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4年一年级数学小论文(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0 06:35:04 页码:10
2024年一年级数学小论文(实用18篇)
2024-01-10 06:35:04    小编:文锋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一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二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清楚地认识到: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工具性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将来在生活中、工作中处理数据、计算、推理、证明,还能提高他们的推理、抽象、想象、创造等能力;能够作为他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提供数学语言、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关注学习结果和水平,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实现人生价值。

1着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思维动机,把问题简单变化并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内在的规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2。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心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会解哪些问题,还要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情绪感受,由于丰富的情绪感受是抽象的,是形式化的数学材料无法表明的,因此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创设一个既有利于知识学习,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来,能自然放松地真实流畅地表达情感,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个性无疑对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2。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老师首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抱有信心,要相信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要给予他们较多的自主权,放手让他们亲自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其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如果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有考试不及格,或回答不正确,或解题错误等失败体验,不仅会丧失信心,还会产生厌学,逃避数学学习等阴暗心理。因此不断地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验成功,是提高自信心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实行分层教学,可以配置一些符合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让多数人得到锻炼,有成就快感;也可以提一些“起点低,坡度小”的问题,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并通过自己的能力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这样很自然地会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更可以设置一两个有钻研难度、有较大创造性的问题,让“吃不饱”的学生得到“更上一层楼”的体验。

2。3进行恰如其份的情感激励。

教师要以平等、尊重、友爱的态度对待学生,对他们多一些温暖,多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所取得的点滴给予嘉奖,对他们失误能不追究就决不提起,即使批评要力求准确,实事求是,不能掺杂任何成见,要真诚坦率,以心换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实际困难,给予理解、同情、支持,这样,心与心相契、情与情交融,师生相互信任,情感激励才能有的放矢,立竿见影。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学生的真诚热爱和合理期望用各种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表示出亲近学生的积极态度,要给予每一个学生以同等的目光关注、解题机会,尽量避免学生产生被歧视的感觉;对学生的学习反应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作出恰当的评价。学生即使回答错了,也要耐心听取,谆谆诱导,切忌不理不采或诉斥,切忌期望值过高,拔苗助长,更切忌表扬激励过分,从而产生轻浮,或产生对老师的轻看,或产生被侮辱而反抗等不良情绪。

3善于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九义”现行教材中蕴涵了多种数学思想。如分类、化归、方程模式化等,这些思想可以使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加以广泛应用,这些思想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探索世界规律,把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判断、选择、交流,进行问题解决,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九义”教材中还蕴涵有多种数学方法。如抽象思维的方法、形象思维的方法、统计方法、演译推理的方法等,要求学生运用符号、图形、数据把观点与空间进行观察描述、实验猜测、推断证明,并进行概括应用,形成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及多样性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建立对世界的评价与反思机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挖掘之、渗透之、强化之、用之全面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王国里的主人。

4加强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4。1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所以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使学生寻求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能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中又有着广泛的应用。

4。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实习作业时,让学生测量旗杆高度,测量楼层高,在学习初步统计时调查本校学生近视率,并加以分析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5力求摸索新方法,引领创新意识的发展。

5。1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材料,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独立地发现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2教者树立创新意识,遵循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之原则。

在教学中,笔者力求每个年级的教法有突破,每道题的解法多变,让学生体会到一个方法可能适合多个问题的解答,也可能用多种方法解出,做到教师在“用教科书”,而不是在“教教科书”。

比如去冬今春的雪灾,今年的“奥运会”就是很好的应用,创新,探究的题材。

总之,数学这种文化工具的价值,要向学生揭示,要让学生明白,要让学生感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活泼有趣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主动地、不懈地去探究才能真功练就。我们数学教学工作者,也要紧跟时代步伐,超越自我,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不断感受教学中的乐趣和这崇高职业的内涵。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三

当儿童步入小学生活之后,就意味着他们要接受系统的数学启蒙教育,如何顺利引导小学一年级学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与数学学习特点,做好幼小衔接教学衔接,是每一位一年级数学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育游戏在幼小衔接教学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对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教育游戏进行分析探讨。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一年级小学生心性简单、直接,数学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思维活跃度。因此,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游戏对儿童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在教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可让小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内涵,使其在娱乐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另外,幼儿园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教育活动的,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还可让小学生感到熟悉、亲切,使其获得心理安全,而这则可使其更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为了保证教育游戏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将从遵循教育性、丰富游戏教材、做好游戏评价三个层面,讨论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师应用教育游戏的具体做法。

将教育游戏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教育游戏是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的。因此,数学教育游戏必须要符合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切忌为了追求数学游戏的热闹化、娱乐化而割裂了游戏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联。

就如在“位置”一课中,小学生应建立基本的空间意识,了解左、右这两个方位特征。为了帮助小学生感知左、右方位,笔者以“正话反说”这一游戏展开了教育游戏。游戏规则为:小学生所说出的方位词,要与实际动作相反,若笔者说出“举右手”,小学生便应举出左手;若笔者说出“向左转”,小学生便要向右转。小学生必须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还应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否则便会失败。在这个游戏中,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们能在游戏中感知左和右,了解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

为了迎合小学生好动、活泼的心理特征,以及小学生喜欢通过趣味性实践活动获取知识的认知特点,各个地区的数学教材都收录了许多教育游戏,教师应予以利用与实践。另外,除了教材中已经存在的数学活动,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等来丰富游戏素材,使小学生可一直对教育游戏保持兴趣。

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中,笔者利用电脑中的“青蛙过河”游戏组织小学生进行了加减法练习。这个电脑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在一片荷塘里,有一群小青蛙,每个小青蛙上都有一个1~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小学生只有通过电脑键盘录入正确的计算结果,才能帮助小青蛙顺利过河。以电脑游戏展开计算练习,可为小学生呈现一个十分生动、鲜明的游戏画面,这种近乎真实的游戏画面更有代入感,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也更高。在“分类与整理”一课中,笔者直接利用小学生的书包,要求小学生与自己的同桌两两分组,在小组内对二人书包中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每个小组都应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在分类整理中,小学生会自发思考各个学习用品的相同点,而这便可使其初步建立分类思想。

一年级小学生的纪律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较薄弱,在教育游戏中,会出现许多不可控问题,如游戏纪律涣散,游戏意外,小学生对数学教育游戏不感兴趣等。为了及时了解教育游戏在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的功效,教师应做好游戏评价,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针,保证游戏的有效性。

在每一轮教育游戏活动结束之后,笔者都会先让小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所获得的感受。就如在上述“青蛙过河”游戏中,有的小学生认为这种计算游戏可让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小学生认为可在课下自觉进行游戏,有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在游戏中熟练掌握了1~5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从本质上说,让小学生分享自己的游戏参与感受,属于小学生的自评活动,而这不仅可让小学生了解数学教育游戏的意义,还可帮助笔者了解小学生参与游戏的学习情绪与态度,掌握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待学生分享结束后,笔者会通过练习检测、谈话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师评价,反思教育游戏是否促进了预期目标的实现,以及教育游戏存在的不足,确定需要改进的方向等多个问题。

总而言之,教育游戏可实现寓教于乐,让一年级小学生以游戏展开数学学习,可充分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使其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在教育游戏的引导下,小学生也会自发开动脑筋,思考获取游戏成功的最佳途径,只要教师能够将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便可发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形成数学能力。

[2]裴敏琼.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xx,(21):168.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四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

时针:粗短。

分针:细长。

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12:00。

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复习是一个巩固和改进你所学到的东西的过程。

碎片似乎是麻烦,但实际上它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它符合人脑记忆的规则,但可以节省时间。

岁面对挫折,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要专注于痛苦的经验。

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脑力劳动如果学习过于紧张,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学习疲劳。

一个人不仅要靠与生俱来的东西,还要靠他从学习中学到的东西来塑造自己。

急功近利容易导致失败,学习应循序渐进。

听课教师应始终遵循思路,善于掌握教师讲解中的关键词,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五十通过对上节课解题过程中的分析推理过程进行反思和提炼,有助于理解新课程的内容。

使用图表进行比较和复习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准确地复习知识。

对于具有明显递进关系的知识,可以绘制知识电路图。

做练习是巩固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问题后思维是提高知识水平、深化思维深度、提高思维紧张度的有效途径。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五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其刚入学,还没有形成任何学习习惯。作为一年级教师,让孩子们的学校生活逐渐由以玩儿为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并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年级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培养使其能够有效的形成数学知识建构,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孩子来说,由幼儿园步入小学,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作为教师,充分了解一年级学生现状,采取符合其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帮助其尽快步入学习的正常轨道,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介于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一些对于一年级课堂教学来说行之有效的措施。现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几乎没有抽象思维能力。其思维开始由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发展。这时期的学生,不能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行动和直观形象的支撑。例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可以装满十瓶牛奶的盒子,一盒里装了9盒牛奶,另一盒里装了5盒牛奶,想一想,怎样装牛奶更容易看出牛奶的总瓶数?唤醒学生“凑十”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想一想,我们怎样操作,能使我们一眼看出这些小棒的总数?由于有了放牛奶的经验,学生很快想到从右边的5根小棒中拿出一根和左边的9根凑成10根。然后和剩下的4根合起来就是14根。老师这时将学生的想法用算式写在黑板上,把操作活动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从而使操作活动和抽象的算理紧密结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抽象的计算方法。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时,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操作活动,来认识体会这些立体图形的主要特征。边操作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长方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长方体能在桌面上滑动?(因为它有平平的面),摸一摸球,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球能在桌面上滚动?(因为它鼓鼓的,没有平平的面。)把圆柱拿出来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有时会滑动,有时会滚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圆柱上既有平平的面,也有鼓鼓的面。)圆柱可以在桌面上滚,球也可以在桌面上滚,它们的滚动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圆柱只能朝一个方向滚,而球可以到处滚。)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圆柱上有平平的面,而球上没有平平的面。而且圆柱的粗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圆柱的上下两个平平的面是一样大的。)这样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对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领悟。

数学,本源于生活。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经验。

一年级一册教材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是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多(少)几,但不能正确列算式,表示比较的过程,也就是不能将比较过程和算式建立联系。他们有的是用数数的方法,想3再数2个数就是5,所以5比3多2,有的想3再加几等于5,所以列式3+2=5,还有的是记住公式大数减小数,然后套用公式得出结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对算理的不理解,而这个算理是很抽象的,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它的确有很大难度。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一个现实的情境,我们教室里有一些男生,还有一些女生,怎样才知道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你有什么好办法?同学们通过思考,得到一个方法,让男生和女生站队,一个对着一个,对齐之后看看是男生有多的,还是女生有多的,就知道谁多谁少了。这样的比较方法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比较多少时,他们通常就是这样操作。他们在以往的生活中积累了这样的比较经验,只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重温这个经验,学生通过重温进一步明白比多少时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一一对应,在明确这样的方法之后,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比较学生和老师的人数:学生有8人,老师有2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学生用圆形和三角形分别代表学生和老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来,这时再让学生指出哪几个学生是多出来的?这部分学生包括与老师对齐的那2个吗?如果把这2个去掉,剩下的是哪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学生中比老师多的)怎样求这一部分?然后再让学生列出算式。这时学生体会到从较多的事物中去掉与较少事物一一对应的部分(也就是同样多的部分),就能得出较多事物比较少事物多的部分。我们知道,学生总是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对自己生活中体验过的事情有热情,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可以从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事件入手,创设合适的情境,充分唤醒知识经验。在此基础建构属于他自己的数学知识。

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并没有学习习惯,因而这正是培养其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小组合作等习惯。以保障数学学习的顺利有效的进行。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懂得听清他人的想法;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老师或同学的话,以提醒开小差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其次要教学生学会表达,要学会在倾听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用完整通顺的语言说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还要教儿童学会操作,学会轻拿轻放,有理有序操作学具。要在每次操作活动前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在操作过程中检查学生有否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有错题及时改正等习惯。

总之,一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六

数学活动课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织部分。上好数学活动课对于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激发兴趣、发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几级的作用。

一、开展数学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发学生智力。

心理学研究证明:轻松、愉快、乐观而又坚定的积极情绪对人的智力活动起“增力”作用,否则对人的智力活动起“减力”作用。数学活动课就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利用学生好奇心,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获得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智力。

在活动中,我采用质疑问难,启发诱导的方法。首先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方法,让学生亲自发言,各抒己见,老师再做总结。给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自由地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在教数学二年级(六年制)第三册38—39页活动课:“我长高了”时,活动前,我先提出一些新问题。如“你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你的两手伸开有多长?”……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先不予评判,以激发学生活动的动机。进行活动时,分成若干小组。测量时学生自由发言谈测量方法,教师对有道理的正确的加以肯定表扬,对错误的加以引导,不一口否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黑板上画出表格进行统计,让统计的初步知识随活动逐步渗透。利用同学们身高数据,还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为了避免活动课的枯燥无味,我还根据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特点,因势利导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如按照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这学期所学“千克、克”的认识,再结合上学期所学的“元、角、分”的知识,我设计了一节“假如我是售货员”的活动。

学习过时间单位知识后,我们开展了“争当报时员”活动……。

二、开展数学活动课,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从小学数学各册活动课可以看出,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人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等,都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所以上好数学活动课,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三、开展数学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在活动课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六年制)课本70—71页活动课:“数学乐园”中的“数字迷宫”活动中,我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走迷宫形式,精心设计用10以内的数组成一个数字迷宫。要求学生按照1、2、3……9的顺序走,以此复习10以内数的顺序。设计的`数字迷宫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要求按照规定的数的顺序有多种走法。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复习了10以内数的顺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在教学三册(六年制)拼摆量画几何图形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面掌握情况,安排了三种活动形式:1、拼摆学习过的基本图形;2、组合基本图形;3、任意拼摆。这部分活动是在前两种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的想像力得到更好地发挥,从而逐步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在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从解题思路入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如我在教学第四册数学第7页有一题:“10加上3,减去5,再加上3,再减去5……这样连续地做下去,做多少次计算结果为0?”怎样算较简便?学生解答时,往往逐项列式解答,说明学生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这时我用板书提示学生:

10+3-5+3-5+3-5+3-5+3-5=0。

10-2-2-2-2-2=0。

让学生从板书中得到启示,实际上就是每次从10里减去2,而10里面含有5个2,所以这样减5次,结果得0,其简便算法为:10/(5-3)=5(次)。

综上所述,数学活动课能够为学生创设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同时活动课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使不同学生的数字能力通过合作、交流得到发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而且实践力也得到了培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这一阵地,让学生自主自理。给学生以学习、创造、表现的机会,发展个性,增长才干,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七

如何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尝试,变苦学为了学呢?我主要采取了三个途径:意识从教学内容入手,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满足并激发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求知欲望。二是合理组织教学密度,教学难度和速度,做到有张有弛、难易交替,使学生始终如一保持饱满的求知热情。三是针对儿童心理特征,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设置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二)引导学生尝试,变学会为会学。

在课堂上老师做到老师少讲学生多说,老师少说学生多思,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自我尝试,发现新知,学习新知,运用新知。

(三)沟通知识联系,变知识为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生长点上引入新知,做到新课不新。

(四)因材施教培养优生。

1(x)班学生的学生两极分化太严重。特别聪明的有吴xx。罗xx。夏xx等,对于他们老师经常根据他们的特点备课,设计提问。争取让他们学习上能吃饱。

(五)呕心沥血转化学困生。

1(x)、1(x)的学困生较多,如吴xx。林xx、莫xx、刘xx等。他们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智力原因学习落后,有的是因为学前教育不够引起的学习落后。有的是因为学习习惯差引起的;还有的是因为身体原因引起的。因此,针对他们不同特点,老师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

(六)认真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1、自身理论学习不够,需要向各位老师学习。

2、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做的不够扎实。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八

新课程的改革带给了教育教学工作者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若想使数学的教学效果更为显著,就必须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掘和创新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和学好数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尤其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入学、年纪较小,大多还未能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所适应,在上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听不进老师的讲话等情况;但同时,他们也对周围处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探究。所以,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这些特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探讨。

一堂课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如果课堂气氛不好,教师就需要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听课或者管理纪律,从而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然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纪尚小,所以注意力不集中和纪律不好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对他们加以引导也是必须的。但是引导也需要方法,如果教师只一味地按照传统的管教方式进行说教和管理,就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情绪和抵触情绪,也就更难令他们将这名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听进去了。因而,对课堂气氛进行有利与科学的引导是新课程教育目标下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做好的事情。

那么,要如何才能正确引导课堂气氛呢?我们不妨利用一些创新的观念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令学生都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比如说,小学一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渴望被大人夸赞、认可和表扬的年龄,他们的表现欲望一般较强,非常喜欢比赛,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点经常性地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比赛,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再者,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喜新厌旧的情绪是很常见的,他们经常对事物只保持三分钟热度,所以教师在组织这些比赛的时候,可以时常变换一下比赛的项目和方式,有时进行数字书写比赛、有时进行加减运算比赛;有时分组形式是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有时分组形式是男女混搭等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比赛形式中充满学习热情,同时比赛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可谓一箭双雕。

另外,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他们也很难在一节课堂上从头到尾都保持着集中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关儿歌来对课堂纪律进行整肃,以代替传统的说教方式。通过这些既简单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充满乐趣的方式,便可以很好地对课堂气氛加以引导。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结果,兴趣是活跃人心理的最佳成份,只有对某项事情有了兴趣,人才会愿意主动去做。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数学这门课程的内容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它既没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又没有精彩多变的故事情节,小学学生是很难对它主动产生兴趣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想方设法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情境的创设。

情境的创设举个例子来说可以是下面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大家都知道小兔子最喜欢吃萝卜,有一天,小兔子到田里拔萝卜,不一会儿它就拔出了2根萝卜,于是它吧唧吧唧吃下一根,你们能说说刚才小兔子吃萝卜的过程吗?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小兔子拔了2根萝卜,吃了1根,还剩1根,所以2-1=1。教师继续说:但是小兔子觉得只吃1根萝卜不够饱,所以它又吃了一根,你们说它现在手里还有几根萝卜?学生就会回答:小兔子本来还剩1根萝卜,但是它又把这根吃了,就没有了,所以1-1=0。再进而,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解释出“0”这个数字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设计可以把原本枯燥的数字变成学生们所熟知并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将知识收纳入脑中,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愿意学、容易学。

2、游戏的利用。

在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小游戏来辅助教学,使学生们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快。比如在教给学生们认识“7”这个数字时,教师可以利用抢乒乓球的小游戏来进行教学:在7枚乒乓球上分别贴上1-7的编号,并设置6个带有1-6编号的凳子,让7名学生随机抢到一枚乒乓球,并根据编号找到相应的凳子坐好,比赛他们的反应速度;这样等6名学生都坐好之后,却有一名学生没有找到位置,学生们也就会自行明白到“7比6多1,6比7少1”这个概念。

3、语言的生动。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容易被比较生动有趣的语言所吸引,所以若想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的生动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在教某一项内容时编一首相应的儿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教“10的组成”时,可以编这样一首儿歌:19好朋友,28最亲密,37一起走,46小姐妹,55手拉手。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儿歌中牢记10的组成。

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策略进行不断地创新、研究与实践,才能使学生们得到最好的发展,才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九

正如高尔基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故而在当前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激趣的价值,注重激趣的必要性,基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引导活动,使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点,传统教学方式中单一的课程指导方式,往往会使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呈现出一片枯燥、乏味的氛围,不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1]。在当前的小学一年级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巧妙应用儿歌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2]。

儿歌朗朗上口,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数学知识的灵活记忆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进行儿歌的编创。比如在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认识10以内的数》这一篇内容中,教师则可以编创以下儿歌,比如“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游呀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等等。这种方式对小学生10以内数字的学习与记忆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综合质量[3]。比如教师可以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紧密联系,使小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通过数学更多的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在指导小学生学习《认识图形》这一篇内容中,教师如果仅仅指导小学生基于课本中的图形进行知识学习,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可能会不够理想。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引导,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小朋友们,我们班级的门是什么形状的呢?”等问题。在小学生初步学习完成《认识图形》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小朋友们,你们的铅笔盒都是什么形状的呢?”、“谁知道我们班级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呢?”等生活中的实际物品提问小学生,检验小学生的各项数学知识学习质量。

再或者教师也可以组织小学生一同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一同剪纸。教师可以将2名到4名学生安排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布置“剪出正方形”等任务,小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快速剪出正方形的队伍为优胜队伍。这种方式能够在检验小学生知识学习效果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真正展现小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年级的小学生通常比较喜欢借助实物的方式进行简单加法、减法的学习,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需要基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开展教学活动[4]。比如教师可以巧用教具,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激发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比如在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得数是5的加减法”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可以首先在黑板上粘贴4个苹果的图片,提问小学生:“老师在黑板上贴的是什么?谁知道?”等问题,注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粘贴上一个苹果,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现在黑板上有几个苹果?”等问题,而后教师可以通过继续提出问题:“妈妈又买回来一个苹果,现在我们有几个苹果了?”等,使小学生能够陷入思考,通过教具,更加直观明确答案。回答:“5个苹果”。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可以重复利用黑板上的苹果开展教学引导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撕下一个苹果的图片,提出小学生:“同桌丁丁吃掉了一个苹果,现在我们还有几个苹果?”等问题,增强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能力,使小学生能够结合教具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将枯燥的数学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激趣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儿歌,激发兴趣;联系生活,激发兴趣以及巧用教具,激发兴趣等方式,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十

我今年教一年级,我发现:一年级的孩子非常的天真可爱,一般以老师为中心,所以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也尤为重要。

我是一年级的数学老师,要想教好孩子们的数学,我认为教师就是学生的表率,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年级教师尤其要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得你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都喜欢你。在无形中他们也会喜欢你所上的课,对那一门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我不仅让他们和老师交朋友,而且还和书中的数学伙伴“笑笑、“淘气、“智慧老人交朋友,我既做教师,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如果教师能处处为学生着想,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双方达到感情的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我一定说到做到,本着自己的目标,力争早日实现。

一年级的孩子大多数都喜欢讲故事、听故事、唱歌、跳舞,喜爱玩耍和参与老师组织的一些表演和游戏是一年级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的需要,教师可采用游戏,开火车,即兴表演等手段,使学生在玩耍、表演、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到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习的效果。另外,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学学习中,能促使学生互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可以在数学课进行一些比赛,如比比谁写的字好、谁看到的东西多、谁数数又对又快、谁提的数学问题最多、谁做口算既准确又迅速……都是个人为单位的,还可以分小组来进行。例如:今天我们就组织了一场比赛,本周我们学了12345,看谁写的字最漂亮,我经过批改后,选出最漂亮的10本作业挂在了墙上,并提出了表扬,在课下时间让学生参观,这样一来就激起了孩子们的书写兴趣。所以,我认为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组织孩子活动,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知识,力争做一名合格的一年级数学老师。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十一

当前,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中,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及时的进行角色的转变,才能全面、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与利用,不但可以缓解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紧张情绪,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之可以更加全面的学习数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有效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活动。

现今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有效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创设的情境必须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教学情境的理解力与接受力都有所不同。有效的情境创设与利用,需要数学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年龄及学习心理特点,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发挥完善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的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积极的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主要包括: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在数学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通过创设悬念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冲突式情境等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在关注学习情境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环节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学会数学课程中的相关概念与原理知识。因此,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需要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时间活动中,参与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动探究活动,提高数学知识运用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可有效的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之一。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主要是指数学教师通过传创设实践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的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因此,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对于顺利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研究中发现,在数学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有利于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感,促使学生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积极的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及原理,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如何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相对紧张的关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也极易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不断的努力学习数学知识。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数学教师应积极的探究如何在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并将其作为一种教学哦策略,有计划的实施教学方案。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进程有序推进的过程中,积极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的相关活动,对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提高,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有效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平台,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非常重要。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十二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方法:

1、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形象性。在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做、去想知识。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引起我的注意。如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11-9=2、12-9=3„„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样算出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吗?这就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对那些不会计算的我则引导,同学们,他们都能算出,我们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掉动起来了。

3、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1节课要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该到我了。”我向孩子们解释,不可能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回答问题,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这节课叫不到你,下次有机会一定叫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很好的引导,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4、养成作业认真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题意。

(2)规范书写。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格式书写整齐美观,写数字清楚规范要求学生限时内完成作业。

(3)细心演算。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

(4)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十三

当儿童步入小学生活之后,就意味着他们要接受系统的数学启蒙教育,如何顺利引导小学一年级学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与数学学习特点,做好幼小衔接教学衔接,是每一位一年级数学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育游戏在幼小衔接教学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对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教育游戏进行分析探讨。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一年级小学生心性简单、直接,数学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思维活跃度。因此,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游戏对儿童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在教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可让小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内涵,使其在娱乐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另外,幼儿园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教育活动的,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还可让小学生感到熟悉、亲切,使其获得心理安全,而这则可使其更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为了保证教育游戏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将从遵循教育性、丰富游戏教材、做好游戏评价三个层面,讨论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师应用教育游戏的具体做法。

将教育游戏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教育游戏是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的。因此,数学教育游戏必须要符合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切忌为了追求数学游戏的热闹化、娱乐化而割裂了游戏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联。

就如在“位置”一课中,小学生应建立基本的空间意识,了解左、右这两个方位特征。为了帮助小学生感知左、右方位,笔者以“正话反说”这一游戏展开了教育游戏。游戏规则为:小学生所说出的方位词,要与实际动作相反,若笔者说出“举右手”,小学生便应举出左手;若笔者说出“向左转”,小学生便要向右转。小学生必须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还应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否则便会失败。在这个游戏中,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们能在游戏中感知左和右,了解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

为了迎合小学生好动、活泼的心理特征,以及小学生喜欢通过趣味性实践活动获取知识的认知特点,各个地区的数学教材都收录了许多教育游戏,教师应予以利用与实践。另外,除了教材中已经存在的数学活动,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等来丰富游戏素材,使小学生可一直对教育游戏保持兴趣。

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中,笔者利用电脑中的“青蛙过河”游戏组织小学生进行了加减法练习。这个电脑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在一片荷塘里,有一群小青蛙,每个小青蛙上都有一个1~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小学生只有通过电脑键盘录入正确的计算结果,才能帮助小青蛙顺利过河。以电脑游戏展开计算练习,可为小学生呈现一个十分生动、鲜明的游戏画面,这种近乎真实的游戏画面更有代入感,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也更高。在“分类与整理”一课中,笔者直接利用小学生的书包,要求小学生与自己的同桌两两分组,在小组内对二人书包中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每个小组都应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在分类整理中,小学生会自发思考各个学习用品的相同点,而这便可使其初步建立分类思想。

一年级小学生的纪律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较薄弱,在教育游戏中,会出现许多不可控问题,如游戏纪律涣散,游戏意外,小学生对数学教育游戏不感兴趣等。为了及时了解教育游戏在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的功效,教师应做好游戏评价,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针,保证游戏的有效性。

在每一轮教育游戏活动结束之后,笔者都会先让小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所获得的感受。就如在上述“青蛙过河”游戏中,有的小学生认为这种计算游戏可让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小学生认为可在课下自觉进行游戏,有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在游戏中熟练掌握了1~5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从本质上说,让小学生分享自己的游戏参与感受,属于小学生的自评活动,而这不仅可让小学生了解数学教育游戏的意义,还可帮助笔者了解小学生参与游戏的学习情绪与态度,掌握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待学生分享结束后,笔者会通过练习检测、谈话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师评价,反思教育游戏是否促进了预期目标的实现,以及教育游戏存在的不足,确定需要改进的方向等多个问题。

总而言之,教育游戏可实现寓教于乐,让一年级小学生以游戏展开数学学习,可充分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使其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在教育游戏的引导下,小学生也会自发开动脑筋,思考获取游戏成功的最佳途径,只要教师能够将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便可发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形成数学能力。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十四

1趣味导入课题,创设质疑情景,鼓励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所疑才会有所思,有所思才会有所获。我认为只要教师精心备课,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解疑时,力争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质疑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解疑合探注重尝试体验,实践出真知,深入探究目标。

教学时,不要对学生自主设疑、自探解疑和合探解疑环节太过重视,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活动。比如说要想学生了解刮画纸是如何制作的?教师示范及指导学生制作是很重要的,也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教学时注重学生解疑合探、尝试体验的过程。例如:教师展示白纸与刮画纸,让学生区别有什么不同,学生亲自在刮画纸上刮出痕迹探究出刮画纸的第一层可以是单色和多色,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用颜色较浅的蜡笔(如:黄色,红色,绿色等)用力均匀地涂第一层,用深色的蜡笔(如:深褐色、黑色、深蓝色)涂第二层,第二层要完全覆盖第一层。至于刮画的使用工具多样性,我只是提示一句:凡是学习中和生活中比较坚硬的能刮出色彩的都是工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讨论边尝试用各种不同的刮画工具刮出不同的效果。最后学生自己探究出有以下刮画工具:铅笔、筷子、尺子、钉子、小刀、牙签、发夹、钥匙等。我倍感欣慰。

”三疑三探”提出”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在美术课中尝试得以实现。我认为只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开阔视野,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灵活应用,避免走形式主义,这样既尊重了美术的学科特点,也使教学任务得以在当堂课中解决。

3美术课中要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创造离不开想象力。我们小时候都画过太阳,老师通常会教:先画好一个圆圈,然后在它的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线,最后在圆圈里添上红颜色……这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学生头脑中的再现。我记得有篇报道说美国美术教师很会调动小朋友的想象力,画出各自心中的太阳。学生有画圆的,有画扁平的,有画红色的,还有画绿色的。在我们看来儿童的想象力显得幼稚可笑,但这对他们思维能力的成长是非常珍贵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展示图片目的不是让学生去模仿照着画,而是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在《快乐刮画》教学中,学生要合作或者独立完成刮画作品,我提出要求是:先给他们一个绘画主题,彰显个性,大胆创新,干净整洁。在创作作品时,不要限制学生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画,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完成刮画作品。当然美术课还有更广阔的天地,老师平时还可以通过各种绘画、手工制作、以及课外的科技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才能。

4要客观地评价学生作品,尽量多给他们提供展示作品平台的机会,多鼓励、多表扬。

我的一位同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的儿子小时候学画画,把桌子的四只脚都画成朝上的方向。我同事没有笑他,表扬他画得很认真,鼓励他多观察接着画,终于有一天他儿子突然顿悟,发现了桌子四只脚是朝下的,再也用不着把画倒过来看了。其实学生都是天生的画家,大多数儿童画画得幼稚、天真浪漫,不加以修饰,个性鲜明,画出了他们内心世界的东西。对于学生的绘画作品,要站在孩子的年龄段及世界观角度去看待,所以我们批改学生作品时,应该要多鼓励,多表扬,要善于发现他们作品的闪光点,多激励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创作的兴趣。我在改美术时,总是当面批改,先肯定画的优点,然后根据他的画在言语上给他一二句评价、指导和鼓励,不一定非得用等级或分数来评价学生作品,争取让每个学生带着满意的微笑离开,让学生以后每次上美术课,都觉得画画是件轻松愉快的事了。

在课堂中,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每次都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我经常爱问:你能说说你画了些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争着表现自我,大胆评价;还可以问其他学生:你欣赏谁的画?说说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评价;学生逐步学会了自评、互评,并在一次次的评议中,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美术鉴赏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我深有感触的是:”三疑三探”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

总之,我希望广大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科的特点,总结探索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教学,更希望每节课都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乐趣,更多的收获。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十五

吕秀峰。

[内容摘要]小学一年级学习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也是最佳时期。每一个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获得成功。

[关键词]听讲、思考、发言、学习习惯、养成、引导。

[正文]小学一年级学习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也是最佳时期。每一个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获得成功。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

一、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认真听讲是一个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第一环节、也是重要环节。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听到表扬就会注意听讲,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所以注意效果比较好。

二、拍拍手;三。

四、点点头;五。

六、甩甩背;七。

八、跺跺脚;九。

十、我坐直;一二。

三、向前看。这样既提起了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年龄小的缘故,难免有坐不住的现象,那么同时也使他们的小筋骨得到了锻炼。这个小游戏最终是向前看,首先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接下来我会根据课堂环节实际情况定该干什么。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的特征,电视中的动画片是他们最喜爱的,在教学中,我尽量利用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会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顺理成章,就养成了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二、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数学学习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教”知识,要通过引导或帮助学生做、自己去思考知识。每一个班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难免出现。如我在教学5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我刚开讲,有的学生就知道答案:1+1=2、2-1=1……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误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学前班的学生,这时候我就想到了从新疆转回来的章凯同学,我提问了他,果然一无所知。反过来思考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尽管他们能说出答案,但是他们的理解水平值得考虑,对于那些算法清晰的学生而言是真正的会了,而对于只会背出答案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不是很清楚。这时,我就会让他们当小老师,问:这些题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这时真正会的同学就会说出他们的思路,但是那些只会说答案的学生就沉默无语了。这时,我就会和那些真正会的同学引导那些不会计算的同学,达到每个同学都会做。

三、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发言”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都能积极表现的,但是课堂上发言就不同了,有的同学就不积极了。发言必须使自己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是一节课难免会把有的同学叫的次数多,有的同学叫的次数少,这时候有的同学就有意见了,就会嘟起小嘴巴。我就向孩子们解释,不可能全班的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次数一样,这节课叫不到你,下次还有机会。而对于怕回答错误而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我就会说老师最不喜欢不发言的同学,回答错误大家可以给你纠正。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那么就请会回答的同学讲给他听,老师也会加以引导,这样对学生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四、养成作业认真的好习惯。

作业时学生每个学习阶段必有的,因为老师要通过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做作业也可以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所以做作业一点要有认真的好习惯。

第一:数学中不管是简单的计算题还是解决问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所以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题意,有的人认为简单的计算题没有必要去审题,但是如1+1=?如果不审题,小朋友把它算成减法也是会出现的。所以要做到“认真审题”。

第二:一年级的书写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写作业方法,书写格式,写字不仅要规范,还要注意速度的培养,当然这个速度并不是就是快,根据题目按一定的要求规定一定的时间。所以要做到“规范书写”。

第三:数学中演算是小学生最基本的技能,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老师要训练学生好的学习态度。计算时必须慎重、细心,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哪怕是1+1=?也要细心地看清它的运算符号,加号不能粗心看成减号,对认真演算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粗心的同学就会引起注意,因为小孩子最喜欢表扬了。所以要做到“细心演算”。

第四: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检验改错。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每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十六

1、作育自动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孩子,大部门都受到学前,以是说,他们对并不是一无所知,但搪塞的兴趣却是不尽类似的。因此,在上第一节课《生存中的数》时,我先让视察他们新的情况--课堂,让他们探求课堂中的数,又领到校园举行旅行,探求校园中的数,然后陈诉:“这即是,着实就在我们身边,使对渐渐孕育发生了亲昵感。

2、故意识建立生动的气氛和生动滑稽的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气让孩子在玩中得到知识呢?我针对每课差异的内容,编排计划了许多差异的游戏、故事。。。。。。如:在上“相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元先容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光使相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作育了孩子的相助风俗。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视察猫家四兄弟的差异样子容貌形状,再让戴上小猫的头饰,举行模仿演出,充实发挥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在“玩”中得到了知识。

3、引导从差异角度去视察、思考、管理题目。各人都知道本课本的实习题中,有许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须要我们捉住机遇,勉励多动头脑,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差异的?”时,许多的心情都很茫然,以是这时,只要有能议决思考来回复题目,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勉励,表彰他是个爱动头脑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异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其时特别开心,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头脑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伶俐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着实议决这幅图还能列出许多差异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头脑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的头脑马上生动起来,着末不停深挖到凭据衣服、袜子的差异颜色来列算式,乃至更有的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通常拿出一道题,都能积极自动去探求差异的来管理题目。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捉住时机,并加以准确引导,信托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作育孩子的生存实践本事许多孩子在入学曩昔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要是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存现实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要是不能与生存有用地讨论起来,那就失去了它自己的意义。以是,在中作育孩子的生存实践本事也是至关紧张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部署到书店、超市等地方举行视察,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举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带来了种种差异的工具,叫饰演“中。墟市小司理”把种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举行归类。这样,使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真正融入到现实生存。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十七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篇十八

当儿童步入小学生活之后,就意味着他们要接受系统的数学启蒙教育,如何顺利引导小学一年级学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与数学学习特点,做好幼小衔接教学衔接,是每一位一年级数学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育游戏在幼小衔接教学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对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教育游戏进行分析探讨。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一年级小学生心性简单、直接,数学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思维活跃度。因此,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游戏对儿童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在教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可让小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内涵,使其在娱乐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另外,幼儿园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教育活动的,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还可让小学生感到熟悉、亲切,使其获得心理安全,而这则可使其更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为了保证教育游戏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将从遵循教育性、丰富游戏教材、做好游戏评价三个层面,讨论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师应用教育游戏的具体做法。

将教育游戏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教育游戏是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的。因此,数学教育游戏必须要符合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切忌为了追求数学游戏的热闹化、娱乐化而割裂了游戏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联。

就如在“位置”一课中,小学生应建立基本的空间意识,了解左、右这两个方位特征。为了帮助小学生感知左、右方位,笔者以“正话反说”这一游戏展开了教育游戏。游戏规则为:小学生所说出的方位词,要与实际动作相反,若笔者说出“举右手”,小学生便应举出左手;若笔者说出“向左转”,小学生便要向右转。小学生必须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还应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否则便会失败。在这个游戏中,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们能在游戏中感知左和右,了解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

为了迎合小学生好动、活泼的心理特征,以及小学生喜欢通过趣味性实践活动获取知识的认知特点,各个地区的数学教材都收录了许多教育游戏,教师应予以利用与实践。另外,除了教材中已经存在的数学活动,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等来丰富游戏素材,使小学生可一直对教育游戏保持兴趣。

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中,笔者利用电脑中的“青蛙过河”游戏组织小学生进行了加减法练习。这个电脑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在一片荷塘里,有一群小青蛙,每个小青蛙上都有一个1~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小学生只有通过电脑键盘录入正确的计算结果,才能帮助小青蛙顺利过河。以电脑游戏展开计算练习,可为小学生呈现一个十分生动、鲜明的游戏画面,这种近乎真实的游戏画面更有代入感,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也更高。在“分类与整理”一课中,笔者直接利用小学生的书包,要求小学生与自己的同桌两两分组,在小组内对二人书包中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每个小组都应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在分类整理中,小学生会自发思考各个学习用品的相同点,而这便可使其初步建立分类思想。

一年级小学生的纪律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较薄弱,在教育游戏中,会出现许多不可控问题,如游戏纪律涣散,游戏意外,小学生对数学教育游戏不感兴趣等。为了及时了解教育游戏在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的功效,教师应做好游戏评价,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针,保证游戏的有效性。

在每一轮教育游戏活动结束之后,笔者都会先让小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所获得的感受。就如在上述“青蛙过河”游戏中,有的小学生认为这种计算游戏可让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小学生认为可在课下自觉进行游戏,有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在游戏中熟练掌握了1~5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从本质上说,让小学生分享自己的游戏参与感受,属于小学生的自评活动,而这不仅可让小学生了解数学教育游戏的意义,还可帮助笔者了解小学生参与游戏的学习情绪与态度,掌握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待学生分享结束后,笔者会通过练习检测、谈话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师评价,反思教育游戏是否促进了预期目标的实现,以及教育游戏存在的不足,确定需要改进的方向等多个问题。

总而言之,教育游戏可实现寓教于乐,让一年级小学生以游戏展开数学学习,可充分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使其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在教育游戏的引导下,小学生也会自发开动脑筋,思考获取游戏成功的最佳途径,只要教师能够将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便可发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形成数学能力。

[1]张萨。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xx.

[2]裴敏琼。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xx,(21):16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