯地学习课文知识,而是学会了运用语文知识去理解和解读社会。

最后,后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简单地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然而,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对语言的教育,更是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后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教学中的情感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课文中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素质。

总之,后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它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后语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综合素养和情感素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推广后语文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有效的提问,是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动态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我围绕“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积极探索,在前阶段提出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十项策略:

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真诚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提问要尽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孔子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即为因人施问。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如课前检测字词时,可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课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表述题,可以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和部分中等生来回答。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要加以点评,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

轨,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因此设计提问,我们既考虑学生的思想方法,又考虑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兴趣爱好。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喜欢将一篇课文肢解开来,零碎地发问,易形成分析的疲劳。提问应注意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文本,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讨关键点。围绕问题,学生可开展小组学习,也能使课题充满生机。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说说你中奖的感受?”“《中奖那天》中的父亲得到那辆汽车后能经过道德抉择把汽车还给库伯,你感受出什么?”这些问题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能激发思维,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当学生带着解开悬念的渴望学习课文时,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老师顺势引导盲人青年的认真刻苦,完成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课堂提问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采用一种表达形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变换角度提问,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不难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往往会造成整堂课的气氛沉闷。

挖掘深度,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因此,必要时应增加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浅显的提问,往往使学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时增加点深度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能够领略更奥妙的知识殿堂,有时还会引起创造性的火花。

现行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征,有重点的设计问题,或设计问题反映重点。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提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便能幡然顿悟,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对重点需要进行巩固,而重复提问又容易引起学生疲劳与反感,成为无效提问。因此,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设计问题,反映重点。比如学习《长征》一文后,可以设计问题:在本文的古诗词语中,你知道哪些词语在语境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还知道历史上红军的哪些感人的故事?长征中的红军精神对你有哪些影响?等等。这些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想得更深,想得更广,也容易激起学生的思考和回答积极性。

“节外生枝”教语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促成课堂生活与课外生活知识的链接,策动各种教学形式与活动形式再生成,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精神。“节”就是课内知识,“枝”就是在联系课内知识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其他知识与问题。通过“节外生枝”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开掘出语文课程丰富的资源。可以从续写情节、比较主题、评说思想、学科渗透、联系生活。等角度设计拓展的问题。

语言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一)。

语文教学,是我们教师必须要面对并处理的那个重要环节。在获得了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是一项非常崇高并且有挑战性的工作。只有用积极的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心去做好它,才能够取得好成果。下面,我将简单分享一下我的语文教学心得与体会。

(二)。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去对待,把教育看作是担当,而不是一份职业。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如意或是因为一个学生的态度不太好而否定他们,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和信誉,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的时候把自己的心态放平,以平等的方式面对每一个学生。

(三)。

其次,语文教学,特别是写作,需要不断地激励学生去发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好的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多次修改的。避免给学生直接套模板,也不要一步一步地给他们的写作构思,因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需要不断地锻炼和提高。我们不仅仅是教授他们语文,还有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

再次,语文教学是全面的,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积极阅读是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有重要作用。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宜的有趣的阅读资源,使他们具有热爱阅读,积极阅读的意识,从而逐渐改变他们的阅读习惯,并加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五)。

最后,语言是一种文化表达,它不仅包括语言表达本身,还包括一种特定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重文化意识的植入。需要教会学生尊重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领悟词汇、成语、典故等的深刻内涵,培养他们正确、规范、大方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认真体味语言文化的魅力,让他们爱上语文,同时爱上文化。

(六)。

总结而言,语文教师不仅仅只是教学员,也是孩子们的朋友、关心者和引路人。我们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提供多元化阅读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激励学生的创造性,为他们打造机会提供支持。这样才能把学科的积淀与自我的成长相融合,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二

回顾一年的工作,收获颇多,我有四点体会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学习前辈经验,认真吸收消化,是进入教师角色的捷径

以前,我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不然,教育,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所以,仅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教育局领导为了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安排师训中心和学校相互配合,举办了多次的新教师培训活动。在首次集中培训中,不但向新教师讲述了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班主任工作常规、教师形象、语言要求禜?关内容,还特地邀请了优秀教师前来讲课,有优秀新教师的经验介绍,同时,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师训中心还聘请了各学科教研员,分学科对我们进行了学科教学常规讲解,特别是如何备课的指导,教研员还指定有关内容要求我们进行现场备课、交流,并对我们的备课情况进行点评,让我们初步懂得了如何备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为开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每一节课,各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教学设计或教学效果,都是无可挑剔。在这条不断探索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的是谦虚的请教和经验的积累。

二、吃透教学内容,做好备课笔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也同样适用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你的第一堂课,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和你在学生中的形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要生动活泼,朗读要声情并茂,板书要工整美观,讲解要深入浅出,仪态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变化。另外,对于小学生加点小道具、小奖品、小竞赛,会让学生觉得鲜活。小故事、小笑话、小谜语会让学生感到快乐。总而言之,要尽你所能走好第一步,如果第一堂课你能让学生喜欢你,佩服你,那么以后的路就顺畅多了。

三、融入教学环境,掌握学生特点,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所以,这些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都不是很理想。更严重的是,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缺乏信心,上课的时候很少有学生会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就连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是一样。

作为教师,我不妄想在一开始就扭转这个局面,最需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名字,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并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显得更有效果。要记住学生的姓名,有几个小窍门:比如画出学生座位表,强化记忆,必要时,也可以把它放在讲桌上或者办公室里,有空就看一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脸部特征认真纪记忆。还应该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及其家庭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你的爱心如同阳光,要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温暖。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等等。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也曾经一度苦恼过、迷茫过。

三十六、溧阳之行

一天半的溧阳学习,见到了许多网友,也学习了不少新的东西。又意外遇到了几年前一起学习的同学,真是高兴,从她那里,我又学到了很多。

本次习作论坛,让我对习作教学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刚好也应合了我下来教一年级的目的,想从一年级开始就以阅读与习作并进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习作、乐于习作,蓝山咖啡的做法给我很大的启发。于是边听边学边构思着自己的教学计划,决定分步进行。一年级以激发兴趣为主。

一、乐于表达

一年级的孩子是非常天真可爱的,让他们说出自己所做所想,应该不成问题,所以决定从先从引导孩子们乐于表达着手,分两步进行:一、以活动为基础,活动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当场记录,再让学生读读。以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让学生觉得说出来是快乐的,写下来,留下记忆更好,让他们初步明白习作其实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基础的,它是为了留住快乐,留下回忆,以此引导学生乐于表达。二、班级循环日记也同时并行,以家长记录为主,让循环日记在每个家庭里传递,传递孩子们的心声,家长的期望,老师的引导,以此形成一个和协的教育氛围,良性的循环,激发孩子们说、写的兴趣。

二、阅读储备

引导孩子从童话读起。这也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先以师读为主,以激发兴趣为主。二、家庭阅读,也是先让家长读带动学生读,以激发兴趣为主。让家长带动学生读起来,需要一些引导。主要告家长书的形式让每个家长明白阅读的好处,也以自己带读开始,激发起兴趣后,让孩子们自己阅读,阅读的内容目前以带拼音的童话故事为主,让童话故事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孩子们离电视、动画片略远一些。

如此再配合班级的活动,如小小故事会,看我读故事,等等来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 这样读写结合,步步推进,我想孩子们的阅读习作的兴趣,应该会被调动起来。先说到这里,以后的计划看实施的情况再定。

但愿不要被那些无谓的东西挡住了我的脚步。

三十四、我们该怎样教拼音?

很久没教一年级了,现在教了几个月的一年级,考了几次试,有一些困惑,写出来想和大家探讨!

先说我们学拼音的目的:让孩子们学习拼音是为了能更快更多的识字,能读拼音读物,较快地让他们有阅读的机会。如果是这个目标,那我觉得孩子们只要认识声、韵母,会拼读就好了。

鼻韵母带上正确的帽子。要他们分清这些实在是要占掉孩子们很多时间,总觉得有些得不偿失。

其实我觉得小朋友们只要会读会拼就好了。看到一个音节会拼读出来,目的不就达到了。你说分清了声韵,也会拆会合,那当然能更牢固地掌握好拼音,可是那样,孩子们付出的太多了。再说对以后的拼读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啊。

胡言乱语!不过也是我的困惑,我被这些已经搞得精疲力尽了。我喜欢酸奶做的一些拼读练习,觉得那些音节孩子们拼读会了,也就行了。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学拼音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多余的,还不如直接学习汉字的读音了,反正常用字就那么多,用三四年的时间,也能学会的。

二十二、品德课:心中有“规则”

好久没有听品德课了,今天听了一节市级的品德课试教。发现教者没有把握好品德课的特点,有上成语文课的倾向。

听课时匆匆忙忙看了看孩子们的课本,课本中的文字内容非常多,编排也非常典型,那里的故事很多,也很符合文章主题。但是如果教者把这些内容都在课上完成的话,那么势必会成为一堂阅读课。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也是因为这一点而无法把握好,使得自己的课变成了感受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抗击“sars”的课。

其实本课中的线索非常明了: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在心中——我心中的规则。这是一个非常明了的引导学生明白有了规则,生活会更方便的教学思路。为什么教者没有看到呢?因为课本中的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小设计,一个个为方便教者更好地教学,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的故事、问题设计遮蔽了我们的眼睛。有那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细细想想,想把这一课上好,先让孩子们自己去阅读这些小故事,先自己通过故事感受规则的重要性。不过这个过程得放在课外,让孩子们把它们当作课外阅读来读。五年级的孩子一看就懂。那我们课堂上做些什么呢?帮助学生充分感受规则的重要性后,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说起,看看身边有哪些规则,以“我们要不要遵守它们?”展开讨论。孩子们可以引用书本上提供的事例来印证,也可以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看到的课外的事实来引证规则的重要性。接着再做做老师设计的,或孩子们在引证时设计的小游戏,以此来导行,让规则深入学生心中,我想可能效果会更好。

只是这中间的小辨论,我们还得好好想想,如何导入,如何引发学生展开辨论,都是我们要好好思考和设计的。而且这里教师的把握度不大,稍一不慎,会被孩子们牵着鼻子走。而且不同的孩子,他们在辨论时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想到哪些内容,如果他们无法进行,怎么办,偏离了我怎么拉回来。等等都要我们好好思考,想好应对策略才行。

浅谈学生的倾听能力的培养

这几年的教学常有一种感觉: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一个问题,一件事,

要反复说很多次,还有不少孩子听不见。我们大家清楚孩子的学习不比学前学习,增添了很多的内容,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孩子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拿语文来说,包括四方面的要求:听说读写和习惯。我们一直都觉得读书、写字很重要,至于听说,孩子们不教也会,其实不然。对孩子来说,怎样把话听明白,说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看聪字,怎样才能“聪明”?“耳”听才是聪明的根本。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有很多孩子和家长都在受不会倾听的苦。看因为不会倾听,作业不知道做哪里,回家忙活了半天,到校后还要重写。因为不会倾听,老师上课讲的不会,于地回家加倍补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等等。这些家长和老师是深有体会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呢?

一、让孩子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孩子们从心里明白了学会倾听是学习的第一步后,从心底里就想要做到,那么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了。

今年重新从一年级带起,就下决心,一定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第一天起,我就以趣解“聪”字引出“学会倾听”是变得聪明的首要条件,企图以此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平时的课堂上我时常以孩子们都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为诱饵,来引导孩子们听讲。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生的要好心,让良好的习惯能常驻他们心中。

二、 教给孩子倾听的方法。

孩子们明白了倾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听,还要教给他们倾听的方法。大部分孩子是不会倾听的,他们往往只听一字半句就走神了或插上自己的想像的翅膀神游太空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告诉孩子:听别人说话时,要眼睛直视对方,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在别人还没讲完时,不要着急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完以后要想一想,他说的或问的是什么?如果自己没有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问,如果听清楚了,自己会回答,再说出自己的意见。

我在布置作业,作业时首先让所有的小眼睛都看着我,然后再说清今天的作业,最后还请个别小朋友提问,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另外我们有些家长也做得非常好,他们自己站在外面听,放学后问孩子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如果孩子说得对,就表扬他是个会听讲的好孩子;如果说得不对,自己并不忙着告诉他,而是带着孩子让他再回班问老师,问明白后,告诉孩子要认真听讲。如此几次后孩子一定会进步的。

教会孩子学会倾听,不仅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经常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别人的话,长期以往,孩子一定能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 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仅仅教给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给孩子做好榜样。在和孩子交谈时,我们要平视孩子即所谓的蹲下倾听,其实也不必蹲下,只需要自己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认真听孩子讲话即可。要注意自己的说话与听话的方式,让孩子感觉你在认真地听,给孩子树个好榜样。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要从引导疏通的角度去帮助孩子,给他提供解决的方法或建议。这样的话,孩子就愿意和我们交谈了,他自己的习惯也就容易养成了。如课堂上我会认真倾听每一个小朋友的发言,同时也要孩子们模仿老师,做到认真听讲。以此让孩子们学有榜样,在如此的熏陶下,孩子们会有进步的。

四、以亲身经历让孩子们体会认真听讲的好处。

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倾听的好处,有助于孩子们更努力地调整自己,努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如我经常对作业做得又对又好的孩子进行表扬,对那些做得不对的孩子,让他们重做,做完后,告诉他们造成今天个结果的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倾听。想以此引发孩子们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五、抓住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听的能力

倾听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课堂上时常教育引导,在课间的与小朋友的谈话中,我也会

引导他们意识到倾听的好处,以期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间我在改作业,时常有小朋友围到我身边问这问那。

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不是一促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

、从生活中写起,从细微处入手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当然离不开作文教学,不过我的作文教学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很突出的指导,一般以学生自己写为主,然后从生活中,从细微中着手,让孩子们乐于表达,乐于写作,我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的作文写下来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只是为自己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等我们稍大一点,拿出它来读时,会觉得自己那时候多有趣,达到这一目的就好了。当然如果有写得好的,与同学与老师一起分享,那就更好了。”本着这一思想,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自由写、多写为主。

让他们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最有趣的事,有则长,无则短。每天选出几篇较好的,读给孩子们听听,有时会把孩子们的作文收集汇编成册,在班级中传看。他们听到、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同学写进了作文那是一种幸福。那么写作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抓住各种机会渗透写作方法

刚开始要求写日记时,每天放学,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今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说说聊聊,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回忆,也拉近自己对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帮助孩子对当天发生的事进行一个梳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可以写些什么。

经常给孩子们读到一些好文章,我们会共同探讨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他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它给了你什么启发。如果我们碰到这样的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呢。这些都是我给孩子们创造的一些机会。

对于一些偶然的机会,我也会紧抓不放,如今天数学课上一个看图作业(一年级):龟兔赛跑。

我们小朋友以后说话时要注意说清别人的神态,再加上自己的想象,那一定会很吸引人的。看来我们平时生活中不仅要会用(我手指耳朵)耳朵听,还要会用(手指眼睛)眼睛看,再动(指大脑)脑筋想想才能收获更多!”

其实这样渗透着,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暂时是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用处的,可是我想,如果长期以往,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机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写作技巧,对提高孩子们的习作兴趣,习作能力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三、关于评价

一般来说我对孩子们的作文改得不是很多,大多尊重其原貌,以鼓励为主,发现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我都会加以表扬,所以我读的作文有时只读一句,有时会读一段,当然全篇好的,我绝不会吝啬时间,通篇全读,以此来调动孩子们的习作兴趣。

总之,我觉得作文我们在定位时不要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只说是写出自己所想所感,平时再注意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学生多写,老师多鼓励,孩子们一定会爱上作文的。

、朗读

有时候觉得让学生理解那么深有些拔高了,不过如果按高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在跳一跳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童话,小短文,那么儿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有感情地朗读就存在着可能性。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

不过这里我想也存在一个最低的“道德底线”问题,即阅读底线,我想课标所规定的正是这个底线,我们在确保每个孩子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有能力的孩子达到较高的水平。可是这种水平其实是一种听读的能力,并不是我们中高年级所要求的看读能力。

由此又想到一个事实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记性是极好的,他们往往在听了老师或同学两三遍的基础上就能背出来,可是对于书本上的字,却还是不通。常会有这种情况,孩子能背出这篇短文,但如果把这短文放在孩子面前,那他一字一句地读,却读不出来。

其实这就是中高年级老师所说的低年级读书不过关的问题,实际上是因为低年级孩子们的听读能力很强,可看读能力却很弱,而到了中高年级着重的是看读能力,于是乎就有了低年级读书不过关的问题,试问读正确都不过关,又怎能谈有感情呢。其实中高年级老师又怎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呢。

因此我就在想,在低年级的时候,注意引导他们自己读书,这样一两年下来,也许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看读能力,让听读与看读同步提高。

七、也说小学生作文

每每读那些高考的上榜作文,心中就会产生是一份敬意,还有一份疑惑,他们怎么就能在那短短的四五十分钟内写出那么优美,那么富有哲理的作文来呢?以我们江苏卷作文题目为例:

这样一篇作文题目,学生们要在四五十分钟内就写成一篇作文,那足以让人佩服,而那些发出来的优作那就更让人称赞。只是我们只要稍稍读读那些大作家的故事,我们常被他们那认真积累,认真观察的态度所折服,但通其他们一身也只不过留下了一两篇传世之作。而今,我们的高中生,他们一直在生活在学校里,但却对社会、对人生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写出如此引人深醒的作文。我们不能不说我们的文学天才真多啊,能对自己不那么了解的事发表如此深刻的看法。

我们的孩子都是天才啊!这不禁让我想起几年前读到一篇有关贪官自喻的硕鼠作文,那种深刻的揭示,让我们这些年近不惑的人叹为观止,十几岁的中学生能写出如此恢谐、深刻的文章,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啊,他还是十几岁吗?还有写得这样生动形象,是我们那种社会的风气已经在学校里,在学生身边也如此猖獗了吗,如此才引发学生的深刻感受的吗?果真如此,那我们的社会的前景就真的太可怕了。好在后来听说那是篇抄袭的作文,若真如此,就让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毕竟我们的孩子还没有那么老气横秋,我们的校园也还比较单纯。

由此我们就不得想想为何我们的作文会出现抄袭现象,因为我们在要求孩子写自己生活以外的事。让孩子们写他们陌生的事,对孩子的作文要求太高,把孩子们的作文当作是文学作品来品读来要求,那又怎能写出来呢?可是又必须写出来,而且要写得好,有什么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读抄别人的习作。那么无怪乎,孩子十几年的语文学习学不会写作文了。

独立创造性的新一代人,更多的可能是一群有高能力的鹦鹉。因为他们从学习写作文开始为了获取高分,就如此培养了。

由此让我想起了陆处长谈到作文问题,还有改试卷时同事们谈到了苏教版作文编排有问题,没有人教版好。原因有二:一、作文不好指导,学生不易掌握;二、不能有助于学生事情写具体写生动。原人教版的编排,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事或人、景分类学习,能让学生写具体,写形象,能写出好作文来。

粗粗一听,似乎很有道理,可再细细想想,其实原人教版就有这种培养文学天才的倾向,再加上我们老师在指导、评价时要求过高,那也就实实在在成了培养作家、文学家的作文教学了?可是我们是在要孩子们成为作家、文学家吗?不是的,是要求孩子们能在生活中灵活动地运用语言,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明白,有时简洁更好。并不一定需要把事情写那么具体做什么,把人写那么生动形象。我们学语文是为了什么?就是运用语言写清自己想说的话,让别人一看就明了。

这样想来,苏教版的作文编排其实是很符合我们普通人的学习了。它充分注意了语文的应用性,就拿我们现在刚教的四个习作来说吧:我的建议、雏鹰争章(实际上是一个推荐)、我的发现、记下大家讨论的关注的事(实际是会议记录)。都是一些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孩子们把这些学会了,以后在生活中就会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语文为我们的生服务。

关于不能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这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校长组织我们去春游,回来后要我们每位老师交一篇心得。于是个个退缩,不得不交时,有的请人代写,有的上网下载,有的东拼西凑。总算过了关。想想校长只是要我们交心得,并没有提要求,什么一定要生动形象,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我们都亲身去经历了的,尚且如此。学生们呢?我们要求他们写的人和事,他们都经历过吗?恐怕大部分没有,再提出要写生动,语言要优美等等,他们能做到吗?我想除了背作文,到作文选上去七拼八凑,别无其他快捷的提高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方法。那么这样得来的“好”作文算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了吗?肯定不能。相反还影响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产生了厌恶写作的心理。我们老师自己写作文其实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而苏教版教材呢:它只要求孩子们能运用语言说清自己要做的事情,学会一种应用文体,如果我们老师评价得当,应该能激发孩子们的写话热情。于是在这里,我又不得不说一句:不要对小学生的作文提太高要求,特别是考试作文。为什么不把作文的分数放得高一些呢?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兴趣,压低分数我看除了打击学生写作积极性,对写作产生害怕心理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

一、用好教材,让孩子们爱上作文

写好作文,一方面要有大量的素材积累,还要有自己本身的语言积累。俗话说:“文由心生”。自己没有写的欲望,怎能写出好文章呢?同时我还觉得在小学阶段要求每个孩子写出好文章是不现实的,但要求孩子写清自己的.建议、想法、记下会议或事情讨论的情况,还是有可能的,同时对孩子们的将来来说也是有用的,因为我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作家文学家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能因为少数,而要求大部分都做到。

另外,如果我们老师细心的话,就会发现,我们练习中的口语交际也在为本次的习作作进一步的准备。像习作四的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为习作四记下讨论会的主要内容,和精彩、有效的发言,做了一个实践,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写作,这样会有内容可写。相应的还有:练习一中的“推荐和自我推荐”是让学生建议班级中哪些同学能担任班委,同时又为习作二的推荐提前作个准备。所以好好上好口语交际,对学生写好作文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少一些限制,多一些心灵的交流。

一个小朋友写的,多生动,多感人啊。如果我们的作文是告诉孩子们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心情,那我们不仅能让孩子爱上写作,同样也会看到出乎我们意料的动人心弦的好文章。

想起在行知小学杨校长带回的新加坡孩子在行知基地活动的作文,非常朴实,有些甚至是流水帐,可是你从中读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片断,那些只有孩子才说出来的话打动着你的心房,可是如果让我们的老师来打分的话,那一定分数不高,如果再评讲一下,那恐怕孩子的作文是一无是处了。不过新加坡的老师什么也没做,他们只是把孩子们的作文装订成册,放在那里,让孩子们自己去读,并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他们呵护的是孩子们的一份真心,一份兴趣。无论孩子写得怎样,那都是他们真实的想法。那都是我们应该保护的,因为我们保护的是一个个稚嫩的心。这就是所说的“原生态”作文了,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那些作文少了精巧的结构,优美的词语,深刻的思想,但却多了很多清新自然,触动你灵魂的东西。而这正是我们老师要去呵护、培养的东西。

三、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厚积而薄发。

四、多一点呵护,少一些打击。

教师也要彻底地改变评价的要求,一切以学生需要为要求。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王宇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从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标,自参加工作担任语文教师以来,回想起来发现问题挺多的,比如,学生基础好坏不一,参差不齐;语文学习背诵的东西较多,学生大多都不喜欢背诵;几乎每班都有几个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愿望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人意呢?经过几翻思考我从中得出,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去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并十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的培养。

现在的教学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正如有些老师所说的那样,有效课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学校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提升自己的平台,就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集众人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每次集体备课之前我都认真准备,不仅备课本,也备学生,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明确,把难懂难讲的问题和学生有可能想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在集体备课时拿出来向同事请教,跟同事讨论,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在这里可以有不同的观点的论辩,在论辩中我们有智慧的火花的碰撞,也能让自身不断进步。所以每节课的上课内容我们都是把众多老师的意见和观点糅合后,作进一步的知识整合,把内容精益求精,最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对学生传授的知识点更多也更深刻了。

二、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要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有效和教师教学的有效。这两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学就谈不上有效了。记得初登讲台时,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课下花很多时间备课,去粗取精,将最精华的部分传授给学生。但是剃头担子一头热是没有用的。因为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上不来,以至于在月考中成绩不理想。此刻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主要原因在学生。因为有些学生方法不对,不注重预习,复习,短短的40分钟课堂听讲就更是敷衍了。所以我经常告诫学生,一定要重视每一节课,每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这也许是老师花了四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准备的,都是精华,如果你们漏掉了哪怕一分钟,课下也许要花上一个小时才能补偿。经过我们长期的沟通和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对课堂重视了,开小差的没有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有效的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我布置练习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尽量少而且精;二是能当堂完成的,决不留到课下去做。刚开始,我每个周末都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带回家做,因为我总希望学生能够每天拿笔写写作业,回忆一下所学的内容,没想到好心办坏事。学生不仅不接受,还对周末作业很排斥,自然作业质量不高,这样经过几周后,我决定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在校时间,要求他们在学校或者在课堂把该做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样既能把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时间,一举两得,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高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动力。

的趣味因素,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因为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能愉快的接受,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一点,兴趣还包括学生对老师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学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讲的课。曾经有个学生对我说过一句话,他说:“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欢哪个老师的话,那么我一定学不好他所教的这门课,所以我总是努力去喜欢每一个老师。”既然学生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我想作为老师就更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我与学生交朋友,与他们亲近,努力让他们都喜欢我。课堂上我是严师,尽量运用恰当有趣轻松适宜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课下我又是他们值得信任的朋友,师生关系相处融洽,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很不错。由此可见,提高兴趣,能够使学生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