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经典散文摘抄(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02 23:31:03 页码:8
经典散文摘抄(实用11篇)
2024-01-02 23:31:03    小编:碧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经典散文摘抄篇一

郎朗晴空,我漫步于博物馆笔墨展厅,踱步巨幅水墨画前,眼光无法转移。

黄昏日暮的边疆上,被镀上一层鎏金。战士们齐站于城墙之下,面前的红木大门在宣告他们的命运,将军立于城墙之上,远眺西域的敌军。

军鼓敲响,振聋发聩;号角高吹,响彻云霄。战士们如离玄的箭,高呼出征,誓死献身护国。

我被此画此景之势深深震撼。不禁想起那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攻城之势如黑云冲向城墙,威势恐吓,我军将领毫无畏惧之心,身上铠甲着云缝中洒下的光芒,如金色的鱼鳞般闪闪发光。击鼓出征,血光四溅,利落收场。

李贺立于城墙之上,心中有感而叹,回至家门,拾笔蘸墨,落下《雁门太守行》。

我向后退二步,才恍然发觉已非为画中者,诗中人。凝视画,细细端详,不禁于心中感叹笔墨二字之量。

笔墨在华夏为宠儿。

古代文人以墨落下诗词歌赋。东晋陶渊明,于俗世凡尘中不染,浸染“采菊”之香;唐代李白,绣口一吐,便为半个大唐。

笔墨仍为华夏宠儿。

混乱纷争之境中,家破国亡之时。梁启超等学子众以墨上请皇帝,以“公车上书”拉开改革的'帷幕。鲁迅,胡适,陈独秀等诸多位先生以笔,以墨,镌刻下家国的悲凉,窥见人民心中的荒凉,呐喊起人民心中的理智,换得光明的道路。

笔墨塑造出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以何得忆起?以文化。以何记这文化?以笔墨。以何者拾起笔墨?以人,以这千年以来数之不尽的文化名人。

是他们拾起墨,挥洒,说下话下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代代的华夏人,一次次拾起笔墨,一次次绘制出华夏。宛若连绵不绝的雄山,以最高昂之姿存活。

直到呼唤声响起,漫步踏离,顿停回首,瞻仰再三,依恋离去。

经典散文摘抄篇二

即使辞去美丽的伙伴,化作了春泥。

那也只是暂时告别幼稚,走向成熟。

它正渴望得到温暖时。

却爱上了一份简简单单。

当岁月走过它的人生途中。

摇曳的花朵无法招架多彩的诱惑。

在多彩的生活中。

它们用心挣脱着。

那晃不破的。

抽丝结起成张的网。

只好把它留在下次。

交给日新月异来处理。

花儿们历见过。

春姐召唤春燕领着儿女们情归故里。

轻快地掠过湖面、田野、村庄。

追求简单着的生活。

它们从不后悔自己走过的路。

即使路程艰辛。

但至少也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阅历。

让自我的心的欲望得以满足。

让曾经燃烧的怒火得以静息。

然后生活也能。

久久地,久久地,情常。

风的摇曳中葵株天天笑太阳。

它们在回味露珠给予过的滋味。

像是那是幸福的过去。

它们的孤独的心在倾听着。

昨日回荡在耳边一切的呼唤。

于是它们默默决下心意。

奋斗……。

奋斗未来还需要酝酿勇气。

不知何时。

一场颇不及时雨直抖而下。

把这幻想中的葵朱淋个正着。

来不及掩藏的葵株竟浑身汤落。

它们羞涩得用叶子遮住了脸。

暗自扫幸。

卸下这份简单。

走过燕情花谢。

风儿望着它们浅薄的帘子上。

那儿嵌着一排脆弱的珠子。

演绎着海市蜃楼般的善变。

这,不禁让人彷徨。

故事的过程。

即使不情愿它产生。

也终究逃脱不出现实的窗口。

淡白现实。

毫无味道。

甚是虚拟世界好。

多姿多彩。

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过程。

它甚至经不起浊人的干扰。

不言苦痛与悔恨的过程。

不需要。

遥远的天长地久。

只是轻轻地收藏。

既不复杂,也不热闹。

仅是这么简单。

经典散文摘抄篇三

十字路口,绿色占了上风。

人流匆匆如潮,奔着半开的木槿而去。

它不是羞怯,是没有看到中意的人。

你能闻到空气中流出的一丝香甜。

等不及的翅鸣奏着热烈。

小拇指试探着牵来单纯的少年。

笑声不是绽放的命令。

喜欢也不是敲门的祈祷。

那是什么,让它迟了半步。

是紫燕回早了一天。

是雨滴多落了一个夜晚。

厚实的泥土,终于湿软了。

它的脚步就会印上去。

听,接近的声音如心跳般剧烈。

经典散文摘抄篇四

封闭了诗人的言语

双眼麻木地轻视世俗的世界

糟蹋样子的我正践踏我的灵魂

嘈杂的繁华街市

已被充满污垢的我感染

那失去光彩炫耀的夜晚

依旧推动时间的流逝

驱赶我这肮脏的界外人

就这样不知所措地枯燥的走动的我

渐渐隔离时代的步伐

我颓废着

抹去美好岁月的世界

一笔又一笔沉重地老树沧桑容貌

我知道

正无知梦游冬夜的我

是多么的罪孽深重

我知道

双手失去人的知觉的我

老了

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加快行走地速度

仿佛就像我无视这岁月的流逝

没有多少忧人的思绪

像奈何桥下无名的摆渡者一般

空乏

死亡的我

又忘记神对我的祷告与信阳者的劝阻

那街灯下被随意投射出的数个影子

渐行渐远地嘲讽愚蠢的孤独者

我知道

那就是我

当双耳旁还剩下漫无肆忌地寒风与随机播放的音乐曲

无奈地跟随双脚的节奏

迫不及待地走完这短暂的回忆

望着高空上的.无际

只能无奈地剪掉遥远的陨石星

无声息地遗落灵魂最渴望的世界

呼唤那山谷沉积下来的冰雪

品尝这浑浊的彼岸茶

观看这孤寂的云

一夜又一夜

最终待她消散时

埋葬雨的心

讴歌厌酒却恹酒的心雨

我知道

只剩被折断的墨笔

还依稀记得孤独者

身为谎独者的我

老了

经典散文摘抄篇五

那年那月,感觉,那时,风和日丽,邻居善意的嘲笑,阻断了那流进嘴里,沁入心脾的,甘爽的液体。

倦鸟归巢时,眼前只有一抹清风,一蓬衰草,一堆黄泥。手捧泥土,却难掩,枝叶挂满的泪滴,一腔难言的悔意。

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五月,永存心里的记忆......

经典散文摘抄篇六

(一)

您依然清晰的面容

长长的黑发随风飘动

我禁不住回到了儿时

淘气地为您梳起了发辫

我美丽的母亲

恍若当年

您依旧慈爱的眼神

暖暖的叮咛耳旁响起

我任性地不愿聆听

调皮地将您的话题转移

我慈祥的母亲

微笑叹息

(二)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

喜欢看晨练的老人

喜欢从她们身上

去寻找您的身影

尽管有时我会故意

不去触及

与您有关的一些记忆

可是却又矛盾地祈望

在梦中还能与您相遇

(三)

我不曾为您

写下过赞美的诗篇

思念的泪笔总也找不到

合适的语言

我也并非虔诚的教徒

却坚定地相信

灵魂的存在

有些话虽然从未对您说过

但始终相信您能够感应

妈妈,我爱您!

经典散文摘抄篇七

村边有条河,河东有大片桃园,还有村上世代故人的安息之地,另有一处私家坟场,专供城里死者下乡落葬,再有一座墓园叫姐弟坟,因墓道都用青石铺成,所以人们习惯地称之为石坟,墓园主就是村上逃亡的王地主。

石坟规模较大,占地约有一亩多。墓园内古柏参天,还栽有腊梅,桂花及一些叫不上名的奇花异草,石坟象公园。一个半圆形的坟框内,有两座高耸的坟头,入口有两个用金山石雕琢的石柱,柱头上是狮头,两狮头下各有一个石龛。两座坟前各有一块高大的墓碑,碑上记录着死者的姓名和生猝年月还有碑文。有一块碑文我还记得,死者王翠英,享年26岁,毕业于山西大同大学数理专科。据我母亲讲,翠英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姑娘,大学毕业后得了肺结核,终告不治而亡,可怜她实在太命短。另一墓是翠英的胞弟,享年也只有二十多岁,也是得了肺病,大学毕业后死的。在旧时,肺结核叫痨病,是绝症。

在我的.记忆里,当墓园主逃亡以后,墓园慢慢变得荒芜了,荆棘杂草等将原先的花木湮没了,从此石坟里是长虫横行,走兽出没,成了恐怖之地,孩童们大多不敢涉足了。我小时候曾多次走进石坟,那是和哥哥一起去掏鸟窝。春天石坟里鸟语花香,鸟儿有画眉,伯劳,灰喜鹊,白头翁,斑鸠等,它们在高高的柏树顶上筑巢育雏繁衍生息。上树是哥哥的事,柏树身笔直光滑,只见大哥二哥他们先爬上高高的墙一样的坟框上,再攀爬上树就容易得多了。每掏到一窝鸟蛋,我就在下面拿着,他们再寻掏另一窝。掏鸟窝十分有趣,有时也能掏到一窝毛绒绒的小鸟,小鸟拿回家养着,鸟蛋煮熟后,一般都归我吃,那才叫名副其实的野味呢,其营养价值比鸽蛋还要高。石坟里毛毛针很多,因为孩童们不敢前往,毛毛针一老便开出一根根小尾巴似的白花,一片片白花如阳春飞雪般煞是好看。初夏,石坟里的一些野果成熟了,有金钱果和覆盆子等等,尤其是那长在刺条上的一颗颗红宝石似的覆盆子,更加十分惹眼。秋天,石坟里的野葡萄熟了,那串串紫红色的果实让人馋涎欲滴。由于石坟里几乎没有孩童敢涉足,这些野果也都成了鸟儿的美食。

58年大跃进时,石坟里那片参天柏树全被砍光,砍下的树木都被拿去大炼钢铁了。在后来整田平地的年月里,河东所有的坟堆全被铲平,那一对姐弟坟地被挖了,怎么被挖的,由于年代久远,也不记得了。记忆里的石坟,如一座乡村公园。

经典散文摘抄篇八

在一个略带着点斜阳的冬日黄昏,我的笔尖头一扎,了无声息地歪躺在了水泥路面上,得了暂时性休克症。差一点,我也就晕了过去,冻得人手毛脚躁,来不及细看较我严重的笔尖,只是心里颇惦记着这事。

今日,有幸到街上闲转,就去了当初买这笔的小商铺。商铺依旧,里面摆满了各种零碎日用品,看不出生意是好是坏,虽听说今年的生意多不好做,经济萧条。

商铺的主人换了,是个略微显胖的中年男人,或许,他是老板娘的男人。我这样一面瞎猜想着,一面对他说:“老板,我需要一只笔尖,顶好的。”他不紧不慢地从角落里走了过来,低着眉。“什么样的`笔尖?”他问道。或许,是受了他的影响,我也慢悠悠地从包里往出掏笔,一边掏,一边打听价钱。待笔递过去的时候,我以为他会瞄上一眼,然后还我。啊!他,简直是太奇怪了!没有立马将笔递还给我,而是转身拿出一把镊子,噌地一下,拔牙似的拔出了笔尖,尔后又不声不响地镶好新的笔尖。此刻,笔像是新换过牙的孩子,躺在了我的手心上。我一瞧,笔尖貌似长或大了点,就自言自语地说给自己听,像是不太满意。不过,我的嘀咕声,仿佛是被店老板捕捉到了。“没事,写着写着,就好了,”他说,脸上依旧没有表情,仍低着眉。“还要一瓶墨水,蓝黑的,老板,”我对他说。出乎意料的是,他取来了一个小小六边形的墨水瓶,看上去蛮可爱,然而却是碳素的。拧开瓶盖一瞧,我就颇纳闷了,惊叹道:“黑的呀!”他,没有常人的因为记性不好而不好意思或尴尬,只是提起墨水瓶,朝盒子的侧面瞄了一眼,然后又去换了一瓶,脸上依然没有多余的表情。后来,我要走了,他像是记起了什么似的,问我道:“笔尖好吗?”我微微一笑说:“没想到,你挑的笔尖还蛮好呢!”

出了小商铺,我说这人还真是慢性子,弟弟接着告诉我,说店老板是中学老师,我觉应该是了,只是我上学时并未见过罢了。

忽然又记起,我的周围应该还有这样一个人,他也是慢慢的一个男人,气质饱满。这个人曾经是大学里的一位老师,退休后就开起了书店,记得他的店里有许多外文著作。而他本人虽拥有一个鳞次栉比的书店,却好像意不在卖买的好坏,而是养了一缸金鱼,置于书店中,一面看书阅读,一面欣赏游鱼摆尾,自得其乐。

或许,像店老板一样的人,初面觉得痴,细一想,却又觉得可爱可敬。他慢,可就是那点慢,成就了一颗心,一个人,使他看明白了许多事。

经典散文摘抄篇九

我酷爱旅游,感觉它就是生活完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了它,生活也会变得残缺。每逢周末、假日,常会抽空找景点游玩一番。心情疲惫之时,感受一下主题公园的过山车,在速度和激情中心情会得到放松;想锻炼身体,就会选择登山,登上山巅,放目远眺,是何等的情怀。去年秋天,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一股脑向我袭来,我快有点承受不住了。这时,我选择了枫泾之旅,打算去这座成市于宋,建镇于元的千年古镇,寻找一份宁静,期望有所感触,来平复自己的心情。

枫泾古镇越来越近了,我感觉到她的气息越来越浓了。走在青石铺成的路面,看着青砖、蓝瓦,木质结构的两层小楼,枫泾就在眼前了。人说枫泾“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桥多、港多是枫泾的一大特色。而最古老的致和桥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站在桥上望去,河水绿波荡漾,偶尔有小船悠然划过,两岸绿树成荫,民屋古朴。如此风景,感觉像是人在画中,“小桥流水人家”不仅仅存在于古人诗词之中,也存在于枫泾。顺着岸边的台阶向下,招呼船家,登上小舟。看着船家摇橹,小舟悠然向前,和风吹着扶柳,一切都显得那么安然。上了岸,感觉有点饿了,就找了家小吃店。店主介绍,这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烧卖店,其料有偏方,蘸着烧卖吃,味道独特,叫了一笼烧卖,悠闲的品尝。用过午餐,就奔古戏台出发了,13:30好戏就开唱了,当地的演员在台上咿咿呀呀的唱着,仿佛在诉说着枫泾古老的历史,我的心也随着飞向了古代。

听完戏,下一个目的地是“丁聪漫画馆”,丁聪的作品在国人中耳熟能详,今日就要参观其漫画馆了,心中不免有些激动。画馆中,名人的漫画肖像处处可见,沈从文、萧乾、巴金、冰心、冯骥才、新凤霞、老舍、鲁迅、茅盾、钱钟书等都被丁聪刻画的入木三分。最后,我还看到了老人在91岁高龄的封笔之作,竟然是“看病难”,“住院收费处”的窗口,伸出一只大手,“先交押金两万元”写在手的上方,这幅作品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颇具讽刺意味。老人在医院,在病中,依然不忘创作,只是希望漫画中的`情形不是发生在丁老身上。一生处处以“小丁”自称,成绩斐然的他,有着一颗谦逊的心,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他的一生,都在用自己手中的笔来讽刺那些该批判的,赞扬那些该歌颂的,在漫画馆里,你完全可以感受到老人的那颗心。

走出漫画馆,心情一直在激荡,人的一生充满了坎坷,笑看风云、胸怀天下的情怀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但大可不必过于计较生活中的得与失,百年之后,一切都为惘然。踏着青石、方砖铺成的小径,任皮鞋在上面哒哒作响,任心绪四处飞扬,就这么漫无目的的走着。忽然间,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抬头看,“粽子王”的招牌赫然入目,看看天色已近黄昏,肚子有点打鼓了。叫了一个粽子,馅多肉多,吃了个满口香。这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枫泾的夜色呈现于前。没有都市的霓虹,仅有一些细小的灯光作为点缀,处处都是宁静、祥和。又闲转了片刻,就找家旅店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早早的醒来,打点完毕,来到了街上。大街上,有人在送孩子上学,有人挎着篮子刚刚买菜回来,偶尔也能看到几个晨练的老人。溪边,有阿婆在浣洗着衣物,忙碌了一天的小船停靠在水边歇息。找个地方吃了点早点,准备去最后一站——农民画村。下车后,完全被眼前的风景迷住了,没有游人的身影,溪水、垂柳,满是图画的建筑,这里就是农民画村。抬头看,一幢幢建筑物上的图画,多是反映农民、农村的生活。赶得挺巧,在一块宽阔的空地上,三四个画师正在作画,一副副构图饱满,色彩鲜艳。农民画,可以自由想象、任意发挥,而金山区的农民画,也申请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需要继承和发扬,在与一位画师攀谈过程中,得知她已经作画30余年,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贡献。

走出农民画村,行程已不允许再耽搁,要坐车返回宁波。有些景点还未来得及参观,有些美食还未来得及品尝,就要离开了,有些依依不舍。只能下次了,有机会我会再来,等着我——枫泾古镇,我会再来看你的。

经典散文摘抄篇十

走进马莲台,犹如走进了北国的江南。这里如梦如幻,地形地貌原始,拥有天然的优美风光。这里到处沟壑纵横,山丘环绕,台岭高耸,幽谷雄奇,堪称鲁中地区的“世外桃源”,看后让人不仅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这是仲春时节,笔者与家人一道走进马莲台时的感想。

马莲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办事处齐家终村东南隅,是一处集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为一体的旅游景点。今年4月中旬,笔者乘坐客车从309国道越过淄河桥、太公湖、淄河大桥收费处往西越过北山村管仲纪念馆,顺着通往终村的柏油路一直往南就到马莲台景区了。

下车眺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富有神秘色彩的沟壑。随之飘来了一缕缕槐香。举目望去,沟壑上下,到处绽放着一片雪白。仔细观之,但见棵棵槐树上,都形成了一嘟噜一串串珍珠般的铃坠,加之顶部金色的铃帽,沐浴在阳光里,鲜亮亮的,玲珑剔透,十分精巧别致。槐花在徐徐春风中摇曳,远看,犹如满树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令人心花怒放,禁不住贪婪地猛吸几口空气,随之一股股淡淡的清馨扑人口鼻,真可谓沁人心脾,不觉间便陡增了几分游兴。在说说笑笑中,我与家人顺着山沟南行100米左右,往左拐便看到石海了。

据说,石海是当地村民近年方发掘整理而出的。但见块块青石卧在那里,大都呈波浪形。有几块则呈怪兽、乌龟之状,每块都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石海长约200余米,且下窄上宽;下不足5米,上竟达60余米。观之令人眼界大开,心驰神往。站在山坡之上,通观整个石海,其状呈“s”型,望着那叹为观止,形态逼真的波浪石,令人仿佛置身于大海的身旁,倾听到了海浪拍击的喧响。亦真亦幻,禁不住被她那奇特的艺术魁力所折服!真乃鬼斧神工也!情不自禁的翘起大拇指,赞誉大自然这位艺术大师的杰作。

走出了石海,我们沿着崎岖的小径,迎着醉人的槐香,径直向马莲台方向而去。此时有关马莲台的传说,在导游的介绍下浮现在脑际:明朝年间,临淄城内有一姓钟的官吏。他厌恶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与勾心斗角,故弃官归隐,过着躬耕田亩、亲事农桑的田园日子,自称稷山居士。后人都称他为钟居士。有一年正值仲春时节,钟居士嗅着阵阵扑鼻的槐香,来到了马莲台畔,见这里沟堑纵横槐树成林,串串洁白的槐花泛着诱人的奇香。他禁不住陶陶然沉醉其中。于是,从此之后,钟居士便在此久居下来……传说中尚有一位麻脸老妪,他们共同为当地老百姓做过很多好事、善事呢。

话说到了甲申(公元1644年)年,明朝败北,京城失陷,清兵到处征伐,所到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于是,山外的百姓,携幼扶老,如惊弓之鸟四处避难。“赶快到马莲台来吧!”百姓们似乎在冥冥之中,都听到了这一光明的声音。于是他们纷至沓来。但见马莲台上,彩虹飞舞,霞光万道,那麻脸老妪和钟居士伫立于高台之上,且不时地挥动双臂,呼唤着百姓们。于是,百姓们不顾一切地逃到这个地方。

数日后,清兵退去,硝烟散尽后,马莲台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据说当时人们回到村里后,互相询问躲到哪去了,回答乃众口一词:“马莲台!”人们惊得目瞪口呆!简直难以相信,一座小小的土台,两间狭窄的草庵,竟然藏下了几千人!更奇怪的`是,人们竟然谁也没有见到谁。

后来,人们为感悟佛门的好生之德,便认定麻脸老妪和钟居士为观音菩萨和钟居士为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的化身,乃和平的使者。人们痛恨战争,向往和平安康的生活,故当地人们集资为其修建了坛城佛刹;前为白衣殿,供奉观音菩萨,后为文昌殿,供奉文殊菩萨。

当我们沿着山沟向上行走,转了一个弯子后果然看到一个不大的洞窟,人工石砌而成,旁边有一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上,我们走到石窟跟前看了看,洞有5米深,2米高,里面供奉着观音菩萨的塑像,也没有什么香火,可能是人迹罕至的缘故吧。登上平台,发现要到马莲台还需要经过一条1米多宽的狭窄黄土梁,两侧是20多米高的峭壁,此时我的心提到嗓子眼里去了。当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时,发现这个连接马莲台的黄土梁两侧已有纵向的裂纹,不知什么时候就可能坍塌,到时候再到马莲台上就困难了。

马莲台是一个约10米见方的黄土平台,三面是约20多米高的峭壁,站在台上向四周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一地带是一处山东少见的黄土地貌,东西长约2千米,南北宽约1千米的范围内,覆盖着一层几十米厚的黄土,并且发育着和黄土高原一样的地貌。所谓的马莲台就是一个陕北人称之为黄土梁的尖端,这个黄土梁长约400米,最宽处约50米,最窄处就是连接马莲台的狭窄土梁,不到2米宽,或许过不了几年后,连接马莲台的土梁坍塌后,马莲台就真正成了一个孤立的土台了。我们从台上下来后,沿着一条沟涧前行,两侧是黄土峭壁,前行1里多路后,北侧的黄土已被侵蚀殆尽,露出原来的石质山坡,我们趁着兴致奋力攀登,不一会儿功夫,便到了山顶,但见极目远眺,但见东、西、南三面群山逶迤,惟北面豁然开朗,整个临淄城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尽收眼底!俯瞰台下,沟壑环绕,槐花如雪,此时我突然想起了诗人李法周先生的诗作:?“银花穗穗香满谷,碧叶层层郁郁丛。彩蝶戏蕊飞上下,英碑妙文立当中。”顿觉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中午时分,我们又回到了停车的那家乡村酒店,在女儿的倡议下,我们要了几样土菜,什么炸香椿、凉拌荠菜、槐花饼、烙菠菜咸食等,一家人就着菜饼,吃得十分香甜。或许是肚子饿了的缘故吧,总觉得马莲台不仅山好、水好,这里的饭菜更香。

下午,我们利用有限的时间,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齐陵街道办事处的现代农业观光园,一家人在一天紧张的学习、参观、交流中,不仅锻炼了身体,开阔了视野,关键是从这一方充满灵性的景区中找到了乐趣,慰籍了平日奔波劳碌的那颗浮躁的心灵。我相信今后有机会,定会再来!

经典散文摘抄篇十一

金秋十月,趁着国庆长假,我跟爸来到了美丽的枫泾古镇,外面看上去不起眼,里面可是风光无限。

抛开城市的喧闹,回归宁静的自然,让心情在这优美的环境中得到释放。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枫泾古镇也不甘寂寞,正如马致远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所描绘的'那般诗情画意,堪称世外桃源。

走下假山,又有一亭,名醉眠亭,小亭一面临墙,一面临睡,坐在亭中,满园景色尽收眼底。池中荷花益清。有一小岛,犹如蓬莱仙岛,岛上有一太湖石,看上去很别致。

后花园内,曲径通幽,鸟语花香,是移除吟诗作画的江南园林,园虽不大,只有一亩之内,但它却把一年四季的景色全浓缩在此,东、南、西、北四角分别栽种了四季不同的鲜花野果。

枫泾古镇历史悠久,古镇的街区如同曲径通幽的花园,有桥、流水、亭子环绕着,而且每一个亭子下面都挂着一盏盏红灯笼显得格外地喜气洋洋,每一个亭子的碑上都有一些文人墨客的亲笔题记,有许多游客纷至沓来用相机留住枫泾的风采。

枫泾古镇里面也有一些小店,比如:古玩店、时装店、精品店等。

施王庙里面很热闹,出巡、摇船、放烟火,踩高跷、演大戏等节目,场面很壮观,有些老人至今回味起来还津津有味,我看了之后也觉得很有特色。

枫泾三桥尚有清风阁茶楼,望江亭、三桥广场、老街特色小吃,看着风景,品尝小吃,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最让人赞不绝口的就是金山农民画,每一幅画都真实刻画了外面农民的真实生活,也有一些通过进屋回绘画出我们生活背景。

总之,每一幅图画,画家都勾画栩栩如生,非常贴近我们的真实生活。乘坐乌篷船游遍整个枫泾古镇――在碧水荡漾、徐徐微风中享受古镇所带给人们祥和和惬意,忽然之间整个身心都被这美丽的古镇所吸引住了,真是别有一番情调和韵味。我们还在古戏台前欣赏了一场沪剧,真是另一种生活的享受。最后在游完枫泾古镇的时候,我们在那里买了一些当地的特产状元糕、粽子带回家。

这次旅游的路程短暂,但是我觉得很快乐、很满足,脑海中还呈现着古镇的画面,能够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古镇中寻得一份祥和,也是一种境界和满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