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热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22 01:47:08 页码:10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热门18篇)
2024-01-22 01:47:08    小编:纸韵

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编写教案时要注重教学步骤的合理安排和掌握时间的把握。看看这些教案范文,或许可以给你一些灵感和启示。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一

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注意观察,随时教育。我们班里有几个小朋友非常的不爱干净,整天拖着鼻涕,身上也是脏兮兮的。为使幼儿逐步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1、培养幼儿爱清洁,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让幼儿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图片2张(一张画脏、乱、差的地方,一张画干净整洁的地方)。

小结:小朋友在大街上,在公署里,在幼儿园都见到过许多果皮箱,这些箱子的`作用可大了,它能保护环境的卫生。

3、出示幼儿读物,让幼儿分辨对错(1)一幼儿把香蕉皮扔在盯皮箱里。(2)一幼儿在大街上随地吐痰。(3)一幼儿把冰棒纸扔在地上。(4)一幼儿将痰吐到痰盂里。哪个小朋友做得对?哪个小朋友不对?你要向谁学习?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吃的果壳呀、塑料袋呀应该扔到哪里?(垃圾桶里)。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二

1、能够结合“心情卡”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

2、初步感知他人的情绪变化,学习调节自我情绪的简单策略。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剪好的圆形心情卡片,彩笔。

2、小镜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谈话引出课题:今天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把你现在的心情告诉我?

基本部分:

1、观察心情卡,了解高兴、伤心等不同的情绪,讲述自己的心情。

(1)出示心情卡(高兴的表情),

问:小朋友看一看这个娃娃怎么了?他为什么这么高兴?他有可能怎么了?(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妈妈给他买新衣服了;妈妈带她去动物园了;妈妈让她玩电脑了等等)。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高兴的事情?请你说给大家听。

(3)出示心情卡(伤心的表情),

问:小朋友看一看这个娃娃怎么了?他为什么这么伤心?(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没有朋友和他玩;他找不到妈妈了等等)。

(4)你有没有过伤心的事情?请你说给大家听。

2、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生气或伤心的事情会怎样,学习几种调节自我情绪的简单策略,知道愉快的心情有利于身体健康。

(1)你觉得高兴好还是伤心好?(高兴)。

(2)如果遇到伤心或是生气的会怎样做?(唱歌、跳舞、玩玩具等等)。

教师小结:如果人经常的伤心、生气会对身体不好,所以小朋友们要学会让自己快乐起来,比如:找好朋友玩;自己玩玩具;唱歌、跳舞都是让自己变快乐的好方法。

3、师幼共同做表情游戏;幼儿照镜子。听教师指令做不同的表情,如“变变变、我变得很快乐……”

4、制作心情卡:

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动手制作一个心情卡。

结束部分:

把自己制作的心情卡图片布置成心情墙,幼儿讲述自己的心情。

活动延伸。

和幼儿创建一个心情区角:《让我变快乐》,在区角中放有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游戏的道具、图片等,让幼儿在自己的好朋友之间找到快乐,帮助好朋友找到快乐。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通过观察心情卡,让幼儿了解了他人及自己心情的变化,知道心情好坏对自己的身体影响是很大的的,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和孩子们谈话的过程中听到他们说的最多是高兴的时候玩电脑,现在有的孩子玩电脑已经上瘾,如果处理不好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在活动中我提醒孩子们电脑不要多玩,并且学会当妈妈不让玩电脑时,自己应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收到了好的效果。通过动手制作可以看出,幼儿对各种表情掌握的很好,对在以后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三

1、体验妈妈和孩子的亲情。

2、区别绿色、黄色,能一一对应找到相同的颜色。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纸板胸饰、树叶(黄、绿)。

一、树叶宝宝找朋友。

1、请幼儿闭上眼睛,从教师的筐里抽取一片树叶。

2、你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

3、请相同颜色的树叶宝宝坐在一起,把树叶放在椅凳下。

二、树叶妈妈找孩子。

2、引发讨论:怎么帮助树叶妈妈找回孩子?

3、请幼儿每人拿树叶看看,自己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自己的妈妈在哪里?

4、教师挂上黄(绿)树叶胸饰,说:我的黄(绿)树叶宝宝在哪?请黄(绿)树叶宝宝站在妈妈旁边。

三、游戏:大风来了。

1、绿树叶宝宝小手拉在一起,黄树叶宝宝的小手也拉在一起,树叶妈妈带孩子们去散步,边走边念:绿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树叶妈妈爱宝宝。

2、当听到的.信号,绿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分别抱住自己的树叶妈妈,树叶妈妈与孩子们继续玩耍。

在活动中,老师观察孩子们的生活,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与幼儿进行讨论,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贴近幼儿生活,将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提升。在活动中孩子以自己不同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并进行解读、交流,让孩子们自己用记录的方法来寻找答案,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探索的积极性。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四

1、引导幼儿自制糖果,激发幼儿制糖的兴趣。

2、训练幼儿手部肌肉的协调性。

3、在活动中学习礼貌用语,体会共同分享的快乐。

1、范例一幅,小鸟拿糖果给客人小狗吃的内容。

2、自制的糖果若干,糖果纸,制作糖果的材料。

3、各种糖果,略多于孩子人数。

幼儿自制糖果。

小班幼儿的手部肌肉正处于发展阶段,平时他们也比较喜欢美术活动,涂涂、画画、做做等,而且他们懂得的礼貌用语也比较少,因而我利用“请客”这一活动内容,来训练幼儿的手部肌肉,使他们懂得作为“主人”在招待“客人”时应该怎么样?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去体会,去掌握。

欣赏、观察引入主题—幼儿操作,老师指导—交流、展示。

1、欣赏、观察引入主题。

(1)新年快到了,爸爸,妈妈会买各种各样的'糖果来招待客人,有圆圆的糖,有方方的糖。你们还见过什么糖呀?(幼儿任意讲)。

(2)出示图片。

2、幼儿制作,老师指导。

(2)怎么做呢?老师示范手拿一张糖纸,然后糖纸中放材料,最后用手将其包裹起来。请幼儿示范,老师配合指导。

(3)全体幼儿操作实践自制糖果,放入盘中(老师在旁提示指导:看谁准备的糖多)。

3、交流、展示。

(1)让幼儿互相之间交流、观察。

(2)学做小主人请客。全体幼儿手中拿糖请小动物吃说:“小兔(小熊等),请你吃糖”。

(3)老师请幼儿吃糖体会共同分享的快乐。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五

时间:4月日整理人:李晓梅授课人:

时间:204月日整理人:李晓梅授课人:

来源:寿光世纪学校幼儿园李桂云。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颜色、6以内数量的感知。

2.幼儿能尝试简单的分类。

3.体验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红、黄、绿花若干;红、黄、绿圆点即时贴若干;白色纸花,花心分别为红、黄、绿,花瓣为4、5、6片;音乐磁带《春天》《找朋友》;贴有数字4、5、6的三个花篮。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运动一下吧!幼儿随着《春天》的音乐绕场地转一转!

二、基本部分:

1.发现小花瓣。

师:地上这么多漂亮的花瓣,在地上真可惜!我们把他们捡起来,装饰一下我们的衣服吧!

2.幼儿分散捡花瓣,老师参与幼儿活动。(剩下的纸片教育幼儿放到垃圾桶里)。

师:瞧,你们都变成花宝宝啦!

老师提问幼儿:你开了什么颜色的花?有几朵花?

(如果有孩子捡了很多,数不过来,可以用“许多”表示)。

幼儿数好后,说出自己小花的数量,正确的老师给孩子贴一个大大的数字在身上。

3、找朋友。

播放《找朋友》音乐,孩子们互相找花瓣一样多的朋友,找到后拉拉手,并给对方数一数有几个花瓣。

4、给纸杯花贴花瓣花。

(1)教师发现没有颜色的花。

咦!这个篮子里是什么呀?它们没有漂亮的衣服!有些伤心了!我们帮他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2)引导幼儿按照纸杯花心颜色去粘贴相同颜色的花瓣。

师:瞧,他们的花心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请小朋友们根据花心的颜色去粘贴和它相应的花瓣。

引导幼儿可以用红、黄、绿圆点做花瓣,并强调一片花瓣贴一个圆点。

(3)幼儿每人拿一只纸杯花,找相应的圆点来装饰。

(让幼儿用粘贴的方法,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

(4)数一数自己的小花有几个花瓣?

5、送花儿回家。

教师先做示范,再请4个花瓣的小花回家,5个花瓣的小花回家,6个花瓣的小花回家发现有送错的花朵,请幼儿自己纠正。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做了好多事情,你们真能干!现在让我们再到别的地方看看吧!(播放音乐)。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六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活动重点: 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图片。

2.请一位幼儿园不认识的老师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3.玩具、巧克力、果冻。

活动过程:

一.安全演练。

1.教师扮羊妈妈,告诉幼儿要出去找好吃的,请幼儿在家等妈妈回来,如果有陌生人来,不要离开家。请一个陌生的老师扮老狼来引诱幼儿。

2.集体讨论:(1):妈妈出门前怎么说的?

(2):老狼来了是怎么说的,宝宝又是怎么做的?

3.出示图片。

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玩,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时,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四:陌生人硬要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二.情境练习。

情境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老师提醒:(1)你认识她吗?(2)如果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四:活动延伸。

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七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幼儿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季节,而且秋天丰收的水果幼儿更加熟悉,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孩子们也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利用秋天的水果来进行一些数活动,试着将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情境来感知数量,以及不同的对应匹配的方法。于是我就就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水果店》。

水果店。

1、在开水果店的过程中感知“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了解吃水果对身体有益。

1、水果拼图(数点对应)。

2、各类水果树、水果等。

3、货架:(分别贴上随意排列的各种图形)。

4、灯笼若干(红、黄、绿、蓝)。

1、妈妈要开店了,猜猜要开一家什么店?

2、拼图游戏,知道要开水果店。(要求幼儿数点对应)。

3、说说为什么要开水果店?

师小结:因为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水果的品种非常多,而且营养又好,人人都爱吃,有利于身体的成长,所以要开水果店。

请幼儿摘水果,说说、讲讲、数数自己摘了些什么水果,它是怎样的?

1、幼儿把自己摘的水果送到货架上。(引导幼儿物物对应,不受颜色、形状、排列的影响,只要数量相同就送对了,了解不同方法的对应。)。

2、每组检查,帮助纠正。

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尽管标记与标记排列的顺序不同,但是数量相同也能够交朋友。

1、请幼儿说说新店开张怎么庆祝?(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挂灯笼(要求幼儿必须看清楚标记上的颜色、数量、数字进行对应)。

3、参观灯笼,引导幼儿发现灯笼有规律地排列。

妈妈的水果店开张了,我们一起去品尝水果。

1、学习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2、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排序方法,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体验数学排序活动的乐趣。

1、趣味练习-排序。

2、教具:苹果树一棵、3个大小不一样的苹果图片2套、2张有小红旗标志的操作卡。

3、每个幼儿一套操作材料;草莓、香蕉、桔子、西瓜、菠萝、梨子、石榴大中小各一套,分别放入7个盒子中。

2.分别请2位幼儿上来摘苹果,引导幼儿比较苹果的大小。提问:这2个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一个小?哪一个大?(小的、大的)。

3.教师再摘一个,引导幼儿比较说出最大的。教师:老师也来摘一个苹果,小朋友看看我摘的这个苹果和他们比一比是怎么样的?(最大的)。

4.师幼共同小结:3个苹果大小都不一样,他们一个小的,一个大的,还有一个是最大的。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小的--大的--最大的。教师:这些苹果想学小朋友们排队开火车的游戏呢,他们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请把最小的苹果当排头,站在第一个,其它的苹果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沿着这个小红旗所指的方向排在这个苹果的后面,应该先排谁呢?(请1--2位幼儿上来排)。

2.幼儿和教师一起说排序的规则:小的--大的--最大的。

3.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将苹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练习排序,边排边说:小的--大的--最大的。

1.继续出示3个大小不一的苹果,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你们瞧,这里又摘了几个苹果呢?他们也有什么不一样吗?(大的、小的、最小的)。

2.师介绍排序要求:这一次,这3个大小不一样的苹果想请小朋友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请小朋友继续在操作卡上试一试,排一排呢!

3.幼儿操作活动,探索从大到小的排序方法,教师指导幼儿边排边说:大的--小的--最小的。

4.请1--2名幼儿上来边展示自己的排序方法。

今天,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啊,学会了给3个苹果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还会一边排一边说:小的--大的--最大的;大的--小的--最小的。

1.介绍送水果的游戏规则:

2.幼儿自由找水果,相互比较并协商按一定顺序排队送水果,结束活动。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八

春季到来了,孩子们的小手再也不被厚厚的衣服包裹住了,他们的活动量增加了,能用小手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了,他们整天摸摸着,摸摸那,手里难免沾满了各种细菌,春季又是各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因此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讲卫生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使其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身心健康的基础。因此,本节课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看一看、做一做等方法,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观察图画、参与游戏进一步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洗手的方法,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良好的的卫生保健常识,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九

先记住基本内容。包括:自己的姓名、年龄等。

方法: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用问答的方式,让孩子记住。比如:“你叫什么名字啊?”、“今年几岁啦?”

注意:开始练习的时候以老师说为主,可以替宝宝回答,但语速要缓慢,吐字要清晰,让宝宝尽量将信息记住。

step2。

可以记一些较为复杂的内容,例如地址、电话号码等。

方法:难记的内容可以让宝宝反复记忆,关键词语给予提示。

step3。

将所有的信息组合成一段完整的话。

方法:引导宝宝学会把这些答案串联起来,组成完整的一段话,让宝宝独立表述。

注意:这时的自我介绍可以加进一些主观较强的问题,比如:“我喜欢的人”、“我喜欢做的事情”等。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十

4、蜡笔;手帕;音乐磁带。

5、场地上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区域。

老师变出了什么?它们是用什么形状拼出来的?

幼儿人手一块手帕,操作一下。

1、幼儿念儿歌,做动作。

2、老师念:“游到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池塘里”,幼儿游向相应的区域,并做小鱼的动作。

3、一名幼儿当小老师,来发出指令,其他幼儿和老师一起游戏。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涂色的是什么形状。老师与一名幼儿来给它打扮一下。

幼儿分组操作,给小图中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配乐)。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给老师或其他幼儿看,并说说自己给哪些图形涂了什么颜色。

附:儿歌《快乐小鱼》。

小鱼小鱼游呀游,游到小小池塘里。

捉小虫,吐泡泡,真呀真快乐。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十一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会朗诵儿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2、能感受到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观看ppt:“今天高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

小朋友都看了什么?(让幼儿说说小草,小花,白云的颜色)。

他们都闭着眼睛在干什么呢?

(2)引导启发: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做过的快乐的梦,教师对幼儿做过的梦进行总结。

(3)小结:你们的梦真有趣,看小草,小花,白云也睡醒了,他们都做了什么梦呢?

二、理解诗歌,感知事物与色彩的关系。

(1)出示ppt:小草。

小草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美美的梦,猜猜小草梦到了什么?小草:(我梦见我在绿绿的草地上跑来跑去,到处都是绿绿的,好美啊。)小朋友说说小草的梦是什么颜色的?(绿绿的)为什么说小草的梦是绿色的?引导说诗歌里的句式: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

(2)出示ppt:小花。

小花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快乐的梦,我们一起来问问小花儿吧?(小花小花,你做得什么梦呀?)(我梦见和蜜蜂、蝴蝶姐姐在红色的花园里跳舞,到处都是红红的'花,好快乐啊。)小花的梦是什么颜色?(红红的)引导说诗歌里的句式: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

(3)出示ppt:白云。

白云也爱做梦,小朋友猜白云做什么样的梦?(幼儿猜测)白云:(我梦见自己在蓝蓝的天空中和太阳公公捉迷藏,到处都是蓝蓝的,好有趣啊。)白云的梦是什么颜色的?(蓝蓝的)引导说诗歌里的句式: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

(4)出示ppt:小朋友。

小朋友也爱做梦,每个小朋友每次做得梦都不同,梦是丰富多彩的,所以你们的梦是彩色的。

小结: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三、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韵律美。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老师领诵,幼儿跟诵。

(3)请幼儿扮演角色,模仿动作,有感情的再次朗诵。

四、创造想象,仿编诗歌。

(1)扩展幼儿发散性想象:想一想还有谁爱做梦呢?

(2)完整地朗诵诗歌:把小白兔、葡萄和(小朋友创编的内容)请到大家彩色的梦里。(把仿编后的诗歌完整的朗诵一遍)。

五、活动结束。

平时都是爸爸妈妈给你们讲睡前故事,今天就由小朋友来给爸爸妈妈朗诵这首优美的诗歌,祝爸爸妈妈做个快乐的梦,我们一起祝各位老师今晚也做个甜甜的梦。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十二

威信一幼(陈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是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感知和操作活动进行,它与幼儿的‘玩’往往是同一过程”。平时,我班幼儿在听录音机里的故事时,听过各种人物的声音和有关动物的叫声,对此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设计了这次重点培养幼儿听的活动。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听的兴趣,尝试运用听、看等感官探究问题。

2、培养幼儿初步分辨不同声音并进行对应的能力。

门铃若干(小狗、小鸡、小鸭),外观一样的彩色房子模型四个(其中一个是干扰)。

1、用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初步感知声音的不同。

幼:小狗、小鸡、小鸭。

师:小动物可喜欢小朋友了,它们特别想和你们做游戏,你们快来和小动物们做游戏吧。但是玩完游戏后要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新发现。

幼:小动物能响。

师:小动物都能发出响声,它们的声音一样吗?

幼:小狗是“沙沙”的。

幼:小鸡是“咣当咣当”的。

幼:小鸭是“叮当叮当”的。

2、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门铃声音,用操作尝试匠方法分辨不同的声音。

师:三只小动物是特别好的好朋友,它们在一片绿绿的草地上建了三栋一模一样的房子。可是房子一模一样,小动物们分辨不出到底哪个是自己的家。于是他们的`妈妈就想了个办法,把每座房子都装上门铃,每家门铃的声音都不一样,每只小动物身上都带着一个和自己家门铃声音一样的门铃,这样他们就能找到自己的家了。现在,你们赶紧猜一猜,这几座房子都是谁的家。

幼儿晃动手中的小动物,将小动物身上的声音与各房子的门铃声相对应。幼儿猜出门铃声后,教师播放与之相对应的小动物的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晃动小动物。

3、听声音送小动物回家。

师:小鸡、小鸭、小狗已经和小朋友们玩了很长时间游戏了,他们的妈妈想让自己的宝宝回家休息一会儿。现在,请小朋友听到门铃声后将动物宝宝送回家,可千万别送错家哟。

动物妈妈晃动门铃叫小动物回家,幼儿送小动物回家,教师个别指导。

4、巩固幼儿经验,再次送小动物回家。

师:小动物们可喜欢小朋友了,他们还想和小朋友做游戏。现在请小朋友把小动物再领回来,每个小朋友领一只小狗、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强调“一只”)。

老师引导幼儿领小动物。

师:刚才动物妈妈趁小朋友领小动物的时候,悄悄地搬家了。还好,动物妈妈在搬家的时候把它们的门铃也一起带着了,咱们再来听听搬家后小动物家的门铃声音吧。现在请小朋友帮助小动物,再送它们回家吧。

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送动物回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互相纠正。如,这里怎么又有小狗又有小鸡呢?咱们一起来听听这间房子到底是谁的家。晃动门铃,引导幼儿将声音进行对比。

科学活动:门铃声音从哪来。

引导幼儿将门铃拆开,感受制作材料,激发幼儿进一步操作和探索的兴趣。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十三

1、乐意说说家中部分物品发出的声音,知道其表示的意义。

2、喜欢玩瓶子小乐器,能表现轻响两种不同的声音。

课件(家里的声音)、黄豆若干、各种瓶子若干、音乐录音。

一、导入。

1、教师与幼儿打招呼。

预设问题:你的耳朵听到过什么声音?

二、听辨声音。

边操作课件边听听讲讲猜猜各种声音:电话声、门铃声、闹钟声、马桶声等。

三、探索。

1、出示画面瓶子;这是什么?

瓶子会发出声音吗?

怎么让瓶子发出声音呢?

2、玩瓶子乐器。

(1)讨论:怎样装黄豆?

(2)幼儿自由选择瓶子装豆。

(3)听听瓶子宝宝的声音(音乐伴奏)。

引导幼儿与同伴比较声音轻响的不同。

(4)讨论:为什么有的瓶子声音轻而有的瓶子声音响?

(5)小结:瓶子里装的豆豆少,声音轻;装的豆豆多,声音响;用力摇瓶子,发出的.声音响;轻轻的摇瓶子,发出的声音轻。

(6)游戏:轻轻和响响。

3、幼儿演奏。

(1)倾听乐曲,拍手伴奏,说说音乐听上去有什么不同。

(2)瓶瓶演奏。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十四

1、理解故事《冬天是什么》感受冬天里的快乐。

2、了解一些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3、教育幼儿不怕冷坚持早来园参加晨间活动。

4、根据已有经验,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理解故事《冬天是什么》,知道一些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幼儿用书《动物过冬》、教学挂图《冬天是什么》、故事《冬天是什么》录音磁带。体操律动音乐一曲。

(1)师:小朋友,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啊!你们有什么方法用来取暖啊?(让幼儿讨论,自由说)。

(2)师:小朋友,真聪明。冬天,人们感觉冷的时候可以多穿衣服,做运动来暖和身体,那么你们知道动物又是怎么样过冬的吗?(让幼儿讨论,自由说)。

(3)师:小朋友知道的真多,老师有一个故事,是说动物怎样过冬的,你们想听吗?

(一)请听故事。

1、师播放录音磁带《冬天是什么》。

师:小朋友,听了《冬天是什么》,你们知道小鸟们要飞到哪里过冬?(飞到南方过冬)为什么?(南方暖和些)。

2,让幼儿讨论,自由说。

(1)冬天,燕子、杜鹃和雁要飞到南方过冬。

(2)青蛙、小熊和蛇要冬眠,美美地睡觉;

(3)松鼠、兔子和绵羊长出更多的毛御寒,而蚂蚁则躲进洞里。)。

3、师:小动物们冬天真特别,下面我们来听挂图《冬天是什么》,一边看一边想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二)看一看,说一说。

师出示挂图,幼儿观察并说一说。

如:小白兔、小松鼠、绵羊在玩雪球。

熊、青蛙、蛇在睡觉,蚂蚁躲在洞里。

3、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松鼠、绵羊、小兔身上长有什么,所以冬天不怕冷吗?(长有毛)。

4、师:我们再来看北方的小朋友们在冬天里有什么特别的活动?(幼儿观察图三,说一说)。

幼:小朋友在滑雪,堆雪人。

师:他们高兴吗?(高兴)我们南方没下雪,冬天里,我们小朋友可以做什么好玩的活动就不怕冷呀?(跳绳、做体操、拔河……师:小朋友看了挂图,也听了故事《冬天是什么》啦,我们知道了各种动物过冬的方式不同:)。

5、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更多的动物过冬的'知识呀?(想)。

6、师向幼儿讲述小资料《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内容,加深幼儿对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的了解。

(三)音乐游戏:蹦蹦跳跳,让幼儿感受游哮来的温暖和快乐(师幼一起做运动)。

(四)做一做。

1、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动物过冬》。

1、讲评作业,表扬做得好的幼儿。

2、教育幼儿不怕冷坚持早来园参加晨间活动。

教学思:

冬天是令人难忘的,更是值得去体验的。我们通过带领孩子蜜察、体验、探索和尝试,一方面让他们了解冬天的特征,人们在冬天的生活以及动植物在冬天的变化;另一方面,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能天天坚持育锻炼,天天早睡早起),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等。回顾整个活动,我有以下一些体会:从对冬季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和幼儿一起拥抱了阳光的温暖,闻到了阳光的香味,参与了户外运动,探索了冰的形成和变化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充满乐趣地、勇敢地面对环境,自觉地、主动地认识周围的变化,孩子们的认知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得到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也随之形成。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十五

1、通过身体动作进行情感交流。

2、尝试创编声势动作,感受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3、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中美好宁静的意境。

活动准备。

1、歌曲《梦》。

2、帮助幼儿了解有关"梦"的一些知识。

活动过程。

1、老师介绍自己所做的梦,激发幼儿说出自己梦中的事情。

老师:小朋友们做过梦吗?梦见到过什么?

2、老师范唱。(清唱)。

(1)老师:"刚才小朋友都做过各种各样的梦。小草、天空、星星也会做梦,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梦是怎样的,好吗?"出示歌曲内容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诗歌。指导幼儿发音要清晰准确、有节奏感。

(2)"老师还会唱一首好听和梦有关的歌曲呢,请小朋友们听一听,歌曲中谁做梦了?"。

3、引导幼儿逐句梳理歌词,巩固学习。

(1)"歌曲里边谁做梦了?它们的梦是怎么样的?"(逐句提问,集体模仿唱)(2)老师用轻柔的声音问答式的歌唱。

老师唱:小草的梦,幼儿唱:绿绿的;老师唱:天空的梦,幼儿唱:蓝蓝的;老师唱:星星的梦,幼儿唱:亮亮的;老师唱:宝宝的梦,幼儿唱:甜甜的。

(3)为幼儿唱的应答部分加入声势动作,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并将创编的声贽动作加入歌唱中,每创编一个声势动作,唱一遍歌曲。

4、谁愿意到前面和老师一起来唱问的部分?小草的梦……天空的梦……宝宝的梦……。

(1)请愿意的幼儿一起来唱间的部分,其他幼儿继续唱答的部分,并做声势动作。

(2)逐步鼓励更多的幼儿尝试去唱问的部分,老师逐渐退出来唱答的部分。

5、集体演唱。

6、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吗?请大家猜一猜。对了,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梦》,它还是一首好听的诗歌呢!下次老师把诗歌带给大家听。

活动延伸。

尝试用拼贴画的形式表现小草、天空、星星、宝宝的梦。

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制作纸雕小草,蓝天、白云、星星等,填充在班级主题墙上,使幼儿感受这种自然美。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十六

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天暖和了,许多花都开了。树林里,花丛中,经常看到小蜜蜂等很多小虫子。特别是在我们农村,蜜蜂更是到处可见。在孩子们的心中,小蜜蜂的形象一直是勤劳可爱的。在外面玩的时候,很多孩子会去追捉蜜蜂,还会有调皮的孩子去捅蜂窝。这些行为都非常危险,因此有必要让幼儿知道招惹蜜蜂会带来危险,了解一些被蜂蛰后的急救常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不招惹、捕捉蜜蜂,简单了解被蛰后的急救方法。

2、了解几种常见的有危险的小虫子,知道躲避它们。

活动准备:

1、故事《生气的小蜜蜂》。

2、课件。

3、故事挂图。

4、音乐《春天》。

5、蜜蜂、蝴蝶、小白兔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生气的小蜜蜂》,了解招惹蜜蜂带来的危险。

2、(出示挂图《遇到蜜蜂怎么办》)教师结合挂图小结:看到蜜蜂应该尽量避开,千万别去招惹它们。遇到成群的蜜蜂应该赶快跑开躲避。如果来不及,就用衣服或其它东西遮住头、脸等外露部位,并迅速蹲下。千万不要大喊大叫,扑打蜜蜂,这样会激怒蜜蜂,引来更猛烈的袭击。

二、了解一些被蜂蛰后的急救常识。

提问:如果被蜜蜂蛰伤后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总结兰兰妈妈的做法:如果被蜜蜂蛰了,一定要赶紧拔出毒刺,用肥皂清洗伤口,必要的'时候要到医院治疗。

三、了解几种常见的有危险的小虫子。

1、(播放课件)教师结合画面分别介绍蜜蜂、马峰、黄蜂,引导幼儿观看蜂刺,了解各种蜂蜇人时,毒液就会被注入人体,使人皮肤红肿,产生水泡,甚至会中毒死亡。蜜蜂蛰人后也会马上死去,所以它们不会轻易哲人。马峰、黄蜂的攻击力很强,被它们蛰到非常危险,千万不要去招惹它们,更不要去捅它们的蜂巢。

2、(播放课件)教师结合画面分别介绍蜘蛛、蜈蚣等小虫子。很多蜘蛛、蜈蚣等小虫子也会带来危险,不能用手去碰,要远离它们。

四、我们到野外去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在野外游玩时,千万不要在靠近蜂巢的地方,更不要去捅蜂窝;尽量穿上长袖衣服、并戴上帽子;万一被蛰,不要哭,不要用手去抓被蛰的部位,要赶快找大人帮忙。

五、和幼儿一起扮演蜜蜂、蝴蝶、小白兔,跟随音乐《春天》出去做游戏。

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扮演小蜜蜂、蝴蝶、小白兔,唱起歌,跳起舞,出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太集中,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本节活动课我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其中,并结合挂图集中幼儿注意力。通过看课件了解其它常见危险的小虫子,加深幼儿对本节活动内容的印象。在最后,我选了和本节活动季节有关的表演来结束活动,使本节活动课更加丰富多彩。

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安全教育——会咬人的电。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

(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安全教育——我是小小消防员。

活动目标:

1、训练爬、跑等动作技能。

2、练习遇到火险时的知识,知道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地垫4组平排摆放在跑道上、盛满水的塑料盆4个摆放在地垫前、毛巾与幼儿人数相等摆放在塑料盆前,小锤子4个,鼓4个摆放在终点。

2、幼儿排成四路纵队。

3、课前已看过火警演习的录像。

4、自制玩具:红绿灯各一盏。

活动过程:

准备活动——红绿灯。

(1)听音乐,带领孩子做上肢、下蹲、腹背、体转、跳跃等动作。

(2)开展游戏活动《红绿灯》,表扬遵守交通规则的优秀驾驶员。

游戏活动——我是小小消防员。

玩法:

把幼儿分成2组,当幼儿听到鼓声时,每组第一名幼儿迅速跑到毛巾处,拿起一条毛巾,跑到盛满水的容器面前,把毛巾沾湿后捂住嘴巴和鼻子,趴到地垫上匍匐前进,到达终点后用锤子敲一下小鼓,下一名幼儿再开始游戏。

游戏规则:

1、每个组员都要在听到鼓声后才能出发。

2、必须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在地垫上爬行。

延伸活动:

可在游戏后开展真正的防火演习活动。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十七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使幼儿能较准确地演唱此歌曲。

2、积极参与歌曲律动和藏找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3、初步学习听辨乐器音源、音色,尝试语词的替换。

道具:挂图1、礼物袋1个、圣诞帽、圣诞老人玩偶。

乐器:手摇铃、圆舞板、沙蛋各19个(在幼儿椅子下准备篮子里装圆舞板、手摇铃)。

椅子半圆形摆放。

重点:积极参与歌曲律动和藏找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难点: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尝试替换语词唱歌。

“小朋友们,圣诞节快到了,我们一起去参加圣诞舞会吧!”

圣诞节快到了,大家都很高兴,可是只有圣诞老公公愁眉苦脸的`,为什么呢?我们问问他(出示布偶)问:“圣诞老公公,你怎么愁眉苦脸的呀?”答:“唉!我正要去给小朋友们送礼物的时候,发现我心爱的铃铛不见了,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说该怎么办呢?”(幼儿回答,提示幼儿找一找)。

出示图1:“有谁来帮忙找呢?(小猫、小公鸡……)找了哪里?(倒过来、背后、胡子、帽子还请圣诞老奶奶帮忙找)。

1、情绪表情,练习各种表情变化。

“当铃铛不见了的时候,圣诞老公公的表情怎么样?如果你心爱的玩具不见了你会怎么样呢?(做伤心状,练习语词:不见了)找了好久,铃铛还是没找到,很生气(做生气状练习语词:生气了),要是铃铛找到了(做开心、高兴状练习语词:找到了)。”

2、语词与律动。

“圣诞老公公的铃铛不见了,谁能够来帮他一起找一找,最后找到铃铛了没有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慢板:左右摇摆,摇头无奈,伤心状。

快板:欢喜地拍手转圈。

“圣诞老公公除了铃铛不见了,还有什么不见了呀?(礼物不见了)圣诞老公公的礼物不见了,谁能够来帮他一起找一找,最后找到礼物了没有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慢板:左右摇摆,摇头无奈,伤心状。

快板:欢喜地拍手转圈。

“圣诞老公公的铃铛和礼物找到了没有呀?(找到了)我们也来玩这个找一找的游戏好吗?你们看这是谁?(沙蛋)沙蛋宝宝也想跟我们一起玩,你们听沙蛋宝宝说什么(摇奏沙蛋)沙蛋宝宝说,你们把眼睛闭起来,不许偷看哦,看看谁能找到我。”(师藏7个沙蛋并请几名幼儿配合)。

1、沙蛋(清唱,注意语词替换)。

慢板:幼儿听辨,寻找音源。

快板:拍手唱歌。

“你们可真棒!都找到了,你们都是从哪里找到呢!(幼儿发言)还能藏在哪里呢?你们自己来藏沙蛋好吗?(注意语词替换)”

(配乐)幼儿集体游戏。

2、圆舞板。

1、触摸袋游戏。

“闭上眼睛,猜猜谁来了(戴上圣诞帽)这回圣诞老公公可要考考你们哦,看看我把什么礼物装进礼物袋里呢?沙蛋、手摇铃和响板都装进礼物袋里,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能听从声音找出和我一样的乐器宝宝。”

2、圣诞老公公送礼物。

“你们真聪明!每年都是我一个人送礼物,忙不过来,今年请你们来帮我送礼物好吗?(好)不过你们要听我的指挥哦,听听先送什么礼物呢?”听音乐送礼物自然结束。

小班教学教案的实用技巧篇十八

感知冬天雪景的美妙,感受小动物热心、聪明的美好心灵。

理解和学说动词:"推、铲、扒、扫等。"。

感知小动物扫雪动态,形象化地理解不同动物的典型特征学说相关动词。

1、课件。

2、制作道具:猪鼻子,象鼻子,鸭嘴巴,松鼠尾巴,狐狸尾巴等。

作品描写了美妙的雪景和美好的心灵,巧妙地将动物各自的特征与动物扫雪的自动态融为一体,既能使儿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又能认识动物的不同特征,更能领略小动物们热心、聪明的美好心灵。

第一,本设计首先以故事为蓝本,观察图片,展开讨论,对重点部分适当扩充内容以强化感知。

第三,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欣赏故事,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谈话--游戏--欣赏--扩展。

谈话:

(1)观看课件。

(2)。

设问:小动物怎么啦?怎么会摔跤的?然后可插入孩子们和小动物对话。例如:"小猪快爬起来,不要哭"等。

(3)。

讨论:他们是怎么扫雪的?然后学说动词:铲、推、扒、扫。

2、游戏。

引导孩子学小动物扫雪。

可让孩子自选道具,如猪鼻子,鸭嘴巴,松鼠尾巴,狗抓子,学着小动物扫雪,游戏结束后,说说怎么扫雪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